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_文学思维导图

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_文学思维导图

[精]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动动手,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第七课《怎么都快乐》的知识点吧,任何的技能都是熟能生巧的,常练手你就一定行! 一、字 1.要求会认的字:(略) 2.要求会写的字: 玩、很、当、音、讲、行、许共七个。 要求会写的字,只归纳易错的那几个:“行”、“很”、“当”; 3.多音字 多音字四个: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当dānɡ(当心)dānɡ(当心)dànɡ(上当) 得děi(得回家)de(飞得高)dé(得到) 行xínɡ(不行)hǎnɡ(一行)

开始画思维导图,先在中心主题处写上课题——“怎么都快乐”,再画一级分支,在一级分支上写关键词“字”,后面又分两个二级分支,依次是易错字和多音字,把拼音字词写正确。 二、词的归纳: 近义词: 独自——单独正好——恰好许多——很多 反义词:

独自——结伴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很多——很少 在做第二个一级分支——“词”的时候,要记得换一种颜色。绘制思维导图,每一个主分支颜色都各不相同,为了醒目,便于区分。 在这里,我归纳的是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句子 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一种句式,大家要引起注意: “一个人玩,很好!” “两个人玩,很好!”

“三个人玩,很好!” 前三段儿童诗,都以这个句式开头,既是段的中心句,又是段的总起句。 虽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不要求掌握,但是介绍给他们,理解起来并不难。 四、篇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课文先总后分地依次展示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多个人玩的快乐,不论是游戏还是体育活动,还是看书、听音乐、画画,孩子的生活,怎么都是快乐的。 绘制时,每一段诗成为一个二级分支,依内容归纳起来并不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文化积淀与心智成熟 原则 一、你心中只有三件事的时候,你需要的是所谓作文“模板”,你生怕你所知道背诵过的东西考试不考;但当你心中有三十件事的时候,你还需要这些“模板”吗? 二、高考文章不能只背诵司马迁或苏东坡的原因是老师的审美疲劳,更因为你很可能碰到请就世乒赛中国队屡获金牌或陈光标的行善谈看法。 三、全面了解高考作文的三种命题类型:时评类、文气类、文化类并掌握写作的根本--以老道的文笔能力向老师证明你的心智能力成熟才是高分作文的关键。 一、时评类作文三步法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并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款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资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文三步 第一步: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压缩,注意始终要试图设置出一些关键性词汇,让这些词汇导引你的写作思路。这些关键词可以来自你的概括,更可以来自材料本身。平时写作特别爱偏题的同学,就可以在原文中找出这样的一些关键词句,保证自己万无一失。切记:高考作文放佛是一场舞蹈,但是“带着镣铐跳舞”,因此一定不能再原有材料过度推断。换句话说,就是无论如何不能从材料中的两个意思你自己往下推出一个新的意思来。比如,第一条材料,丛飞很愿意帮助别人;有些人很却忘恩负义;你写以上这两条其中任意一条都可以,

经济学常识思维导图_初中文学常识思维导图

经济学常识思维导图_初中文学常识 思维导图 【--考试祝福语】 文学常识也占据着非常关键一个环节,了解更多文学常识不仅可以让我们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并且在说起话来也是谈吐不凡。以下是为您整理初中文学常识思维导图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导读:《思维导图》读书笔记1 《思维导图》这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194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发明”了思维导图(话说我真的不觉得这类东西叫发明,撑死了叫个开始使用),据说目前近3亿人用思维导图。当然这个作者本人的title还是比较多,记忆大师啦,心理学教,教育学家等等。 这本书从简要介绍大脑开始,根据脑部结构引出思维导图,后续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基本应用、高级应用和未来。总体来说,思维导图打破了常规记录模式,由顺序的自上而下(后者从左到右)的记录方式,变成了图文并茂,发散的记录方式,文中的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个人觉得可以分两类,读后感。一类是头脑风暴类,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不注重逻辑;第二类是日记、文章、笔记等我觉得需要逻辑的记录方式,这类其实我倒是觉得更像刘濯源的学科思维导图。至于后者这个学科思维导图我更是觉得就是耍流氓,把自己的东西稍微结合点而已。 对我个人来说《思维导图》这本书给我增加了一种记笔记的方式,可以用简单的词,用树状发散的逻辑来记录,效率还是高了一些,不过思维导图解决不了我关注的记忆问题,还要要多回顾吧,不过至少一本书让你吸收到了东西就是好的。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2 无意中在公司的书柜中翻到了这本书《思维导图》听着好有感觉,

