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上最大的功德 莫过于善教子女

世上最大的功德 莫过于善教子女

世上最大的功德 莫过于善教子女

世上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子女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父顺,主仁仆忠。这八种事,一个人都能具备。上有父母,自己就处在女子的位置。下有儿女,自己就处在父母的位置。自己用别人,就是主的位置。为别人做事,就是仆的位置。别的职分都好尽,惟独父母的职分难尽。其实也不是真难尽,就是全世界都没人提倡。

儿童从最初开始知道事情的时候,就对他们说因果报应以及做人的道理。一定使他们心里畏惧恶报而钦慕善报,这样就不会犯上而不肯依教奉行了。小时侯就这样,形成习惯而成为天性,养成良善的天资,这就叫做“育”。所谓“育”,就是养的意思。如果不知道这点,就会养成凶恶的性格。轻则忤逆不孝,重则杀父杀母。追溯其本源,都是因为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不教育他们所导致的。我常说,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好好教育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人人都能好好教育儿女,天下自然太平。人人不教育儿女,天下决定丧乱。所以说,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读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有感

读《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有感 今年在假期里我读了《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个三条鱼的故事使我感触最深,这个故事讲的是:三条鱼是如何面对与人的渔网的: 第一种鱼是鲥鱼。鲥鱼爱惜自己的鳞片胜过生命,就是因为这一点,鲥鱼常常被捉。鲥鱼很像鲤鱼,两边窄,中间宽,当它的头误入渔人的网时,只要后退就可以逃脱活命,但它太爱惜自己的鳞片,怕会刮掉鳞片,所以它拼命的向前冲去,可因为它的体型,所以会被渔网卡住,被渔人抓住。 第二种鱼是刀鱼。刀鱼的体型像匕首,脊背上有坚硬密集的鱼鳍,游动是自由撑起,刀鱼看见鲥鱼向前被卡住,便吸取了鲥鱼的教训,当它钻到渔网死便迅速的后退,可它一后退撑起的鱼鳍就被渔网死死的卡住,刀鱼见被卡住便更用力的后退,结果是越卡越紧,被渔民轻松的捕获了。其实以刀鱼的体型只要向前就可以轻松的穿过渔网逃脱了。 第三种鱼是河豚。河豚表面上有密密的钉刺,当它被渔网卡住时,它看到鲥鱼进是死,刀鱼退是死,便给自己打气,鼓励,迅速的吧肚皮撑的滚圆,

试图撑断渔网逃生。结果不仅把自己和渔网卡的更紧,还由于浮力和渔网一起浮出水面,被人轻而易举的抓住。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我们不应该以个人的感觉吧别人当做自己的参照物,来认识世界的表面现象,而应该从我们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找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千万不要盲目的借鉴别人的方法,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才能圆满的解决问题。 今年在假期里我读了《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个三条鱼的故事使我感触最深,这个故事讲的是:三条鱼是如何面对与人的渔网的: 第一种鱼是鲥鱼。鲥鱼爱惜自己的鳞片胜过生命,就是因为这一点,鲥鱼常常被捉。鲥鱼很像鲤鱼,两边窄,中间宽,当它的头误入渔人的网时,只要后退就可以逃脱活命,但它太爱惜自己的鳞片,怕会刮掉鳞片,所以它拼命的向前冲去,可因为它的体型,所以会被渔网卡住,被渔人抓住。 第二种鱼是刀鱼。刀鱼的体型像匕首,脊背上

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与三身佛 六祖坛经《忏悔品》 善知识,即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凭么度,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忌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即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即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行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自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即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静法身佛;于自色深,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静法身佛?世人性本清静,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青,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静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善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千年愚。莫思向前,己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河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红柳沟镇学区----王宗虎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国家栋梁,然而我们在期望的时候失去了什么,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是不是失去了孩子怎样做人这一关键的教育(这里的人是身体、心里等健康发展的人,不是单一的人),你们是希望有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有吃苦精神、个性健康、有想象力、创造力等人品高尚的孩子,还是一个学识渊博而不懂人情世故、忽视亲情、不孝敬父母的孩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德才兼备的孩子。人生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艾青。今天我就孩子的人品教育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真爱生命教育,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热爱别人的生命;无论我们孩子今后怎样发展,首先生命存在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防范措施,一个人无论将来怎样,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是空话,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话,尤其是小孩子,(比如什么我不想看见你、你死去、你好无用、生你有什么用等的话语)。在他的心里

