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讲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

▲《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

▲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经济类各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教学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

?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课程研究范畴的界定

中国字的“金”与“融”组成的“金融”

汉语“金融”一词的考证

专业术语中使用的“金融”口径

?我国目前使用的两种口径:宽与窄的口径

?西方“Finance”一词使用上的三种口径:

宽、中、窄口径;

?中西文口径的比较

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合。

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与汇率;

——由信用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形式、工具与利率;

——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性机构和中介服务类机构;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等;

——国际金融关系;

——金融总量和调控机制、监督与管理制度。

四、金融学的基本框架与视角把握

★基本范畴:货币,信用,金融,利率,汇率

★微观运作: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宏微观联接:中央银行与现代货币创造

★宏观均衡:货币供求, 总量均衡与失衡,

内外均衡,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金融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货币、信用、金融机构是金融学的基本支柱。

金融市场是金融要素的活动空间。

金融总量与调控监管涉及金融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五、如何学习金融学的几点体会

★科学的思维方式

☆避免两极式的绝对化思维定式

☆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从发展和动态的角度来学习

☆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勤于思辨

★良好的学习方法

☆自学与听课相结合,以自学为主;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精读为主;

☆预习与复习相结合,以预习为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现实;

☆接受与探索相结合,勇于创新.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最后统治,制止法币带来的金融危机,强行发行金圆券。金圆券开始发行的面额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为限。以金圆券1元这和300万元的比率,收兑贬值的法币。黄金每两兑金圆券4元,白银每两兑金圆券3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2元。至1949年6月,金圆券的发行面额为1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且还印制了500万元券,但来不及发行。发行总额为130余万亿元。黄金每两兑金圆券900亿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10亿元。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短短10个月,黄金价格涨了45000万倍,银

元价格涨了5亿倍,其他物价所涨倍数,也与金银不相上下。从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这种极度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货币必然是短命的货币。至1949年6月22日,金圆券在出台10个月后结束了它的短暂生命而宣告终结。

本章学习总结

第二讲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主要讨论的问题:货币基本理论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界说

☆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二、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

从商品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

◎一般等价物是交换发展的结果

◎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在某一商品上时才转化为货币

●币材(material of money )

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要从货币发展史来观察;

◎商品交换对币材有内在要求;

◎币材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铸币(coins)

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中国春秋初期约公元前800年的布币,刀币,铜贝。

◎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纸制货币(paper money)

流通中用纸制作的货币符号。

◎纸制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纸制货币的历史发展。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决定于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

单位纸币代表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

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

◎信用货币的特点: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是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

◎信用货币的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节约了流通费用;克服了币材供应与交换发展的矛盾,并成为利用银行创造购买力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使货币与信用融为一体,促进了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银行券(bank notes):

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

◎银行券的作用。

◎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现→不完全兑现→完全不兑现的发展历程。

◎银行券的发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

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硬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在存款货币银行帐户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主币(standard money):

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地区)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也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

●法偿货币(legal money)

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

◎法偿货币的支付能力分为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无限法偿是指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

●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

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在两种以上货币同时流通时一般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其有效范围仅限于国内。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排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区域性货币制度(regional monetary system)

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货币当局)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较低阶段→较高阶段的演进。

◎区域性货币制度一般与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1.怎样把握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

早期的学说中国:先王制币说;交换发展说

西方: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

马克思的贡献:历史的:交换发展史

逻辑的:劳动价值论

——阐明货币是价值形态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揭示货币与商品的对应关系:两极的均衡

货币起源说对货币基本理论的影响

2.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

形态→货币形态。

3.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货币形式的发展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形式既是过去的延续,又在不断创新

——发展的动因在于适应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

——货币形态的变化不改变其本质与职能

4.如何理解货币的界说(本质观)

回答货币是什么?确定货币口径的前提

?历史上有过多种学说

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

?与货币起源说相联系,对货币的职能与作用理论有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界说

?从起源和逻辑的线索把握最基本的界说:

