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历史

中国的保险业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一个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国有保险企业是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是国务院的一个直属经济体系。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之处,先后建立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5个区公司,在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分公司,并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作代理处,开展了保险业务。在国内只要经营国营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火灾保险,.牲畜保险,农作物保险,人身保险和强保险等.在国外主要经营船舶保险,远洋货物运输保险等.1959年,停办了国内保险业务,仅在少数口岸城市中保留分支机构,办理与外企有关的保险业务.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国内保险的业务,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198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会成立.1984年1月1日起成为国务院直属经济实体.公司在国内的保险业务有: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简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金保险等共130余种.涉外业务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石油天然气开发保险,建筑安装工程保险,投资保险,利润损失保险,核电站保险等近80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补偿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定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利,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方面都发挥巨大作用. 1996年2月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分设出来,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并.于1999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寿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996年——2002年保费收入保持32。75%的年均增长速度,2001年公司保费收入达到812。3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24。66%。占全国寿险业市场的57%的市场份额始终是中国守业市场领袖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中国人寿的实力不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占全国保险公司的半壁江山,200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212。4亿元,占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48。18%,资产规模较1996年末增长4。2倍。

创业50多年来,中国人寿始终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今天中国人寿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首先公司之一。为国外6亿人次提供风险保障,拥有全球1。5亿人的长期忠实客户,为《财富》评选世界500强中的80%在华企业,提供员工保险业务。2001年资金运用余额为1902亿元,是中国债卷市场,基金市场和货币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销售网络分布广泛,遍部全国,已设立县以上销售机构4800多个,建立城乡代理网点52500个另有兼业代理机构12000个,聘用个人代理人员45万余人,在日本设有办事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原来的小保险公司能发展到现在世界级的保险公司,具有如此多的客户和资产是几代人的努力,是公司长期遵循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和“?守信誉,忠诚服务”“新手承诺,稳健经营”的企业守旨,是公司一直把与客户同忧乐为企业价值观,本着“创新、拼搏、务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追求“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目标,致力于造福社会大众,振兴民族寿险,才能实现的。而这也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会带领着中国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我们讲一讲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对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现代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人寿自身特点的分析与梳理,提炼出了“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简称为双成理念。

首先,先解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事实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因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也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结构有3个部分: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物质层是凝聚着本企业精神文化的产生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以及蚀本性的文化设施。制度层是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是本企业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

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知识它不是有形的。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共同价值观,正是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促成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有这自身的文化理念贯穿其经营始终。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它能将一盘散沙与卵石凝聚成坚固的混凝土。一个有用的企业文化确定后,它所带来的群体智慧、协作精神与鲜活动力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给企业提供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

没有所谓好的企业文化,只有有用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成长经历,不同的环境背景铸就不同的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对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文化。

事物都是互相消长,互为因果的。很多时候,人们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提升自己。狭隘的看得一己的成功,孤立地经营自身的利益,常常会迷失自己,也迷失被我们造就同时也造就我们的他人和社会。中国人寿提出的“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双成”理念其实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理,目的就是达到互相的成功,共同的繁荣。

而“成己为人”的意思也就是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人达己”则是说只有成就和帮助别人,只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最终发长和完善自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行销理念,在我们看来,似乎很新鲜,其实不然,这样的行销理念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很有用处。

1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不仅是企业的原则,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现在一流的企业都非常强调危机管理,深恐自己在盛名之下,难符其实。因为,建立起信用实在是非常艰辛,但要失去它却易如反掌,所以诚实守信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2爱司敬业:爱司包括品牌的价值、员工是品牌的载体、品牌能为员工创造价值。敬业,是每位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责任。寿险行销是创伤性的行业,它令业务伙伴经常面对拒绝与失败,甚至是成功前的绝望与放弃。但如果伙伴们相信自己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就没有理由不尊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乐此不疲,会相信风雨后必有彩虹。而选择是要负责任的,同时劳动也是光荣的。

3竭诚服务: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以“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成就自身”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成就公司”。

