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新进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新进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新进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新进展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多见的一组肿瘤,在乳腺癌中占

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

是相同的。1大体病理学

浸润性导管癌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肿瘤外形不规则,呈星状或结节状,边缘尚清楚或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界限。触之感觉质实或硬,切之有沙砾感。切面通常呈灰白带有黄色条纹。2组织病理学肿瘤形态不一,肿瘤细胞排列呈索状、簇状或小梁状,一些肿瘤表现为实性或伴有合体细胞浸润,且间质少。部分病例腺样分化明显,在肿瘤细胞团中可见伴有中央腔隙的小管结构。80%以上的病例可见相关导管癌原位病灶(DCIS ),通常为粉刺型,组织

学分级为高级,其他形式也可见。3组织学分级

目前多采用经Elston 和Ellis 改良的Bloom -Richardson 半定量组织学分级法,其计量参数包括:(1)腺管数量;(2)核多形性、

异型程度;(3)核分裂象数目。还有以下几种变型:(1)多形性癌;

(2)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3)伴有绒毛膜癌特征的癌;(4)

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5)隐匿性乳腺癌,文献报道较少,有研究

得出报道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7%[1]。辅助检查可采用钼靶X 射

线,钼靶X 射线发现非肿块型病灶的钙化大多为早期乳腺癌[2-3],

所谓临床隐性乳腺癌有50%~60%可根据钙化而作出诊断。因此,

对非肿块型病灶的乳腺钙化灶进行准确活检,能显著提高早期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研究新进展

马立平综述,杨成波审校(广河县买家巷中心卫生院,甘肃广河731300)

【关键词】癌,导管,乳腺;基因表达;乳腺肿瘤/病理学;综述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8-2801-03中图法分类号:R737.902.2

文献标识码:

A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加强对该病超声诊断的认识,以提高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各项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肿块69个,发生在外上象限者占60%,内上象限占27%,其余为乳腺内外下象限,96%的肿块回声强度为低回声,82%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蟹足样生长。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IDC) and increas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ethods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65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IDC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Of the 65 patients, 39 cases were found in the upper outer quadrant(60%), 17 cases in the upper inner quadrant(27%). The inner echoes were hypoheterogeneus in 62 cases(96%), 53 cases were irregular shape with unclear boundary. 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has a highly value of diagnosis of IDC based on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Breast;Ductal carcinoma;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各国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是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也有发生,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中的绝大多数,本文就对我院近三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之间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年龄28岁~75岁,平均45岁,病例中临床触及肿块者60例,肿块单发者占95.3%,其余5例无临床症状及体征。 1.2仪器设备与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Acuson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2 MHz,嘱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下区,必要时采取向一侧倾斜体位,然后以乳头为中心,以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为基准,纵横切交叉扫查,首先发现肿块,确定位置,逐步观察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与周围Cooper韧带的关系及肿块的血运情况,除此之外,肿块纵横比、是否有微小钙化灶等特征表现亦需详细观察。 2结果 2.1二维超声表现65例患者中,共发现肿块69个,其中肿块单发患者约占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历程(全文)

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历程(全文) 近年来,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既往发展历程,从引进并学习NCCN指南,推广规范化治疗,到参与St.Gallen共识,随后开展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循环肿瘤细胞应用,推动智能决策的研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指南;中国乳腺癌历程走过了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发展之路。 一、NCCN指南:学习国际指南、普及规范诊疗 临床医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转变[1],医疗行为对指南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NCCN是由28个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联盟,致力于患者护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在提高和促进癌症护理质量的过程中,NCCN认识到创建适合患者、临床医师和其他卫生保健决策者使用的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性。基于此,NCCN在1996年推出了首部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共涵盖八个瘤种。NCCN指南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包括肿瘤筛查和预防、治疗、支持性护理和特定人群的四大类近80部指南,对不同阶段和类别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模式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具有直接的临床指导意义。 2006年由孙燕院士牵头,NCCN指南中文版(cNCCN指南)工作启动,江泽飞教授负责乳腺癌部分的讨论和执笔。cNCCN乳腺癌指南在学习原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特别注意采用"推荐'建议""考虑"等区分不同级别的证据[2]。首部cNCCN乳腺癌指南中,还提出了中国专家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建议,使指南兼具国际

