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企业家的使命

论企业家的使命

论企业家的使命
论企业家的使命

论企业家的使命

昌思佳

内容摘要:本篇论文以“论企业家的使命”为题目,主要探讨了中国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历史使命感,来为我们的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做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介绍了我为什么研究“论企业家的使命”这一课题,以及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本论,分别说明了第一,突破常规、坚持创新是企业家的使命;第二,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是企业家的使命;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是企业家的使命。第三部分是结论,我得出的结论即是,在中国,现今企业家具备担负起历史使命重任的各种条件,而且也必将担负起他们的使命。

关键词:企业家使命和谐社会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推动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和贡献。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日趋深入,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关注企业家的作为和形象,使得企业家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新的“公众人物”群体。企业家群体社会地位的提高是我国市场化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令人高兴的。但这同时,也会给企业家群体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因为人们将会用更高的社会标准和道德标准来评价企业家的行为。随着新闻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出现在普通百姓的视野当中。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再盲从媒体的声音,百姓有了自己的见解与认识。因此企业家的作为和形象的受关注度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社会的预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要求企业家更应该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影响与作用,为普通百姓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家应明确自己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并且积极的履行自己的使命,言行一致,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认为已处于中国经济舞台中央的企业家们现今的使命是:

一、突破常规、坚持创新是企业家的使命

企业家的使命,在于打破旧传统,创造新传统。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企业,很多都

曾创造过常规思维中的“神话”。无论是海尔进军美国市场,还是娃哈哈挑战“两乐”,在当时大多数人士看来,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张瑞敏、宗庆后们还是做成了。奥秘就在于,他们发现或找到了为常规思维所忽略的机会和方法。一般来讲,人们认为的不可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不可能。但当环境条件变了,不可能就有可能成为可能。正因为如此,优秀的企业家们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改变,或者通过努力达成这种改变,进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企业家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随时挑战自己,永不知足,将创新进行到底,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家已经不同于以往,站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应该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不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勇于突破常规,打破固有的形式,立于创新的前沿。

以麦当劳为例,如果回溯到它的起步阶段,谁会认为一家快餐店能够开遍全球呢?关键就在于,麦当劳后来找到了一种方法——工业化的管理与生产。这使它一下子有别于旧的餐饮业,变成了可以复制的东西。当然,不断增加的民族、文化交流,也为它的扩张提供了客观条件。事实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纵观企业发展史,有多少当初不被看好、而现在已被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呢?也许,正是当初的不被看好,才让一些企业独占了先机,成就了一番令人惊羡的事业。当然,“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更多的应是一种精神,在操作具体项目时,还需要小心求证,否则,会有极大的风险。每个企业家只能自己去感悟和把握“常规”与“创新”的界限与尺度。

二、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是企业家的使命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将文化力转化成生产力,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企业家必须忠实的遵守企业文化,第二步是抓住时机,适时的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成生产力。

首先企业家创造了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家也必须遵守这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对每个员工,包括企业家本人的一种强大的制约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企业家创造了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仅对每个员工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规范着企业员工的思想、伦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而且对企业家本人也具有制约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龙头,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口号,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企业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家只有具备淡薄名利、处事不惊的襟怀与心境,才能正视不断变化的经济生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只有身体力行,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楷模,示范推广,才能出实效。进而,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征服企业内部和市场,只有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深入人心,为社会大众和消费者喜爱、认同时,企业才能稳固。并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获得成功。企业家要勇于

变革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成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标准,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由于那些思维定式和标准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因此,当我们遇到类似问题的出现,我们倾向于采用同样的方法。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原有的文化可能会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就需要企业家们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变革,扬弃旧的不合时宜的企业文化,重新创造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其次,在明智的企业家看来, 企业文化绝不是简单华丽的装饰品而是产生于企业现实经营目标的必招品。也就是说任何企业文化的建设都是带有功利性的是带有一定利益和目标的。如果无视这种功利性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其现实意义,就会退化。因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所在,“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就毋庸皿疑地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成为企业家的使命之一。

这是由企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是最基本的细胞,是由一群人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这个团体中有其行为准则,包括制度性的机制性的硬元素, 也包括职业道德等软元素。所有这些元素的总和, 就构成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开发和提升来提高和完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经营信念和干部队伍的素质,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或者简单地说功利性是企业文化与生俱来的天性不是出于我们有意识的“设计”。也就是说, 只要企业追求利润, “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天然核心而非人为的选择。新经济时代以前当一个企业较小的时候, 即使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可能生存,那么在新经济时代如果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就是对人这一决定性元素的忽视, 是挑战自身生存可能的、极端冒险的选择。用三联集团事长张继升先生的话说“一个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虽然未必能够成长为强大的企业但是一个企业文化做得不好的企业是绝对不可能做强做大的。”所以,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而“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来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理所当然的核心。因此是企业家必须选择的核心。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是企业家的使命