第一眼仅仅是上面的图吸引了我,因为我看不懂,人总是对自己不懂的事物感兴趣,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大脑之旅。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清晰的让你看到自己的思维方式。 全书的讲解非常的.细致全面,而且针对性的做了很多练习,以加强读者的使用习惯,作者的确用了很多心思。 一开始我试着去尝试画思维导图,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反复去看这本书,再次去画思维图的过程中,发现思维导图除了能够帮助记忆,理清思路外,还有平复情绪的作用,因为在写、画的过程中,人会变得很专注,忘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不舒服的部分,专注于当下,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心态,可以去面对生活或者工作中出现的任何事情。 最后给大家交流一下心得,其实思维书一边读一边实践会比读后实践来的好一点,这样整体可以跟上书的节奏,如果读的太快的话就犹如猪八戒吞人生果,而且必须还要反复看消化掉啊,不然接受的信息量太大吸收不了会没有效果的,但是这种方法就因人而异,只是我本人还是比较受用的。 后期一定要不断的练习,刚开始比较难但是坚持过来就好了。 大家要是有兴趣,也可以试着读读这本书,边读边实践,让读书产生效果,应该还是很有意思的,愿意和我交流的,那更是欢迎!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3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导图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导图 第一节小说情节3大考点 考点一梳理、概括情节 考点二分析情节作用2题型 题型一如何解答小说中不同阶段(包括句段)情节的作用题型二如何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考点三赏析情节与构思 一赏析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 二怎样赏析小说情节的安排技巧 第二节形象考查2大考点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2题型 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整体概括与分析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局部概括与分析 考点二分析形象作用3题型 题型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8注意3考虑)

题型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4作用) 题型三分析物象的作用(5方面) 第三节环境描写2大考点 考点一概括环境特点一概括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 二概括分析自然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从哪些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社会环境作用分析角度(人物方面主体方面) 二具体场景描写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第四节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 考点一赏析表达方式2题型 题型一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3步骤2注意) 题型二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考点二赏析表现手法(3注意) 考点三品味语言艺术2角度 角度一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3角度) 角度二赏析作者语言风格 第五节探究题的5大考点 考点一意蕴启示类 考点二形象解读类(人物形象解读5角度) 考点三情节构思类(情节类探究2步骤) 考点四艺术特色类(艺术特色探究解题3步骤)考点五标题效果类(4角度4注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锄》李锐(2016年全国1卷) 2、《战争》迈尔尼(2016年全国2卷) 3、《玻璃》贾平凹(2016年全国3卷)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导图

小说阅读复习思维提纲 第一节小说情节3大考点 考点一梳理、概括情节 考点二分析情节作用2题型 题型一如何解答小说中不同阶段(包括句段)情节的作用 题型二如何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考点三赏析情节与构思 一赏析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 二怎样赏析小说情节的安排技巧 第二节形象考查2大考点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2题型 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整体概括与分析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局部概括与分析 考点二分析形象作用3题型 题型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8注意3考虑) 题型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4作用) 题型三分析物象的作用(5方面) 第三节环境描写2大考点 考点一概括环境特点一概括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 二概括分析自然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从哪些方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社会环境作用分析角度(人物方面主体 方面) 二具体场景描写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第四节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 考点一赏析表达方式2题型 题型一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3步骤2注意) 题型二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考点二赏析表现手法(3注意) 考点三品味语言艺术2角度 角度一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3角度) 角度二赏析作者语言风格 第五节探究题的5大考点 考点一意蕴启示类 考点二形象解读类(人物形象解读5角度) 考点三情节构思类(情节类探究2步骤) 考点四艺术特色类(艺术特色探究解题3步骤) 考点五标题效果类(4角度4注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锄》李锐(2016年全国1卷) 2、《战争》迈尔尼(2016年全国2卷) 3、《玻璃》贾平凹(2016年全国3卷) 4、《马兰花》李德霞(2015年全国1卷) 5、《塾师老汪》(2015年全国2卷) 6、《古渡头》叶紫(2014年大纲全国卷) 7、《鞋》刘庆邦(2014年全国2) 8、《听雨》叶延滨(2014年大纲全国) 9、《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2013年全国1卷) 10、《峡谷》阿城(2013年全国2卷)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1、确定好中心主题词 中心主题词的确定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其它都是由此中心发散出去的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内容。 一本书中很多的“点”都可以作为中心主题词。就成长类儿童小说而言,最常用的中心主题词有: (1)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明子、三和尚、黑罐、鸭子等等;《青铜葵花》的青铜、葵花、奶奶等;《草房子》的秃鹤、桑桑、杜小康等。 (2)事----关键事件,对主要人物的成长产生影响或转变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明子被公安局抓的事件;《青铜葵花》---提着灯笼等妹妹的事件,《草房子》-----桑桑得鼠疮的事件,杜小康家道中落的事件等等。 (3)物--- 跟故事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可以引发思考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钱。 (4)品质—作者极力宣扬的,体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比如,《青铜葵花》—坚持、责任、尊严;《山羊不吃天堂草》---忍耐、家庭的责任等。 此外还有题目、背景等等,选择哪一个“点”,主要看我们目标的设定或者小说的特点而定,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后,就