4永续经营:确立永续经营思想,做好永续经营的势力准备、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永续经营的是非常费用,永续经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目标。

通过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的参观和调查我们深刻的感到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深厚和丰富。人们都那么富有激情,自信。目标为了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有领先位置,在世界站住脚。

三保险业的前景

一、

如果想要了解保险业的前景,我们就应该对保险市场作个了解。

1保险市场的含义:保险市场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总和。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保险市场应具备如下四个要素:第一,是为保险交易活动提供各类保险商品的卖方;第二,是实现交易活动的各类保险商品的买方;第三,是具体的交易对象(各类保险商品);第四,是为促成保险交易提供辅助作用的保险中介。

保险业的发展与保险市场的潜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保险业是否有潜力,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讲讲保险市场供给。

什么是保险市场供给呢?即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的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数量。那保险市场的供给的形式和内容又是什么呢?其形式有两种分有形、无形两种经济保险形式。有形即物质保障而无形体现在精神方面。一般的无形经济保障是大量的。

其内容包括:质和量。质即保险企业所提供的不同的商品品种和每一具体的保险商品质量的高低。量:即包括保险企业为某一保险商品品种提供的经济保障额度,也包括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所提供的保险商品的经济保障总额。

影响保险商品供给方面很多如:1保险费率2偿付能力3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4保险技术水平5市场的规范程度6政府监管。这些反面我们就不细说。总之,保险市场的供给的主体是保险企业,要提高保险企业在市场上的实力,才能保证保险市场的供给。。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保险市场的需求。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的总量。

保险市场需求包括3个要素:1、有保险需求的人。2、为满足保险需求的购买。3、购买意愿。这3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保险市场需求:决定保险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容量。人口众多收入很低,购买力有限,不能成为容量很大的保险市场需求:反之,购买力虽然高,但人口很少,也不能成为很大的保险市场需求。但是,如果保险商品不适合保险消费者需要,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愿望,对保险企业来说,仍然不能成为现实的保险市场需求。即保险市场供给的重要性。所以这3个要素是统一的。下面的表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全世界保费收入21038亿美圆,其中57%是人寿保险

到1996年的资料,发达国家的保费占90%

下面是几个国家保险收入的具体情况:

上表可以看出

中国13亿人口的国家,保费收入占全世界0。62%。人均保费10.2美圆。英国虽然发展500年,但国内其人口少,保险市场需求始终有限,所以保费收入不可能很高。一个地区,国家的保险市场需求的潜力,不仅仅只受以上3个要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讲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1、风险因素。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客观依据。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

2、保险费率。保险费率与保险市场的需求呈反比,保险费率上升,保险市

场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下降,保险市场需求增加,但费率对保险需求的

这种影响会因保险商品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3、消费者的收入。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其缴费能力就强,保险的需求也

就随之扩大。

4、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价格。

5、文化传统。保险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受人们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直接影

响,而人们的风险意识又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例如,在我

国,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风险人们有时宁愿求助于神

灵的保佑,也不接受保险的保障。

6、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一切不

再由国家包揽解决,那么保险就是一条最佳解决途径,因而就制度的变

化会影响到保险需求

下面我们来讲讲保险的4个要素

1保险供给方。

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类保险人。他们以各类保险组织形式出现在保险市场上。如,国有保险人,私营保险人,合营保险人等。通常,他们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认可并获准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组织。在中国,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2需求方

保险市场的需求方是指保险市场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保险商品的购买者,即各类投保人。

3保险商品

保险商品是一种为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所提供保障的特殊商品。

4中介方

保险市场的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充当双方的媒介。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估、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中介方具体包括保险代理人或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或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人或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律师,保险理算师,保险精算师。

这些中介方可以说是保险业上的人才。根据我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调查,除了一些专业人员外还有很多是其他行业下岗,“半路出家”来到保险公司作保险。

下面是中国保险业专门人才缺乏的资料:

