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废品为艺术品2

变废品为艺术品2

变废品为艺术品2
变废品为艺术品2

《变废品为艺术品-2》

设计者:上海市徐汇区教院附中卢旅一、教材分析: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二次大战以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弃物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深的文化含义。如在上海举办这几届“上海双年展”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就利用旧轮胎、木块等废弃物制作的一系列废品雕塑;挪威雕塑家庸·龚德森利用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制作雕塑,他使用回收的废品创造出讽刺、尖刻的变形艺术,夏尔坦·斯雷特马克的作品使用所有材料,并特别致力于用废弃物组装玩偶和其他形象。他目前的作品介乎于雕塑与装置艺术之间。

基于这一现代西方雕塑观念,六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七单元《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引导学生探索完全不同以往的雕塑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开阔视野,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好的感知力,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接受新事物较快,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很少关注过生活、学习中的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创作出立体的艺术品。他们以往多运用捏塑、折纸的手法制作立体造型,对不同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方法感受不多,较少动手创作雕塑作品的机会,较少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这样的认知情况下开始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操作:学习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塑造立体造型;学会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件有个性的艺术品。

2.情感:能发现和欣赏用废旧物品造型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提高环保意识,并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

力。

四、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重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

五、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材料;尝试插接、粘贴、串连、缝纫、捆绑等多种组合和连结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师生废品雕塑作品、用于不同组合和连结方法的工具:如粘

合用的百得胶、白乳胶,捆扎用的细铁丝、绳线,用于连结的小铁钉、牙

签等.

2.每一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特别让学生清楚了解他们该做什么、该怎么

做等问题,便于自主研究。

3.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现代雕塑艺术的有关资料,做好各项记录工

作,如:摄像、文字记录等动态、静态的资料记录收集。

七、研究流程

整个研究过程计划可分成六个环节进行。

八、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交流材料、创

新设计

1、交流材料:将

课前收集的材

料进行交流,

讲述选择的理

由。

2、探索方法:举

例说说你发现

的几种创意方

法。

3、归纳总结:

任何物体都具有某种基本形状,而且,物体之间还广泛存在着基本

形状近似的现象,这就是我

们常能在一些物体上发现另

一些物体现象的原因.只要

留心,我们就会有所发现,在

快乐的发现中去想象,去创造,在一些废弃和无用的物体中我们也可以让它们获得新的价值。

两种创意方法:

a.一物与另一些物基本形状近似,只需略加处理和修饰就可完成形

象创作。

b.一些物体上发现另一些物体的局部形状近似,须按一定的方式组

构起来,才能完成形象创作。如毕加索将自行车的坐垫与把手组

构成一个牛头形象,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4、创新设计:以自由组合的小组为研究小组,将课外收集的材料进

行筛选,根据材料的特殊质材、类型、大小、色彩与造型,启发

(历届学生优作和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尤其是教师的现场演示,学生感觉很亲切,很新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让他们在观赏、体验、领悟中掌握知识与方法。设计形式与方法无需教

师一一说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总结,自主学习. )

1、操作实践:根据学生上节课确定下来的设计构思,结合课外收集

整理的材料,运用各种组合与连接的方法,在课堂上操作完成。

2、提出质疑:针对操作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组内讨论,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第四课时:答疑排难、改进完善

1、答疑排难:根据上节课提出的修改建议及课后的进一步思考,在

课堂内答疑排难。

2、改进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进行

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3、整理资料:将几个阶段的照片、录像、文字材料进行整理。

第五课时:展示交流、欣赏提高

1.创设情境: 创设艺术情境,体会废品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2.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本组作品

3.欣赏提高:小组讨论,提出的修改建议,在课堂内答疑排难。

第六课时:修改定稿、回顾创作

1、修改定稿:根据上次展示交流后的改进意见,进行再一次修改,

最后定稿。

2、回顾创作:小组讨论,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与体会,并进行交

流。

九、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我们的评价分三个层次:

1、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

2、能知道废品雕塑的创意方法及制作的几种基本手法

3、能创意废品雕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虽然要求比较高,但每一层次中都有低、中、高不同的小层次,我们可以因人而宜,分层对待,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喜悦,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方式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以下几点是我感受最深的:

