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困境与超越_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

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困境与超越_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

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困境与超越_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
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困境与超越_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

作者简介:刘同君(1962-),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道格拉斯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纲要一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演讲?,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经济

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 唐皇凤:!?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对当代中国宪政改革困境的若干反思?,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0页。

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困境与超越

&&&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

On TheH arass ment&Stretch i ng O fM oder n Ch i na s 'LegalDevelop ment

刘同君

(江苏大学法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内容提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的法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修正过程。法律制度变迁中的工具主义理念、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建构程式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性因素是形成法律发展之?路径依赖%的主要缘由;突破法律发展?锁定%状态的有效办法是实现?路径创新%,即弘扬权利本位理念、开展法律文明间的对话以及构筑法律发展的和谐型结构模式。

关键词:和谐社会 法律发展 路径依赖 路径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路径依赖(path depe ndence)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原是用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的,即是指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先入为主的收益递增性质,由于规模经营及其协调效应而使新技术的演进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诺斯把技术变迁的演进机制扩展到制度变迁中,用?路径依赖%概念来描述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力。因此,在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因为路径依赖意味着历史是主要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

能的选择。%

法律发展首先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变迁却具有重要的路径依赖特征。具体体现在:第一,制度改革的原初出发点会提供强化制度的惯性,沿着初始制度的变化路径和既定方向运行,要比另辟蹊径方便得多。第二,在已成型的制度中,容易形成围绕该制度的既得利

益的压力集团,#

这些现存制度维护下的个体、群体、集团必然竭力维护其自身的既得利益,从而阻碍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因此,在法律发展的过程中,既定的路径选

择也必然为后续的法律变革设定方向或限定范围。

事实证明,我国法律发展的真正起因是由于受到西方强势法律文明观念的冲击,但法律发展的路径是随着国家治理模式变化而被动变迁的。虽然法治建设己开展了几十年,但法制现代化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这其中固然有历史的和改革缓慢推进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受法律发展中的制度安排的惯性制约。因此,在法治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法律制度变迁中的每一个选择小心谨慎,分析它与法治目标的偏离状况,并将之矫正到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路径上来,以免沿着一条错误路径陷入?锁定状态%。

二、法律发展的困境:路径依赖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中国法律发展的路径依赖特性是不言而喻的。法律制度变迁中的工具主义理念、强制性建构以及文化守成现象是形成?路径依赖性%的主要缘由。

(一)法律工具主义导致法律至上理念阙如

我国传统法学理论认为,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同时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侧重于从(镇压)、(压制)角度认识法的本质和作用,强调法的工具性和手段性。%?

我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律发展都是外发型或后生式

的,在法律发展的前期过程尤其是起始阶段,强调法律的?工具性与手段性%既是法律发展的必然,也是催生与加快法制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但是,我国的法律发展实践证明,法律的?工具性与手段性%却演化成了?工具主义%。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的工具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仅仅把法律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一味强调法律的控制功能与惩罚作用,其结果是导致个人意志至上及法律虚无主义;而后者则既把法律当作工具与手段,也把法律当作目的,强调法律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统一,既注重法律控制社会冲突、均衡利益悬殊的功能,又发挥法律对社会有序调整、和谐运作的推动效应,其目标是法律至上,实现公平与正义。毫无疑问,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十年期间,在对法律发展的认识上,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占了主导地位。即使在建设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律工具主义理念依然在吞噬着法律至上理念的培植与生成。

由于把工具主义作为法律发展的原始出发点,因而?在理论上使法学失去自己的话语,留下了无数的盲点,使我们对法律和法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如法治、人权、法律价值等)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在实践上法学蜕化为阶级斗争学,为左的思潮和政治运动推波助澜,以至沦为侵犯人权的理论工具,造成极坏的影响和危害。%?在这种法律发展的理论与国家理论合而为一的?理论背景%下,法律充分显示了其外壳的?威慑%效应,而公平、正义、权利等价值内核则被其外壳所湮灭;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法律就是为国家而?诞生%的,否则法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法律变迁的主要动因源于国家政权的需要,而非公民权益维护与权利实现的需求。因此,在法律工具主义笼罩下,公民不可能从内心遵从法律,更不可能信仰法律,法律至上理念也不可能形成。

(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抑制民间力量的萌生

法律发展的程式存在两个方向,即自上而下的方向与自下而上的方向。自上而下的发展程式主要是以国家干预为主,而自下而上的发展程式则主要体现法律资源的地方性与民间性。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变迁方式,即法律发展程式都是这两种?方向%的有机融合,只不过是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内在性、外在性因素所影响法律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已。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催生法律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民间,而国家干预力量则主要是推动与促进民间力量的?有限膨胀%,使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力量与自下而上的民间催生力量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也就是说,法律发展处于一种和谐的发展状态;与之相反,我国的法律发展程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其实质是一种强制性的变迁,?这样的法律制度颁布后,由于与中国人的习惯背离较大或没有系统的习惯惯例的辅助,不易甚至根本不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行动规范。%+建国以来,我国法律发展中的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方式,每次变迁均是自上而下的立法或政策强制性行为,而非自下而上的诱发性立法行为,更不是民众自主性行为。中国自上而下的法律发展实践,导致了法律发展理论上的国家一元化认识论。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认识到,?作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存量,民间法积淀着祖辈们长期思考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智慧和经验,作为一个活的历史连续性,它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并不因其是过去的东西而全部丧失其自身的价值。%,

实践证明,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力量推动法律的发展,由于法律成长的根基阙如,以及公民信仰法律的基础薄弱,因而法律效益低下,甚至有的法律只能变成一种?纸上%的制度。因此,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走出一元论法律观的理论怪圈是推动法律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切不可在赞美民主的同时又鄙视、轻视中国民众以他们的实践而体现出来的创造力,不可高歌平等的同时又把中国人(包括古人)的实践智慧和理性视为糟粕。%?在法律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自上而下的法律发展程式的主导建构作用,又不能忽视自下而上法律发展程式的偶发性、多元性的进化路径,应该着力培植与完善各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民间社团等社会力量,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力量共同形成推动法律发展的?二元结构%模式。

