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追寻教师生命的真谛

追寻教师生命的真谛

追寻教师生命的真谛
追寻教师生命的真谛

追寻教师生命的真谛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它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在这样一个很繁华也很浮躁的经济社会里,选择教师也就选择了守候精神的天堂,就意味着要甘于平凡、要耐住寂寞、要无私奉献。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在教育中该如何把握自己才能感悟教师生命的真谛呢?

首先,坚定选择,用心付出。

或许我们当中的很多老师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那一刻起就对教育充满了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更多的是当年考试分数线的限制,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超乎自己的想象范畴,加之经济浪潮的冲击,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幻想着要是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好了,然而这个身真得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考公务员?下海经商?可当你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然而青春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反复徘徊,消耗怠尽,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心静下来,却再也没有青春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留给自己惟有一声长长的叹息。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

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对于今日的教师而言,尤其中青年教师,迫切需要果断地选定一把椅子,不做教师,就早日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当中去;要做教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如果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那么我要奉劝一句:用心地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来,工作是相通的。今天的工作对于明天的工作永远不会没有价值。今天有了工作而不好好去做,那才是个大失误。不管以后做什么,今天认真工作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对今后人生绝对有用。哪怕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岗位。日本政府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面对记者谈起当年第一份工作。妙龄少女时的她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洗厕所。面对这份不喜欢的工作,野田圣子想过放弃,然而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但是,她并没有一辈子洗厕所,她做了邮政大臣。诚如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

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命运中达不到的目标。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学习经验的良好方式,每一份工作都充满着巨大的机会。况且教育既是情感又是纪律,既是专业又是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老师们,不管未来怎样变迁,坐定目前的这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最好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因为你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其次,正确对待,品味幸福。

没有一个职业是完美的,总有一个阶段让自己行进得很艰难,但只要坚持就能品味幸福。常听人说“换工作前觉得将要得到的那个工作不错,而真跳到那里,又觉得与前一个工作差不多。换来换去,跳来跳去,总没有自己从心底里期盼且热爱的工作。”的确,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当工作做,这实在是一种幸福——就像找到自己真正能爱一生的人一样。但我想说其实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当你投入地去工作的时候,你就品出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对工作的情感是在工作中产生的,这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由来,要从事自己“一见钟情”并喜欢一辈子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寻觅了一辈子仍旧两手空空。“人就这么一辈子”,当你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比起

其他工作,教育事业有着更多的乐趣和幸福,你会感受到自身地成长:你的文章发表了,你上的课受到大家的赞誉,你的工作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你快乐,你幸福;你感受着学生的成长,相处几年,孩子长大了,学问长高了,人也懂事了,你快乐,你幸福;我们的工作面向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天长日久,和孩子之间产生纯洁的情感,节日你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收到孩子的关怀,一进校门就能听到孩子真诚的问候,毕业的孩子抽空还会来看望你,你快乐,你幸福;一个孩子身后就有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当孩子在夸奖老师这好那好时,就有一个又一个家庭、家族在认可你、支持你和夸奖你,走在街上,生活在人世间,你会得到那么多人的问候和帮助,你快乐,你幸福。——而要发现这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当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的时候,你会发现教育原来有这么多叫人流连忘返的领域,教育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这个时候教育的幸福会主动来到你身边。老师们: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你第一次上班见到学生,孩子们用纯真的眼神迎候你,那眼神支付了一切。

人生应当追求幸福和价值的体现,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选择。问题是许多老师把自己拥有的视为垃圾或累赘,而把别人手中的好东西,视为珍宝,晕头转向地跟着别人而随手丢掉自己拥有的非常珍贵的东西。就目前来说,教师的收入不高影响了很多老师对教育的感情,我无法多言,我只能说:“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将因此而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工作能给你带来的远比工资卡上的工资要多得多。”庄子提倡“外化内不化”,“不为物役”,其意是我们不要被世俗异化,丢失自己的理想与人格。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真,坚持自己的信念。财富的满足其实在于一种比较,你和谁相比,你就

产生怎样的心态,你和老板比,你会觉得物质和金钱相形见拙,但你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相处三个月,你就会感谢上苍对你的恩赐。然后,你再折中地想一想,目前教师的收入不仅有着中等的生活,还有着如此可观的精神追求,教师有着独特的幸福,他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羸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我们这样存在于世界,不也挺值得吗?

第三,树立目标,焕发潜能。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没有人生目标?有没有人生理想?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人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也许我们曾不满足于自己的平庸,或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工作的无奈,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怀着教育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作为老师,我们要规划好自己的教育人生,努力使自己从一名教书匠向一名优秀教师再到一名优秀的教育家的目标迈进。庄子说:“德高而形有所忘”,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具有激情、包容和执著的品质显得非常重要。

激情。激情是一种对无法预见和无法预测结果的思想力量的信念行为。有了激情燃烧的心,才有激情燃烧的人。有人说:“激情是文学家、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而我们更是半个艺术家、半个演员、半个播音员、半个打杂人、半个家

长等等。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为“诗的粮食,诗的薪火。”难道激情只和文学家、艺术家有缘?激情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了工作的激情,没有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心,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就会付之东流。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在祖国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有激情,更要倾注满腔的热忱,并为之倾心,这才能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曾经教育我们的老师。我们很多老师在环境恶劣,地位不高的情况下,还能以一团烈火,处处显示对事业,对于学生,少有的激情和全心的投入。老师们:“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了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优美的心灵”。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老师对教学任务的深刻理解和育人的崇高职责紧密相碰的时候,感情就会发生“井喷”,势不可遏,课堂就会闪烁火花,产生能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坚信教育事业的高尚,有执着的追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还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唯如此,才会有成功,才会有丰厚的回报。

