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批准:

审核:编写: 邓琥

时间:2008.7.16

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成品车间编制

一. 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根据石化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化肥厂成品车间包装装置、散料运输装置和成品袋运输装置及设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通过车间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为今后能够准确的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了车间QHSE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分别由车间主任,职能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组成。具体分工为:行政主任康进担任体系推进领导小组组长。

生产主任廉宗伟,担任QHSE 推进负责人兼厂联络员。

副主任及各职能人员王兵﹑邓琥﹑李中泽为小组成员,按职能分工具体,互相配合负责各自的风险辩识和评价工作。

生产骨干毋兰生﹑彭晓东、王文勇、熊卫军、吴光辉、王伟﹑陈云、高山、杨绍光、闵峰、陈海其为小组成员,是班组体系推进小组联络员。

车间的评价范围主要是结合现有的标准,查找厂房设备的布置、工艺管线、设备结构的设计,材料及附件的选用等在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存在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分析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的措施;分析评价车间各类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发生条件和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如粉尘、毒物、噪音对人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分析本装置目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关键设备与设施故障(失常)状态下的危害;对装置运行中固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整个装置的危害等级并预测重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 评价依据

2.1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2003年编写的《化工安全工作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2.2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2.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2001 年试行)

2.4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

2.5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6 操作法、检修规程、分析规程等(其它内容结合本单位情况补充)

三. 所选用的辩识﹑评价方法:本单位使用的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员工填写的全员危害因素调查识别表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具体设施及工艺流程特点,在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评价法和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两种方法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成品车间为大化肥的后处理系统,担负尿素的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根据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

区域可划分为散料运输;包装和成品袋运输三个系统。散运主要装置有:耙料机、4#除尘器、破碎机、三通阀及2#—7#胶带。包装系统装置有:1#—6#贮斗、5 台除尘器、6 台自动称及缝包机、1# —3#三通阀。袋运系统装置有:6 台堆包机、1 台拆码垛机、8台卸袋器及10#—18#胶带。

工艺流程简介:

颗粒尿素经化肥车间造粒塔底的刮料机刮至1#胶带上,皮带称重量计算后,通过2#胶带,经4# 三通阀调节,一路经3#、4#胶带输送至散库进行间接包装;一路经7#胶带输送,经过除铁,破碎机破

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到8A (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料斗。进入散库的尿素由耙料机耙至5#胶带,再经6# 胶带输送至7#胶带,经除铁器除铁,破碎机

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后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系统料斗。包装系统有六条线,每条线有一套包装机组。当需要装车外运时,开动包装机,尿素经自动计量后、充袋、缝口。成品袋尿素由倒包机、胶带、卸包器分别送到各火车装车站台及汽车袋

装库装车外运。

五. 健康、安全及消防现状成品尿素采用手工套袋包装,现场员工主要接触的危害因素是尿素粉尘。现场安装有6 台除尘器,基本满足除尘工作需要。

装置的消防系统依托已有完整的消防水管网,水压≥ 0.45Mpa, 可基本满足装置的消防要求,在装置的各个部位还配有各类移动式灭火器材,如空气呼吸器2 台;氧气呼吸器4 台;CO2、干粉灭火器共46 件;成品车间的主要安全设施有:耙料机的自动纠偏装置;撞绳紧停联锁装置;主、付耙防撞联锁装置;篦子板36块;安全阀3 套;墙壁式消火栓25套;

其它安全设施和装备有皮带拉绳紧停装置39 套;堆包机与流程的安全联锁6 套;贮料斗防冒报警装置6 套;缝包机与自动称安全联锁6 套;皮带防跑偏装置46 套。

六. 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6.1 危险及危害因素概述成品装置采用机械方法用手工套袋对尿素产品进行包装,全程接触的均为尿素、氨味及少量二氧化碳、氮气。

正常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拉绳开关失灵,缝包机插座漏电,2# 堆包机容易被火车挂撞,皮带老化断裂,码垛坍塌,电葫芦按钮失灵,除尘卸灰时夹手,处理堵包时人员受伤,清理栈桥时滑倒和皮带伤人等事故。

6. 2 物质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1)尿素。化学名称为碳酰二胺,分子式:co(NH2)2 分子量60.05,熔点132℃,水分≤

0.25% ,缩二尿≤ 0.9%,颗粒直径∮ 1.0 —2.4mm,含氮量为46.6%。

纯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或粉末,属低毒类。生物实验表明,兔静脉注射致死计量为 4.8g/kg,微量对人体健康一般无明显影响。

