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在分析地理科学类专业目前办学特点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并根据本校近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实践,提出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扣课程设置参考方案。该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是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能。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地理科学类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校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158所高校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简称“规划”)专业。开设的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也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还有理工院校、财经院校等。大部分高校的GIS专业由地理学、测绘科学、地质学等学科转化而来,而规划专业主要由地理学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地理科学类下的二级学科。由于受传统的办学背景的影响,多数本专业课程体系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各个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教学与培养目标相背离、宽而不专等问题。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课程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各有特色,这就决定各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等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无法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按专业招生、培养,也有部分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而地理科学类专业还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计划。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色和地理科学类专业本身的特点,结合本校近5年来的实践,对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一些研究,以期促进地理科学类专业人培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淡化专业方向已是大势所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地理科学类专业按大类培养人才成为必然。

地理科学类专业采用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地理学专业基础、城乡规划及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要求,适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等专业机构需要的专门人才。具体而言,GIS专业合格本科毕业生能够胜任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与地理信息产业有关的技术应用与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好的科研潜质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录取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毕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地理班的第一课教学案例

地理班的第一课教学案例 袁小雄 前言:从高一升上高二,从新组合成地理专业班,同学们的心里都有“新”的感觉,新班、 新同学、新环境、新教材、新的老师等。到地理班学习的同学除部分外,绝大部分同学都是 基础较差,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地理班的,而且同学们还没有对地理学习有很好的认识 和心理准备。为稳定同学们的情绪,尽快让同学们安心投入学习,树立其学习的信心,我上地理班的第一节课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作出如下的教学探索。 一、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吗?(先是朋友关系,后是师生关系) 生:可以。很好!(同学们微笑) 师:让我先介绍自己吧。(包括书写姓名;学习、生活、工作的简历;兴起爱好、家庭情况、 获得的荣誉等)。大家对认识我了吗? 生:认识了。 师:谢谢!那好,我也很想认识大家啊! 师:大家互相认识了吗? 生:多数不语,只有个别说还没有(因为刚组成地理班)。 师:没关系的,大家想尽快互相认识吗? 生:很想啊! 师:很好!那有谁出来介绍自己呢?(先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用1分钟介绍自己,介绍什么都可以,如爱好、出生地、生日、特长等,各自发挥。) 生:(同学们踊跃出来介绍自己,气氛很活跃。约用了10分钟) 师: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好,相信我们很快会互相认识和了解的,并且成为学习生活上的好朋友的。 师:我想请大家评一下那位同学的字得最好、口才最好、普通话最好。(同学们进行评价,气氛活跃,字写得好,对高考有很大的好处!)。 师:由于时间有限,介绍就到这里,往后的几节课我会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给大家机会的, 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希望后面介绍的同学给大家很好的印象。下面我要求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好吗? 生:好。 师:高中地理课学些什么?谁能说说? 生:(同学们在翻有关的教材内容。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鉴于篇幅,这里不详列出) 师:大家回答都很好,但不够全面,由我来归纳吧。 高中地理学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环境篇:(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运动和结构;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资源篇:(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发展篇:(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面临全球性 问题;人类需要“持续的发展”) 师:大家对高二选修本学习的内容了解了吗? 生:有些了解 师:请大家拿出高二地理教材吧,打开目录页,回去要看熟目录。 生:打开课本目录页看。(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 师:学习地理有方法吗?如何学好地理?(运用投影放出) 学习地理并不困难,只要掌握好学习地理的工具和方法,就能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分散实践: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实践。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理学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海洋地理学》为限定选修课,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为介绍海洋地理学体系各学科的知识概况。通过学习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有关海洋的基本状况,海洋水体及流、浪、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海洋地理学体系 1.2海洋地理学发展简史 1.3中国的海洋地理学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地球的基础知识 2,2海与洋 2.3海底形态 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第三章海水的理化特性 3.1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3.2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3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第四章海流 4.1概述 4.2海流运动方程 4.3风海流 4.4上升流 4.5寒暖流