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之大,在于其容之大、势之低、度之宽、情之深。百川到海之前,既有清澈之泉,又有污浊之水;既有潺潺小溪,又有奔腾的江河,海视之为子,张开双臂,笑纳他们。在海的怀抱,清泉更澈,浊水变清。作为一名教师,应有一颗包容的心,应有海一样的心胸,因为你的教学生涯中将接触到千万名师生,他们是千人千面、千人千心、千人千性,没有包容,就没有融洽与和谐,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无法实施真正的教学。一名教师拥有一颗包容心是极其重要的,一:“容”学生的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丰富多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教学中既要与活泼开朗的学生心心相通,又要与沉默寡言的学生形成默契;既要赏析豪放派,又要

喜爱婉约派,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二:“容”学生的缺点。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渴求,但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是待雕琢的玉石,在他们身上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教师一味地求美、求真、求善,自己便成了完美的疲惫,学生便成了完美的劳累。教师的失望,成就的只能是学生的沮丧。三:“容”学生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长的历程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的过程。迟到、早退、课堂上的偶尔分神及打盹、偶尔没能按时完成作业、值日时没能高质量的完成、某次没穿校服等等错误,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错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纠正错误是教师的义务”,在学生犯错误后,我们需要的是飓风暴雨呢?还是“润物细无声”呢?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四:“容”学生的无知。学生是求知者与求智者,正因为无知才求知,正因为幼稚才求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有不懂的、不会的、不理解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学生必然有回答不出的、回答不全的、回答错误的问题;必然存在“启而不发”的现象。这些问题难道仅仅是学生的无知?难道与教师的不善“启”、不善“”诱”无关吗?五:“容”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个教师都是一朵别样的花,都有自身独特的芳香和绚丽。博采众长而有自身个性应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教师要善于吸取他人的精华,进行创造性地吸收,为我所用,并转化为自己的特点,否则其视野越来越狭隘,路越走越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六:“容”不同的教学环境。大多数教师不会一直在一所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即便是一直在一所学校里,也会进行不同班级或不同年段的教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能“容”其差异和特色。有“容”,才会有主动

的适应,才会有所作为;只有适应了环境,才有改变环境的可能,否则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容”不等于委曲求全、不等于“放”,更不等于“纵”。象海一样,纳百川而成蔚蓝,吸万流而成气度。

执著。执著是一种信念,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处于一念之间。但作为教师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管遭遇什么事情多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一念之间要紧的是要有自我,不要跟着风跑,风吹到东,你的信念也跟着跑到东;风吹到西,你的信念也跟着跑到西。跑来跑去,结果没了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执著地付出努力一定能收获成功。日本汽车推销员拜访顾客的成交比率为1/30,很多人看到了觉得这个工作不好做,每次推销的成功率只有3.3333%换言之;有一个人却这样想,照这样推算,拜访30个人就会有一个人买车,多好,这人就是日本日产汽车推销王奥程良治。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念头,产生不同的态度,也产生不同的结局。学校给两个年轻老师以很重的工作任务,一个老师觉得这是学校领导故意整我,让我做这么重的工作;另一个老师则想领导这么看重我,把这么难、这么重的工作给我,我一定好好干。最后哪个人成功了,不言而喻,如何想,如何念,如何对待工作,是默默无闻或是轰轰烈烈,是多做或少做,决定权还在你。

第四,潜心研究,完善自我。

当代每一个关注社会发展或具有生活敏感的人,都会切身地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处在当今时代并被时代变革所支配的教育正在悄然发生种种新的变化,它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学校观、师生观,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过去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都要在新的尺度下重新加以审视,因此老师们一定要以良好的心态准确客观地做好自我定位——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不少教师抱怨教学忙、教育累。这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固然有关。

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比以往高是好事,正像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了社会进步、是好事一样。但是,要求愈高,是否表示所做的事就必定愈累人呢?未必。比如现在的汽车比以往的汽车质量好了,要求高了,好像汽车制造公司的人并没有抱怨忙累了多少;再如计算机现在是越来越小巧和精巧了,似乎也没有计算机厂家的员工抱怨工作比以前苦了多少。其间原由,值得琢磨。汽车的质量要求高了,员工的技术技能也随之上去了;计算机出现了新产品,员工随之对新产品的生产迅速适应,一句话,随着产品要求与质量的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也在提高,故而员工们并没有觉得不适应,跟不上。回头看教师们的抱怨,从个人内在因素上去找,恐怕还在于没真正提高自己,教了十年二十年的书,很多教师的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那个层次和水平,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做现在的要求与质量,就会觉得忙、累,苦。

一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伐吃力时该想到去磨刀,同样的,当我们觉得做教育感觉吃力、感觉忙和累时,也应该想一想有多久没充电、没磨刀了,而不是一味抱怨现在的教育要求怎么这么多、怎么这么高,要求多、要求高是好事,是教育走向开放与发展的必然。老师们,教育绝不能当成体力活只用手机械地工作,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教育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工作之前用心,工作之时用心,工作

之后用心,用“心”,应该成为一种工作的习惯。只要用心,不管什么工作都能做出创造来。这就要学习。学习能引进活水,不学习,心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艺术老师,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小时候我们把“上学”叫做“读书”,如果老师不是个读书人,那么又怎么说我们是去“读书”呢?

