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激素的发现

植物激素的发现

植物激素的发现
植物激素的发现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看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植物的运动

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思考

讨论

回答

引入

【提示】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拓展: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问1】“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引导看书阅读】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讲述1】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多媒体解释胚芽鞘)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

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讲述2】屏幕上呈现出詹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请学生分析詹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讨论回答下列思考题:3.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学生阅读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1、这两组实验能否形成对照?即是否有单一变量?

2、分析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评价。

教师:詹森通过实验证实了胚芽鞘尖端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

递某种“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达尔文的实验中还有什

么问题需要解决呢?

[屏幕上呈现出拜尔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请学生分析拜

尔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讨论回答下列思考题:

分析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

(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的弯曲

生长)

这个实验为什么在黑暗中进行?

(排除单侧光的影响)

这个实验是否存在缺陷

【问2】“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

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讲述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

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

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

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问3】“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

【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2.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

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

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

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问4〗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

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

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讲述】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

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

教材。

4.1934

年,荷兰

科学家郭

葛等人从

一些植物

中分离出

了这种物

质,经鉴

定这种物

质是吲哚

乙酸。

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小结〗略

〖作业〗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

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2,4--D。 3.植物的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向光性的原因: 单侧光照使胚芽鞘,顶芽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4.胚芽鞘的分析: 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弯曲部位(即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5.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生长素——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向下运输---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6.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生长素的原料:色氨酸。 7生长素的分布部位: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8 生长素的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在胚芽鞘的尖端可以发生横行运输(如受到单侧光刺激时)。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作为调节代谢的信息,在适宜浓度内促进细胞生长。 2.作用特点——两重性(既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①低浓度范围:促进细胞生长、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②高浓度范围:抑制细胞生长、扦插枝条生根,疏花疏果。 3.体现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生长素类:是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合成或天然物质的统称. 生长素生理作用 1、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两重性决定于:IAA浓度、植物年龄、器官种类最适IAA浓度:根 10 –10 M,芽 10 –8 M,茎 10 – 4 M 2、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3、延迟离层形成、防脱落 4、促进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 5、诱导雌花形成 6、维持顶端优势 7、高浓度诱导乙烯产生 8、调节物质运输方向 9、延长休眠期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及其应用 1、种类: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 D、2,4,5- T,萘氧乙酸NOA 抗生长素:与生长素竞争受体,对生长素有专一抑制效应,如PCIB 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农业上的应用 *促进插枝生根 * 防止器官脱落 * 延长休眠 * 促进菠萝开花 * 性别分化控制 * 促进单性结实 赤霉素类 合成部位:发育的种子果实、根尖、茎尖 细胞内的部位:质体、内质网、细胞质。 赤霉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组织、器官水平的作用 1 、促进茎、叶的伸长:显着,水稻“三系”制种,喷施GA减少包穗程度,提高制种产量。 2 、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加强顶端优势。 3 、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诱导a-淀粉酶的合成 4、花芽:代替长日照、低温促进抽苔开花、诱导雄花 5 、果实: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葡萄) 6、离体器官、根:作用小,与IAA区别 7、克服遗传上的矮生性状 (二)细胞水平的作用:细胞分裂、伸长 GA诱发细胞伸长是在诱发细胞分裂之前,GA不能象IAA使细胞壁酸化而松弛,也没有刺激质子排除的现象,GA刺激伸长的滞后期比IAA长。说明两者刺激细胞生长机制不同,但不矛盾,有相加作用。均可提高细胞可塑性。 (三)分子水平的作用 GA增加细胞壁伸展性与它提高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XET活性有关。木葡聚糖是初生壁的主要成分,XET把木葡聚糖切开,重新形成另一个木葡聚糖分子,再排列为木葡聚-纤维素网。XET利于伸展素穿入细胞壁,因此伸展素和XET是GA促进细胞延长所必需的。 1.增加核酸的含量 GA3对胚轴生长和细胞核酸含量的影响 2、诱导水解酶如α-淀粉酶的合成:啤酒生产* 大麦种子发芽时GA诱发酶的释放和糖类的移动GA3诱导糊粉层释放淀粉酶和蛋白酶 细胞分裂素 CTK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二)促进器官的分化: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比值大,诱导芽的分化 CTK/IAA 比值小,诱导根的分化 比值适中,只生长,不分化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福建省福州一中生物组张气 教学构思: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材内容较多且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但若采用讲述法进行教学,学生还是较容易接受的,但这就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便是引入了生长素的发现史,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也将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达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本节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教材内容则在第二课时完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过程。因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生长素的发现,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最终验证假设的综合实验能力。围绕教学目标,这节课应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暗线则是实验思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结论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的是旧教材的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几乎是空白的,所以本节教学的难点就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虽然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涉及实验设计,但学生仍没有很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实验能力很欠缺,所以在本节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将难点分散,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同能力。