4.6大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 4.7海流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五章波浪 5.1概述 5.2小振幅重力波 5.3风浪与涌浪 5.4浅水区波浪传播与破碎 5.5内波 5.6波浪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六章潮汐 6.1概述 6.2与潮汐有关的天文知识 6.3引潮力 6.4平衡潮和潮汐动力理论 6.5潮流 6.6潮汐计算 6.7潮汐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七章海洋生物 7.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 7.2海洋生物多样性 7.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7.4海洋生态系统 7.5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 第八章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及其应用8.1海洋光学性质 8.2透明度和水色 8.3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8.4海洋声学现象 第九章海洋遥感 9.1引言 9.2海表遥感 9.3海色遥感 第十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 10.1海洋开发 10.2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6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区域分析与规划。共计2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地球概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共计15学分。 2、副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72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62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区域分析与规划。共计2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地理学引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共计41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平台中修读不低于10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习、野外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植物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1303 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 英文名称:Plant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气候学与气象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二、课程简介 植物地理学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基本特征、植物命名法、植物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以及植物与地球的耦合关系;植物个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植物种属分布的现代生态条件和历史原因;世界植物区划及时空演变,中国植物区划及主要特征;植物群落的基本性质、类型、结构、分布以及和环境的关系和演替;世界植被类型特征及植被分布规律。 Plant geography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major taxa, plant nomenclature, plant phylogeny and ontogeny development,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and earth; The inner rule of plant individual life activ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lant to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Modern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reason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World plant division and its time and space evolution; Plant divis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Basic properties, types,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worl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表面分布规律的科学,隶属于自然地理学,同时与生态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地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植物地理学所讲授的内容是从事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也是学习自然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环境学以及有关自然地理是应当具备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及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及技巧。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2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产业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 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 事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 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 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评价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课时:1课时学生:111 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知识,通过两个问题: 1、用地理语言描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优势条件) 2、举例说明以下因素为主导因素的农业生产: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常见农业的主导因素)迅速回顾知识,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二、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4.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5.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6.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分析影响农业产业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 分析和归纳能力。 4、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 事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5、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 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6、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 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处理:让学生读一遍(增加印象,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决学习目标 (一)农业地域的形成 1.阅读以下内容,提取关键词、谈对概念的理解。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获得从事地理科学教学、科学研究、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研教活跃”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富有拓展潜力、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 充分发挥本专业在西部地区中学地理教师培养方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科优势,按照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地理基础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基本任务,打造西部地区实力最强、进入国内领先行列的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研教活跃”的地理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和教育领域专门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 1.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和优良道德品质修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热爱地理教育事业。 2.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3.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结协作、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70学分

小学地理课教学计划与教案

志愿支教项目组地理课 教学计划与教案 授课教师:张鑫、田杰、王双、王晶、祝慧芳、张祎 授课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五校本课程 学习地理的意义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一门科学,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变化、了解土壤演变、寻找矿产资源、辨别方向、避开或减小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合理布局工农业、有效规划人类居住的城市……;可以说地理知识是终身受益的知识。 一、活动目的 本次支教开设的地理课程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我们的地球,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长见识。 二、活动要求 1、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严守纪律,并保持室内清洁。 三、活动内容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探讨。 2、随机提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并加以评价、鼓励。 3、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各地名胜古迹,开拓学生眼界。 5、及时用相机拍摄活动内容。(集体或个人) 四、备注 附:教学进程和教案 高新小学课程备课 三、四、五年级执教者: 一、教学进程

序号教学内容课题课时 1 地球的来源 2 2 全球著名城市 2 3 国内省份各省会及简称 2 4 中国著名的省份新疆、西藏 2 5 山东著名城市济南、日照 2 6 山东著名城市菏泽、潍坊 2 课题:第一课地球的来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来源 2.从传说的方面 3.从科学方面了解几个重要的时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们记忆本节课所讲的几个重要的时期

2.并能够讲述地球的来源 教学用具: 1.教师:PPT 2.学生: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地球的诞生(传说、现实) 2.提问:同学们知道地球怎么来的吗? 3. 揭示课题:从传说和现实两方面 二、分析与尝试。 1、地球的来源 2、让同学们讨论 3、提问两个同学 4、是同学能够复述地球来源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几个时期的地球状态 2、分析地球来源传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讲解地球的生命历程 4、启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向往以及对地球的热爱(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四、评价。 1 、请学生论述本节课所讲的地球的来源

