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疆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疆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丝绸之路始于汉、盛于唐、衰于明,绵延1500余年。其间不难发现,屯垦作用的发挥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即屯垦有方者,丝绸之路兴盛;屯垦无方者,丝绸之路必衰。现今,作为新时期履行屯垦戍边特殊使命的新疆兵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如何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值得认真思考。

一、屯垦在丝绸之路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屯垦与丝绸之路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程度来说,屯垦直接关系着丝绸之路的兴衰,屯垦兴、丝路通,屯垦废、丝路阻。

(一)屯垦在丝绸之路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起始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进入新疆,分北、中、南三条通道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北非连接起来,形成路上贸易通道。无论走哪条通道,都必经新疆,新疆的稳定发展也就成为丝绸之路兴衰的关键。由于远离祖国腹地,且与多个国家接壤,民族、宗教与相邻国家相似,新疆历史上分裂与反分裂、争夺与反争夺、控制与反

控制更迭交替;为维护稳定安全,历代王朝将屯垦作为稳疆固疆的重要手段,使之成为边境安全、西域兴盛的重要保障。由此,屯垦经营有方时,新疆大局稳定,丝绸之路必定畅通、兴盛,如汉、唐前期;屯垦经营无方时,新疆不得安宁,丝绸之路必定不畅、衰败,屯垦也就在丝绸之路演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屯垦在丝绸之路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1.屯垦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历代封建王朝在西域屯垦制度的建立,对巩固国防、保障丝路、捍卫边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丝绸之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作用。伴随着汉唐经营新疆,屯垦被大规模推广开来,各屯垦点承担了保护新疆和驿道安全的责任。屯垦军民平时种地生产,有事时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并依靠其强大的组织性和应变能力,有效保障了新疆和河西走廊的安全,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宁,为过往商人提供了一系列的保护,使他们能放心大胆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如西汉曾经推行“移民固边”、建置“河西四郡”及西域都护府,并有效建立起屯垦制度;唐代亦建置安西大都护府并下设

新疆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昌龙

(兵团党委党校,新疆五家渠831300)

[摘要]屯垦与丝绸之路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屯垦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提供了商旅所需的食宿、参与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从一定程度来说,屯垦直接关系着丝绸之路的兴衰,屯垦兴、丝路通,屯垦废、丝路阻。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兵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独具特色的体制优势、特色鲜明的农业优势以及开放包容的人文优势。为此,兵团理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畅通的坚强磐石、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屏障的安全卫士。

[关键词]新疆兵团;丝绸之路经济带;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74(2014)03—0028—05

[作者简介]刘昌龙,男,兵团党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都督府、州、县等行政管理机构,皆为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有力举措。

2.屯垦提供了商旅所需的食宿。历代屯垦尤其汉唐屯垦,其屯垦点多是建立在各战略要地和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并根据实际形成每隔一定距离就建一个大的屯垦点或驿站。这些屯垦点在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地的建立,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使团提供了住宿和饮食的便利,为丝绸之路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服务体系,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如西汉时的屯垦主要在天山以南,其中南麓即丝绸之路的中线和南线,包括轮台、渠犁、车师、焉耆、北胥鞬、姑墨和赤谷等7处,均为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唐代军屯主要集中在庭州(吉木萨尔)、伊吾(哈密)、西州(吐鲁番)、轮台(乌鲁木齐北郊)、清海(石河子附近)和碎叶(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等地区,在天山以南主要集中在焉耆、乌垒(轮台)、疏勒(喀什)和于阗(和田)等绿洲,皆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要地,保证了商队使团所需的食宿。

3.屯垦参与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屯垦军民在保障丝绸之路安全和提供食宿便利的同时,相当一部分的军民还直接参与到了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往来之中,客观上对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流、繁荣昌盛起到了推动作用。汉唐中央政权为了稳定人心,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方便屯垦军民参与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如唐朝是采用发放丝绸的形式来支付在新疆的军饷的,史料记载每年唐中央政府拨付给新疆驻军的军饷为缉(纺织品)50万匹,而不是像对待其他地区驻军那样采取拨粮、运钱的方式给新疆驻军。

