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

冯秀成

(邵阳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6级学生)

摘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正确的婚恋观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也是思想品德纯洁化的过程。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国家未来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和谐社会在初级群体中的构建。因此,研究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意义极其重大。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做一个综述并做出简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爱情家庭性观念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一、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千百年来就有很多古圣先贤研究过爱情和婚姻,不少文艺作品表现爱情,并且留下了不朽的杰作。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阶级地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境界不同,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家把爱情归结为“宇宙灵魂”的表现,男女间正常的生理要求被他们视为邪恶的,完全不承认爱情的自然属性。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休漠则声称:爱情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一些资产阶级纵欲主义者更直言不讳地把爱情和性欲等同起来,说什么“食欲付诸实践叫吃饭,性欲付诸实践叫爱情,因此,爱情同吃饭一样,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机能”。完全否认了爱情的崇高精神内涵和社会属性,这是功利社会经济社会对爱情的看法。

恩格斯第一次对爱情做了科学的概括,认为爱情(性爱)就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他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恩格斯的论述揭示了爱情的本质,为我们理解无产阶级爱情和婚恋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面貌。纯洁的爱情具有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巨大力量。因此在古代和近代社会学者们就意识到了爱情价值观和婚恋观的重要意义。

国外对爱情、婚姻、家庭、性心理等相关课题的现代科学性的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Knox&Zusm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是很普遍的,83%的从未结过婚的大学生报告说自己正在和一个约会对象恋爱,而且有2/3的人认为爱情很重要,爱情是一个幸福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基础。

国外大学生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很积极。Paige D Martin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出了对不良婚姻的否定态度和把婚姻作为一生责任的观点,同时,仅有1/3的年轻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但是,却有一半的年轻人对未婚同居表示积极的态度。Salts, Connie J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女生比男生对婚姻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度。

国外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Rubinson, Laurna等在1972, 1977, 1982, 1987十五年间,对86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对婚前性行为无论从态度还是从行为上都更加开放。Huang Karend等对旅美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有58. 7%的女生,33%的男生涉及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被试赞同出于爱情或定情的婚前性行为,且在容忍程度上无性别差异。Mayyekiso,Tokozite V对90名16-35岁南非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在Western and Bennett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高校中88%的男生和84%的女生表示出了对婚前性行为的支持。Murphy & Boggesssa的研究发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许是因为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美国的年轻人较之以前少有婚前性行为,有过性行为的人从1988年的60%下降到1995年的55%,到2001年,大学生的性行为仍在下降,降至男生占48%左右,而女生占43%左右。这说明在大学生中间赞成婚前性行为的人仍然很多,而且男生的性观念较女生更为开放。

美国社会学家金西研究指出,社会精英阶层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恋爱和婚前性爱问题上相对比较保守,而下层社会的态度较为开放。例如,在金西报告调查中,2/3的大学程度的人在结婚前保持贞洁,而下层社会的男子几乎人人在恋爱期间发生过性行为。

国外在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研究起步较早,己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White and DeBlassie发现一些因素和年青人的性态度与行为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信仰、来自的家庭(是破裂的或是完整的)、父母的交流、同胞群体的关系及数量、社会政策、个性品质。这同Feigenbaun etal,H affner,Hetyerington etal,Hom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Salty ,Connie J等人用修订后的FAMS量表(Favorableness of Attitudestow and Marriage Scale)对大学生婚姻观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女生比男生有更为有利的婚姻态度,这与Hill,Walters and Parker的结论一致。Kahn and London也认为人的个性会影响婚姻观,有更为保守的婚姻态度的人比婚姻态度开放的人更为强调婚姻的责任与牺牲精神,而目会有更少的婚前性行为、离婚率。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者发现影响婚恋观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性别、年龄、身份、个性品质、个体受教育程度、信仰等;(2)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情况、父母的婚姻关系与婚姻状况、父母对了女的养育方式等;(3)社会因素: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氛围、社会政策等。2

二、国内研究历史和现状

根据我国婚恋观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婚姻毫无爱情可言,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着自由恋爱,婚恋问题并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家庭、父母和社会的事,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则必须“从一而终”,“烈女不嫁二夫”,此为传统时期。这种严厉的禁锢扼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与婚姻。虽然从“五四运动”开始就一直大力提倡婚姻、恋爱自由,但真正实现婚姻恋爱自由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一支清醒剂,人们的情感生活需要才提上了日程。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禁锢给人们造成一种普遍性的盲从心理和政治变态心理,谈恋爱、找对象打上了深