(一)学习方式的改变

“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它深深地触及着现今和将来学生的素质。”, 在这一课中我强调的正是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敢于创新与实践,自己主动学得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在大的活动主题下选择不同活动方式,自由组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记录员,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学生乐于表现自我,教师根据各小组具体情况给予帮助,细心教导;活动中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唯一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肯定、赞赏中开展创造活动,而教师只有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二)注重过程与体验

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活动艺术体验,记录下自己的创意过程与体验感受,每个小组学生都有活动记录表,记录下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活动情况,这既是学生在时时熏陶、学习的过程,又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和师生的互动,教师的及时的指导。我体会到注重过程与体验,强调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活动的综合性

本课尝试引导运用多种艺术综合,提高学生艺术综合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创意构思能力,如废品雕塑的创意、制作与展演、从形式感联想到其音乐感来感受,多角度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在同一主题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融合,注重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维感受,注重多个学科的综合,来加强艺术感染力与文化

参考文献:

《变废品为艺术品》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朱敏

------------《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王大根主编 2004少儿出版社

湘版初中美术第四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新加坡版美术《ART for secondary two》

------------新加坡出版社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利用废旧物品制成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难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总体形象把握与表现,废品雕塑的审美特点 达标规程: 讨论——概念——分解分析——欣赏理解——合作表现——自评互评 教具准备: 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 学具准备: 废纸筒、方纸盒、木条、麻绳、绒线、串珠、纽扣、杂物 剪刀、胶水、透明胶、双面胶 教学过程: 废品雕塑艺术的艺术语言较为有趣生动,可以使得学生树立起废物利用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废旧物品人像制作作为入手突破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运用切挖、镂刻、卷折、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并且图上绚丽的色彩。从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飞动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策划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设计中加强课堂评价,评价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增进学生的了解与友谊,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废品雕塑艺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 导入新课:

欣赏与讨论:毕加索的雕塑《牛头》的表现方法。 毕加索是“现成品”雕塑的先驱者他利用实物通过想象和重组,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牛头》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这是一个风趣而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他们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各种微妙的含义有极好的理解力,而且对于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牛还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雕塑的历史悠久,人类的祖先曾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雕塑艺术珍品。 20世纪以来,雕塑在创作观念、内容、形式、材料与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问题: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工业元件和废旧材料来创作艺术品呢? 讨论: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用过多的次性物品,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艺术家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废品雕塑艺术:利用废旧材料来塑造、雕刻、铸造、拼贴组装雕塑艺术品。 认定目标:《废品与艺术品》趣味人像制作 3. 导学达标: 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 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作帽子等。 发现所带废品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它们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丰富、奇特。 4. 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 小组讨论出作业的主题,交换交流所带的废弃物品,设计构思制作一件废品雕塑艺术有趣的人像。 在使用废弃物品及工具时注意安全使用。 5.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互动,共同加工完成作品。

(完整版)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造型各异的形式新颖的不同物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废旧材料的联想及艺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制作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中多种材料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善于发现、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结合完成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废旧材料、剪刀、胶水、课件。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大屏幕,看一看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废品图片。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制作出了许多漂亮的剪贴画,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将这些废品变废为宝。 (板书)──变废为宝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废旧物品,并思考如何让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提问:人们通常会拿这些废旧物品做什么呢?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想象怎样才能变废为宝? 教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看看用这些废弃物能制作出那些艺术品。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老师家里也有一些废旧物品,大家看看老师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什么? 教师出示作品图片。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看出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在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有一个同学用家里的一次性纸杯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播放动画《旧物改造──制作小企鹅纸杯》。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讲解纸杯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对材料的再认识。 教师:看了老师的示范,你们想到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什么样的物品了吗?赶快讨论讨论,说出自己的创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提问:你们带了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将它改造成什么? 4.出示学生作品。

《变废品为艺术品-1》(教学设计)