会深深记住这些话,我们虽然是不经意或者是无意的,但对孩子来说就是肯定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有烙印,很难麽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出门注意交通安全、如何乘坐交通工具、遇到危险安全、溺水安全,在家注意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我们要时刻提醒,经常唠叨(不厌其烦灌耳音),让孩子时刻可以想起父母的教育(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们教师班主任为孩子安全教育每天,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强调提醒,有些家长也不过如此,家长也可以看见我们每天在放学时怎样护送孩子,这是我们力所能及职能范围内的,我们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要靠家长配合才可以完成更好,个别家长认为这些教育是学校的与家长没有关系,哪你可就错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取代家长的教育,有其说家长是教育不如说是关心关爱,你的关心和关爱永远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们永远取代不了父母的爱。其次,我想说说,校园安全,虽然我刚才说了我们教师班主任时时刻刻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天性就是贪玩,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和意外,如果谁的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在这里我希望家长朋友要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合理处理问题,不要极端,因为我们教师也需要你们的保护,他们也是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大孩子。 第二,孩子衡量标准,这里说的人品教育,包括孩子成长的标准,孩子衡量标准不是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非常多,比如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好朋友等等,不要一味的追求学习这个唯一标准,我们在社会有标准,家庭有标准,一个

教孩子学会做人

教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的呱呱坠地,给家庭带来了欢乐、期望,同时也为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带来了一份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目睹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认字、背诗、算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光,到了上学又为孩子能否得到高分而或喜或愁。其实,这是陷入了一个教育的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知识是否渊博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人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是学识,还有做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因受到过高等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而能顺利地到一个单位就职或从事一项研究工作,但他却以学识丰富而自负,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昼夜为自己周围并不十分理想的环境所困扰,因而他常愤世嫉俗、孤芳自赏,与社会、单位、同事难以融洽相处、高不成低不就,一辈子碌碌无为。还有一种人的学识或许不及前一种人那么丰富,但他的情绪稳定,适应环境能力强,对外界、上司、同事没有过分苛求,对自己有相应的评价,不因外界的影响而“热胀冷缩”,在受到挫败时能“重整旗鼓”,并能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从不怨天尤人或悲观失望,这样他的学识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最终走向成功。因而,作为家长应将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放在

首位,正如贝多芬的告诫:“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一直以来,我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始终遵循着这条原则,尽管结果不一定完美,而且女儿刚10岁,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但我与她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共同成长的快乐。 一、幸福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的前提。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差别极大。拥有金钱、权利、地位、知识、名誉,会使一些人幸福;另一些人则以拥有智慧、为社会作奉献为幸福。有的人以“利”为人生价值,有的人以“义”为人生价值。 在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她最爱听《七色花》的故事,我问女儿:“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要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一辆小单车!”这是她最近老念叨的东西。我说:“好的!你再想想能帮别人做什么?”女儿伏过身子:“我要送一件漂亮的衣服给妈妈,还有给爸爸换辆高级小汽车,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幢别墅……”我笑了:“你真乖!可是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孩子怎么办呢?”女儿激动起来:“我要给他们房子住,还要让他们象我一样上幼儿园,还要送给他们好多好多的爸爸妈妈!”在看到小流浪儿时我曾告诉过女儿,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孤儿,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 女儿从小就很“抠门”,经济意识挺强,我总调侃有其

徒弟写给师父的一封信范文

徒弟写给师父的一封信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徒弟写给师父的一封信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好的师父带领自己学习。我们应当无尽感激。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徒弟给师父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1师父:何其有幸能值遇师父,这样一位难得...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好的师父带领自己学习。我们应当无尽感激。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徒弟给师父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1 师父: 何其有幸能值遇师父,这样一位难得的大德,这也是您的无始以来的慈悲愿力,于长夜中驰骋生死寻觅着弟子,让弟子能有幸来到您的身边,沐浴着佛光,领纳着您的摄受力。感恩您,师父! 再过几天,就是二月初八了,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也是师父出家二十五周年纪念日,虽然我只是师父一个微不足道的弟子,也没法亲自身语承事师父,弟子愚昧,我只是想把与师父的点滴纪录下来,我相信就是这仅仅一点点的弟子感受到师父的摄受力的片断,已经让弟子觉得弥足珍贵,愿与大家分享,作为是为师父的贺礼,能遇到师父,是我二十五年来最大的骄傲。依着师父的教诫,一步步走下去,是最稳最踏实的。 第一次见到师父是在法会中,看到师父的刹那,就觉得好亲切,好欢喜,但只能匆匆看过一眼,那是一种仰望。以后每次参加法会,能看到师父一眼,就觉得很满足,法会中若师父赶不回来拍合影,大家只能感慨那届法