深的阶级烙印,人们的情感被一种“革命同志式”的关系所取代。但这时恋爱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大,多为先结婚,后恋爱,这从某种意义上埋下了家庭不稳定的种子。但大多数人都“懒得离婚”,此为传统婚恋观向现代婚恋观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渴望爱情、肯定爱情、尊崇爱情的氛围,大多数青年追求组建感情丰富的精神型家庭,生活节奏加快,恋爱结婚多为闪电战,周期大大缩短。爱是火辣辣的,“爱你没商量”,在婚恋次序上多为先恋爱,后结婚,亦有边恋爱边结婚的。此时强调双方平等,自由,注重爱的情趣与质量,是婚恋形态和观念发展的现代期。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个人生活要求公开化,因此谈恋爱、成家等均需要向组织上汇报,恋爱的价值取向是以共同的革命理想为指针。恢复高考招生以来,

70-80年代各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均有较一致的认识,禁止或不允许。因此,大学生恋爱变成公开的正式场合及社会性、政治性行为中的一块禁地,学校教育往往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谈虎色变,视为丑事和违规行为。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研究仅限于要对大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恋爱观教育。这个现象在某些普通高校甚至持续到90年代。90年代以来,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和观念更大程度地开放和更新,大学生谈恋爱问题已是再也不能回避的领域了。3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在新时期也发生着集聚的变化,正如《女性的沉沦》的作者何清涟所说,20年来,中国社会中价值层面被颠覆得最彻底的就是婚姻和恋爱观。

1、对我国大学生现阶段呈现的婚恋观现状和特征的研究:

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12所大学336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 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 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和目的是不清晰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理和心理需要、排遣寂寞、感情寄托、从众等,基于这样的动机,大学生往往重视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4《全国大学生性爱调查报告》显示,未婚同居被认可。9成以上大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谈恋爱,近半数男生和四分之一女生认可未婚同居。5

研究发现,“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择偶方式,在青年人中间已经很少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你倾向于听谁的意见”,选择“听自己意见”的城市与农村青年都占到了3/4的比例,但是选择“听父母的意见”的比例却很小,这表明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和自主观意识更加突出,突现出现代观念的气息。6

我国传统的婚姻角色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对大学生进行研究后,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尤其是女生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仍然比较赞同该观念,而对于夫妻文化水平、社会地位、收入等方面的水平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是“男高女低”,选择“女高男低”的人数十分少。7

过去在校大学生结婚是被明文禁止的。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达到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尽管高校已经对大学生结婚解禁,尽管大学生们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想付诸行动的并不多。8

金乐教授把大学生的婚恋具体表现归纳为四种:一、网婚=虚拟婚姻+对现实生活逃避;二、拒绝=独身主义+一夜情+多段请;三、同居=爱情+性+金钱+怀孕;四、丁克家庭=结婚+不生孩子。大学生恋爱的特征是:校园恋情认可度高,成功率低;性观念开放度较高;缺乏责任感。金乐教授还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归纳为:一是大学生对爱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二是婚恋的矛盾体、三是恋爱的周期较短、频率增快、四是对同居司空见惯、五是恋爱问题上更加自主、六是恋爱动机不够纯正。9同时金乐教授还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指出对女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的重大意义。10华东师大余玉花、许磊从道德人格的伦理学意义上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认为在婚恋观方面,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人生目标不明确;第二、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的“从众”心态;第三、择偶标准上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第四、理想化的择偶标准不实际;第五、责任感弱化,追求目前的需要。11河南大学薛娟对河南大学在校本科生婚恋观的调查显示:一、恋爱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认同;二、恋爱态度整体上比较理智,但也有草率态度;三、贞操观念宽容开放与谨慎保守并存;四、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现象增多;五、对待婚姻的态度严肃认真。12郑州大学罗晴认为大学生婚恋观呈现恋爱的公开化、恋爱的标准多样化、恋爱道德

的宽容性三大特点。13北华大学刘亚丽认为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表现在:一、恋爱自主性强;