(三)法律文化的糟粕性因素构成法治价值理念更新的桎梏

法律发展也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创造性文化活动,根深蒂固的传统法律文化以其强劲的历史惯性,严重束缚着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律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情感、态度、评价等因素渗透于法律制度变迁的过程之中,从而构成作为法律发展路径依赖的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些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折射于法律价值理念方面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权力本位,二是义务本位。权力本位是人治主义的内涵概括与本质体现,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权力大于法律,法律服从于权力,也就是说,当权力与法律出现冲突时,权力专制是绝对的;义务本位是与封闭经济结构紧密相连的,?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个人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人的依赖关系成为其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共同特征。正是在这一法律调整的基础上,架构了

?+ ,?张文显等:!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5期,第4页。

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227页。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5期。

以义务本位为特点的自然经济型的法律文化体系。%.如果从形式意义方面分析,它主要表现为诸法合体的法律分化程度较低的法律结构体系,而从实体价值上看,它则表现为以宗法为根基的熔法律与道德于一炉的小农经济型法律结构体系。这种外在的形式结构体系与内在的价值结构体系之有机统一,便构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结构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法治为基础,必须以权利为本位,凸显平等意识与契约精神,追求自由和秩序、效益和公平的有机统一。因此,无论从表现形式看,还是从实质价值理念看,传统法律文化深层结构中所嵌入的凝聚着长期历史积淀的法律心态、法律认同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传统的价值阴影和文化积淀构成了现代法律价值理念更新的桎梏。正因为传统的法律文化制约着法律发展,因而如何秉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剔除其障碍性因素,则构成了法律发展的历史前提与宏观要素,也是当代法律发展所面临的特殊发展途径与路径依赖的根本原因。

三、法律发展的出路:路径创新

在中国法律发展的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种理论模式:现代化模式论与本土化模式论。现代化模式论者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其文化类型是专制型、宗法型,而现代法律文化则源于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结构,其文化类型是民主型、竞争型,由于这两种文化的基础与类型不同,因而很难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嫁接。也就是说,中国的法律发展很难或无法从本土资源中脱颖而出,应该充分利用西方法律资源,移植其先进的法律制度。

本土化模式论者则认为,影响法律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由于文化遗传规律所致,法律发展只能根植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土壤之中,尤其是在传统法律文化色彩浓厚的中国社会,大量的矛盾与冲突及基层社会秩序是靠村规民约进行调整的,国家一元的理性建构及外国法律制度的粗糙移植在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中国法律发展的真正源泉应该发轫于地方性知识的萌生与民间力量的启蒙,中国的法治亦只能从广博深厚的本土化资源中演化创造出来。

其实,现代化模式论与本土资源化模式论是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法律发展的过程也是这两种模式?变量%的互动发展过程。由于中国法律发展的类型属于后发外生型,法律制度的变革必然渗透西方先进的法律技术、知识与经验,同时,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法律发展也必须且只能主动融入世界主流的法律价值体系之中。无论是外在的强迫性渗透,还是内在的主动性融入,都需要政府的理性思考并进行法律发展的框架设计。但这一?思考%与?设计%必须奠基于中国法律本土资源的基础之上,否则必然产生巨大的排斥反应,使法律制度的探索与创新流于形式。因此,符合中国实情的法治经验借鉴或创造性移植,以及摆脱本土资源?路径依赖%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法律发展路径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法律发展必须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原初出发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坚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发展观应该是不争的法律理念。法律的权利本位,就是以权利作为法律的本位,始终把权利作为法律发展的出发点或重心,这就是说,在法律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以权利本位作为其观念基础,才能够使人们从传统的等级制度、义务限制和专制统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也只有把保障公民权利作为法律发展的原初出发点,才能创造一个自由、平等、进步和富于活力的和谐社会。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律发展的过程中确立权利本位的发展观,并非是忽视义务的重要性,否则权利本位就会走向极端,导致?个人权利本位主义%,从而制约权利的发展与实现。?权利本位只是主张应当给予社会主体的权利以更多的尊重,而并不是主张(个人私利至上)。因此那些所谓(权利按其本义来说,天生就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并与个人利益相联系。主张权利本位就可能会使人们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相互关系中只顾个人利益,不顾甚至不惜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同时,强调法律发展的权利本位论,也绝不是对权力的否定,而是寻求在权利与权力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张力,即通过权利限制权力,从而建立保障公民利益和自由的制度化结构,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奠定基础。

(二)法律发展必须实现全球视野中的法律文明间对话

虽然法律制度变迁或法律的发展变化是由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作为上层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法律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生长。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主体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过程,尽管主体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不尽相同。/同样,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除了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理论背景与制度框架下展开,也必须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生态的法律文明间对话。其实,法律文明间的对话就是法律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法律发展就是在充盈着法律文化多样性的空间场景中展开的,在碰撞中求同存异,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相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具有浓厚的本土资源性,即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个性,这是法律的特殊性。但是,法律自身所蕴涵的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内在价值,以及安全、秩序、技术等外在价值,

. /公丕祥:!中国传统文化与义务本位?,载!学习与探索?1991年第6期。

例如,在2007年5月22-23日于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旗帜鲜明地指出,中美双方应该通过

理解和互信来克服贸易摩擦,不能动辄将国内的问题归咎于对方,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

