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观察分析综述

课堂观察分析综述

课堂观察分析综述
课堂观察分析综述

课堂观察分析综述

一、课堂观察的界定

1.1课堂观察的概念1

作为研究课堂的方法,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 年提出的“互动分类系统”(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与完善),通过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以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2目前学界采用的课堂观察定义大抵来自两处。陈瑶在2002年的著作《课堂观察指导》中将课堂观察方法界定为“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崔允漷等学者则将其表述为“通过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这两种概念在对课堂观察基本性状的描述上基本一致,只是前者更多地指向教育研究,视课堂观察为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而后者则侧重教育实践取向,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1.2 课堂观察的类别3

1)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3)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4)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5)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和系统化观察

6) 定量观察和质性观察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2梅云霞.课堂观察:内涵、分类与价值[J]

3陈瑶. 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

二、课堂观察的历史流变与新发展4

2.1从社会学中对群体互动观察开始

课堂观察主要源自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受社会学中互动研究的影响。

50—60年代,关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类型,方式:将教师的互动行为和学生的互动行为编成一套编码系统,用编码系统中的编码表对一堂课或课堂片段进行互动分析。

1950年贝尔思(Bales)提出“互动过程分析”理论。群体互动是对小群体的观察,他划分了互动范畴的观察框架:社会情绪领域的积极互动行为与消极互动行为,工作领域的询求性互动行为与回应性互动行为;然后将这四类互动行为分成程度逐渐变化的三个层次,组成观察项目清单。

之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古德和布罗菲提出了课堂观察的双向互动系统。

2.2 话语分析视野中的课堂语言

20世纪70—80年代,受社会学中儿童话语研究的影响,卡兹登(Cazden,1998)开创了用话语分析进行课堂分析的研究。卡兹登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教室生活中有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课堂的语言,沟通主要教学信息;控制的语言,建立与维持社会关系;个人认同的语言,表达说话者的认同态度。语言模式表现为IRE序列:教室启动——学生回应——教室评价。

目前,国内的课堂话语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语习得领域,研究问题集中在教师的赞美语、话轮分析、课堂中的沉默语言现象、师生互动等方面。

2.3人种志开辟的质性视角

1968年,英国教育人类学家扬(Young)、史密斯(Smith)和杰弗里(Geoffrey)首次应用微观人类学的方法,即所谓的“微观民族志”,对班级进行人类学实地研究,从此开始了用人种志对课堂进行实地研究的历史。他们搜集材料的技术主

4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要是“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指研究者不仅作为旁观者观察所研究对象的一切,同时也相当程度的参与到所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深度访谈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作无拘无束、较深入的访问谈话,事先不规定要访谈的问题,更不限定回答的方式,就某一范围的问题作广泛的聊天式对话。

布拉姆菲尔德和米勒设计了收集叙事信息的方法,称为趣闻轶事记录、进展记录等,用来记录学生的行为模式、学习风格、所学概念等。王鉴(2004)提出“课堂人种志”,由对发生在课堂中的事件的描述组成,特别是对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师生行为及行为意义的解释。

人种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研究对象的个人经验和生活方式作“解释性理解”或进行“体验”,这种理解或体验主要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因而研究者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思。

2.4学科内容与方法的融合

对课堂观察的分析聚焦特定学科,体现在数学、科学和英语课堂。

地平线研究公司(HRI)推出22页“课堂内部观察和分析工具”,专注于科学和数学课堂,观察者需要完成课堂的描述性信息,并评估科学和数学教学策略的水平等级,以传播学和数学教育的前沿技术,评估科学和数学教育的革新项目。

“为了更好的学校的研究”研究机构重点研究阅读课,开发了“孟菲斯阅读提升课堂观察工具”和配套的指南、培训单,对阅读策略、课堂认知、学生投入进行编码。

剑桥大学出版的《课堂观察任务》主要针对英语课堂,它将观察体系分为7个大视角35个观察点。7个大视角为:学习者、语言、学习、课、教学技巧与策略、课堂管理、教材与资源;以“学习”视角为例,又分成学习环境、学习检测、教与学的比较、教学目标、词汇与学习等观察点。

2.5以标准化为特征的新量化观察的兴起

当下课堂观察已频繁运用于项目评估、国际比较、政策干预、心理学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发标准化的课堂观察以用于大规模的检测和了解教育质量,并用于解释学生的学业成就。

加莫兰(Gameron)等人,在个体学生的层面上提出了个体学生教学(ISI)课堂观察,对多个州的大规模应用课堂进行了观察。皮安塔(Pianta)和哈默(Hamre)开发了课堂评分系统(CLASS),他们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行为可

以通过标准化的观察工具评价出来,加以系统分析,并用于责问机制。

2.6视听新媒体、网络技术与数据平台介入

保存课堂的原始材料,在后期对课堂进行分析都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在课堂观察数据的产生、收集、记录、分享、分析等各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发现新技术的身影。