当然,这个读书不是各种函授班里混文凭,是真正静下心来,捧起书来,用心灵去阅读,吸收营养、滋润精神,提高眼界、开拓视野、改进行为。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书如大浪掏沙。要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到自己百读不厌、心领神会、酣然望归的书。一捧起它,仿佛进入了精神那纯净的天空,忘了失意和迷惘、忘了烦恼和嫉妒、忘了慌乱和愁苦,这样的书,就是我们人生的磨刀石。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们每天忙着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忙着准备明天的课务,忙着下一回要交的各种考核资料……整天那么累,我们哪有时间学习啊?”记得李镇西老师在回答“当班主任真的不累吗?”这个问题时说了一个很好的比喻:“那些通宵打麻将的人累不累?——人啊,一旦迷上了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是无所谓累的。”把书读成一种习惯,教育就会从呆板走向生机,从机械走向灵活。我还觉得,拿起笔来是促成用“心”工作的有力武器。写作的过程首先是思考的过程,“不仅停留用手工作”的核心是把思考引进工作。写作不仅从形式上催逼思考,更能把思考带进深入,走向思想。因此,希望老师们在多读的同时也能多思多写,我们优秀的信息先进个人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的教师博客也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平台。老师们,养成记录博客的良

好习惯吧。用我们的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成绩、荣誉、发展和让自己感动的人或事。不是为了沉重的反思,只是要告诉自己:我在成长、我在进步、我在走向卓越。我相信,几年以后,忙里偷闲你再次翻看,你能清晰找到自己生命的轨迹,我敢保证,你一定会沉浸在巨大的、难以言表的快乐之中。

老师们,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敏;收获,让自己拥有充实的教育人生。教师专业成长,没有终点,只有永远。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最后,向老师们推荐一本书《庄子》,与老师们共勉

老师们,今天你们可能听到我不停地提到一个人亦是一本书——《庄子》,庄子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是一部关注个体生命,指导人们发展和谐人生的处世经典。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使人类陷入高文明时代下的困惑病。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病态正困扰些现代人类的生活。现代人的利义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框架,让心灵解脱。而庄子“不为物役”的思想就是关于如何获得精神解脱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对于缓解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保持我们心境的平静有着一定的价值。当然,由于人往往受客观环境、成长经历、学识的束缚,受制于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偏颇的不同,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标准。因此,大家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可能也不尽相同,但我们要学会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庄子,好的传承,不好的要深思启发获得好的经验。我们学习庄子思想,更要学习庄子的为人。作为当今社会的知识分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另一番思考呢?成功无坦途,在学术及科学的道路上,只有那些耐得住孤独与清贫的人才能成功。我们要学习庄子的潇洒飘逸,嬉笑怒骂,

无情揭露当今社会的丑恶,做真学问,引导世人的价值重建。相信老师们只要用心潜读,一定会获益不少!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通过预习查字典熟练掌握文中字词。 能力目标:①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②体会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德育目标:①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磨难,发扬与困难逆境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①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阐述的人生哲理。 ②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磨难,发扬与困难逆境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设问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你的生活不再一帆风顺,当你的生活环境不再美好,当你的经济条件不再优越,你该怎么办呢?(学生思考)或者石缝间的生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二内容讲解 (一)掌握字词 潸然(shān)采撷(xié)吮吸(shǔn) 扼制(è)贫瘠(jí)枯萎(wěi) 狭隘( ài )不屑(xiè)佐餐( zuǒ) 繁衍(yǎn)驾驭(yù)藤蔓(màn) 花卉(huì)沃土(wò)黝黑(yǒu)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石缝间的生命如何出现的? 学生答。明确:不定的风把无人采撷的种子带到天涯海角,当它找不到泥土,就把.0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石缝里。 2.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石缝间的生命生存环境如何? 学生答。明确:严峻、恶劣。 3.作者写了哪几种石缝间的生命? 学生答。明确:无名的野草、小小的山花、参天的松柏。 4.分析无名的野草

(1)学生朗读课文。 (2)本段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答。明确:用白描的手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能是尊贵的,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不可扼制。 5.分析小小的山花 (1)学生朗读课文 (2)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答。明确:对比的手法。生命就是拼搏。 (3)完成下表 蒲公英沃土中的石缝间的 躯干高大矮小 叶片多有光泽少干枯 作用佐餐抓手 6.分析参天的松柏 (1)教师范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松柏的? 学生答。 明确:外形——参天 精神——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干——扭曲、旋转、结满伤疤 枝——繁茂 针叶——永不凋落 根——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盘根错节 (3)作者写松柏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学生答。明确:生命是顽强的、令人赞叹的。 (三)重点理解课文 1.文章开头一句再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答。明确:是本文的文眼,有开门见山的作用。 2.石缝间的生命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动的潸然泪下? 学生答。明确:它们敢于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3.你如何理解“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