标准和中国特色。2007—2011年,cNCCN乳腺癌指南在保留原版精华的基础上,继续吸收中国特色内容,逐年更新。 2007年指南中提出,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复发和再发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在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时应充分知情;同时补充了中国开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检测应参考的标准和指南。 2008年NCCN乳腺癌指南中,将21基因检测作为指导辅助化疗的依据(2B类证据)。考虑到该检测在国内尚未普及,cNCCN乳腺癌指南中将21基因检测作为可选手段,不做推荐;同时考虑到中国实情,尤其是中国临床研究开展尚不普及,对激素受体阴性或激素受体阳性但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如仅有骨或软组织转移,或仅有无症状的内脏转移,建议考虑严格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进行1次内分泌治疗。 2009年cNCCN乳腺癌指南中删除了9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方案,同时将中国《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等纳入注脚。 2010年纳入了《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并提出了"中国专家根据危险度推荐化疗方案的原则"。 2011年删除了艾日布林、地诺单抗等在中国不可及的治疗药物,同时考虑到药物毒性,删除了EC×8周期辅助化疗方案(表1)。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_邵志敏

邵志敏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专家论坛·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在欧美国家,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概率约14%[1];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2]。乳腺癌的病因至今未被完全揭示。遗传性乳腺癌中约20%~40%具有明确的基因胚系突变[3];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往往是遗传的易感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基因突变仅仅解释了极少部分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那么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则赋予了不同个体不同的乳腺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转录、翻译、酶活性等多个层次,使个体对癌变发生、致癌毒物等表现为不同的反应性,最终抑制或加速乳腺癌的发生。虽然单个多态性位点、易感基因的作用是微弱的,但是多个位点联合产生级联效应,并通过环境暴露变量的加合作用,则可左右个体乳腺癌的发生。 基因多态性有很多表现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还有短片断重复序列、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等。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的基因点突变,其发生频率在1%以上。基因的多态性奠定了个体间差异的基础,也成为不同个体乳腺癌易感性不同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HapMap)计划完成,人群中近600万个SNP完成了分型,我们已经掌握了人类基因组中大多数SNP的分布、频率、单倍域结构以及tag SNP和重组热点等信息,为开展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关联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SNP分型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关联分析找寻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途径。 利用基因多态性策略寻找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设计:①候选基因策略。上述的几个致癌相关通路中的基因均可成为候选基因,如雌激素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CYP17/COMT[5]、凋亡通路CASP8基因[6]、受体酪氨酸家族、受体ERBB家族基因等,都与乳腺癌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策略。多项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的长期暴露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雌激素致癌的过程相当复杂,目前公认的机制有[4]:①雌激素代谢过程能产生毒性代谢物和自由基,与DNA形成加合物,损伤DNA;②雌激素致癌代谢物损伤细胞DNA后,修复通路障碍或细胞周期阻滞不利,修复或凋亡失败等修复系统缺陷,不能有效灭除癌细胞;③雌激素激活受体(ER),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ERE)途径或其他AP-1途径等,引起下游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上述3个环节有前后时序之分,起始动作用的是DNA的损伤。雌激素致癌产物代谢通路,无疑对乳腺癌发生具有特异影响。它和修复通路、凋亡通路、免疫相关通路以及环境毒物代谢通路等一起,成为乳腺癌易感性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从候选雌激素致癌通路考虑,有两条关键途径:①雌激素合成,CYP17、CYP19等酶参与该过程,这些编码基因的多态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②雌激素分解代谢,由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催化,一相酶如CYP1A1、CYP1B1、CYP3A等,主要参与雌激素氧化过程;之后再由二相酶,通过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磺化过程,将代谢产物清除。