“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对企业而言,具体包括:产业结构和效益、规模的合理平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经营机制的合理调整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健康、和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还必须要有外部环境的健康、和

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于企业的所有这些要求,毫无疑问也就是“企业家的使命”。

奉献国家和社会,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应当以奉献国家和社会为荣,以损害国家和社会为耻。所以“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理所当然要成为中国企业家的追求。

具体可以以下措施:一是坚持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针,倡导“清洁生产、源头控制,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环保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治理工程,二是坚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工艺设备;三是坚持主张“靠改革来解决企业的活力问题,靠发展来解决人员的富余问题”,“用同样多的人干更多的活”。

企业家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企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不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事情,坚持不懈地追求“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家和政府都要遵循经济规律,突出市场化原则,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开发,保护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防止和反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事业以外的产业和行业垄断。企业家和政府都要重视和加强宏观预警机制,建立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个企业家之所以称其为企业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而在于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企业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赚钱,应该是既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也为社会提供精神财富,它的意义在于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企业通过实实在在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财富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企业家作为一个影响日益巨大的社会群体,在这个方向上当然有重大的责任。

当然, 给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以良好的舆论氛围,是非常关键的。社会舆论不能将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当作“减压阀”来对待, 社会的和谐, 应该从重塑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开始。所以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是逐层递进的。作为企业首先应该承担起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企业家把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企业家的经济责任。在这个基础上, 应该鼓励部分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其他如道德上的责任。把企业办成社会形象良好的企业,友好公众、友好环境、友好员工,企业家直接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对大企业尤其重要,而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企业发展已经表现出的大趋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们看到许多为社会服务的非盈利组织,从事着众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益事业,这些非盈利性组织

主要都是由大企业或企业加资助的,这是一种对社会最直接的反馈。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方针意义深远。这个方针促使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效应,毕竟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个公平和美好的社会。我相信, 企业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也一定会给自身带来良好的收益。目前, 对于中国企业这个经济体的成员, 较为普遍的看法是, 在纯粹挣钱原始积累时期、追求规模资源整合时期与企业公民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中,有相当部分企业仍存留在第一阶段, 一部分企业进入了第二阶段, 但少有真正负有历史使命感企业家。但是我认为, 我们国家的企业家目前有不少正在将自觉的使命在努力扛在肩上。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倡导下中国为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企业家的产生提供更好土壤的氛围正在形成中, 我们期待更多中国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企业家的诞生。

参考文献

1、奚从清,谢健,叶育登,陈安金,现代企业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贾林男,这一代的企业家,中国工商时报,2001,1,11

3、徐友龙,中国企业家的使命——构建和谐社会担起社会责任,观察,2007,5,1

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摘要】:民国企业家们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长卷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商业,以民族工业为经济基础,以帮助社会为企业目的,实践“实业救国”。与此同时,他们还致力于公益事业,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乡。他们努力办好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创造了中国工商业的辉煌成就。因此研究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对激励现代企业家和纪念民国企业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国;企业家;社会责任 天下兴亡,企业有责,民族兴衰,企业有责,国家强盛,企业有责。民国企业家们在初办实业时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在如此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心中考虑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兴亡,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血,积极投身到实业救国的事业中去。他们不仅看重自己的企业,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责任的承担。张謇的“南通模式”,卢作孚的“宜昌大撤退”等是最有力的证明。这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 一、实践实业救国 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实践自己的思想观念、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民国企业家们纷纷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一)、以民族工业为经济基础 1.张謇张謇经商的动机,与赚钱无关。他起自农家,苦读成名,有过10年不得志的游幕生涯,最远还去过朝鲜,当状元时已年过不惑,自然不再年少轻狂。早在1886年左右,他就产生过"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想法。他主张“实业救国”,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他认清了当时社会经济从根本上是以工业生产推动的事实,以纺织业为基础开展创业。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当时中国的原棉、矿产资源为洋人所用,不但经济上损失很大,而且经济命脉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中国的民族独立就会相当艰难。2.范旭东范旭东幼年丧父,靠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是他幼小的心灵种种下了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根苗。他与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共度应用化学,看到日本的快速发展,以强凌弱,在先后战胜中国和帝俄后,他跟家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向往祖国富强,立下“工业救国”的志向并身体力行。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他在塘沽的渔村开始研制精盐,很快令纯度达到90%以上,久大以海滩晒盐加工卤水,用钢板制平底锅升温蒸发结晶,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中国重工业之父”。 (二)、以帮助社会以企业目的 民国企业家一开始办企业是为了对抗外国资本的经济入侵,但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那种最初的“激情’’就演变成担负,他们开始对社会责任的全面