高中作文-生命的真谛_700字

生命的真谛_700字 '在那之前,我从没有仔细想过什么是死亡。 一天我偶然从报纸上认识了一个叫陆幼青的人。他很年轻,他很有才,他的事业正旺,他的家庭美满,他--得了癌症。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放弃治疗记下自己每一天的所想所感,名曰《死亡日记》。 从此以后我一直很关注他的消息,并且一直在网上阅读他的《死亡日记》。后来,他给自己买了一块墓地;后来,我在《实话实说》中看到了他。他很平静很安详很建谈甚至从表面上看他很健康。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这么年轻就会死呢?我这样问自己,对于死亡,我迷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知道了人都会有死的那一天。在医院里,我看到过临死前的人的挣扎和努力,那时我很害怕;在书中我读过董存瑞手持炸药包炸敌人的碉堡也炸毁自己的肉体,那时我很敬佩他;在现实生活中姥爷去世时我看到他平静安详的脸,那时我真的很伤心。 我知道,每个人自从被生下来就具有生的权利,这是每个生命都相同的地方。但如果忽然有一天你被千告知要在不远的将来死去,离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离开爱你的亲友,再也不能想不能说不能做,你会怎么办?会像陆幼青那样勇敢坚强地对待死亡,直面死亡吗?会平静地给自己买下墓地吗? 死亡是不可预测的,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quot;现在“的日子。有位哲人说过,每个人都相同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天中的24小时,不同的只是利用这24小时去做的事情。我们都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事,其实延长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每个”今天“。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很多东西我还想不明白,关于生命、关于死。不过我知道,这些思考都还只是小小的开始,我会不断思考下去,我相信我会找到生命的真谛。 \xa0'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师节祝福语】 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我着重看了“生活即教育”部分。读完后,总体感受仿佛打通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通道,开阔了教育视野,用“生活即教育”的眼光思考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景色”有所感悟。这“景色”有枯枝败叶,也有欣欣向荣;有萎缩,也有生长;有荒芜,更有精耕细作。 为了更好理解“生活即教育”,我在网上检索了“生活”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各角度解释,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做了上述“功课”之后,再综合我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阅历,我对“生活即教育”学习的心得、感悟有以下二点: 学校教育立足当下,结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育。譬如,高一新生进校时,应开展《人生规划课程》和《高中生为何不宜谈恋爱》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清晰应追求的学习目标,应控制、调试和处理好的情感。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困惑、迷茫、压力、情感冲突,挖掘这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上下功夫,让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变得有知有味,不至于厌烦学校生活而无所适从,进而成为“双差生”(所谓潜能生)。

用生活的多样性推动教育的多样性,全方面、立体解读生活,让学生敏感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生活情趣,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和开启学生自身因为种种原因关闭的部分。 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进取。塑造良好人格,锻炼健康体魄,树立正“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的发展可持续性就“有章可循”,不会迷茫、失去方向。 为什么要重视上述两点,是因为学生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教育不与当下生活接轨,与未来生活对接就难以完成无缝对接,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哲理文章:如何找到人生的真谛

哲理文章:如何找到人生的真谛 哲理文章:如何找到人生的真谛 1、自私点 如果你一直是为了别人而牺牲你自己的时间和梦想,那你就不能精确地定位你到底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首先,你得把你自己放在第一位。问问自己:如果你没有被你的职业、家庭、朋友或是其他的事所束缚,那么你现在将在做什么呢?永远要记得这一点,你可以先考虑你自己,因为如果你不这样,那么也不会有其他人把你放在第一位了。 2、别后悔 不要因为自己自私就感到不安,这是你自己的人生。现在就是大好的时光让你去以你希望的方式去生活。如果你总是后悔你以前所做过或没有做过的事情的话,那么你就不能向前进了。不要活在过去;反之,要活在现在,活在将来! 3、想想你需要什么 有的时候,去想出你所需要的东西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坐下来,想想你最需要什么。你的家庭?自由地表达你自己?爱情?经济保障?还是其他的东西?如果它确实有帮助,你可以列一个优先考虑的清单。同样的,你也要想想你想去留下的遗产。 4、确定那些烦你的东西 只有在推走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后,你才能高飞。想想有什么事物在困扰着你,一定要想具体点。不要单纯地说你讨厌你的办公室工作。准确地讲讲你为什么讨厌它。是因为你管得太细太严的上司?你的工作量?你那没有意义的职称?还是以上的全部?到底是什么在困扰着你?你将会怎样去解决它们?你想解决多少? 5、决定那些让你开心的事 如果你快乐地过着生活,你的生命就没有浪费掉。你的快乐是你的欲望之源。所以,不妨花上一小会儿的时间,仔细想想,是什么让你幸福开心?是你有意义的另一半?是你经济上的自由?一旦你定位好了那件让你最开心的事,你就可以开始仔细想想,你应该为你的生命争取点什么? 6、让你身边的人知道你的努力方向 不要只把你的目标和愿望藏在心里。大声说出来!如果你告诉了人们你想要完成的东西,他们将很可能支持你,并且给你新的想法。有时候妈妈知道的最多! 7、积极向上 生活不总是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当你的计划偏离现实时,千万不要灰心。控制好自

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经典语句

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经典语句 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瞿秋白 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胡宏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席慕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迅动则生,静则乐。---杨万里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周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三毛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佚名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杜伽尔 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昼利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把自己摇醒,培养一种嗜好,让热忱的风儿扫掠过你,以高昂的兴致来过今天。---卡耐基 生命是惟一的财富。---拉斯基 生命不仅可以用年月计算,有时事件也是最好的日历。---狄斯累利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关于教育的真谛,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对教育的真谛,千百年来,人们有过各种说法。这些说法,对于人们认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喻,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抽象的道理通过形象的事物表述出来。抽象的、不可见的道理,通过比喻,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最近阅读,看到一个十分想象的比喻,表述了教育的真谛。这是潘光旦先生的一段话,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潘先生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其一、学校犹水。水乃鱼之生存所必须。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鱼一离开水,意味着死亡。它一旦到了水里,便摇头又摆尾,安闲又自得,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充满了活力。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的场所。没有学校,便没有现代教育。如果潘先生只说到这一层,还不算他的睿智。潘先生的睿智在于,他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学校是师生自由探索,自主追求的地方。因为鱼儿在海里是自由自在的,它们有着充分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正是海洋的无限宽广、无边 ·

