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第四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第四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第四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第四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p149

理论背景 p145

理论假设 p146

治疗方法和技巧 p147

治疗过程 p151

贡献和局限 p153

这是最早/最基本的一种治疗模式(单选题),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较深,注重人的意识与心理分析的疗法,是其它模式的集大成/母本。总特点:强调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系,人的内部心理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产生了人的特定思想与行为(单选题)

﹡1、理论假设/观点(开放性)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人在环境中’,受到生理/心理/社会三方因素相互作用)(多选题)

(2)对案主问题的假设(案主的问题与其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早期因愿望未满足/情绪冲突未解决而形成压力(过去压力)

-社会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表现出来(现在压力)-对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及自己情绪控制能力欠佳-自我功能的强度较弱(问题处理的压力)

(出现心理困扰与人际交往冲突)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保证人之间沟通及健康人格的条件)(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有价值、有待开发的潜能/挖潜)(5)提出个案工作的七大原则(个别化/接纳/自决/不批判/诚实/保密/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2、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对案主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从双方沟通交流状况(主动被动)及反映案主内在想法与感受的状况-非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支持-接纳/保证/提供实物帮助;直接影响-强调/建议/忠告/坚持/干预;探索、描述、宣泄)

-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通过双方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案主分析与理解问题的技巧。分为现实情况反映-对当前的内外环境做出正确理解与评价;心理动力反映-问题产生原因历史分析;人格发展反映-调整人格发展)

(2)间接治疗技巧:辅导第三者或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案主的技巧

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

-重要他人: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社区管理者(单选题)

-介入焦点:从案主个人,扩展到其周围的其他人员

3、模式的特点

三个实施阶段:研究、诊断、治疗(多选题)

(1)研究阶段(资料收集):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过去/现在)中了解服务对象,以揭示其心理困扰与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

(2)诊断阶段(资料分析及问题的产生与变化过程分析):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案主问题的原因。包括:

-心理动力/动态诊断(单选题)(对案主人格的各部门之间互动关系评估)

-缘由诊断(对案主困扰产生、变化过程分析。老人被骗不相信他人)-分类诊断(对案主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3)治疗阶段(对心理困扰与人际关系失调的因素进行调整与修补):采用多层面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案主

减轻不安/减轻系统失调/增强自我适应力/开发潜能(自我实现)/改善人际交往关系(社会生活环境)

4、贡献与局限平153

案例分析

一、个案背景

(1)家庭及生活背景(环境)

-国雄生长在兄弟姊妹众多的离岛大家庭,是8个孩子中最年幼的,今年16岁。父母所受教育不多,终日忙于做小买卖糊口,家里很穷,借贷渡日。

-遇到孩子有问题时只用打骂去处理。国雄的一个长兄是瘾君子,几个兄妹只是完成了小学便无心向学。当他读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因年纪渐高百病缠身而无暇督促他读书。

-幸而凭着一点聪明,国雄在中一时托亲戚介绍到九龙一所不错的中学就读。如此,他随当技工的哥哥搬到九龙居住。

(2)案主状况与问题

-国雄的体质平平,个子不算高大。

-父母不在身边,哥哥又忙于工作,不久他被多彩的都市生活吸引。放学后便和同学三五成群地在街上、快餐店与波楼流连。

-他在中二那年正式加入一个黑社会组织并渐渐与区内的一群黑底人马打成一片。他一方面利用“大哥”的名字保护自己,另一方面

又在学校横行霸道,欺负弱小同学。开始时他略有顾忌,后来发觉其他同学不敢揭发恶行,就变本加厉,愈发放肆了。

-玩神打,是国雄的消遣之一。一是那份超自然的感觉使他得意忘形,就是高年级的同学也因为其背景而忌他三分。二是他与黑社会认同的有力凭证。仗着那一副凶恶的神态,他在校内奠定了“阿头”的地位。不到两三年,国雄便由一个单纯的离岛孩子变成一个有十多个“随从”的黑人物。加上他资质聪颖,成绩不俗,犯校规也掩饰有方,老师拿不到证据也无奈。于是斗殴、寻仇、争女等事便成了国雄的生活目标,而他更因为头脑灵活、口才圆滑而战无不胜。

二、介入过程

(一)开始接触

(由陈老师推介来见学校社会工作者、非自愿案主)

(1)案主自述

-为自己的行为做出种种辩护,老师不信任他(移情)、对他存有偏见(挑战落后的记过制度);

-随时会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没前途);

-想出国升学、出人头地;

-被迫见社工

(2)社工评述

-求助时的焦虑、勇气;

-社工角色易引起案主的移情(权威与责罚的感受的投射、恶劣行为引发的不安、焦虑与抗拒);

-建立信任的关系是开始接触时最重要的工作

(3)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社工运用了支持(接纳/戒心)、探索-描述-宣泄两个非反映沟通技巧,了解其真实情况与他建立关系(耐心聆听案主的申诉、表情与语调的接纳与鼓励,令案主放下最初的戒心,进入实质面谈)

