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财政学期末试卷(B卷)

最新财政学期末试卷(B卷)

最新财政学期末试卷(B卷)
最新财政学期末试卷(B卷)

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科目:(B)试卷(共页)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0分)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 )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居民

B、市场

C、社会

D、税收

2、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即()。

A、政府主要注意晚上安全

B、政府要干预经济

C、政府要宏观调节

D、政府是廉价政府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应()。

A、直接生产

B、直接介入

C、不再直接介入和直接生产

D、以上都正确

4、标志着财政学诞生的著作是()。

A、《国富论》

B、《资本论》

C、《公共选择论》

D、《货币、就业和利息通论》

5、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A、基础教育

B、国防

C、卫生防疫

D、医疗

6、()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集财政收入

D、稳定经济

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后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是()。

A、不断增长

B、不断下降

C、先下降后增长

D、先增长后下降

8、国防费用项目的效益分析采用的方法是()。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公共定价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平均成本法

9、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资金来源不同

B、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C、支出渠道不同

D、经济性质不同

10、采取劳动者无过错原则,且劳动者无须交纳保险费的保险是()。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11、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 增长率

12、反映征税深度的是()。

A、税源

B、税率

C、税目

D、税基

13、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 ) 。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源D.税率

14、发展中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腾飞,应选择( )的税收制度。

A、能筹集最多财政收入

B、侧重公平,兼顾效率

C、侧重效率,兼顾公平

D、公平和效率并重

15、政府的政策目标以效率为主,那么应采取的主体税制模式是()。

A、商品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行为税

16、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是政府的()。

A、直接显性债务

B、直接隐性债务

C、或有显性债务

D、或有隐性债务

17、短期国债的主要作用在于()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活动

D、调整债务结构

18、从弥补财政赤字的各种手段带来的经济效果看,最佳的手段是( ) 。

A、发行公债

B、向银行透支

C、动用历年节余

D、增加税收

19、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根要制度称为()。

A、财政体制

B、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体制

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

20、政府相同数量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

A、相同的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以上都不正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21、财政的要素( )。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2、公共财政的特征( )。

A、公共性

B、非盈利性

C、法治性

D、民主性

23、能够随经济波动而起到自动稳定作用的财政支出项目主要有( )

A、财政补贴支出

B、失业救济金

C、社会福利支出

D、税收支出

24、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

A、失业救济金

B、国防费

C、养老保险

D、文化事业费

25、社会保障支出体现了()要求。

A、社会福利政策

B、公平分配

C、加快经济增长

D、实现充分就业

26、下列属于财政购买性支出的有( )

A、行政管理支出

B、国防支出

C、财政补助支出

D、科教文卫支出

27、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

A、行政收费收入

B、预算内收入

C、预算外收入

D、社会保障收入

28、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的涵义是指()

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

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

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

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

29、消费税中,下列( )采取从量定额征收。

A、黄酒

B、白酒

C、原油

D、啤酒

30、影响公债发行利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社会资金供给量

B、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C、政府信用状况

D、社会资金需求量

第三题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二部定价法

32、BOT投资方式

33、税收支出

34、政府采购制度

3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35、第四题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政府投资决策的标准。

37、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38、简述政府收费的积极效应。

39、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40、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第五题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42、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江苏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财政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B卷)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A C

D A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C A D D A B B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正确选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21 22 23 24 25

ABCD ABCD BC AC AB

26 27 28 29 30

BCD BC AC ABD ABC

第三题名词解释

31、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的按月或按年

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因此,二部定价法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

32、BOT投资方式又称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公司或财团,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议定期间由项目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政府收汇项目产权。

33、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

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34、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活动或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的需要,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运用财政资金在国内外市场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

3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自动对经济发生稳

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它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就可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性;二是财政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第四题简答题

36、答:政府投资决策的标准有以下几项:

①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性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

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投资项目,在投资过程中,要以有限的资源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②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

资项目,比率越高,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

③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该标准要求财政投资不仅规模要大,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37、答:(一) 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

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和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并随时为经济系统的运行补充必要的劳动力,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

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

用;第二,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向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第三,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与支付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第四,社会保障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通畅,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38、答:政府收费指政府的有关公共部门中的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

供管理服务或事业服务时,向被管理对象或服务的消费者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其积极效应有:

首先,在市场经济中,一个社会为了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动作,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平,必须设立约束人们行为的各种制度法规;其次,当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时,政府为了保证某些行业的经营质量和最佳规模,通过收取特许费的方式便可适应这种管理的需要;再其次,收费能有效抑制人们对政府供应的某些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的过度消费;最后,增进社会福利、降低筹资成本。

