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原子结构学案

原子结构学案

原子结构学案
原子结构学案

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元素和氟、氧等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预习思考】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

【主干知识】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

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

表示表格中原子组成分别为:

重要关系式:

电性关系:原子:

质量关系:

离子:

离子电荷=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Z)=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的电荷数质子数(Z)=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3.同位素

(1)元素

(2)核素

(3)同位素:

(3)同位素应用:

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观察下面图表,讨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n):1、2、3、4、5、6、7……

电子层符号:

离核距离: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

能量高低: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及外从能量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的电子层排布。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n为电子层)。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

思考: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目为个电子(只有K层为最外层时为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4、离子结构示意图:画出下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Mg2+F-

Ca2+S2-

【精彩例题】

A.1种

B.3种

C.4种

D.5种

课时1

【课堂练习1

A 、质子数为3

,电子数为3

B 、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

、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

D 、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达标提高】 一、选择题:

2.据报道,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A 、136

B 、50

C 、86

D 、222

3.1996年2月,德国达姆斯特重离子研究所合成出当时最重要的人造元素,它是由 A 、111 B 、112 C 、113 D 、114

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

要意义。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 、61

B 、114

C 、175

D 、289

5.

A B 、所含中子数=A-Z

C 、所含电子数=Z+n

D 、质量数=Z+A 6.与OH -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 、NH 3

B 、HF

C 、NH 2-

D 、F 7.已知A n +离子有m 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 ,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m+n A-m-n D 、A+m-n

8.有五种微粒 A 、2 4 D 、5

9.某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z ,已知B n-和A 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 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 、n 、m 来表示,应为()

A 、Z+n-m

B 、Z-n+m

C 、Z-n-m

D 、Z+m+n 10.比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个电子而又多1个质子的微粒是() A 、Na + B 、Na C 、Mg 2+ D 、Mg 11.下列关于质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基本粒子 B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子数保持不变 C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D 、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与1个电子的相对质量相等 12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Li+

B、CO和CO2

C、H2O和H3O+

D、NO和CO

13.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μ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μ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 -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μ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μ夸克和2个d夸克

B.质子由2个μ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μ夸克和2个d夸克

C.质子由1个μ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μ夸克和1个d夸克

D.质子由2个μ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μ夸克和1个d夸克

14.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若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15.在离子RO3n-中, 共有x 个核外电子, 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A. A–x+n+48

B. A–x+n+24

C. A–x-n–24

D. A+x-n–24

1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泽维尔,诺贝尔奖委员会对该技术的评语是:―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粒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粒子的分解

1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等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的“钙、镁、锌、硒”是指()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18.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微粒A X n-核外有18个电子,则它的核电荷数为,核内中子数为

2.由1H

216O与2H

2

17O所代表的物质中,共有种元素,种原子,

种分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有。

N的R2+,质量数为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质量数。

5.Fe、Fe2+、Fe3+是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数相同,它们所带的数不相同。

6.辨析:H-D是否是单质?为什么

7.用质子、中子、电子完成下列填充。

(1)所有原子都含有

(2)所有离子都含有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4)同位素中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

8.已知:R2+的质量数为A,电子数为B,求m克RO中中子数为多少?

课时2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下列各原子构成的单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有

A.原子核内没有中子B.L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

C.没有N层,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D.M电子层和K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3.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分子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D.生成一种新单质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某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5.正电子、反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区域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8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是A.由1个带正电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1个不带电的中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6. 为了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就要分析月球岩石中是否包藏有碳氢化合物(当然这仅仅是探索的第一步)。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

2

O)溶液处理样品,对收集的气体加以分析,结果只发现有一些气体状态的碳氘化合物。这个实验不能用普通盐酸,其理由是

A. 普通盐酸的酸性太强

B. 普通盐酸具有挥发性

C. 普通盐酸和月球岩石中的碳化物无法反应

D.无法区别岩石中原来含有的是含碳而不含普通氢的化合物,还是含碳和普通氢的化合物。

7.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Al3+

B、Mg2+

C、Be2+

D、H+

8.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

a X m+、

b

Y n+、

c

Z n-、

d

R 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m>n,则下列关系

正确的是()