-中二因集体聚赌而记一次小过,策划打斗,并学会“动口不动手”;在寻仇、争女中积累了黑社会经验,声望大振。在老师揭发其罪行时,都能找到代罪羔羊、牺牲了一些“手足”的安全而幸免于难。

-自由渲泄给国雄情绪上的疏导(尊重、非批判、鼓励)

-国雄对社工建立的关系带有刺探性(如他说最看不起需要帮助人,社工与他讨论矛盾心情),并提议实行一段“试验期”。最后以积极态度进入治疗过程。

2、心理社会研究

根据人在环境中,社工引导案主描述家庭、童年经验与同辈关系等,以便观察与了解他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互动

(1)在探索-描述-渲泄中进行心理社会研究(个人内心世界探索):-同辈与学校系统:从不惜牺牲友人安全看,他缺乏知己,是一个表面风光、内心孤寂的少年人;学校大部分老师对他十分不满,从同辈系统与学校系统中得到的支持都不大理想

-家庭系统:案主说最看不起需要帮助人,其实深受其早年经验影响。幼年经济拮据,常向亲友借贷渡日(自卑),长大后决心要“出人头地”,如此,在“大哥”保护下,他在学校与黑社会取得了领袖地位(自尊与需要的满足)

(2)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人对环境的反应:

-搬迁九龙升学后,哥哥疼爱他但又早出晚归,在缺乏支持系统的情况下,案主常在外流连

-案主个子小而常被人欺负时,投靠“大哥”帮助

-在充满色情与黑势力的环境中居住又缺少家人照顾与督导,案主走上这条路是意料中的事

3、诊断

推断“此时此地”的案主正处于一个功能弱化的家庭系统,黑势力充斥的社区环境、一帮只有奉承而没有实际感情的同辈系统中。

(1)心理动力诊断(人格的三大动力)角度:

早年经验往往为案主营造了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与倾向。而从人格发展反映看,案主的超我发展较薄弱,没有一套内化的道德标准,不重视行为带来的后果,并用合理化、否认等自我防卫机能来保护自己。(2)症结诊断角度:

-坎坷童年的苦难使他产生了“出人头地”的心态,凭着充当黑人物来补偿其自卑感

-按分类诊断看,案主是一个“问题青少年”

(3)发展心理学角度:

-案主正处于“建立自我”的心理发展阶段

-疏于父母教导,兄妹又缺乏良好榜样,使案主易认同黑社会的势力,而这种认同感为他提供了安全感与目标

(4)优势视角:案主有许多等待发挥的潜质

-(个人)聪明、想出国的志向、自我强度不弱,判断力、意志力、学习能力很好

-(环境)疼爱他的哥哥、关心他的陈老师

4、计划

-建立治疗的目标与契约,商讨对问题的看法,达成协议

-计划的阶段性、助人自助

-每周面谈一次的时间与地点

-老师与家人对计划的支持

5、治疗

(1)治疗目标

-减低案主的焦虑与不安(透过各种支持与信任关系建立,让案主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中);

-减低案主的“人在环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疏离不良同辈关系影响;增强老师的了解与接受;增强兄长的关怀等);

-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满足感(提供正面方法使案主不以反社会途径-

文体委员,来发挥才能与潜质);

-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提供学习辨别是非、控制情绪与本我冲动的机会,加强超我的发展);

-改善环境(迁离与黑社会毗邻的居所,改善环境对案主的负面影响)。(2)运用多种技巧

-支持、探索-描述-宣泄等非反映技巧来建立专业关系

-用引导思考或感受等反映讨论技巧,让案主了解其处境、行为模式与人格发展的历程。比如,反省他的所为(破坏性)与想出人头地、出国深造(建设性)的意向背道而驰;反思他的决定为自己与他人带来的后果(几个好友被开除而只能在茶楼工作)。

-用直接影响的技巧来助长或打消其行为。如将玩神打的主要消遣,转向体育活动(打兵乓球)

-用间接治疗来改善其环境。如哥哥搬家及关心案主;班主任安排案主作文体部负责人(接纳社会规范的角色及出人头地、发展超我);其他老师能客观看到案主的进步而接纳他。

结果:从问题少年变成了美国某大学商学院学生。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四章 社会角色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四章社会角色 本章学习目标 角色的含义 角色理论的概念与来源 角色的行为模式 角色学习 角色扮演 角色冲突 角色偏差 性别角色差异 个人的社会属性通过人们的社会认同高度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那么个体的人是怎样与整体的社会发生联系的呢?社会心理学从个人水平的分析过渡到群体和更高水平的宏观分析的一个桥梁就是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角色问题。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角色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社会角色视为个体在群体或社会中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将社会角色考虑为一种人格状态,或完整人格的一个侧面,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一个人就像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习惯和掌握各种品质特性一样学习他的社会角色。因此,可以这样说,社会角色的概念为我们弥合以个体和以群体或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学这两种研究途径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 一、角色的含义 角色(role)最初是由拉丁语rotula派生出来的,这一概念最初在学术著作中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的《论表演哲学》一文中,