又是不同民族与国家所共享的,这是法律的普遍性。也就是说,?法律在反映一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具有一些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共同价值。这就是法律之可以被移植的哲学基础,% 也是法律间文明对话的哲学基础;从文化视角观察,?自有国家以来,几乎任何形式的法律文化都避免不了法律之间的移植问题,因为其大前提是国家民族的文化有互动的关系。历史发展到今天,几乎无法想象存有不受他国影响或世界文化大潮影响的国家,% 因而法律文明间的对话是全球化背景下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法律文明间对话的过程也是本土法律国际化的过程。其实,法律文明间的对话过程也是法律文化创新的轨迹演示,法律发展的各个阶段或状态都是通过法律创新机制实现的。从身份到契约、从人治到法治、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家一元到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结构互动、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等等,都是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法律创新的结果。

(三)法律发展必须构筑?回应型法%的和谐型结构模式

毫无疑问,法律发展的结构模式是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或类型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法律发展也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从人治型的法律价值体系向法治型的法律价值体系的创造性转换。但无论是?压制型%法律、?自治型%法律,还是?回应型%法律,其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简单应对,其内在的或根本性的动因是完成了法律目的与法律价值的自我更新。压制型法作为一种压制性权力工具的法律,是对业己成为历史的法的追述;自治型法作为能够控制压制并维护自己的完整性的一种特别制度的法律,是对现行法制的描述;回应型法作为回应各种社会需要和愿望的一种便利工具的法律,是作为改革方向的规范模式。显然,法律类型的更新是法治价值理念更新的一种表征与再现,它既是工具与人治价值理念的弱化过程,也是权利与法治价值理念的催生过程。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背景下,法律发展必须在弘扬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努力构筑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一种?回应型%法律发展模式,亦即和谐型结构模式。法律发展的和谐型结构模式由?内在型%和谐与?外在型%和谐组成。内在型和谐主要是指立法、守法、法律适用(执法与司法)、法律监督等法律运行要素本身的和谐及其整体法律制度科学设计、协调运行的合理状态;外在型和谐则主要是指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即主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一致。从总体上看,法律发展的内在型和谐主要凸显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价值内涵,侧重于法律发展的实质正义,而法律发展的外在型和谐则主要体现秩序、效率、安全等法治价值内涵,侧重于法律发展的程序正义。在法律发展过程中,内在型和谐是基础,也是核心,它是法律发展突破路径依赖从而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实质性环节,而外在型和谐则是保障,也是关键,它是衡量法律发展效益的主要标志。内在型和谐与外在型和谐应该是有机的统一,只有内在型和谐而缺乏外在型和谐,则法律发展的效益就低,从而内在型和谐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反之,只有外在型和谐而缺乏内在型和谐,则法律发展就失去了价值根基,则外在型和谐仅具有?形式%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内在型和谐还是外在型和谐,其和谐的程度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因为法律发展的和谐与不和谐是其本身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构建和谐的真正动因源于不和谐,不和谐应该是法律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根本动力。因此,?就和谐法律机制的形成而言,在不和谐与和谐的矛盾运动中,保持法律运行机制的基本稳定与正常运行即是达到了和谐的目标。% !

另外,法律发展的和谐模式构建必须注意国际化与本土化两种因素。在法律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内在型和谐的运作,还是外在型和谐的推进,必须吸纳体现人类法律文明共同属性的普适性的构成要素,并使之打上独具个性特征的民族印记。但是,在法律发展过程中?也要防止掉进(全球化)的陷阱,特别是不能把(全球化)等同于西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不能相提并论。法律全球化应有其特定的含义,必须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前提,必须立足于各国国情。% ?因此,只有实现法律发展过程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两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融合,才能构建和谐的法律发展模式。

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的法律发展既是一个功利性的、复杂多变的传统法律文化嬗变,也是一个中西法律文化接触、碰撞与冲突的过程;法律发展的切入点应当是在全面反思法律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法律本质、法治价值、制度框架及法律全球化背景的理解;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法律发展的秩序建构应该逐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二元互动,并且应该特别注重市民社会中民间力量的挖掘与催生;国际化与本土资源化的融合互动是当代中国法律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固步自封或孤芳自赏只能阻滞法律发展,但无视本土实情或一味的拿来主义也不可能实现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成功嫁接。

! ?贺航洲:!论法律移植与经济法制建设?,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第12页。

肖光辉:!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现象的关联考察&&&兼论我国法的本土化问题?,载何勤华主编:!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

社2001年版,第111页。

董玉明:!关于我国和谐法律构建的思考?,载!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付子堂:!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

201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 (课程代码0026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左传》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思想本质是主张 A.君权神授 B.依法治国 C.中央集权 D.皇权专制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土地王有制 B.土地私有制 C.废分封,行郡县 D.废井田,开阡陌 3.“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嫡长继承制 D.立宪制 4.管仲推行的“三选”制度,所突破的宗法原则是 A.亲亲 B.尊尊 C.男女有别 D.长长 5.先秦时期,“克已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颜渊 6.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 A.孟子和庄子 B.管子和孟子 C.孟子和苟子 D.管子和苟子 7.下列曾影响到墨家思想的学术流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8。“以天为法,动作有为”的思想主张如自 A.《墨子》 B.《老予》 C.《孟子》 D.《庄子》 9.先秦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法 B.阴阳

关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和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路径依赖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了路径依赖的历史、概念、作用机制、在制度变迁研究中的拓展和实践应用的研究成果。我发现,路径依赖的概念分歧与共识并存,学者们同时讨论了路径依赖的作用机制。部分学者研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拓展了它的研究领域。此外,路径依赖同样能被应用至经济实践当中去。在当前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热潮下,路径依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此综述力争完整回顾前任对路径依赖的研究,找出路径依赖研究的理论空白,以期对该领域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路径依赖;演化经济;技术变迁;制度变迁 一、引言 路径依赖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自然科学,后来被一些经济学家引入到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分析中,使得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最先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经济学用于分析技术变迁的是David和Arthur,而North将其用于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所以国内学术界对路径依赖理论是争