会的学员没福报了。能看到师父,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了,很珍贵稀有。只要师父在寺里,就看到一大群法师、居士围着,大家跟着师父绕寺里转着,关怀着各个点上护持的弟子们,那亲切的笑容,浑身散发着不可思议的摄受力,远远看一眼,就让你刹那间忘了所有的疲劳与烦恼,充满着法喜愉悦。记得去年万佛法会期间,一次在大殿与客堂之间的走廊里,意外碰到迎面而来的师父,师父慈祥地看了我好久,走过了还一直回头关注着我们,第一次这么长久地与师父如此近如此长的对视,觉得好神圣好震撼,突然间似乎领受到了神圣的使命一样,那么的意味深长,可无明的弟子难于领纳师父的心,只是当作这是一种大加持,给我无穷的动力,真是法喜充满。师父的功德无可限量,就是哪怕轻轻地扫过你一眼,你就会得到很大的摄受力,也有可能从此改变你的生命轨迹。 没过多久,有缘来到了龙泉寺,参加"二一九"法会,才知道师父还有个寺院在北京,而且这里需要义工来全力护持。一来这里,就觉得很亲切,一南一北,我居然毫无分别,感觉都是一样,可能大家觉得这儿气候,条件都不如广化,但我好像觉得这里本该如此,没有好不好,也不存在适应不适应。有师父的地方就是最重要的,能经常看到师父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法会结束,就要离开了,在飞驰的车中,望着渐渐离去的神山,泪悄然而下,可我相信我还会回来的。而且我永远记住一位法师的开示: "我们一定是这样一群人,很多生很多生以前,我们曾经相约,要生生世世,手牵着手,共度沧海,弘法利生,可是,后来我们忘了。现在我们终于又走到了一起,千万不要再忘记了,我们僧团要紧紧拉住师父的手,你们居士要紧紧拉住我们的手,我们共同承事师长的事业,建立正法,利

家长学校教案-让孩子学会做人

加强人格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 课题:加强人格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 内容:1、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 2、让孩子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 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 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小时 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问题: 一、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 诚信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世界各国特别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诚信教育,因为诚信教育在各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单位,弄虚作假被曝光,即为社会所不齿,个人身败名裂,单位信誉扫地。因而诚信教育被社会越来越重视,甚至以此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我们说,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但我要说,孩子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这个角色,我们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 故事一: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想尽一切办法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故事二: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设计精编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设 计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华十德与国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理解中华十德的含义,教育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十德少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学校的聂书星同学被评为“河北省十德少年”,你知道什么是“中华十德”吗?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二、理解“中华十德”的含义 1、仁: 你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吗?(孔子) 你能说出这句话的含义吗? 孔子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

2、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义”,还有情谊、恩谊之意,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你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最重情重义的是谁吗?(关羽) 关羽的一生,最重情义,誓言。自年轻时投奔刘备,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他是我国“义”的典型。 3、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你能说出我们在中国历史上谁是最讲礼让的人吗?(孔融) 孔融,东汉文学家,鲁国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里所说的四岁让梨的孩童就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 4、智:就是智者,有明智、智慧、机智、聪明之意。 你能说出中国历史上谁是智慧的化身吗?(诸葛亮) 诸葛亮,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慈利县零阳镇城北中学杜名洪 上级领导、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每一位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望,那就是望子成才,孩子怎样才能成才呢?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决窍就是培养孩子怎样学会做人。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浅谈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做人。下面具体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导。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1、学会做人是孩子成才的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是人格品德,是道德修养。它就是学会做人的根本,为什么呢?第一,因为人格品德对人的发展比智慧能力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林尔曼连续几十年跟踪调查了1528名被试者,对800名男性被试者中20%成就最大的与20%成就最小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智力方面没有明显区别,而明显的差异是人格品德方面。高成就组的人格特征是进取、自信、坚持。因而揭示了人格品德对人的发展比智慧能力更为重要的规律。同时我们纵观古今中外一些历史名人、伟人的成长吏,也同样证明了这一规律,著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外国的诺贝尔、爱因斯坦,还是我国的华罗庚、钱学森,著名的政治家,无论是外国的华盛顿、邱吉尔,还是我国的毛泽东、周