雌激素代谢产物,包含有儿茶酚类雌激素、半醌和醌类雌激素代谢物。而雌激素半醌和醌类代谢物,正是直接损伤DNA的元凶。虽然在国外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的研究均有报道[7],但目前对雌醌代谢酶的多态性研究还较少。 我们此前对雌醌代谢酶相关基因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雌醌既能被醌氧化还原酶(NQO)还原成半醌或其他物质后经由COMT途径被代谢;也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途径结合后被降解清除。因此,NQO和GST这两类雌醌代谢酶与乳腺癌关系密切。GST家族是重要的化学毒物代谢酶,GSTM1和GSTT1可与醌和半醌代谢紧密结合。GSTM1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 u家族中的一种,主要作用为催化其活性基团谷胱甘肽与经一相代谢酶代谢活化而来的多种亲电子致癌物,促进其排出体外。文献报道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多,有的以组织来源命名:如小叶腺癌、导管腺癌;有的以病变组织特点命名:如髓样癌、硬癌、单纯癌;有的以病变程度命名:如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有的以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命名:如未分化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 随着病理组织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病理类型逐渐向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大小而归类。大体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生长,癌灶没有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早期浸润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浸润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s病。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新进展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多见的一组肿瘤,在乳腺癌中占 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 是相同的。1大体病理学 浸润性导管癌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肿瘤外形不规则,呈星状或结节状,边缘尚清楚或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界限。触之感觉质实或硬,切之有沙砾感。切面通常呈灰白带有黄色条纹。2组织病理学肿瘤形态不一,肿瘤细胞排列呈索状、簇状或小梁状,一些肿瘤表现为实性或伴有合体细胞浸润,且间质少。部分病例腺样分化明显,在肿瘤细胞团中可见伴有中央腔隙的小管结构。80%以上的病例可见相关导管癌原位病灶(DCIS ),通常为粉刺型,组织 学分级为高级,其他形式也可见。3组织学分级 目前多采用经Elston 和Ellis 改良的Bloom -Richardson 半定量组织学分级法,其计量参数包括:(1)腺管数量;(2)核多形性、 异型程度;(3)核分裂象数目。还有以下几种变型:(1)多形性癌; (2)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癌;(3)伴有绒毛膜癌特征的癌;(4) 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5)隐匿性乳腺癌,文献报道较少,有研究 得出报道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7%[1]。辅助检查可采用钼靶X 射 线,钼靶X 射线发现非肿块型病灶的钙化大多为早期乳腺癌[2-3], 所谓临床隐性乳腺癌有50%~60%可根据钙化而作出诊断。因此, 对非肿块型病灶的乳腺钙化灶进行准确活检,能显著提高早期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研究新进展 马立平综述,杨成波审校(广河县买家巷中心卫生院,甘肃广河731300) 【关键词】癌,导管,乳腺;基因表达;乳腺肿瘤/病理学;综述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8-2801-03中图法分类号:R737.902.2 文献标识码: A

乳腺原位癌

乳腺原位癌 乳腺原位癌是乳腺癌中最早期癌,其中以导管内癌为主,小叶原位癌较少见。在发达国家,由于广泛应用乳房X线照相普查,原位癌的检出率较以往用常规方法作出诊断有显著提高(高出3~4倍),有关原位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也进展很快。相比之下,我国与之差距较大,临床对原位癌的诊治还不够规范。现就实际工作中经常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癌的生长和扩展都是从原位癌→早期浸润→广泛浸润。乳腺癌从细胞癌变到肿瘤达1cm,历时约2~3年,理应在原位癌阶段有足够时间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遗憾的是,目前临床确诊为乳腺癌者有90%以上均为浸润性癌,原因在于癌早期既无症状,查体在乳房内也摸 不到肿块。以乳房肿块为临床表现的原位癌甚为少见。欲提高原位癌的检出率,要从无症状、无肿块的病人中发现。开展大面积普查并应用高分辨率的乳房X线照相检查是最 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就我国目前的现状难以普及,这应是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当前,仍宜立足于加强临床工作,提高医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事实上,临床也存在有与原位癌有关的一些征象,如:乳房近期局部腺体增厚;乳头溢液表现为持续固定