论和共识同时存在的。因此,摆在学者面前的就是对路径依赖理论的系统的梳理。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路径依赖理论的认知,更能很好的利用该理论指导实践。但是,经济学家运用新古典主义范式去分析经济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时是低效的。因为新古典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静态的理论,它的假设时间是可逆的而制度是无效的,这与现实情况截然不同。他们单纯地从价格体系的变动来分析经济变迁过程,对于经济变迁中的报酬递增性、正反馈性、多重均衡性的把握是不准确的,经济变迁过程的复杂特性产生了这些特征。这就希望我们能用一个动态的眼光看待路径依赖。 在本文中,我们将遵循理论产生、发展和实践这一逻辑批判性地综述路径依赖相关理论,其中在理论产生后对路径依赖的基本问题定义和作用机制进行简要整理评述,目的是回顾学者们对路径依赖的研究,找出路径依赖理论现有的不足之处,尽可能的对路径依赖的研究做出贡献。在当前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热潮下,解决产业结构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 二、路径依赖的概念 Arthur(1989)认为路径依赖是动态经济过程的一种非遍历性,他指出:如果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系统中,不同的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秩序无法以100%的概率实现同一种结果,那么这个经济系统就是路径依赖的,通俗的讲就是不能每次重复同一过程都导致同一结果。这是路径依赖最早的严格形

创新思维:超越自我的新认知 课后测试及答案

创新思维:超越自我的新认知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百年来世界经济驱动力对比,说法正确的是(10 分)A100年前以能源类、资源类公司为主 B50年前以消费类公司为主 C今天以科技或网络类公司为主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10 分)A招聘新人上出现失误 B某个业务没有发展好 C完美地错过一个时代 D某个活动没有组织好 正确答案:C ?3、我们在认知上需要突破的障碍是(10 分) A路径依赖 B思维定式 C墨守陈规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1、通过对企业平均寿命的了解,告诉我们(10 分) A企业的平均寿命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 B一个企业要想经营成百年老店是困难的 C企业必须要尽快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D企业要明确在当下的环境应该如何做 正确答案:A B C D ?2、突破传统思维的方法是(10 分) A提高认知层次 B挖掘本质规律 C保持空杯心态 D抛弃一切旧制

正确答案:A B C ?3、当我们涉及到创新领域时,要考虑的最主要的事情是(10 分)A抛掉现有认知框架 B只依赖外界援助 C坚持所有的固有认知 D勇敢接受新鲜事物 正确答案:A D ?4、未来十年改变世界的指数型技术包括(10 分) A网络和传感 B3D打印 C合成生物学 D人工智能 正确答案:A B C D ?5、企业或个人要想实现创新的成长,需要具备什么(10 分) A决定改变自己创新的心态 B有一定的格局 C眼界要高,要能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D创新的具体的工具和方法 正确答案:A B C D 判断题 ?1、传统思维并不是创新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在坚守传统思维的前提下进行创新。(1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2、掌握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需要抓住时代机遇,掌握事物本质。(10分)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 韩愈的圣人"制刑"的法律观的依据是()。 (2.00分) A. 性三品说 B. "阳德阴刑"说 C. "君权神授"说 D. "名教出于自然"说 2. 魏晋玄学门派中,竭力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家是()。 (2.00分) A. 阮籍 B. 何晏 C. 王弼 D. 郭象 3. 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2.00分) A. 弟恭 B. 子孝 C. 父慈 D. 臣忠 4. 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 (2.00分)

A. 政治组织原则 B. 普遍行为准则 C. 宗教祭奠仪式 D. 国家根本大法 5.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2.00分) A. 君主立宪 B. 君权神授 C. 天下一统 D. 天道循环 6.黄宗羲认为()是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2.00分) A. 君主制度 B. 礼制 C. 分封制 D. 民主共和制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 (2.00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论语》 8. 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2.00分) A.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B.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C. 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D. 奸宄杀人,历人宥 9. 《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 (2.00分) A. 法 B. 无为 C. 自然 D. 道 10.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是()的观点。 (2.00分) A. 屈原 B. 韩愈 C. 柳宗元

路径依赖研究综述

路径依赖研究综述 对路径依赖问题的研究尚属国外的前沿领域。目前,有关路径依赖的研究涉及到多学科、多层次。学者们从技术创新、制度演化、社会历史、区域发展等许多不同学科视角对路径依赖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然而,纷繁的视角仍没有揭开路径依赖的真面目,学者们依然困扰路径依赖的复杂多面性。本文尝试对以往的路径依赖研究做一梳理,以图对路径依赖有个比较全面的阐释,便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有关路径依赖概念的比较 由于路径依赖概念的抽象性以及这个概念在各个领域 的泛化应用,它被更多地从直观意义上赋予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就如David(2005)所评论的,“不需要严格的经济学和统计模型,从直观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握路径依赖的根本思想”。也正由于此,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路径 依赖的认识有很大差异。对路径依赖概念理解上的不严格,使得后来学者在运用该概念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混乱和误解,这也造成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接受的路径依赖的概念及相应理论体系的发展不足。表1列出一些有关路径依赖研究的文献,以便对路径依赖的复杂性加深理解。 由于强调路径依赖概念对历史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把路径依赖简单地概括为“历史总在发挥着作用