1995年TIMSS视频研究,对美国、德国、日本的数学课堂进行实录,构建了录像信息模型,用于比较研究3个国家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就的关系,并试图从中归纳出在国际测验中具有较高学业成就的日本数学课堂具有怎样的特征。澳大利亚的“学习者视角的研究”运用了大量的数据采集、视频制作、网络共享、数据库建立方面的新技术。如LPS开发的视听分析软件,运用这款软件可以直接在视频上进行编码,也可以对转化后的文稿进行编码分析。

5三、课堂观察的取径

3.1量化观察取径

工具:即时记录课堂信息的观察单;对课堂录像进行再分析的编码系统。3.1.1观察单

观察框架反映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假设(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经历三个阶段,描述教师个人特征,剖析教师教学行为,探讨学生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何以产生),如CLASS系统;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如明尼苏达大学开发的COP,涉及范围从幼儿园到高中课堂;

有着标准化的培训、评分等管理程序。

3.1.1编码系统

典型:TIMSS

5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进行两轮的信息编码,第一轮编码是课堂教学结构编码,即建立一个框架,对课堂进行多维分析。从情境、任务、教师选择问题解决方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教具和定义五个方面。第二轮编码是对课堂上师生的公共对话进行编码,包括教学行为、教学任务、课堂言语等。

3.2质性观察取径

3.2.1主要特征

1) 真实情境中的观察;

2) 深度描述的取向;

3) 整体关联。

3.2.2典型研究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学研究学院的弗罗里欧(Florio)对一个班进行的长期的课堂民族志研究,美国社会学家科塞(Coser)对课堂冲突的民族志研究,英国鲍尔(Ball)对课堂中微观政治的研究。

3.3专业成长取径

3.2.1主要特征

1) 确定课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观察点;

2) 教师自己开发简单工具;

3) 以团队合作观察为主。

3.2.2典型研究

1) 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提出课堂实录、全息课堂录像,并结合课例研究使用;

2)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的LICC课堂观察模型。

3.4以学习为中心的取径

3.4.1 主要特征

1)理解学生的学习;

2)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学习的多种数据;

3)观察认知学习与其核心要素间的整体关系。

3.4.2 观察框架

1) 观察知识与技能类目标的达成;

2) 观察独立与合作学习的过程;

3) 观察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

4) 观察课堂中的社会关系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

四、几种典型的课堂观察方法

4.1“编码体系”分析法

4.1.1互动分析

4.1.1.1 FLAS互动分析系统6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 .A. Flanders)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这种分析技术开启了量化课堂研究的先河,长期以来在课堂观察领域中起着技术引领的作用。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该系统主要关注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他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行为(以语言为主)分为10 种,并将其分属为 3 类互动行为编码系统。具体分类如下。

6时丽莉.“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不足之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虽然具有强烈的结构化、定量化研究的特点,但在课堂观察中,他缺少对师生语言之外的物品展示、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记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1.1.2 ITIAS互动分析系统

2004年,顾小清教授通过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研究,认为运用原始的编码系统对现代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出丰富的教学互动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只反映课堂内师生的语言行为,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由此得出的评价结论难免不够全面;二是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丰富的交互活动,却没有在FIAS 中反映出来;三是没有对沉寂的表达进行细分,简单地把所有的沉寂类型归为一类,无法区分真实的情形。顾小清教授针对FLAS编码系统的不足,做了一些改进:首先是将教师言语活动中的提问划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两类;其次,增加了学生的言语活动,除了原有的被动应答和主动应答之外,增加了主动提问、与同伴讨论两个维度,能更全面的反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丰富活动;再次,增加了技术维度,包括教师操作技术、学生操作技术和技术作用于学生三类,用来反映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将沉寂进行细化,分为无助教学的混乱、学生思考和做练习三类,具体表达出了沉寂的复杂含义。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被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

7

行为分析表述具体内容编码

教师间

教师接受情感

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接纳及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

感语气

1

7顾小清,王炜.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8-21

4.1.2 S-T分析方法8

4.1.2.1 S-T分析法简介

S-T 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 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将教学中的行为分为学生(S)行为和教师(T)行为。它将教学结果以图形表示,使得教师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加以研讨,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4.1.2.2 S-T数据收集

S-T 分析法规定的课堂教学行为类别仅有T 行为(教师行为)和S 行为(学生行为)两类。T行为是指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此外的所有行为都是S 行为。其行为的类别如表1所示。

在数据采样时,通常以30 秒作为时间间隔进行采样。这样一节50分钟的课,应该有100个数据样本。有时为了提高数据精度,可以缩短采样时间间隔,如15秒、10 秒甚至3秒采样一次,随着采样间隔的缩短,数据量会加大。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教学录像进行采样来代替现场采样,同时辅以多人同时采样,以减少出错的可能。

设定采样的时间间隔,在观察的过程中每到采样的间隔取一个样本,判断该时刻发生的行为是教师行为还是学生行为。若该时刻为教师行为,则在表中记入T,否则记入S。采样的结果将记入S - T 数据记录卡片或相应的Excel模板中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

8魏宁.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分析方法——S-T篇

4.1.2.3 S-T数据分析

基于信息的收集,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分析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S-T图用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随时间展开的序列,重在比较;Rt -Ch 图用于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和师生行为转化率之间的关系,重在判断。