3.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1向光生长 2 不生长不弯曲3直立生长4向光弯曲 2.詹森的实验 图3-4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影响可穿过琼脂由尖端向下传递 3.拜尔的实验——尖端产生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引起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是某种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5.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6.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 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幼嫩组织,分生组织,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尖端。 机理:色氨酸→生长素 2.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部位 影响因素:光,重力,水等(与向性运动有关) 纵向运输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幼嫩部位如胚芽鞘、芽、茎尖、根尖等 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 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向运输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方式 影响因素:载体,ATP,O2 非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 方向:双向运输 3.分布: 部位: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特点:生长旺盛部位 >衰老成熟部位 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分析 单侧光→胚芽鞘尖端 尖端以下部位茎向光弯曲(有利于光合作用) ∣ 四、植物向性运动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1. 暗盒开孔类(如下图) 直立生长向光弯曲 2. 云母片插入类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3 4 生长素极性运输生长素分布不均 (内因) 光光 光 光 光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的发现史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植物激素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的一类植物激素,有关知识最初来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向光性研究. 达尔文把一盆金丝雀虉草的幼苗放在房内,发现幼苗总是朝着太阳光照射的一边弯曲。如果用锡箔或其他不透光的纸包住幼苗的顶芽,或者把顶芽切去2.5~4毫米,那么幼苗就不再向光照的方向弯曲,达尔文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向光性”。根据上述事实,达尔文推想,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达尔文把他当时得到的结论写在他的论文“植物运动的本领”(1880年)中:“当金丝雀虉草幼苗暴露于单侧光时,某些影响由上部传到下部,因而引起后者发生弯曲。只是幼苗的顶端能接受光的刺激,当把幼苗尖端遮光时,则不发生弯曲”。那么,胚芽的尖端是否真的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在达尔文之后,科学家们开始了禾谷类胚芽鞘的研究。 菲廷(1907年)在水汽饱和的小室内横向切割燕麦胚芽鞘尖的一侧或两侧,不妨碍影响向下传导,在单向光线照射下,胚芽鞘仍然发生弯曲。 詹森(1910年)发现胚芽鞘尖端的影响,能穿过明胶薄片向下传导,发生向光性弯曲;但不能穿过不透水的云母片。 拜耳(1914年)把切除胚芽鞘尖端放回胚芽鞘的一侧,发

现没有单侧光的影响,也促进这一侧的伸长生长,发生弯曲。 梭登(1923年)发现切去顶尖导致燕麦胚芽鞘生长停止,当重新放回切去的顶尖,伸长生长又恢复,从而证明植物的生长受激素所调节。 斯达克(1917-1921年)将含有燕麦胚芽鞘尖端榨出的液汁的琼胶片,放在胚芽鞘残桩的一侧,也促进这一侧的生长,引起弯曲。由此,证实胚芽鞘尖的液汁物质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 荷兰科学家温特(1928年)在实验中,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的尖端,再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证实切下的胚芽鞘尖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它下面的琼脂块。 到1933年前后,多克(1929-1932年)、柯甲(1934年)、西蒙(1934年)等人先后从人尿、玉米油和根霉以及燕麦胚芽鞘里提取出类生长素物质,经过化学分析和鉴定,终于弄清吲哚乙酸就是一种天然的生长激素。 但在高等植物里直到1946年才从玉米的乳熟期籽粒的提出物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虽然当时对生长素作用的

