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月相》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月相》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月相》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月相》优质教案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

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

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全 册 教 案 2020年秋期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新教科版三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教材目录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目录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二、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共有两个班级,学生70多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我们周围的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

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 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 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 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 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 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

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草 植物树根茎叶果实…… 花 课后反思: 1.2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

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 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2017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 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 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 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 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 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 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 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 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

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 第3课观察叶(1课时) 第4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 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 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 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 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7最新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全册) 2018新教材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教科版 科学配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 全册 学校: 班级: 任课教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