《变废品为艺术品-1》教学设计 设计者:上海市徐汇区教院附中卢旅 一、教材分析: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二次大战以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弃物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深的文化含义。如在上海举办这几届“上海双年展”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就利用旧轮胎、木块等废弃物制作的一系列废品雕塑;挪威雕塑家庸·龚德森利用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制作雕塑,他使用回收的废品创造出讽刺、尖刻的变形艺术,夏尔坦·斯雷特马克的作品使用所有材料,并特别致力于用废弃物组装玩偶和其他形象。他目前的作品介乎于雕塑与装置艺术之间。 基于这一现代西方雕塑观念,六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七单元《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引导学生探索完全不同以往的雕塑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开阔视野,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好的感知力,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接受新事物较快,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很少关注过生活、学习中的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创作出立体的艺术品。他们以往多运用捏塑、折纸的手法制作立体造型,对不同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方法感受不多,较少动手创作雕塑作品的机会,较少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这样的认知情况下开始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操作:学习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塑造立体造型;学会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件有个性的艺术品。 2.情感:能发现和欣赏用废旧物品造型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提高环保意识,并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 力。 四、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重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

变废品为艺术品

变废品为艺术品 教材分析 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统称为雕塑。19世纪的最伟大雕塑家罗丹为传统雕塑艺术划了一个句号。此后,西方雕塑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雕塑时代。雕塑家们企图摆脱古典雕塑的束缚,追求新观念、新价值,并采用新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流派,统称现代派。现代派的艺术家们远离理性,接近感性,不再模仿自然,开始“脱离自然”,“安排自然”,“表现自然”,“解剖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融化到自然中去。其作品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弃物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对工业时代的一种斥责,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深的文化含义。 老教材七年级八年级比较系统的介绍了雕塑,并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石膏版浮雕和泥塑圆雕的制作方法。新教材《变废品为艺术品》则提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完全不同以往的雕塑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开阔视野,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同时培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分析 初中六年级的学生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也比较快,也很乐于动手。他们以往多运用捏塑、折纸的手法制作立体造型,对不同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方法感受不多,较少动手创作雕塑作品的机会,较少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而且,由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不太注意观察生活,很难发现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创造出有意义的艺术品。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我校实施小班化教育,每个班不到三十人,这样的班级设置对艺术教育的实施是非常有利的,最显效的特点是可以积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想法。课堂上我可以充分运用有利条件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团体互助精神,充分的调动活跃课堂气氛;课下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实施拓展型教学,探究学习的精神,可从相应启发,独立创新的角度出发,把兴趣教育延伸到培养学生的生态性和创造性。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垃圾大变身之蛋壳粘贴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蛋壳粘贴画——垃圾大变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废物还可以再加工,从而变废为宝。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的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 的生态环保意识。 4.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作画的方法,通过作画,欣赏、感受、评价蛋壳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蛋壳碎片拼贴画的制作。 【教学难点:】 1.蛋壳碎片拼贴画的制作。 2.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 态意识。 【课前准备:】 1.通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 2.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卖一次废品,了解哪些废弃物可以再回收 再利用。 3.熟悉蛋壳的特性,准备各种颜色的蛋壳,并且把内膜去掉。 教具准备: 精美范画、各种蛋壳、彩色卡纸板、胶水、镊子、马克笔。 学具准备:

精美范画、各种蛋壳、彩色卡纸板、胶水、镊子、马克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调查、访问、交流,了解了生活垃圾的产生、危害、分类以及现在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大家还记得生活垃圾一般采用哪些处理方法吗?焚烧、填埋、堆肥、回收利用(课件),无论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甚至 有害垃圾,通过科学技术加工,都可以变废为宝,世界上本没有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课件)那么我们自己能不能再创新地 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和发现。 2.汇报交流 如何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课件) 3.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牛奶盒和饮料瓶制作的艺术品)是呀,我们如果充分发 挥想象,把我们身边的废弃物品变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变为一 件件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这样既环保又美化我们的生活 环境。生活垃圾和艺术品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课件) 如: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也就是今天我们的主题:蛋壳粘贴画——垃圾大变身。(板书)

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各种废品巧利用)