五大植物内源激素2

植物的五大生长激素: 吲哚乙酸(IAA)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1.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2.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二.赤霉素(GA)的生理作用: 1.促进麦芽糖的转化(诱导α—淀粉酶形成);促进营养生长(对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但显著促进茎叶的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 2.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扩大(但不引起细胞壁的酸化) 三.细胞分裂素(CTK)的生理作用 1.促进细胞分裂及其横向增粗。 2.诱导器官分化。 3.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4.延缓叶片衰老。 四.脱落酸(ABA)的生理作用: 1. 抑制与促进生长。外施脱落酸浓度大时抑制茎、下胚轴、根、胚芽鞘或叶片的生长。浓度低时却促进离体黄瓜子叶生根与下胚轴伸长,加速浮萍的繁殖,刺激单性结实种子发育。 2. 维持芽与种子休眠。休眠与体内赤霉素与脱落酸的平衡有关。 3. 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4. 促进气孔关闭。脱落酸可使气孔快速关闭,对植物又无毒害,是一种很好的抗蒸腾剂。检验脱落酸浓度的一种生物试法即是将离体叶片表皮漂浮于各种浓度脱落酸溶液表面,在一定范围内,其气孔开闭程度与脱落酸浓度呈反比。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资料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生长素类:是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合成或天然物质的统称. 生长素生理作用 1、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两重性决定于:IAA浓度、植物年龄、器官种类最适IAA浓度:根 10 –10 M,芽 10 –8 M,茎 10 – 4 M 2、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3、延迟离层形成、防脱落 4、促进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 5、诱导雌花形成 6、维持顶端优势 7、高浓度诱导乙烯产生 8、调节物质运输方向 9、延长休眠期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及其应用 1、种类: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 D、2,4,5- T,萘氧乙酸NOA 抗生长素:与生长素竞争受体,对生长素有专一抑制效应,如PCIB 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农业上的应用 *促进插枝生根 * 防止器官脱落 * 延长休眠 * 促进菠萝开花 * 性别分化控制 * 促进单性结实 赤霉素类 合成部位:发育的种子果实、根尖、茎尖 细胞内的部位:质体、内质网、细胞质。 赤霉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组织、器官水平的作用 1 、促进茎、叶的伸长:显著,水稻“三系”制种,喷施GA减少包穗程度,提高制种产量。 2 、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加强顶端优势。 3 、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诱导a-淀粉酶的合成 4、花芽:代替长日照、低温促进抽苔开花、诱导雄花 5 、果实: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葡萄) 6、离体器官、根:作用小,与IAA区别 7、克服遗传上的矮生性状 (二)细胞水平的作用:细胞分裂、伸长 GA诱发细胞伸长是在诱发细胞分裂之前,GA不能象IAA使细胞壁酸化而松弛,也没有刺激质子排除的现象,GA刺激伸长的滞后期比IAA长。说明两者刺激细胞生长机制不同,但不矛盾,有相加作用。均可提高细胞可塑性。 (三)分子水平的作用 GA增加细胞壁伸展性与它提高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XET活性有关。木葡聚糖是初生壁的主要成分,XET把木葡聚糖切开,重新形成另一个木葡聚糖分子,再排列为木葡聚-纤维素网。XET利于伸展素穿入细胞壁,因此伸展素和XET是GA促进细胞延长所必需的。 1.增加核酸的含量 GA3对胚轴生长和细胞核酸含量的影响 2、诱导水解酶如α-淀粉酶的合成:啤酒生产* 大麦种子发芽时GA诱发酶的释放和糖类的移动GA3诱导糊粉层释放淀粉酶和蛋白酶 细胞分裂素 CTK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作业:第十单元第2讲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含解析

第2讲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盐城三模)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芒果,可促其成熟 D. 用赤霉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多倍体西瓜 2. (2016·苏中三校联考)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 D. 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3. (2016·南通一模)某研究小组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实验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B. 实验中“对照组”插条处理溶液可能是蒸馏水 C. 结果显示等浓度的IBA对生根促进作用比NAA强 D. 结果表明NAA、IBA对生根作用具有两重性 4. (2016·苏北四市一模)关于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生长素类似物催熟凤梨,可以做到有计划的上市 B.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获得的无子番茄,性状能够遗传 C. 植物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油菜开花期遭遇大雨,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减少损失 5. (2016·淮安质检)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左下图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右下图中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 A. a—① B. b—② C. c—③ D. d—④ 6. (2016·海门模拟)菠菜属于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部合成,赤霉素主要由叶合成。两种激素保持一定的比例时,自然界中雌雄株出现的比例相同。实验表明,当去掉部分根系时,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当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会分化为雌株。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素与菠菜的性别分化无关 B. 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两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C. 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D. 造成菠菜性别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 (2016·泰州模拟)研究人员探究生长素(IA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影响,得到下图甲所示结果;探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复合影响,得到下图乙所示的结果。据此可判断( )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课标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纲要求:Ⅱ。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实验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等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同时还是能力培养的好材料。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几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此节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 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 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①植物具 有向光性。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 鞘尖端。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 长素能向下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 进作用。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⑧对植 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 光侧分布较少。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 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 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 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分布:大都集中在 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 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⑩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 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曲线在A’、B’、C’点以前的部分分别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 对根、芽、茎的不同促进效果,而A、B、C三点则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8mol/l、10-4mol/l 左右),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对应的 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B’、C’点浓度,相应的器官的

