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育论 复习1

德育论 复习1

德育论 复习1
德育论 复习1

《德育》复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分30)

1、德育本质

参考答案:

德育活动的目的,不仅应当是教育者的或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的,而且也是受教育者自己的。为了人自身的社会福利,不仅需要教育者开展德育活动,受教育者也有接受德育的需要;不仅要受教育,还要自我教育。德育是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也需要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

2、德育过程

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具体地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3、德育内容

参考答案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要求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等。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德育目标服务。

4、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参考答案:

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5、榜样示范法

参考答案: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法有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以及优秀学生的典型等多种方式。

6、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

指班主任通过自觉利用环境、气氛、作用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以达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它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师爱,校园文化,艺术陶冶。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

5、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

6、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2\简述自我教育的方法

参考答案:

1.自我教育的概念: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两部分:“主体我”和“客观我”,

学习者自身即是教育客体又是教育主体。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主体我),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客体我)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2.自我教育的方法:自我认识: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言行的对与错,优点与缺点的判断。自我体验:伴随自我道德认识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对自己思想、言论、行为作价值判断时产生的道德情感。自我体验:学生在道德意志行为中自觉地掌握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看待“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这句话?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错误的。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请应用德育网络相关知识阐述你对“教育在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涂尔干”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社会化有广泛的内容,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性别的、民族的等等。个体在成长为成熟的道德人、社会人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社会因素影响。从层次和范围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即社会大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这些带根本性的影响,对德育具有普遍性、决定性的意义。

中观层次,即学校社区环境影响。社区环境是社会大环境影响学校德育的中介,传递者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社区文化,以其具有的独立个性,成为学校德育直接影响源。

微观层次,学校与家庭,受教育者、教师、家长的道德修养,同伴团体等。

人的社会化离不开社会生活,建立德育网络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社会生活”,使受教育者由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扩大到能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活动,由与父母、教师的交往,扩大到与同辈团体的交往和与其他成人的交往。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0分,共做3题,计30分。)

1,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小学语文,有一课文是《秦兵马俑》,第9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不像语文课的话,也不像德育课程的话。因为长城、大运河等等都可以说是“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请你把这句话改写一下,使它既能够写出秦兵马俑的意义,又具有语文课的

意义,还具有德育课程的意义。

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这样描述西方的道德情形:

耶稣称神是父亲,是每一个人共同的父亲,他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否认了生育他的父母。为了要贯彻这“平等”,基督教的神话中,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在这里被否定了。其实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力的象征,象征着“公有”的团体,团体的代表——神,必须是无私的。每个“人子”,耶稣所象征的“团体构成分子”,在私有的父亲外必须有一个更重要的与人相共的是“天父,就是团体。——这样每个个人人格上的平等才能确立,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在这基础上才发生美国独立宣言中开宗明义的话:“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

你怎么理解这种情形在中国的德育转化?

3,请你设计一个课堂上能够公平提问的教学。

4,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者的原文被删改的文章。

请你用道德教育的观点,说明一下问题:

1,出版社的删改权利。

2,以下是、几个研究生对小学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看法,基于这些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和你以后可能的教学。

甲,对作为初中生的“我”的权力的漠视

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对作为初中生的“我”的权力的漠视,这是“我”的作文,为什么要拿去出版并进行了修改,而“我”却是最后知道的?

此外,文中说将《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是用字的准确性,可准确在哪里却没有说明,至少目前我也没弄清它具体好在哪。而在“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这一句中似乎透露了一点两人是有极大的等级差别的信号,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平等似乎并不那么相符。

最后,文中先说爬山虎“绿得沉郁”,后又说它“虎虎有生气”。沉郁应是暗色调,而虎虎有生气是威猛有活力,两者似乎不是那么匹配。

乙,名人权威和学生的话语权

但是读完文章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该文章似乎认为作文按着“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用词准确生动等“标准”写就是好文章。而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名人人格和权威以及老师的肯定下,好像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失去了自己的写作语言和风格。

丙,这是一篇好文章吗?