恩来以及我们生活中为社会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和卓越能力外,更重要的并且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的理想,意志、情绪、个性所构成的健全人格和品德。第二,因为道德修养是立业之本,要立业必须先立德。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视道德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讲的“修身乃立业之本,立业必须立德”。孔子说:“我欲仁,斯人至矣”,提倡“修己”、“克己”。曾子说“吾目三省吾身",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强调“养性”、“修身”和“良知”、“良能”,直到宋明儒家注重心性之学和理欲之辨,郑板桥在他的家书中说,“读书中举进士作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极力倡导教书育人,要学生“砥励德行”、“奋斗向上”,均贯穿这样一个思路,即勉励广大学子通过自我修养,以适应和改造社会,成为时代的强者。因此望子成才的家长都必须懂得学会做人是孩子成才的根本。要自觉地将学会做人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 2、学会做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一,孩子只有学会做人,才能被社会、集体、他人所接纳,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黄金时

爱孩子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爱孩子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现在的孩子正好是将来建设国家的生力军。这就需要我们的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特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人活着,总要做点事,做点有意义的事,做点好事。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事不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知识,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于人民,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其根本还在于要学会做人。那么,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呢? 首先,教育孩子学做真人。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就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正影直。做孩子的表率。例如:教育孩子讲文明、有礼貌,爱护环境。家长首先要尊重老人,关心他人,一言一行要文明礼貌,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垃圾要丢到垃圾箱里去;在汽车上为老人和残疾人让座等。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自然地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育孩子学做能人。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坚信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让孩子有一个较现实的欲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欲望;让幼儿始终有一个快乐的好心情,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享受学习的乐趣;从小教育幼儿要有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从小就要让幼儿按规则去办事,遵守各种公共秩序、各种活动规则。培养孩子交流、合作、勇敢、坚强,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家长应将亲情与师情融合在一起,教给孩子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心理特点。避免溺爱,“过分的溺爱只能能使孩子遭到毁灭”。所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家长要创造机会条件,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精神。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并积极的想办法,排除困难和挫折,提高幼儿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培养孩子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用独特的方式去尝试各种事物,大胆经典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教育孩子学做善人。培根说:“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我个人理解为:做点令人满意的事,做点对人民有益的事,做点使他人生活得更美

【香承】黄庭坚《香之十德》

《香之十德》 黄庭坚 第一,感格鬼神。香通神明,能够跟鬼神进行交流,上而感于天,下而感于地。心香一瓣,传达心意。诚意殷切,“诚”为第一。人们由此明白,当人的心具备纯善纯美的属性时,自然也会与天地间纯善纯美之精气感应道交,这也叫“感召”。 第二,清净身心。因为香最大的益处能够清理和净化身心。与此同时散发的芳香怡人的香气,让那些不通的地方,苦痛的地方,变得通畅,与人的藏象生命系统更为密切,直达人的灵魂深处。所以,清净无染的心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打通人与天地的能量通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以致身心和谐,以期回归无染清净的心性。 第三,能除污秽。污秽不单指环境的肮脏,也有祛除邪魔妖孽的作用。香气,它具有穿透力、窜动力、扩展力等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小小的经络之中。它是一种带有能量的运动的纯阳的物质流,可以驱除和祛除身体里的污秽之气,通经开窍,使邪气不侵,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第四,能觉睡眠。一炉好香,阳气充盈,既可扶正祛邪,又能培补元阳之气,加上芬芳的香气让心境安详清净。香可以调节身心阴阳平衡,睡好觉。 第五,静中成友。安静,当我们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焚一支香,静静地欣赏香烟的袅袅升腾,体会香烟刹那间无常变化的感觉。香又是怡神安性之物,香溢炉暖,袅袅五彩之烟,既能愉悦心境,人与人相欢甚好又如良友相伴。 第六,尘里偷闲。忙碌的时候也可以焚一支香,让身心得到一种安宁。 第七,多而不厌。香的魅力实在难以抵挡,有的庙一烧烧一天,是那种特别大的盘香,香火不断。好香二十四小时不断,你也不会闻着闻着感到厌倦了。 第八,寡而为足。这和上面的话要对起来看。我们说烧一支香,一支也觉得很满足。拥有很少也要学会满足。随缘而遇,知足为乐。 第九,久藏不朽。香能够收藏很多年。 第十,常用无障。因为烦恼能碍圣道,说以为障。障,即烦恼。像沉香,我们从香道角度讲是至阳的,所以焚烧他的时候一些邪魔障碍都会害怕远离。