(1)S-T 图

以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纵轴为S,横轴为T,分别表示S行为和T行为的事假。将测得的S、T 数据顺序地在S 轴、T 轴上予以表示,各轴的长度一般设为45分钟(一课时),直到教学结束,就得到S-T 图。通过S-T 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师生在课堂中的交互状况。分析其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可以进一步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修正。如图1所示。

图1 S-T样图

(2)Rt -Ch 图

Rt 和Ch 是S-T 分析法中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分别表示教师行为占有率和师生行为转换率。如果教学过程中行为采样总数为N,则教师行为采样数为NT,学生行为采样数为NS,教师行为采样数和行为采样总数二者的比率就是教师行为占有率,即教师行为在教学行为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Rt=NT/N,显然,0

的转换次数与行为采样总数的比率。同理,0

例如,S-T 数据如下:T T S S T S S T T T,则Rt=NT/N=6/10=60%。而这组数据中教师与学生行为一共转换了4 次,所以Ch=4/10=40%。

通过Rt-Ch 图进行教学模式分析

由计算得到的Rt 和Ch 值可以得到Rt-Ch 图,方法是将Rt 和Ch 值描绘在横轴为Rt、纵轴为Ch 的平面上,显然,将得到一个对应点。由Rt 和Ch 值的意义可知,横轴Rt 表示教师的讲授和演示,纵轴Ch 表示教学中的对话和交互。考察两个轴的关联后,可以将教学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也可以表述为我们经常使用的“探究型”。

图2 Rt-Ch样图

表2 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条件

S-T分析法的编码体系比较简单,能够客观的对师生行为进行编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快捷的分析与反思,使其成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利器。

4.1.2.3 S-T当前在教学反思和研究中运用S-T分析的意义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S-T分析法是一种操作简单、结论可视的定量分析方法。它仅将教学行为划分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类,减少了教学过程中行为分类的模糊性,增加了客观性。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观察的教师很容易得到相同的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而在一些复杂的分类系统(如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中,由于对教学行为有10种分类,因此会出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教学过程得出不同的记述结果,从而影响后续的分析研究。再加之S-T分析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有利于推广、实施。所以,S-T分析法较适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是一种教师自己用来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的有效工具。

此外,应该看到,S-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因为S-T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从历史上看,定量分析方法直接源自实证主义的思想,因而在西方有着普遍的应用。而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还没有养成这方面的习惯。直到今天,定量分析的方法非但没有像西方那样有泛滥之嫌,相反可以说做得还非常不够,自觉对其加以运用的教师甚至是研究者还不多,因此还需要更多的运用和推广。

4.1.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模型9

李万春等人在批判继承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理论架构,即“基于信息熵的课堂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模型”。“熵”是表现有关概率系统整体概率分布状态的统计特征量,系统的“熵”总是在不断地增加,直至系统的熵达到最大时,系统才处于稳定状态,这就是最大熵原理。课堂信息熵的引入,就是基于一种对课堂稳定状态的诉求,是一种探究如何调节课堂状态的理论机制。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表由教师观察量表和学生观察量表(学生观察量表与教师观察量表形制相仿)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课堂的组织活动、教师(学生)的言语行为、教师(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学事件。该量表也是以时间为主轴进行记录,时间频率为每1.5分钟记录一次。

9李万春,朱云东,刘朝丽.基于信息熵的课堂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模型[J]

根据“教学事件”中A、B、C、D 、E各项的概率分布,初步分析出课堂类型(讲授型、复习型、练习型、讨论型、混合型)。然后,根据分析出来的课堂类型,选用不同的权重方法,用信息熵来作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各课堂类型的权重系数分别为,讲授型课堂: A -6%, B -4%, C -60%, D -20%,E-10%;复习型课堂:A-60%,B-5%,C-5%,D-20%,E-10%;练习型课堂:A-5%,B-5%,C-5%,D-60%,E-15%;混合型课堂:A-20%,B-10%,C-25%,D-25%,E-20%。

不足之处,首先,记录时间的问题。一是1.5分钟的时间间隔太长,在这期间可能会发生多个课堂事件,因此观察者在选择时,很可能会因主观因素而取舍不当;二是每节课共45 分钟,理论上应记录30 次,但是,同一节课对于不同的观察者来说,记录内容可能会大相径庭,在作课堂类型分析时也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三是比起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所收集的1000个的数据量来说,对30 个数据进行分析,所造成的误差难免过大。其次,过分追求量化的分析结果,会使课堂失去本真性,比如,原本是讲授型的课堂,通过观察、计算之后,很可能变成了练习型课堂,这就存在“机械主义”的弊端。最后,基于信息熵的模式难免过分追求精致,且对观察者的理论素养要求较高,对于一般的观察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推广难。

4.2“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分析法

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是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观察者在每一种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其作用就是核查所要观察的行为有无。

与编码体系不同的是,记号体系只记录单位时间内发生了需要观察的多少种行为,而编码体系则要记下单位时间内每一个发生的需要现察的行为。这样编码体系记录了所有发生的行为,而记号体系则在于让观察者体会到每一个时间段内课堂活动或学生表现的特点。