单一乳管血性或褐色溢液(尤绝经后妇女);乳腺结节状增生,近期局部有突出变硬者;乳头湿疹反复发作者等,如能提高警惕,注意并顺这些蛛丝马迹追踪作进一步检查,相信会有更多的早期癌被发现。常用有效的检查方法有:(1)乳房X线照相。在高质量的乳房X线影像上,原位癌的特征表现为微细钙化,呈线状或分叉状。目前已有高分辨的乳房X线照相配有三维定向穿刺活检装置及数字化系统,使检查更加完善。(2)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仍常规应用;乳头溢液生物学标记物如CEA,L D H(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和c-erbB-2测定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3]。(3)近年来,纤维乳管内视镜用于乳头溢液病人的检查,为发现、诊断导管内癌又增加了一个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任一检查疑及癌的部位应切除活检,必要时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乳腺癌形态学上的异型性,也反映在对原位癌的诊断中。 一个本属于浸润性癌,而诊断并按原位癌治疗者屡见不鲜。此常发生于下述两种情况:(1)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导管内癌的,术后石蜡切片诊断为浸润 性导管癌。这常使医生在治疗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倘若按非浸润性癌处理,施单纯乳房切除术,切除范围已足够;但术后面对浸润性癌,又不得不采取诸如二次手术廓清腋窝淋巴结,或行腋窝放疗的补救措施(在腋窝淋巴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导管NST),这类乳腺癌曾有许多命名,包括硬癌、单纯癌和球形细胞癌。浸润性导管癌由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AFIP)提出,被以前WHO分类所采用。这一名称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认为浸润性导管癌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可以此来与来源于乳腺小叶的小叶癌相区分(认为小叶癌来源于乳腺小叶尚无证据)。另外研究表明大多数乳腺癌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TDLU)。一些分类方法保留了“导管”一词,但增加了“非特殊性(NOS)”,而其它分类则倾向于采用“非特殊型(NST)”,以强调与特殊类型肿瘤区分。后者的观点在国际上日益被接受。由于“导管”一词被广泛采用,因此“浸润性导管癌,导管NOS或NST”是较好的命名选择。 非特殊性导管癌(导管NOS)在乳腺癌中占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非特殊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类,在公开发表的文献统计病例中占40-75%,可能是由于缺乏与特殊性癌相区分的严格标准,以及某些研究未非特殊性导管癌伴特殊性癌的混合型癌单独分组,而是它们并入非特殊性导管癌一组中。 非特殊性导管癌和所有乳腺癌一样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是相同的。与已知的风险因素如地理、文化/生活方式、生育情况等相关的非特殊性导管癌的各型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在癌症发生过程中某些疾病如不典型导管增生和小

叶内肿瘤与大多数高发病风险的特殊性乳腺癌,特别是小管癌和典型性小叶癌相关。与BRCA1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通常为非特殊性导管癌,但具有髓样癌的特征,核分裂数高,大多数具有连续的向周围压排性边缘,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与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也常为非特殊性导管癌,但在其组织学分级中小管结构评分高(小管极少数),大部分肿瘤有一连续的向周围压排性边缘,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核分裂数较低。