保险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的总经理张灌林说,中国入世,外资保险公司在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外企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办公条件、海外培训机会和先进灵活的管理体制必将使国内保险业的精兵强将,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营销骨干心动。他们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一定的客户基础。这些人才流失,一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原有的部分客户会随之而去;另一方面,会给本来就缺乏、急需人才的国内保险公司雪上加霜。

据悉,我国保险公司长期没有设立精算部门,更没有自己的主持经营运作的精算师。而在保险业中精算技术是核心技术,如死亡率和费率的测定、生命表的构造、准备金的提起及业务盈余的分配等都要靠精算技术。我国目前尽管已有10多所高校,如清华、北大、南开、浙江大学以及精算考试中心学校等都在培养精算方面的人才,但他们主要学的是精算理论,距离实际精算的要求还很远,即使如此,人数也非常有限。

二、

了解了上面的理论,分析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和发展就不难了

之后我们就系统的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1.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

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商业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务收入连年递增且增势喜人,并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据统计,从1980年到199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 1996年,全国保费收人为856.46亿元,承保总金额从1990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15.7万亿元。到1997年底,我国财产寿险保费收入已达1087.36亿元,其中中资保险公司达到了1080.97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39.19%。今年以来,各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业务增长势头尤显强劲。到1998年6月底,中保集团全系统实现保费收入51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3%,比1997年同期增长19.2%。

2.保险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寿险业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都快于非寿险业,所占保险费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保险业务。1987年,全世界寿险业保险费收入的增长率为32.6%,而同期非寿险业的增长率为17.3%。

另据世界保险市场公布的数字,1992年寿险业占全部保险费收入的比例,亚洲平均为72%,其中韩国为79.7%,日本为73.9%。过去,由于职工的生、老、病、死都是由国家和企业统包统揽的,因而寿险业的发展遇到了体制和保险意识较差的双重障碍,所占市场份额始终低于产险的比重。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人身保障需求的增加,我国寿险业占保险业的比重逐步从1982年的0.2%提

高到1996年的41.75%。到1997年底,我国寿险比重迅速上升到55.5%,在我国保险史上首次出现寿险比重大于财险比重的状况,形成了与国际保险业类似的发展格局,保险结构趋于改善。

3.保险实力大大提高

1990年,我国仅有中保、平保、太保等4家保险公司,尔后随着华泰、泰康、新华、华安、永安等一些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加盟和一些区域性寿险、非寿险公司的相继成立,我国保险机构大幅度增加,竞争性保险市场体系已具雏形。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已达到25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7家,中外合资保险性营业机构5家。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保险公司在国内开设的商业保险分支机构达7460余个,并且形成了产险、寿险、再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同时,一些国外保险机构已进入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部分城市保险市场,截止到1997年底,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6家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厂189个代表处。在保险机构大量增加的同时,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保险资本逐步扩大。

1990年,全国只有保险职工8.5万人,保险代理人10万人,而目前保险职工人数已达15万人,保险代理人达20多万人。 1990年保险资本为30.3亿元,截止到1997年上半年累计已达130亿元,保险实力明显提高。

4.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能力迅速增强

1996年底,我国保险准备金、保险赔付金分别为809亿元和407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4.2倍和近6倍,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7.3%和34.7%。保险准备金和保险赔付金的快速增长,不仅增强了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维护了居民生活安定。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保险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预测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决定未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1997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4亿,占世界人口的1/5,到2000年,可达12.8亿。如果届时人均寿险收入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全国寿险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对保险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是,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将逐步步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60岁后男性期望寿命, 1980年为75岁,预测到2000年为78岁,2050年为82岁; 60岁后女性期望寿命,1981年为78岁,预测到2000年为82岁, 2050年为85岁;整个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后将达到7%以上,预计到下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跃居世界前列。欧美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不得不面对