4.屯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在商贸往来的基础上,最终带来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往,并由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屯垦为载体,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发展。在丝绸之路演变中,得益于屯垦活动,中原的先进生产方式传入新疆,带来了打井灌溉、引水修渠、牛耕铁犁、种桑养蚕、丝绸纺织、造纸冶炼等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种技术由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使团从西域传入中亚、西亚,对发展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西域的音乐舞蹈、民族风情等也由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使团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此外,屯垦带来的汉文化的传播,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交融,形成了新疆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新疆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特殊优势

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兵团,是我国历代屯垦事业的延续和发展,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东连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西通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北非各国,是我国丝绸之路上北、中、南三条通道全部穿越境内的唯一省区。兵团作为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的三条通道贯穿兵团各师垦区,具有明显的地缘区位优势。新疆现有国家开发口岸29个,其中11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地处兵团数十个边境团场垦区范围内,具有发展口岸经济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同时,兵团具有丰富的边境旅游资源、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等特色旅游资源,这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与地缘、口岸优势形成了明显的集合优势。

(二)独具特色的体制优势

兵团是一个特殊社会经济组织,具有“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管理体制。这种特殊的管理体制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便于在全兵团范围内进行人、财、物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整合,能够高效地进行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兵团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为更好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兵团正积极同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衔接,激发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效能,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更有效地拓展对外发展空间。

(三)特色鲜明的农业优势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自兵团成立以来,兵团一直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在水土开发、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技术、病虫害的生物与机械防治技术、轧花设备与技术、纺织工业技术、农业工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长足优势,在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和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三个“十大主体技术”推广普及方面进一步提高,在农业科技贡献率、高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方面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兵团已经初步形成了节水

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规模优势、装备优势、科技优势、组织优势。同时,兵团在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加快“走出去”步伐,已经与中亚等国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开放包容的人文优势

兵团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安全稳定的环境。兵团人来自全国各地,有46个少数民族,形成汉族人口相对集中、多民族混居的分布形态。在长期的交流中,兵团依托其包容性、融合性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历代屯垦文化、军队文化、内地文化、新疆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融于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人文优势。这种人文优势,在促进多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使兵团成为不同类型文化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宗旨是民心相通、文化的交流,兵团可以依托其开放包容的人文优势,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我国与中亚、新疆与内地、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

三、新疆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兵团时指出,要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这是新时期中央领导对兵团战略地位和职责使命的鲜明表达,也为兵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一)兵团是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畅通的坚强磐石

纵观2000多年的新疆屯垦实践,可以得出的经验是:屯垦兴,则边境宁,西域兴;屯垦衰,则西域乱。长期以来,兵团始终坚持“兵”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现拥有民兵十四万余人,分布于天山南北各个团场、工矿企业、边境要地和战略通道,为维护新疆稳定、保卫我国西北领土完整、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的特殊时期,稳定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作为以屯垦戍边为使命的兵团,在新形势下的迫切任务和要求就是应成为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畅通的坚强磐石,当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为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宁、新疆社会的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首先,打造兵团城镇堡垒群,增强城镇维稳能力。构建以“四师可克达拉市(拟建)、五师双河市、九师小白杨市(拟建)、十师北屯市”为核心,口岸为依托的沿边开发开放的、固守祖国边陲的边境城镇“长城”;以八师石河子市、六师五家渠市为增长极,十三师红星市(拟建)、建工师、十二师北亭市(拟建)、七师胡杨河市(拟建)为辐射的承担维稳与发展的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带;以一师阿拉尔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十四师昆玉市(拟建)、二师铁门关市为战略支点,多个重点小城镇构成的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南疆维稳城镇堡垒群。其次,加强职工队伍和政法力量建设,增强维稳的震慑力。加大支持复转军人、大学生到兵团就业,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支持防恐维稳、应急处突、装备优良的民兵队伍建设;加强政法机关、干部队伍和反恐机制、反恐专门力量的建设。再次,健全维稳工作运行机制,提升维稳运行效率。不断丰富和创新兵团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内涵及实现形式,进一步彰显“军”的属性;进一步完善轮训备勤机制,使维稳应急力量向常态化、专业化转变,健全戍边联防机制。

