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权劝学练习题

孙权劝学练习题

孙权劝学练习题
孙权劝学练习题

陈中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8.非复吴下阿蒙()9.即更刮目相待()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6.肃遂拜蒙母()权谓吕蒙曰()⑺自以为大有所益见事之晚()即更刮目相看()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六、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4.用原文填空。

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吕蒙开始却以_____________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_____________”。

②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如将本文分为三层,则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6.“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卿言多务,孰若孤。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二、一词多义:

⑴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③或以钱币乞之

⑵见①见往事耳②见藐小之物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⑶之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忽啼求之

⑷若①孰若孤②关山度若飞

⑸当①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三、划分朗读节奏: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四、回答下列问题:

⑴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⑵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⑶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⑷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相近的成语。

①大有所益________、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

⑸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⑹《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_____体史书,主持编纂的人是______代______家_______家。“资治通鉴”的意思是_______。

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涉猎()当涂()辞()孤()岂()邪()

二: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

三:解释成语。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六: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那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七: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八: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2)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3)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B.大哥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

C.兄长识别事势多么迟啊

5、以下诗句、格言都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结合文中吕蒙的变化,写出自己对读书的认识与感想。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⑨知识就是力量。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1.下列加红色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卿(qīn)涉猎(shè)

B.孰若(shoú)即更(ɡènɡ)

C.遂拜(cuì)当涂(tóu)

D.吕蒙(lǚ)博士邪(yé)

2.为句中红色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A.推托B.拒绝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A.研究B.整理③但当涉猎() A.但是B.只,只是④蒙乃始就学()A.才B.于是

⑤即更刮目相待()A.对待B.看待

4.读下列句子,写出红色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

6.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改为肯定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句中孙权为吕蒙设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③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鲁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⑤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日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几层意思?

9.文中哪几个字可表现孙权善劝?

1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口中说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表现了吕蒙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孙权驳吕蒙的哪句话?

13.孙权是怎样概括读书作用的?

14.”大惊“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15.鲁肃在评价吕蒙时用了什么手法?

1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7.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8.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4、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5、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蒙辞以军中多务。

5、卿言多务,孰若孤?

6、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解词

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孰若孤()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士别三日()及鲁肃过寻阳()见事之晚()

(4)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5)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层(“初”……“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2)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当涂掌事”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给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权谓吕蒙曰()A.叫做B.说C.告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言辞C.推辞

③见往事耳()A.看见B.了解C.见识

④孰若孤()A.第二人称,你B.比得上,如,好像C.这个D.假如,如果

⑤蒙乃始就学()A.于是,就B.才C.却,竟然

⑤及鲁肃过寻阳()A.经过B.到C.离开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表示什么语气,并指出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语气词相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体史书,主持编纂的人是代家。“资治通鉴”的意思是。本文选自▁▁代史学家▁▁▁▁所编的▁▁▁▁▁▁。这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体史书。

2.解释词语

(1)当涂掌事:(2)治经:(3)涉猎:(4)刮目相待:

(5)蒙辞以军中多务。(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7)卿言多务,孰若孤。

(8)蒙乃始就学。(9)及鲁肃过寻阳(10)非复吴下阿蒙(11)即更刮目相待(12)肃遂拜蒙母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3分)▁▁▁▁▁▁▁▁▁▁▁▁▁▁▁▁▁▁▁▁▁▁▁▁▁▁▁▁▁▁▁▁▁▁▁▁▁▁▁▁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分)

5.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1分)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1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 _》。此书是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③但当涉猎()④蒙乃始就学()⑤即更刮目相待()⑦军中多务()

⑧治经为博士()(10)今者才略()2.见往事耳()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5.士别三日()6.肃遂拜蒙母()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及鲁肃过寻阳()即更刮目相待()

五、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④孤常读书,白以为大有所益。

⑤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⑦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六、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它们的意思:

七、课文理解“

1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但起初吕蒙以为理由加以推辞(用原文填空)

2、孙权希望吕蒙怎样读书?他自己对于读书又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3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吕蒙对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日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一句话包含着哪几层意思?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八、写出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诗句、格言:

3、找出与下列词语和句子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故事。作者是朝的。他是著名的、。

5、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

但当涉猎古义:今义:

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5)读完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6)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语言来概括这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吗?

