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2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应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应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三、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支出,调控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二、货币政策

?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利率降低。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利率增加。

三、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分析IS与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1.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

2.LM曲线不变时的效果

讨论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3.IS曲线不变时的效果

讨论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4.膨胀性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5.货币幻觉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2.LM不变时的情况

3.IS不变的情况

LM的斜率是:

斜率小,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斜率大,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4.膨胀性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经济萧条时,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是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影响。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经济萧条时,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可以扩大对私人产品的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和生产。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相当于在凯恩斯区域。

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因为作

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

借钱,此时私人部门的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

升,不产生挤出效应。如下图所示。

因为:LM为水平时,利率降低到r0极低水平,进入

凯恩斯陷阱。持有货币,不买证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购

买证券的风险很大,因为其价格达到最高。

这时货币政策无效,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

进投资,对于增加收入没有作用。

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 ,短期内,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即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的幻觉。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

?长期内,由于货币幻觉消失,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企业劳动成本增加,不会增加就业和产量。此时,财政政策就会无效。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LM形状不变(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IS越陡峭,同等力度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大。如图所示。

?因为IS越陡峭,1-b(1-t)/d比较大,即投资利率系数d比较小。当利率下降较多时,投资增加幅度小,所以收入的增加幅度小,反之亦然。

3.IS形状不变(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图所示。

?因为:LM平坦时,h大,货币投机需求受利率影响大,当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稍有下降时,投机需求会有很大增加,挤占增加的货币供给,则交易需求可用货币增加不多,收入也就增加不多。另一方面,h大,则意味着货币投机需求增加很多,利率下降也不多,因而货币供给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就较小,货币供给增加很多(货币投机需求可用的货币才多),利率下降则很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h小时,LM陡峭,货币供给稍有增加,利率下降很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

四、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是古典极端情况。

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原因是:

?IS水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无限大,利率稍微变动,投资会大幅度变化,财政政策扩张导致利率稍微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更为彻底和完全。此时增加财政支出,反使得利率升高,收入不增加,财政政策无效。

?LM垂直,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0。利率非常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高,证券价格很低,不再降低。政府要增加支出,向社会公众借钱(有证券无货币),必然减少民间投资。此时政府借款利率要上涨到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才能借到钱,卖出公债。此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所以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2.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货币当局购买公债,增加货币供给。公债价格必然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人们才愿意卖出。公债价格提高,利率下降,由于h小,L2上升不多,货币供给增加用于L1,收入增加。?IS曲线水平,斜率为0,d很大,投资对于利率很敏感,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稍微下降,投资会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所需要的货币正好等于增加的货币供给。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古典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对利率不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所以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

?假定经济初始阶段,收入较低。为了克服萧条,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或者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

?采用这两种办法都可以使收入增加。但是会使得利率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如果既想增加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投资不被挤出。

各个组合的分析

?第一种: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第二种:严重通货膨胀,紧缩财政降低总需求。紧缩性货币,以防止利率过高。

?第三种: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第四种: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6.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6.2 财政政策

6.3 货币政策

6.4 资本证券市场

6.5 金融衍生品市场

6.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6.1.1 经济政策

6.1.2 充分就业

6.1.3 物价稳定

6.1.4 经济增长

6.1.5 国际收支平衡

6.1.1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6.1.2 充分就业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由于测定其它要素的利用状态非常困难,因此,一般以劳动要素的利用状态来作为衡量尺度。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仍然存在失业。

6.1.3 物价稳定

?是一个宏观概念,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GDP平减指数

?价格稳定不是商品价格固定不变,而是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现象

6.1.4 经济增长

?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般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6.1.5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对开放型经济国家至关重要

?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

6.2 财政政策

? 6.2.1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 6.2.2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6.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6.2.4 国家预算

? 6.2.5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6.2.6 赤字与公债

6.2.1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含义: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的发行和偿还作出的决策

?财政的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收入

?财产税、所得税、货物税

?公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

–财政支出

?财政购买支出---- 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6.2.2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的自动稳定功能。

?一般有: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注意:只能减缓经济的波动而不能扭转总趋势。

6.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减税增加支出

?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增税减少支出

?实践:从大萧条到六十年代

?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

–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

–政策时滞是多长?

–挤出效应有多大?

–不确定性如何排除?