当时他就提到了“角色扮演”的问题。但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角色”一词才被专门用来谈论角色问题。在此之前,角色一直是戏剧舞台中的用语,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但人们发现现实社会和戏剧舞台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即舞台上上演的戏剧是人类现时社会的缩影。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这样写到:“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而美国社会学家米德(R.H.Mead)和人类学家林顿(R.Linton)则较早地把“角色”这个概念正式引入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色理论也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社会角色呢?社会学家以及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都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莱威(M.J.Levy)将角色等同为社会地位,他在《社会结构》一书中将角色定义为“由特定社会结构来分化的社会地位” ;纽科姆(T.M.Newcomb)在其《社会心理学》将角色理解为行为本身,他认为“角色是个人作为一定地位占有者所做的行为”;林顿在《个性的文化背景》将角色理解为行为期望或规范,他认为“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角色理论研究者彼德尔(B.J.Biddle)将角色视为行为或行为的特点,他在《角色理论:期望、同一性和行为》的著述中强调,“角色是一定背景中一个或多个人的行为特点”;森冈清美把角色分为两种,把地位分为“群体性角色”与“关系性角色”。以家庭为例,所谓“群体性角色”是观察家庭内的各个位置与家庭群体的整体关系时的概念.如户主、主妇、户成员的区别那样;所谓“关系性角色”是从家庭关系角色来观察各个位置时的概念,如妻子对于丈夫、儿子对于母亲那样。这样,如把家庭成员数作为n 的话,一个位置就会伴随(n-1)个关系性角色;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家李长贵把社会角色定义为“个人行动的规范、自我意识、认知世界、责任和义务等的社会行为” ;安德列耶娃把角色要素分为下面这样三个方面,即社会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这个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相互作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特殊期待系统,也就是说,角色是个体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的外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来访者主要信息: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之类的话。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 一、问题探索阶段 来访者只有一位好友,而且高一后关系开始冷淡,自己学习成绩也大不如前。他敏感的认为好友总是在打击他,但他又很在乎好友,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并且在生活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从以上来访者信息中可以了解到,来访者心理自卑,面对挑战主要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态度,对自己不自信,害羞,敏感,焦虑。 来访者主要表现出: 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②除了至亲之外,只有一个好朋友或知心人; ③行为退缩; ④心理自卑; ⑤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⑥过多的忧虑及担心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①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学习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③挫折的影响。有的人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二、目标设定阶段 针对来访者,通过以上分析,制定相对应的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的自卑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以平常心看待学习,努力了就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心,让来访者相信自己。

心理咨询与治疗重点

第一章 绪 论 1、人生两大基本任务------适应与发展 2、现代人面临的适应挑战------社会变迁 3、陷入适应困境中的现代人 1、适应的相对平衡期缩短,动态调整期变长。 2、个人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 自己的人生。 4、出路在哪里:①改造环境。②帮助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有困难的个人。 5、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 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与内容可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试性心 理咨询 6、心理治疗的定义广义的包括对患者所处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周围人(包括医生)语言、行为的 影响(如安慰、鼓励、暗示、示范等),特殊的环境布置等一切有助于疾患治愈的方法;狭义的又称精神治疗 指由心理医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7*、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1)相似点:①而这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常常是一致的②二 者的工作对象常常是相似的③在强调帮助求助者成长和心理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④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 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8、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 (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3)心理咨询过程一种良性互动, 在咨访之间发展出了一种理解、信任、富有建设性的关系。(4)心理咨询具有“心理性”。①当事人的困难或 问题②咨询互动的内容主要属于心理学范畴③咨询目标是促进当事人在心理、行为方面的积极改变④咨询所依 据的理论、使用方法来自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9、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 10、西方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与治疗(起源于欧洲)的发展历史 1879年 冯特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地位 1890年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奠定了第 一个理论基础 心理卫生运动 比尔斯的《发现自己的心灵》 职业指导运动 弗兰克.帕森斯的《选择职业》 心理测量运动 非指导性咨询 1942年,罗杰斯的《咨询与心理治疗》 11、中国心理咨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量的扩张快、质的提升慢②学习太少、创造“太多③官方主导、 拔苗助长④缺乏合格的师资,培训质量难以符合要求⑤经济挂帅,牺牲专业性以侍奉金钱⑥学术研究薄弱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要素 1、弗兰克对共同因素的研究(1)当事人心理痛苦的共同性(即心力委顿);心力委顿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它起源于人的主观无能干,即无法应付他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觉得他能够处理的问题,表现为对自己丧失信心,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工作称谓 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 心理医生 工作对象与范围 主要是正常人和正在恢复或已经康复的病人 某些神经症、性变态等心理障碍较重的人 目标 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优先的具体目标而进行的 目标比较模糊,是使人发生改变和进步 时间 用时较短,一般咨询一次至几次即可 较费时间,有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经年累月方可 完成 帮助特点 本质上二者是相同的 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目标 心理问题 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问题 理论基础 心理学理论 马列、毛泽东思想等 工作方法、手段 主要以个别面谈为主 方法多样,如课堂教学、报告、升旗仪式等 队伍 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并获得一定资格的专家 具有普遍性和群众性 工作效果的评估标 准 心理学咨询的目标任务 思想道德的高度

《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笔记.