(2)氨。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易燃、低毒。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液氨对皮肤有灼伤, 对设备及材料有腐蚀性, 氨气对眼睛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 能引起流泪,上呼吸道发炎, 高浓度能引起人窒息。消防可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和砂土等灭火剂。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不燃烧,有酸味。低浓度二氧碳对呼吸器官中枢呈兴奋作用

,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一般二氧化硫急性中毒兼有缺氧的因素。

(4)氮气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 不燃、无毒。人吸入大量氮气时,能引起缺氧窒息, 严重时能致人死亡。主要作为保护气体。

6.3 设备装置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

在包装生产过程中, 车间库房贮存有大量塑料编制袋,平时贮量在6万条左右,容易产生火灾事故。喷码机用的油墨,清洗剂。还有油库贮存的各种大量润滑油都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设备装置有: 中控操作室仪表柜、自动称电器柜、二楼配电室等。这些设备可能因材质或制造质

量差以及仪表连接点老化而产生短路引起火灾。

(2)尿素粉尘中毒当造粒不合格或耙料量过大时,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果除尘器出现故障,包装现场粉尘含量就会超标,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有时可发生人身中毒现象。

(3)高处坠落

贮斗结料时,人员要进入料斗清理结块尿素。斗子高度在10米以上,人员站立位置比较困难,外加粉尘大,光线差,是防范人员高处坠落的关键部位。包装每天都要吊运近上万条袋子,绳索磨损、捆绑不牢靠或不及时关好护栏门,都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触电及电器火灾

如果电器设备接地设施失效或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 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器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 可能发生触电或电器火灾。

(5)机械伤害

皮带工在处理堵包时, 如果不及时和中控联系,踩踏一条拉绳处理堵包就可能因拉绳失灵而受到机械伤害。

除尘器在清灰过程中,如果不使用专用工具而直接用手掏灰,就会发生机械夹手事故。耙料机主、副耙在作业过程中,如果不保证主、副耙的安全距离,就会发生主、副耙的机械相撞故障。

(6)窒息除尘器更换滤袋时,作业人员要进入除尘器装置内进行更换。除尘器装置内地方狭窄,四壁密封,只留有一个人孔,内部粉尘大,空气不流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也易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6.4 工艺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中控;调度为车间两大生产指挥中枢,全权负责尿素进散库,耙料出库,造粒量和耙料量的掺

料对比,开启生产流程,6个料仓的进料控制,火车站台和汽车站台包装量分配。稍有疏忽都会造成

工艺和生产的极大波动,甚至造成机械故障或人员伤害。

七.改进措施汇总清单

八. 隐患治理项目清单

车间建议厂部需要投资解决的项目有:

1.火车站台三层增加一路照明。隐患治理程度为中等。

2.包装现场预音系统改造。隐患治理程度为中等。

九. 风险评价结论:

防止包装过程中尿素粉尘中毒窒息,以及防止装置﹑设备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发生机械和人员伤害是成品车间安全卫生工作防范的重点,也是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重点。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物质危险、工艺危险、设备危险和自然灾害危险四大类,如设计和施工安装缺陷;设备材质及安装质量不过关;违章操作;控制仪表失灵;管理不善,如未能按管理要求定期对设备、管线及重点部位进行检验和监测、对安全附件定期校验,未能及时更换有关零部件以及国产替代密封件、阀门等质量不过关以及地震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石化公司和化肥厂的精心部署下,成品车间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风险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1. 设施的完整性评价

按照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车间组织评价人员进行学习和吸收消化。由于工艺及设备上存在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缺陷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进行了较多整改和削缺,但仍然存在不少隐患。车间从今年初开始结合标准和规范查找不符合项,每周一按时对车间所有工艺、设备、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不符合项,车间全

部纳入隐患动态管理并进行及时跟踪,有些设备缺陷暂时无法得到及时整改的,也进行了技术处理,多数的项目将在每年大检修中集中治理,少数项目需化肥厂和公司协调解决。

2. 作业风险评价

作业风险评价共分三块,即正常、异常和紧急作业三大类,共评价作业风险20 项,各类风险控制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其中车间能整改的项目已经全部得到整改。

3.设备、工艺过程风险评价

根据划分单元,将装置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价,共评价作业41 余项,在现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12 项,有力的保障了车间安全稳定生产。