无际、无阻无碍,才为鱼的畅游创造了条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本是师生学习、探讨的地方,而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不是束缚师生思想的地方。大学自不必说,象上个世纪初的北京大学,为师生们所创造的自由的空气,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史的一个范例,一个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时代。其实,岂只是大学,中小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师生们的肩上,如果没有太多的担子;他们的头脑,如果没有太多的束缚。少一点条条,少一点框框,多一点自由,多一点激励。多给他们以激情,多给他们以创造的勇气。那样的学校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是“鱼儿”所需要的真正的“水”,真正的“活水”。其二、水中教游泳。学校是水,不光学生是鱼,老师也是鱼,大家都是鱼。区别只在于,一是大鱼,一是小鱼。大鱼教小鱼,自然就只能在水中教,不可能在岸上教。潘先生不愧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他深谙教育之机理。他告诉我们,要教好学生,老师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引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探索之路。尤其在当前信息社会即将来临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告诉学生怎样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致迷失自我,迷失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校园中,教师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教案-语文版

石缝间的生命 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语、关键句、意境等的学习,探究提高语感的方法和途径。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3、感受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上述1、2。 教学难 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型 授课时 数 3 课后体会 本文作者用极富哲理性的语言,感染着读者,启发着读者。通过朗读、分析、体会、并课内练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文章的精髓。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中国人素有“借物抒怀”的传统,音乐、文学概莫能外。周敦颐的《爱莲说》、 刘禹锡的《陋室铭》,物象与意象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那么,当你看到生长在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石缝间的生命时,你能感受到一些什么呢?获得一些什么启示呢? 生,各抒己见。 二、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于天津,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

至今,其诗集《无名河》获作协第二届新诗奖、鲁迅文学特别奖。 三、朗读全文,把握思路。 四、理清结构,本文段落层次: (一)1、开门见山,开篇直奔主题。 (二)2~7、交代石缝间生命的由来。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实写石缝间生命的顽强。揭示石缝间生命的意义。 (三)8~10、总结全文,揭示了石缝间生命对于人类的意义,它是生物学的、哲学的与美学的统一,激励人们顽强地面对种种挫折与不幸。 五、分析第一部分:1找出作者对石缝间生命评价的词语? 2、哪一句话表明作者对它的态度?此句话作用是什么? 六、讲解第二部分第一层;1、石缝间的生命来自何处?哪两个词写出了这些种子飘零的命运? 2、石缝间生命遭受了怎样的磨难? 3、此段结尾一句的作用? 4、“惊人”与哪些词对应,点明生命的顽强? 七、学生个别朗读4、5、6自然段 思考;1、第四段刻画的对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本段末尾一句的表达方式?作用? 2、第五段刻画的对象又是什么?“苦苦的蒲公英”包含了什么?此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作者由此感悟到什么? 3、第六自然段首句结构上的作用?此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几个方面来刻画的?找出描写松柏动态之美的词语?松柏让人领会到的人生哲理又是什么? 第二课时 八、齐读第七自然段。 讨论:给此段分层次。明确:1、开头~“永远的黑暗”:指出石缝间生命对飞鸟以及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的意义。

有关生命价值的句子,懂得生命真谛的人

篇一:关于生命的句子 关于生命的句子:生如夏花,绚烂而美好,短暂而精彩。请珍爱生命,永远不要做生活的逃兵,无论何时何地,请永远记得:珍爱生命,崇敬生命。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生命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1、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生命是人类文明的花朵;生命是脆弱的,脆弱的生命禁不起最微不足道的“生命意外”。 2、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没有人轻易放弃生命。每个人心中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身体健全的人如此,身体不便的人同样如此。健康的人为父母给予的一副好身体而努力,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着而努力。 3、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但价值不同的私人财产。究竟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 4、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你有权主宰它,但不要忘了,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也许在你想到生命,想再拥有生命时,可能已经晚了,生命已在悄悄地向你告别。 5、生命无分贵贱,只要你做了,纵使它并不完美,纵使它依然平凡,它依然是一首美丽的乐章。你就如一个个音符,人生就如五线谱的痕迹,穿过它,生命就谱写了一首完整的乐章。有你生命的存在,有你生命的过程,有你生命的平凡,有你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构成了一首美丽的歌! 6、生命有时很脆弱,但有时也很顽强,有时天塌地陷,世界毁灭,但生命也不会放弃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他会用他顽强的毅力;与死神勇敢的拼搏,用尽最后的余热把生命怒放!生命之树之所以常青,奋斗的力量之所以不竭,就是因为生命还怀着美好的梦想,还拥有着爱的火种,生命便再一次绽放,爱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永无止尽! 7、生命有时也会乔装打扮而来——燃烧的太阳是生命,奔涌的江河是生命,巍峨的大山是生命,辽阔的草原是生命——生命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生命就是一杯酒,需要你屏息凝神仔细品尝。 8、生命源于母亲的孕育,它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珍贵财富。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法衡量的!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9、生命曾经在我们一度漠然的冷视中挣扎,生命又在生命与生命的交融中被唤醒良知,生命的可贵,不仅贵于在世的存在,更在于生命能唤醒人性,让诚贵的生命延续。 10、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步地往上爬??无论有多远,无论有多高,她都不会甩弃自己的家,永远都拉着它向前迈步,向上攀登??生命对于这个小动物来说,也许只有不断地前进,才是她绽放生命之光的方式,用这种生命的姿态来诠释。 11、我闭眼思索,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世上?父母给予我的,是一条生命。我来到这个世上,有时竟会对前路的茫然而伤心。究竟生命有何意义?人的一生就真的是无所为吗?那么生命又有何意义?没意义?应该不是,尽管人的一生忙忙碌碌,但在忙碌中始终有所为。

