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

Ⅰ.考试目标与要求

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内容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和我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适度渗透传统文化,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历史学业水平,发挥考试评价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州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考试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识记层次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各种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文化成果等等,识别重要的图、像、画。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过程、结果,作出正确而简要的说明;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

探究: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活动进行归纳、阐述,形成较全面正确的认识或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解决新的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3.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九)思想文化

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3.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近代化的起步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4.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5.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六)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五)科技、教育与文化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

(一)上古人类文明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二)中古欧亚文明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三)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2.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六)科学与思想文化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知道欧洲联盟。

(五)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Ⅲ.考试题型与内容结构

1.题型结构

题型由选择题和综合题(包含材料解析题、简答题)两部分组成。选择题约占50%;综合题约占50%。

2.内容结构

《中国历史》约占70%;《世界历史》约占30%。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统一国家的建立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及完善 (3)唐与吐蕃的交往 (4)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4、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与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并立 (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 (3)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4)明清社会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祖冲之与圆周率 (2)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4)四大发明 (1)孔子、百家争鸣 (2)《史记》《资治通鉴》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2)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6、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五计划、一届人大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9、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1)“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 (2)50年代的中国外交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打印版)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1 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1、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 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 2、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 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 2、五、让历史知识纲举目张──归纳法 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总结: “1”:一个中心──洛阳; “2”:两个终点:涿郡、余杭; “3”:三大作用: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四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结五大水系: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 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时期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三、四册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 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13、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中国

2010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0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1.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认识历史离不开实物史料,离不开实物、文献等多种史料的比对互证。(共10分) 下列六幅图片中的实物均可作为认识历史的证据。 1.可用于证明“半坡人制陶技艺水平”的是。(用字母表示) 2.可用于证明“秦朝加强对全国统一管理”的是。(用字母表示) 3.可用于证明“清朝时西藏地区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是。(用字母表示) 4.可用于证明“商代青铜文化杰出成就”的是。(用字母表示) 5.研究商朝历史最可信的材料来自…………………………………………………( ) A.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B.小说戏曲与影视作品 C.打制石器与洞穴譬画 D.文献记载与遗址遗物 (二) 百年世博,追怀历史渊源,折射文明进程,凸显时代风云,昭示人类愿景。(共18分) 1.展现源远流长的文明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多国家馆的主题之一。馆内有象征养育这片古老文明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景观设计;伊拉克馆内重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 2.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国人改良的蒸汽机,以此为动力的大机器生产使该 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展出了发电机,预示人类即将进入时代。3.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苏联馆展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美国馆陈列着小小的“月亮石”。美苏两国科技展品的背后折射出………………( ) A.区域冲突如火如茶 B.亚非国家不断崛起 C.民权运动方兴未艾 D.超级大国争夺霸权 4.1958年,“原子球”成为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标志着作为一种新能源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和平事业。 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陕西馆以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为背景。 (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局面奠定了盛世唐朝的基础。 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上海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1921年7月23日,新天地的石库门见证了——的诞生:1990年,她还见证了上海——开发开放。 (三) 抗战时期的漫画作品,艺术地再现了那段令人悲愤、激昂的历史,透射出艺术家的敏锐、良知与情感。(共12分) 下列五幅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1.图一创作于1936年,标题为“蜿蜒南下”。该图揭露了日寇( ) A.制造“九一八事变”奴役我东北人民 B.从长城以北地区向华北地区侵略扩张. C.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 D.占领南京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得就是粗线条得知识,每课得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就是,部分学生总就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就是态度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与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得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您真正弄清学习历史得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得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得印象。历史还就是一部好得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与发扬本民族得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得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得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历史学不好得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得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得目录就就是知识得框架,我们要学会瞧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得都就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得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就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得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就