读书笔记---《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 曾银川整理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5686664.html,/psych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现代社会生活与心理咨询1 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历史1 第三节咨询与治疗概述2 第四节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道德准则 3 第二章咨询要素分析3 第一节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 3 第二节咨询和治疗的主要变项 4 第三章咨询目标5 第一节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 5 第二节确定什么样的咨询目标7 第三节怎样确定咨询目标7 第四节价值问题8 第四章会谈及会谈技巧9 第一节会谈的一般问题9 第二节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9 第三节倾听与询问的技巧10 第四节影响性技巧12 第五章咨访关系与咨询特质13 第一节咨访关系概述13 第二节共感13 第三节其它咨询特质14 第四节几个问题的讨论15 第六章一般咨询过程16 第一节对咨询过程的认识16 第二节咨询的基本阶段16 第三节几个技术性问题17 第七章变态行为18 第一节变态行为概述18 第二节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19 第三节神经症21 第四节人格和性心理障碍22 第八章心理分析疗法23 第一节概观23 第二节基本理论24 第三节心理分析的治疗25 第四节心理分析疗法评价26 第九章行为疗法27 第一节概观27 第二节基本理论27 第三节行为治疗过程28 第四节治疗技术29 第五节行为治疗评价29 第十章以人为中心疗法29 第一节概观29 第二节基本理论30 第三节治疗过程和策略30 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疗法评价31 第十一章理性—情绪疗法31 第一节概观31 第二节基本理论31 第三节治疗过程和策略33 第四节理性—情绪疗法评论33 第十二章其它疗法34 第一节现实疗法—美国格拉塞34 第二节折衷的咨询和治疗34 第三节森田疗法35 第四节钟氏领悟疗法35 第十三章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中国化36第一节文化差异与中国化的必要性36 第二节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国化的任务和途径36 第三节有关的中国化探索36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咨魂与治疗服务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24学时。考查课。1.5学分。 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木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心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理论、内容、基木方法、常见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引导。学习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木要求: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其生涯性和心理健康科学的发展,掌握不适应问题的表现和症状;了解精神障碍与疾患,理解社会不适应的病理行为,了解儿童身心发展障碍。 (2)掌握人格理解的基木原则,掌握人格诊断的基木理论,理解临床面接中的人格理解方法的基木运用。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具体理论和技术 (1)掌握心理援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心理援助中人际关系建立的意义和基木方法;理解临床面接技术的要点。 (2)掌握来谈者中心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原理和要点,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和案例, 理解现代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的形式。 (3)掌握游戏疗法、箱庭疗法、感觉统合疗法的心理学基础和主要技术,理解音乐疗法的主要技术,了解各种疗法的案例。 3.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 (1)掌握家庭生活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服务的基木内容和方法,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教材名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临床心理学》,徐光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心理咨询与治疗复习提纲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述 一、选择/填空 1、新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四个阶段:启动阶段 (1949--1965)、空白阶段(1966--1977)、准备阶段(1978--1986)、初步发展阶段(1987—现在);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对来访者负责、 帮助的根本目标、保密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P2 心理咨询: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到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 2、心理治疗:P4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问答题 1、心理咨询的特征:P1-2 咨询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的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他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咨询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其根本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与区别点:P5-6 相同点: (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都是相似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救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不同点: (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到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 (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 3、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P21 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有(成功的治疗者需具有的条件): (1)要有帮助别人的心; (2)要有敏锐的感觉及了解心理的能力; (3)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

《心理咨询与治疗》简要

《心理咨询与治疗》 题型:一、填空二、选择三、判断四、名词解释5个五、简答5个六、案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的发展与心理咨询 一、人生两大基本任务------适应与发展 二、现代人面临的适应挑战------社会变迁(有小题) 三、两条出路: 1、改造环境。 2、帮助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有困难的个人。 第二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 1、人际帮助活动。 2、人际互动过程。 3、良性互动。在咨访之间发展出了一种理解、信任、富有建设性的关系。 4、具有“心理性”。(*了解) 第三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 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心理治疗起源于欧洲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心理卫生运动比尔斯的《发现自己的心灵》 职业指导运动弗兰克.帕森斯的《选择职业》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要素 第一节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 一.心力委顿(名词解释)