“未富先老”的现实。据测算,到200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将为4.1:1,1985年退休金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10.7%, 2000年预计将达到15%。由于社会统筹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因此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商业人身保险在这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2)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及保险市场潜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从保险深度来看,199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0.56%, 1997年上升为1.45%,年均递增13%左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1994年底,世界保险深度排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12.83%)、南非(12.77%)和韩国(11.87%),而同期我国仅为0.97%,居世界第62位,甚至低于印度1.84%的水平。从保险密度来看, 1990年我国保险密度为8.8元, 1997年增加到87元,年均递增约40%,但也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1994年,世界保险密度排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4649.7美元)、瑞士(3086.6美元)和美国(2279.7美元),而同期我国仅为4.1美元,居埃及(8.3美元,第63位)和印度(5.7美元,第65位)之后。如果到2000年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4%和2000美元的水平,那么我国的保险收入将能够达到2000亿元左右;如果按发达国家5~6%的保险深度计算, 2000年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将有可能超过2500亿元。

(3)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到1998年7月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大关,占全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总额的50%以上。其中,新增存款的75%以上为定期存款,而储蓄存款特别是其中的定期存款本身就是人寿保险潜在的市场资源。如果居民将其中的5~10%用于购买保险,那么人寿保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也正是众多国际人寿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因素。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人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并被逐步发掘出来。

(4)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斯道姆先生认为,人口的多寡同人寿保险市场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也并非绝对,人口的多寡,仅是潜在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多而经济又很发达,这样的市场才是真正巨大的。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在整个“九五”期间将完全有可能达到预定的年均递增9%的目标,在21世纪初仍有望继续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有关实证分析表明, 1985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保险需求弹性目标值范围一般在1.015~1.058之间,普遍具有大于、的倾向。据此推算,在1998年至2000年间,我国保险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将可达到30%左右,继续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保险市场的蛋糕将完全可以做得越来越大。

由于企业、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需要一定的时间,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保险市场自身发展的时序性和规律性,我国保险市场在面临大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认为2000年我国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规模可达到2400亿元左右,其中寿险收入约占65%以上,产险约占35%左右。

2.保险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

(1)保险公司规模扩张速度将明显加快。我国的保险公司不多,而够得上一

定规模和级别的保险公司则更少。目前,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华5家,而这5家的整体规模都不大,即使将其合并为一家,也难以达到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规模。这种状况不仅使我国保险业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降低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且在国外各大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并纷纷抢滩登陆的情况下,我国保险业将直接面临着生存的考验。一旦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国外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以我国目前小舢板级的小公司去和国际上航空母舰级的大公司竞争,其结果不言自明。因此,在内困外忧的情况下,各大保险公司将一方面通过自身业务的发展来扩大和巩固市场阵地,另一方面将通过业内的重组以及与实力雄厚的大券商和大企业联合重组,壮大自身的规模,提高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实力。从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来,许多国家为提高本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出现了放松利率限制、鼓励兼并,鼓励产品创新的新趋势。对于在2020年即将全面开放保险市场的中国来说,不能不注意到这种新趋势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因此,业务创新、资本扩张、资产重组将成为我国今后保险市场发展的一种内在趋势和要求。仫?8?p肫娘??鹓(2)保险市场将逐步进入转型期。应该说, 80年代至90年代初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在这个时期,保险市场的发展主要走的是以数量和速度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道路。但是,从1996年开始,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开始发生变化。据统计, 1996年,我国产险保费增长率为9.1%,首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9.6%的增长速度,1997年这一差距更进一步扩大到1.7个百分点,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保费的增长速度已大大低于保额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依靠承保轻松赚钱的日子已成昨日黄花。 1996、1997年我国保险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不是伴随着国家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现的偶然的、暂时的现象,而是我国保险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自然演化结果。这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由过去的粗放型、规模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保险公司承保的单位利润将趋于减少。