尽管车间装置和作业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但从目前生产运行和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再适当补充必要的防范措施,是能够将风险因素控制在可承受的安全范围内。控制风险的途径首先是切切实实强化管理,做到三个到位,即员工职责到位,执行标准到位,检查考核到位。首先是在设备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定,定期对设备、管线、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校验。二是强化工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操作票制度,杜绝违章操作和误操作。三是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风险作业指导书,强化各类作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提供有效的安全技能培训。四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本职专业范围内国家相关法律、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并严格执行。五是根据国家规范和生产实际需要增补必需的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和不符合项整改。将工艺单元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安全级范围内,即小于三级。总体上,成品车间装置目前处于临界安全级范围内,部分增补措施和不符合项整改在今年的大检修中完成,有些增补措施和不符合项整改需要公司、化肥厂协调方可完善。

4.防止发生事故措施及预案。

(1)预防清理贮斗造成人员坠落的预案和处理措施。

首先要检查安全带、安全绳是否结实并挂扣牢靠。翘板要搭设合理、安全,人员在站立前首先要进行试踩,确认安全后才能干活。要采用从上而下的清理方式。人员要多喝水。每15 分钟轮换休息一次。监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斗内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撤除,要守好贮斗口,防止杂物掉入伤人。工具要用安全绳吊运,决不允许上下抛扔。

(2)除尘器夹手的预防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操作法、工艺流程和技术特性。按时检查除尘器人孔、是否压紧关严。当卸灰阀堵塞须人工清灰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确认停车后才能打开人孔。使用工具,严禁用手掏灰。(3)处理堵包的预防措施:

皮带工发现有堵包的异常情况需上皮带处理时,必须踩踏两根以上的拉绳开关,同时,240# 三楼皮带及散运皮带必须与中控取得联系。袋运二楼皮带必须联系停堆包机后方能上机处理。中控操作人员发现某流程无故停车或拉绳故障报警瞬间复位的情况,必须与现场取得联系,弄清原因后才能开流程。每月初车间组织有关人员,对车间的拉绳开关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堆包机被火车挂撞的预防措施:

明确出入库安全检查责任,铁路车间要确认车门关好后才可进行车辆调车作业。鑫源服务队装

车班长负责检查车门,经保管员复查确认后方可通知铁调安排调车作业。要优先把盖车安排在28# 线,尽量减少非标准盖车进入28#线作业频率。连接员要监守岗位,坚强了望,不得超速,确保行

程安全。码垛人员要精心操作,注意观察火车进出站台的情况,在进车时可暂停码垛,以防码垛机被挂撞。

(5)皮带跑偏及翻下站台的预防措施:

皮带工要认真检查胶带(特别是13#、14#)的运行情况,发现有跑偏及翻下站台现象时要及时调整,并通知站台人员注意。将调整情况通知接班人员。平时工段要加强调心托辊的检查,更换损坏零件。凡与码垛无关人员严禁站台逗留。人员休息时要站在二层平台下,高度警惕皮带跑偏翻下站台的危险性。

(6)耙料机

重点设备耙料机,高度16.8 米,跨度48 米,重量120 吨。主、副耙转速低于80 齿/分时,说明发生故障。处理措施:停机检查耙链与耙板是否断裂脱节;耙料机吃料太深;负荷超载。待查明问题并处理故障后,才能继续开车。

主耙链电机| M| 突然停运。原因:主耙链闯入料堆中拉绳开关动作;主耙电机转速下降;液力连接轴过载。处理措施:提升主耙重新启动,减少进刀量,排除机械故障。

大车跑偏,力矩电机故障。原因:电机过载;继电器d66——d69 故障。处理措施:检查机械故障,排除轨道障碍物,检查并换掉坏的行程开关和继电器。

(7)停气

6 台电子称都要直接用0.6Mpa 压缩空气作汽缸动力。紧急停车程序:调度通知2# 转运站,将4#三通阀转A 向,启动3#、4#胶带机,将散料直接打入散库贮存,停止2#流程。待气源压力回升稳定后,根据包装需要开启3#流程,恢复正常包装。

(8)停电

切断6 条包装线气源,防止电子称汽缸憋压。关闭总电源开关。恢复送电时本着逆向开车原则,

分段送电。对于停电时吊孔中的起吊设备,要及时设置警戒线,有专人监控,防止坠物伤人。

(9)破碎机滚齿弯曲断裂

停止设备运转,更换破碎机。检查修复损坏部件以备用。控制手段:皮带停运后,要将胶带上的尿素全部清理干净,防止结块。大于150mm 的尿素结块,应人工捡拾或破碎。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 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风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公司正是对各 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安全卫生 管理体系策划,形成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各种预 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 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即把职业安全卫 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安 全卫生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研究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职业安全 卫生的影响时,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 危险因素是和组织的管理有关,这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 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另一类就是针对原材料、 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从 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 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改善。由此可见,危害辨识、风险评 价及控制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线条,只有正