二、婚恋道德淡化,网恋迅速升温;三、择偶注重人品、情感;四、婚姻强调个人幸福;五、开放观念与传统思想并存。14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刘丽军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征归纳为:一、恋爱行为普遍化、低龄化;二、恋爱动机消极化;三、择偶标准多元化;四、择偶方式自主化;五、婚恋价值取向开放化。15茂名学院董晓璐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描述是:开放意识与传统观念并存、才子佳人式的配搭仍是理想选择、婚恋方程式逐步复杂化、婚恋观正从白头偕老走向两性自由。16贵州师范大学唐昆雄和贾付强对贵州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认为具有如下特点: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复杂化;二、当代大学生在择偶方式上更追求民主;

三、择偶标准趋向理性;四、婚恋价值取向走向宽容。17

众多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对婚前性行为上的看法较之以前是开放的、较为宽容的。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程度有所增强,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 08%,而在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75.3%。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婚恋观趋向开放,他们与传统的婚恋观有所背离但也受传统的影响,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的态度较为宽容,择偶更注重对方人品和双方感情、更加注重婚姻和爱情质量。

2、国内学者们对婚恋观概念内涵界定的研究

关于婚恋观的概念,理论界迄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学术界只有一些相关

概念的探讨。李庆祝在《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卢春莉在《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马忠丽、张玉堂在《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成因及对策思考》;李颖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李志、彭建国在《大学生恋爱价值特点及教育对策》; 刘丽军在《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杨飏在《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及婚恋观教育》黄晴宜在《全社会共同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徐明在《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刘亚丽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等文章中均有阐述。

李庆祝认为“恋爱观是人们对待恋爱与爱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由人们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

卢春莉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会引导人们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马忠丽、张玉堂认为“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与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李颖认为“恋爱价值观,是指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

任与贡献以及社会、他人对青年恋爱需要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是恋爱问题的一种评价、

选择方式的概括,体现了青年对恋爱的深刻理解和目的评价”。

李志、彭建国认为“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十恋爱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等的观念系统”。

刘丽军认为“婚恋价值观实际上包括恋爱价值观和婚姻价值观两大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说,恋爱价值观是婚姻价值观的基础,婚姻价值观则是恋爱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杨飏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姻和恋爱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具有两层内涵:婚恋观必须是对婚姻、恋爱和性的基本问题所持的观点,婚恋观是由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

黄晴宜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婚姻、家庭及恋爱方面的具体反映,是人们调整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价值导引和评价标准”。

刘亚丽认为“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

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

徐明认为“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

以上学者1819202122的表述基本反映了婚恋观的内容,虽然运用词汇不统一,但内涵基本一致。

3、对大学生婚恋观形成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学者们对大学生婚恋观形成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很多。

刘亚丽认为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性早熟、二是社会变革、三是中西文化碰撞、四是性教育。23金乐认为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因素为:一、社会因素,如西方文化渗透、互联网的普及、个人生活空间的扩大、政策松动、大学生特点等。二、个人因素,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三、教育缺位,思想政治教育和性教育的滞后。24万顺国认为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婚恋观形成有重要影响。25杨飏认为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的成因是:一、自身原因是关键因素;二、环境的影响是必要因素;三、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四、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线。26董晓璐认为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形成的原因是教育的忽视、社会的影响、媒介的作用和个体的缺陷。唐昆雄和贾付强认为家庭、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27

4、对健康婚恋观的引导教育对策的研究

薛娟建议积极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恋爱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性道德、性文化,提高恋爱的层次和品位;进一步加强性教育。28刘丽军也建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理好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加强责任感教育;加强性教育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29刘亚丽建议把婚恋观教育列入人才培养大目标;把婚恋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多渠道多途径教育活动,如设立网站交流与教育、开展朋辈教育和利用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展针对性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30金乐认为并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婚恋观的必修课,他还指出对女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性,还建议加强爱情和婚姻的统一性教育。罗晴建议大学生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学校、教师和家长紧密配合;学校建立完善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冷静对待失恋和在大学语文课本中加强正确的婚恋观教育。31仆玉霞和吴岳达从生命伦理学视角研究了大学生婚恋的道德教育,认为要尊重生命、加强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教育;关爱生命、正确对待失恋问题。32万顺国认为要加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婚恋观教育;注重学校社会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德育环境的优化;注重全面把握学生个性;关注网络婚恋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3杨飏认为婚恋观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爱情本质的讲解、理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确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对待婚恋丑恶问题的善恶态度。强调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34董晓璐认为要把婚恋观和人格教育相结合;摆正爱情位置、提倡积极恋情;进行健康的择偶观教育;进行婚姻风险教育;可设性教育课程;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教育。35唐昆雄和贾付强建议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端正恋爱动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处理好爱情、事业、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加强婚恋伦理道德教育;重视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36