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着重于地理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强化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使得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从教技能,使其成为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熟练,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新型的从事地理 教育、地理研究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培养要求:使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达到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达到独立研发多媒体课件;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地理教学方法。 主要课程:地图学课程、遥感概论课程、计量地理学课程、地球概论课程、地质学基础课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课程、水文学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土壤地理学课程、生物地理学课程、综合自然地理课程、经济地理学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中国地理课程、世界地理课程、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课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学地理教材分析课程、环境学概论课程等。 就业方向: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其成为从事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会展策划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掌握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期刊,并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初步掌握第二门外国语,为以后自学提高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导游业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经济法与旅游法规、饭店经营与管理、餐饮与康乐管理、公关礼仪、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旅游饭店(宾馆、旅游景区以及其它有关旅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可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也可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教学及相关工作。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社会工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技能,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在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等工作机构从事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慈善救助等社会公益性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对社工方法与技巧的认识、理解、把握和训练学生对案例处理的流程设计、手段的运用,并通过介入实际工作领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工作伦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团体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和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综合训练等。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就业领域主要有:社会团体、民政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社会服务机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地理科学类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 ◆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环境演变、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等。 实践教学: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安排10—12周。主要专业实验:地质学实验、地貌学实验。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原专业名:地理学、地理学教育、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就业数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区域发展): 名词解释(每题4分): 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 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难点。 3、协调发展的具体含意。 4、试论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完善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影响。 经济地理): 名词解释(每题4分):杜能圈;垂直外资;郊区化;交通枢纽;发展轴 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 1、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乡村转型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论述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3、与我国1980-90年代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变化,及其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4、结合下图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布局方案,论述其经济地理基础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5、谈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科学依据。 中科院2006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2006) 一、简述题: 1.简述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2.简述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发展定位。 4.简述我国大城市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 二、论述题(3选2) 1.比较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发展机制、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异同。 2.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2006) 一、解释 1.指出“十一五”规划的4类主体功能区 2.货流图 3.人口金字塔 4.生产性服务业 二、简述(3选2) 1.简述过去50年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特点和作用。 2.归纳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3.列出钢铁企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并简述某一因素对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 三、论述题(2选1)

11地理科学导论教案

地理科学导论 一课程和教材内容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 地理学系本科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后续专业知识的先导课程 (二)课程的研究内容 本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地理系统,介绍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宇宙知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效应、地球表层和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第二部分地理空间,介绍介绍地理空间规律、区位理论、行为地理理论、区域理论、地缘理论;第三部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介绍人地关系、经济、文化与环境和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第四部分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地理科学体系、地理学方法以及地理科学的社会文化意义等等。……可读性很强。 (三)对教材的评论: 内容丰富,主要表现在介绍前人理论成果方面,个人独创性理论不多;在编写体例(篇章结构)方面可以说是思维一片混乱,特别是第一部分的内容,与后续专业课内容完全重复,只是起到一种画蛇添足和故弄玄虚的作用;序号也混乱不堪。二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科学研究门类的区分 恩格斯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自然辩证法》) 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彼此相属或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而“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矛盾的连续发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矛盾论》)2.课本提出批判的两种错误观点: 空间科学(p301)。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这样认为。正确的概括是空间(地表或地域)差异,或者说是对地表分异规律的研究。在人类认识还不深刻的情况下,这是完全正确的。这称为描述性地理,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必然,Geography就是它的概括和总结。 人地关系(p302)。有人这样认为过。但这里的地不是作者所认为的整个大自然,而是和人类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地理环境。并且着重点是从经济和生产活动切入的,不是去研究所有方面的关系。不像作者所说的是整个自然环境。 3.作者的观点: 研究“地球表层这一特殊的物质体系”的。(讨论:对不对) 4.本人观点: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特定地域上与生存环境系统实现良性耦合机制(生产力地域布局)的科学。 三地理学的科学性质与特征 (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 1.毛泽东对科学门类的划分 “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修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外语、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地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而且适宜到科研部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业务素质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教育理论和地理科学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的锻炼,具备进行地理教学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地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2)掌握数学、环境科学、化学、生物等与地理科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方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2---26课时 授课教师:吴小乐 授课对象:七年级3---8班 课程目标: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2课时) 第二节自然环境环(2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研究_周廷刚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_周廷刚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1期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 周廷刚苏迎春杨晓霞罗红霞沈敬伟 摘要:在分析地理科学类专业目前办学特点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 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并根据本校近5年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实践,提出了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参考方案。该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是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能。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地理科学类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校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158所高校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简称“规划”)专业。开设的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也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工程类院校,还有理工院校、财经院校等。大部分高校的GIS专业由地理学、测绘科学、地质学等学科转化而来,而规划专业主要由地理学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地理科学类下的二级学科。由于受传统的办学背景的影响,多数本专业课程体系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各个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教学与培养目标相背离、宽而不专等问题。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课程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高校

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各有特色,这就决定各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等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则无法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按专业招生、培养,也有部分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而地理科学类专业还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计划。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色和地理科学类专业本身的特点,结合本校近5年来的实践,对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一些研究,以期促进地理科学类专业人培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地理科学类专业按大类培养人才成为必然。 地理科学类专业采用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地理学专业基础、城乡规划及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要求,适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等专业机构需要的专门人才。具体而言,GIS专业合格本科毕业生能够胜任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与地理信息产业有关的技术应用与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好的科研潜质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录取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资源管理等相关应用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合到规划、国土、环保、城建、旅游、房地产等部门工作,或到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