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选填:一定、不一定)

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自己能发声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声音有速度叫声速。

1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12、有一根足够长的铁水管,一个人在铁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铁水管的另一端一耳贴着铁水管,一耳放在空气中。如果水管中无水,他会2次听到敲击声;如果水管中有水,他会3次听到敲击声。他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是

由铁水管传到人耳的,他听到的最后一次敲击声是由空气传到人耳的。

1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状态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4、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5、任何物体能反射声音。被物体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音。

16、人要分辩出原声和回声,原声和回声必须相隔0.1s 及以上。人要分辩出自己说话声的原声和回声,人距反射物的距离必须在17m及以上。

17、人耳主要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听觉神经组成。

18、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外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19、如果人听觉出现的问题是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引起的,能通过治疗恢复听力;如果人听觉出现的问题是由听觉神经引起的,不能通过治疗恢复听力。(选填:能、不能)

20、人除了可以利用耳朵来感知声音外,还可以利用头骨、额骨来感知声音,这就是骨传导。

21、自己听到自己的说话声,和用录音机录下来后,放出来再听自己的声音,会觉得有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自己听自己的说话声是利用骨传导传给大脑的,而放录音听自己的说话声是利用耳朵传给大脑的。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只能说高或低,不能说大或小、强或弱。

3、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频率高,物体振动得快。频率低,物体振动得慢。

4、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用字母f表示。频率的国际主单位是Hz。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

1KHz= 103Hz,1MHz= 103KHz= 106Hz。

5、物体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或者说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得快,音调高;物体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6、男低音歌唱家中的“低”是指音调;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音调;音乐课上我们唱了一首F调的歌,“F”调是指音调。

7、鼓、音叉的音调是不能改变的(选填:能、不能)。重敲和轻敲只能改变鼓和音叉的响度,不能改变鼓、音叉的音调。

8、人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9、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10、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觅食的,大象是利用次声波来交流的。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我们感觉不到,是因为蝴蝶飞行时发出的是次声波。

1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强弱。响度一般说大小或强弱。不说高低。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响度。

12、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大,响度大。

13、我们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响度)和我们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14、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15、我们检查:西瓜是否成熟、保温瓶是否破损、铁轨是否有问题、医生拍病人的肚子判断病情、声控门、声控取款机都是利用音色来工作的。楼道里的声控灯是利用响度来工作的。

16、在声波图象中,图象的上下高低表示了声音的响度大小。图象的稀密程度表示了声音的音调高低。图象的形状表示了声音的音色。

17、乐器可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18、打击乐器有鼓、锣、沙锤、编钟等。

19、管乐器有笛、唢呐、箫、单簧管等。管乐器是靠

空气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20、弦乐器有古筝、二胡、小提琴、吉他等。弦乐器是靠

弦振动发声。

2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度、松紧、粗细有关。

22、弦乐器弦越紧,音调越高;弦乐器弦越长,音调越低;弦乐器弦越细,音调越高。

第三、四节声的利用、噪音的危害和防止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有:(1)听到雷声,知道下雨;(2)医生用听诊器和B超检查病情;(3)拍西瓜,判断是否成熟;(4)敲击铁轨,判断铁轨有无事故隐患;(5)声控取款机、声控门;(6)蝙蝠觅食;(7)根据动物的异常反应判断自然灾害;(8)听保温瓶的声音判断保温瓶的损坏;(9)测量海水的深度等等。

3、能发出次声波的有:大象、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等

4、回音的作用是:(1)加强原声;(2)测量距离。

5、表面光滑又平坦的物体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吸收声音的能力弱。

6、表面粗糙又松软的物体反射声音的能力弱,吸收声音的能力强。

7、声音的强弱的单位是分贝,表示字母为dB。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不影响工作、学习声音不得超过

70dB;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9、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听诊器导管的作用是集中声音。向远处喊话,把手做成喇叭状的作用是避免声音分散。

10、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听诊器的导管不能增大响度,不能提高音调,不能改变音色。(选填:能、不能)