教育的真谛

1.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4.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5.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6.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7.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英) 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

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 9.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 10.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11.“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人接近真正艺术的人,是造福于人类的人。”——柯达伊(匈牙利) 12.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13.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14.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15.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16.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7.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渺小的,渺小的就像夜光中的那抹星光,可是,没有了星光点缀,夜空又怎么算是完美呢?————题记 院子里长出了一株苹果树的幼苗,就在父亲当初中的那棵苹果树的荫蔽之下——这个可怜的小生命,没有阳光的照射,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枯萎掉的——它的出现,并没有让我为之所动。 但我并没把他的生命终结掉——我对他没兴趣,我也不想做一个刽子手。“就让时间慢慢去考验它吧”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于是,这个小小的幼芽便在孤零零的角落里,过起了自生自灭的生活……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一年的时光便已经从我的指缝中慢慢地溜去了。 某一天的下午,爸爸妈妈有事外出,于是便留我一个人在家里。一个人闷在家里,感觉非常的无聊,想做些什么事情打发时间,却又记不起该做什么,于是呆坐在沙发上——不经意间,脑海里闪现出了那个小小的,嫩绿色的身影。“不知道现在它怎么样了。”我心里有了这样的念头:“去看看它吧.”于是起身,循着记忆的方向走去。 脚步很轻,很碎,有一丝淡淡的伤感弥漫在我心里——在那个被阳光和雨露遗弃了的地方,大概它的确死了。 周围一片静寂….. 我终于看到了它,不过我得到的答案,却并非是我想的那样——那抹放肆地绿,使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它竟然还活着! 当初的幼芽已经长成一株二三十厘米高的小树苗。二三十厘米的高度,对于一棵树来说算是矮了,但这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阳光对它是那么吝啬,雨露也和它撇清了关系,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它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我开始注意起它了。我总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徘徊在那棵小树苗生长的角落。不过我并没有改变什么——没有给它浇水,没有给它施肥,也没有给它阳光,依旧任其自生自灭——我想看看这个小小的生命究竟是有多么的顽强。 一天,两天,三天——它似乎每天都在长。时光推移,眨眼间,又是一个阳春三月,当初的小树苗已经长大了——虽然没有老树那般粗壮,但却已经和它差不多高了。 二天,某夜,我斜倚着窗,看着窗棂上月光照映着的那片绿叶

学习安吉游戏 追寻教育真谛 ——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安吉游戏追寻教育真谛——培训心得体会一日千里的科技,正在使一切坚固的,变成脆弱的;使一切岿然不动的,变成变动不居的。未来三十年世界会发生巨变,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结构。 感谢这次的安吉学前教育经验交流培训会,几天的培训,大家全方位浸入式感受了安吉游戏的魅力所在,整个培训组织严密,节奏紧凑,达到了启迪思维,震撼心灵的效果。 安吉游戏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迪,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材料的丰富自然。每所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都不是一览无余、一马平川的塑胶场地,而是形态多样,尽显自然野趣。草地、土山、沙地、戏水池、山洞、种植园,树林、木屋、帐篷、藤架、隧道等为孩子们营造出了富于童趣的绿色世界。不同种类的材料分布于最适宜的场地中,滚筒、中大型建筑积木和大木盒子在平坦宽广的水泥场地和宽敞的廊檐下;木屋、帐篷、原木、桌椅散落在树林、草地、沙地之间,随时随地引发激发孩子们自然而然进入到自己的游戏世界。户外活动场地中高低不一、形状不同、材质各异的洗手池、清洗池以及游戏材料收纳箱柜和架子,为孩子们游戏后的清洗和游戏材料的收纳提供了便利,也便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收纳整理归类存放的好习惯,方便孩子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种类丰富和低结构性能的材料可以被反复操作搭配,让幼儿百玩不厌。各种高低不同的木梯竹梯、各种规格大小的木盒子、滚筒、各种材质不同的木屋竹屋帐篷、各种规

格形状的户外搭建用的木块木板、体能游戏垫、手拉车、木板车、木箱车、满操场的水管、小桶、甚至是废旧的锅碗瓢盆,这些都成了游戏材料,孩子们脑洞大开,各种玩法都有,玩得不亦乐乎。安吉游戏材料调动起了孩子们无限的、自主的、创造性智慧。所有的园所环境没有成人的任何作品,没有毫无用处的装饰品,处处都是孩子们生活的作品、游戏的痕迹:幼儿一日生活记录、游戏故事、阅读分享、手工作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这样的环境充分展示幼儿发展过程,体现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教育性。 安吉游戏的课程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生成:一是由多种类低结构的材料、宽松开放的环境和丰富多彩、无限创新的玩法融合而成的安吉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二是由室内外游戏引发的游戏故事、游戏分享活动中经验获得和问题探究生成的系列主题活动。“建构游戏”“树林游戏”“沙水活动”“物理科学探究”“我的发现”“植物记录”“游戏故事” 等等,极富创造力的幼儿每一天不同的游戏为教学活动的生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这些活动不是教师安排的活动,也不是教师高控的课程,而是源于最基本的环境,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体验和经验,是一种高效的真学习。 二是孩子能力的高度发展。在安吉,我们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的是自信、专注、快乐、平静、神圣!孩子们体格强健、勇敢坚强,他们善于合作、互相帮助,他们善于反思、善于交流,他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他们独立自主、自理自立,他们享受艺术、大胆表现。在梯子、攀爬网、小木屋上灵活敏捷地爬上跳下,搭建、整理时独立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石缝间的生命》教案(3)(新版)语文版