植物激素发展史

植物激素发展史 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生长素是包括吲哚乙酸在内的具有和吲哚乙酸相同生理效应的化合物总称)。 生长素的发现是由达尔文、温特、郭葛三人的阶梯型实验完成的,从实验目的和在科学中认识的作用来看,达尔文的实验属于探索性实验,温特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温特的实验的可信之处在于他的试验中运用了分开解决的科学办法,即在实验中只采选一个可变因素,这一可变因素是琼脂块中是否有生长素。 从达尔文的胚芽鞘试验算起,到郭葛最终得到纯品吲哚乙酸,并为之命名,大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科研的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推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重要实验 一、达尔文的实验 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父子首先进行了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他们发现金丝草的胚芽鞘在单方向照光的情况下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在胚芽鞘的尖端套上锡箔小帽,或将顶尖去掉,胚芽鞘就没有向光性。他们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运动的本领》一书中指出: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照下产生某种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速度不同。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相反。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能以远快于扩散的速度进行。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二、詹森的实验 1913年,丹麦人鲍森·詹森发现,切除燕麦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再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片凝胶,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凝胶片上,在单侧光的情况下,凝胶以下部分仍发生弯曲。他还设计了另一个试验,在胚芽鞘背光面插入一云母片,向光性仍发生。他认为胚芽鞘尖端可能向下传递了某种物质。 具体如下所示: 1.过程:设置两个实验组: A组:将胚芽鞘顶端切掉,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B组:在胚芽鞘顶端插入琼脂片,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2.结果:A组直立生长,B组向光生长。 3.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不足之处:该实验不能排除使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由尖端产生,而不是由琼脂片产生。 5.改进方案:增加设置C组:将胚芽鞘顶端切掉,将琼脂片放在切口上,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三、拜尔的实验 1918年,德国人拜尔在詹森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试验:如果把胚芽鞘的尖端去掉,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长素发现过程 (2)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3)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体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又能对外界刺激变化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向日葵的幼茎随着太阳转动,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这些都依靠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那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是什么? (关于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 二、简介:(多媒体)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尔文(英国) 1910 詹森(丹麦) 1914 拜尔

1928 温特(荷兰) 1934 郭葛(荷兰)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研究成果。 从1880年至1954年,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实验过程,理解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特点。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实验教学流程: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从其中经典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巧妙性。 (多媒体)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关键步骤 向光性现象——向光性研究——感光部位研究——研究性实验设计实验一观察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多媒体)呈现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暗室 b、暗室内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完整胚芽鞘 c、暗室壁上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相同的两个孔 2、教师对实验关键点讲解并设问: 将两孔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给以单侧光照射,请大家预测可能发 生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观察现象:小孔打开的暗室中,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小孔关闭的暗室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验证推测,引起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外界刺激是单侧光 4、结果分析: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讲解)上述实验中用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一变量:单侧光

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

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 一、教学目标:理解五大类激素的生理作用,存在和产生部位;初步掌握五大激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一)、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共有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能引起细胞壁松弛软化,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地,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有萘乙酸、2,4–D等。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类 赤霉素是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引起该病的病菌叫赤霉菌,它能分泌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取名叫赤霉素。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更多,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各种植物激素的用途