”(history matters),将路径依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因素的影响。对此,Araujo & Harrison(2002)区分了与路径依赖相关的一个概念:过去依赖(past dependence)。 相对过去依赖,路径依赖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路径依赖是一个事件的顺序,在其中,特定的经济过程不能从它的过去状态或行动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其二,路径依赖的过程结合了系统性的及独特的、不可预测的过程,将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到同一个事件顺序中。 Mahoney(2000)总结了不同学者对路径依赖的认识,认为他们所提的路径依赖有三个特点:一是路径依赖是对因果过程的研究,这种过程对早期历史阶段非常灵敏;二是按照路径依赖的观点,早期的历史事件是随机发生的,这种随机性是不能被先前的事件或“初始状态”解释的;三是一旦随机性历史事件发生,路径依赖就具有相关的确定性的因果模式或者可以称作“惰性”。 通过前述理论综述以及对路径依赖概念的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对于路径依赖概念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也有一些共识。主要表现为: (1)路径依赖强调了系统变迁中的时间因素,强调历史的“滞后”作用。这种“滞后”作用既有可能是历史事件的结果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历史本身内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 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概述 (8)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8)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9) 一、研究原则 (9)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研究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的意义 (11)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2) 第一节婚姻家事法律服务概述 (12) 一、婚姻家事律师概念 (12) 二、婚姻家事律师的业务发展 (13) (一)从婚姻法律的地位看婚姻家庭业务的重要性 (13) (二)从婚姻家庭法律的历史变革看婚姻家事律师的业务发展 (14) 第二节我国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6) 一、2017年度婚姻家事整体特点 (16) 二、离婚中的焦点问题 (18) (一)导致离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18) (二)到底要起诉几次才能离婚 (19) 三、离婚诉讼中双方的财产争议在哪里 (19) 四、离婚诉讼中如何处理孩子的抚养问题 (19) (一)实际抚养催生夺子乱象 (19) (二)抚养费倾向于综合权衡 (20) (三)共同抚养从理论走向实践 (20) 五、继承诉讼:遗嘱继承难在哪里? (20) (一)婚姻的变动如何影响遗产继承? (21) (二)非婚生子女如何影响遗产继承? (21) (三)遗嘱继承难在哪里? (21) 第三节婚姻家事业务实践中的新动向 (21) 一、调解结案依然是婚姻家事诉讼的主流结案方式 (22) 二、婚姻家事律师应注意把控案件的道德风险 (23) 三、婚姻家事业务对律师的情感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3) 四、提前布局财富传承有利于防范婚姻家事风险 (23) 第四节婚姻家事律师业务的创新 (24) 一、婚姻家事律师的传统业务 (24) 二、婚姻家事律师的创新业务 (24) (一)代办征婚尽职调查业务 (24) (二)企业家事业务 (25) (三)财富传承业务 (25) (四)私人财富管理业务 (26) (五)涉外婚姻家庭业务 (26) (六)婚姻辅导业务 (27) 第三章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28)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及答案(黔2012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在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政权、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也就是教会法(或称寺院法、宗规法)。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权法思想曾占统治地位,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见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 2、明德慎刑思想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3、兼相爱,交相利 是墨家思想。缘自墨子.意思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墨子讲究“兼爱”、“非攻”。其实墨子的“兼爱”,是“兼相爱交相利”合论的。 4、“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中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二、简答题(60分,每题20分)(可加纸) 1.简述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核心。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2.简述先秦儒家礼法观。 儒家重礼,强调“为国以礼”。儒家所强调的礼作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主张将礼实施的范围扩大到民间,其否定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为礼赋予了道德的基础。(一)礼治优于法治。认为礼治具有天然合理性,认为以严酷和平等为特征的法治违反了自然规律;(二)以刑弼教。推行礼的最好办法是德教,是统治者以身作则与合理教化,同时指出礼治的推行也离不开法;(三)法需以“仁义”和“孝悌”为原则。仁义既是儒家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又是先秦儒家对统治者进行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具体尺度。儒家重孝悌,并把孝悌作为判断现实法制优劣的又一价值标准。 3.简评墨家的法律观。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显著影响和地位的重要学派。它曾与势力强大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并称“显学”。墨家法律观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广泛性的特点。其所定义的法是广义的法,从他们所熟悉和使用的规矩、绳墨、度量衡等一般工具,到在整个社会中起调整和规范作用的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统统包括在内,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亲身体会和认识。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博学多识,“好学而博”,是一位独具创造精神的伟大思想家。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一个文献综述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一个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是对1990年代以来悄然发展起来的路径依赖理论的一个文献综述。文章首先上溯了理论的源头,阐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凡勃伦在阐述“缘由累积”时所隐含的路径依赖理论的萌芽;接着文章介绍了理论的正式提出者诺斯等人的论点;继而,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坎贝尔和瑞哲罗的观点,从而描述了1990年代中期路径依赖理论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得到的深入发展;最后,文章介绍了对这一理论的实证检验成果。 关键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文献综述 一、理论的萌芽:凡勃伦 路径依赖思想的提出及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首先应归功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者(Social Darwinism)。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根基是“缘由解释”(Causal Explanation)方法,“缘由”被认为是一切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必然牵涉到的机制;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一切事件或现象都由其缘由,“每一缘由则产生一个结果”1。运用在社会科学领域,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一切组织和复杂系统的演化都必然牵涉到变异(V ariation)机制、承袭(Inheritance)机制和选择(Selection)机制;在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下,当一个“复制体”(Replicating Entity)未能成功完全复制其自身时,达尔文进化(Darwinian Evolution)发生了。这一提法包含了三方面内容:(1)进化主体总是受承袭机制影响,其发展演变是以对自身的承袭为基础和立足点的;(2)受初始条件区别影响,完全复制自身是不可能的,变异不可避免;(3)在承袭和变异机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选择机制决定了最终的演变方向,换言之,不同方向的变异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其存活的几率并不一样。这一作用过程适用于任何开放的演进系统。