三、国内外对婚恋观测量工具的研究

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中,国内外的研究者们也编制了许多的测量或调查表格和工具,但是,大多数是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与调查。Hill's(1951)编制婚姻态度量表(Favorableness of Attitude Toward Marriage Scale)以测查个体对婚姻所持有的态度,主要是看个体对婚姻是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Lee (1973)编制了爱情方式量表(Love Style Scale),后来

Hendrick & Hendrick(1986) Hendrick在Lee的基础上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The Love AttitudesScale),以测量个体在恋爱与择偶上的态度。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国外研究个体恋爱态度时采用最多的问卷,其具有6个维度,42个题项。也有许多的学者是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查,Adler, Nancy L等人(1991)编制的性态度量表(Sex Attitudes Scale)和Rachel Saul Lacey,Alan Reifman等(2004)编制的性道德态度量表(Sex-Moral Attitudes Scale)是对个体在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同性恋等看法的测量。37

在国内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采用自编问卷,对婚恋观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测查,在学术界比较流行和认可度高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尚未出现。

我国现有研究应完善的问题

上述已有的研究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和教育对策进行了一些及时和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研究不够

目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构建相对来说较薄弱,而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和表面分析较多,这样就带来了如下的后果:

(1)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内涵缺乏深入的研究。纵观现有研究,学者们对于婚恋观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被认可的概念。这样,就让许多人好像知道婚恋观是指什么,但又不能准确地定义它。

(2)大学生婚恋观的结构划分不明确。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组成结构进行研究,正是由于各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划分不明确,所以,对婚恋观的结构上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

(3)以前的婚恋观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或教育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状态性研究,而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过程性研究。

(4)以前的研究多是对调查结果的表面分析和理论分析为多,而具体教育措施很很少。

(5)以前的研究都是教育者的立场上对婚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鲜有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二、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测量工具需要进一步优化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测量工具,无疑可以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但是目前还缺乏一套较好的适合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工具。现在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多采用单项测试问卷与自编自陈问卷。如黄希庭和郑涌教授自编的测查大学生爱情观、爱情品德心理和性心理的问卷。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自编《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表》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进行了测查。胡利人等自编问卷对低年级医学生婚恋观和性观念进行了调查。张饪等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婚恋心理进行了调查。很多研究者在调查过程虽然用到了问卷,但却没有表明问卷的来源。这些测量工具的运用都缺乏权威性。这些问卷大多都是自编的问卷,绝大多数没有报告其信效度分析,只能作为一般的自陈问卷,不能加以推广和使用。

三、缺乏对大学生婚恋观特点的系统研究

从前述的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中不难看出,当前有许多研究者做过大学

生婚恋观的特点研究,如男女生性别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但是少有人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特点进行系统的探索,而且许多研究者探讨大学生婚恋观特点时,是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的,不是从大学生婚恋观本身来研究其特点的,即他们所作的研究大多是状态性研究,而没有从过程性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婚恋观。因此,需要从大学生婚恋观的角度来把握大学生婚恋观的整体特征、因素特征、性别特征、年级特征、学科类别特征等。38

四、缺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预测性研究和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教育对策研究。

以上学者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阐释,几乎没有人关注将来人们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观念对大学说将来人生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这一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中国社会的婚恋心理和行为模式。学者们对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应对性措施,但总的来说,由于情况复杂、差异较大、观念的变化快,需要学者们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2杨艳玲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3同②

4李庆祝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 (6): 798-799

5蓝燕中国青年报 2003-11-17

6王平一大陆和台湾地区青年婚恋观的比较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4)33-36

7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5):631-635

8辛湲.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元化.中国妇女报,2006、11、4

9金乐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7年12期

10金乐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与思考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05期