这篇课文,我真心没有觉得哪里好,哪里有什么启发的思想。如果老师没有说这是一篇作家写的文章,我还以为是小学生的作文。

5,老师“教”学生: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实际上,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与老师教或者不教没有关系,即使没有人类,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的一半”。那么,作为老师,你怎么把这个科学道理给学

生说清楚?从而避免一个道德上的缺陷:不要使学生以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是我的老师教出来的”。

[德育论]期末测试试题与答案

[德育论]期末测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 A.幸福 B.快乐 C.正义 D.良心 正确答案:B 2.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 A.能;不能 B.不能;能 C.能;能 D.不能;不能 正确答案:A 3.佛家说,世界生灭变化,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 A、灭; B、空; C、劫; D、生 正确答案:B

4.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庶民;君子 B.君子;庶民 正确答案:A 5.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 B.物性;道理和规则 C.人伦结构;制度 D.物性;制度 正确答案:A 6.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A.有限性;现实性 B.无限可能性;现实性 C.有限性;合理性 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

正确答案:A 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之中。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A.关系;内在的品质 B.体认;事物 C.内在的品质;关系 D.事物;体认 正确答案:A 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A.修养;良心 B.善良;责任 C.责任;善良 D.良心;修养 正确答案:A 9.西方的道德概念,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体认道德;最高道德即最高____1____,那就是上帝或者神,上帝或者神才是____2____;道德在于人的自由、精神与意志。 A.良心;真理 B.真理;善 C.道德本体;真理

《德育论》

姓名:刘丹专业:初等教育 学号:201507138333 学习中心:昆山奥鹏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 答: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2、德育内容 答: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分: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9.心理健康 3、德育课程 答:课程设置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 课程目标 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现行德育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下特点: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 课程内容 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其次,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

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的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德育和谐发展

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的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德育和谐发展摘要:德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品德,而品德包含若干心理要素,因而首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才会效果明显。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发展 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精神风貌、意志气节和社会责任心等素质的基础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基本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并使之确立远大的理想,为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德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铸造灵魂的根本。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腐败现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以及文化娱乐及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等,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德育中只重视政治思想的高层次的引导,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德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德育的健康发展。 (1)德育政治泛化。一些教材和学校的教育活动唱高调,空谈政治理论,给人以政治泛化的感觉。教师无法用所教的理论解释社会中

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令人信服;学生学习政治课只为通过考试,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乃至政治理论的真正价值。 (2)德育脱离现实。德育内容严重地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无法解决和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从理论到理论,不涉及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与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因此难以打动人,甚至给人以不触实际和迂腐的感觉,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3)德育方式单一。德育在总体上是以记背德育政治的概念和知识为主要特征,违背了德育应包括意识、行为和情感等方面主要内容的规律,极大地限制了德育工作的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标。人格是一个人品德的心理基础,人格的外显行为显示了其品德境界的高低。心理键康是进行德育的基础,要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必须从塑造健康人格的心理教育抓起。 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提高人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遇到任何因难,心理都会自发调节,以适当的行为克服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奠定了心理基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有良好的心理基础,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有

德育原理 2015秋 华师大期末考试答案

《德育原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 答:这种说法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菲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 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答:这种说法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

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 “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含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

德育论复习

《德育》复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分30) 1、德育本质 参考答案: 德育活动的目的,不仅应当是教育者的或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的,而且也是受教育者自己的。为了人自身的社会福利,不仅需要教育者开展德育活动,受教育者也有接受德育的需要;不仅要受教育,还要自我教育。德育是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也需要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 2、德育过程 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具体地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3、德育内容 参考答案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要求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等。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德育目标服务。 4、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参考答案: 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5、榜样示范法 参考答案: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法有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以及优秀学生的典型等多种方式。 6、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 指班主任通过自觉利用环境、气氛、作用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以达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它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师爱,校园文化,艺术陶冶。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 5、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 6、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2\简述自我教育的方法 参考答案: 1.自我教育的概念: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两部分:“主体我”和“客观我”,