一些敏锐的思想家探讨了将达尔文的进化机制引入社会、文化乃至思想领域的可能性。贝奇霍(Bagehot, 1872)探讨了承袭和自然选择机制在社会学领域的运用及人类知识和科学发展的自然选择效应;亚利山大和基德(Alexander & Kidd, 1892)探讨了伦理原则的自然选择效应;瑞奇(Ritchie, 1896)则将思想、习俗和制度的自然选择效应同个人和种群的自然选择效应做了区分2。而在经济学疆域内引入达尔文思想,从而建立起一个基于累积因果的经济制度整体演进范式,并成为路径依赖理论先驱的,则是凡勃伦。 凡勃伦接受了达尔文的缘由解释方法,他认为这一方法不仅是生物学的准则,而且是哲学准则。凡勃伦(1919)指出,“任何演化科学都是……自足的理论,是过程的、关于缘由累积持续进程的理论。……这些非个人的缘由累积和效应将因其累积性特征而在惬当理论的构建过程中大行其道”。“现代科学将(因达尔文缘由解释方法的引进而)成为一门关于持续演化的学问,呈现出自我持续、 1参见A. Wolfe, “Functional Economics”, In The Trend of Economics, edited by R. Tugwell, PP443-PP482, New York, Alfred Knopf, 1924。缘由解释方法并不等同于决定论(Determinism),其间的区别参见Hodgson (2002), “Darwin, Veblen and the Problem of Causality in Economic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转引自Hodgson (2003), “Darwinism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 March, 2003。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新探_一个路径依赖的视角_朱仁显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新探:一个路径依赖的视角 朱仁显 李 凯 卢碧珍 [收稿日期]2011 04 05 [作者简介] 朱仁显,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 李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与当代中国政治; 卢碧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意义非常重要的一次自强运动,它主张学习西方国家 的政治制度,改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倡导民权、平等。但是由于报酬递增以及政治市场的不完全,自我强化机制使专制主义制度陷入了路径依赖,专制主义制度被 锁定 在一种无效率的状态。戊戌变法由于无法打破路径依赖下形成的制度均衡,无力实现制度创新,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这里,我们认为可以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来找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戊戌变法 [中图分类号]K 256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633(2011)04 132 05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殖民者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一直以来以 天朝上国 自居的封建帝国沦为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到了19世纪90年代,西方殖民者更是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存亡危在旦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们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以图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宣扬资产阶级思想、鼓吹民权的启蒙运动。不过令人痛惜的是,这一变法运动最终却以流血政变而失败告终。对于这一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不胜枚举。但大都归结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只依靠无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多种因素。这些解释都具有其合理性,但是这些解释大都着眼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内外部影响原因,缺乏从制 度本身属性特点进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毕竟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制度变迁,具有强烈的制度主义取向。而新经济史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 诺斯在解释经济史时发现由于制度存在着路径依赖,即使经济制度是低效的的,国家也会维护这种无效率的制度。路径依赖的发现无疑为我们解释、探究具有制度主义取向的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历史事件中的制度变迁,发掘制度发生变迁的原因、过程以及失败的原因。所以,本文就尝试着用路径依赖理论来探讨具有强烈制度主义取向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从1973年的 西方世界的兴起 到1981年的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作为西方学术界新经济史学派领军人物的道格拉斯 诺斯教授一直在用最先进的经济理论去重新解释和研究西方的经济 132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几乎没有一个领域可以不经历这种变革。法律及其相关制度便正在经受这种洗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全球化。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法律服务的全球化。本文将试着分析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对全球化浪潮地应对,首先,解读中国法律服务的现状;其次,归纳法律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在;再次,对法律服务市场开放性问题做一个简单阐述;最后,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对全球化浪潮的应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中国法学界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法律与全球化问题。其最初仅讨论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的范围、法律全球化的提法是否成立,等等比较表面化的问题;经发展后来逐渐涉猎全球化对中国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部门法和法学理论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全球化为范式反思和重构中国法学”等理论主张。其中,对于法律服务①业从国内到国际乃至全球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一、中国法律服务的现状 (一)从业人员状况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建律师制度,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律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律师队伍日益壮大,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律师职业群体,律师执业发展很快,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据全国律师协会统计,目前全国执业律师接近17万,全行业从业人员接近23万,律师事务所超过1.5万,发展速度非常惊人。而且,律师队伍越来越年轻,且学历总体上比较高。现在,70后出生的律师已经成为了中国律师业的主流,比例高达46%;而80后正以每年8000名左右的速度增长。②自我国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来,本科以上学历才具有司法考试报名资格,所以,我国现在获得执业证书的律师至少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但也由于历史原因,使得一些律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高。 ①一般而言,法律服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服务是指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出庭、仲裁、调解等诉讼和非诉服务以及有关司法主体(如法官、检察官、政府律师)行使司法权力时提供的服务。狭义的法律服务仅指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出庭、仲裁、调解等诉讼和非诉服务。本文取狭义解。 ②张海琼:《中国律师业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对法治建设的影响研究》,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免费下载】全国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专业备考制作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世袭制B.终身制 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制 解析:C 2.西周主张对“不孝不友”行为严加惩处、“刑兹无赦”的思想家是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厉王D.周公 解析:A 3.管仲以法理政、统军和治民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君主集权B.反对君主集权 C.提倡西周礼制D.建立民主法治 解析:C 4.春秋时期提出“四民分居定业”的思想家是 A.管仲B.女叔齐 C.子产D.邓析 解析:A 5.批评子产没有否定和抛弃周礼的先秦思想家是 A.邓析B.孟子