5.如何认识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货币职能理论的演进——受起源与界说的影响

?早期的单一职能论→货币面纱观——中性论

?近代的双重职能论→实质作用说——非中性论

?现代的多样化表述:核心仍然是双重职能论

双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交易手段

——是贮藏手段的前提

——产生货币需求

马克思将金属货币(金)的职能概括为: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个。

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都属于交易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则为另一的重要职能

6.价值尺度职能有何特点与作用

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计价单位)职能。

▲特点: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货币单位: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

价格: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

7.流通手段职能有何特点与作用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特点:①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

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人们注意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有购买力,符号票券也能作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因此而产生。

▲作用:△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8.如何看待贮藏手段职能的发展与作用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原因: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

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可随时购买商品。

目的:贮藏财富;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为投资积累资本;为预

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

▲发展:形态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方式变化: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

用途变化: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

▲作用: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9.如何看待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与作用

▲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作用·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

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10.货币制度的形成与类型

货币制度是当局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就开始形成货币制度。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现存的货币制度类型:

?当代各国信用货币制度有两种类型:

国家货币制度 ------国家中央银行

区域货币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

?国际货币制度安排是通过各国协议的方式形成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强制性

11.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内容构成

确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

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

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

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通程序;

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12.国家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13.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贵金属非货币化;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14.我国现行的是何种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

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

△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

△人民币的发行主要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15.如何看待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了解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内容及其利弊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国际上缺乏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标准;加大了汇率风险;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存在着局限性。

16.如何看待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欧洲货币制度等。

▲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克服。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前景尚难定论。

案例收集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曾在美国货币史上有所表现。美国于1791年建立金银复本位制,以美元作为货币单位,并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为1:15.当时法国等几个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金银的比价为1:15.5。也就是说,在美国,金对银的法定比价低于国际市场的比价。于是黄金很快就在美国的流通

界消失了,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变成了银本位制。

1834年,美国重建复本位制,金银的法定比价定位1:16,而当时法国和其他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仍然是1:15.5,这时就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由于美国金对银的法定比价定的比国际市场的高,因此金币充斥美国市场,银币却被驱逐出流通领域,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变成了金本位制。

本章学习总结

第三讲信用

一、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高利贷信用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及其作用

●现代信用的形式

●信用与股份公司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信用(credit):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经济学中的信用专指借贷活动。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信用经济(credit economy):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阶段。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与清偿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

☆信用经济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

★信用中介(credit medium):联系信用关系各方的金融中介机构。

☆信用中介通常作为独立的企业性经营单位运作。

☆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媒介主要角色是充当中介,一方面集聚资金形成债务,另一方面运用资金形成债权,并从中获利。

☆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是否通过中介为标准。

★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ing ):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直接融资与直接信用的差异主要在于借贷的对象,直接融资的借贷对象仅限于货币资金。

★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 ):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中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信用膨胀(credit expansion):信用供给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超出其真实基础与客观需要量。☆在实物借贷和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不会发生信用膨胀。

☆在货币借贷和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供给部门可以通过投放信用货币和扩大信贷规模来扩张其信用能力,往往导致通货膨胀。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即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时还本付息使债权人受损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源于信用的特征。

☆信用活动中始终存在着信用风险,人们只能设法控制和降低,却难以完全消除它。

☆信用风险不仅造成债权人的损失,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反映,中断信用链条,破坏债权债务关系,动摇公众信心,引发信用危机。

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1.如何把握信用的本质与特征

●本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以信任为前提的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了资本权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特征:

▲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

▲价值的单方面让渡:构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非等价交换关系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贷者并没有放弃所有权,故必须偿还;贷者之所以愿意借出,是因为可以从中获益,借者之所以能够借入,是因为承诺了付息的责任

▲交换关系结清的时间不一致性:事后或事先

▲两权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2.如何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从逻辑的分析阐释信用的产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

▲信用方式的进化:从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从单纯的消费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

3.如何认识货币、信用与金融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金融。

4.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

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

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高利盘剥;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

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5.如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特点来分析:

▲以负债经营为主,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债权债务关系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

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来分析;

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6.怎样从资金流量表中分析各部门的信用关系

★资金流量(flow of funds)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量统计。

★资金流量表条矩阵反映的全部资金流量交易帐户,可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部分。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帐户)可以概括地反映国民经济五大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