优秀创业家的四种精神

优秀创业家的四种精神 使命感、产品/服务的愿景、快速创新和自我激励 一、使命必达 “我的责任就是为公众提供卓越的产品,丰富他们的生活,并带去乐趣。如果我们公司的利润下降、收入减少,就说明了我们没有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 创业家们坚信,他们的事业对全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坚信,他们能为消费者、员工,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创造价值。我们称他们的工作带有使命感。这就引申出两个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我们如何实现它?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众是所有伟大的创业家的共性:他们能制定聪明的战略并创造卓越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使命感在创业家精神中高居榜首的原因。这种使命感根植于企业的理念、信仰当中,也根植于创业企业家的心中,松下幸之助是个很好的例子! 本·特里戈(Ben Tregoe)创立了一个公司,其目的是帮助全球的生意人提高他们做决策的分析能力。四十年后,与他人共同创办的这家凯普纳-特里戈公司(Kepner-Tregoe)培训了全球五百万人。他说:“当你谈及公司战略的时候,无非就是说你的价值、信念和基本目标。接着是对产品和市场的切实了解。如果不能归结到产品/市场以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话,你就什么也成就不了。描绘你的组织最终会落实到如下问题:你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向谁提供?”这就是组织的基本框架! 完成一个商业计划书的简单方法:第一,问你自己,我们能做什么,擅长什么?请尽可能地列出详细清单;第二,在你所在的市场或希望进入的市场里,有哪些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或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最后,列出在进入市场后,与你的竞争对手抗衡时,你的优势所在。 不管你是正式还是非正式地做计划,都请记住: 专注你的客户你擅长什么?固然,创业家们对自己的产品都情有独钟,但他们都清楚,让消费者也热爱他们的产品才能最终站住脚。消费者对企业最有发言权! 认清标准选择市场和产品时,有两个攸关成败的标准。一是市场的需求,从消费者的数量和销量来分析,市场有多大?市场是在上升?下降?还是原地不动?这些需求对市场来说到底有多关键?是必不可少的?是一种奢侈?还是一种时尚潮流?二是竞争性的定位,与目前市场的参与者相比,你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更好吗?更便宜吗?更快吗?必须找到你的优势所在和市场细分的切入点。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它?”这是个事关企业文化和价值的问题。对创业家而言,创造并维持企业的价值观,意味着要确保企业专注于实施商业计划的关键成功要素。战略和文化必须匹配,这种匹配在3M公司就很说明问题。说到产品创新,3M公司可谓闻名遐迩。通常,该公司有30%的利润都来自新产品。3M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第一,他们首先做计划:在公司的增长战略中强调新产品的核心地位。其次,他们围绕产品创新来打造公司文化,他们让产品创新成为公司主要的,事实上是唯一的公司价值观。海尔也是已创新精神发展起来的,这种精神贯穿于海尔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不要忘记,培养企业价值观的目的在于支持你公司的商业计划,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发现并创造好的价值观能让公司的竞争力最大化,你可以考虑如下要点: 提升你的竞争力什么样的价值、行为和原则能够提升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吗?是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另辟蹊径,把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精神提到了一个相当的理论高度,既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又突出的实践的的本质特征。这是一本基于创新又强调行动的好书,书中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下我的感受。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在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德鲁克赋予了创新新的内涵。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创新是有目的性的,他告诉我们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在此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七大机遇”的创新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和意外的失败、不协调的事件---实际情况和预料情况不一致