做孩子的引路人 让孩子学会做人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国家栋梁,然而我们在期望的时候失去了什么,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是不是失去了孩子怎样做人这一关键的教育(这里的人是身体、心里等健康发展的人,不是单一的人),你们是希望有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有吃苦精神、个性健康、有想象力、创造力等人品高尚的孩子,还是一个学识渊博而不懂人情世故、忽视亲情、不孝敬父母的孩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德才兼备的孩子。人生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艾青。今天我就孩子的人品教育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真爱生命教育,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热爱别人的生命;无论我们孩子今后怎样发展,首先生命存在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防范措施,一个人无论将来怎样,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是空话,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话,尤其是小孩子,(比如什么我不想看见你、你死去、你好无用、生你有什么用等的话语)。在他的心里会深深记住这些话,我们虽然是不经意或者是无意的,但对孩子来说就是肯定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有烙印,很难麽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出门注意交通安全、如何乘坐交通工具、遇到危险安全、溺水安全,在家注意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我们要时刻提醒,经常唠叨(不厌其烦灌耳音),让孩子时刻可以想起父母的教育(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们教师班主任为孩子安全教育每天,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强调提醒,有些家长也不过如此,家长也可以看见我们每天在放学时怎样护送孩子,这是我们力所能及职能范围内的,我们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要靠家长配合才可以完成更好,个别家长认为这些教育是学校的与家长没有关系,哪你可就错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取代家长的教育,有其说家长是教育不如说是关心关爱,你的关心和关爱永远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们永远取代不了父母的爱。其次,我想说说,校园安全,虽然我刚才说了我们教师班主任时时刻刻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天性就是贪玩,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和意外,如果谁的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在这里我希望家长朋友要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合理处理问题,不要极端,因为我们教师也需要你们的保护,他们也是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大孩子。 第二,孩子衡量标准,这里说的人品教育,包括孩子成长的标准,孩子衡量标准不是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非常多,比如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好朋友等等,不要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方法引导孩子珍爱生命 生命是十分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第一个要做的是教会孩子珍爱生命。现在有很多关于孩子、学生自杀的新闻报道,这警醒着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让他们学会惜命。 让孩子学会自爱的本领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懂得自我保护,那么家长也就比较放心了。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就不会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也不会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更不会随便更陌生人回家了。教会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教导孩子积极向善 虽然说我们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远离一些可能会伤害我们的人和事;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孩子给封闭起来,我们应当积极引导他们去做善事。在做善事的过程中,其实孩子是很容易就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的,尤其是在感受到别人善意的回报时,这种感觉就更为明显哟。 用一些经典的感人故事熏陶孩子 我们可以用一些感人的故事来熏陶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一些事迹中去深刻地感受做人的品格,比如说古时候的“孔融让梨”、“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努力教导孩子怎么享受快乐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在做事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那么对他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平时不妨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如说合理安排好孩子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努力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引导孩子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 如果我们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话,那么平时不妨多关心一下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状态。这样在我们的榜样作用下,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开始学习去关心人的。另外,如果发现自己可以帮扶一下身边的人时,我们也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久而久之孩子跟着你久了,也就会跟着你这样做事了。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建议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培养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作起,要从零作起,要从自己作起。孩子是家庭中的一颗希望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呵护培育,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心血,细心地观察长势不断剪枝,方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所以培养教育孩子是个既简单又深奥,既系统又艰巨的“慢”的艺术学科。不要操之过急,只需要一份耐心。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今迈步从头(越)阅,耐心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要尽心尽力,不要尽“薪”尽力。如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确实引起了诸多父母的重视,不吝啬为孩子智力投资,希望投资。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盲目投资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事倍功半,把对孩子的希望寄托于金钱之上是一