7.如何理解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现代信用体系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

▲现代信用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系统。

8.如何认识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业票据为工具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

★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

▲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既受自身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也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作用:

▲积极的: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银行信用发展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消极的: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

9.怎样理解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特点:

▲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

▲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

▲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10.国家信用的作用及其与银行信用的关系是什么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债券。

国家信用的作用:

▲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11.消费信用的作用与制约因素是什么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

消费信用的作用: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12.国际信用主要有哪些形式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活动。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商业性借贷和直接投资

▲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独立贷款和银团贷款)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国际租赁(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

13.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存在与发展有何关系

股份公司:依法发行股份募集资本而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公司制企业。

股份公司的存在和发展与信用密切相关:

▲股票是一种广义的信用工具,股票的发行与转让是信用关系的延伸。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信用关系原则在投资领域的应用。

▲按信用原则组建的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变成社会资本→众多的所有者无法共同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交由值得信任的人去经营→形成企业家阶层。

14.对我国目前信用关系若干问题的讨论

信用关系发展迅速,信用规模快速扩大。

各种形式基本齐备,信用关系的覆盖面已经很广。

信用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

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社会信用的基础薄弱:

各经济主体难以通过相应的信用形式便利地授受信用;

信用价值理念和是非观念不立,守信习惯与意愿不足;

信用规则缺乏约束力和制衡力,信用秩序混乱;

社会信用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社会征信系统。

案例收集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少有的亮点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在我国市场上,信用交易的成分明显扩大,

各种有助于拉动内需市场和配合政府积极政策的政策不断出台,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推出各种新的信用工具。为了保住我国加入WTO后的市场份额和向海外扩展,许多企业开始引进信用管理功能,以提高授信或赊销的成功率。在消费市场上,信用卡和消费信贷等信用工具已经为大众所熟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凡GDP超过2000美元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市场交易形态都转变为信用交易为主导的形态,经济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反观我国的情况,不难发现,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经济在一步步的迈进信用经济门槛。随着我国加入WTO,必然会加速这一进程。

正是由于我国的经济需要蹬上“信用经济”的台阶,急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新规则来改变市场环境,同时还要解决因市场规则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为使我国的经济健康的发展,而且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两个体系将支持我国的信用经济成分的扩大,帮助企业和消费大众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变化,保证我国经济顺利登上信用经济的台阶。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转制,产生了一些问题。我国国企遭遇到历史负担过重,而使得生产成本过大,处于不利的市场竞争地位,继而产生了大批企业员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还有,曾经将一生年华贡献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批离退休人员,他们的晚年生活也需要取得可靠的保证。农村劳动力过剩,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它的建立能够缓解新情况下的社会矛盾,否则有可能酿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乎于数千万人基本生存和基本温饱问题,我国必须建立行之有效且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迫在眉睫。政府和公众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在认识上取得了一致,政府甚至使用国有股减持手段为社会保障体系筹资。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在许多城市已经初见成效。然而,全社会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意义有高度的认识固然是件好事,但决不能因而忽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经济朝着成熟方向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市场建立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这种规则在于保证市场上信用交易成功率的提高,能够间接的帮助我国市场总体规模的扩大。社会信用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它将在法律、专业服务、教育、人力资源等各个角度全面推进,其主要特色是由失信惩罚机制所代表的经济伦理。社会信用体系是根治企业间的拖欠、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它会使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倍的奏效,保证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市场交易形式向信用交易为主的形式转变,使信用交易的规模扩大到占市场交易的大份额。然而,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和影响却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对于我国重建社会信任,加速社会资本形成,意义重大且深远。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市场交易形

式是从现金交易向信用交易方向发展,并逐渐发展到以信用交易为主的市场。只有这样,一国的经济才是成熟的现代经济,才有可能赢得国际竞争。根据国际著名征信公司的统计数据,北美市场的年信用交易额度保持在2万亿美元以上。信用交易的发展使西方国家的市场规模成倍的扩大。在我国,由于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现金交易仍旧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外贸仍然以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手段,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自1996年下半年,我国是市场全面转向买方市场以后,尽管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将利率杠杆使用到了一个新极限,但拉动内需市场的效果实在不尽人意。在消费市场上,由于信用管理行业的消费者信用调查分支行业没有条件发展,一时间成为阻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增长的瓶颈,也拖了贷记卡的发行工作的后腿。这些现象,从反面凸显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章学习总结