39、答:(1) 生产力发展水平;(2) 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3) 政府的职能

范围;(4) 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5) 价格因素;(6)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40、答:⑴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

膨胀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则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

⑵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因为财政的一收一支,是结余还是赤字,都

是非常清楚的。而银行信贷则不同,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这是指银行信贷收支和平衡的真实状况,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

⑶时滞性不同。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的现象。

⑷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

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这就要求应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实现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第五题论述题

41、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

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财政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既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这里且不说政府提供的经济信息有可能失真或不及时,而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

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42、答: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

和措施主要是:

(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推开农村费税改革试点,继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扶贫、良种推广、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增加社会保障。包括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标准,提高老干部退休待遇水平和在乡老复员军人抚恤金标准,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翻一番政策,落实再就业补贴政策,继续安排企业依法破产补助金。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中央财政将继续执行有关科技支出增速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速的政策规定,并适当增加关于公检法部门和农村卫生工作对地方的补助。四是增加国防支出。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E

南京财经大学 模拟试题(E卷)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Y ) 2.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Y ) 3.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Y ) 4.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Y ) 5.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Y ) 6.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N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N ) 8.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N ) 9.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N ) 10.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N ) 11. 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Y ) 12.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Y ) 13. 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Y ) 14.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Y ) 15.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Y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3.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厦门大学《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_______________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首要原因,也是人们最初分析的市场失 效状态。 3.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 是____________。 4.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_______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 线的_______相加。 5.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 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6.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 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7.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___________越强。 8.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________税率、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10.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公共产品的存在 B.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C.自然垄断 D.社会分配不公 2.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产品是______。 A.面包 B.饮用水 C.衣服 D.二恶英化合物 3.公共产品的集体决策需要顾及社会公众的______,但每个人的偏好和愿望可能 不尽相同。 A.全体偏好 B.个人偏好 C.社会福利 D.个人福利 4.影子价格是反映______大小的分析工具。 A.边际成本和效益 B.社会效益 C.社会成本 D.社会成本和效益 5.______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A.单峰偏好 B.多峰偏好 C.无峰偏好 D.中间投票者 6.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______。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科学文化支出 7.哪个是属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______。 A.选举代表参与 B.公民直接参与 C.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 D.不需要中介和代表 8.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______。 A.债务利息支出 B.科学文化支出 C.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9.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社会养老保险 B.社会失业保险 C.社会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10.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的有______。 A.遗产税 B.消费税 C.筵席税 D.土地税 三、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精心整理

1简述财政投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2)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速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了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3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社保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回收和债务收入 4简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现行税收制度 5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课税对象和税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7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心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8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在分配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9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 (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

财政学期末作业:期末试卷

财政学试卷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1012040112 钟锦榕新闻10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B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公共权力组织 C、市场 D、企业 答案:第3页三、财政的概念和特征(一)财政的概念第二段第一句 2、( A )政府履行的基础职能是 A、政治管理 B、社会管理 C、经济管理 D、成员管理 答案:第54页二、政府行为与政府体系第一段第二句 3、( B )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按()分类 A、课税对象的性质 B、税负能否转嫁 C、价税关系 D、计税标准 答案:第127页(二)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4、( C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公平 5、( A )较为典型的纯公共商品有 A、国防 B、高等教育 C、收费高速公路 D、医院 答案:第19页表1—2 6、( B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答案:第124页(二)课税对象第一段第三行 7、( C )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增值税称为 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答案:第153页(一)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第四段 8、( A )购买性支出主要体现的财政职能是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经济增长 答案:第71页(二)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五段 9、( A )在财政收入中,凭借公共政治权利取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答案:第113页(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10、( B )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是 A、税收曲线 B、洛仑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答案:第62页第二段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修订稿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专财会《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含答案) (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25分) 1.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P3) 2.国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P26) 3.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27) 4.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P112) 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P187) 二、单选(1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B P32 )。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保值公债 D.特种国债 2.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居首位的是( A P52 )。 A.建设性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A P70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权责利结合 C.与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 4.政府预算决算的最高审批机构是( C P68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5.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P88 )。 A.财政部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央银行 6.( B P109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导致需求过剩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的结果。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上型 C.结构型 D.供求混合型 7.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是( A P131 )。 A.长城卡 B.金穗卡 C.中银卡 D.牡丹卡 8.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B P198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在我国投资基金的单位面值较低,每份基金单位的面值为人民币( C P163 )元。 A.5 B.2 C.1 D.4