确的辨识危害和进行评价,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体系的建立才有 意义。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本概念 1.1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 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 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1.2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 理规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 《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变更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G/****10.10-201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环质监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一、划分作业活动 1、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 一个工程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2、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作业活动,一般来说: (1)按作业任务分(备料作业、加工作业、采购作业、设备维修作业等); (2)按作业流程分(如工艺流程图); (3)按作业性质分(如高空作业、电器作业等): (4)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作业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2)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5)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程序; (6)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7)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二、危害辨识 1、危害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害辨识: a.对每个作业步骤,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50-58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安全处具体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3.3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参与本公司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4.1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 4.1.1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应以公司所有的

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安全健康危险为依据。 4.1.2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方法详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照公司的生产特点,确定出对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 4.1.3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安全处负责,各部门、各单位派员参与。 4.2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 4.2.1采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中所述方法,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行辨识与危险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险。 4.2.2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安全处组织进行。 4.2.3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是公司制定OHS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和依据。 4.2.4公司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职业安全健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预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1.评价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1)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事故危险; (2)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危险分析,按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整改进程; (3)总结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绩效,明确推进安全标准化需要改进的目标.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 生产工艺简介 该项目利用氯碱工业的废料——稀硫酸(浓度小于76%,不具脱水性)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基础原料硫酸镁,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QLSH/CX-10/03-2010 发行版本:A/0 编制部门:安全环保部 编制人:臧皓高云慧 审核人:徐尊亮 批准人:李胸有 2010-06-30 发布 2010-07-01 实

施 1目的 为了确保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有关的潜在危害得到识别、风险得到评价,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过程确定重要和不可容忍的危害因素,采取明确、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腈纶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对人员、生产、声誉和环境所造成的潜在危害的识别过程和风险评价控制过程。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识别 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事件 已经发生,但没有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意外事情。 4 职责 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重大HSE危害,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 安全环保部: 1)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和解释本程序; 2) 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培训工作; 3) 督促、指导各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参与组织、制定重大危害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5)负责检查本程序实施情况。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HSE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及审批管理程序、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结果。 安全环保部门和HSE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控制和更新。省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编制发布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全省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省的识别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认证。各市地分公司的安全环保部门及HSE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它各部门:参与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所有员工:接受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的培训,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四、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五、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参照附录1,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1、成立评估小组 省、市、县公司及所属部门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估小组,所有评估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 2、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用、采购、销售、产品、储运、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危害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按装置、设备、设施; ——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说明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 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目的 辨识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术语和定义 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职责 总经理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 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 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财务部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辨识并评价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职责 2.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2.2生产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3部门负责人: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4安全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5生产管理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2.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部、生产管理部、动力设备部共同进行监督检查。 3、定义 3.1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识别: 又称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4、风险评价范围 4.1企业主要的设备设施 4.2常规作业活动和异常作业活动; 5、评价组织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安全部及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岗位员工组成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落实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6、风险评价的方法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3)按设备、设施; 或上述方法的结合。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分解

2015-08-01发布2015-08-01实施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页岩矿发布 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页岩矿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编制: 批准: 1.概述 博乐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页岩矿于2016年8月1日进行了内部风

险评价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工作的人员有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及员工。在开始进行风险分析前,全体参加风险评价的人员都进行了学习,在基本掌握了风险评价的方法后,开展此项工作。风险分析完成后由总经理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审批。审批后,办公室组织从业人员人员进行了学习。 2.风险评价小组 危险源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盛文明 成员:王兆海、资军辉 3.工作职责 1、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 2、按照危险源辨识依据进行分析、筛选、评定、查找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提出危险源监控措施以及产生事故的应急措施,填写《危险源登记表》。 3、负责制定风险评价计划,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 4、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 5、根据评价结果,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6、确定重大隐患,建立档案。 7、确定风险,对所属员工进行风险教育、培训的能力。 8、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回顾。 4.工作要求 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险评价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评价组成员要高度负责,积极开展工作,分步骤的抓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能按时、按量完成。