4.2.1 拉格和霍普金斯的观察表格10

拉格和霍普金斯分别开发的课堂观察量表。

拉格(E.C.Wragg)于1994 年设计了一个观察表,用来观察教师如何管理学生的行为。该观察表被称为记号体系(Tally System)或核查清单Checklist)。可能发生的行为类型主要有:吵闹或者违纪说话、不适宜的运动、不恰当的使用材料、损坏学习材料或设备、不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动作侵扰其他学生、违抗教师、拒绝活动。在时间控制上,观察者每 1.5分钟记录一次。

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于1993 年开发了教师反应记录表。此表的形制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表相似,但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他主要包括以下 3 个部分。(1)反应类型,包括:口头反应;非口头反应;肯定反应;没有反应;否定的反应。(2)学生投入的情况,分为:投入的人数及百分比;非投入的人数及百分比。(3)非投入的情况类别,包括:与任务无关的闲聊;打瞌睡;白日梦;闲荡;做其他人的工作;侵扰别的学生;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削铅笔、移动、上卫生间;其他。观察者对以上各行为的记录时间为每两分钟扫视并记录一次。

不足之处,无论是拉格的观察量表,还是霍普金斯的观察量表,他们都是以小学和初中的课堂行为为观察对象,且观察的内容设计中包含了较多的消极行为,这说明被观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较好的行为自律,需要外界的调控和指导。可以说,拉格和霍普金斯观察量表的研发,主要是基于一种控制的目的。

4.2.2 课堂对话情况分析11

在聚焦课堂对话方式方面,顾泠沅教授曾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制定了课堂对话方式观察表,如图所示。该观察表共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提出问题的类型、教师挑选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回应的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和停顿五个12

10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

11王陆,张敏霞.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12王陆,张敏霞.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0-104

王陆教授的研究团队在顾泠沅教授所使用的量表的基础上,制定了课堂对话方式观察表,该表包含教师挑选问题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以及教师回应的方式三个维度。本研究根据他们的量表,结合课堂教学研究的需要,设定了如下传统对话下的观察量表。

4.2.3 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13

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OLT),最早由Nina Spade,Maria Frhilch 和Patrick Allen 于1984 年提出,是设计较为全面的课堂观察工具。COLT 量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描述师生在课堂上某段时间内的行为,包括时间、活动、参与者的组织、话语内容、内容控制、学生状态、材料;第二部分用于描述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主要包括7个交际特征,即,目标语的使用、信息差、话语持续、对形式和语篇的反应、话语合并、话语引发和形式约束。

不足之处,其一,它与弗兰德斯系统一样,都偏重于对语言的研究,对其它行为的关注则不够;其二,在观察课堂中,观察者需要有较好的相关知识贮备,不然,在观察类目编码的判断上将无所适从,这也是COLT 观察量表最大的不足。

4.2.4 小学课堂交往时间表14

1995 年,吴永军、吴康宁联合开发了“小学课堂交往时间表”。该量表目的明确,主要用来观察小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情况。他统计了各个行为类别(比如教师与个体学生的交流)所占的时间量,及其在整个课堂时间内所占的百分比情况。

体现了量化分析的特点,但内容不够精细。第一,没有把课堂交往的行为进行细化,也没有把有效交流和无效行为分开;第二,该量表在统计编码上没有严谨的界定,在操作中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臆断。

13孙慧丽. 基于COLT 量表的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研究[D]

14吴永军,吴康宁.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

4.3“等级量表15”分析法

作为分类体系的一种,等级量表也有预先设置的分类,不同的是它要求观察者作出更多的权衡和判断。观察者在一段时何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当观察时间结束时,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

4.4“时动分析法16”分析法

时动分析法就是将某一教学课时按教学流程的内部安排, 划分成若干时间单元时段, 这些时间单元亦即教学的一个步骤大的步骤可再细分成更小的段落或者, 将某一教学课时划分为相等的几个时间单元时段一般为一个或者, 在某一教学课时中以一定时间截取一个段落或若干段落。可以知道, 每一时间单元或段落均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然后由分析与评价人员一般由专业教研员、学校教师骨干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三方面人员组成对所划分的各个时段里的动作单元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规范出规范动作或提出应该调整的动作, 并同时提供减少完成某段教学所需时间的依据,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评价标准分为两级指标系统, 一级是按课堂教学总流程来评价, 依“课堂教学时动分析表”进行。该表共有19个项目, 1-3项为时间方面, 包括教师行为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及课堂总时间的可压缩性。4-18项为动作方面, 其中第4-9项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价, 第10-16项从课堂管理的角度评价, 17项和18项则从教具使用和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对教师进行考察。最后一项就教师的教学风格成熟程度进行考察。另一级则按课堂教学的某环节来评价, 评价项目由教师言语和动作的内容与效果两个维度组成。

4.5“LICC模式17”分析法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领导开发LICC 模式,该模式假设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组成,故简称LICC 模式。它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要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LICC 模式的内容的核心理念表