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各种废品巧利用) 动手动脑变废为宝授课课型新授 2009.12 总课时 2 第 2课时课题(各种废品巧利用) 时间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的标志,能学会巧妙利用废旧物品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网络资源运用、课上的观察、讨论、动手实践活动等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目标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废品巧利用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生活中的废旧用品制作工艺品、玩具、模型和其他用品,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变废为宝的快乐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了解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的标志,培养学生简单的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 观察力和创造力。重点 教学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悟废品巧利用的重要含义。难点 教学情感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策略 教师准备: 1、各种废纸和废塑料瓶、易拉罐等废旧物品。 2、可回收循环使用标志的幻灯片。教学 3、准备丰富多彩的用废品制作的工艺品。准备学生准备: 1、各种废旧物品的搜集。 2、较难完成的废旧物品制作课前可以和家长一起制作半成品,课上再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策略 (随读生用红色字体) (随读生用红色字体) (随读生用红色字体) 活动1、同学们课前找到许多环保学生看老师找到的环保标 志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一: 标志,还认真的画了下来,我思考,并回答问题。流 互动,从学生的生活说一也找到一个,大家一起来看入手,使学生在观察环说 看。谁知道这是什么标志,你保标志的过程中,感悟 在哪见到过,你仔细观察这到要从生活中的小事 个回收循环标志的形状,它具学生回答问题。做起,坚持将废旧物品 体什么样子呀, 进行回收和利用,带动 教学(课件出示:标志) 身边的人共同为环保 2、同学们试着在桌上的废旧做贡献。过程 物品中找找看,能找到这个由 三箭头组成的三角形循环使 用标志吗,谁告诉大家,这种 回收循环使用标志一般都印 在商品的什么地方,当你和 爸爸妈妈一起购买商品的时 候,注意选带有这个三箭头特 殊三角形的商品。你们知道为 什么这样做吗, 1 小结:多选择有回收循环标志 的商品购买对保护环境有好 处,而且还能节约更多的资 源。咱们班的环保小卫士会带

主题班会教案《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生活我先行》主题班会方案 班会设计背景及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低碳生活”也逐渐为全球所关注。所以召开“低碳生活我先行”为主题的班会。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开展主题班会,将低碳、环保等理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旨在倡导学生懂得节约,提高环保意识。同学们通过讨论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热门”话题,呼吁环保意识应贯穿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班会准备: (一)教师准备: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二)学生准备:查找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三)教室布置:教室前面黑板中间位置写班会主题,旁边配以图案。《低碳生活我先行》主题班会 一、引入班会主题 1、欣赏音乐《地球,你好吗?》 教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完毕)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地球,你好吗》,你们说现在的地球还好吗?(学生回答)如果不好,地球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教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 2、自由谈谈“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的不良现象,了解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3、为什么称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吸热、隔热(吸热,它把从太阳吸收来的热量反射到地球上,但是,它有隔热的特性,它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阻挡地表的热量发散到外层空间,所以,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4、了解:2010年中国地球日主题“低碳生活” 教师:在2010年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中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二、了解何谓“低碳”“低碳生活”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废品回收利用工艺品制作比赛策划书 精品

策划书

“节约是门艺术” ——废品再利用工艺品制作比赛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 “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不久,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奋斗目标,高校应当走在前列,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厉行节俭的传统美德,“绿色校园行”就是符合这样的理念,是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响应这一号召,结合我们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院将举行一场“废品再利用工艺品制作比赛”的活动。 但长期以来因诸多原因,存在众多的资源浪费现象,与我们学院的身份极不相称,特别是在生活管理这方面。因此,解决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这也需要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建设“绿色和谐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 对废品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减少人类对新资源的开采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开动脑筋思考,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再利用。例如,用白色发泡塑料制成相框,用布头或过时的衣服拼贴出床罩或壁挂,用塑料果汁瓶做成各种装饰品,用废纸做明信片、贺年卡等等。只要积极动脑就可以将很多无用之物变成自己的创作品,既能消遣,又利于环保,一举两得。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本场比赛宣传环保精神,努力塑造“节约型工艺美院”的形象,让同学们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把环保理念、绿色文化宣传到全校师生的心中。从而影响至整个社会,唤起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支持与热爱。 2、通过该次比赛能够锻炼同学们动手的能力,增长他们的环保节约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唤起同学们节约能源的意识,积极的参与到版院发起的环保活动中来,让同学们知道,其实节约能源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要我们能从关注身边的事做起即可。 三、活动地点: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五、承办部门: 印刷包装系外联部 六、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1)xx月xx日召集会议,确定活动宣传、实施、外联及总结等任务的分配。 (2)xx月xx+1日制作宣传海报,并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作品