11、声音还能够用来传递能量。

12、用声音清洗钟表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用声音去结石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用声音清洗精密仪器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用声音切割金刚石等坚硬物体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

13、根据蝙蝠觅食的原理,制成了一种测量距离的科学仪器叫声纳,它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和月球间有一段是真空。

14、要减小噪音可以在声源处减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小,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小。

15、从物理角度上讲,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音。

16、从环保角度上讲,对我们工作、学习、休息造成影响的声音或对我们要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2、常见的光源有:(1)太阳;(2)萤火虫;(3)夜晚天上的星星;(4)灯笼鱼;(5)虎头鱼;(6)水母。

3、能看见的物体不一定是光源。不是光源我们不一定能看不见。(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

4、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5、光在同一种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1)同一种介质;(2)均匀介质。

7、生活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1)日食;(2)月食;(3)小孔成像;(4)影子的形成;(5)射击;(6)排队;(7)木工检查木头是否直;(8)激光引导掘进。

8、日食形成时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位于中间位置的星球是

月亮。

9、月食形成时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位于中间位置的星球是

地球。

1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

11、像距是像到小孔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12、物距是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13、小孔所成的像时,像的形状一定与物体的形状相同。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是放大的;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是等大的;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是缩小的。(后三空选填:等大、放大、缩小)

14、光能在固体、液体、气体和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选填:需要、不需要)。

15、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状态有关。

1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1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用C表示,C= 3×108m/s= 3×105km/s。

18、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108m/s= 3×105km/s。

19、雷雨天,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出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

比声速 快 的原因。

20、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 光年 单位,1光年= 3×108×365×24×3600 m = 3×105×365×24×3600 km 。(要求写出计算式即可)

21、1光年的意思是光在 一年 内通过的 路程 。

22、牛郎星距地球50光年,我们今天看到的牛郎星, 不是 此刻的牛郎星。(选填:是、不是)

23、光线是用一根 带箭头 的 直线 来表示光的传播 路径 和 方向 。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射到 任何 物体 表面 都会被 反射 回来,叫光的反射。

2、 任何 物体都能反射光。

3、入射线是指射到物体 表面 的光线;反射线是被物体表面 反弹回去 的光线。入射点又叫 反射 点,它是 入射 线与 物体表面 的交点,也是 反射 线与 物体表面 的交点,用字母 O 表示。法线是通过 入射 点并 垂直 于物体 表面 的直线,法线是一根 理想 曲线,实际上不存在。

4、入射角是 入射 与 法线 的夹角,反射角是 反射线 与 法线的夹角。

5、探究光的反射性质时,先把一张白纸垂直于平面镜放置,用一束光线紧贴着白纸射到平面镜上,我们能从白纸的另一边 能 看到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当我们沿入射点把白纸向后折,我们从白纸的另一边就 不能 看到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入射 线、 反射 线、 法线 线是否在 同一平面 内。

6、探究光的反射性质时,我们要多次测量入射角和它所对应的反射角,其目的是 反复验证实验结论是否正确,避免偶然性 。

7、光的反射定律: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简称三线 共面 );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居于法线 两测 (简称法线 居中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简称两角 相等 )。

8、法线在入射线与反射线夹角的 角平分 线上。

9、入射角是入射线与反射线夹角的21倍。反射角是入射线与反射线夹角的21倍。入射线与反射线夹角是入射角的 2 倍。入射线与反射线夹角是反射角的 2 倍。

10、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11、平行光照射到平坦光滑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叫镜面反射。

12、镜面反射只有1个方向上有反射光,我们只能从1个方向上看到物体。

13、平行光照射到粗糙不平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叫漫反射。

14、漫反射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光,我们能从各个方向上看到物体。

15、走在有积水的路上,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我们会发现亮的地方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我们会发现暗的地方有积水。(选填:亮、暗)

16、房屋、高山、风景等等,在水中的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照镜子时我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的像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