A.a–c = m–n

B.b–d = m + n

C.a>b>d>c

D.a>b>c>d 9.对于同一个原子的下列电子层中,能量最低的是(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10.下列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下列粒子中,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不相同的是 ( )

A.F— B.S2- C.Mg2+ D.N3-

12.某电子层当它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当它作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该电子层可能是( )

A.M层

B.K层

C.L层

D.P层

13.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A. K+和Na+

B. CO

2和NO

2

C. CO和CO

2

D. N

2

和CO

14.aX n+和bY m—两种离子,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

A.a+n=b-m B.b-a=n+m C.氧化物为YO

m D.氢化物为YH

m

二、填空题

1.某元素X的阴离子X n-共有m个电子,若X的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几种离子中,哪些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它们与何种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H+ Li+ F— Ca2+ K+ C1一 Na+ O2- A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层电子数是M层2倍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位素原子核内没有中子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1~18号元素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子(离子)的微粒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1)某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3倍:

(2)某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

(3)得到2个电子后,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的电子总数相同的离子:

(4)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5.A元素原子M层上有6个电子。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

(1)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其M层电子数比L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2)画出A离子、C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7.已知1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kg,1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kg,若以1个氧原子(16O)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式量为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2、知道原子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3、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阅读第53、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的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二、互动冲浪: 1、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是否带电?若带电,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不同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否相同? 4、已知下列原子的质量,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 O原子质量为2.657x10-26千克Fe原子质量为9.288x10-26千克

三、总结提升 1、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原子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 _____ =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A、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4.分析表可获得的信息有: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氧888 钠111211 氯171817 (1) (2) (3) 四、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空间主要被原子核所占据 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同类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5.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g或kg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原子结构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__能级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26) 一、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1)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而是一系列分立的、特定的轨道,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2)当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才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其光子的能量hν=E n -E m ,其中E n 、E m 分别是原子的高能级和低能级。 (3)以上两点说明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主要是指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 [特别提醒] “跃迁”可以理解为电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的瞬间过渡。 二、用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氢光谱 1.玻尔的氢原子能级公式 E n =E 1n 2(n =1,2,3,…),其中E 1=-13.6 eV ,称基态。 2.玻尔的氢原子中电子轨道半径公式 r n =n 2r 1(n =1,2,3,…),其中r 1=0.53×10 -10 m 。 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解释 按照玻尔理论,从理论上求出里德伯常量R H 的值,且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同样,玻尔理论也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三、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的意义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不能说明谱线的强度和偏振情况;不能解释有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的复杂光谱。 1.判断: (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 (4)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光谱的巴尔末系。( ) 答案:(1)√ (2)√ (3)× (4)× 2.思考: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与玻尔的原子模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1)相同点: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与光谱的联系。 3.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现代― 2.光谱 (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谱。 (2)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如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2)贡献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思考交流 1.电子跃迁时只吸收能量吗? 知识点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根据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远近、能量的高低分为多个电子层;用n表示,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符号K,L,M,N,O,P等。 (2)能级:当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如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3)原子轨道:用来描述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4)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思考交流 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与其能量的高低之间有何关系?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3.电子云

(1)定义: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疏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 探究学习 探究一 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问题导思】 ①原子光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原子光谱。②霓虹灯的发光原理与氢原子光谱相同吗? 【提示】 基本相同,都是气体在高电压激发下发生电子跃迁产生的。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 (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 【例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 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 为(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2、能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书写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3、体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重点: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难点: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自主预习提纲 一、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是、、。 2.画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说出画图方法并尝试多 种画法。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其能 量越。如E2p E3p E4p E5p。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 不同的能级,其能量随l的增大而,即发生“能级分裂”现象。如E4s E4p E4d E4f。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如E4s E3d E4p,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简单描述为: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并且这_____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_____。