【精品】变废品为艺术品2

【关键字】精品 《变废品为艺术品-2》 设计者:上海市徐汇区教院附中卢旅一、教材分析: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二次大战以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弃物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深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深的文化含义。如在上海举办这几届“上海双年展”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就利用旧轮胎、木块等废弃物制作的一系列废品雕塑;挪威雕塑家庸·龚德森利用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制作雕塑,他使用回收的废品创造出讽刺、尖刻的变形艺术,夏尔坦·斯雷特马克的作品使用所有材料,并特别致力于用废弃物组装玩偶和其他形象。他目前的作品介乎于雕塑与装置艺术之间。 基于这一现代西方雕塑观念,六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七单元《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引导学生探索完全不同以往的雕塑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开阔视野,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好的感知力,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接受新事物较快,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很少关注过生活、学习中的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创作出立体的艺术品。他们以往多运用捏塑、折纸的手法制作立体造型,对不同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方法感受不多,较少动手创作雕塑作品的机会,较少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这样的认知情况下开始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操作:学习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塑造立体造型;学会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件有个性的艺术品。 2.情感:能发现和欣赏用废旧物品造型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提高环保意识,并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 力。 四、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重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 五、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材料;尝试插接、粘贴、串连、缝纫、捆绑等多种组合和连结方法

最新小班美术废旧物品教师上课随笔

小班美术废旧物品教师上课随笔 小朋友们,你们美术课上剩下的废旧物品都放在哪里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小班美术废旧物品教师上课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办,动手能了较差,而且浪费的习惯很严重,从小就不知道节约,为此我设计了《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我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激发幼儿多留意、关注并观察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本活动由一次性纸杯、鸡蛋壳、牙膏盒,铅笔削等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观察能力、组合创新能力相互渗透和培养。同时让孩子养成节约、不浪费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思维想象力。 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孩子们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鸡蛋壳、铅笔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选择了简单的剪、贴、画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3。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

废品回收制作工艺品展示 活动策划

“身边的废品,身边的宝” 活 动 策 划 ********************* 2012年03月19日

目录 一、活动主题:········································································· - 3 - 二、活动时间:········································································· - 3 - 三、活动地点:········································································· - 3 - 四、活动主办:········································································· - 3 - 五、活动目的:········································································· - 3 - 六、活动背景:········································································· - 4 - 七、活动内容:········································································· - 4 - 八、活动流程:········································································· - 5 - 九、经费预算············································································· - 5 -

艺术设计中的废弃物再生

艺术设计中的废弃物再生 1 引言 现代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将废弃物再造可以发掘废弃物原本价值外的隐含价值,同?r还能提升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城市废弃物在艺术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废弃物再利用及艺术再造使得社会大众以长远的眼光重新看待资源的利用并对艺术设计有新的思考。 2 废弃物和资源 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材料的研发与利用是连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纽带。构建人类和谐社会需要正确使用材料,在合理、适度,尽可能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开发利用废弃物使之成为艺术材料,赋予废弃物新的价值,从材料本身来看,可以保证材料在利用过程中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或不对生态造成破坏,从社会层面来看,废弃物的艺术再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倡导社会大众绿色消费,建立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设计理念。 2.1 废弃物的概念 废弃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产品性物质,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热和固体废弃物等,通常人们所称的废弃物主要为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来自人类活动中以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为主的许多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固体废

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产品废料、报废产品、丧失实际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所有人抛弃的固态、半固态、液态或者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物品、物质[1](表1)。 2.2 废弃物的材料化 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资源将在自然环境、城市和建筑物的每个环节进行流通,使用由可循环材料制作的设计产品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对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图1)。绝大多数固体废弃物中仍存在不同程度地含有可利用的物质,如可燃物质、金属物质、营养成分等,一些城市废弃物还可以转化为填充材料、建筑材料等,通过艺术手法将废弃物材料化融入设计中,可以消除或减轻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赋予废弃物艺术价值。 与政府和社会对废弃物进行亡羊补牢式的“末端治理”手段相比,将废弃物进行再造使之成为新型材料是人类主动地进行环保行为,与其任废弃物自然稀释、降解,通过设计手段、科技手段使废弃物材料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生产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是一种循环的方式。 以冶金废渣中的钢渣为例,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废弃钢渣现已在建筑材料、农业利用、回填等几个领域广泛利用(图2)。 废弃钢材在艺术品中也作为艺术材料被广泛应用,英国雕塑家Ptolemy Elrington通过重组、焊接、涂色等艺术手法,将创意融入建筑材料以及废旧汽车中的废弃钢材中,对废弃钢材进行艺术再造,制