如何构建和谐德育

如何构建和谐德育 摘要】本文以具体案例论证了学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采用的新方法、新措施, 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新理念。让读者了解到,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 德育素养,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当学生的知心大朋友,是构建和谐德育的基础。 辅导以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达到构建和谐德育之目的。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才能构建和谐德育 “读书重要、做人更重要”。这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校训之一,表现了学校对德育 工作的重视,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单是学校德育领导和班主任,只能解决一般 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一些较特殊的学生是需要家庭,社会的协助,执教老师 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是朽木不可雕吗? 在和谐德育构建实验中,遇到很多问题,既考了学校德育领导,也给实验班主 任出了一些难题。七年级开学不久,我班学习基础极差的周忠武同学辍学了。思 考来校学习这一期间,所有上课老师对周忠武的作业都是另开小灶。没有任何一 件事情让他为难过。综合老师们的意见,一致认为是因他学习基础差而辍学。电 话在问其家长,家长说“这个孩子无论怎么说都不来”。我到他家家访,找家长过 问情况,找周忠武个别谈话,问死不开腔,这一次家访以失败告终。学校领导再 次家访,还是以学生不来告终,老师们都认为是朽木不可雕!我是班主任,不想 因此服输,更不想因此断送学生的读书之路。我认真思考其闪光点,他不仅热爱 劳动,团结同学,而且对老师有礼貌。于是我第二次踏上去周忠武家的路,希望 对他闪光点的肯定拉近他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他开金口。 到了周忠武家,周忠武可能听到摩托车声音,便躲藏了,他父母找遍许多地方,都没找着。我就与其父亲耳语几句便骑着摩托车往回走了,在离周忠武家一里路 左右的地方,我把车放在一个农户家,在路边与几个约读五、六年级的放牛娃吹牛,以想由此了解一点关于周忠武的信息。一小时过去,我便步行走到周忠武家,这时的周忠武在父亲的陪同下清理院坝边的杂草,看见我没好再藏了。由于刚才 与他父亲的耳语,他父亲照我的指使,对周忠武凶神恶煞的吼道:“为了你读书,陈老师跑了好几趟了,是陈老师负责,害怕你龟儿子将来求不了衣食,不好好给 陈老师讲清楚,老子要了你的小命”。我把他父亲支开,与周忠武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先对他的优点进行肯定,并强调指出你是个很有前途的孩子。然后从人生、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方面,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再结合身边的事例,读书的意 义和像他这样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发展方向。老师谈得口干舌燥了。看看周忠 武一直低着头,反应不态明显。我接着说:“周忠武同学,人是要懂得感情的。假如你是老师,你对学生谈了以上的话,学生一点不理解老师苦心的时候,你怎么想?好,你不讲,老师不难为你,你肯定有苦衷。但是,你别忘了陈老师经常强 调的一句话:‘有苦衷,找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省得闷在心里难受,同时也寻求 解决的办法。’你信不过陈老师,我不强求,我走了。” “不,陈老师,我不敢说。”金口终于打开。 “大胆的说,陈老师解决不了的,有上级领导,有派出所,有公安。再说我校的名誉副校长是镇派出所的所长,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初三的大个子刘江们和几个没读书的经常抢我们的钱,我不敢读书了,谁说 了要挨他们打。” 终于找到不读书的原因,我便认真的给予疏导,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月《德育论》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教育世界观指关于教育的统一的综合见解形成这一见解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观,社会观, 文化观。以人为中心,就叫自由主义教育观,以社会为中心就叫“社会主义教育观”以文化为中心就叫“文化主义教育观”。 2、德目主义亦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 教授道德价值。 3、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4、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写实测评法 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料品德测评法。档案资料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平时品德测评分数、期终评语和所有肿大行为时间、奖惩记录。 2、一个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一、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 三、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 四、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 五、有团结友爱,助人为人,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等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1、日本学校德育的内容

一)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恶劣的环境使日本人充满忧患意识和拼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日本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拜托困境。因此日本人把勇于进取,百折不饶,忠精团结,舍身奉献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一以贯之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培养,二)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忠孝、家庭和皇道等观念为世代所推崇。 三)推行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日本学校德育从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都在文部省直接控制下进行。这种大一统的德育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意图的贯彻以及学校德育的一致性。 2、德育研究的活动产品分析法 这是对研究对象的日记、作文,图画,笔记,平时测验作业,书信和手工制作品,借书证等智力和体力的学习活动的成果、产品 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使用该法可从中了解对象的心理、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兴趣、知识范围、操作技能、性格特点等。但要 注意的是,分析力求客观,不轻易下结论,使用该法研究者必须有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修养等。 四、德育设计(本题14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小学语文,有一课文是《秦兵马俑》,第9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不像语文课的话,也不像德育课程的话。因为长城、大运河等等都可以说是“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请你把这句话改写一下,使它既能够写出秦兵马俑的意义,又具有语文课的意义,还具有德育课程的意义。 秦兵马俑,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雕塑。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与荣耀。 五、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做2题,计30分。其中第1题必做,第2题,第3题任选一题。)