第四讲利息与利率

一、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利息(interest):是指在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利率(interest rate)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利率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利率体现了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

★单利(simple interest):单利是指单纯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用公式表示为: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单利法是指按单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一并

计算的方法。用单利法计算时,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S)=P(1+r×n)

★复利(compound interest ):单利的对称,指将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加入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

▲复利法是指按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

息的方法。其本利和公式为:

★按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划分:

年利率(annual interest):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常%表示。 月利率(monthly interest):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常‰表示。 日利率(daily interest):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常以‰0表示。 年、月、日利率之间可以换算。

★按不同的利率决定方式划分:

▲官定利率(official interest rate)又称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

▲公定利率(pact interest rate)由民间权威性金融组织商定的利率,各成员机构必须执行。

▲市场利率(market interest rate )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根据利率的真实水平划分: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正利率和负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大于0时,即为正利率;反之则为负利率。

★根据利率作用的不同划分:

▲基准利率(basic rate)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基准利率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差别利率(differential )是指金融机构对不同客户的存、贷款实行的不同利率,试图体现限制或鼓励的取向。

★到期收益率:投资人期满时获得的收益率

▲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取决于证券面额、票面利率、期限和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

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1.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 关于利息的来源与本质有过各种理论观点, 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停留在表象的解释上和不注重经济关系的分析,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分析人手,深入剖析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 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认识,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同制度下利息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2.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及其作用是什么

n r P S )1(+?=

★在信用经济中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种转化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收益的资本化: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使一些本身无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资本金数量的事物,也能从收益、利率、本金三者的关系中套算出资本金额或价格。

3.怎样把握利率的种类

▲各种利率都是按不同的划分方法或划分角度来进行分类的,划分利率种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性。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不是互相隔绝而是可以交叉的,同一种利率可以同时具备几种利率的特性。 ▲各类利率之间或各类利率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4.如何理解现值与终值

★终值(final value):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一般是指到期的本利和。 ★现值 (present value)

▲可以从

5. 怎样理解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 ★在利率决定理论上,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建立在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分析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上限,下限应该是大于零的正数,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受供求关系影响波动。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供求关系着眼的,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是什么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6.如何理解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变化

一般市场经济中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税收等 ?政策因素:货币政策的影响最为直接与明显 ?制度因素:利率管制

?微观因素:期限、风险、担保品、信誉、预期等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我国利率水平的变化

7.如何理解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通常被称作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研究收益与期限的关系,描述质量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债券收益之间关系通常用收益曲线来表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试图解说收益曲线在不同期限里有不同的形状。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预期理论(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偏好习性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等,解释收益率曲线不同的原因。

8.如何理解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价格,在收益资本化规律作用下,对各种资产的定价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房地产价格

n r P S )1(+?=

?各种金融资产价格

?人力资本价格

?……

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

?利率高低→经济人的收益→利益约束机制→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活动的变化。

●利率的储蓄效应:利率高低与储蓄多少同方向变化;

●利率的投资效应:利率高低与投资多少反方向变化;

●利率的汇率效应: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变化

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

?利率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投资决策,可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在收入既定时利率对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行为影响非常直接;利率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选择储蓄方式产生作用。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

?利率对货币需求与内生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货币均衡的主要变量。

?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等都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是宏观经济均衡的主要决定性因素。

9.利率发挥作用是否需要条件

利率作用的发挥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都会影响利率发挥作用

需要具备完善的利率机制,其中包括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

10.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我国自1949年以来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体制。

★注意我国管制利率体制的形成与存在的历史背景、体制要求、经济原因、思想认识。

★现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进程:

利率水平浮动→利率种类增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11.我国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真正确立经济主体强有力的利益约束和诱导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减少国家对利率的直接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适时推出利率衍生产品