15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

16张国荣.时动分析法-课堂教学分析与评价的新技术

17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

如下。

LICC将课堂的内容进行了结构化剖析,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师,都能够从中多层面、角度地进行查找和分析。美中不足的是,此模式需要多人合作来完成,对于单一的研究者来说,有些勉为其难。

五、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2]梅云霞.课堂观察:内涵、分类与价值[J];

[3]陈瑶. 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

[4]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 析诊断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松江区民乐学校黄秀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课堂观察与分析实验的三堂课均为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首批推出的科目之一---小学英语牛津教材的教学反思录像课。执教老师均为0至5年内的年轻教师,她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一三位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教学简介

1、课型:三节课中,严老师的第一节课是句型教学的情景教学,倪老师的是词汇教学的新授课,而顾老师则是语句的新授课。上课时间分别为29分钟、33分45分和42分12秒。 2、主要教学环节:一(1)班以水果与动物、文具等为说话材料,教学What’s this/that It is …以句型教学为主要内容。一(3)班以句型为基础,继续教学本单元中的新单词bean、taro,通过安排不同的活动巩固新单词。五(2)班则教学“Rules for the swimming pool”,让学生明白应遵守游泳池的哪些规则,为什么三堂课正巧是三种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的不同课型,很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现提供课堂教学片段中提出的问题数作为样本,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表2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 表3 提问行为检核表汇总

从课堂记录资料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技巧方面: 一是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宜,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难易度较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尤其从学生的听、说能力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二是上课提问时较注重推理性问题的提出,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作答。推理性问题显示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区别,高年级的推理性问题较多,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英语组姜海献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

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确实一堂英语课要上好,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师的语言是否有感情、问题的设计、朗读的指导、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映等。但是一堂课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是毫无缺点的,然而课堂观察则是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减少缺点。教学优点越多,缺点越少,那么课堂教学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努力战胜这些自身存在的缺点,提升教学水平。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模版)

售后服务方案(赠送) 1.售后服务概述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用户的系统稳定运行。 公司拥有一批资深的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设备各类故障,强大的用户支持队伍和良好的用户满意度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维护计划及承诺 一、项目售后服务内容承诺 我公司贯彻执行:“诚信正直、成就客户、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宗旨,对于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质量跟踪服务,本着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向用户奉献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维护服务。 我公司如果承接了端拾器项目,将严格遵循标书及合同的规定,在保证期内向业主提供该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在保修期之后,考虑到设备维护的连续性,建议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维护合同,以确保此系统项目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 二、服务与保证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始进行售后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售后服务期;2、维护人员;3、售后服务项目;4、服务响应时间。 三、售后服务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即进入了售后服务期。售后服务期=质量保证期+质量维护期 质量保证期:在质量保证期内,如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故障,实行免费更换设备、元器件及材料。如因非质量因素造成的故障,收取更换设备、元器件及材料成本费。 质量维护期:在质量保证期之后,即自行进入质量维护期。 我方对所承担端拾器项目提供终身质量维护服务,以不高于本合同设备单价的优惠价格提供所需更换的元器件及材料,另收维护人员工本费。 四、具体措施承诺 1、首先在签订项目合同的同时与客户签订售后服务保证协议书,排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对客户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承诺。 2、对已经验收合格交付用户的端拾器项目,在合同期内与用户进行联系,记录用户使用情况,系统运行状况等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对已交工的端拾器项目建立系统运行档案,并进行质量跟踪。 4、系统运行档案记录其端拾器项目运行情况、各类设备使用情况、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情况及人员流动情况。 5、针对各用户单位操作人员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或到现场培训及指导。 6、正在使用中的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公司维修服务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赴现场处理、维修。 7、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端拾器项目,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定期与客户进行联系询问情况,定期到客户方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出记录,记录归档保存。 8、施工保证将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端拾器项目具体施工,保证安装质量及系统使用功能,并保证整个系统运行平稳、高效、可靠。 9、系统保修作为项目承包单位,我公司将严格遵循招标文件及合同的规定,向业主提供端拾器项目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在保质期范围内免费维修。 10、保修期内设备损坏,经鉴定为设备本身原因造成的故障,我方负责免费维修或者更换;同时负责在保修期内定期对设备提供保养维护服务。 总之,为使业主使用放心、使用方便、保证端拾器项目正常运行,公司全体技术、维护人员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客户着想,全力以赴的进行工作,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五、保修服务内容及范围 我公司将为所承担的各个端拾器项目提供保修服务,有效期从项目验收后,业主在竣工报告上签字之日起。 1、响应时间:具体的响应时间将按故障级别划分; 2、维修地点:用户现场。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12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徐宏伟老师及初三七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七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2年12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分析 徐宏伟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 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am is are was were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提问来表现。所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察背景 新课改的呼声下,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但不同的提问模式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有效性提问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过统计发现这个教学提问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0%以上。如何确保有效性提问,是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学有效性提问只要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精心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提问还能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观察策略与方法 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初三政治课堂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思品课堂上的有效性。 第一次课堂观察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次课堂观察课题:《走向世界的中国》 三、观察的班级情况 初三(1)班人数37人,男生20人,女生17人。执教者既教政治,又教历史,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接触较多,所以学生在日常教学及情感上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较多。而且学生较活跃,课堂气氛较轻松,和谐。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已半学期,学生已经懂得了学习初三政治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已学了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本框奠定了基础。 四、观察与统计 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课堂的原生态,课前并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课堂配备摄像机,保证能够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教师提问记录表 问题类型具体类型问题数量统计 有效问题1、铺垫型765.1% 2、思考型30 3、提醒型17 小计54 低效问题4、过易的1030.1% 5、过难的1 6、无意义重复的11 7、表达含糊不清的1 小计25 无效问题4 4.8% 其他问题“是不是”很多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设计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对观察主题进行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进行观察。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形成了教师对学生一问一答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在交流时却分解成了很多小问