第二节当事人 一、哪些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 二、哪些人适合做心理咨询? 1、一定的智力基础 2、心理障碍的性质、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好的当事人是“ 人不太老,病不太重” ——弗洛伊德 3、人格特质(求助者应无严重的人格障碍) 4、求询的态度和动机 5、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第三节咨询师 一、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基本知识(二)基本技巧 三、心理咨询师的操行条件 (一)有自知之明 (二)有助人为乐的价值趋向 (三)责任心 (四)自我平衡能力 四、心理咨询师的伦理道德(自己总结,非常重要) 第四节其他变量 一、治疗之外的力量 环境力量与治疗内的力量的匹配情况不外乎三种: (1)彼此促进; (2)彼此冲突;(3)既有促进成分又有冲突成分。在多数情况下, 以第三种情形居多。 第三章心理诊断与评估

东师《心理咨询与治疗》19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就是指心理咨询的目标要对来访者有建设性、符合其长远发展的需要。 A: 具体 B: 可行 C: 积极 D: 有心理学性质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重复能检验咨询员的理解 B: 重复使来访者感到被倾听 C: 重复时,咨询员可以用专业术语做总结 D: 重复关键内容能让谈话主题更明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儿童获得父母的积极性尊重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罗杰斯把这种条件称为()。 A: 限制条件 B: 价值条件 C: 积极条件 D: 消极条件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在交互分析理论中的“三个我”不包括()。 A: 父母式自我 B: 儿童式自我 C: 老师式自我 D: 成人式自我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指小时候在潜意识中订下的一生计划,它的形成和早期价值观的认定及童年的心理地位有关,发自于“儿童”自我状态,透过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沟通”编写而成的,并以后来的事件证明,但可经由选择而改变。 A: 游戏分析 B: 脚本分析 C: 人生脚本 D: 参考架构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不属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心理的3成分的是()。 A: 意识 B: 前意识 C: 潜意识 D: 后意识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咨询师在应对来访者沉默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会谈之初,采用有结构劝导方式引导来访者进入会谈主题 B: 会谈之初,亦沉默等待来访者的思考和梳理 C: 多用倾听技巧引导来访者的自我开放 D: 真诚、尊重、主动关心来访者并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来鼓励表达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是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 A: 压抑 B: 合理化 C: 心理防御机制 D: 退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不是进行追踪调查时应做的任务。 A: 填写信息反馈表 B: 约请来访者定期前来面谈 C: 指导来访者巩固已有进步 D: 访问他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可能产生类似于依恋、恋爱或矛盾的感情。 A: 对抗感情转移 B: 感情转移 C: 失误 D: 信心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人本主义认为,()是指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趋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 A: 生理动机 B: 安全动机 C: 尊重和爱的需要 D: 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不论来访者的种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和内容等,咨询员都要视自己与来访者是平等的,来访者之间是平等的,这就是()。 A: 绝对地接纳来访者 B: 完整地接纳来访者 C: 充分地信任来访者 D: 无私地关爱来访者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社会动机 一、社会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1、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 个体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刺激决定的。(1)内在的因素包括均衡作用、需求、内驱力。均衡作用指的是人体保持体温、血糖水平、体液含量、酸碱比例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平衡机制。当某些方面失衡时,就会产生恢复平衡的需要。这种需求,即生理上的困乏就会产生内驱力,成为行为的动机。(肚子饿了想吃) (2)外在刺激。(吃饱了后闻到美味还想吃) (3)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倾向。只是人类简单行为的部分动因,不能用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 2、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受社会个体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条件调节的,是带有社会内容的内驱力。因而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它不同于以生理内驱力为基础的如饥渴动机和性动机。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得来。如成就动机,因而称为衍生性动机、习得性动机。 (二)动机的性质和功能 1、动机的性质: (1)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例如吃东西不是肚子要吃是整个人要吃。除了肠喂功能方面有变化,身体的其它部分也有变化。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和需求。动机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例如需要钱——买车——维护自尊。 (1)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是用来满足这些动机或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2)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同样的动机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行为,同样的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动机。 (3)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人们可以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部分动机,但不可能对自身的动机有全面的清晰的认识。 (4)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 (5)动机有强弱、清晰程度。 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是有动机的。如表现性行为并不是有动机的,例如说话的方式、自然的成熟过程。 2、动机的功能:(1)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2)维持个体活动, 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3)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三)动机的类型 1、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指具有生理基础的行为动力。例如饥渴动 机、性动机、母性动机。心理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如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等。(后面再详细讲)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心理咨询与治疗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总分20分)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协助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个人成长过程。 2.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也称治疗关系,是存在于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里改善的效果。 3.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当事人。 4.反映性倾听。 反映性倾听是指接受当事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不仅注意外显的内容,更把握到说者内隐的思想和感受。 5.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指通过使当事人在放松状态下接触实际的或想象的恐惧对象来克服焦虑。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总分24分)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同点。 (1)目标相同,都在寻求求助者的积极改变和进步。(2)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相同,都是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以及人本主义理论与技术。(3)过程相同,都是出诊接待---评估---目标确定---方案实施---结案。(4)依据的人际关系性质一致,都强调良好的救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5)对专业人员的伦理要求一致:保密、真诚、尊重。 2.弗兰克关于各种治疗的共同功能的观点。 (1)激起和维持当事人的获助期望。(2)唤起当事人的情绪。(3)提供新的学习经验。(4)增强当事人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5)提供机会,使当事人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 3.需要—价值结构的影响。 (1)影响着人的认知过程。(2)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3)制约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做什么,追求什么。(4)不仅是认识人的正常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个人问题,困难的重要参考系。 4.结构家庭治疗的特点。 (1)治疗针对的对象是整个家庭的界限与互动。(2)以系统的眼光看待家庭现象。(3)结构家庭治疗带有较强烈的指导色彩。(4)结构家庭治疗关注此时此地,但也以栋带