(3)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保险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上80年代以来国内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外保险界十分看重中国的保险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1992年国务院决定将上海作为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管理办法》,美国友邦保险及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等大批外资保险公司开始入驻上海。 1995年,经同务院批准,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区域又由上海扩大到广州,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英国鹰星保险公司、太阳联合保险集团、澳大利亚国卫保险集团、美国安泰保险集团以及德国安田、瑞士丰泰等大批国际保险巨头蜂拥而至,手持“许可证”在华开业。1997年以来,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认识到对于金融开放必须持慎重的态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阻止中国保险开放的步伐。 1998年上半年,央行又相继批准英国皇家太阳、法国安盛巴黎联合、澳大利亚康联等3家公司在沪建独资、合资保险公司。至此,上海出现了外资保险公司多于中资保险公司的新格局。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还将有计划地增加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保险开放区域也将逐步扩大到沿海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甚至内地部分大中城市。

(4)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该地区大多数省份的保险市场都处于拓荒状态。如1996年湖北省寿险市场的潜在规模高达66亿元,而全省1996年寿险保费收入仅12.6亿元,开发程度不足20%,保险深度只有0.42%,保险密度只有21.63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只开设

了三四家保险公司,人均保费仅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1/3。同样,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也非常薄弱,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保险市场之外。一方面,许多农民对于保险业缺乏必要的认识或由于财力不支而对财、寿险很少问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出于效益考虑,对风险大、赔款多的种植、养殖等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我国农业保险处于欲罢不能、欲办无力的境地。由于这些地区保险市场的起点很低,其蕴藏的市场潜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显然要大得多,随着国家启动中西部经济的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极转变,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的潜力将逐渐显现出来。对于保险业来说,开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将大有可为。

三、加快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1.尽快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体系

当前,对金融业的风险监管已提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实现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及分业监管已势在必行。因此,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体系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保险体制改革、规范保险经营行为、防范保险经营风险的迫切要求。鉴于当前我国保险监督机构力量薄弱,我们认为,在具体选择独立的保险监管模式中,应从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在过渡时期内,有必要选择央行监管为主,行业公会自律监管为辅的混合型监管模式,即在人民银行总行设立保险管理司以及各级人民银行相应建立保险管理部门的基础上,人民银行组织各保险公司成立保险同业公会或行业协会,制定现行规定尚未涉及而又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业准则,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配合人民银行对保险业进行监管,协调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保险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目前,这一步正在实施之中,其效果究竟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第二步,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独立的国家保险监管局,直属国务院来间接管理

2.适度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

保险业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是国际保险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共同做法。如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保险公司就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投资机构之一,在中长期贷款市场上,保险公司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保险投资渠道一直比较狭窄,投资金额很低,所以〈保险法〉对此缺点有具体措施。

3.增强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很幸运的是在成长之初就遇上了一个潜力巨大而又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因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会使许多经营缺陷得到掩盖,因此,在短时期内,我国保险业不会面临倒闭的问题。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大批东南亚国家保险公司相继陷入困境特别是日本日产生命保险公司的倒闭,却给蓬勃发展的中国保险业及保险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不会破产”的神话已经破灭,“保险公司并不保险”也已不是天方夜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于尚属弱质产业而潜在风险又十分巨大的我国保险业来说,加强风险防范已成为中国保险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及早采取措施,努力做好市场风险的防范工作,一是要淡化保险公司的政府色彩,严格界定社会保险和商

业保险的界限,将挂靠在政府机构下的保险公司关系转入行业分会,一方面避免保险市场的风险波及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防止非保险企业介人保险市场竞争,整顿保险市场秩序。二是要研究设立我国投保人保护基金制度,完善保险公司经营失败的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投保人利益,三是要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状况实行某种程度的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四是要建立科学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早期预警,同时尽快引进国外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评级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估制度。五是要完善保险法规,加快制定与《保险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业务规章,将保险业纳入法制化轨道。(摘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4853144.html,)

结论:

中国保险业收入才占世界保险收入的很少部分。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但目前又有些不足,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问题。第一,供给方提供的商品种类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或是保险费太高。第二,消费者的收入不高,思想觉悟不高,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第三,保险人才的缺乏。等等。

保险业的发展,就取决于保险市场的发展,提高保险公司的实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更快的发展保险业,就要使社会的各方面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也能发展保险市场,这样保险业也就可以得到发展!