第一单元2石缝间的生命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文章蕴含的对石缝间顽强生命的无比崇敬之情。 (二)品味作品生动隽永、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理解本文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空气、阳光、水分和土壤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严峻而苛刻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慑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憾动了作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二)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其中《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 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a、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 对于这些生命,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 b、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四)研读课文 1、讨论“整体感知”中提出的问题。 a、——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怀有感动、敬畏、惊叹之情。 b、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1交待石缝间生命的由来 第二部分(2--7):分写、说明原因。 ○2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写生命的顽强 ○3解释石缝间生命的意义 第三部分(8--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原因要点: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作用:是文章的文眼,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寻找生命的真谛

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世界因你不同》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买这本书的原因是来自大学时候,当时一位室友天天抱着《与未来同行》,边看边感慨。我也看了一部分,平时对开复同志的经历也非常羡慕。人活着,总是要想自己活着的价值,我一直渴望着自己能够做一些事,对社会,对这个世界都有好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我就买下来了。 看这本书之前,我刚刚看了《非诚勿扰2》,电影内容我没啥感觉,就是记住了一句话:人生很短。人生,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人生的短暂,也是我一直最感慨的事情。记得佛教里面有一个很精辟的关于生命的对话。 一天,佛祖站在云端翘首俯瞰人间,他看到每一个城市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奔着自己的目标匆匆独行,甚至急得汗流满面。佛祖若有所思地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看呀,人们整天都忙忙碌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人们整天这样的忙忙碌碌,不外乎是为了‘名利’二字。” “那么,有了名利又能怎样呢?”佛祖接着问道。 “有了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了利可以满足肉体的奢侈。”一个弟子回答。 “无名无利的平民百姓,他们整天到晚劳累忙碌,又是为了什么呢?” “佛陀,平民百姓劳累忙碌是为了养家糊口,吃饭穿衣。”一个弟子平静地答道。 “吃饭穿衣又是为了什么呢?”佛祖接着问。 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躬身答道:“佛陀,人们吃饭穿衣是为了滋养肉身,享尽天年的寿命呀!” 佛祖用清澈的目光环视着弟子们,沉静地问道:“那么,你们且说说肉体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弟子充满自信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谛。”另一个弟子见状,充满肃穆地说道:“人类的生命如花草,春天萌芽发枝,灿烂似锦,冬天枯萎凋零,化为尘土。”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你能够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 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陀,我觉得生命就象蜉蝣一样,早上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昼夜的时间!”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经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是不够透彻。” 在佛陀的不断否定、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越来越被激发起来,这时又有一个弟子站起来说道:“佛陀,其实人们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 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来。这时,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说道:“佛陀,依弟子看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语音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凝神地看着佛陀,期待着佛陀的开示。 “嗯,说得好!人命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能真正体味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切不要懈怠放逸,以为生命很长,明日复明日地活下去,象露水有一瞬,象蜉蝣有一昼夜,象花草有一季,象凡人有几十年。其实生命只有一呼一吸这样的短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 郭根福: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976年开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20余种教育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350余篇。近几年曾参与人教版小修订版、大修订版、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主持编写并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教材。 钟群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在国家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盲童安静丰富、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

爸的言行感动了‘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的思考,表现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一文,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让学

读《教育的真谛》心得

读《教育的真谛》心得 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我着重看了"生活即教育" 部分.读完后,总体感受仿佛打通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通道,开阔了教育视野,用"生活即教育"的眼光思考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景色"有所感悟.这"景色"有枯枝败叶,也有欣欣向荣;有萎缩,也有生长;有荒芜,更有精耕细作. 为了更好理解"生活即教育",我在网上检索了"生活"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各角度解释,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做了上述"功课"之后,再综合我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阅历,我对"生活即教育"学习的心得、感悟有以下二点: 一、学校教育应时刻重视、关切、关怀学生当下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学校教育立足当下,结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育.譬如,高一新生进校时,应开展《人生规划课程》和《高中生为何不宜谈恋爱》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清晰应追求的学习目标, 应控制、调试和处理好的情感.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困惑、迷茫、压力、情感冲突,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上下功夫,让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变得有知有味,不至于厌烦学校生活而无所适从,进而成为"双差生"(所谓潜能生).用生活的多样性推动教育的多样性,全方面、立体解读生活,让学生敏感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生活情趣,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和

开启学生自身因为种种原因关闭的部分. 二、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打造,全面谋划、全面打好基础,为人生幸福奠基.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进取.塑造良好人格,锻炼健康体魄,树立正"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的发展可持续性就"有章可循",不会迷茫、失去方向. 为什么要重视上述两点,是因为学生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教育不与当下生活接轨,与未来生活对接就难以完成无缝对接,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二册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思路: 初一的学生正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语文教师应利用教学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学生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本文文质兼美,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也利于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教育。 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假、大、空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或许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让人产生反感,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营造美的氛围:音乐、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学生情感投入的朗读等,共同组成一个感染人的美好氛围。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对课文的基础知识作一般性的学习即可,不必抠得太死。不能支解文章,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这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应该在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多读课文,交流、体会、认识,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导入,听音乐《命运交响曲》,提问:这段乐曲是谁的作品,什么题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顾泠沅的情意原理,用学生较熟悉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听了乐曲后的感受往往会与生命的思考联系起来,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读一读 倔强jué jiàng 采撷xié吮吸shǔn 扼制è茁壮zhu ó狭隘ài 贫瘠jí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逊色xùn 犀利x ī期期艾艾ài ài (这一过程通过让学生注音、朗读,掌握以上词语,重在积累) (三)朗读课文