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 2、引发发散思维 确定好中心主题词,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发散思维的质量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不同的中心主题词,发散的思路流程是有所侧重的。 (1)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就要把与“人”有关的外貌----家庭----事件——性格——品质”等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与把握。 这是五年(4)班同学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4位人物形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做人当如“明子”那样讲义气,有正气,乐助人,有担当;像“黑罐”那样“善解人意”,维护兄弟的自尊;手艺当像“三和尚”那样精湛,精益求精等等。 (2)从“关键事件”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探究事件的本质,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与教育。这是五(4)班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从“明子被公安局抓走”这件事入手,分析被抓的原因,以及明子、黑罐、尤其是三和尚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正是这件事激活了三和尚善良的本性,开始转变对徒弟的态度,还使黑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人。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中的运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中的运用 摘要: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繁杂,复习方式单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 和学习工具,可以使知识体系系统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文章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记忆文学常识铸一把利剑。 关键词:语文复习思维导图文学常识 一、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文言文复习课堂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工具。这是一种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学习工具、管理工具。它运用图 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 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从而开启人类大脑 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的复习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二、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实例——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为例 1.课后作业环节。为了让学生再次回顾全册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我布 置了在家自主复习课本全册文学常识知识点的课后作业。第一轮复习旨在学生逐 课填空文学常识的表格。 2.小组讨论环节。每个人将自己认为最有可能成为考点的知识点勾画出来, 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梳理的重点,找出哪些是相同点,哪些是不 同点。然后归纳出勾画出来的重点主要涉及几类。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共同 总结的本小组文学常识复习思维导图的亮点与不足。 3.自行绘制思维导图环节。根据学生的勾画情况及我的提示,将易考查的知 识点归类,包括国籍、朝代、身份、易混点四方面,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 4.教师引导环节。涉及的外籍作家仅5个,包括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苏联作 家高尔基、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美国作家利奥波德和日本作家星新一,以及中国 台湾作家琦君。 根据中国古代的年代划分,较为特殊的是南朝梁吴均、东晋陶渊明、近代龚 自珍,其余的大部分作家都属于唐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和柳宗元是 唐代,其余六人均为宋代。 古代作家多是在政坛和文坛有所建树,而对于现、当代作者,更多的是身份 上的变化。例如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革命家。萧乾不仅是作家,更 是记者、翻译家。老舍被誉为“中国语言艺术大师”;季羡林是东方学大师。在历 史学方面,郭沫若是历史学家;沈从文是历史文物研究家。 在易混淆的点中,主要提出“大李杜”和“小李杜”的区别,进一步延伸对比浪 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还提出了字号中有相似的字,如柳宗元字子厚,苏东 坡字子瞻。 5.修正思维导图环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或相应 的补充,也可以重新再画一张更加清晰的思维导图,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树立 知识。 6.拓展环节。学生根据复习内容的需要,重新选取相应的关键词作为分支重 新画思维导图,保证自主复习完成其他知识点。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学常识复习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思维导图直观地表达知识脉络,能有效刺激学生大脑。原本庞杂繁琐 的知识不再只是重复又重复的“炒冷饭”,而是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1.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传记的特点。 2.通过速度,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并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邓稼先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作者及作品简介: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题,既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明了所记述、颂扬的人物。 背景资料: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 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重点字词:字:元勋、奠基、选聘、谣言、昼夜、挚友、鲜为人知、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词语: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渝、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主要内容: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分析人物 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3.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一、二单元思维导图卢建红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传记的特点。 2.通过速度,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并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邓稼先3.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作者及作品简介: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文章以人名为题,既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明了所记述、颂扬的人物。 背景资料: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 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重点字词:字:元勋、奠基、选聘、谣言、昼夜、挚友、鲜为人知、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词语: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渝、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深沉的爱国主主要内容: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 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分析人物 1.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3.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考考点思维导图word版

1语音 1.1语音 1.2汉语拼音方案1.3音变 1.4朗读规则 2汉字 2.1汉字的特点 2.2汉字的演变 2.3汉字的构造方式2.4汉字的结构 2.5常用检字法 3词语 3.1词 3.1.1语素

3.1.2词的构成 3.1.3词义 理性义 基本义 转义 引申义;比喻义 色彩义 3.1.4词义的演变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3.1.5词义的分类 单义词与多义词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音词与词的语境义 3.2短语 3.2.1自由短语 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