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附答案】

福师10春学期《德育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曾经指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 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恩格斯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道德经》 满分:2 分 3. ()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A. 马卡连柯 B. 柯尔伯格 C. 杜威 D. √麦克菲尔 满分:2 分 4. 国际课程理论领域的隐性课程的概念出现于() A. 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 C. √20世纪60年代后期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满分:2 分 5. 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A. 教育性原则 B. √主观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满分:2 分 6. 德育评价的核心是() A. √品德评价 B. 思想评价 C. 能力评价 D. 学习评价 满分:2 分 7.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A. 孔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孟子 满分:2 分 8. 品德评测的指标只能以()要求为参照加以设计。 A. 德育内容 B. 德育方法 C. 德育评价 D. √德育目标 满分:2 分 9. 首先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是() A. 马卡连柯 B. √杰克逊

C. 杜威 D. 皮亚杰 满分:2 分 10.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满分:2 分 11. 人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 A. √生存 B. 发展 C. 德育 D. 工作 满分:2 分 12.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最主要功能就在于() A. 发扬传统美德 B. √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C. 提倡良好社会风气 D. 打破封建观念 满分:2 分 13. ()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活性。 A. √基本文明规范 B. 传统美德 C. 伦理观念 D. 社会风气

《德育论》试卷及答案

常州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试卷 一.单选?(共25小题,50分) 1.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 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学校德育 2.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标志是()。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3. 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生产力水平经济政治制度 科技发展水平 D.哲学思想 4. 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 A. 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德育原则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5. 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 A. 社会德育 B. 学校德育 家庭德育工作单位实施的德育 6.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7. 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人们的品德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影响 作用,所以要求社会德育必须() A. 要考虑宣传对象的需要和特点 B. 社会德育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C. 坚持正确的导向,使其内容科学健康 D. 手段、形式应灵活多样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9?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 A. 民主性 B. 变革性 C. 继承性 D. 滞后性 10. 下列哪一个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德育中的人本主义()。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奥鹏教育小学德育理论期末考试

小学德育理论期末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 答: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既爱和影响。在对家庭家庭教育侠义或广义的界定中,大部分是针对家庭对象而言的。 2、德育内容 答: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 答:具有德育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4、德育方法 答: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 答: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答:(一)民主性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即现代德育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全员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管理活动。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猪肚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现代德育管理者的监督,要求被管理者积极参与德育管理活动,做到全员管理;要求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 (二)开放性学校德育管理,既要做好内部的计划、组织等工作,更要考虑到校外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外界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求现代德育管理系统面向社会开放;要求注重现代德育管理的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现代德育管理思想面向世界开放。 (三)科学性现代德育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现代学校德育按照教育管理规律办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必须一句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重把握现代德育管理的时代性。 三、述评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1、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答:(一)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美国学校德育把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看作是学生适应多元社会,学会自律,自主的重要保证,学校的一切德育工作都围绕这一中心开展。 (二)注重显示问题的解决。美国学校德育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学生生活问题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美国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显现出多元化,

德育论复习资料

1、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区别: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又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 道德是社会现象,是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而不依赖于个体人存在。 联系:道德是品德的源泉,个体品德是在道德影响下形成的。 品德也影响道德(理解、践行,纵向发展、推动内容的丰富,环境道德、信息)。 2、德育定义:是促进个体品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3、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与德育论的形成发展: (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现代德育三个阶段) (自发的德育经验-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德育原理) ①原始社会的德育(习俗性的德育)——德育的产生和自发的德育经验 ②学校德育的产生和古代德育思想(古代学校德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德育) ③现代德育与德育论的形成 现代德育主要变化(特点): (1)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宗教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 (2)民主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培养目标是民主社会的公民;主体平民化;依据;内容;方法;途径等) (3)科学化(摆脱了神学化;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发展为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德育的组织化-班级授课制、效率) 4、当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①理论与探索的时代(20世纪初出现了与资本主义学校德育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德育.德育理论不断涌现,德育实验探索不同尝试); ②寻求平衡的时代(道德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德育体系;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德育的平衡); ③全球化德育的时代(影响的全球化;主题的全球化). 5、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 6、德育的主要功能: ①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个体人能够产生的影响。生存(“德—得”关系的体现,德福一致)、发展(中介)(静—动关系)、享用(是德育过程中个体“苦——乐”关系的体现;精英)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含义:即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生活中领会并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的尊严与优越,具有审美的性质,同时践行道德从这一角度看亦可谓道德人生的立美创造。 ②教育性功能有哪些: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 一是动机作用:无论智、体、美育都需要道德情感等启动和放大学习动机,同时,学习动机也需要借助德育改进其方向性、强度和持久性等质量特征。 二是方向作用:德育可以为个体提供价值的方向。 三是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德育可以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直接支持。