各种植物激素的用途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培养基中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生根而又明显的调节作用,没有哪一种比植物调节剂所生产的影响更大,它用量的多少,配比的适当程度,将影响培养的成败,即影响到愈伤组织的生长,形态建造,根和芽的分化等等。 目前已知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激素,几乎都与分化有关。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调节剂,尤其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生长调节就不可能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常用2.4-D,萘乙酸(IAA),吲哚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其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生根,对愈伤组织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细胞分裂常用激动素(KT),6-苄基氨基嘌呤(BA),玉米素(ZT),2-异戊烯腺嘌呤(Zip),它们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性能仍稳定。SLKT受光易分解,故应在4-5℃低温黑暗下保存,细胞分裂素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延长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及显著改变其他激素作用的特点。 通常认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时,有利于根的形成;比值小时,则促进芽的形成。低浓度2.4-D 有利于胚状体的分化,但妨碍胚状体进一步发育,NAA有利于单子叶植物分化,IBA诱导生根效果最好。赤霉素(GA)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伸长,节间伸长,分生组织芽生长,诱导淀粉的合成,打破休眠和促进开花等,与生殖器官发生有关,一般不常用。 脱落酸是植物体天然存在的生长抑制物,有促进叶部脱落,诱导休眠作用,与生殖器官发生有关。 乙烯是植物内唯一呈气体状态的激素,与植物衰老和成熟有关。 植物营养培养基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类别名称缩写词分子量使用浓度范围母液配制说明 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21.0 0.001-10mg/L 生长素通 常用NaOH 溶液滴至 溶解成溶 液。 能溶于乙 醇 IAA易被植 物细胞所氧 化。故培养基 中很少单独 使用。 α-萘乙酸NAA 186.2 0.001-10mg/L 吲哚-3-乙酸IAA175.2 0.001-10mg/L 吲哚-3-丁酸IBA203.2 0.001-10mg/L 细胞分裂6-苄基氨基嘌呤BA 225.2 分裂素通 常能溶于 稀NaOH, 含水乙醇 或稀盐酸 玉米素不耐 热,不能高压 灭菌。 6-糠基氨基嘌呤KT 215.2 N-异戊烯氨基嘌呤 (玉米素) ZT 219.2 赤霉素赤霉素GA 3 346.4 能溶于乙 醇 不耐热不能 高压灭菌在 愈伤组织和 悬浮培养物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2014级生物集备组崔永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植物激素的调节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内容却是极其重要的。其中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几部分是能够较好考察学生能力的知识载体,因而受到各级考试包括高考的重视。特别是在生长素的发现中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教材内容:“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3、新旧知识的联系: “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联系。胚芽鞘的“生长”联系到第三章《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是在第二章《细胞》中的“细胞膜的功能”中学习过。“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联系。“其它植物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第一章的细胞分裂相联系。 二、教学理念和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植物的向性运动及其原因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即从现实生活中植物的向光生长和根的向重力生长确定探究主题——植物的向性运动,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植物向性运动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中共设计了四个具体的探究环节: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部位;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是否有关;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植物向性的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生物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不强,但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植物向性运动原因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启发指导,使植物向性运动及其原因等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植物的向性运动; ⑵生长素的发现

新发现的植物激素-简介

《新发现的植物激素》一书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激素研究室周燮教授主编,以生物学、农学、园艺学、林学等的教学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为重点;联系植物生产和生活实际;取材新颖,收编直到2010年10月的国内外文献,反映前沿、共约46万字,彩图8页。 上世纪末,美国科学院院士Hans Kende和Jan Zeevaart将早期发现的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统称为五大类“经典”植物激素(“Classical” Plant Hormones)。1998年,在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学会(IPGSA)第16届大会上,油菜素甾醇类、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被加入植物激素名单。随后, 多胺类和一部分肽类也被接纳为植物激素。最近独脚金内酯和一氧化氮亦被提名为植物激素。这些继“经典”植物激素之后发现的被统称为非“经典”植物激素(non-classical plant hormones)。可是,迄今国内学术界尚未对后面七类激素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的介绍。该书不仅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还概述了两类候选的植物激素??成花素(florigen)和壳梭孢素类(fusicoccins, FCs)。 一、油菜素甾醇类 此类激素具有四个环的5-α-胆甾烷的基本结构,是植物体内一类与昆虫的蜕皮激素以及哺乳动物中的甾体类激素结构相似的植物生长调节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油菜素甾醇类激素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但与其它激素不同的是,它在很低浓度(1×10-10mol/L)就可表现出很强的生物活性。油菜素甾醇类激素参与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而且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一个富含亮氨酸重复片断(Leucine-rich repeat, LRR)的丝氨酸/苏氨酸型受体激酶??BRI1已被鉴定为油菜素内酯的受体。 二、茉莉酸类 茉莉酸及其挥发性衍生物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氨基酸衍生物统称为茉莉酸类物质。JAs属于氧化的脂肪酸衍生物,是由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代谢产生的。JAs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一个环戊烷酮。JAs可调节植物根的生长、块茎形成、果实成熟、卷须的缠绕、生殖器官的发育和衰老等。JAs也是植物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其最典型的功能是在抗草食动物的防御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一种F-BOX 蛋白??COI1已被鉴定为JA的受体。 三、水杨酸类 水杨酸的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是一种含苯环的小分子化合物。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统称为水杨酸类;其最具代表性的作用是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的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