社工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身心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心理咨询的特点 ①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②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③心理咨询具有“心理性”。 什么是心理治疗 张伯源:“凡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患者启发、教育、劝告和暗示,提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改善病人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心理障碍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都可以认为是心理治疗。” 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P34-36) 心理咨询①服务对象偏向正常人②部分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专业背景不同③侧重帮助当事人获得信息 心理治疗①服务对象有相当的比例是有较重心理障碍的人②重视改变病人的人格 第二章 各种治疗的共有功能 ①激起和维持来访者的获助期望②疏泄来访者的情绪③提供新的学习经验④增强了来访者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⑤提供机会,使来访者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 第三章 明确咨询目标的意义 ①为咨询活动指明了方向②给咨询者提供了一些基本参照准则,以便他们能够选择和使用特定的咨询策略和干预方法③可以用来检验咨询的效果④制定咨询目标需要来访者的积极参与,这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

第四章 倾听与询问的技巧 基本的倾听技巧:封闭性询问,开发性询问,鼓励,澄清,释意,情感反应和概述。 影响性技巧 解释;指导;劝告与提供信息;自我揭示;反馈;逻辑推论;影响性概述。 自我揭示 自我揭示是指咨询者把自己过去的或现在的经验、体会、感受告诉来访者。在会谈中,自我揭示有助于分享经验,并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信任的、坦率开放的咨询关系。促进来访者自我剖析及开放。 第五章 共感 是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咨询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 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共感的意义 ①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②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影响③更深入的交流④有明显的帮助、治疗效果 共感的水平或层次 水平1——没有理解,没有指导 水平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 水平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 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 水平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 提高共感水平的要领 ①转换角度。②投入地倾听来访者,注其言语线索和非言语线索传递的情感信息。③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你从来访者那里觉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理解它们。④以言语或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⑤在反应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馈信息。⑥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的思考。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态度和行为

第四章态度和行为 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一、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事情的内在反应方式,这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行为倾向中。 评价世界的方法。 态度三个基本要素: 认知(性质——想法和信念) 感觉(自我的感觉和价值观——情绪反应) 行为倾向(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动) 普遍性假设: 我们的个人信念和感受决定我们的公开行为,如果要改变行为,那么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心智。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研究得出的结论: 1.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与他们实际的作弊行为几乎没有关系 2.对教堂的态度与星期天做礼拜的行为只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3.自我描述的种族观与真实情境中的行为几乎不存在什么相关 罗伯特·埃布尔森:我们精通并擅长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但却非常不善于做我们已找到原因的事情。 二、如何有效测量态度 1. 直接测量:自陈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 2.间接测量: 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 生理指标测量 反应时测量——内隐联想测验和评估启动范式 B 内隐联想测试:用反应时来测量人们概念联想的速度 1998年至今500万人参加了测验: 1.内隐态度普遍存在;

2.内隐态度存在个体差异; 3.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内隐偏见。 外显态度(自我报告)和内隐态度都有助于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二者同时预测态度更准确。形成于生命早期的态度:种族和性别态度,内隐态度更准确;其他态度如:消费行为、支持的政治候选人有关的态度,外显报告更有预测力。 三、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1.社会因素—对态度的影响 2.其他因素何时对我们的行为影响最小 总体原则:当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行为而非单独的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更明显 3.态度何时能够预测特定的行为 (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 当态度与行为具体相关时,态度确定能预测行为 (2)计划行为理论 指向行为的态度两个因素决定:感受到的重要人的期望 A 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主观范式遵从期望的动机 B知觉到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感 (有批评观点) 4.态度何时有效 (1)三思而后行,认真思考自己的态度——态度强度 (2)提高人们的自我觉知—自我意识 思考自己的态度,并觉知自己的行为 让行为与内化的道德态度达成一致的镜子 5.态度能够预测行为: (1)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 (2)态度针对具体的行为。 (3)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态度是强有力的时候。 用所学知识解释“受过安全教育为啥还被“拐”走了? 第一节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一、自我表露:印象管理 态度的心理功能: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达功能 自我表露理论: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和内在的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表现出与行为一致的态度。 即使意味着虚伪和做作,为了留下好印象也会假装。 二、自我辩解:认知失调——利昂·费斯廷格1957 认知失调理论:人类有机体试图在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性和一致