是如何被英国占领得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得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得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得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得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得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得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得学生懒散拖沓,所学得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得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得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得解答方法与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得选择题一般都就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得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得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历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200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2005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考试时间20 分钟,满分40 分) (一)小张在网上查阅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他对入榜的众多历史人物 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共16 分) 1.排行榜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人是一位古代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 开办了私学。他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 2.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的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他是经典力学理论的创建者,他的名字后来被作为物 理学上“力”的国际单位。他是() A.瓦特B.牛顿C.爱迪生D.爱因斯坦 3.成吉思汗、彼得大帝、拿破仑、华盛顿也进人了排行榜,这四人中担任过美国总统的是 ____________。 4.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榜上有名”,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此人生活于18 世纪后期至19 世纪早期,是德国音乐家,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这个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2)此人生活于19 世纪,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 党宣言》。这个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5.小张认为有一位历史人物也应列人“排行榜”,他是20 世纪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曾发 表过《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这个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6.除上面提到的历史人物外,请再列举一个你认为可以列人排行榜的历史人物并陈述理由: 人物: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家族的故事”聊了起来??(共12 分) 1.小赵说:“我的曾祖父留下一本日记,其中有一篇记录着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的全过程。”这篇日记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小钱说:“我家珍藏着一本1915 年出版的《青年杂志》创刊号。这份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一场 著名运动的开始。”这场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3.小孙说:“民国初年,许多都喜欢京剧,可我的太爷爷却迷上了叫做‘文明戏’的西方剧种。”这里的“文明戏”指() A.昆曲B.话剧C.沪剧D.越剧 4.小李说:“我的祖先当年在上海公共租界里,见到过许多印度巡捕,上海人都叫他们‘红头阿 三’。”上海的租界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 5.小周说:“我的祖先曾经跟随‘国姓爷’,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这位“国姓爷”是 _____________。(人名) 6.小吴说:“我的祖先在汉朝就参加科举考试,做了大官。”大家认为他的话违背历史常识,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郑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为题,收集了一组材料。(共12 分)

201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区域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宗教信仰等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阅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地理环境看,古代区域文明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产方式看,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区域文明有A 、B 、C 和___________;以农业、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并举的区域文明有D 和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从政治形态看,以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早期国家的有B 、C 、F 和___________;建立城邦制度的是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从文明成果看,下列图示的成果属于B 区域的是_________;属于C 区域的是_________。 (用罗马数字表示) 学校: __ __ __ __ ___ ____ _ ____ __ ___ 班级 姓名:___ ___ _ _ ____ __ _ 学号:___ ___ __ ____ …… … … … …密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5.要了解古代区域文明的成果,最可信的当属……………………………………()A.实物史料B.口传史料 C.文献史料D.影视材料 二 对血缘、制度、价值取向和家国的认同,便是对文化的认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魏之先(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李延寿《北史》1.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生活的时代距今约…………………………………………()A.5000年前B.1万年前 C.10万年前D.100万年前 2.材料中的“魏”当指………………………………………………………………()A.西周时的魏国B.战国时的魏国 C.三国时的曹魏D.北朝时的北魏 3.“魏”所处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帝国分裂、民族融合D.皇权强化、闭关锁国 4.这一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君主或自诩为三皇五帝的后裔,或自称为“汉室之甥”,或推行汉化改革。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上海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复习提纲 【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发轫---------------- 原始人类遗址: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河姆渡遗址(长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遗址(黄河):粟、黍;半地穴式房屋 大禹治水促进水利事业,是农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启→夏(第一个国家)→夏桀→商(汤)→盘庚迁殷→商纣王(牧野之战)→西周(周武王)→分封制→宗法制 商→甲骨文(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文字) 商周→青铜器→金文 ----------------中华文明的拓展---------------- 东周:春秋;战国 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秦孝公→商鞅变法(内容、影响见课本31页)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李冰→都江堰 孔子开办私学;《论语》→仁、礼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孟子→仁政 老子→《老子》(道德经)→朴素辩证法思想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 秦朝→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 中央集权制(措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万里长城) 秦朝暴政(赋税、刑法、滥用民力)→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楚汉相争 刘邦→西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历代王朝统治思想;推恩令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曹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以弱胜强 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 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和意义,民族融合)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祖冲之(南朝)《缀术》、圆周率、《大明历》;张衡地动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贾思勰(xié)《齐民要术》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班固《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我国本土宗教:道教 佛教汉代传入我国,中国化,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 杨坚建立隋朝→大一统;科举制(官吏选拔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发展;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图”思维律动 —运用思维导图推进历史教学 龙口市明德学校于亚范孙新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目前初中生学习历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不能够把相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历史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掌握;根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组织答案的思维能力不够等等。随着明德学校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思维律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结果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材由《课程》到主题,再到单元、课、框目,本身就是思维导图的关联点,说明编者在编辑教材时也在运用思维导图结构,搭建《历史》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学会放射状、关联性思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帮助其从整体上系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备课中,用“图”设计,把握课程结构。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