建立起灵活的联动机制和调节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

案例收集

2001年4月,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依旧固执己见,坚持不降息,令期盼欧洲央行大举降息的市场人士大失所望,导致欧元汇率大幅震荡。

由于一直期盼欧洲央行会跟随全球降息浪潮,降低利率,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所以欧元投资者比较谨慎,近期欧元在窄幅内波动,但是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的前一天,德国央行总裁韦尔特克表示,利率政策应稳定,并指出他不认为欧元区经济会持续放缓,导致市场对欧洲央行大举降息的希望落空。4月10日纽约汇市欧元兑美元和日元尾盘大跌至一周低点。欧元兑美元在0.8885附近盘旋,较前日纽约市场收盘价下挫1%。欧元兑日元表现更差,在110.45交投,盘中跌幅为1.5%,并跌破近期支撑111日元。周三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欧元大幅下跌,之后欧元因周五复活节前的空头回补而弥补大部分的跌幅。尾盘欧元兑美元报0.8885美元,几与上日收盘持平。本周欧元走势呈拉锯状。

2001年以来,全球经济明显出现放缓征兆,世界银行近日向下修正了对各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对美国经济增长率向下修正的幅度较大,预期美国今年经济成长率仅为1.2%。欧洲经济展望相对较佳,预期今年经济增长将达2.5%,明年将升温至3.1%。对日本的展望最差,今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6%,明年则为1.8%。为了防止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央行纷纷开始降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全球主要央行美联储、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瑞士央行都加入降息行列,只有欧洲央行不为所动,维持4.75%的附买回利率不变。自1999年4月降息以来,欧洲央行一直没有调整利率水平。

金融学的复习资料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与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间接标价法(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被称应付标价法。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汇率:又称汇价,或称外汇行市,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1、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 (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中央银行指定的某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2)融资期限较短。最初多为一日或几日的资金临时调剂,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或头寸临时多余所进行的资金融通。(3)交易额较大,而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资金借贷式交易。双方都以自己的信用担保,都严格遵守交易协议。 (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可由双方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议价成交。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一种市场利率,或者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及变化。 2、什么是通货膨胀?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主要指标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还有其他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 程度的指标。

金融学读书笔记

保荐代表人考试金融模块 ——《金融学》读书笔记 保荐代表人考试学习委员会金融模块协调处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铸币、银行券、纸币、存款通货、电子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货币制度构成 1、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1)币材的确定 (2)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4)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5)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货币制度相关概念 (1)无限法偿 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2)有限法偿 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3)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4)货币替代 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注:①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 ③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 –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二)国际货币制度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达成,1973年崩溃 –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2、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 3、货币局制度 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 4、美元化 本币被美元取代 5、欧元(欧洲货币制度)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 第二章信用 一、资金流量分析 Y=C+I+X-M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货币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起源于(. ) A、商品交换 B、货币流通 C、生产社会化 D、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 A、贴现市场 B.承兑市场 C.联邦基金市场 D.外汇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是指() A、短期市场 B、一级市场 C、发行市场 D、长期市场 5.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6.()是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企业。 A、金融市场 B、金融体系 C、金融中介 D、金融工具 7.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8.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 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 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9.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的金融机构。 A、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D、代表国家财 10.本位货币是指() A、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 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1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D、固定利率 12.信托最突出的特征是对信托财产()的分割 A、使用权 B、租赁权 C、所有权 D、代理权 1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 B、1694年 C、1580年 D、1587年 14.金融监管按大类分可分为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 A、信托 B、银行 C、基金 D、投资 15."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16.假定原始存款为200万元,法定准备率为20%,存款总额可扩大为() A、4000万元 B、3600万元 C、3000万元 D、5000万元 17.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一年期的汇票,3个月后到期。到银行贴现时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4%,其贴现金额是() A、1000元 B、999元 C、10元 D、990元 18.下列金融市场类型中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有() A、同业拆借市场 B、债券市场 C、回购协议市场 D、国库券市场 19.金融市场运行的内部调节机制主要是() A、有价证券的发行方式 B、有价证券的交易规模 C、利息和利率 D、证券交易所20.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华大学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卷( B 卷) 试卷编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5.2月10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 2月15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则贬值的货币是()B. 日元 C.美元和日元 A.美元 D.不能确定。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C. B.D. 负债业务表外业务资产业务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分,共16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金融学考试复习资料