11余玉花许磊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思想教育研究 2007年03期

12薛娟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河南教育 2007年09期

13罗晴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14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思想教育研究 2003年10期

15刘丽军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企业家天地 2008年04期

16董晓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17唐昆雄贾付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12期

18同2

19同15

20杨飚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及婚恋观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10期

21黄晴宜: 全社会共同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中国妇女报/2006年//9月/30日

22同14

23同14

24同9

25万顺国刍议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06期

26同20

27同16

28同12

29同15

30同14

31同13

32生命伦理学视角议大学生婚恋的道德教育朴玉霞吴岳达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06期

33同25

34同20

35同16

36同17

37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38同37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 对于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引言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准备群体,婚姻与就业一样,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新时期文化、观念的多元使得大学生婚姻观念也正处于波动和变化期。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而婚姻观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功等问题,从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线,获得纯真、高尚的爱情有着重要的意义。此项调查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及未来趋势。也有利于针对相关问题指导与帮助大学生摒弃不正确的婚姻观念、树立健康婚姻观,走向更为幸福完满的人生。 针对目前涌现出的试婚、闪婚、毕婚、不婚等一系列青年人的婚姻新现象,将调查内容确定为婚姻主体对婚姻对象的选择标准和婚姻方式两个方面,进而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影响大学生婚姻态度的心理及社会、物质等各方面因素。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不含高职);调查的样本规模为120人;每个年级(大一至大三)各调查20名,大四调查60名;调查的分析单位是个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为入教室及宿舍式访问;资料分析主要为数据分析。这次发放120份问卷,回收率99%,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3.3%,其中大一学生的有效问卷16份,大二大三的有效问卷均为19份,大四的有效问卷46份。下面就针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 调查情况分析 问卷数据资料分析(具体选项见附件) 一: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恋爱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而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强调两性、配偶身份及“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当问及生活中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时,有的人说恋爱就像一杯美味香浓的咖啡,婚姻则是剩余咖啡渣的咖啡杯;有的人说婚姻是对恋爱一生的允诺与守候;有的人则认为恋爱与婚姻是可以分开的,恋爱时找个自己喜欢的来谈,结婚时找个爱自己的来结。可见大家对于恋爱与婚姻关系的看法各有不同,那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下面的数据吧。

婚恋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 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 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 缺的方式。 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 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 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 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 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 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 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_ 思修

大学生恋爱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正像春天到了,树木发芽,花儿开放一样,大学生们正值人生的春天,校园里的恋爱,也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到处萌动,绽放着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可是正像花开花谢一样,不是每一朵花儿谢了的时候都结出甜美的果实,常常也会有苦果或者没有结果,恋爱失败也是时常会发生,需要面对的。 对待恋爱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仍然是一个严肃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一个问题,不宜草率。所谓谈恋爱,那是需要时间,在正式建立恋爱关系之前,有一个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的过程,也许还是慢慢地谈比较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所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一般情感所不能比较的,为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情的真正价值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在此我们组以大学生恋爱观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感触情: 一恋爱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及动机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当问及”恋爱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男生有54.3%的人认为寻找结婚对象或者为了学习的动力但女生33.3%的人是为了结婚或为了学习,而追求享乐或摆脱寂寞的男生占有45.7%,女生占女生比例的49.9%。这说明男生的恋爱比女生

大学生爱情观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爱情观及相关教育的文献综述 摘要:上大学以后,往往没有中学时候里家长、老师、学校的约束,也伴随这身心发展与成熟,以及需要的改变,大部分大学生开始产生对爱的需要。爱情自古以来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各个领域都有对爱情的描述、说明。在心理学中也不乏这样的理论。这些爱情理论各有千秋,同时,在现代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爱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以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恋爱观上的不正确的方面,多方面探索如何进行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爱情。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心理健康教育 1 引言 爱情(lov:between man and woman)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各个领域对爱情的不断探索与说明,将爱情的纷繁多彩呈现给我们。爱情的定义为“两个人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中国古代有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四大爱情故事传说;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山有棱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等描写恋爱或是暗恋等的诗词佳句。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维纳斯和阿都奈斯、有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等的爱情故事。不同年龄段的人爱情观有不同的特点,在心理学范围内很多人也关注到了大学生在恋爱上的不同认识。因此,本文将梳理“在心理学上不同关注点下大学生爱情观”,并找出未来对大学生爱情观研究的方向。 2 关于爱情心理学的总体论述 爱情态度理论由Rubin(1970)提出,他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份∶亲和和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