5.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 _____ 的轨道,且自旋方向 _____。 6.洪特规则的特例: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 或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二、19~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填表。 2.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价电子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的数目密切相关。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___。 思考:价电子数一定是最外层电子数吗? 填 表, 并思 考为 什么 每个 电子 层最 多容 纳2n2个电子?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阅读教材,将下列各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及相关科学家的名字填入表中: 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卢瑟福因此被誉为“原子之父”。 [归纳总结] 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虽然很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进行“搬迁”。 [活学活用] 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存的 C .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

积的关系 D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 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 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 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 选项是错误的。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考虑,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根据现代物质结构的观点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因此可以再分;由于存在同位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也会因中子数不同而导致其质量和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相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大部分为空隙,电子在核外作 高速运动。 二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若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能量较高轨道成为激发态原子。 (2)原子基态与激发态相互转化间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和节日燃放的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则可确立某种元素的原子,这些光谱总称原子光谱。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谱学分析。 (2)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是由于氢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第十三章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 第1电子层:只有s 第2电子层:有s 、p 两种轨道。 第3电子层:有s 、p 、d 三种轨道。 3.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元素基态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 ……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①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基态原子:______________。当基态原子________能量后,电子会__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原子。 (2)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并且____________相反。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相同。 问题思考 1.电子按构造原理排布时,先排在4s轨道,再排3d轨道,为什么?而失电子时,是先失4s轨道上的,还是先失3d轨道上的?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1.电离能 (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____________转化为气态基态正一价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变化规律: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________的趋势,但某些地方出现曲折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 2.电负性 (1)成键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的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________吸引力的大小。 (3)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故电负性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大小。 (4)变化规律 ①同周期从__________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 (5)应用 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的电负性>1.8;金属的电负性<1.8;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问题思考 2.为什么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的,ⅤA族的大于ⅥA族的?如I1(Al)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I)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I)知识梳理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______________。 (2)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把原子这一哲学名词变为化学中具有确定意义的实在微粒,并建立了______________学说。 (3)1903年,汤姆逊在发现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 (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 (5)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进一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 (6)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的______________理论,使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 2.氢原子光谱 (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______________之间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______________。实际上,广义的光即电磁波,除了可见光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等。(2)人们在放电管内充入低压氢气,并在放电管两端的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时,氢气会放电发光,经光谱仪记录得到的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所组成,即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为揭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实验事实,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______________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_____________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______________的数值,轨道能量依n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引言 【知识要点】 组成和性质 化学研究 性质和变化 1、分子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元素种类一样 2、分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化学式 3、分子组成不同,但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4、无机物中,化学组成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从而导致性质不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学习重点】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3、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学习难点】 1、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2、基态、激发态和光谱。 (第1课时) 【知识要点】 一、原子的诞生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少量的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仅种。 二、原子结构模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也称“枣糕”模型或“葡萄干布丁”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电子绕核旋转的原子结构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通过光谱研究提出电子在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内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的理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又称现代物质结构学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1 原子结构学案(无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的构成;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断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1.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法指导】 利用演示和讲授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能力。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本P57的拓宽视野: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 2.完成图1原子的结构 图1. 图2 3.图2中a代表原子中的_______ b代表原子中的_______ c代表原子中的_______ 【课堂导入】(3-5分钟) 1945年抗日战争的末期,美国空军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使这两个 城市遭受的灭顶之灾。可见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巨大作用。那么原子和核武器原子弹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观粒子呢? 【深入学习】(30-37分钟)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 微粒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规律 氢原子 1 0 1 1、质子数=________ 2、氢原子中没有______ 3、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_________ 4、______=质子数=______ 碳原子 6 6 6 氧原子8 8 8 钠原子11 12 11 氯原子17 18 17 【讨论】 1、原子与乒乓球体积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的体积之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___。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称为__________,依次有第二、三、四、五、 六、七电子层,离核最远的又称为____________。 (3)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能量低的离核______;能量高的离核_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1 / 2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三点剖析 重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重点二: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玻尔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谱线的波长或频率与能级间能量差所具有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E 0-hυ=ΔE=E 末 -E 始 。ΔE为两轨道的能量差。 玻尔指出,原子核外电子在具有确定能量的轨道上运动,当原子不受外界影响时,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轨道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当电子吸收了能量(如光能、热能等)后,就会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处于能量较高轨道的电子不稳定,会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

