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纳滤在L-鸟氨酸后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纳滤在L-鸟氨酸后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第30卷第1期2010年2月

膜科学与技术

h但^儡RAr、IESCIENCEANDTECHNOI.0GY

Vd.30No.1

Feb.2010

纳滤在L一鸟氨酸后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万红贵,朱明新,吴启赐,袁建锋,宗素艳,徐传学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09)

摘要:研究了采用纳滤技术代替活性碳对L一鸟氨酸发酵液进行脱色的可行性.从6种有机膜中选择了截留分子量为500的纳滤膜,并考察了料液pH、温度、压力、离子强度对L一鸟氨酸膜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透过最优条件为:料液温度t=45℃、pH=9.0、操作压力

P=2.0MPa,在此条件下渗滤透过液的透光率T430mn=96%,L一鸟氨酸收率达到95.8%.此方法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纳滤;L一鸟氨酸;脱色

中图分类号:TQ0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924(2010)01—0082—04

纳滤(nanofiltration,NF)膜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问世的新型分离膜,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它的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为200~1000;二是因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对不同价态的离子存在Donnan效应,而使得它对无机电解质具有一定的截留率…1.

纳滤膜的分离机理主要依据于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对于两性溶质,当溶液pH值与两性溶质PI一致时,纳滤膜分离机理可以用细孔模型描述;当溶液pH值偏离两性溶质PI,而且纳滤膜截留分子量远远大于两性溶质分子量时,可以用固定电荷模型;同时考虑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时,可用静电位阻模型[2』.目前,纳滤技术在低聚糖的分离精制、果汁浓缩、肽和氨基酸的分离【3’4J抗生素浓缩与纯化等领域都已成功运用.

L一鸟氨酸(L—Ornithine)学名为口,艿一二氨基戊酸,分子式为C5H12N202,相对分子质量为132.16.它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参与鸟氨酸循环(尿酸循环,Krebs—Henseleit循环),对于氨态氮的排出有重要作用.其多功能保健作用使得近年L一鸟氨酸产品的开发逐渐升温,在医药、保健领域及化学工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前景一致看好.

L一鸟氨酸发酵液中色素主要来自于培养基中大量的天然色素,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色素,以及高温灭菌时产生的焦糖色素,色素分子大小范围是102~105.目前,发酵制品多用活性碳进行脱色,但活性碳脱色产品损失较大,环境污染严重,并且活性碳成本日益增高.纳滤技术不改变物料性质,适宜连续化生产并可满足GMP或FDA规范化生产要求,也符合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因而利用纳滤取代活性碳对L一鸟氨酸发酵液进行了脱色研究.

1实验部分

1.1实验材料

L一鸟氨酸发酵液,实验室自制(经过离子交换);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纳滤膜,美国PTI公司提供.

1.2实验仪器

膜分离装置,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S型,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Alltech2000,AUtech公司;精密pH计,PH[S一3C,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膜装置

膜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

1.4实验方法

1.4.1纳滤膜的分离特性测定[5]

表观截留率(R。)定义为:

收稿日期:2008—09—24;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11—24

作者简介:万红贵(1955一),男,江苏无锡人,本科,研究员,从事生物分离,发酵工程研究.(hg—wan@sina.∞m)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