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巧设“支架”,实现高效生物课堂

巧设“支架”,实现高效生物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5340190.html,

巧设“支架”,实现高效生物课堂

作者:帖步霞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4年第08期

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巧设支架,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高效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以学定教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研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建构过程是以学

定教的基础,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下面结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案例,探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应用,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1 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1976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及其同事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支架”原意是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施工的一种设施,俗称“脚手架”,在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

支架式教学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基于这种观念,教学应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施行支架式教学,要围绕教学主题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2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提倡在最近发展区中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是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支架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支架教学的程序就是支架的选择、搭建、应用和撤离的过程。即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再撤去支架的过程。学习支架的形式多样,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教学任务。从其表现形式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除了这些可设计的学习支架外,学习支架还有更为随机的表现形式,如解释、对话、合作、活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找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能力,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从而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