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和“劝学”有关的典故很多,写出两个。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7、(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 50 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能力,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因此确定的目标是: 1. 知识目标: 1 / 6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 12 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 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教学过程中力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实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4月12日,我到四中听教学能手谷恒景老师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陈书勇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 现在的公开课,谁上得活上得有特色上得花哨谁就能赢得好评。其实上课要以学生的基础和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陈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四.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 现在上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得好是锦上添花,运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陈老师在课件的处理上既简洁明白,又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对吕蒙、孙权、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介绍,课堂的板书,讨论问题的提出,都用多媒体打出来,节省了不少时间。特别是让学生提出在翻译课文中遇到的问题时,用的是Word文档,学生提到哪一句,他就把哪一句反色显示,简单方便,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明了然,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 不足之处与建议: 一.教学环节前松后紧。前面能够从容不迫,到后来发现时间不多时,有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者灵活掌握。应多设计一些时间相对宽泛的问题,有时间就多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材料-------《孙权劝学》(七下)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及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及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重点字词】 1、初:当初。 2、谓:告诉。对……说。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掌事:掌管事务。 6、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以:用。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8、岂:副词,表示反问。译为“难道”“怎么”。 9、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0、为:成为。11、博士:古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12、邪:通“耶”,反问语气词,表示“吗”。 13、但:只,仅。14、当:应当。 15、涉猎:粗略地阅读。 16、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7、耳:语气词,罢了。 18、孰若:谁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19、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益:好处。 20、乃:于是,就。21、始:开始。22、就学:指从事学习。23、及:到了……的时候。 24、过:到。 25、论议:讨论议事。2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7、非复:不再是。复:再。28、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29、士别三日:士:读书的人。三日:几天。三:这里指“几”。30、即:就。31、更:重新。 3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看待。 3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34、何:为什么。 35、见事:认清事物。 36、乎:啊。表感叹语气。 3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8、遂:于是,就。 39、拜:叩拜。 40、别:离开。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一词多义】 1、以:A.以军中多务:用。 B. 自以为大有所益:及“为”合用,译为“认为”。 2、当:A.当涂掌事:掌管。 B. 但当涉猎:应当。 3、见:A.见往事耳:了解,知道。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 1、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 2、治:古义:研究。今:治理。 3、博士:古义:古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最高级。

孙权劝学基础题中考真题改编配答案

4.《孙权劝学》基础题+中考真题改编 一、基础积累 1.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此书是一部通史。 (2)司马光, (朝代) 家、家。 (3)“四书”“五经”中的“经”指《》、《》、《》、《》、《》。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 ..掌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 ..() ..() (4)卿今者才略 (5)即更.刮目相待() (6)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 ..何见事之晚乎() ..()(4)大兄 4.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但.当涉猎。古义: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 今义: (3)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成语。 (1)吴下阿蒙: (2)利目相待: 二、课内阅读 阅读《孙权劝学》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及鲁肃过.寻阳()(2)遂.拜蒙母() 7.翻译下列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9.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 “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 三、课外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孙权劝学》。下面将按照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共四篇文章,即《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教材设计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名人的非凡气质,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孙权劝学》处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在延续前四课展现名人风采的同时,又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就内容而言,本文只有129个字,情节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绝佳教材。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时,由于本文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也是教材设置这一课的主要目的。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另外,课程标准对朗读还专门做了规定: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短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有鉴于此,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掌握重点难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大致了解文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掌握这些内容。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 结合人物身份,揣摩人物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读出人物的

最新最新《劝学》说课稿和评课稿-word文档

《劝学》说课稿和评课稿 《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劝学》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都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语言浅易,内涵丰富,《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其次,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劝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更是如此。 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