和谐校园充满爱(和谐德育教学设计)

《和谐校园充满爱》主题班会教案 荔波二小:莫必英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欣赏照片、知识竞赛、快板、小品、舞蹈等,让学生对学校办学历程、硬件设施、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校训、学风含义等从而达到爱校的目的。 2、通过小组讨论、诗歌朗诵、各类发言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热情,增强学生学好文化、报答学校的决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维护学校的荣誉,为学校增光添彩。 二、活动准备 1、通过收集阅读资料,对学校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作深入了解; 2、准备五个知识竞赛题目。 3、布置黑板,渲染气氛。 4、搜集有关学校的录像、图片、资料及选好伴奏音乐; 5、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 四、活动过程 卢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刘何: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卢:我是主持人:卢显诗 韦:我是主持人:韦 刘:我是主持人:刘可祯 何:我是主持人:何龙波 合:今天的主题班会由我们四个为大家主持。 卢:青青的树,鲜艳的花; 韦:飘香的桂树,欢乐的鸟儿; 刘: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何:它也是我们共同的家, 合:我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土地,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卢:五年岁月,我们在她的怀抱里幸福成长 刘:五个年轮,我们在她的雨露里春种秋收 合:我们爱她,这片成长的土地。五年级(2)班“和谐校园充满爱”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卢: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那你对我们家了解多少呢?下面进入第一个篇章,知我校。 上篇:知我校 卢: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是美丽、和谐的,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们的校园是多么的美丽。 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我们美丽的校园风貌和敬业的老师吧!(视频一:学校美丽视频) 卢:(看完视频后再说)看到这么漂亮的校园、敬业的老师,我们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 韦:大家对我们学校有多了解呢?我们现在进行“我校知多少”知识比赛。 (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学生分成三组,以小组为单位,两名主持人轮流读题,共五题,大屏幕显示)。 卢:现在我们按座位分成三组,左边三列为第一小组,中间四列为第二小组,右边三列为第三小组。 规则是: 韦:每小组同学推选一个同学到台前负责答题,其余同学不得提示,当主持人读完题后,所有同学与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个数,然后交答案。卢:我校的校训是什么? 韦:我校的学风是什么? 卢:我们学校的原名叫什么?

《德育论》期末试卷A试题

德育论A卷试题 一、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A 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___1____去之,____2____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A.庶民;君子 B.君子;庶民 A 2.伦理是以人性、____1____、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____2____,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A.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 B.物性;道理和规则 C.人伦结构;制度 D.物性;制度 A 3.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____1____变成____2____的学问。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A.有限性;现实性 B.无限可能性;现实性 C.有限性;合理性 D.有限性;无限可能限性 B 4.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____1____。 A.幸福 B.快乐 C.正义 D.良心 A 5.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____1____;异类不能不能性交,____2____。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 A.能;不能 B.不能;能 C.能;能 D.不能;不能 B 6.佛家说,世界生灭变化,分为成、住、坏、___1____四劫。 A、灭; B、空; C、劫; D、生 A 7.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____1____,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____2____之中。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A.关系;内在的品质 B.体认;事物 C.内在的品质;关系 D.事物;体认 A 8.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____1____,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____2____。 A.修养;良心 B.善良;责任 C.责任;善良