和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认知、情绪以及意义上的改变、新知识---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创新的概念,对德鲁克而言,创新不是天生的能力,它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辛勤的工作,也就是说,创新是经过某种训练,是实践的结果。创新带有实践的特征,德鲁克提出了代表创新训练核心的创新原则:五个“要做”,三个“不要做”,三个“条件”。三个要做的事情:1.有目标、有系统的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而对机遇的分析则始于对创新机遇的来源进行彻底思考;2.创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要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 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就必须简单明了,目标明确; 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只是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情; 5.一项成功的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三个不要做的事情:1.首先是不要太聪明;2.不要过于多样化,不要分心,不要一次想做太多的事情;3.不要尝试为未来进行创新。三个条件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原创]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当前中国企业界真正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不多,但是华为老板任正非绝对可以算作一个,一直以来任正非都被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可见大家对于任正非的认可与追捧。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企业家精神的时代。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09年一场国际演讲中就曾直言:“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梦想和价值观。” 任正非凭什么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在任正非身上具有哪些企业家精神呢?作为企业的创业者和领导者能够从任正非身上汲取哪些养分呢? 我们试图通过和任正非的面对面采访来了解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但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都知道任正非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企业家,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没有接受过任何社会职务,没有公开进行过任何演讲,在外界看来任低调的有些极端。因此任正非对我们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正是他的神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市场上和网络上关于任正非的书籍和文章非常多,我们一方面从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和整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听过华为员工和管理层来了解这位华为领袖。通过持续的研究和访谈,任正非在我们面前渐渐由模糊到清晰,创新,冒险,学习,坚持,分享等任正非身上具备的特质也渐渐浮出水面。 创新 创新是优秀企业家所具备的特质之一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国内外但凡优秀的企业家都具备这一精神,从杰克韦尔奇到乔布斯,从柳传志到马云,这些优秀的企业家骨子里面都流淌着创新的基因。缺少了乔布斯的苹果在创新方面的举措和成就乏善可陈,越来越多的果粉开始怀念乔布斯的日子,没有了比尔盖茨的微软在苹果和谷歌面前反应迟钝且略显老态。创新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那些引领企业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创新这一点在任正非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企业战略方面,从代理到自主研发,从农村到城市,从通讯设备到手机,华为凭借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成就了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从华为基本法到任职资格管理,从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全员持股,华为无论在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内部管控方面都开创了先河,也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论文1word精品

简述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需要具备的理念、素质与能力以及在我 国现阶段企业家培育的机制与途径 什么样人才算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位或头衔,它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 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 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创新者。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 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直接解释:企业家就是企业中能够让企业合法经营、不 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人。 企业的发起人、经理人、和投资人都有资格成为企业家,又都有可能不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本质。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执着精神和诚信精神的论述最有代表性,此外,我觉得实干精神也是企业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 creative destruction ) ”的创新者观 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 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 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 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 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坎迪隆(Richard Cantillion )和奈特(Frank Rnight) 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 精神与风险(risk )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 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 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 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 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 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 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

中国企业家传承的是创业精神

中国企业家传承的是创业精神 中国企业家传承的是创业精神 李稻葵2016/06/17 .txt_zw .wp-caption {max-width:100% !important} .aligncenter, dl.aligncenter, .html5-captions .wp-caption.aligncenter {display: block;margin-left: auto;margin-right: auto;} .html5-captions .wp-caption {border: non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margin: 0;padding: 0;} .wp-caption img {margin: 0;padding: 0;border: 0 none;} dl.wp-caption, dl.wp-caption * {-webkit-user-drag: none; } .wp-caption-dd {font-size: 11px;line-height: 17px;padding: 0 4px 5px;margin: 0;} .entry-content * {line-height:160%;} .txt_zw img {margin:0} .txt_zw ol {list-style:decimal !important;} .txt_zw ul {list-style:disc !important;} .aligncenter {margin:0 auto !important} .alignleft {float:left;} .alignright {float:right;}

优秀企业家精神26字[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崛起的灵魂]

优秀企业家精神26字[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崛起的灵魂] 在一代企业家创新、敬业与合作的精神感召下,众多IT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群锐意进取、善于开拓的人,在这个生机勃勃的群体中,往往有一两个人起到领袖的关键作用。而这些领军人物,都拥有一种相同的特性,我们将这些特性称为企业家精神。 从经济社会中的实践领域到研究领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视野中,人们对企业家精神的概括多种多样,如:冒险精神、决策和组织能力、创业精神、挑战精神、务实精神、坚忍不拔、远见卓识、富有活力、适应能力、善于抓住机会、超越重塑自我、承担社会责任等等。 那么,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构成到底是什么?在“xx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召开之前,我们希望探寻企业家所共同具有的那些闪亮的精神品质。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沿着企业成功的足迹,我们发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崛起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抓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报告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企业精神的核心首先应该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家角色的本质规定性,其原动力在于自我实现。企业家的工作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而且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说,由于身处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肩负的不仅是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使命,还有推动宏观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重任,因而创新精神对他们格外重要。