解析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报告

解析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的报告 在家族中和患者具有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员也可能携带致病性的基因突变,携带这些突变的妇女终生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会大大提高,以BRCA1和BRCA2基因为例,携带者终生患癌危险性高达60~70%。符合家族遗传倾向条件的高危人群,应做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让美亚预约网(威信hk-mear)来为你科普科普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吧。 三姐妹先后患上乳腺癌 李阿姨,杭州人,50多岁,她的两个姐妹几年前先后患上了乳腺癌,所以,她很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坚持每年体检。连续几年下来结果都是好的,但今年她“中招”了,体检报告提示,她左侧乳房有多发性肿块。李阿姨拿着体检报告找到傅佩芬医师。她说,她的肿块和她两个姐妹不一样,根本摸不到,所以她觉得是良性的,不是乳腺癌。但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傅医师高度怀疑她患的是乳腺癌,建议她做个活检。活检结果证实了傅医师的判断,李阿姨左右乳房有3个肿块,大小均在1厘米左右,其中2个确诊为癌,且这两个肿块的位置很隐蔽,检查时稍一疏忽可能就会漏诊。由于是多发性的,李阿姨最后做了左侧乳房全切手术。 对于李阿姨的患病,傅医师觉得有点惋惜,她说,像李阿姨这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能及时做基因检测,看看自己是否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BRCA1和BRCA2是控制DNA修复的基因,若发生突变,则会大大增加携带者的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对于BRCA1/2突变基因携带者做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和定期健康筛查;药物预防;预防性手术等,最高可将患病风险分别降低90%、96%。 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过程? 乳腺癌基因筛查,通过抽取10毫升静脉血便可准确评估乳腺癌患病风险,检测多大21个基因位点。约28个工作日出结果。 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费用? 美亚预约网推出活动,预约做乳腺癌基因筛查可享受以下活动优惠: (一)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筛查仅需6800港币; (二)接种九价hpv疫苗+乳腺癌基因筛查,仅需9999港币 (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再加一港币,10000港币,可做乳腺癌筛查+体检+九价hpv疫苗接种 (四)乳腺癌+体检,7800港币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

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 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项目简介 据医学统计显示,肿瘤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癌、胃癌等多种癌症都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其中有5%-10%的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性。如果家族近亲中有两人以上患有癌症,那么其余家族成员罹患癌症的风险是比较高的。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的致病突变,从而预知特定肿瘤发生的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技术优势 1、检测全面: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及重复。可以选择一次性筛查多达十六种遗传性肿瘤,涉及到一百多个基因,性价比高; 2、准确性高:运用芯片捕获技术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性高达99%; 3、专业性强:完善的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数据库; 4、检测时间短:实现检测及数据分析自动化,效率高。 检测项目 1.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肺癌的基本类型包括两种: 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敉的80-85%。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为广泛期,局限期最多占1/3。 肺癌易感基因:KRAS、EGFR等 2.肝癌