《德育论》试卷及答案

常州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试卷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1.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 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学校德育 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标志是()。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3.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 生产力水平经济政治制度 科技发展水平 D.哲学思想 4.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 A.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德育原则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5.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 A.社会德育 B.学校德育 家庭德育工作单位实施的德育 6.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7.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人们的品德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影响作用,所以要求社会德育必须() A .要考虑宣传对象的需要和特点 B.社会德育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C.坚持正确的导向,使其内容科学健康 D.手段、形式应灵活多样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 想()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和利用以往时代在德育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表明德育具有() A.民主性 B.变革性 C.继承性 D.滞后性

10. 下列哪一个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德育中的人本主义()。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人最为天下贵”“人定胜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决定德育内容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德育目标 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12.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 A.德育规律 B.道德教育规律 C . 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教育规律 13.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引起人们道德、政治和法律观点的变化直接影响和丰富了()。 A .德育方法 B.德育组织形式 C.德育原则 D.德育内容 14.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 A .说理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示范法 15. 在集体中显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 A .班风 B.集体舆论 C.传统 D.集体纪律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教育的核心是() A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B.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社会公德教育 17.何者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 18.区别社会主义德育原则和一切剥削阶级德育原则的根本标志是()。A . 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9. 哪一种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A.说理教育法 B 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20. 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基层单位是()。A .共青团 B.少先队 C.班级 D.小组 21.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集体主义教育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C.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 D .科学人生观教育 22.哪一德育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通过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这一规律提出来的()A .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3.哪一种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A .社会实践活动 B.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和谐德育论

《和谐德育论》认为,研究和理解和谐德育,可以以两个层面上来理解: 首先,和谐德育楚一种理念,它是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从人的发展的和谐性要求出发,在研究人的需要、人的规律的基础上。反恩、克服和超越传统德育的_誉和谐弊端,建构凸显和谐性的现代德育的应然状态。 其次,和谐德育是一种模式。它是辐在德育的宴施过程中,在尊熏德育规律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部诸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发覆的一种德育模式。 目录 绪论 一、德育、和谐德育、和谐文化的科学內涵 (一)德育 (二)和谐德育 (三)和谐文化 二、研究和谐德育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德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构建和谐德育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建和谐德育是培育“和谐人”的重要途径 (四)构建和谐德育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切入点 三、和谐德育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德育思想 一、中国传统和谐德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先秦时期的和谐德育思想 (二)汉唐时期的和谐德育思想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和谐德育思想 (四)中国近代和谐德育思想 二、中国传统和谐德育思想的共性和特点 (一)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谐 (二)内圣外王的人格目标和谐 (三)礼乐结合、先后有序的内容和谐 (四)内省自察、躬行实践的方法和谐 (五)知、情、意、行的过程和谐 第二章西方文化中的和谐德育思想 一、西方和谐德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一)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谐德育思想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和谐德育思想 (三)西方近代和谐德育思想 (四)20世纪的西方和谐德育思想 二、西方和谐德育思想的共性和特点 (一)确定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德育目标 (二)强调“身、心、脑、手”协调发展的德育内容

福师1009测验批次德育论测验复习题参考答案

福师1009考试批次《德育论》考试复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 ) A 、注重个体德性的发展 B 、注重多样性 C 、注重实践性 D 、注重理论性参考答案:A 2、更强调和重视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 A 、认识性德育课程 B 、活动性德育课程 C 、核心德育课程 D 、隐性德育课程 参考答案:B 3、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 是什么评价( ) A 、决策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参考答案:B 4、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 、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 参考答案:D 5、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 A 、实际锻炼法 B 、陶冶教育法 C 、说理教育法 D 、榜样示范法参考答案:B 6、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 A 、主观-发展性 B 、主体-发展性 C 、客体-发展性 D 、主题-发展性参考答案:B 7、(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B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C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D 、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参考答案:A 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 ) 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 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 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 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 参考答案:A 9、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 A 、价值观导向模式 B 、情感体验模式 C 、行为践履模式 D 、心理辅导模式 理利进行过术,

(完整版)东师2017年秋德育原理作业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错误。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答:错误。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实施法制教育,离不开思想上、道德上的基础性教育。如果学生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规范及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就不会以极大的积极性去学法、了解法,从而达到知法;就不能从“法律规范”中体会出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实质,达到真正懂法;更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守法。这就是道德规范在学法理论指导及守法实践中的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