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二。 四、观察问题解疑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 2.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 诊断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小学数学共开设了3节课,涉及到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3个年级,执教的3位老师中有2位教龄在10年以上,其中一位教师是备课组长,区首届教学能手。另外一位教龄5年。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 本次所开设的3节课均为新授课,一节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节是几何知识新授课《圆周长》,另一节是几何知识概念课《角的大小》。 本次开设的3节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 (二)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 表1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一)

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6个,占问题总数的%,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实施报告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维度,以惠元、??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为基本参照工具,通过对示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课堂观察,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照对象指向分为指向教学容的行为、指向学生的行为以及指向课堂的行为三种类型,旨在对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观察分析。 关键词:综合课;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行为 一、观察背景 (一)观察容。本文观察选择的课堂是北京语言大学中级综合课短文教学示课录像。教学容为第16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生词、语法点和课文。该课文长度为600多个汉字,共有21个生词,2个常用词语和4个语法点。教学对象一共12名,国别以亚洲(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居多。该课主讲教师苹是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此类课型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观察式。本报告观察记录的具体做法:将示课教学录像进行文字转写,转写重点是教师行为。转写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课堂上教师各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同时尽可能

详细地记录下教师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行为发生后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整体状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三)观察目的。综合课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每课的生词、新语法点、课文的容都始建于综合课,其他课型基本上是围绕着综合课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对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等各面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分类 本报告将捕捉到的教师行为按照行为的对象指向分为 三类:1.指向教学容的行为;2.指向学生的行为;3.指向课堂的行为。 (一)指向教学容的行为。指向教学容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 来的行为,在本次观察的课堂中具体包括展示、提示、提问三种行为。 1.展示行为。展示行为是教师利用某种媒体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教学行为。这类行为可以由教师完全独立控制。根据所利用的媒体或媒体元素的不同,本课堂中的展示行为较多,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和图片、运用板书展示课文语法点、运用卡片展示文本以及运用教具展示课文提示词等多种表现形式。

22小岳利娟弗兰德斯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第二期培训作业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矩阵分析 一、整体介绍: 我校是一所以英语为主要特色的外国语小学,从一年级起每个年级每个班每学期使用两套教材,每周5节英语课,其中一节为外教课,4节正课。下面就以观察我校的一节五年级的英语自编课程为例进行观察分析。 二、弗兰德斯课堂观察分析:

表格中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 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 3 秒钟,即持续的做某事。如 5-5 稳态格中的数字表示持续讲授,8-8 稳态格表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10-10 稳态格则表示这段时间内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的语言或行为。矩阵中 1~3 行于 1~3 列相交的区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 7~8 行和 6~7 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课堂上应该注意避免的缺陷。当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大于或是远大于落在缺陷格中的比率时,我们就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融洽。如表 3-2 中,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数8%,而缺陷格0,可见该课中教师与学生情感氛围比较融洽。 通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有 4-4、4-8、8-4、8-8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了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代表了训练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了由教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分析矩阵 类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坐标数总和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2 0 20 0 5 4 4 0 7 0 0 40 3 0 0 0 1 0 0 0 3 0 0 4 4 0 3 3 8 6 1 0 98 0 0 119 5 0 0 0 11 80 3 0 7 1 0 102 6 0 1 0 6 0 9 0 8 1 0 25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8 0 13 1 87 13 6 0 58 2 0 180 9 1 2 0 0 0 1 0 0 125 0 129 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坐标数总和 1 39 4 119 103 24 0 181 129 600 百分比% 0.16% 6.50% 0.67% 19.83% 17.17% 4.00% 0 30.17% 21.50% 0 总和 教师说话总和 48.33% 学生说话总和51.67% 沉默或混乱0

数学课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数学课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2005年6月14日,我随省教科所姜瑛俐副主任、廖先亮老师,全国特级教师刘中林老师、访问学者冯纯开一同在武穴实验二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听了三节数学课,每节课都使用了课堂观察工具表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教师活动观察表》、《教师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统计表》、《教师教法观察记录表》、《某一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观察表》、《全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学生行为观察表》、《课堂课程资源利用观察记录表》,并进行了课堂教学、专家与教师互动交流的现场录像。旨在通过课堂观察和互动交流中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从而从问题入手,确定能统领学校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 三位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A老师,男,28岁,多次主讲校内外公开课,授课内容《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B老师,女,31岁,曾在省教科所组织的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授课内容《分数乘整数》。C 老师,女,24岁,在地区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授课内容《制作年历》。三位讲课的教师具有年轻、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等基本特点。 一、具备的优势: 1、利用资源,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