1、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或者通过银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务,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途径将银行中的余额转移,从而能够进行交易。严格意义是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使用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进行储值和快捷支付,通过媒介(二维码或硬件设备),以电子形式使消费者进行交易的货币。 ●概念: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 金额的币值。随着基于纸张的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电子现金将成为主流。 ●种类:(主要有两种)电子钱包与电子现金。 ●特点:匿名性、节省交易费用、节省传输费用、持有风险小、支付 灵活方便、防伪造及防重复性、不可跟踪性。 ●功能: (1)转账结算功能: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账; (2)储蓄功能: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 (3)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汇兑; (4)消费贷款功能: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电子货币对金融机构和社会影响有哪些? 简单的一方面是:电子货币不是传统的现金,是数据与数据的交易,无论你怎么转账怎么交易,现金都在银行,银行的钱都拿去投资了,对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也是未来货币的主导方向。但是也有缺点,电子货币对金融而言,极容易造成经济泡沫,同等的资金,发生的金融效果确实双倍的,也就是说,资金在数字上有流通的作用,但在银行方面,他们掌握的现金,又发生了另外的作

用,对社会而言,电子货币的流通,必然会减少市场上现金人民币的流通,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银行卡 ●概念: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支付传统货币,而发行者把与传统货币的相等价值,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消费者持有的电子设备中。 ●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 ●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 (2)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3)集金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4)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 (5)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 ●优点: (1)方便 (2)安全 (3)通用 (4)增加社会效益 3、非现金交易

最新货币金融学整理试题

货币金融学(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货币在执行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交易媒介 B、价值贮藏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2. 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 A、可代替金属货币 B、是一种信用凭证 C、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D、是足值的货币。 3. 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B、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 C、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D、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 A、M0 B、M1 C、M2 D、M3 5.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 A.美国中央政府债券利率 B.美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 C.美联储再贴现率 D.美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 6. 甲购买了A公司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协议价格为每股20元,合约期限为3个月,期权价格为每股1.5元。若A 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在到期日为每股21元,则甲将:() A.不行使期权,没有亏损 B行使期权,获得盈利C.行使期权,亏损小于期权费D不行使期权,亏损等于期权费7. 股指期货交易主要用于对冲() A.信用风险 B.国家风险 C.股市系统风险 D.股市非系统风险 8. 若证券公司采用()方式为某公司承销股票,则证券公司无须承发行风险。 A.余额包销 B.代销 C.全额包销 D.保底销售 9. 下列关于票据说法正确的是。 A、汇票又称为期票,是一种无条件偿还的保证 B、本票是一种无条件的支付承诺书 C、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都是由收款人签发的票据 D、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债务人付款 10. 开发银行多属于一个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其宗旨是通过融通长期性资金以促进本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银行在业务经营上的特点是()。 A.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B.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C.为投资者获取利润 D.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 11. 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重要事件是。 A、1587年威尼斯银行的产生 B、1656年瑞典国家银行的产生 C、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产生 D、1844年英国比尔条例的颁布 12. 1995 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 、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 、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 、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3. 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14.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5.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演变的过程中,把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流动性上的是()理论。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管理 D、全方位管理 16. 1694 年,英国商人们建立( ) ,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A、汇丰银行 B、丽如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渣打银行 17. 下列( )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18.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由于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人的本息而使贷款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是()。 A、国家风险 B、信用风险 C、利率风险 D、汇率风险