中国企业家应具有的精神

论中国企业家应有的精神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是可以跨国界的,而企业家是有国界区分的;企业是可以跨时代的,而企业家是有时代烙印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呼唤属于自己的企业家。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而要造就这样一支企业家队伍,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精神。中国的企业家要善于抓住机遇,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要善于团结社会和他人,将个人的企业家精神转变成一个团队的企业家精神;要忠于事业,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 关键词: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造就和培养我国的企业家精神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那么,确切地说,中国转轨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答案应该是,中国需要洛克菲勒企业家精神。约翰.D.洛克菲勒是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商业巨子,100多年来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创造了美国最有价值的、涵盖社会多个方面的商业神话,从白手起家,到世界首富,再到千金散尽,洛克菲勒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美国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的符号,其精髓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第一种精神是创新精神。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到底是什么?平面来说,它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技术、产品、市场、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纵深来说,创新精神就是冒险加理智。从这一点来看,洛克菲勒的思想体现的很明显。对于冒险,洛克菲勒认为,与其生活在既不胜利也不失败的黯淡阴郁的心情里,成为既不知欢乐也不知悲伤的懦夫的同类者,倒不如不惜失败,大胆地向目标挑战!其言外之意就是,越是认为自己行,自己就会变得越高明,积极的心态会创造成功。而这种积极的心态,正是敢于冒险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洛克菲勒说过:“我不知道是不是勇气。一个人往往进入只有一件事可做的局面,并无供选择的余地。他想逃,可是无路可逃。因此他只有顺着眼前唯一的道路朝前走,而人们称它为勇气。” 对于理智,洛克菲勒也认为,一个人的理智来源于“知识+智慧”。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我们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可以说是“理智”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我们凡事都需要看得远一点,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中必须装着第二步,所以,做事不抢时间,不求多,稳稳当当地做,就能做许多事情。没有一杆完成的高尔夫比赛,只有一杆一杆地打下去,每打出一杆的目的,就是离球洞越近越好,才能最终把球打进。 虽然冒险和理智是矛盾尖锐冲突的概念,但是,二者在洛克菲勒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中却实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任何创新都有失败的概率,但是企业家至少在最初阶段或者某个阶段,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是应该具有冒险精神的,否则一步都迈不出去。而要想使冒险能够成功并且创造出价值,还是需要理智,理智地、科学地分析所面对的方方面面,客户、技术、竞争对手、发展趋势等。企业越做越大以后,理智的成分会越大。做企业是一种艺术,每一个具体情况都会有一种应变组合,所以,我们永远都回答不出确切的东西。可以说,企业家身上60%是冒险精神,40%是理智,但是如果冒险精神降到20%,理智成分上升到80%就成了学者,那他就不适宜承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了。 第二种精神是敬业精神。 这接近于韦伯提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古人云,创业难,守业更难。然而,创业不是新企业、小企业的专利,老企业、大企业的要解决守业问题,事实上也是解决二次创业、不断创业、自我超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敬业精神就变得愈加重要了。 洛克菲勒就一直坚持要勤奋务实。其实,这就是敬业精神不可须臾或缺的。他认为:“要从最底层干起,一点一点地获得成功,我认为这是搞清楚一门生意的基础的最好途径;财富

浅谈我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

浅谈我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 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而我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则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核心的是创新、坚持和责任。 一、创新精神 企业家的作用是创新,创新精神就是创新职能的具体表现。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五个方面比较全面阐述了企业和企业家创新精神。 1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生产消费者以前没有使用过的新产品或赋予老产品以新的特性。任何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或欲望,而人们的需求或欲望是变化发展的,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变化的人的需求或欲望决定了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企业家的首要拥有的就是分析市场需求,界定产品概念,寻求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来源,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赋予老产品新特色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需求或欲望。 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特色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合作创新四种实现方式。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是根据市场机会和企业自身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相结合,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实现方式,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来源问题,并以此为支撑,通过与创新资金、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创新机制等协同作用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功能。 3 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是以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提供新的满意为宗旨,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指潜在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特殊需求、新需求)是能否成功开拓新市场的关键。市场创新不以巩固已有市场份额、提高既有市场占有