关于生育观的文献综述

关于90后生育观的研究文献综述 090702111 09社本一班王芳 前言: 生育观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知。【1】通过日常的生活,我发现在母亲这一代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妇女由于生不出男孩而遭受婆婆的冷遇、小姑子的白眼、丈夫的不重视,这是在我们村真实的案例。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年轻一代正成为生育的主力军,90后正逐渐迈向婚姻的殿堂,因此我对此有相当大的兴趣与热情关于此项的研究。在此之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生育观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妇女、大学生、农民、城镇、村落甚至80后等方面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而我所要针对的研究对象则是90后 关键词:90后生育观念生育特征影响因素 正文: 不少学者在生育观的界定从不同角度、不同取向进行界定。有原始生育观、传统生育观、现代生育观,另外还有农村生育观,还有从价值取向等来定义生育观的概念。朱洪峰提出由于原始人游猎、群居、群婚的三个基本生活方式决定了原始的生育观念,当时人们居无定所,食物匮乏,而当人口增加更会使这种情况变得更为严重,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新生命的到来是有所排斥,因此原始人的生育观念是与氏族部落的集团意志是统一的,不存在个人生育愿望与群体生育意志的差别。【2】而根据对多数学者的文章阅读之后,总结出传统生育观可以

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无后不孝”,尤其是传宗接代和多子多福的开枝散叶的生育观念,是传统生育观念的主要特征。传统社会是父权社会,父权决定了男性家长拥有家庭财产的垄断权、对妻子儿女的占有和支配权,而当时的女子在家庭则没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格和地位。同时我们中国是传统农业社会,这也决定男子地位,人们更愿意多孕育强而有力的生产力,同时男子的多少也可决定家族势力的地位。而现代生育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正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经济发展,现代化的科技发展使人们从田里解放出来,而且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政策正确的引导,使人们对传统的生育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觉悟、法制观念、人权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方面地位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向现代生育观念转化,“少生、优生、优育、不生”的观念为大多数家庭所接受,特别是妇女地位的提高更大范围的促进生育观的转变,使人们不再拘泥于要求生男,或者多子多福的观念。 根据各位学者的文章,不论是传统生育观还是现代生育观都各自显现出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比如杨倩倩、陈岱云等学者对传统生育观所具有的特征归纳有: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女子是生育工具、希望多子女等思想较为落后等生育特征;【3】而朱洪峰等对现代生育特征的归纳则较大程度上与过去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现代生育观念是建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1

精品文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系别:人力资源管理系 班级: 09409012 姓名: 学号: 22 指导教师:谢瑞红

内容摘要 摘要:恋爱已成为大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大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对本校政法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二)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占100%。我将这50份问卷全部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 (三)(三)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文化泛滥,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可以说“谈恋爱”已被视为一道风景线,男女同学手拉手的背影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这种不正确的恋爱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 从古至今婚恋观思想一直是哲学中广泛讨论的重要研究问题,如 康德从民事契约的角度对婚姻的目的进行过论述“一男一女愿意按照他们的性别特点,依据法律终身互相占有对方的性官能,并利用对方 的性官能相互地享受欢乐”;黑格尔对康德的婚姻动机解释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婚姻的主观出发点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缔结这种关系的 当事人双方的特殊爱慕,或者出于父母的事先考虑和安排等等”;此后更多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成分始 终在法哲学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想源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思想,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必然需要涉及婚恋观问题,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是当代女大学生价值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历史唯物主义 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观是历史的产物”,当代女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迫切需要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角度,把握我国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 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婚恋教育对策,即本文的研究 目的。本文在章节安排上从引言、马克思主义观照下的正确婚恋观界定、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问卷调查、女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成因探讨和应对措施、总结与展望共五章展开论述。本文首先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回顾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婚姻观、恋爱观、 择偶观、性观念等婚恋观的四个基本内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论述;其次本文以规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思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婚姻观