怎样教孩子学会做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教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孩子做人更重要。至于谈到家长的教子方法,也有几点体会,借此机会,与大家互相交流,请指导。 一、为孩子创设了健康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我们家住农村,孩子自懂事起就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这样可以在劳动中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而且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锻炼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坚强意志。同时,孩子在劳动中和父母的感情更融洽,更加知道父母的辛劳,更加孝顺父母。此外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等,都会影响着孩子,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要以身示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从小就让孩子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书包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收拾,鞋袜等小衣服自己洗。今年我利用暑假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做简单的饭菜,上学期还让孩子学会使用洗衣机洗大件衣物。 三、教育孩子有责任心。首先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自董事起,从安排作息时间、游戏、交往、学习,到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床铺,力争让他自己主动完成。其次,教育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敢于正视自己。其三,对待学习,鼓励他自己主动地去玩成,做到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孩子有了责任心,才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自尊、自爱、自强。 四、培养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的能力。从小我就发现孩子与人交往不主动,尤其与成人交往更是消极,老师就更别提了,于是我就让他自己的事自己去处理,从不包办代替。在学校与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并主动去向同学道歉;看到那个同学需要帮助的,要尽自己做大的努力去关心;需要跟老师交往的,我更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尤其是上初中后,我告诉孩子自己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与人交往是必要的,必须要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学会与人交往。 五、多表扬少批评,赏识激励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心。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我们要自始至终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整个面貌。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做父母的就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加油喝彩。 此外,作为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指导学习和谈心。还应重视家校配合,使家庭与学校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培育孩子的健康成长。 做人的教育说到底就是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这是人的基础工程, 影响着人的一生。让我们一起为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不懈努力吧!

10~11所依善知识之相(修学课十、十一)汇总

修学课十 【音像】自《道次第》11讲23:37“接下来要正式进入引导”起,至12讲52:45“前面讲到善知识的六种功德” 【内容】所依善知识之相:十德中前六德“具戒、具定、具慧、教富饶、通达真实、德胜于己” 修学课十一 【音像】自《道次第》12讲52:45秒“前面讲到善知识的六种功德”起,至13讲结束 【内容】所依善知识之相:十德中后四德“善说法、具悲悯、精进、断疲厌” .............................. 【菩提大道之四】 济群法师 正论——修学引导次第 按本论原科判,将全论开为四大部分,即“于此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分四:一、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二、为于教授生敬信故,释法之重要。 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四、如何是以正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

在新编目录中,我将前三项作为“序论”,第四项作为“正论”。这一部分为全论核心,即宗大师建立的由学佛至成佛的完整修学体系,我称之为“套路”。所谓套路,是指开始到结束的操作程序,如太极拳的二十四式、四十八式。 佛典浩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读尚且困难,何况研修?故各宗修学皆有不同侧重,如格鲁派的修学主要围绕《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释量论》、《俱舍论》和《戒经》五部大论深入,此为三藏十二部纲要。而《菩提道次第论》又是五部大论的核心,如果能力有限,可集中精力于本论加功用行。 论中,宗大师为学人建构了清晰、完整而又简明的修学套路,告诉我们从走入佛门到成就佛果要经过哪些阶段,每一阶段又应完成哪些修学项目,每一项目的重点和操作规则分别是什么,等等,可谓修学大纲。 正论部分,以“道前基础”和“道次第”为主体架构。其中,“道前基础”又是为“道次第”服务的。若将“道前基础”比作建筑的地基,那么,“道次第”就如不同的楼层。论中,将下、中士道称为共下士道、共中士道,所以名之为“共”,也和楼房一样,比如第一和第二层,既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又是第三层的基础。 新编目录中,正论共分七章,分别是: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于有暇身劝受心要、共下士道修心次第、共中士道修心次第、上士道修心次第、止观、道次第之要义。

十德

十德”论 我认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内涵的概括,要在传统的原“五常”-------“仁、义、礼、智、信”基础上,再加新“五 德”-------“忠、孝、节、勇、和”,从而成为“十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