金融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单选题 数字符号 ?(支付结算服务)是金融机构的传统功能,其对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货币支付与清算和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契约规定还本息而使债权人受损的风险。 ?(支付结算服务)是金融机构最基本的功能。 ?1995年我国组建的首家民营商业银行是(民生银行)。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的资本标准规定,核心资本占整个风险资产的比重最低为(8%)o B ?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实物货币)。 ?保障类金融机构运作的最大特点是(一人有难,众人分担)。 C ?除了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以外,还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是(汇率)。 ?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支付中介)。 D ?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F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非金融企业负债的主要形式是(贷款)。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二PT)强调货币的(交易职能)。 G ?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通过(资金流量表)来反映。 ?国际储备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管理,一个是(结构管理)。 ?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运用手中的权力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核心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各国货币体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H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关系的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货币在(商品买卖)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应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直接性和灵敏性)。 ?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强调(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 ?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利率机制和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操作指标主要包括(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J ?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基本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贸易一体化)。 ?金融市场要充分发挥功能需要一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下列属于外部条件的选项是(充分的信息披露)。 ?经济金融化的早期表现形式是(经济货币化)。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支付结算服务)。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贸易一体化)。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支付结算服务)。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推动)作用。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成(正比)。 ?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将基金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收益型投资基金?平衡性投资基金的划分依据是(依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 L ?“劣币驱逐良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货币制度。 ?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利率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借入资金的成本,会(抑制)资金需求。 ?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职能的体现。 M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

金融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货币制度: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控制的制度体系,货币制度的建立意图在于简历能够符合自己政治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其构成要素为: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本位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本位币和辅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之为本位币或主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成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由于商品价格和服务付费很多是不到一个货币单位活在货币单位之后还有小数,因此还需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流通手段。这就是辅币制度。辅币的面值大多是本位币的1/10、1/100。 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之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军部的拒绝接受。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信用经济:债权和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多提供的信用。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起先支付一定款想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认才有效。 银行信用: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的信用是银行信用,一是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二是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直接融资: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据此来推间接融资的概念) 国家信用:通常是指政府的信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库发行的债券。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金融: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造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利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补偿由两部分组成: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机会成本是指投资人由于资本让渡而失去其他获利的机会以致损失的最起码的收入;风险则是指在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将来收益不能落实的可能性。 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而基准利率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概括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r=i+p,其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它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但是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变化并非是同步的。 固定利率:只是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是传统采用的方式。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但是在中国,某些存款实行的“浮动利率”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浮动利率,而是指商业银行及某些金融机构可在政府统一规定的利率基准上,在一定幅度内有权酌情上浮或下浮的利率。 市场利率: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自由变动的利率。 官方利率:又称官定利率,也叫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分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手中为了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本科金融学复习资料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币材、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2.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多大数额,不论属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币。 3.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 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6.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开展的一些提供服务、旨在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承兑业务、保管业务等,以后又发展了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理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 7.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8.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货币市场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9.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10.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1.货币供给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1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政策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的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14.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15.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则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1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7.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 Md = Ms。 1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9.法定存款准备政策: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比率的政策性规定。 20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21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22.经济货币化——经济货币化一一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主及其变化过程。 23.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23.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3.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4.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25.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6.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7.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8.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9.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 30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31.金融创新: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32.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33.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3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35.票据承兑:是商业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36.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及答案

名词解释 1货币:是被公众普遍接受的、作为支付商品和劳务的手段。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货币作为商品价值的代表,直接体现社会劳动力,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购买其他一切商品)。 2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3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信贷机构最适合开展此类业务。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4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持资金清算或同业资金往来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5汇率: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6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之和。 7金融工程:为适应特殊借款人、贷款人或投资者的需要,将一种金融产品改变为另一种金融产品的活动。 8费雪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可能会使人们预期未来的物价水平上升,导致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债券的均衡利率也会上升,结果引起市场利率上升。 9回购协议:是在货币市场上出售证券以取得资金的同时,出售证券的一方同意在约定的时间按原价格或约定价格重新买回该笔证券。 12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13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期货市场交易者将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市场行为。 14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设计并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交货合约。 15期权:指在特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交易品种的权利。 16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是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18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余额与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乘积。 19.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持资金清算或同业资金往来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简答与论述 1、试述《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目的:(1)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之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发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2)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主要内容:(1)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2)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3)关于彼岸准比率的目标:到1992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0%,其核心资本至少为4%。 2、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2)可测性: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3)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央行在实现或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为:(1)必须是货币当局可以控制的;(2)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3)可测性; (4)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低;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必须考虑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以及考虑微观主体的预期。微观主体的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主体会立即根据所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完整版(含答案)