6.2.4 国家预算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瑞典预算,补偿性财政政策)

?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经济周期的平衡。这就是说,萧条时期可以留下预算赤字,但需要繁荣时期的预算盈余来弥补,从而实现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

?预算平衡不是财政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要保证经济在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下持续增长。尤其在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借债发展,发展还债。

6.2.6 赤字与公债

?功能财政导致了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的积累

?弥补赤字的途径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两种

?政府借债又分为:

–向中央银行借债(增发货币)

–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

?公债作用

–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

–能够在短期内弥补财政赤字

–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负担

6.3 货币政策? 6.3.1 银行体系

? 6.3.2 活期存款的创造和货币供给

? 6.3.3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

? 6.3.4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 6.3.5 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它途径

? 6.3.6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6.3.1 银行体系?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为主的企业

?资产业务

–放债、投资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中间业务(结算业务)

–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它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

中央银行

?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宏观经济。

?银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代理国库

–提供政府所需资金(贴现国库券、发行和购买公债)

–与国外发生金融业务关系

?发行货币的银行

?执行货币政策的银行(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政策性银行

?为了执行政府某一方面政策而设立的银行

?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6.3.2 活期存款的创造和货币供给

准备金

?为了应付日常支付而不贷出去的资金。

?准备率:准备金和银行存款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缴纳给中央银行的其存款的一部分。其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

6.3.4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中央银行借改变实际货币供给量(M)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

–公开市场操作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其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如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付的利息率就称贴现率

?政策有: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6.3.5 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它途径

?利率变动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

?利率下降带来的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升,进而产生收入效应

?银行准备金增加带来的效果

?汇率变动的影响

?可利用的信用规模的变化

6.3.6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道义劝告

?垫头规定(规定证券交易的自有资金比例)

?规定分期付款的比例及期限

?直接的信用干预

?利息率上限

第七章总需求?a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AS)曲线

第三节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第四节总供求模型的总结

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

一、总需求AD的概念

二、价格水平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三、AD曲线的推导

四、AD函数与AD曲线

五、AD曲线的移动

一、总需求AD的概念

1、AD——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在四部门条件下,通常有

AD= C+I+G + (X-M) = AE

2、AD函数被定义为:产量(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即

y=F(P)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国民收入)。

二、价格水平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P↑→利率↑→投资↓→总支出↓(利率效应)

?P↑→货币的实际价值↓→消费水平下降↓(实际余额效应)

?P↑→使名义收入增加,纳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

三、AD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

例如

?已知

?则:

四、AD函数与AD曲线

说明:

?当M s不变,价格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左移

?在价格上涨时,企业投资中所有的投入和产出的价格同比例上涨,不改变实际利率与投资预期利润率之间的关系,IS曲线位置不变:

五、AD曲线的移动

?AD曲线的水平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可以看作是AD曲线在坐标空间内的水平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曲线的旋转移动

–AD曲线的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的斜率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AD线移动

第二节总供给(AS)曲线

一、AS的定义

二、AS与生产函数

三、劳动市场理论

四、AS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函数)定义

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劳动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

?2)供给劳动。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劳动供给与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

?[Flexible Wage Theory]

?——实际工资率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一样完全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决定,能迅速调整,自由伸缩,并调节着劳动的供求。

?在此假设前提下,市场自发均衡时只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自然失业,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所以,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五、AS曲线的经济含义

?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SAS曲线表明在短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而LAS曲线说明在长期内,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无关。

?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就业水平,就业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六、AS曲线的移动

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以看作是AS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

移动。AS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的改变。

古典的AS曲线

Y*——潜在产量

它表明: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量Y*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实际工资立即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变化。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古典的AD-AS Model

?松财政或松货币→AD右移至AD’→AS不变

→P1↑P2 ,Y=Y*

注意: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产出。

古典模型的经济意义(偏向于长期)

?经济意义

–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即潜在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对价格变动完全缺乏弹性,或者说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不发生影响,因此,当AD曲线移动时,只能导致价格水平变动,并不能由此影响潜在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创造就业和产出

Keynes的AS

?Keynes 主义者——用工资和价格刚性来解释―为什么AS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在极端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Keynes的AD-AS Model

?松财政

→AD右移AD’

→P↑,Y ↑

?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在价格水平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Keynes模型的结论(偏向于短期)

?Keynes主义者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刚性,AS曲线呈平缓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甚至时水平线)–国民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AS曲线右移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而国民收入增加很明显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一、失业的数据