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

孙权劝学(重点知识点)--最新版

《孙权劝学》精选知识点重点汇总。 1、文中写了三件事:孙权劝学(详写、正面描写)、吕蒙就学(略写、正面描 写)、鲁肃赞学(详写、侧面描写) 2、本文是以对话(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3、本文怎样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运用对话描写,语言简练,含义丰富, 富有情味。短短几句话,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4、各人的人物形象:孙权:善于劝学、关心、亲近部下,又不失为主人身份。 吕蒙:知错能改,善于学习,积极上进鲁肃:从侧面说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A、学习的重要性(吕蒙通过学习,学识大有长进) b、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C、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吕蒙通过学习后,令人刮目相待,已不是以往的吕蒙)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表示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指责的意味。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从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 D、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运用双重否定的语气,语气坚决,表示孙权

对吕蒙要求严格又可见关心、厚望。 E、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语气,既惊讶、不解,又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8、两个成语: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攀高了,或穷困而至富有了。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六、《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异同? 《伤仲永》从反面说明后天学习、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孙权劝学》从正面举例说明后天学习、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七、以下题目需注意: 1、请你用原文和自己的话概括,说说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1分) 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原因是吕蒙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目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自以为大有所益。”说明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要增长阅历。 2、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1分) 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读书的体会(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劝吕蒙学习的。 3、你认为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2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4、文中哪句话表现了吕蒙因“学”而使他的才略大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2分)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关键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说课 一、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积累“但、见、过、涉猎”等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以及“邪、耳、乎”等语气词,“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体会孙权、吕蒙、鲁肃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心理。 3.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的口吻、心理、语气、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二、本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预设 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从人物身上吸取个人成长的养料,获得启示。 难点: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三、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文短小精悍,情趣、理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既适合于朗读,又适合于品味。学生在已经积累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按照“朗读—译读—演读—悟读”的方式,使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教师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进行拓展阅读,开阔视野,开启思维,加深学生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细细品味。本文难点在于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感悟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物对话字斟句酌地去品味,让学生养成通过细读文章语言,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本课预设为2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三国演义》《三国志》。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质疑。通过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小组共同讨论解决。第二课时通过品读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朗读、演读,拓展阅读,以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字斟句酌,体会精炼语言的魅力。 六、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查找《三国演义》《三国志》有关孙权、鲁肃、吕蒙的资料。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4月12日,我到102班听朱洪斌老师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朱洪斌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 朱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色显示,简单方便,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明了然,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不足之处与建议: 一.教学环节前松后紧。 前面能够从容不迫,到后来发现时间不多时,有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者灵活掌握。应多设计一些时间相对宽泛的问题,有时间就多找两个学生回答,没时间就少找两个学生答。比如,你认为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二.教学内容安排过多。 朱老师想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学生二节课才能掌握的内容都压缩在一节课里讲,这样教学内容是充实了,但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掌握那么多的内容,这样就造成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如蜻蜓点水,每个问题都只是泛泛而谈,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这样教学,而是按部就班,一堂课只讲清一两个问题。比如:这一堂课就讲文言文的翻译,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翻译这句话的?”让学生自己总结翻译的技巧有:留、替、调、

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解释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导学案

一五《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链接】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导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 ..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 ..耳() 6.及鲁肃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 ..吴下阿蒙() ..() 8.非复 9.即更刮目相待 ..之晚乎() ....() 10.大兄何见事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 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二、合作探究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 良教乡中心学校李全普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3)情感冃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1、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等相结合。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是却不能忽略了“双基”教育,这对文言文教学可谓是一大挑战,注重朗读,以读会意,

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对学生来说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学习它的目的,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因为它是学生举一返三,阅读的基础。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三、学法的指点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法,字字落实。重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样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处的结合起来, 是语文教学课堂应训练和实践的。 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点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法具体: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孙权劝学》,感觉大有收获。新课标下的目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到质疑、合作探究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段老师本课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目标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段老师积极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个人觉得段老师本堂课的有点基本体现如下: 一、简语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妙用名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激趣效应。板书课题有意识的将“劝”和”学”分开,也是一种独特的板书形式。 二、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一个层面的朗读,目的在于读通。段老师先让学生