《金融学》课程复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Χ )P9 纸币——货币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纸币只是国家或地区强制发行并使用的货币符号,货币才有价值。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P10 3.商业票据不能(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Χ)百度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信用货币包括了商业票据、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本币、辅币、支票 4.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被称为存款货币P7,定期存款不能签发支票,因而不是货币。(Χ,无因果关系)P171 5.作为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Χ)P9 价值尺度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货币 6.判断民间借贷是不是高利贷的一个关键界限是:是否显著超出现代信用关系中的利率水平。√P33 7.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而会取代商业信用。( Χ)P35 不是相互独立不会取代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各自都有其优缺点,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的 8.消费信用是与住房和耐用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见书P38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Χ)P42 不属于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基准利率和长期利率属于不同的分法,没有隶属关系(from百度) 10.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发布的利率就是无风险利率。(F )P42 在市场经济国家,国债利率就是无风险利率。 11.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T )P43 12.管制利率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T )P47 13.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T) 14.在我国,经纪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业务。(F) 经纪类证券公司在我国是指只能从事单一的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它是我国依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划分的证券公司的一种形式。 15.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吸收存款。(F)P6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16.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经济集团组建并主要从事股票和债券的发行。(F)P69 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经济集团组建并主要从事集团内部融资 17.我国1994年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P72 我国1994年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18.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F)百度 不是商业银行之间,而是证券人与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拆借 通知放款盛行于证券市场,借款人大多是交易所经纪人或证券购买人。通知放款的利率较低,但须以证券或其他财产作为担保,如借款人无力偿还,银行有权处理担保品。通知放款的性质属于短期拆借,对于银行来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但不利于借款人有计划地使用资金 19.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是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F,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P84) 20.我国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确立了混业经营的原则。(F,确立了严格的分业经营原则)P87 21.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就是吸收外来的资金。(F,包括外来资金与自有资金,而吸收未来资金只是外来资金的大部分来源。P94) 22.信用证、信用卡和证券投资都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F,证券投资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P97-99 )

金融的读书笔记

金融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金融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吧! 篇1:金融的读书笔记近日读完了罗伯特.席勒教授的金融和好的社会又有些对于金融新的认识,其中有些很有意思的观点! 首先此书从结构上来看,这本书被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事在金融这个体系下各个职业对于其的作用性,其中包括银行家,股票经纪人,法律金融顾问甚至是我们金融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乍看之下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个不同的职业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第二部分更是席勒教授对于金融这个体系的全面剖析与对于未来金融发展对于我们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而对我个人来说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是一下几方面:第一,自从xx年次贷危机之后所有的底层的老百姓把所有的矛头指向了金融街甚至有出现过解散现有金融体系的声音出现,也有占领华尔街这样的行动。但是我们是否仔细想过这真的全是金融或者金融从业人员的错误吗?金融产品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们的金融从业人员真的全都是写无比丑恶的人吗? 其实不然任何东西都是有其两面性的,就如原子技术一

样,它能够给人提供最高效和清洁的能源的同时,可以制造足以毁灭地球的武器。所以说一味的认为金融是一无是处的这种观点是带有极度主观意愿和愤怒在其中的。话句话来说,这种观点是具有很强的偏导性的。不可否认,不管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来自于金融这个体系,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危机的本身来说都是一些大胆的金融创新。以美国次贷危机来举例,银行向普通民众贷款使其能够购买住房,然后以住房合同打包出售给债券机构,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以债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产品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样电子产品。而这种复杂的程序恰恰是为了躲避现有法律规范,走入法律的灰色地带。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只是我们的监管机构没有办法及时的制定相关的规则来规范这个市场,如同一列21世纪的快速列车行驶在18,19世纪的铁轨上一样。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车毁人亡,与其说这是金融体系的问题不如说是我们人性的弱点(当然金融界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而这种弱点体现在一般民众身上就是坚信房价是永远不会下跌的这个神话上的。正是这个神话让当时的美国民众极度的乐观,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贷款购买他们无法承受的信贷,但如同人类的历史跌宕起伏一般,房价本身也有这种性质,而民众的乐观助长了泡沫的形成,最终这个可以匹敌1929年大萧条的危机出现了!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