17、任何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2、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有:(1)看到穿衣镜中的自己;(2)水中的倒影;(3)房屋在平板玻璃中的像。

3、表面既光滑又平坦的物体叫平面镜。

4、生活中属于平面镜的物体有:(1)穿衣镜;(2)平静的水面;(3)地面瓷砖;(4)平板玻璃窗;(5)平板墙面瓷砖。

5、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要用2根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要用刻度尺测量像距和物距,目的是判断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要用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便于观察。

7、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到镜的距离等于物到镜的距离。

8、平面镜成像时,平面镜在像与物的连线的中垂线上。

9、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与物体大小相同,与平面镜大小无关。

10、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平面镜所成的像上下不会颠倒,左右要颠倒。

12、平面镜对平行光的作用是平行平行。

13、面镜对光都是反射作用。面镜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14、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经凹面镜反射后,要会聚于凹面镜前的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用字母 F 表示。

15、凹面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得到的,所以是实焦点。凹面镜有1个实焦点。(第一空选填:不是实际、实际)

16、根据光的可逆性,从凹面镜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17、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凹面镜对光的作用是平行会聚。

18、生活中的凹面镜有:(1)手电筒的反光镜;(2)车灯的反光镜;(3)太阳灶;(4)电视的卫星接受天线;(5)探照灯、投影仪、显微镜的反光镜。

19、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经凸面镜反射后要成为一束发散光线,其反向延长线要会聚于凸面镜后的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用字母F表示。

20、凸面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得到的,所以是虚焦点。凸面镜有1个虚焦点。(第一空选填:不是、是)

21、根据光的可逆性,一束会聚光线射到凸面镜上,如果它的延长线相交于凸面镜的焦点处,经凸面镜反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22、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面镜对光的作用是平行发散。

23、用凸面镜做观后镜的原因是: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凸面镜比较,通过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要大些。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叫光的折射。

2、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也会改变,也会发生折射。

3、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方向发生了改变的光线叫折射线。

4、折射角是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

5、生活中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的现象有:(1)看到河水变浅;(2)玻璃后钢笔错位;(3)水中看到岸上的电杆变高;(4)鱼的位置抬高了;(5)装满水的玻璃瓶后的手指变粗了。

6、生活中光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现象有:(1)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2)海市蜃楼;(3)雨后的彩虹。

7、光的折射的性质:(1)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2)入

射线和折射线分居于法线两侧;(3)A、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为00。

8、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的条件是斜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不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垂直入射。

9、光在空气和其它透明物质间发生折射时,光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大于在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与法线的夹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透明介质表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发生折射。那么,在法线的某一边只有一根光线,它是入射光线;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的一边也只有一根光线,它是折射光线。

11、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的高,实际的比看到的低。

1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的高,实际的比看到的低。

13、我们从岸上看到的水中的物体不是真实的物体(选填:是、不是)。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第五节光的色散

1、太阳光是白色的光。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

3、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条彩色的光带叫光谱。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4、光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因此光又叫光波。

5、三原色的光是指红、绿、蓝。相同比例的三原色光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光是白光。

6、三原色的颜料是指红、黄、靛。相同比例的三原色颜料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颜料是黑色颜料。

7、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有:(1)雨后的彩虹;(2)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8、单色光是指只有1种颜色的光;复色光是指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光。

9、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说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是

不同。(选填:相同、不同)

10、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它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是什么颜色。物体是什么颜色,就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11、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色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12、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光。

13、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光。

14、绿色的植物最不喜欢绿光,最喜欢除绿光外的其他光。

15、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它能透过红光,它就是

红色的。什么颜色的透明物体就只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16、能透过所有光的物体是无色色的。蓝色玻璃最喜欢蓝光以外的其他光,最不喜欢蓝光。

17、为了探究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没有光,我们可以在红光和紫光以外各放一只温度计或一张感光胶片,如果温度计的温度升高了,或者感光胶片感光了,那么红光和紫光以外就有光。