应该是怎样的”——“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婚姻观现实是怎样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应该做些什么”这样一条路径展开;因此在第二章本文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和我国当代的时代背景,确立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基本要求,即“婚姻需要经济物质条件的保证”、“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以爱情为基础的恋爱”、“选择配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因为经济是维持婚姻家庭的重要条件,但是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因为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择偶最重要的条件是有爱的感觉”、“马克思主义要求解放女性性自由,但绝不是跨越我国传统文化,毫无节制的提倡性放纵”;然后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四个基本内容的十二个方面的现实情况,总体来说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是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要求的,但从局部上来看已经开始出现,如物质至上思想对女大学生婚姻观的腐蚀、女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性教育缺失、性认识不足及性解放思想过度等问题;第四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讨了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形成因素,指出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文化交融是导致女大学生婚恋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政治、文化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当代女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转变,是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转变,要解决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最大程度的发挥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积极影响,因此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角度提出了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四大教育对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能量”、“重视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意义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意义(导言)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意义: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方式 现实中问卷调查、网页调查 调查时间 2012年8月,也就是金工实习结束到开学期间。 调查地点 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互联网调查网站(调研宝、第一调查网和调查派)。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 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 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

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 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 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 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约为四百元,但最高月消费额已达到 1450元,最低的尚不足九十元,前者是后者的十六倍多。

英语文献综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written by Zhu Mengxian Abstract: Jane Austen's masterpiece Pride and Prejudice fully embodies her view of marriage. In the following, a brief review is given about her views on marriage by analysing several related articles. Key words: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views of marriage Introduction: Jane Austen humorously described different kinds of marriage relation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Until today, this novel is still very popular among many readers and arouses people's observation and unlimited thinking of marriage. Review: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Jane holds the view that love and marriage are associated with but not totally lie on th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the marriage which is based on the love is a true happy marriage.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to support this view. For example, one of researchers thought marriage and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are interconnected, but marriage could not only depend on the property and the social status based on researching the four young couples' marriages in this novel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arriage foundation, Simply one just like Charlotte — Collins and Lydia — Wickham is called unhappy marriage. The other one like Elizabeth —Darcy and Jane —Bingley is the opposite. “ She believed that marriage just for money was wrong, but marriage of no money was stupid.”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apers have reported that Jan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al marriage and regards the feeling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deal marriage. Austen fully expresses her views on love and marriage only by appreciating the marriage founded on the basis of mutual admiration,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respect. In Tang Chunhua’s paper, she considered that “ She believed that a husband not only need have certain number of family property but also must respect wome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must b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 It happens that there is a similar case, Yu Hongen pointed out that Jane stresses that character is important than appearance in a marriage. “Austen believes that the person’s charact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ppearance in the matter of a happy marriage.”“They have common in character and mutual appreciation, it is the most solid foundation that they can go into the marriage hall and toward a rational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e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 of women on the marital problems. Conclusion: During her time, Jane's view was so advanced that it was not accepted widely. Until today, it still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and love are also suitable for our real social. We youth should make right marriage and love views to orient our lives.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In a word, we can find her idea about marriage from the analysis, marriag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interconnected, but not absolutely. References [1] 王歆.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M】.2005.5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

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额约为四百元,但最高月消费额已达到1450元,最低的尚不足九十元,前者是后者的十六倍多。 笔者调查得出,现在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购买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消费、手机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