发射出光子,发出光的波长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之差。 重点三:原子轨道电子云 量子力学中的轨道的含义已与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中轨道的含义完全不同,它既不是圆形轨道,也不是指固定轨迹。 注意:①电子云的含义、电子云示意图的描述都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引起足够重视。②所谓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大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少。 下表总结了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和符号表示。

p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 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 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

《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1

《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 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l、m、m s这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 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知识体系梳理 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①道尔顿,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②葡萄干布丁”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③核式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⑤量子力学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2.氢原子光谱 人们常常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得到所谓的光谱,光谱分为⑥连续光谱和⑦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为⑧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基本观点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⑨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⑩不辐射能量。可理解为行星模型,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②定态假设:玻尔原子结构理论认为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完全相同。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各电子层能量差具有不连续性,即E3-E2≠E2-E1。 ③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 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但不能解决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问题和多原子复杂的光谱现象。 二、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原子轨道来描述,而每个原子轨道由三个量子数n、l、m共同描述。 1.主量子数(n) 主量子数(n)的取值与电子层符号的对应关系 主量子数(n):1、2、3、4、5、6、7等,电子层符号:K、L、M、N、O、P、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东风高级中学杜先军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K、L、M、N、O、P、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中宋竺 《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案例的动画模型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动画与单纯用语言描述相比,教学效果较好。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第3节第一课时,本节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对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完善。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道路去构建原子模型,同时渗透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本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多,如原子结构的概念,这些内容抽象,肉眼不可见,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或模拟结构,使之形象化,便于直观认识。 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从知识水平来看,本节内容抽象,肉眼又不可见,远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原子结构的模型,有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 从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看,初中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微观的结构表象和概念,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本节的丰富内容,精美的图片,与生活、科技紧密接合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网络教室 学生上课时可以直接查找网络或到自主学习网站学习,方便快捷,课堂容量大。

第十三章学案63原子结构与性质(20200915095114)

咼考总复习同步训练 第十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学案63原子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 - 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 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 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iXj^?SE I 知识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 能层-一- -二二-三四五 符号K L M N O 能级1s2s2p3s3p3d4s4p4d4f5s……最多容 纳电子 数 22626102610142…… 281832…2n2 2.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 原子轨道轨道形状轨道个数 s P 构造原理: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随着_____________ 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 1s,2s,2P, ____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 , 4d,5p ...... 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 第 第 3. 电子层: 电子层: 电子层: 构造原理 只有 有S、 有S、 S轨道。 P两种轨道。 P、d三种轨道。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能量最低原理 ①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 基态原子: ________________ 。当基态原子 ______________ 能量后,电子会 变成 _____________ 原子。 (2) 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 (3) 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 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 _____________ 相同。 [问题思考】 1. 电子按构造原理排布时,先排在 4s 轨道,再排3d 轨道,为什么? 而失电子时,是先 失4s 轨道上的,还是先失 3d 轨道上的?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1. 电离能 (1)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 最低能量。 (2)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 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 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电 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 变化规律: 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 如 _____ > ___ , _____ > ____ , _____ > ___ , _ ② 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2. 电负性 (1) 成键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 ____________ (2) 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 _________________ 吸引力的大小。 (3) 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故电负性的大 小可用来衡量元素非金属 性和金属性的大小。 (4) 变化规律 ① 同周期从 _____________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②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5) 应用 ① 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的电负性 金属的电负性在1.8 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 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 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两元素 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问题思考】 2 .为什么同周期的n 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川A 族元素的,V A 族的大于W A 族的? 如 l 1(AI)< l 1(Mg) , l 1(S)1.8;金属的电负性<1.8 ;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