专业备考制作C.叔向D.商鞅 解析:A 6.先秦时期,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 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 解析:A 7.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无善无恶说B.性三品说 C.性恶说D.性善说 解析:D 8.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 A.礼崩乐坏B.暴君的统治 C.人自爱而不爱人D.天命使然 解析:C 9.提出“道法自然”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 C.商鞅D.慎到 解析:B 10.庄子认为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是 A.严刑B.无为 C.重礼D.势治 解析:B 11.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李悝B.吴起 C.慎到D.韩非 解析:D 12.战国中期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的法家代表人物是 A.慎到B.韩非 C.荀子D.庄子 解析:A l3.下列人物中,其思想受到“黄老”学说影响的是 A.孔子B.孟子 C.墨子D.韩非 解析:D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 及其破解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刘汉民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 510632) [摘要]路径依赖有多种定义且不断进化,导致路径依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受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的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存在着路径依赖。只有改变制度环境,公司治理才可能向着最优的方向趋同。 [关键词]路径依赖;国企改革;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公司治理在我国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讨论中,而且会计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们也不甘寂寞,纷纷着书立说,畅谈己见。但不同的学科对公司治理研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第一节概要回顾和总结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探讨路径依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第三节以我国为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第四节提出破解路径依赖的相关对策。 一、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在经济学上,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对技术变迁的分析。1975年,美国经济史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A.David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路径依赖思想,不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10年后,David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Brian Arthur教授将路径依赖思想系统化,很快使之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发展最快、应用价值最高的学说之一。 David 的路径依赖思想来自于他对打字机史的研究。1936年,美国发明家Dvorak博士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键盘,起名为ASK键盘(美式简化键盘,American Simplified Keyboard,后被称为DSK键盘),声称比打字机发明者、美国人Sholes 1870年设计的、现在通用的QWERTY键盘效率更高。据说,当初 Sholes 在研制打字机时,为了解决打字员打字速度过快造成挤塞的问题,故意打乱了字母排列顺序,而按照直到今天仍通行的QWERTY顺序排列。不过,ASK键盘并没有站住脚,慢慢地销声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困难——基于路径依赖的分析视角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困难* ——基于路径依赖的分析视角 An Analysis o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 __ Based on a Review of Path Dependence 曾亿武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过程中自我强化和积累的性质,反过来会影响制度新一轮的变迁。我国特殊的资源禀赋结构、经济发展阶段滞后、重速度轻效益的思维定势以及人口压力和就业问题使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文章最后,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路径依赖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路径依赖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 F120.3文献标识码:[A] 一、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简要的文献回顾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且制度变迁的时滞与其路径依赖性是密切相关的。在笔者看来,制度变迁本身就是一个由路径选择到路径依赖、路径突破、路径更替的过程。路径依赖是对路径选择的强化和延续,使得已经存在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刚性,将对其后新的制度变迁产生重要影响。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一词最早由生物学家古尔德在对生物进化路径进行描述时提出的。此后,大卫·保罗(A.David Paul)于1975年出版的《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对路径依赖进行了最早的经济学讨论,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1978年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在《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一书中,又提出了“互动性行为”问题,他指出,经济结果严重依赖于行为发生时的秩序,因此,即使面临着更有利的选择,一些次优的结果可能非常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保罗和阿瑟(W.B.Arthur)将路径依赖引入到技术 *作者简介:曾亿武,男,1988年11月5日出生,现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丁颖实验班,著有作品集《风华正茂》,参与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防灾救灾等课题的研究。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五山公寓3-424,510642。邮箱:zengyiwu198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5836757.html,。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 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讲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 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 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讲法最为接近的是()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闻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讲明法律应该具有() A.公平性 B.公布性 C.平等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墨子 C.慎到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截了当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 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止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 当我们考虑中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设计的时候,面临着不断进入中国而增加的外国公司,以及中国不断到海外上市融资的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资本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国在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选择。究竟是采用独立董事模式,还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究竟是采用德国的共同决策方式,还是采用美国的职工持股方式?等等选择,反复地、或隐或现地、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中国法这个以“外国法”作为规则来源正当性的规则系统。 很少被反思的是,作为一个继受法国家,在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中,似乎有一个命题没有得到真正的对待:中国既有的公司治理究竟是哪一种模式?有没有可能选择另外一种模式?本文运用比博绍克和 罗伊(Lucian A.Bebchuk and Mark J.Roe)的路径依赖理论,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出发,界定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上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或者模式来源。并试图回答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满意的规则供给模式,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是否可能使得中国公司法演进到与法治、资产市场、生产市场发达的国家下的规则模式?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 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自由化,使得公司治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进化趋同压力。汉斯曼和卡拉克曼教授坚定地宣布“股东导向的模式”(shareholder oriented model)已经成为进化趋同(convergence)的主导模式。他们将其动力界定为其他竞争模式的失败,学界的共识。 [1]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一种基于市场竞争推动法律演进的进化理论。来自于资本、产品、要素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迫使以利益攸关者为导向的模式(stakeholder models)的重要性下降。在资本市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只有更好地对股东利益加以确认和保护,通过诚信义务(fiduciary duty)来约束代理人的利己和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明晰的合同保护和机制设计来确定其他主体的权利,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扩展。 进化理论本质上是法律的竞争理论(law’s competition),与之相关的是规制竞争(regulatory competition)理论。进化理论是如此的有力,它刻画了公司法的历史。不同的法律规则系统之间出于对资本、就业、税收等原因的竞争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规则,导致了对规制放松(deregulation)的进程。英国和荷兰之间的竞争,导致了1600年和1602年的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的出现和制度创新,并导致后者被大陆法学者看成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滥觞。 [2]英国在19世纪初期学习大陆法上的康枚达(commenda),引入了有限合伙, [3]1822