学”为“课堂生活”。《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就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实例——捐款活动来展开教学。《制作年历》更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收集年历,认识年历,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制作年历。三位老师都利用了3项以上课程资源.并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如制作年历的活动课注重利用了社区和学生生活资源,《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分数乘整数》属于数学知识的新授课,因此,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和学生自身资源。三节课有一位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对于多媒体资源教师有较清晰的认识,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能真正服务教学才用.说明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资源的开发。 2、把握了“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课程理念。虽然有些教材内容单调,可老师能以学生活动为支撑,在教学组织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努力转化。老师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中,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们交流。如《求复杂平均数的应用题》中教师出示捐款统计表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自己解决吗? 教师尽量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每位教师都采取了创设情境、分小组学习、演示、任务驱动、讨论、师生互动等6种以上教学策略,旨在以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全班学生学

英语高效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研活动记录 主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1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肖静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肖静老师及初三1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1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5年1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赵丽平 肖静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通过完这些句子顺便对课堂进行总结。 最后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纵观肖静老师这节课,有下列特点 :一是学习目标明确,开始变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 二是环节步骤分明,衔接自然。 三是重视基础能力培养。 am is are was were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美术)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观察对象 观察点 一、课前 情境创设(激王大鸿 一年级美术学员单位 授课内容花所周柳小学观察时间段 2013年10月25日《我的新朋友》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通过欣赏、分析作 品,让学生了解体会肖 像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 表现手法.这样设计的 目的是: 引导学生利用 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 肖像的特征,引导学生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欣赏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现在欣赏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艺术类型?”,从而在轻松的话题中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师导入: 出示范画 --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 发学生学习。 兴趣的问题你知道是谁画的吗?像 情境创设)吗?为什么?说出教师 的特征。(从年龄、头型、 脸型、发型、五官)在 学习肖像这一新的艺术表用绘画、拼贴和立体现形式之前,我设计先让学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生欣赏一些风格不同的肖画一幅肖像。培养学生像作品,介绍自己和同学 们,以建立初步的感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 概念的理解 和深化(学生 思维的启发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 素材,学生欣赏后可以让学

体会并交流对肖像画绘画 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肖像 画离不开每个人的人物特 肖像画就 不成为千篇一律了。” 三、知识 概念掌握后 的应用与展 示(学生表 达、展示的问 题选择和活 动组织)先展示一学生照片,观 察绘画对象的特点,结合个 人性格特点、服饰特点、爱 好等概括出主要特点。再根 据这些特点分别用不同的 方法来画出肖像作品,突出 其形体特征。从而让学生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通过 绘画,培养学生之间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刘玲 观察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指向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这一节课《代数式的值》属于概念和计算相结合的课,是让学生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等概念,在明白概念的基础上计算求值。根据王老师课前会议说课及教案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开展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以及合作探究、交流等教学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更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于是经过和王老师交流,教研组的讨论,一次次的磨课,我们决定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上制定观察量表。根据自身需要和分工我具体观察教师提问的指向性。 二、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合作交流、运用新知;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主要观察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资源和语言来吸引学生探求新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急切求知的欲望和斗志。 2、观察分析、探求新知;主要观察学生在探求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迷茫和困惑,而教师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决这些迷茫和困惑的。指向明确、清晰的提问,有利于问题解决的

简洁高效。 3、合作交流、运用新知;主要观察教师在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当产生疑难问题时,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引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或规律。 4、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主要观察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链和规律性的技巧、方法等。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表 被观察教师:班级:观察教师:时间:

《荷花》观课报告

《荷花》观课报告 《荷花》一课观课报告 一堂课的好坏,既要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能力,更要看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根据陈毅老师这堂课上的学生活动情况我作以下简单分析。 (一)结论 1、部分学生缺少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力求全体学生参加,这堂课上的情况是大部分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能多次回答问题,多次操练;仍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机会。 2、学生活动的形式还不够多 课堂活动中绝大多数活动是个人和一对一的形式,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比较少,全体学生是否能在语言环境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得不够明显。 (二)建议 1、增加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如:一个学生在朗读完后,是否不要简单的方式决定谁读的好,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最好能让孩子们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同学的朗读,欣赏他什么?这样同学间不仅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更加对学习充满了乐趣。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在经典诵读之后可以加入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师:说的真棒!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组内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 指导回答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