(整理)AA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财政学期末试卷(B卷)

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科目:(B)试卷(共页)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0分)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 )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居民 B、市场 C、社会 D、税收 2、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即()。 A、政府主要注意晚上安全 B、政府要干预经济 C、政府要宏观调节 D、政府是廉价政府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应()。 A、直接生产 B、直接介入 C、不再直接介入和直接生产 D、以上都正确 4、标志着财政学诞生的著作是()。 A、《国富论》 B、《资本论》 C、《公共选择论》 D、《货币、就业和利息通论》 5、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A、基础教育 B、国防 C、卫生防疫 D、医疗 6、()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集财政收入 D、稳定经济 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后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是()。 A、不断增长 B、不断下降 C、先下降后增长 D、先增长后下降 8、国防费用项目的效益分析采用的方法是()。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公共定价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平均成本法 9、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资金来源不同 B、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C、支出渠道不同 D、经济性质不同 10、采取劳动者无过错原则,且劳动者无须交纳保险费的保险是()。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11、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 增长率 12、反映征税深度的是()。 A、税源 B、税率 C、税目 D、税基 13、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 ) 。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源D.税率 14、发展中国家为促进本国经济腾飞,应选择( )的税收制度。 A、能筹集最多财政收入 B、侧重公平,兼顾效率 C、侧重效率,兼顾公平 D、公平和效率并重

财政学期末复习提要

简答题: 分析和思考我国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中税费比例的情况。 ①税费结构失衡,收费膨胀。②财政收入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③预算内收入不足,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膨胀。应当对财政收入形式结构进行优化,途径有:政府收费进行清理。②把所有财政收入统一纳入预算内,实现政府预算的完整性。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特别对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来说是如此。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中。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二,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简述改革税制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国现行税制存在下列全部或部分问题,税制改革就成为必要:(1)现行税制试图实现的目标太多,而没有一个目标能得到有效实现;(2)现行税制虽然包含全部主要税种,但因存在部分纳税人或特殊利益集团独享税收减免规定,其税基长期被严重侵蚀;(3)单个税种的税率数目繁多,导致相同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一致;(4)现行税制不能实现再分配目标;(5)税收制度向经济行为主体发出的信号,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发出的信号相反或与政府公布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6)本国的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很不协调,严重抑制了本国的出口,或者甚至开始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或促使资本外逃;(7)税制结构一直没有根据经济的结构变化或纳税人的特征变化而相应调整;(8)现行税制对相同的税基课征多种税,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繁琐的小税种,大量耗用了本来就有限的征管能力;(9)税法变得非常复杂,各项规定始终含糊不清,无法使纳税人甚至是诚实的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履行纳税义务。 .简述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 (1)课税比较公平,人拥有财产的多寡往往可以反映他的纳税能力,对财产课税符合量能纳税原则,税可以调节纳税人的级差收入,也合乎受益纳税原则。(2)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财产的课税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限制挥霍和浪费。(3)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这是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固有的缺陷。无论是财产课税还是资源课税都只能选择征税,不可能遍及所有财产和资源,因而征税范围较窄。同时,由于财产和资源的生成和增长需要较长时间,速度较慢,弹性较差,因而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都不可能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税种,一般是作为地方税种。 试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相关,或者说,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制。二,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政常干扰。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因征税导致纳税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二,征税改变了商品的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 .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

财政学模拟试题(五)