创新思维:超越自我的新认知后测试答案

创新思维:超越自我的新认知后测试答案 单选题 ? 1、下列关于百年来世界经济驱动力对比,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 A100年前以能源类、资源类公司为主 ? B50年前以消费类公司为主 ? C今天以科技或网络类公司为主 ? ? 正确答案:D ? ? 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10 分) ? A招聘新人上出现失误 ? B某个业务没有发展好 ? ? D某个活动没有组织好 ? 正确答案:C ? ? 3、我们在认知上需要突破的障碍是(10 分) ? A路径依赖 ? B思维定式

? D以上都不是 ?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1、通过对企业平均寿命的了解,告诉我们(10 分)? A企业的平均寿命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 ? B一个企业要想经营成百年老店是困难的 ? C企业必须要尽快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 D企业要明确在当下的环境应该如何做 ? 正确答案:A B C D ? ? 2、突破传统思维的方法是(10 分) ? A提高认知层次 ? B挖掘本质规律 ? C保持空杯心态 ? D抛弃一切旧制 ? 正确答案:A B C ?

3、当我们涉及到创新领域时,要考虑的最主要的事情是(10 分)? A抛掉现有认知框架 ? B只依赖外界援助 ? C坚持所有的固有认知 ? D勇敢接受新鲜事物 ? 正确答案:A D ? ? 4、未来十年改变世界的指数型技术包括(10 分) ? A网络和传感 ? B3D打印 ? C合成生物学 ? D人工智能 ? 正确答案:A B C D ? ? 5、企业或个人要想实现创新的成长,需要具备什么(10 分) ? A决定改变自己创新的心态 ? B有一定的格局 ? C眼界要高,要能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

最新!中国法律顾问服务研究报告

最新!中国法律顾问服务研究报告 原创蒋进laKingdom 法盟 【前言】 当前,全国几乎每位律师都有三、五家法律顾问单位,与其他业务相比,常法业务并不赚钱,性价比低。 那么,律师为何又要做呢,这是因为当一个律师拥有几家法律顾问单位,每年就有了稳定的常法收入保障,同时又可以透过法律顾问单位获得专项法顾或争议解决业务。这正如行业一句话:无常法不稳,无诉讼不富。 因此,在律师行业内就形成了这样的普遍局面:老师傅在前面签法律顾问单位,助理或年青律师在后面做常法业务。 这又导致了法律服务市场对常法服务满意度低,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对当前常法服务是不满意的,主要聚焦在服务不及时、没什么用、专业度不够。虽然满意度低,但老师傅还是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放在常法业务上,因为更赚钱的专项法顾或争议解决业务会持续不断地吸引其投放更多时间,毕竟老师傅的时间是有限的。 当前这个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常法服务满意度低;另一方面,老师傅因常法业务不赚钱而不愿投放更多精力这个场矛盾形成了当前的律师危机与挑战,一旦某个地区的一个律师事务所/ 团队解决了这 个矛盾,就意味着这个律师事务所/ 团队将有机会垄断着这个地区的常法业务,也就意味着 垄断了当地的众多企业渠道,进而垄断这个地区企业所涉及的专项法顾或争议解决业务;样的,这个局面一旦形成,就会给本地区其他律师造成危机。

本报告将为您全面讲解如何解决供需矛盾,实现老师傅不亲自处理常法业务,而照样实现提 供高于当地服务质量的常法服务;进而实现不断收割法律顾问单位,一年服务300 家以上, 成为当地法律顾问签约成本,奇高无比 当前,每位律师有三、五家法律顾问单位;但,这三、五家法律顾问单位是如何获得的呢?最常见的是,律师拼尽全力帮一家企业打了一年的官司,最终赢得了官司,结果这家企业老总感觉这位律师专业不错,就请了这个律师做了常年法律顾问;运气不好的,一年下来,这个老总感觉没什么事,第二年就不续约了。 或者是律师们在疲于写法律文件当中好不容易地抽出一点时间,参加老乡会、同学会、MBA 班、商会等等,经常跟企业老总在一起喝喝茶、吃吃饭,时间久了,终于相互了解对方了;有一天企业遇到事了,这家老总就想起了律师,于是就先免费咨询咨询,感觉律师专业度不错;运气好一点,某一天,企业老总突然对法律重视了,觉得有必要了,就请了律师做常年法律顾问。 或者是律师们天天熬夜加班,写写文章,讲讲课,甚至编著出本书;后来,终于让企业老总 知道这个律师专业很厉害,于是就请了律师做常年法律顾问。 类似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一句话概括,律师们花尽心血,一年也只能新签两三家法律顾问单位。 事杂多,收费低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任务三及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任务三 第1 大题填空题 1 . (4分) 战国时期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是以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 2 . (4分) 儒家伦理法具有以下特征:世俗性、宗教性和广泛强制性 3 . (4分)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顽固坚持保留传统礼教的“_礼教派”与主张依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原理改造中国法律的“_法理派”之间的争论。 4 . (4分) 沈家本是_法理派_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按照西方法律模式与_法学原理改革中国法律的思想。 5 . (4分) 、墨家的法律思想中,既有朴素的_平等_观念,又有主张君主集权的专制倾向;既反对宗法等级的“_礼治”原则,又主张新的官僚等级制,具有矛盾性。 第 2 大题 判断题 1 . (2分) “竹刑”的作者是邓析。(正确) 正确错误 2 . (2分) 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错误) 正确 错误 3 . (2分) 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错误) 正确 错误 4 . (2分)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正确) 正确 错误 5 . (2分) “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正确) 正确 错误

6 . (2分) 先秦儒家主张重德轻刑。(正确) 正确 错误 7 . (2分) 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正确) 正确 错误 8 . (2分) 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错误) 正确 错误 9 . (2分) 儒学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错误) 正确 错误 10 . (2分) 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韩非。(错误) 正确 错误 第 3 大题 单选题 1 . (2分) 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C)的法律思想。 A.儒法合一 B.道家 C.黄老学派 D.法家 2 . (2分) 先秦后期的儒学泰斗是(A)。 A.孔子 B.孟子 C.管仲 D.荀子 3 . (2分) 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之一、以重“法”而著称的思想家是(C )。 A.李俚 B.王安石 C.商鞅 D.龚自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