论优秀企业家精神

论优秀企业家精神 成功的企业,总是那些有着优秀品质的企业家带领的公司,他们以自己可能并不新颖、但能将其作用引导性发挥到极致的理念,指导着企业前进的方向,并获得市场的成功。总结苹果、星巴克、沃尔玛、马云、微软和英特尔的成功之道,我们看出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性作用。 一、企业家突出的理念导向、战略执行力、对员工和客户价值的关注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1、成功的企业,总是秉持了突破行业一般困境的几个主要理念,推动了企业发展。诚然,关于企业家精神,有很多的要求,包括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看到社会供需中的不平衡,看到市场机遇;勇于挑战,敢为人先,有冒险精神;有气量和胸怀,能海纳百川整合资源;有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不向困难低头;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等等。但是成功企业,往往是其中几个理念做到极致,推动了企业的成功。如乔布斯的“高品质创新”和“永远引领潮流”的理念,霍华德·舒尔茨的“顾客体验”,都是围绕几个简单的核心理念来铸造企业的行为。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面临着各种困境,不同的行业情况不一。不能明晰理念的企业往往只能获得生存,而不能走向卓越,甚至因管理失误走向毁灭。如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面对行业的潜规则,奶制品行业几乎集体失守,给行业所有企业带来致命的冲击,三鹿更是直接倒下。而优秀的企业,比如苹果和因特尔,他们秉持一贯如故的创新,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星巴克和沃尔玛的服务,做到系统性,引领这企业走向全球并不断扩张,因为简单明晰的理念,不断指导企业走向卓越。这些理念都是具备破除行业困境的有效认知,从成功要素上讲,这些理念简单、明晰、数量不多甚至不够新颖,但却深入系统,切合实际。 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不是缺乏对企业经营环境和行业规则的认识,有时甚至认识更为“深刻”,因为深刻,所以更加“务实”,于是出现片面追求利润,不注重品牌和长期效应的状况。在经营理念方面,对外宣传是一套,内部实际做法又是另外一套,应对客户满意、员工激励、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只有粗浅的虚伪口号,缺乏核心价值观念,因而也难以获得持续长久的成功。 2、成功的企业,总是可以将理念灌输到实际行动中,具备系统性,并且战

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企业家精神与创业/ Entrepreneur Spirit and Bissness 课程代码:030608 学时: 32 学分:2 讲课学时: 32 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外作业(案例分析或商业计划书)、作业答辩。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教材:葛守文编.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张仕亮主编.企业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创立企业、合法经营、培育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如何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基本知识,为较顺利展开创业探索或从事新设公司的管理实践提供值得借鉴的新视角、新思路。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掌握个人进行创业选择、用人、决断、应变、承担风险、品格等能力方面的知识。 2、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实际操作技能,教会学生撰写创业计划,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创业,了解企业开办的程序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十四章:二次习题(期末考试)。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采取: 1.讲授。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了解创业教育和创业内涵,树立创业意识。 2.案例教学。每一章都要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典型分析。案例教学不要有固定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求实态度。 3.课堂讨论。将课程中重点内容、热门话题、发展方向等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更深的了解掌握专业知识。本课程将采取“全程互动式”案例探讨方式开展教学,即以课堂讨论、现场模拟等方法为主促进互动交流。 4.电视录像。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 5.参观访问。亲临企业感受创业良好的氛围,以此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表现出他们的创业精神,使教学内容丰富深入,教学形式开放灵活,教学效果更直观,更能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培养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培养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社会企业是以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是商业价值为目的的企业。社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利益,他们利用商业的方法和规则以及市场的力量来推进他们的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友好行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间,几代企业家伴随着中华民族大国崛起的步伐,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我们理应肩负更崇高的历史使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培养和塑造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追求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企业家的社会职责主要有两项: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企业家通过创利来增加社会财富,通过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来推动社会进步。不创利的企业家是浪费社会资源,是自身能力的一种缺失。创新是企业家的天然使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不创新的企业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 我的观点是,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社会价值应当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社会企业家与传统商业

企业家的区别所在。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成长,思想在进步。在当今新的商业文明时代,优秀企业家应当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不只是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本分,是商业企业的初心,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是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企业不能没有商业价值,否则将无法生存。但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向社会价值转变,是企业家精神的进步和企业内涵的升华,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历史责任。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应当将承担社会责任和推动社会进步放在首位,并且不断赋予社会责任以广泛和深刻的内容。人们愈来愈注意到,优秀企业家们大多富有社会责任感,都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着社会价值的理念。 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一个只会赚钱的企业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存在,不仅仅在于其商业价值,还包括广泛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体现一家企业对全社会的贡献度。从企业的成长史来看,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存在,好的商业企业必定伴随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有意识地去把握企业的社会价值并不断产生新的追求。优秀企业要主动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业平台、拥抱科技革命、推动节能环保、促进环境友好、拓

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精)