文献综述-浅析《爱玛》中社会阶级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Y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浅析《爱玛》中社会阶级对婚姻观念的影响二级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摘要 本文介绍了此次研究的缘起和研究问题的背景,并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为今后关于社会阶级对婚姻观念影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爱玛》;社会阶级;婚姻观念 为了更好的完成论文的写作,我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在中国知网中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在中国知网中首先以“社会阶级”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的文献有900篇;以“婚姻观念”为关键词,相关的文献有1100篇。下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论述: 国内关于社会阶级对婚姻观念的影响的研究:费孝通认为,由于社会需要维护结构的完整以完成其维持群体的生存作用,必须解决内部成员的新陈代谢的问题,而规定产生、抚育新成员的办法,形成了“生育制度潘光旦也说过“中国是一个家族主义的国家,婚姻原是一个比较个人的功能,但是在家族主义浓厚的空气里,个人的地位很小,个人既为家族才存在,所以婚姻便为了家族才举行了。婚姻 的家族效用有二;一是父母的侍奉,二是宗族的承继。李银河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特别是都市进程和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三位一体的传统两性模式——性生活、家庭生活与生育三位一体的行为模式,将逐渐被打破,会有更多的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做出多种选择,中国社会在性生活、家庭生活、生育行为三个方面将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中国政法大学巫昌祯教授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处于动荡中,社会何以稳定,为解决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她提出这次修改应贯彻三个“强调”——强调夫妻之间的忠诚;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强调法律的伦理性。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调查提纲 1.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拟在年月日到年月日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是大学在校生。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网络问卷和现实问卷) 为保证问卷调查回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了严格的匿名答卷制度,尽量使调查者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思考来回答问题。 (2)访谈法 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 3.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包括()了解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分析在校大学生婚恋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正确的 婚恋价值观取向。 4.调查内容 (1)了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2)了解影响在校大学生婚恋观原因,将具体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 境、工作前景以及婚恋的目的性等四方面去调查。 (3)将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情况与其它年代人们的婚恋观情况进行对比,进而 分析出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5.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情况、观察所得进行归类、统计,形成文字、图标表达的调查结果,并对现有情况进行总体性评价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提交调查报告。 调查成员分工情况: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总结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其婚恋观又如何?近日,本调查小组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因素。 一、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出份问卷,有效问卷份。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其中男生占,女生占,问卷主要涉及恋爱观、婚姻观、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三个方面。 二、 结果与分析 、恋爱观 关于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恋爱,调查显示的 人认为应该谈恋爱,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 完整的。认为不必刻意追求,遇到合适的就谈。其 余认为应以学习为重,不应该谈恋爱,认为无所谓。 由此可见,我校在校大学生看待恋爱这个问题还是 比较理性与慎重的。 关于恋爱情况,调查显示,正在恋爱中;曾 经恋爱过;没有恋爱过,正在憧憬;余下没有恋爱 过,并不憧憬。由此可见,社会人文在校大学生谈 恋爱是普遍现象并不十分准确。 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显示,认为打发无聊时光;认为恋爱能纾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认为是选择人生的伴侣;认为随大流,不落伍;认为是解决生理 需求;认为是其它原因。由上可见,我校大学生恋爱目的还不明确,存在一定盲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多篇)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一、研究目的: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大学生在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大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大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将对文法学院大一、大二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有:⑴大学生持有哪几类恋爱观?⑵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学业,事业三者的关系?(3)大学生如何处理恋爱挫折? 三、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受试者江西省南昌市某某大学的200名大一大二全体学生。 四、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om' alley& chamot(1990)的“学习策略问卷”,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一定的修改。问卷采用句子提问形式,如“你的父母对你出现的恋爱倾向作出的教育正确吗?”等,共30小项。调查方法是非概率抽样的随机抽样。具体做法是:分别到11级法律一班、10级法律一班、10级法律二班、10英语一班、10商务英语一班、10商务英语二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记分法,“从来没有,从不这样做”(1分)“总是这样做”(5分),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符合或相近的选项,在相应的数字上打“√”号。为了保证被试最高程度的合作,问卷指导语非常礼貌地告诉学生本研究的严肃性和研究意义。 五、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问卷于xx年3月17日由笔者亲自于课后发放给学生,完成后立即收回。共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率是90%。样本的基本数据如下:从性别来看,男性有109人,占49.5%,女性有111人,占50.5%;我们于xx年10月27日-11月1日录入数据。我们用spss软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有交互分析、相关分析、频次分析等。 六、调查时间:正式调查是在xx年11月。 七、调查的经费预算 (1)问卷样本修订、打印:0.5元; (2)复印调查问卷200份:120元;总计120.5元。 在学海里苦苦奋斗了十二个春秋的学子们,终于披着荣耀跨进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然而,随之而来的寂寞却常常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

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比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为例 田 雨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观念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②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抛开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暂且不说,我们谈一下婚姻家庭观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就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之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这一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已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因而笔者将这一目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笔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家庭、婚姻或许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家庭已存在了数千年,人类对家庭的思考和研究也有了几千年,然而关于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虽短,但是学者们对家庭内容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因为家庭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由于家庭、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