主谓式;同位式;助词式;方位式介词式;连动式;兼语式;比况式3.2.2固定短语 专名;熟语 4句子 4.1单句与复句 4.1.1单句 主谓句;非主谓句 特殊句式 4.1.2复句 4.2病句辨析 5标点符号 5.1点号 5.2标号 5.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4易错易混标点符号6修辞手法 6.1常见修辞手法 6.1.1比喻;拟人;排比6.1.2夸张;反问;设问6.1.3反复;对偶 6.2特殊修辞手法 6.2.1对比;借代;引用6.2.2互文;反语;顶真6.2.3回还;通感;粘连6.2.4映衬;层递;仿词6.3常见的修辞运用不当6.4句子仿写 6.4.1概念 6.4.2基本要求

6.4.3仿写要求 6.4.4解题要点 6.5对联 6.5.1概念 6.5.2特点 6.5.3常见类型 6.5.4学对联歌诀 7综合性学习 7.1部分活动设计 7.2综合性学习常见题型及方法8写作 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8.1应用文 8.1.1特点 因事而写,内容真实;对象明确,非看不可 语言得体,文字简约;时间性强,讲求及时 格式固定,书写规范 8.1.2分类 一般性应用文;公文性应用文;事务性应用文 8.1.3社会功能 交流思想经验;互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 起到凭证性的作用;广告宣传的作用 提供和保存一些历史资料 8.2其他文体 8.2.1看图作文;童话/寓言;改写;扩写;缩写;续写8.3中考作文文体分类指导 8.3.1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初中课标古诗词曲鉴赏思维导图

初中课标古诗词曲鉴赏思维导图

第1首 关 雎 《诗经》 【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主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直率,以清新动人的笔墨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风格明朗。】 第2首 蒹 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修辞:采用的是“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 声起兴,渲染和谐悠扬的气氛。三四句统领全篇,奠内容:用采摘荇菜起兴,写主人公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 “淑女”用来赞美女子的文静美好。“寤寐思服”写出 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炼字:两个“悠”字均以感叹语气给出,着 表现手法:这几句是虚写,用采摘荇菜起兴,正是饱受 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愿 望,是全篇的精髓,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是对生活的 内容:以蒹葭起兴。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可见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述写逆流追 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由此,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旨: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第3首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文学常识】“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机关的名称,后人把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也称作“乐府”。乐府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像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修辞: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炼字:一个“始”字中,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内容、表现手法:这四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 表现手法:这四句是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

草原的思维导图

草原的思维导图 语文即生活,小学语文不仅仅教的是汉字拼音读读背背,考试过关那么简单,更要教会孩子提高欣赏水平、了解世界、热爱生活、感悟人生……因此教语文,不如教数学的简单逻辑思维启蒙,更不如教英语的读读背背那么纯粹单一。作为语文老师,备课可以说是三科教学中较头疼的环节了。这里分享一份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草原》的内容教案思维导图,靠它备课、上课将会很轻松。 这份教案把《草原》的教学分成4大板块:字词、拓展导入、课文分析、写作方法。 一、字词和拓展导入

◎字词 《草原》中听说读写都要求必会的字词有 毯陈裳虹蹄腐羞涩微 (注意书写规范及形近字区别的教学) ◎拓展及导入 1、介绍作者及文学常识 《草原》作者老舍,简要介绍他的作品及成就荣誉 2、《草原》作为“走进西部”主题的第一篇,正课前为学生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 或者诵读草原古诗词,展示草原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陌生的草原,感受草原之美。 二、课文分析

1、介绍本文主要内容,作者创作的背景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2、学生自由朗读,走进老舍笔下的《草原》世界 3、给课文分节,概括各节内容 ◎草原风光

按空间顺序分别描写了 ①蓝天明朗、空气清新、天底下一碧千里; ②继而描写了小丘的柔美和翠色(比喻) ③羊群、骏马和大牛(拟人) ④写了作者的感受 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草原图景,表现草原风光美 ◎新迎远客 草原人热情地迎接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的场面描写来体现 ①声音(鞭子声、欢呼声、车声、马蹄声) ②距离(几十里外) ③人群(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④感受,初步感受到草原人的热情和淳朴 本节以场面描写为主,远在几十里外描写了各种声音、和人群, 使学生初步感受草原人的生活与风俗。并逐步过渡到下一部分主人待客的过程。◎主客联欢 ①主人用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招待客人 ②联欢活动:敬酒、唱歌、套马、摔跤、跳舞 ③主客依依惜别 本节主要写草原上的人文风俗,表现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引出“蒙汉情深”的民族团结的主题。 4、整体赏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