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 时鹏程/许磊 【专题名称】企业管理研究【专题号】F31 【复印期号】2006年06期【原文出处】《外国经济与管理》(沪)2006年2期第44~51页【作者简介】时鹏程,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43) 许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注册会计师。(北京100043)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国外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率先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论,即强调个体及其与环境互动的个体层次论、强调企业组织及其与环境互动的组织层次论和强调范围更广阔的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层次论。目的在于为了解、掌握、研究和开发企业家精神提供一个有用的视角或认识工具。【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个体层次论/组织层次论/社会层次论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急剧变化,创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国家的GDP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新创企业。著名管理学家Peter F. Drucker曾经指出,[1] 世界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型经济”转变为“创业型经济”,企业惟有重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才能再创企业生机。创业的动因源于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变得日益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笔者试图在多年追踪研究企业家精神和积累大量的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和视角,以便更好地梳理国外学者研究企业家精神的脉络,并且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本质。所以,本文的重点是研究脉络分析,而不是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内容阐述。本文所提到的企业均为创业型企业。 一、企业家精神研究当前的企业家精神研究越来越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至今仍无统一、公认、标准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另一方面,它的研究领域正在急速扩张。Gwen Richtermeyer博士(2003)[2] 将该领域研究划分为22个主题:文化/种族,经济增长,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伦理研究,家族企业研究,金融研究,企业业绩/计划研究,性别研究,人力资本研究,二次创业者与一次创业者比较研究,跨国创业/不同国家对比/国家个案研究,全球化、出口和小企业研究,激励研究,企业创建或解散研究,创业者特质研究,质量控制系统,资源观视角下的企业,社会网络/商业组织/企业联盟,战略计划和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分配,以及团队、技术及技术型企业和创业投资等。Henri A. Schildt和Antti Sillanp(2004)[3] 又从文献被引用频率的角度对企业家精神研究进行了分类评价,梳理出15组能代表理论研究主流的主题。这些主题同样涉及面非常广泛,涉及经济发展、文化、组织间关系、新创企业、大企业改革、企业国际联盟、组织学习和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每个方面又有很多发散性研究,并不一定有自己小范围的主流。因此,构建一个统一框架以便了解、认识和掌握企业家精神,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本文就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来展开讨论。 (一)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对企业家精神定义离不开对" entrepreneurship" 的词义辨析。目前国内有将entrepreneurship译成创业、创业学、[4] 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本文作者建议采用P. Davidsson(2003)[5] 对" entrepreneurship" 的辨析。他在Kirzner(1973)、Venkataraman(1997)、Shan和Venkataraman(2000,2001)以及Gartner(1988,2001)关于" entrepreneurship" 定义的基础上,将" entrepreneurship" 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将" entrepreneurship" 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看待,认为关于" entrepreneurship" 的研究应获得关于"

论民国企业家创业精神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摘要:在那段能过一天就一天的乱世变局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晚清政府腐败的环境下,或军阀动乱的状况下,或列强横行国土的时势下,依然抱着一种“实业救国”的理想而耗尽一生的精力。这群人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受人尊敬的阶层。傅国涌认为他们是“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群以实业报国为终生理想的大商人,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 关键字:民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 以前在思考“一个国家崛起”的问题时,很少会想到商业史。所以对商人阶层缺乏了解。自从这学期选修了“民国企业家创业史”这门课后,开阔了眼界,对这个动荡的年代也有利新的认识。民国乱世,企业家们空有济世理想,却很难着手实现,于是他们就放下抱负,专注于眼皮底下的那片土地。于是,就出现了像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等一批“实业救国”的企业家。 一、“状元企业家”——张謇 张謇(1853-1926):我国民族企业家的精神领袖,民营企业家的一代教父。读过历史教科书的人肯定都会懂得张謇的“状元办厂”事迹。但是未必有很多人知道这个“状元办厂”在当时的意义和其对我国民营企业家所产生的巨大启蒙精神。饱读诗书的张謇在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但不久的中日甲午战却改变了这个刚刚高中,满怀治国之道的年轻人的命运。1896年(光绪22年)张謇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从此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创办的大生纱厂也对当时的民营企业起着带头作用。大生通过股东大会,分析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中国股份制企业成长发展的状况;对实行的“官利”分配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官利”制度的实行,受当时整个社会高利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张謇还有一个创世之举,那就是他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城市建设,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被他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将近20年下来,南通已成当时中国最出名的县城。1920年,一位访问者描写他看到的南通:“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奔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又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运输线四通八达。”而张謇另一个值得记住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南通的建设。张謇的实业精神,体现在南通的建设上。通过对南通的建设投入,“父教育”与“母实业”的建设思想。开启了南通的民智和端正了南通人的风气。当时梁启超对南通的评价是:中国最先进的城市。张謇由此有一个绰号叫“张南通”。南通模式是如此的迷人和让人感奋,在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企业家的梦想。也是在1920年代,老买办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置1000