18、探究结论是: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和紫外线。

19、红外线的作用有:(1)制成遥控器;(2)红外线照相机;(3)制成夜视仪;(4)探测病情;(5)制成红外线瞄准仪;(6)加热食物。

20、紫外线的优点是:(1)紫外线能消毒杀菌;(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于验钞;(3)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合成维生素。

21、紫外线的缺点是:过多照射紫外线会使人的皮肤变黑,甚至发生癌变。

22、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大都来自于太阳。

23、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有一个臭氧层,它能阻止来自于太阳的紫外线传到地球。

24、人类使用的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氟里昂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会造成破坏。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现在要求使用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是无氟的。

25、任何物体能发出红外线,物体发出红外线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发出红外线多。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1、光能够透过的镜子叫透镜。透镜对光是折射作用。

2、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3、凸透镜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表示符号为

4、凹透镜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表示符号为或。

5、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6、主光轴是通过透镜两个球面所在球的球心的连线。

7、凸透镜的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用字母F表示;(2)从凸透镜焦点处或者说相当于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3)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8、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因为它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9、凹透镜的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成为发散光线,但其反向延长线也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用字母 F 表示;(2)一束会聚光线射到凹透镜上,如果其延长线相交于凹透镜的焦点处经凹透镜折射后,将成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3)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0、凹透镜有 2 个虚焦点,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

11、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 f 表示。

12、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因为它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因为它的焦点是虚焦点。

1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选填:长、短)。

14、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把光线向透镜厚的那边折射。(选填:厚、薄)

15、只有凸透镜才能够把主光轴上方的光线折射到主光轴下方来。

16、如何凸透镜的焦点:把凸透镜面对太阳,移动凸透镜到地面的地面,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光亮的点,这个点就是焦点。这个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2、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

4、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5、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6、由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是虚像。

7、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选填:能、不能)

8、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9、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异侧,f<V<2f,倒立缩小实像。

(2)当u=2f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异侧, V=2f,倒立等大实像。

(3)当f<u<2f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异侧,V>2f,倒立放大实像。

(4)当u=f时,不能成像或者说成像在无限远处。

(5)当u<f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u<V ,正立放大虚像。

10、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u >f;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u <f。

11、能用光屏接受的一定是实像;不能用光屏接受的一定是虚像。

12、凸透镜成实像时,u增大,V 减小,像变小。

u减小,V 增大,像变大。

13、凸透镜成虚像时,u增大,V 增大,像增大。

u减小,V 减小,像减小。

1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的上下颠倒,左右颠倒(选填:颠倒、不颠倒)。

15、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上下颠倒,左右颠倒(选填:颠倒、不颠倒)。

16、平面镜正立的虚像。像的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选填:颠倒、不颠倒)。

17、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在主光轴上方,像一定在主光轴下方;物体在主光轴下方,像一定在主光轴上方。(选填:上、下)

18、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在主光轴上方,像一定在主光轴上方;物体在主光

轴下方,像一定在主光轴下方。(选填:上、下)

1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0、如果发现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方,我们应当把光屏向上调节,或者把凸透镜向下调节。(选填:上、下)

2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像,当我们遮挡着凸透镜的一部分,凸透镜一定能成物体全部像(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但是像的亮度会变暗。

22、凸透镜成像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等于物距,像是等大的;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选填:放大、缩小、等大)

23、凸透镜成像时,像距越大,像越大。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的原理是:当u 大于2f时,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

3、照相机主要调节的是物距距,同时也要调节像距距,直到胶片上出现清晰像。

4、用照相机照相时,如果像大了要减小,应当增大照相机和被照物体的距离,同时减小胶片的镜头的距离,直到胶片上出现清晰的像。(选填:增大、减小)

5、放大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6、放大镜的原理是:当u 小于f时,凸透镜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

7、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像距的变化、像的大小变化与物距的变化相同。(选填:相同、相反)