财政学模拟试题(五) 一、名词概念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财政 答案: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分配活动),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其通过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来保障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转移支出 答案:转移支出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大体包括社会保险和救济方面的各种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 3.税收支出 答案: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损失或政府放弃的收入。即政府的一种见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4.价内税与价外税 答案: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消费者。西方国家的消费税大都采用价外税方式。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5. 税收的经济效应 答案: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对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2年度财政学 一、学科定位: 应用经济学 二、财政学的主要线条 财政学的逻辑起点以及财政学的职能等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客观调控-----涉外部分 三、财政学的几大知识板块及关注重点: 基础理论部分: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 表现: 1.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问题竞争失效和规模收益递增问题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偏好不合理-优劣值品问题 2.经济稳定领域市场失灵:表现为失业和通货膨胀 3.收入分配领域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问题贫富悬殊加剧 公共产品:于私人产品相对,具有联合消费和共同获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它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外部效应:是指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什么是财政?(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价值)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选择某种消费品对其提供资金的职责和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固有职能,即聚财和公平分配收入。 3.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解释自己写。 什么是公共财政?: 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其内涵包括: 财政起因于市场失灵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财政选择是公共选择的过程。 特点是什么?:1.他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他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他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4.他是法制化的财政 财政支出部分: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政府支出的分类及不同经济影响:按性质,新的政府支出分类方式,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厦门大学 财政学 2012级 期末试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下列中不属于准实验的研究方法有( B )。 A .双重差异分析 B.多元回归分析 C.工具变量分析D. 回归间断分析 2. 下面哪种表述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 A )。 A. 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 B. 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 C. 大部分人的境况都会变好,只有极少数人的境况变差。 D. 用绝大多数穷人的境况变好来补偿极少数富人的境况变差。 3.以下哪个不属于纯公共物品?( A ) A.有线电视节目; B.公共电视节目; C.国防; D.灯塔 4.下列何种方法不是解决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D ) A.税收或补贴 B.命令控制型管制 C.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 D.合并 5. 对于多数票规则,以下哪项不是多数票规则的问题( D )A.强制性造成的外部成本 B.不能表达偏好强度 C.可能产生投票循环 D.决策成本太大 6. 造成保险市场上的“死亡螺旋”的原因是( B ): A. 逆向选择 B. 道德风险 C. 完全竞争 D . 外部性 7. 以下哪一项不会产生超额负担( A )? A. 一次总付税 B. 工薪税 C. 商品税 D. 补贴

8. 对于税收归宿,以下何种说法不正确?( D ) A.税收归宿与对买者征税还是对卖者征税无关; B.供给完全缺乏弹性,而需求有弹性时,卖方承担所有税收负担; C.对商品征税时,也需要同时考虑其对要素所有者的影响 D.供给完全弹性,而需求不是完全弹性时,卖方承担所有税收负担; 9. 当对工资征税时,如下哪种情况可能出现?( D ) A.只有收入效应,没有替代效应 B.只有替代效应,没有收入效应 C.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减少劳动供给 D.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增加劳动供给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权制的优点?( B ) A.使产出适合当地偏好 B. 有利于中央政策的落实 C. 鼓励政府间竞争 D. 地方提供物品和服务的实验与创新 三、判断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请在括号内打 或?) 1.自由主义者是政府机械论者,而社会民主主义者是政府有机论者(?) 2.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是其存在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帕累托效率就是指资源的配置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4.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 ) 5. 成本有效原则应使得治理污染成本高的企业多减排(×) 6.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7.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物品,所以应该由政府免费提供。(×)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学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财政学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 2.财政以为主要分配对象。 3.财政的职能有、、。 4.经济稳定包括、、。 5.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有、、。 6.、和是税收的基本要素。 7.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________的交叉重叠。 8.国债的功能有弥补财政赤字, 和。 9.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二 是。 10.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 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曼 B.约翰·洛克 C.凯恩斯 D.魁奈 2.下列属于奴隶制国家财政特点的是() A.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收支没有严格的划分 B.财政收入由官产收入为主转为税收为主 C.财政分配形式以货币为主

D.出现了国债范畴 3.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 ) 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4.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 A 外部效应 B 外部作用 C 经济作用 D 经济活动5.国际社会中,可以用以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指标的是() A 道琼斯指数 B 契约曲线 C 洛伦兹曲线 D 无差异曲线6.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 A 转移性支出 B 消费性支出 C 积累性支出 D 行政管理支出 7.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8.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 B.收费收入 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益 9.()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A.税率 B.税目 C.征税对象 D.纳税人10.下列属于财产税的有() A.个人所得税 B.增值税 C.房产税 D.消费税 11.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 )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工资所得税 12.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 )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期末复习 一、题型 1.单选10X1分=10分 2.多选15X2分=30分 3.名词解释5X3分=15分 4.判断对错15X1分=15分 5.案例1道2问共20分 6.论述题1道10分 二、名词解释 15、增值税是指纳税人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外购商品额之后的余额,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16、(名词解释)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P230 17、(名词解释)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P342 18、(名词解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对于预算资金分配、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P347 19、(名词解释)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核心内容使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逐步淡化以至取消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内外收支统一核算和管理,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P348 “财政学是一门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也就是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如果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就不能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的状态。是判断资源是否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的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和效应的不可分割性。 财政是指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政府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财政分配,使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并使之符合社会认为的“公平”或“合理”的标准。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