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

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从小教孩子做人。 二、怎么样从小教孩子做人。 为什么要从小教孩子做人呢?首先讲这样一件事。有个人给著名作家巴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人把你教育成现在这个样子?" 巴金这样回答:"这些人不是教我在私塾里识字的教书先生,不是学校传授我知识的教员,因为这些人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我很快就把他们忘记了,而是另外一些人,他们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人我现在不会上这个样子,我的第一个先生是我的母亲,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在我的幼小心理,她是我世界的中心,她教我懂得了爱,她教我认识了爱,她教我同情,去帮助在痛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让我同情在逆境中需要同情的人,我的母亲也身处过一些逆境,但是她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流过眼泪,也没说过一些非常悲伤的话,她留给我们的是微笑的面孔。她常常用很温和的口气给我们讲很多事情,她教我知道了爱,教我懂得了爱和被爱的性质。正是因为我认识了爱、知道了爱,才想到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到替别人做点事情。把我和社会联系起来正视这个爱字。她是我性格的根底。" 也有这样的一个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她非常忧郁地说:"我的孩子都12岁了,全家非常疼爱孩子,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可是仔细想起来,这个孩子除了学习还不错以外,其他方面再也找不出闪光点,孩子自私、缺乏群体意识,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从来也不考虑别人,他缺乏对别人的爱,对父母只知道索取,他觉得理所当然的得到父母给他的一切的爱,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孩子挑吃挑穿,胡乱花钱,能做的家务事都不做,看不起劳动人民,连劳动课都不愿意上,他说:"我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及差,患得患失非常严重每当考试的时候战战兢兢,考完了,如果考好了就目空一切,如果考杂了,就垂头丧气。"这个母亲非常难过的说是溺爱毁了这个孩子。 如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未来交给这样的人,靠这样的人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还有希望吗?历史会不会责备我们做家长的无能呢?还有一些因为溺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事情家长听多了,看多了,无论是杰出的人才还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出生的时候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除了遗传的少数因素之外,犹如一张白纸,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材呢?就因为在他的头脑里面储存了大量的真善美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犯罪呢?就因为他的头脑储存了大量的假、恶、丑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成人的个性化东西都是萌发在幼儿时期,而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中居多的因素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古人早就教导我们,教子益德。这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优秀传统的精华,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怎样具足弟子相_学诚法师

怎样具足弟子相_学诚法师 ●1月25日龙泉日记 怎样具足弟子相 ——2012年1月25日华严法会带动研讨笔记 在明确发心的意义和方法,以及清晰地认识善知识在改变我们生命轨迹方面的作用之后,我们应当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宿生有缘的善知识,并踏上了开启生命智慧的学佛和成佛之路。从无限生命来看,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再能激动人心的了,为此我们应当很好地随喜自己,并且感恩从小到大陪自己一路走来的人,是这些人共同成就了自己与善知识的缘分。 X 若是回首往事,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少有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我们或许会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再看,就会意识到,很多事情都是诸多因缘的和合,而绝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就算的。过去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未来自己可以完全主宰自己的人生,这个就是“命”。人在年轻力盛的时候,很不容易服输,也不会相信什么命运,但人到中年之后,慢慢就会意识到,人是有命这一回事的,并开始“认命”了。可是那个时候的“认命”大都是一种无奈的承认。

即便如此,也比一直还不认,还要继续和命抗争的人,要更多一分生活的智慧。 孔子在《论语》的最后说了一句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命,就没办法成为君子。为什么孔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当然这里的感慨,并不是无奈的呻吟,而是朝向积极的作为。这里的“命”所指的,其实就是业果。若是从无限生命来看,今生的主要遭遇通常都是前生所确定的。比如,这一生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这个对我们一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可是,就是这样非常重要的因缘,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做得了主?根本做不了主。人们在投胎的时候,主要的就是宿生的业力在推动,乃至于出生之后一些大的因缘,比如寿命、家庭、仕途等等,也大都是确定的。对这一点,大家不妨看一下《了凡四训》,或许有更多的体认。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说,人生就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了?如果生命大的轨迹都是确定 了话,这人生过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知命或认命的目的,并不是甘愿做命的奴隶,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自己的命。在《周书·康诰》中说:“惟命不于常。”前面还好像在说,人的命都是有定数的,但这里却告诉我们:这个命啊,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大学》里对这句话做了注解:“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行为都处于没有极强的善,也没有极强的恶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