8、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胶片相当于物体。

9、投影仪上的反光镜是一个凹面镜,它的作用是加强光线。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

10、投影仪上的凸透镜作用是成像。

11、投影物体时,投影片应当放在镜头的1f和2f之间,而且要倒放。

12、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的原理是:当物距u 在1f 和2f 之间 时,凸透镜成一个 倒立放大的实 像。

13、投影仪主要调节的是 像 距,同时也要调节 物距 距,直到屏幕上出现 清晰 像。

14、如果投影物体时,屏幕上的像大了要减小,应当 减小 屏幕和投影仪间的距离,同时 增大 胶片的镜头的距离,直到屏幕上出现清晰的像。(选填:增大、减小)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1、人眼主要由 晶状体 、 睫状体 、 视网膜 和 视觉神经 组成。

2、正常的人眼把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 上 。

3、近视眼的晶状体变 厚 ,折射能力变 强 ,焦距变 短 ,把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 前 。

4、远视眼的晶状体变 薄 ,折射能力变 弱 ,焦距变 长 ,把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 后 。

5、要矫正近视眼应当先让物体射来的光线 发散 一些,所以要矫正近视眼应当戴用 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

6、要矫正远视眼应当先让物体射来的光线 会聚 一些,所以要矫正远视眼应当戴用 凸 透镜制成的眼镜。

7、焦度是 焦距 的 倒数 。焦度用字母 Φ 表示,单位是 1/m 。

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人的整个眼睛相当于一部 照相 机,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

9、近视眼镜是用 凹透 镜制成的,它的焦距为 负 ,焦度为 负 ,眼镜读数为 负 。

10、远视眼镜是用 凸透 镜制成的,它的焦距为 正 ,焦度为 正 ,眼镜读数为 正 。

11、眼镜的度数= 100Φ =f 100。在计算时,f 要用 m 作单位,而且f 要考虑 正负 。近视眼镜只是对 远 的物体起作用。老花(远视)眼镜只是对 近 的物体起作用。(选填:远、近)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是由镜筒、目镜、物镜、载波台、反光镜组成。

2、显微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距眼睛近;物镜是一个凸透镜,它距物体近。

3、显微镜的镜筒的作用是避免光线分散。反光镜是一个凹面镜,作用是加强光线。

4、载波片处在显微镜物镜的1f和2f之间,物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5、显微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目镜来说是物体,它处在目镜的1f以内,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8、望远镜是由镜筒、目镜和物镜组成。

9、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距眼睛近;物镜是一个凸镜,它距物体近。

10、望远镜的镜筒的作用是避免光线分散。望远镜的镜筒直径都要做得大些,目的是让更多的光线进入望远镜,增大被观察物体的亮度。

11、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处在物镜的2f以外,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目镜来说是物体,它处在目镜的1f以内,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3、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4、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5、眼睛和被观察物体上下边缘的连线的夹角叫视角。

16、视角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和眼睛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有关。

17、我们能否看清楚物体,与物体的大小和眼睛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知 识 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m= 103 m ,1m= 10 dm= 100 cm= 103 mm= 106 um= 109 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整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尺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 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cm 。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2 cm ,其中的估读值为 0.02 cm 。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 (图1) (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 页书纸的厚度为1cm ,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05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67 mm 。。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小时 、 分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秒表、手表、石英钟 。 1h= 60 min= 3600 s ;1min= 60 s ;30min= 0.5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 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随时间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 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静止__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远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短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公式: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 s v =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 知识点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 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1=1000;1d=0.1; 换算关系:1c=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in)。 换算关系:1h=60in1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大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大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基础复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总第18 课时 一、动与静 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 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的路程。公式:v=,导出公式:S=;t =。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 二、快与慢 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 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 时间:测量工具:。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 ; 2. 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 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 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 、__ _ 和_ ; 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 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_____ ; 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 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用更精密的仪器。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1. 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cm. 2 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 cm. 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 mm合, cm. 第三章声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v 液v 气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v 空气=340m/s)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有规律、好听悦 耳的声音叫乐音。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 示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 和。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 乐音与噪音 乐音 乐音的特征 音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