?二、失业的分类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一、失业的分类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与劳动力市场短期变动相联系。

?实际生活中,工作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不断变动。有人可能不满意目前工作而辞职―跳槽‖;一家公司被并购,部分技术员工需要寻找新工作;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有的职工被雇主辞退等等。

?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转岗之间(between the jobs)‖的失业状态中。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与劳动力市场较长期变动相联系。指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随着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长。

?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而是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技术、年龄、性别、地域、观念都可能导致失业。

?因而,即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季节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指出和产出下降时造成的。

–属于非自愿失业,也是凯恩斯主义重点关注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

?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是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失业率。实际上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估计自然失业率的方法

?估计自然失业率的方法

?劳动力为:N=E+U

?失业率为:U/N

?fU=lE( l为离职率,f为就职率)

?由于E= N-U

?fU = l(N-U)

?U/N = l / (l+f)

自然就业率

?就是与自然失业相对应的就业率,

?也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就业率

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率

一、失业的影响

二、奥肯定律

一、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积极影响

–―蓄水池‖作用

–强迫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代价

二、奥肯定律(Okun?ˉs Law)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

?失业率变动= -1/2 (实际GDP增长率- 3%)

?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不变。GDP增长率高于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超过3%部分的一半;GDP增长率低于3%时,失业率上升幅度等于GDP增长率与3%差额的一半。

?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5%时,失业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5%-3%)/ 2 ]。

?当经济增长率为2%时,失业率会下降0,5个百分点[-(2%-3%)/ 2 ]。

?当经济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会上升3个百分点[-(-3%-3%)/ 2

?失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Okun’s Law)。

第四节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最常用的价格指数——CPI

?通货膨胀率是一般物价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化率,它衡量的是货币的购买能力。(例如见表,1967=100)

计算各年的通货膨胀率

?π1979=11.26%

?π1980=13.52%

?π1981=10.37%

?π1982=6.13%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

?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区分

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

?温和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上二位数内,也称奔腾(飞奔)式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亦称超级(100%)通货膨胀。

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

?平衡型通货膨胀

–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

–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

?未预期型通货膨胀

–W不变→P↑→W/P↓→N d↑→N↑→Y↑

?预期型通货膨胀

–P↑→W↑→W/P不变→N s,N d作相同幅度变动,保持W/P不变→N、Y都不变第五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

二、成本推动

三、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一、需求拉动

?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需求过渡增长的主要原因

–财政政策:g↑、t↓→AD↑

–货币政策:M↑→AD↑

–消费习惯的改变

–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

?指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根据生产成本的构成,又可分为

–工资推进

–原料推进

–利润推进

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三、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

?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根据价格水平上涨的路径,又可分为

–需求启动

–成本启动

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有

–供求结构的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生产率结构的不平衡–开放结构的不平衡

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1.徐为列主编:《宏观经济学》,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2.高志文,方琳主编,《宏观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0。 3.[美]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赵英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美]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王根蓓译,上海财经大学额出版社,2009年版。6.[美]戴维?柯兰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胡修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7.[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美]罗伯特?J?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沈志彦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宏观经济学》(第5版),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11.(美)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文版。12.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魏埙、蔡继明等者《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二)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年。2.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3.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5.李京文:《中国经济前景》(2001),团结出版社,2001年。 16.刘小怡、夏丹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6.孙国茂著:《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宏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21章 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第21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 答: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是对商品的一种划分,可贸易商品是指参与国际贸易、价格随着国际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商品;不可贸易商品是指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由国内供求状况决定,不受国际价格影响的商品。一般而言,此种对一国商品的划分主要是出于理论分析的需要。 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SIC)将商品和劳务主干产业分为以下九种:①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②采矿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燃气和水;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旅馆;⑦运输、仓储和通讯;⑧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⑨社区、社会与个人的服务。其中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商品,通常被认为是最可贸易的商品。 商品可贸易性有两个主要决定因素:第一是运输成本,它是贸易的自然障碍,运费在商品总成本中的比重越低,商品越易进行国际贸易;第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表现为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即使运输费用很低廉,这些措施也能够阻碍国际贸易。 在有些版本的教材中,将可贸易商品定义为在区域(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的商品,而不可贸易商品则指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主要包括不动产与个人劳务项目,其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1-11中的曲线来表示。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 (1)财富效应。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从图7-1中可看到,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 Y要低于长期的 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此时,失业率要大于自然失业率。 图7-1失业均衡 ②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2所示,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B点不仅是短期均 1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计算题解答