自主朗读,再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起到引领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读)读懂课文。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在这一步后面又有当堂训练,形成知识反馈。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的内容紧扣大纲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减少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有明显的针对性,扣住了目标教学的要求。 三、由语气评析到人物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个亮点。 本环节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亮点。整体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体会说话者语气来把握人物形象。同时通过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发现。每一次的诵读都能看到学生对人物形象把握的.深入。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对话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自评自译又是一次字词句翻译的课堂检测,是学与练的有效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但也有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读的不够,学生思考的不深,分析问题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当然本堂课有还存在不足,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学习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 教学目标中中直接用“品读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这样一个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是否显得单薄了些,前面是否应该加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解释补充 1、谓:对……说 2:以:用 3、岂: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4、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5、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6、孰:疑问代词,这里可译为“哪里”。 7、若:如,比得上。 8、乃:于是,就。 9、士:士人,这里指读书人。 10、“士别三日”中的“三日”是虚指,不是实指三天,指的是“分别了一段时间”,并不是实指分别了三天。文言文中的“三”一般是虚指,可译成“几,多,屡次”等,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里的“三”也是虚指,译成“多、几”。 11、之:助词,与疑问代词“何”构成“何……之……”结构,可译为“怎么……这么……” 12、遂:于是,就 二、课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论议军务,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吴县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离去。 三、问题探究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劝学)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就学)

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赞学) 2.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 【答案】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劝解。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既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是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答案】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不过,吕蒙也有答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可见吕蒙开始时是拒绝的。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二问,此题要考虑到文章的表现的中心事件。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显示了吕蒙怎样的神态? 【答案】颇为自得的神态,巧妙接应鲁肃的赞叹,表现当之无愧的坦然之态。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人物重要语言的理解。吕蒙对鲁肃的赞叹感到欣慰。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意思:我已经令你刮目相待了,我进步的快。我的进步你见的太晚了。在我进步之前你是用不好的眼光看待我的。我进步之后你应该对我尊敬了。所以是自得的神态。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案】鲁肃之所以主要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结尾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用原文回答:(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问,详细交代对话,是因为鲁肃敬才、爱才,所以他为吕蒙的才略

15《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15*孙权劝学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说课稿 单位:新郑市市直中学 姓名:刘真真 时间:二零一四年六月

《孙权劝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和利用课文注解,来疏通简单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翻译上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思想内涵的能力,而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置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本文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学习目标】 1、会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会解释重点词语,并会疏通文意; 3、根据文意,会分析人物形象,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重点】结合注释会解释重点词语,并会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根据文意,会分析人物形象,能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学生平日诵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因此,我在教本课时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品味人物语言,理解文章主题。 学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多动手,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扫除阅读障碍。 2、诵读法:让学生多动口,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及当时情景,以语感带情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合作探究法: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愉快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效率。 五、学习流程 鉴于以上分析,我对课堂学习做了如下安排: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

关于宣布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课评比结果

关于公布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 艺术节优秀成果评比结果的通知 各中小学、学区办: 根据虞教体研〔2012〕4号通知精神及要求,教研室组织评委对各校选送的成果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中小学精品视频课例(光盘)110节,其中一等奖55节,二等奖55节;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评课稿205篇,其中一等奖42 篇,二等奖61篇,三等奖102篇。现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希望获奖教师能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展示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撰写出更优的评课文稿,也希望有更多的校长、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总结、分享课堂教学艺术成果,为共同打响“赢在课堂·学在上虞”的教学品牌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节优秀成果评比结果 2013年1月5日 附件: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节优秀成果评比结果 项目: 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视频课例 一等奖(55节) 高中:11节 学科课题学校教师高中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 春晖中学王金刚 高中通用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小越中学潘勇 高中历史 《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设计》 城南中学冯华琴 高中化学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上虞中学林炯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上虞中学章丽萍高中英语 《A Single Crocus》 春晖中学冯晓华 高中政治 《价值与价值观》 上虞中学朱建祥 高中物理 《曲线运动》 华维学校张竺利 高中校本 《爱情是什么》 春晖中学丁洁 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 城南中学李雅菲、 管 路 敷 设 通 过 管 线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高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包 含 线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