四入世保险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加入WTO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在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为中国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将对中国保险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个股份制保险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把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影响的思考与大家商榷。

<1>中国保险业的机遇

加入WTO为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保险业市场化的进程和速度,提高中国市场化程度。

促进中国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使竞争由寡头垄断竞争走向充分市场竞争。

加入WTO,外资的大举涉入将使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市场份额将由数家垄断走向多元化、平均化,中国保险市场由寡头垄断竞争变为多元充分竞争。习惯于市场运作的外资保险公司将推动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化进程。

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运行模式,市场导向将替代政府导向。根据WTO原则,加入WTO将要求我国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按WTO的国际惯例运转,促进企业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体系,强调企业的自主经营和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二、推动服务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丰富保险服务的内容,促进保险服务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保险市场将呈现多元化。服务内容多元化,使保险法律服务、中介、监管等不断完善并通过保险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外资保险公司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产品组合、先进的承保理赔技巧,优质的售后服务将把市场竞争的定义注入新的内容。

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未来保险公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上,即服务能否满足客户需要。优质的服务又体现为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这些产品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体化的。通过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将会丰富中国保险市场产品种类,促使中资保险公司在尚未开发的服务领域开垦拓荒。如在责任险、信用险、医疗险、高新技术风险保障等领域的扩展,引导和促进我国保险消费和服务的多样化。

三、促进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全面整合。

加入WTO后,按照对等的原则,中资保险公司可以较容易地得到签约国的市场准入资格;另一方面,国内监管机构也会放松中资保险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海外业务的限制。这样,目前阻碍中国国有保险公司跨国经营的两大制度障碍均将得到较容易的跨越,更便于我国保险公司现有的海外机构向其他重要地区渗透。

更为重要的是,加入WTO我国保险机构、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产品、资产和收益及法规和监管将全面与国际惯例趋于结合。由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历史悠久,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化经营网络,并一度掀起国际化的金融兼并浪潮,当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时,必将促使中国保险业人才、技术、资本、销售网络、服务等资源与国际保险业进行全方位整合,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使中国保险市场竞争呈现出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2>中国保险业的挑战

一、营销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保险市场上现有的营销模式是以公司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为主,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随着专业代理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的进入,会对传统的保险营销构成挑战。

保险公司的营销主要形式是自营和代理两种。中介市场不够发达:代理业务、经纪人业务及网上销售业务比重较小。在代理营销方面,存在代理人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代理体系单一的特征,如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的代理业务局限于银行代理、汽车销售、外资进出口公司代理等方面。在直销方面:没有充分建立团队营销的机制,存在以个人展业为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保险公司来说,造成业务的波动,对保险市场而言,不利于规范市场行为。

二、相对匮乏且不稳定的人力资源将使中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保险市场上本来就人才匮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可以凭借其自身实力及其在劳动工资、人事制度方面的特点,同中资保险公司展开人才竞争。在我国保险机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将面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各项业务的问题。而我国国际化方面的复合型的保险人才尤为缺乏。

三、盈利水平方面。

经营成本和保险费率高于国外同业水平,削弱了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一旦与国际惯例接轨,必然要降低保险费率,势必造成业务规模的萎缩和承保利润的下降。

费率市场化后,保险公司受新产品开发和价格竞争的压力,国内保险公司会因盈利能力的下降而在规模和效益方面面临挑战。

五总结

中国保险业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世界500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有48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名列32位。

我们相信中国保险业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再创辉煌。

资料来自:

<1> 《“双成”文化行销理念手册》

<2> 《保险原理与实务》

<3>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发展》

<4> 《百科全书》

<5> 上网查找的资料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从改革开放恢复至今,已有三十年时光,这三十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经历了完全垄断(1979年——1990年)、寡头垄断(1990年——2001年)、竞争程度加剧,但寡头垄断实质上仍未打破(2002年至今)的三个大阶段。(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者谢峰、辛春梅,《群文天地》2010年第3期)三十年的发展,让中国的现代保险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我们开始公民社会保险的探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改革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也初现端倪。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建议。 一、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及趋势 由于历史上国家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注重农业的保护以及农民无法承受的高额税负,国家长期的以农养工政策让中国农民在建国后六十年的今天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而导致的大面积农用地落荒以及农民建房、政府征地导致的可耕地减少,这一连串的问题形成了农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农民在改革开放中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所以当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时候,农村保险市场的原始状态自然的显现了出来。所幸,中央政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这一恶性循环带来了转机,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新农村建设