黄亚均《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计算题解答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9.有A、B两个国家。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y=k1/2(y,k分别为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和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A国的储蓄率s A=28%,人口增长率n A=1%,B国的储蓄率s B=10%,人口增长率n B=4%。两国有相同的技术进步率g=2%,折旧率δ=4%。 求:稳态时, (1)A国和B国的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k和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y分别是多少? (2)A国和B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分别是多少? (3)A国和B国的总产出增长率(ΔY/Y)和资本增长率(ΔK/K)分别是多少? (4)两国的资本积累是否达到了黄金律水平?为什么? (5)对两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B国为提高人均收入(产出)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解答: (1)根据稳态条件:s·y=(δ+ n+ g)k,把得y=k1/2带入:s·k0.5=(δ+ n+ g)k,k0.5=s/(δ+ n+ g)。稳态时, A国: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k A=16,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y A=4; B国: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k B=1,每单位有效劳动产出y B=1。 (2)A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 Δ(Y/N)=Δ(K/N)=g=2%; B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 Δ(Y/N)=Δ(K/N)=g=2%。 (3)A国的总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为:(ΔY/Y)=(ΔK/K)=n+g=3%; B国的总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为:(ΔY/Y)=(ΔK/K)=n+g=6%。 (4)黄金律水平的条件为:MP k=(δ+ n+ g),A国黄金律水平的条件应为:MP k=7%,而A国稳态时的MP k=dy/dk=0.5k-0.5=0.5×16-0.5=1/8=12.5%;B国黄金律水平的条 件应为:MP k=10%,而B国稳态时的MP k=dy/dk=0.5k-0.5=0.5×1-0.5=1/2=50%。 (5)对比两国情况,都没有达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但是A国由于有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水平和产出水平均较高,从而人均 收入水平较高;而B国尽管有较高的总产出增长率,和A国相同的人均增长率, 但是由于其人口增长率较高,储蓄率较低,致使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水平和产出 水平均较低,从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B国为提高自己的人均收入(产出)水平 应该采取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储蓄率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6.在一个经济中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答: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定义和货币数量方程式:π=ΔP/P=ΔM/M+ΔV/V-ΔY/Y得 π=14%-5%=9%;根据r=i-π得实际利率r=11%-9%=2%。 7.假定一个经济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P)d=500+0.2Y-1000i。 (1)假定P=100,Y=1000,i=0.1。求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2)如果价格上涨50%,求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 (3)比较(1)、(2)解释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1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 1.稀缺性与选择 选择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资源存在相对稀缺性一一相对于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一切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 经济学对选择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如何使用最节约资源的方法来提供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们最迫切的欲望。这个问题又被称为“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经济学又可定义为研究如何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学科。 2.选择与机会成本 选择是一个权衡取舍的过程,人们要作出选择的决策就必须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收益与成本。 在经济学中,在面临多方案选择时,被舍弃的选项中可能创造的最大价值被称为所选择活动的机会成本。 3.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选择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社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琳琅满目的产品和劳务,什么因素决定了社会去提供更多某种产品或服务,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②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这个问题解决的是生产过程中的效率问题,但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它还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价值。 ③为谁生产 在决定了生产什么及如何生产之后,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分配问题(其实质是收入的分配)。为谁生产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2)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选择 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这使得整个经济的产出存在着一个极限。资源稀缺性对社会产出所造成的极限可以利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加以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选题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4.下列哪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王五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还购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反映在国民收入帐户上,下列叙述哪个正确?() A.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G增加了 B.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I增加了 C.他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因此C和I增加了 D.他盖了一幢新房,因此I增加了 6.下列各项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当年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当年拍卖xx作品的收入 C.当年出售债券的收入 D.当年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7.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净出口 8.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煤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10.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1.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社会财富 B.存货 C.投资 D.资本 12.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A.工人工资 B.居民的存款利息 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精编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 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 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 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 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 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 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通 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 是因为: 第1页共77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第一篇~第二篇【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辅导讲义[22.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1.1本章框架结构图 1.2重难点解读