心理咨询与治疗复习提纲汇总

心理咨询与治疗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适应与发展的含义 适应: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顺应。 发展:是个体的身心机能及其品质在时间上的积极变化过程。 2.什么是心理咨询 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与当事人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丰富的发展。 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 20世纪初美国两个源头: 1.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心理咨询的开端 帕森斯——指导运动之父

代表作《选择职业》提出选择职业必须与个人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相符等,形成了心理咨询的一些核心内容。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 1908年耶鲁大学学生比尔斯《发现自己的心灵》(《一颗找回了自己的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 ) 揭露了精神病院对精神病人的冷漠和虐待及公众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由此引发了一场遍及全世界的心理卫生运动。 20世纪40——50年代,双源合流,产生了心理咨询专业。 促进因素: 1.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对个性差异研究的进展 比奈——西蒙的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测量的十年” 职业指导越来越心理学化,开始有了现代咨询的雏形。 2.新型的、非医学的、非心理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的发展

历史背景:二战后退伍军人的身心康复和就业需要。 20世纪40-50年代卡尔·罗杰斯 《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一次将咨询与心理治疗连在一起,改变了人们长期认为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才能进行心理治疗的看法。 发展轨迹(P23-28)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接受 帮助者可称作病人。主 要有①精神病人 ②神经症病人③ 精神上受了打击 的人④越轨者 称作来访者 或当事人。 这些人是“在 适应和发展 方面发生困 难的正常 人”。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与态度

第四章行为与态度 理论要点 1.态度的基本理论 2.态度可以预测行为 3.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 1.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 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3.偏见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 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称为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因此,我们所阐述的社会态度和态度是同义词。 心理学界最早肯定“态度”的是19世纪末期的心理学家朗格(Lange,1888)他把实验过程中,被试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或预备状态)称之为态度(attitude),这是态度的古典含义。 一、态度的定义 所谓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关于态度的定义有几十种,观点上也各有侧重,其中,G.W.Allport, G.Fridman,D.G.Myers,等人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①G.W.Allport的定义 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手册》(1935)中指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对与某一对象有关的所有事物和情景的反应具有指导新的或动力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动态的。 分析:Allport的定义是态度的经典定义,他强调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组成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 ②G.Fridman的定义 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分析:这一定义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后期主要采用的定义。 ③D.G.Myers的定义 迈尔斯(1993)认为,“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这种反应倾向由情感(affect)、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和认知(cognition)组成,故此三者又称态度的ABC. 分析:迈尔斯提出的态度定义是比较完整的定义之一。所谓评价性反应即对某种事物的价值与以评定的历程。 ④教材中选用的定义 所谓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教材P154 社会态度的理解与分析 第一,态度是一种特殊的、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倾向,是不一定表现在外的心理倾向。 第二,态度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反映主客体间的关系。 第三,态度总是带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对客体对象具有评价意义。 第四,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社会态度的特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态度具有如下特性(一般特性和内在特性) 第一,态度的一般特性,包括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主观经验性、态度的动力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性质的心理健康活动,即专业人员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失常的求助者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原理,通过心理商谈,就具体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建议或辅导,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出决策,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其中,以遭遇心理疑难的平常人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性的助人活动称为辅导,以遭遇心理困扰的平常人和心理异常者为对象,兼具辅导与心理治疗功能的活动称为咨询[1]。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现代行为科学中较新的一门学科,它从西方引入我国成为一门心理学应用学科与服务工作,在中国的内地真正的发展只有十五年的历史,在香港只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在率先引进这项事业的台湾也不过是四十余年。近年来,心理咨询和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和趋势,为此,郑日昌、常永才等国内学者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第一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趋势 一、整合的倾向 在心理学发展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中,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各有建树。从弗洛伊德创立心理分析学派至今,心理治疗的各种学派、体系不断涌现,交叠更替。在美国,1959年哈珀(R.A.Haper)认定有36种心理治疗的体系;到1976年,帕洛夫(RT.B.Parloff)发现共有130余种疗法;到了1986年,卡拉瑟(T.B.Karasu)则报告有多达4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学派[2]。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每一种学派又衍生出多种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在发展初期,各派互相排斥,门户甚深。但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学者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能在所有情境下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心理问题[3],其效果或各有所长,或无显著差异。于是,人们逐渐抛弃门户之见,打破学派林立的局面,彼此借鉴,取长补短,不拘一格。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同时采用几种不同学派的方法,这样,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朝向一种兼容和整合化方向迈进了。 从不同的学派来讲,每一学派都在致力于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与此同时,他们也向外吸收一些于己有利的其他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相比之下,吸收外来的方法技术的倾向更为积极。心理分析学派的许多治疗和咨询者运用了行为学派的某些方法[4],而行为学派的治疗和咨询者们也在不断吸收和运用其他学派的方法充实自己[5]。 在美国, 持有该立场的临床心理学家已经于80年代成立了一个专业组织——整合心理治疗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ergration , SEPI)办了一种专业刊物——整合与兼容心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Ecletic Psychotherapy)[6]。Eclectic这里被译为“折中”,在60年代,折中主义还是一个不大受欢迎的字眼,而到了80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称自己奉行的是折中主义。有人对美国自1974年以来的十五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作了回顾总结,发现近50%的都是兼容取向[7]。还有人对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所作的调查发现,有68%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兼容学派[8]。 方法上的兼容导致了理论上的整合(integrative),所谓整合是指将不同的理论作更高层次的统整和综合。从兼容到整合的过渡,是寻找各种理论与方法的共同要素(common factors)。兼容模式的代表人物是Lazarus和Beutle,整合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eitman和Patterson。虽然方法兼容目前已经相当普及,但是理论整合却并不十分成功。正如Lazarus [9]所言,对理论的统整并非今人的能力所及,而对共同因素的寻找已有所收获,几乎所有