小学美术教学中废品利用与粘贴画创作的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中废品利用与粘贴画创作的小课题研究方案 克山农场小学罗秀荣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科技、艺术日新月异,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日益贴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装饰艺术的研究,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黄色的麦秆,毛茸茸的芦苇花,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种子,图案各异的花布,五颜六色的纸……这些都是学生们平时常见、容易找寻的材料,有的甚至是一些废弃物,但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他们变成美的艺术品。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想,在想中创,既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又能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创造美,在生活运用中感受美。 针对以上设想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废品利用与粘贴画创作的研究课题。贴画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掌握贴画制作的方法,增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体验经过脑和手把普通材料变为一种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题的界说 贴画是利用点、线、面等各种形状材料发挥想象,改变功能,进行创造,通过拼贴塑造成新形象的一种材料装饰画。它融入现代写实、变化元素,通过材质、色彩的不同,创造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学生方面: (1)知识和能力:训练学生利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构成作品的元素的再认识、理解、运用能力。使学生能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材料的不同造型,拓宽思维,制作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品。培养学生在概括物体外形的平面造型处理能力、作品的细节处理能力和形象的组合造型处理能力的发展,并发展学生的提炼能力为后期的意念性表达做好铺垫。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纯真情感。 (3)通过研究,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 (二)教师方面: 形成儿童美术创作辅导的新策略。 (三)师生共同部分: 通过研究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素材,为教师的提供一些感性的经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知识讲解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精品资料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班会设计背景及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低碳生活”也逐渐为全球所关注。所以召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开展主题班会,将低碳、环保等理念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旨在倡导学生懂得节约,提高环保意识。同学们通过讨论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热门”话题,呼吁环保意识应贯穿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班会准备: (一)教师准备: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二)学生准备:查找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三)教室布置:教室前面黑板中间位置写班会主题,旁边配以图案。《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一、引入班会主题 1、欣赏音乐《地球,你好吗?》 教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完毕)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地球,你好吗》,你们说现在的地球还好吗?(学生回答)如果不好,地球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教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 2、自由谈谈“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的不良现象,了解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3、为什么称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吸热、隔热(吸热,它把从太阳吸收来的热量反射到地球上,但是,它有隔热的特性,它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阻挡地表的热量发散到外层空间,所以,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4、了解:2010年中国地球日主题“低碳生活” 教师:在2010年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中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二、了解何谓“低碳”“低碳生活”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变废品为艺术品2

《变废品为艺术品-2》 设计者:上海市徐汇区教院附中卢旅一、教材分析: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二次大战以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弃物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深的文化含义。如在上海举办这几届“上海双年展”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就利用旧轮胎、木块等废弃物制作的一系列废品雕塑;挪威雕塑家庸·龚德森利用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制作雕塑,他使用回收的废品创造出讽刺、尖刻的变形艺术,夏尔坦·斯雷特马克的作品使用所有材料,并特别致力于用废弃物组装玩偶和其他形象。他目前的作品介乎于雕塑与装置艺术之间。 基于这一现代西方雕塑观念,六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七单元《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引导学生探索完全不同以往的雕塑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开阔视野,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好的感知力,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接受新事物较快,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很少关注过生活、学习中的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创作出立体的艺术品。他们以往多运用捏塑、折纸的手法制作立体造型,对不同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方法感受不多,较少动手创作雕塑作品的机会,较少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这样的认知情况下开始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操作:学习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塑造立体造型;学会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件有个性的艺术品。 2.情感:能发现和欣赏用废旧物品造型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提高环保意识,并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 力。 四、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重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 五、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材料;尝试插接、粘贴、串连、缝纫、捆绑等多种组合和连结方法 六、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