感悟生命的真谛

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育目的: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为自己的人生及祖国的未来增光添彩。 过程: PPT:播放配乐视屏 主持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八(4)班的主题班会《感悟生命的真谛》。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对生命的思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也许你会感觉到这个话题太沉重,但生命不仅是生老病死,生命是希望,就像茫茫大海上明亮的灯塔,让你在黑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生命也有深刻的内涵,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慢慢感悟。同学们,你们觉得生命是什么呢?(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 活动一:认识生命 由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 主持人:(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能看得出,大家都觉得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不能虚度时光,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但也有人,将自己的生命至于危险的境地: 活动二:感悟生命 事例一:有的人在学习中、生活中、情感中遇到了困惑、挫折,或承受不了压力,情绪不好,一时想不开,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例二:远不说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去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无数英雄,他们在为难关头都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在解救他人的时候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主持人:同样是在一瞬间看到了比自己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为此奋不顾身,同样也是生命的逝去,同样震撼我们的心灵。你对他们的行为怎样看待呢?想必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学生谈想法)…… 主持人: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努力增加生命之路的宽度,使我们的空间越来月宽广!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好好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好好珍惜所有你关心和关心你的人,那么即使失去了,我们也可以少了很多遗憾,毕竟我们曾经拥有过,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曾经深深的付出过。生命是需要珍惜的,而不需要用遗憾陪伴我们每一天!当我们感慨生命无常的时候,请告诉自己: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 活动三:面对困难鼓足勇气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也经常能听到一些抱怨声“学习真累呀!”,“这没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班的黄舒亭说她有办法的,我们听听看: 《变换角度看人生》 PPT:心理学图片 …… 活动四:生命的宽度 主持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 长生不老是人类追求的夙愿, 可谁又能如愿?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谁也无法让生命的长度无限。

以《有的人》感悟生命的真谛

以《有的人》感悟生命的真谛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一篇篇鲜活的文本,无不承载着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的去挖掘其思想意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出人性的火花。我以执教《有的人》这篇课文为例,来发觉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感悟生命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永远离不开对生命的探讨。我想这也是与我们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作为工具学科的作用,更具有其人文性。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篇文质优美,思想内涵丰富的文章,无不丰富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 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一个汉字、一个词语、一句话无不有着它丰富的历史底蕴。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彰显着人文性,处处彰显着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我就从自己执教的一篇文章《有的人》,来探寻一次生命的精神意义。 《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篇纪念鲁迅的诗歌。为了突显鲁迅先生对生与死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主要把握住了以下环节,来和学生一起探讨。 一、导入环节的教学 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引入课文。草,无不在,无处不生,孤单飘零。同学们对草的生命意义有何看法?这样的提问立刻将学生引入到对生命的探究。 二、学习探究环节以情景教学为主 1、师:鲁迅对我们并不陌生,谁知道鲁迅先生的事迹?同学们纷纷举 手发言,有讲鲁迅先生的生平,有讲鲁迅的文章,有讲鲁迅是怎样被迫害的。 同学们这是已经入情入境的去了解鲁迅先生了。 2、阅读课文谈谈对生活死的意义。 生和死的意义不同,作者是怎么写的。死了还活着,活着却死了,你是怎么

《感悟教育的真谛》

感悟教育的真谛 一直以来,有一种理念贯穿我做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那就是:成功的教育,就是努力培养健全的人。当然,包括知识渊博、人格健全。 在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两个方面,我侧重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因为意大利诗人但丁说得有理:“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我对学生向来是比较严厉的,发现不良行为,少不了严加训斥。一次课堂上,俩学生拿着卡纸当扇子,完全不把上课当回事,我毫不客气地把他们的卡纸没收。教室里风扇呼呼地转,卡纸来回舞动又能扇起多大的风呢?没想到,一会儿,一个调皮学生又拿出一张卡纸扇了起来,我照例把卡纸没收,他不以为然地坐在那儿,我看见他那样子很是反感,但并没跟他计较,孩子吗,随意点不算什么错误,继续讲课。又过了一会儿,他又扇了起来,这次,我按捺不住了,厉声道:“范一鸣,拿着你的卡纸到教室外面去。立刻!”他稍一犹豫,在我严肃的目光里读出了必须执行的命令,大摇大摆地走出教室。我对他狠批一顿。 在以后的几节课上,他表现稍稍好了些,我感觉挺好的,孩子吗,错误改正了就好。 没想到,一次下课铃响后,他居然拿着自己的衣服和记号笔笑嘻嘻地让我在上面签名,看着密密麻麻的同学名字,我吃惊不小。六年级学生,马上要毕业了,这算是他们留作小学回忆的一种方式吧。他是想记住我这个严厉的老师呢还是想记住自己不羁的行为?不管怎样,我是有点感动,这件事肯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不浅的印象了。看着这个没少挨我批评的孩子的笑脸,我脱口而出:“你这么有个性的学生,应该在学习上加把劲儿,取得优异成绩没有问题的。”他的笑容灿烂得很,好像还点了点头。 我发现,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哄,也不能一味地压制,要张弛有度。严厉的批评孩子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好多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了这一点。相反的,这些经常挨批的孩子根本不会跟老师较劲儿,甚至格外亲切。 人,是有智商的,有感情的,孩子也一样,只要你真心为他好,即使批评得过分点,他们也不会计较。看来,他们是有着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