(二)兵团是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

纵观历代屯垦,广大屯垦官兵在天山南北的屯垦活动,不仅为新疆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而且带来了内地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提高了新疆生产力水平。新疆兵团成立后,既开创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先河,也发展了新疆现代工业,建立了大批工交建商服企业,使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遍布天山南北。更为重要的是,兵团因其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辐射作用,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如今,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兵团能够在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比如,在农业方面,农业“走出去”战略关系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等重大战略问题,兵团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海外的农业发展和经营模式非常成功,已经与“丝绸之路经济

带”上的许多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和农业投资等方面合作。因此,从经济方面来说,兵团应成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汇聚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交流、提升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首先,打通兵团战略通道。打造既能融入“东联内陆、西通亚欧”的国际战略大通道,又能将空间布局分散的城镇、团场联为一体,并能充分发挥兵团作用的战略通道,形成节点明确、重点突出的新格局。其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中心、基地建设。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新疆交通干线枢纽、重点口岸、兵团城镇、工业园区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以阿拉尔、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科技园区和天山北坡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突破口,建成现代农业示范与推广基地;以石河子、五家渠、十二师、四师以及图木舒克、阿拉尔为中心,打造出口导向的食品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以石河子、阿拉尔为中心,打造立足新疆、面向欧亚的农用装备制造业基地;积极开发和利用疆内和境外的油气资源,推动兵团能源资源加工基地建设;加强与军工企业集团合作建立军工企业,打造新疆的军工制造业基地。再次,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走出去”步伐。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在疆内外的优化配置,积极在疆内外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出口、对外援助、劳务输出、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第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打造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企业、大集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和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三)兵团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兵团在整个新疆区域中形成汉族人口相对集中的聚集区,在促进多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兵团发挥来自全国各地、与地方长期毗邻而居、自成一体又融入新疆社会的优势,积极推动新疆文化走向全国,扩大内地文化在新疆的传播。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兵团必将在促进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面对“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极力制造民族隔阂、民族分裂、民族仇视和宗教仇视、加大西化分化的图谋,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兵团扩大文化交流的功能。因此,从文化方面来说,兵团应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首先,打造现代文化传媒基地。重点在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北屯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服务、军垦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在边境师市打造集“四个认同”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影视拍摄等为一体、点线结合的文化产业景观带;在十二师五一新镇集中打造文化传媒基地。其次,加快推进兵团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兵团一级设立专门的文化部门,师一级成立专门管文化的机构,团场一级相应设立文化管理办公室;逐步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次,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对于兴办文化园区、文化企业,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第四,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大力培养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资本运营、产业中介等文化产业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兵团各类专业院校的作用,支持开设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

(四)兵团是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屏障的安全卫士

新疆气候干燥,属于灌溉农业地区,既要屯田,就要兴修水利。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使各族人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屯垦的地区出现大片连片绿色的生机。兵团成立后,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边境线上大规模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排盐治碱,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对

新疆生态环境起着极其积极的作用。如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这条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带的开通和拓展所面对的中亚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且日益恶化,需要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新疆的生态环境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新疆兵团保障新疆生态环境的安全,并对中亚国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指导、借鉴。因此,从生态方面来说,兵团应成为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屏障的安全卫士,守卫新疆绿洲安全,推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和问责制,把各级行政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加强能源资源、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管理机构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环保部门的基础能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符合环保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推行污染治理市场化的进程。其次,大力发展生态和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建设循环的工业链和共生的产业群模式;推进生态型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商

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现代第三产业。再次,积极推进“生态走出去”。依托兵团长期实践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积极推动兵团生态技术、技术人员“走出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帮助、指导;加快推进兵团环保企业“走出去”,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张春林.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促进新疆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3,

(33).

[3]厉声.中国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历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4]李福生.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

[5]新疆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6]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7]陈平.丝绸之路的屯垦文化[J].兵团建设,2012,(8).

[8]强始学.把握新战略,抓住新机遇,找准新定位,实现新跨越[J].当代兵团,2013,(23).

责任编辑:杨伟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