的成果,农村合作医疗社的产生是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雏形,据调查,农村98%的人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数据来源于《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作者申曙光、孙健,《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5期,总第281期)如此,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民对保险知识的认识加深等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法规,建立更完好的制度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比如国家财政与农民合作提高农民投保额度,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按比例合作解决保费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农民再自行缴纳保险费中的少部分,以保证解决农民的因病返贫、家庭因病破产等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保险的好处、认识到保险并不是骗子的把戏而是可以解决家庭、个人后顾之忧的实实在在的保障,这对于以后农村商业保险的深化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从1987年民政部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至今已有23年,这期间国家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但是至今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管理水平低、可持续性差、保障水平低的三大问题。(结论来源于博士论文库《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作者安增龙、指导老师罗剑朝)例如,现在农村老年人个人月保险金额才100元左右,在物价不高的年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在物价高涨的时代,日常生活肯定没有保障,如果生病的话,连看病就医的钱都不够。所以,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早已实现高福利社会的情况下,我国农村构建起基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势所趋,首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 经济侵略而来的。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

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1912年到1925年,陆续成立的保险公司有39家。1926年到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家,分支机构126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拟订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北洋政府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保险法》。1935年5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193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大事记 1805年英国人在XX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XX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XX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已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XX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XX、XX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XX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XX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2年简易人生保险开卖。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XX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财产保险合同方面的法规。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4年11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用一部分保险准备金进行投资,并成立投资公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6年10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综合性银行———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经营保险业务,打破了XX保险业务由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1988年3月21日,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XX工商银行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资本金为4500万元。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1992年9月29日,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2003-04-29资料来源:全景网络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3.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全国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长速度34.4%,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伴随着保费收入以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和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增加,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总数)这两个保险市场成熟度指标不断增长。截至2002年底,中国保险深度达到3%,保险密度为237.6元,较之世界发达国家保险深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4853144.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章_保险的发展历程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保险的发展历程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海上保险发源于( c )。 A.英国 B.伦敦 C.意大利 D.中国 2、被誉为“现代火灾保险之父”的( B )人尼古拉斯·巴篷开办了专业承保火灾的营业所。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3、在(),一些政治哲学或宗教组织由会员摊提形成一笔公共基金,专门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救济补偿。 A.巴比伦 B.古希腊 C.中国 D.德国 4、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最早出现在() A.罗地安海商法 B.罗马法典 C.“冬蒂法” D.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 5、在1693年,天文学家哈雷编制了第一张( D ),精确表示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为寿险计算提供了依据。 A.保险表 B.费率表 C.统计表 D.生命表 6、关于劳合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 ) A.劳合社是一个保险公司 B.劳合社是一个保险市场 C.劳合社的成员只能是法人 D.投保人在投保时和承保辛迪加直接见面 7、( )年,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 A.1865 B.1875 C.1899 D.1926 8、公元前916年在罗得岛上制定的()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的货物,其损失由受益方共同分摊。 A.《汉穆拉比法典》 B.《罗地安海商法》