本章为非重点章节,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开篇,从总体上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并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为总体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简单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问题。 2.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3.本书的框架 图1-1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二、经济学家思考的方式 1.经济模型 (1)定义 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2)模型的多样性 模型不能用来回答所有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要用具有不同假设的不同模型来处理。当运用一个模型来处理问题时,要记住其基本假设,并判断这些假设对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否合理。 2.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1)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它本身不能由模型解释。 (2)内生变量:是指模型要解释的变量。 (3)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内生变量的变化。 一个模型的作用就是说明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内生变量的。图1-2揭示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以外,并作为经济的投入;内生变量在模型之内决定,并作为模型的产出。 图1-2模型的运行 3.价格(黏性与伸缩性) (1)定义 黏性价格:调整缓慢,从而并不总能使供求均衡的价格。 有伸缩性价格:是指可以对供求变化做出即时调整的价格。 (2)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9章~第21章 【圣才出品】

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 一、概念题 1.套利(arbitrage) 答: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指利用不同市场中某一方面(如汇率、利率、价格、风险水平等)的差异来获利的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在一个市场购进(或借入)某种资产(如货币、商品、证券等),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或贷出)同种资产。 具体来说,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货币套利,又简称为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中同一种或多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宾、侨民或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外汇的行为,统称为套汇。②利率套利,又简称为套利,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利率的差异进行牟利的投机活动。③商品套利,又简称为套购,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在价格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④证券套利,指利用不同的市场中同种证券的价格差异,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获取投机利润的活动。目前,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交易信息的及时报道等原因,证券套利已基本不复存在。⑤风险套利,又称之为收购套利。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2.面值(face value of pound) 答:面值指债券票面上标明的金额,它是到期日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约定价值。企业可根据不同认购者的需要,使债券面值多样化,既有大额面值,也有小额面值。 如果债券的卖价高于面值,称为溢价出售;如果债券的卖价低于面值,则称为折价出售;

如果债券的卖价等于面值,称为平价出售。债券共有的特点就是都具有到期日,要求公司在特定的期限内向债券持有者偿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也相当于公司借款的本金。当然,并不是借钱之后只偿还本金就可以了,在借款期间,公司要定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利息额是用债券面值乘以利息率算出的。 零息债券发行时是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到期按面值收回,其差价即为投资人的收益。息票债券(分期付息债券)的发行人每年需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的利息(息票利息)直至债券的到期日,并于到期日偿还确定的最后金额,即债券面值。 3.债券的期限(maturity or term of bond) 答:债券的期限指从债券发行一直到债券到期的时间间隔。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的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各种债券有不同的偿还期限,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习惯上有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之分。一般而言,当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券流通较发达,利率有上升趋势时,可发行长期债券,否则,应发行短期债券。 4.统一公债(永久性公债)(consol bond) 答:统一公债又称“永久性公债”,是一种没有偿还期限、定期发放固定债息的特殊债券。其表达式可以简化为P=c/i,其中P表示债券的价格,c表示利息,i表示利率。利用统一公债表达式可以合理地估算出像美国政府的30年期债券之类的普通长期债券的价格。 5.期限(maturities) 答: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1第十一章 开发背景下的宏观经济)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十一章开放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简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1)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 () =+++- Y C I G X M 其中,X为一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M为一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和;(X M -)为净出口,通常用CA表示。CA也表示经常账户的余额,反映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情况。如果CA大于零,即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顺差;如果CA小于零,即一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小于进口,该国有经常项目逆差。 (2)根据封闭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可以相应的推导出开放条件下的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Y C G I CA --=+ 即: =+ S I CA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投资和储蓄并不必然相等。当本国的储蓄不足以支持本国投资的时候,经常项目会产生赤字从而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以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相反,如果国内的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要时,则可以通过净出口,并且将获得的外汇收入投资于海外而形成本国的海外债权。 2.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一国的国际收支总量和结构既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也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通常是通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来描述一国国际收支总量和结构的。 (2)国际收支最基本的原则可表示如下: 经常项目余额(CA)+资本净流入=0 经常项目余额(CA)=资本净流出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出口小于进口,即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或逆差,那么这一赤字就必须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者从国外借款来融资,因此该国相应就会出现资本净流入,即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盈余或顺差;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出口大于进口,即出现经常项目的盈余或顺差,那么,该国居民就可以将通过经常项目赚取的外汇用于购买外国资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