篇一:课堂观察报告 2 姓名:xxx 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背景 时间:x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二节课地点:体育学院篮球馆学科:篮球 课题:双手胸前传球执教老师:xxx 观察者:xxx 二、课前准备 (一)了解授课内容 篮球运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体育技能,力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强调向多样化简约化灵活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增加适应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从知识、技能、技巧到理论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 2.熟练掌握一至二项运动的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篮筐 2.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 xx级社体xx班共有xx名同学,上课地点在宽敞的篮球馆,所以我坐在篮球场边上休息区位置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的思路和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参与实践情况等等。 (三)观察过程及教学内容 上课前:观察者和老师于上课前到达篮球馆。预备铃响后,体委整队好老师 开始上课讲解本节课的上课内容,然后体委带队做准备活动。 ?教学内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技术动作:屈膝弯腰,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呈球状,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掌心空出,双臂弯曲置球与腰、腹间,蹬地展体伸上臂,手腕急促由下而上转动,再由内向外翻抖,同时拇指下压,食、中指用力弹拨球;接球时,手形不变,双手主动迎向球,接住球手要弯曲,起反冲作用。 ?教材分析: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学校所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校所在市县河池市环江县(市县)学校名称明伦中学团队名称五香明伦校本研修团队团队成员卢成伟、莫春蕾、莫丁蓉、卢永定、蒙俊杰、莫金糯等11人 、课例信息 课例名称中考作文专题----作文开头 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主讲教师姓名莫丁蓉教龄26课型□概念课□活动课□技能课□复习课√ 教材版本语文版中考作文复习专题---作文开头 二、开放式课堂观察分析记录(不够可自行加页) 的讨论当中来。也 体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团队精神。 时,每组成员都能踊 跃参与到组内课堂。 观察者姓名蒙俊杰、卢成伟观察时间 2012年09月26日 第5 节课 教学秩序井按导学设计进分组让学生写作田野观察学生是学习的主然行教学体,才是真正的

三、聚焦式课堂观察记录 1. 教师提问类型观察

结论: 由提问记录单发现的问题: 原因分析(可结合当时课堂情况): 1.是何类问题比较多, 1?授课老师给学生讲 7种作文开头的 方法的概念,讲述理论性比较强。 2.如何类问题很少, 2.授课老师在讲课时善于抛出问题, 设置悬念,并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自 己解决问题。 3..为何类和若何类问题特别少。 3.可能是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妥 当,导致课 堂的拓展的时间就少。 建议: 描述问题发生时的情境: 改进方法: 尝试,这样避免平时的作文产生方法 雷同式的开头。 3.课堂的延伸可以再联系到某年的中 考作文题目的开头。 3.老师可以在班里把好的好的开头多 展示,再由学生进行评论。 4.老师是何类问题太多,学生思考的 余地少 4?减少如何类问题 5.老师总担心学生不懂 5.加强如何类问题提问 6.农村学生作文功底差 6.尝试若何类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 和创造性 提问类型 分析的结 论与建议 1. 老师在讲是何类问题很多,然后学 生生就直接照课本念, 学生就不用思 考。 1?老师提问学生对每一种概念的理 解,并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尝 2. 老师的九种方法都讲得很详细,特 别是对排比式开头的讲解,然后就叫 2.老师在简单讲完几种开头后,不一 定叫学生一定要“排比式”方法练习, 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对这个进行演练。 不妨鼓励他们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

课堂观察分析

第 1 页 共 3 页 陕西理工学院考试试卷(A 、B 卷) 2013 — 2014 学年第 二 学期 科目:外语课堂观察与评价 外语学院 英语 专业 111234班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外语课堂观察观 [摘 要]:自有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开始存在。课堂观察(classroom 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 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1] ,对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教学;课堂评价 在成为教师之前,我们有很多的实践环节,如微格试讲,教师技能课,还有课堂观察尤为重要。有效的课堂观察,有利于促进在尊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习了课堂观察与评价这门课,并进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技能,受益匪浅。以下我将外语课堂观察技能对外语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我的外 下面将从课堂观察的定义,主体、对象和任务,目的和价值,课堂观察的三 1.课堂观察的定义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2] 2. 课堂观察的主体、对象和任务 如果要使课堂观察真正成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服务,观察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即教师本人应作为“自我观察者”,辅之以同伴互相观察和专家、教研员的听课 指导[3] 。它的观察主体是教师,观察对象是学生,观察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直接反馈信息。[4] 3. 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价值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过程性实证,通过研讨找到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观察是对最普通的传统教研活动形式的一种改进,是聚焦课堂的重要形式,是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 其价值为: (1)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生活,明确专业发展方向[5]。 课堂观察可以使师范生从专业的角度,全方位的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熟悉教师的工作环境,明确为人师的职责。也能通过课堂观察,了解课堂教学的流程,了解各种教学行为,清楚明确教师专业方向的发展。 (2)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5]。 在学习这个课程之前,我们就已经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些都是理论,没有结合实践活动,缺乏真实的感受。通过课堂观察,师范生可以直观的了解获得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信息,并且能客观地分析这些信息,更害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3)有助于师范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加深教师专业理解[5]。 师范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得到对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更好的理解、运用、验证过去所学的专业知识,遇到问题,也能灵活的解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的理解。 (4)有助于师范生强化研究与反思,转变专业学习方式[5]。 通过课堂观察,师范生可以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和反思,可以对自己的理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从而使其专业素质更加完备。 (5)有助于师范生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养成良好的职业情感[5]。 课堂观察可以帮助师范全面感知体验教师的职业生活,让他们的理解从理论走向实践,培养其责任心、爱心,杨成绩及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 4. 课堂观察的三个基本步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