心理咨询与治疗复习提纲24.doc

9理鸭询与?;幺疗复玖徒的 第一章绪论 1.适应与发展的含义 适应: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顺应。 发展:是个体的身心机能及其品质在时间一上的积极变化过程。 2.什么是心理咨询 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与当事人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口己、接纳口己,进而欣赏口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丰富的发展。 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 20世纪初美国两个源头: 1.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心理咨询的开端 帕森斯—指导运动之父 代表作《选择职业》提出选择职业必须与个人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相符等,形成了心理咨询的一些核心内容。 2.现代心理卫牛.运动的发展 1908年耶鲁人学学生比尔斯《发现自己的心灵》(《-?颗找回了自己的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 ) 揭露了精神病院对精神病人的冷漠和虐待及公众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由此引发了一场遍及全世界的心理卫牛运动。 20世纪4 ——50年代,双源合流,产生了心理咨询专业。 促进因素: 1?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对个性差界研究的进展 比奈——西蒙的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测量的I ?年” 职业指导越來越心理学化,开始冇了现代咨询的雏形。 2.新型的、非医学的、非心理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的发展 历史背景:二战后退伍军人的身心康复和就业需要。 20世纪40 -50年代卡尔-罗杰斯 《咨询与心理治疗》 笫一次将咨询与心理治疗连在- ?起,改变了人们长期认为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梢神科医生才能进行心理治疗的看法。 发展轨迹(P23-28)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界同

5.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特点 1.心理咨询是-种人际帮助活动。 人际帮助的终极目标—助人白助 2.心理咨询是-个人际"动的过程。 良性的人际互动—建立亲密、信任、富有建设性的咨访关系3.心理咨询具冇“心理性” 来访者的问题、困难 咨询互动的内容 咨询忖标 咨询的理论依据、方法手段 第二章 1.弗兰克的理论(心理治疗改变中的共同性) (一)心理痛苦具有共同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读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历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1) 情志相胜2) 祝由治疗法3) 开导劝慰法。 4) 酷似现代脱敏疗法的记录 二)养生论中的心理卫生思想 1) 主张形神兼养,以神养形; 2) 清新寡欲 2、孙思邈:一为名利不去,二为喜怒不去,三为声色不去,四为滋味不绝,五为神虑精散。 二、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一)希伯克拉底首位用理性态度对变态行为进行研究和治疗的医生。 二)埃斯克勒皮阿底斯区分了急性心理疾病和慢性心理疾病,并将错觉、妄想和幻觉区分开。 五)法国的菲利普·皮内尔(1745-1826)在改革精神病治疗的历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八)1930年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后1948年在此基础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建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 九)克雷丕林因此被看作现代精神医学的奠基人。 十一)催眠现象布雷德的研究被科学界接受 十二)南锡学派。巴黎学派。 十三)弗络伊德标志着现代心理治疗的真正开端。 三、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 一)帕森斯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选择职业》,这是最早的职业指导书籍之一。 二)戴维斯是首先在学校开始辅导活动的人士之一。 三)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咨询发展史上所谓的“测量的十年”。 四)20世纪40-50年代,发生了咨询发展史上最深刻的转变,即指导运动向当代咨询的转变。是卡尔·罗杰斯起了重要作用。 五)1951年,在几位心理学家向美国心理学会推荐将心理咨询列为一个独立分会,美国心理学会于同年年会上采纳了这一建议,接纳了“咨询心理学”为其第17分会。 六)6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开始走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发展。 第三节咨询与治疗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咨询是由需要帮助的来访者和受过给予这种帮助的专门训练、教育的咨询者共同参与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 二、心理治疗: 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患者启发、教育、劝告和暗示,提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改善病人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心理障碍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都可以认为是心理治疗。 第四节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道德准则 一、当事人的利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