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新型教案,发现这样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用“思维导图”备课,最好的办法是先看封面和单元前言,再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将教材的单元、课、框分成各个主题,确定思维导图的框架。最大的主题(教材的名称、单元、课)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二、预习中,览“图”记忆,进行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给出文本框架结构。 预习中,先让学生浏览课本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接着,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这样预习操作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可轻而易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 三、课堂中,看“图”回顾,建构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20XX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I.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区域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宗教信仰等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阅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地理环境看,古代区域文明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生产方式看,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区域文明有A、B、C和___________;以农业、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并举的区域文明有D和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从政治形态看,以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早期国家的有B、C、F和___________;建立城邦 制度的是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从文明成果看,下列图示的成果属于B区域的是_________;属于C区域的是_________。 (用罗马数字表示)

5.要了解古代区域文明的成果,最可信的当属……………………………………()A.实物史料B.口传史料 C.文献史料D.影视材料 二 对血缘、制度、价值取向和家国的认同,便是对文化的认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魏之先(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李延寿《北史》1.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生活的时代距今约…………………………………………()A.5000年前B.1万年前 C.10万年前D.100万年前 2.材料中的“魏”当指………………………………………………………………()A.西周时的魏国B.战国时的魏国 C.三国时的曹魏D.北朝时的北魏 3.“魏”所处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帝国分裂、民族融合D.皇权强化、闭关锁国 4.这一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君主或自诩为三皇五帝的后裔,或自称为“汉室之甥”,或推行汉化改革。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016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出现于大河流域或濒临海洋(2分) 2.F(1分)E(1分)3.A(1分)D(1分) 4.Ⅵ(1分)Ⅱ(1分)5.A(2分) 二(共8分) 1.A(2分)2.D(2分)3.C(2分) 4.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仰慕”“敬佩”“赞赏”等也可)(2分) 三(共12分) 1.B(2分)2.C(2分) 3.认为抗战是头等大事;赞赏中国军队的抗战努力及成果;鼓舞民众奋起抗敌的决心(任答一条即可)(2分) 4.不能(1分);两份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内容也不完全相符(1分) 5.三段材料都属于事件亲历者的证据(2分)(如答日记、回忆得1分); 三段材料能相互印证(2分)(如答材料二是中方证据、材料三是日方证据、材料四是德方证据,得1分) 四(共10分) 1.秦国壮士(2分)2.2.2(2分) 3.没道理(1分);因为楚、韩两国货币不同,米价也不一定相同(1分) 4.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便利各地联系交往;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两条即可,每条2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DACB(顺序不能颠倒)(1分) 2.错误:墙上的佛像(或答“凳子”“桌子”及“坐姿”)(2分) 理由:佛教直至汉代才传入中原(或答凳子、桌子是东汉后才进入中原的)(2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3.(1)残忍;自私;奸诈(任答一条即可)(1分) (2)此小题评分可从以下五个层次考虑。 ●层次1:答“可信”或“不可信”,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答“可信”或“不可信”,能据此作出合理说明,得1分。如答“艺术家 或在参考史籍的基础上塑造曹操形象”或“艺术家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 塑造曹操形象”。 ●层次3:答“难以判断”,或综合层次2的两种回答,得2分。如答“单凭两幅图 像无法判断,须结合其他材料比对”。 ●层次4:答“可信”,从作者的视角作说明,得3分。如答“能反映艺术家对曹操 的认识”。 ●层次5:综合层次3、4的回答,得4分。 二(共16分) 1.B(2分)2.C(2分)3.C(2分) 4.A(2分)5.B(2分)6.D(2分) 7.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2分) 举例:可从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十月革命等任举一例说明。(2分) 三(共10分) 1.D(2分)2.B(2分) 3.不能(1分),仅凭这张照片,既无法证明“两德人民”,也无法证明“普遍支持”。(1分)4.引发了作者对盼望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2分) 5.柏林墙虽然倒了,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依然对立,冷战思维依然存在。(2分) 四(共24分) 1.(1)①②(2分)③④⑤(2分) (2)②③⑤(2分)①(2分)④(2分) 2.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主题、视角与史实:主题明确,视角清晰,史实确切,共10分。 ●逻辑与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 ●特色:能运用“相同中有区别”或“不同中见联系”的辩证视角阐述,可加2分。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再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4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