5开采工艺及主要设备概况 5.1采剥工艺 采剥工艺流程:挖掘机采装→汽车运输至破碎站。 5.2主要设备 矿山主要设备见下表: 6.评价方法选择 6.1定性分析评价 本次危险辨识与评价选择“LEC”法进行评价。 6.2评价方法介绍 决定作业环境危险性(D)因素有三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为:D=L×E×C。 ⑴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形式划分为: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的分值为1;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为10。根据评价项目现状对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进行打分,见下表。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指南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 一、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a)观察工作 b)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c)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d)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3)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3、故障假设分析(WI):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危险分析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doc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邓琥 时间:2008.7.16 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成品车间编制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组织机构: 根据石化公司全面推行QHSE管理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化肥厂成品车间包装装置、散料运输装置和成品袋运输装置及设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通过车间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为今后能够准确的识别与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了车间QHSE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分别由车间主任,职能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组成。具体分工为:行政主任康进担任体系推进领导小组组长。 生产主任廉宗伟,担任QHSE推进负责人兼厂联络员。 副主任及各职能人员王兵﹑邓琥﹑李中泽为小组成员,按职能分工具体,互相配合负责各自的风险辩识和评价工作。 生产骨干毋兰生﹑彭晓东、王文勇、熊卫军、吴光辉、王伟﹑陈云、高山、杨绍光、闵峰、陈海其为小组成员,是班组体系推进小组联络员。 车间的评价范围主要是结合现有的标准,查找厂房设备的布置、工艺管线、设备结构的设计,材料及附件的选用等在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存在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分析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的措施;分析评价车间各类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发生条件和现有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评价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如粉尘、毒物、噪音对人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分析本装置目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关键设备与设施故障(失常)状态下的危害;对装置运行中固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整个装置的危害等级并预测重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评价依据 2.1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及规范(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2003年编写的《化工安全工作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2.2石油工业出版社《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2.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2001年试行) 2.4兰州石化公司QHSE办公室编写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大纲》第二篇; 2.5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6操作法、检修规程、分析规程等(其它内容结合本单位情况补充) 三.所选用的辩识﹑评价方法:本单位使用的评价方法。 首先根据员工填写的全员危害因素调查识别表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具体设施及工艺流程特点,在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一般作业活动危害性分析评价法和设备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评价两种方法 四.装置简介﹑工艺流程简介: 成品车间为大化肥的后处理系统,担负尿素的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根据其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区域可划分为散料运输;包装和成品袋运输三个系统。散运主要装置有:耙料机、4#除尘器、破碎机、三通阀及2#—7#胶带。包装系统装置有:1#—6#贮斗、5台除尘器、6台自动称及缝包机、1#—3#三通阀。袋运系统装置有:6台堆包机、1台拆码垛机、8台卸袋器及10#—18#胶带。 工艺流程简介: 颗粒尿素经化肥车间造粒塔底的刮料机刮至1#胶带上,皮带称重量计算后,通过2#胶带,经4#三通阀调节,一路经3#、4#胶带输送至散库进行间接包装;一路经7#胶带输送,经过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包装料斗。进入散库的尿素由耙料机耙至5#胶带,再经6#胶带输送至7#胶带,经除铁器除铁,破碎机破碎后,到1#三通阀,经1#三通阀调节后到8#A(或8#B)胶带,再经2#(或3#)三通阀调节后进入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 程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所属范围的经营活动、服务,以及设备设施、相关方的服务和设备等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改进公司HSE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从事的化工石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的监理及经营管理活动。 3职责 综合部: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订及解释。负责组织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订公司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监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总监:负责组织监理活动前因地制宜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组织本项目部监理过程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信息,参与本岗位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参照附录1)。 风险评价的组织 1)开展项目监理活动前,由总监负责组织,因地制宜的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 作。 2)对于重大的工程,应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公司有关部门、总监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 价工作。 3)风险评价的组织者应任命HSE监理工程师为评价组组长,并授权负责风险评价的全 过程; 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HSE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与风险评价相关的技巧和能力;评价时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 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所监理项目的经营活动、施工作业过程,包括设计、改扩建施工、安装、设备、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及项目监理部的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人员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1)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 2)按区域;

(风险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管理程序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广东新中南航空港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的危害、影响,确定最大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设备、设施、组织机构、资源条件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方面,确定出对项目健康、安全、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项目管辖范围内所有生产活动、保障、设备设施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活动、保障或设备设施。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审核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 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2质安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本程序。负责组织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3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3.4本项目部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4 程序 4.1 成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小组 4.1.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前,成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的识别评价小组,小组成员需经过HSE培训, 掌握识别评价程序和方法,具体按《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执行。 4.1.2各部门应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辨识与评价报告

1.目的 公司风险评价采取的评价方法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为使评价工作做到“全面、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评价组首先对公司使用的原料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在对原料危险性分析后,评价组将生产单位按照岗位进行单元划分,单元划分后对该单元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辨识。在完成上述基础工作后,评价组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三要素,对岗位L、E、C分别取值,计算D,得出风险等级。 2.评价依据 1.《危险化学品名录》(2010) 2.《xx公司风险辨识与管理制度》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4.《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8.《xx公司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9.《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10.《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1.《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16.《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8.《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9.《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20.《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