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当代化工研究 丄 O I I Chenmical I ntermediate 生物制药■与研究2019?01乳腺癌致病基因BRC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辛艾玲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川610000) 摘要:BRCA1作为乳腺癌关键蛋白参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本文对BRCA1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其整体的亲疏水 性,氨基酸组成,表明BRCA1倾向是核蛋白,整体呈亲水性?使用PS0RT2分析工具对BRCA1亚细胞定位进行领测,表明BRCA1蛋白主要分 布在细胞核中.利用MEGA软件进行BRCA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人BRCA1与猿的BRCA1亲缘关系高度相近?最后,采用同源建模(比较建 模)方法构建了BRCA1蛋白的三级结构,从建模质量评估显示预测结果准确。 关鍵词:BRCA1蛋白;三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Pathogenic gene BRCA1 in Breast Cancer Xin Ailing (Experimental School of Chengdu No.7Middle School,Sichuan,610000) A bstract: BRCA1, as a key p rotein in breast cancer,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 f b 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This p 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 f t 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BRCAl. By analyzing its overall hydrophilicity and h ydrophobicity and a mino acid c omposition, it shows that BRCA1 tends to be nucleoprotein and o verall shows hydrophilic. By using P SORT2 analysis tool to cany out the p rediction on the location o f B RCA1 subcells, it indicats that BRCA 1 protei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ucleus. By making phylogenetic analysis o f B RCA1 using MEGA software, it s howed t hat the g 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RCA1 and a pe BRCA1 was highly s imilar. Finally, the three-level s tructure ofBRCAl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by the method o f h omologous modeling (comparative modeling), and the p rediction results were accurate f rom the modeling quality evaluation. K ey w ords i BRCA1 protein;Three-level structure p rediction;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 rediction;phylogenetic analysis 1背景 近些年,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逐渐升高,特别 是在一线城市的发病率很高。目前,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 肿瘤首位,在家族中会发生家族聚集现象,且发病年龄逐渐 年轻化,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需对此引 起重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 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相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它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已成为评估女性 患乳腺癌风险和指导方案选择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其生物 功能广泛,对细胞周期,基因转录,D N A修复等功能均有影 响。BRCA1蛋白是一种由BRCA1基因产生的由1863个氨基酸组 成的多功能区核蛋白,它与其它肿瘤抑制因子和信号传感器 等形成复合物,在D N A修复损伤,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的调 节和泛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就BRCA1蛋白的氨基 酸组成、疏水性、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分析和它的蛋白 质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希望这些结果对于更进一步地了解 BRCA1与乳腺癌的关系起到一定作用。 2.材料与方法 ⑴人蛋白氣基酸序列 从uniprot上下载人Brcal蛋白氨基酸序歹|J(FAST格式), 以人Brcal蛋白序列为例: >sp|P38398|BRCAl_HUMAN Breast cancer type 1 susceptibility protein 0S=Homo sapiens OX=9606 G N=B R C A1 PE=1 SV=2 M DLSALRVEEVQN V IN AM Q K ILECPICLELIKEPVSTK CD H IFCK FCM LK LLN Q K K G PSQ CPLCKNDITKRSLQESTRFSQLVEELLKIICAFQLDTGLEYANSYNFA K K EN N SPEH LK D EVSIIQ SM G Y RN RA KRLLQ SEPEN PSLQ ETSLSVQ LSNLGTVRTLRTK QRIQPQKTSVYI ELG SDSSED TV N K A TY CSV G D Q ELLQ ITPQ G TRD EISLD SA K K A A CEF SETD V TN TEH H Q PSN N D LN TTEK RA A ERH PEK Y Q G SSV SN LH V EPCG TN TH A SSLQ H EN S SLLLTK D R M N V EK A EFC N K SK Q PG LA R SQ H N R W A G SK ETC N D R R TPSTEK K V D LN A D PLC ER K EW N K Q K LPC SEN PR D TED V PW ITLN SSIQ K V1S1EW FSR SD EL LG SD D SH D G ESESN A K V A D V LD V LN EV D EY SG SSEK ID LLA SD PH EA LICK S ERVHSKSVESNIEDKIFGKTYRKKASLPNLSHVTENLIIGAFVTEPQIIQER PLTN K LK RK RRPTSG LH PED FIK K A D LA V Q K TPEM IN Q G TN Q TE QNGQVM NITN SG HEN K TKG D SIQN EK NPN PIESLEKESA FKTKA EPIS SSISNM ELELNI HNSKAPKKNRLRRKSSTRHIHALELW SRNLSPPNCTELQIDSCSSSE E IK K K K Y N Q M PV R H SR N LQ LM EG K EPA TG A K K SN K PN EQ TSK RH D SD TFPELK LTN A PG S FTKCSNTSELKE FV N PSLPREEK EEK LETV K V SN N A ED PK D LM LSG ERV LQ TERSV ESSS ISLV PG TD Y G TQ ESISLLEV STLG K A K TEPN K CV SQ CA A FEN PK G LIH G CSK D N RN D TEG FK Y PLG H EV N H S RETSIEM EESELD AQ Y LQ N TFK V SKRQ SFA PFSN PG NAEEECATFSAH SG SLK K Q SPK V T FECEQ K EEN Q G K N ESN IKPV Q TVN ITAG FPW GQ K D K PVDN AKCSIKG GSRFCLSSQFRG NETGLITPNKHGLLQNPYRIPPLFPIKSFVKTKCKKNLLEENFEEHSM SPEREM GNENIP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