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

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 1、企业家及其重要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德和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倡导和实行创新的经营者。 企业家多指一个成功企业的创业者,或者对一个企业发展成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经营者。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那么企业家就是指挥船只行进方向的船长。有人曾经打过一个比喻说: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率领一群普通员工,完全可以打败一个平庸的企业领导者率领的一群优秀员工。 2、企业家精神及其内涵 企业家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家阶层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把握与对企业特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反映着企业家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工作准则和对事业的追求。是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理想模式、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是企业家进行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化的主基调,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 进取精神:扩张的冲动 创新精神:不创新,毋宁死 契约精神:通过制度创新追求公平 诚信精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敬业精神:朝圣者心情+顶礼膜拜的态度 奉献精神:从心灵深处归航的诺亚方舟 民族精神:经济全球化,企业家有国籍 3、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首先,要培育企业家精神。 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弘扬企业家精神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精神转型的重要任务,消除制度、政策层面不利于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家精神建构的各种弊端,造就尊重企业家,倡导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企业家精神要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魂魄。 其三,国有企业的广大干部应在实践中诠释企业家精神。 特别在社会当下,要坚决摒弃“官本位”、“家天下”错误思想,当职业经理人、当企业家不是在“做官”,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按照“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的要求,牢固树立“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企业家精神论文

` MBA 企业家精神课程 作业2:课程学习个人总结 姓名:李婷 学号: 所在班级:2016MBA脱产班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新意识;新思路、新策略、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新发展;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责任;敬业、诚信、合作、学习;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品格;冒险精神、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韧执着;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价值观;创造利润,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 就自己而言,曾经的创业经历值得反思,虽然曾经有过很多创新的想法却因为畏手畏脚,缺乏冒险精神以至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创业真的不是只有讲诚信踏实肯干就可以的,还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强大完善的企业家精神。 对企业家概念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马歇尔认为企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市场机会并组织生产要素实现市场需要的人熊彼特则强调企业家是不断在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人。 要增强企业家精神我认为从政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对策下手: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思想保障。要认识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企业家是决策者、领导者、指挥者,更是创新者,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带头人。要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文化环境,加大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传媒,大力宣传企业家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家不断创新。 第二,改革教育培训制度,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应通过学习系统地提升企业家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在训练形式上,坚持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完善选拔、激励、淘汰机制,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机制保障。完善企业家选拔机制,

企业家精神演讲稿

企业家精神演讲稿 企业家精神演讲稿 企业家应该以事业为重,应该有为事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下面是整理的企业家精神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家精神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下午好! 在此感谢公司能给我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也将不惜余力的把握住这次机会、下面就让我把我自己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看法简单的与大家讲述一下: 企业、不如把他说成是一个团队、是由一群人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组成的、他们为了生活、为了理想、共同的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行着。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导游幕膊皇瞧笠涤胛幕藿樱皇瞧笠导矣胛幕说牧昊帷每个团队都有着它的制度、管理模式、操作流程等、

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企业文化的一中表现形式、一个团队能否走多远、要看看的他的企业文化到什么程度、怎么样看呢?是细节、下面我为大家举几个例子、看看企业文化是怎么样从细节表现出来的。 说有两个企业同时发了一个通知,虽然只是两份通知,但是反映的是绝对不同的文化及文化上的差异。两个单位都组织了一个去郊外游玩的活动,而且,不但主题相同,活动原则也是出奇地一致:一天时间,单位只提供门票和来回用车。但一样的活动,却有完全不一样的《通知》。 其中一家企业的《通知》如下: 通知:经研究决定,拟定于周日组织全体员工去郊外游玩,时间一天,全体员工务必带好身份证,于当日早上八点前赶到单位门前集合,否则,后果自负。另外,单位只负责门票和来回车费,游玩期间,伙食自理。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无故请假按旷工处理。 而另一家企业是这样在告示牌上通知大家的: 邀请书:如果你想尖叫而办公室里又不允许;如果你想牵漂亮MM的手而又找不到借口和机会;如果你想忘记无处发泄的郁闷和不快,那么,请在下面签下你的大名,参加公司的郊外之旅吧。 在告示牌下面还有一张报名表,上面写着:欢迎您将成为我们欢乐之旅的成员!请您做好行前准备: 1、带好您的身份证明;保管好您的门票; 2、让您轻松、保暖的衣服; 3、约好您的朋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