C.罗马法典 D.基儿特制度 9、1998年11月,()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保险宏观管理体制日渐成熟。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C.中央财政部 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0、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是( B )。 A.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B.平安保险公司 C.天安保险公司 D.大众保险有限公司 11、( C )是世界上唯一的以个人名义承保保险的组织形式。 A.专业再保险公司 B.皇家交易所 C.劳合社 D.伦敦保险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 1、人寿保险的起源是由()的情况及其汇集演变而成的。 A.海上保险 B.古代的殡葬制度 C.中世纪欧洲的“行会制度” D.1666年伦敦大火 E. 伦巴第人 2、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了《保险法》颁布后的首批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即( ABCDE )。 A.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B.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C.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D.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E.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一国政府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B.家庭的赡养功能 C.财政政策 D.经济管理体制 E.总人口 4、影响人身保险发展的人口因素主要包括()。 A.总人口 B.家庭的赡养功能 C.人口结构 D.家庭消费支出 E.人的生命发展阶段 5、下列对责任保险陈述正确的是( CDE )。 A.责任保险的起源比人寿保险要早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摘要:纵观我国保险业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保险业的发展现状、问题来分析,并且期望能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保险;现状;问题;发展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保险收入增长迅速 保险收入是衡量保险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速来判断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下表是我国保费收入近几年的统计 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如此庞大的群体的生老病死,都需要保险来提供保障服务。可想而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的巨大。同时,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保险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居民财富的积累与购买力的增强,为商业保险积累了潜在的市场资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在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在整个国家,行业要发展的强烈呼唤下,保险市场的开发动力十足,而任务却艰巨,富有挑战。 二、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问题 从保险市场体系结构看,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还不够完善。我国保险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市场的集中度都较高,目前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四家商业保险公司。虽然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有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但却不利于众多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使他们处于被大型保险公司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也不利于保险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 2、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是指一国一定年份直接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时是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保险密度是指一国平均每年人均保费数。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截止2011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为1046.64(元/

中国保险业SWOT分析

中国保险业SWOT分析 中国保险业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村合合作医疗建设、从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1.45万人发展到2.94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元,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2010年1—12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5万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95.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6万亿元。保险赔付3200.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756.03亿元;人身险赔付1444.4亿元。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 在未来,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将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进行SWOT分析,能让我们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 自1980年以来,短短三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在此期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在世界保险业市场上,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策环境好 2、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总量排名世界第一 3、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4、外贸高速增长、总额保持世界第三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不断壮大、居民储蓄余额达16.7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 6、监管机构鼓励保险业做大做强 7、消费者对中国保险业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8、后发优势 9、业务快速发展 10、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前不久在第四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表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他说,依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国将按照审慎的原则,逐步放宽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扩大和深化与世界保险业全面合作的新时期。 龙永图认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这是因为:第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将显现连续稳固的高速进展,经济的进展将制造更大的保险需求;第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商业保险在人民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失业救济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保险业的进展制造前所未有的空间;第三,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证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个越来越富裕起来的社会,为保险业的进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治理学院院长李培均也认为,连续20年国民经济的连续健康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中国寿险业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我国连续保持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GDP一直保持8%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容量宽敞,连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国民经济为寿险的进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社会保证体制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商业保险带来历史性进展机遇。我国是一个社会福利、保证较低的国家,社会养老缺口每年达313亿人民币。鉴于国际普遍实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证制度财政支持不堪重负的现状,以及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企业、个人共同构筑我国社会保证体系,适应新形式需求的社会保证制度为商业保险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进展,带来庞大的养老压力。从业人员结构的改变、投资理念的转型,加大了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同时,公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商业保险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稳固人民生活的作用正在得到普遍确信和认同。 据有关方面估量,201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可望达到2亿人。白领阶层是洋保险进入中国市场后大肆争夺的客户市场,而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白领持币待购洋保险。陈东升称,在国内保险公司存在同质化、缺乏竞争的情形下,此次泰康通过品牌定位、产品创新、服务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正是对加入WTO的一个应对措施。泰康人寿更加关注日益增长的工薪白领阶层,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住房、汽车、保险日益成为白领消费的时尚潮流,以及为那个潮流的到来做如此一个应对的预备,同时对日益增长的那个群体以后向往的生活、价值观的跟踪和描述。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0家左右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经营机构,另有10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建立了约200个代表处。在以后3-5年的一段时期,是保险竞争主体迸发、冲突和融合的时期。因此专家估量保险公司的数量平均每年以5-10家增长,到2005年可能接近100家(不含代理和经纪公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