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实施方法及策略

文山县职业高级中学蒋世跃

探究性学习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而提出来的,它要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目标及类型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是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学习方式[2]。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问题,广西师大的罗星凯教授认为探究学习的问题来自于四个途径: 一是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二是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 据此提出新的问题;三是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 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四是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于落实,更难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强调从“做中学”,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能动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主体活动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2)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建筑在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渴望探究的学习欲望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实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情景具有真实性特征,所以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有着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充分地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自我反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学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灵魂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目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探究性学习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研究问题的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和基于专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体验、发现,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创新。问题探究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重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基于专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是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出一组具有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专题),然后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学习,寻求答案,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的指导程度和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层次,探究性学习可分成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三种学习水平层次。

(1)引导探究学习:引导探究学习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都预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情境,并帮助学生按照教师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学生虽然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对要差一些。因此,从学生自主的程度这个意义上讲,引导探究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2)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师生共同合作进行探究教学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任务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设计的帮助者,是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过程的参与者。

(3)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学习是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它特别强调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主选择探究材料和探究方法,独立或者协作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对探究的问题、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只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3.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4.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动手做”学习模式和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1)“动手做”学习模式

“动手做”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动手做”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而学习,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为理解实验所带来的东西而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进行实验的某些情况而提出建议。在美国,大部分动手做活动和课程都是整合到具体学科中,这些动手做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通过亲手操作的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法国的《小学科学教学动手做活动指南》中,还列出了“动手做”模式的实施要点。

(2)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1)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2)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2.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策略[6]:

(1)力求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结合相关教育内容,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究过程

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学生可以是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更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学生作为探究过程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并预期结果、实验证实或证伪、解读数据并交流成果的探究全过程;体现在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等知识发生的全过程。探究的主过程要明确体现科学方法这一主线。

(3)精心构思,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极为重要。引导探究过程时,应针对探究的每一过程,对思维品质的不同层面进行针对性培养。

狠抓“发现问题”环节,突出思维的敏锐性。探究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人知识积淀有关,更取决于思维的敏锐性。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除创设引入探究时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或利用课文中涉及的内容,不失时机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经常是科学史中的实例) ,使学生受到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鼓励提出多种假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科学的发展源于怀疑的态度,没有思维的批判性,就不会有创新。要在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现象和问题,多维认识客观世界,从而“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探究过程中,不同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谬的假设,只要有独到的理由,就应当鼓励。

指导实验设计,培养思维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在实验设计的环节上,最需要培养思维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循序渐进。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依托,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具有启发性。

强调运用思维的概括性去总结规律。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地总结规律。

3.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各科目中都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在各个科目中均应大力提倡。不仅在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目中,而且在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美术)学习中,均应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各科课程教学研究的共同课题。

(2)不同学段对探究的水平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高中生,则要求他们阐明问题、方法、对照组、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如识别不产生影响的变量、影响较小的变量、对结果有负面影响的变量)、实验的误差,要求他们对指导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思考和说明。高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最终应该构造出一种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由于高中生了解了更多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因此就要求他们的解释更加精致。

(3)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和互联网)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已手头的探究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次,现在我国的许多网站中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开展探究

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由网站安排的指导教师随时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质询和指导。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价方法来看,学生的探究素质往往难于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价,因为纸笔测验中无法显示出探究素质的水平。因此宜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来评价,或直接给学生一个探究任务,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来加以评价。

从评价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四、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8]。

(一)指导学生选择课题

探究性课题的内容是广泛的,课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因地制宜,多渠道发掘资源,适时将课题延伸到课堂教学外,触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应坚持兴趣原则,要注意把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热点来选取探究课题, 并从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出发, 密切注意最新科技成果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选题一旦确立, 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选题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组成3~5人的合作探究小组。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应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如优选课题形式、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以及做好其他的保障准备。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能否保证有严密的科学性,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教师也应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的参考书、必要的探究场地和材料。在探究活动中的查询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市场分析等都应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在探究性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运用想象、联想、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客观实际问题,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 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切忌将学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指导组织探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1.评价内容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应包括态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结果等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如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积极参与,有责任感;是否主动协作, 组员关系是否协调;是否主动提出探究设想和建议等。

二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反映出来。

三是探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探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探究笔记,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2.评价手段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 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指标宜宽不宜窄,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核心概念探究

核 心 概 念 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W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探究型学习的模式。 MiniQuest MiniQuest是一种研究现实世界真实问题的方法及框架,它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目的,通过专门的网络资源,回答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 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反映了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是在内容范畴所提出的本质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明显“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需要他们进行比较、解释、综合、评价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结构化问题 所谓结构化问题(Structured Problems)是指为了回答基本问题而从各个方面收集信息的那些具体问题。 量规 量规(Rubric)是一种结构化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测验、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一般量规至少都具有三个要素: 1.一是评价准则,指决定表现性任务、行为或作品质量的各个指标; 2.二是等级标准,说明学生在表现任务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3.三是具体说明,描述评价准则在质量上从差到好(或从好到差)的序列,评价准则在每个等级水平上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关键技能 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法与步骤 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 MiniQuest设计方法 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评估。 问题(主题)设计 确定基本问题和结构化问题。 评价量规的设计与使用 (1)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变量;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 (3)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

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研究容:初三阶段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 关键词:数学概念变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很多全国各地中考题和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慢慢发现很多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同一个容,只是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不同而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很熟知的知识,但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情景做一些改变,学生就做不出来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关于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我们组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 (1)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概念在解题中的运用。 (2)提高我校初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研究的意义: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及利用概念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节奏,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于数学变式教学进行过研究。如:形式变式、容变式和方法变式等。结合我校实际,我的研究课题,力求在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中,找到符合知识体系,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概念界定: 1、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

探究的定义

探究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 北京育才学校陈宏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关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学科学作为一种过程”,并强调“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次课改特别强调“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更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活动。 经历生物科学是生物教学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个个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生物科学是生物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物科学的奥秘和趣味,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理解生物科学是生物教学的目的,生物科学教学就是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最终让学生用科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是价值观层面的体现。在经历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能有真切的体验。因此生物课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家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体验过的那个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 一、问题──探究的起点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探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收集信息──思维加工──研究方案──实验验证──表达交流──成果评价。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中提出了“P1—TT—EE—P2”的四段图式。P1表示问题,TT表示尝试性的各种理论,EE表示通过批评和检验,即反驳以清除错误,P2表示新问题。图示表明,科学的发展是“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的无穷循环。在这个图式中,最令人激动的是对传统的经验归纳法即“科学始于观察”的批评。波普尔认为,观察总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先有理论,后有观察”,而“问题始终是第一性”的。为此,他提出了“科学始于问题”的理论。这是很合乎唯物主义思想的真知灼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索过程,并从问题开始。当然,学生所碰到的问题,大多数是人类知识系统中已解决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个新问题。一个人的知识生长过程是人类知识生长过程的缩影,学习也从问题开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 引发问题,要围绕探究目标,在比较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并明确问题。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运用悬念、实物、实验、故事、录像、描述、游戏等富有趣

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哈尔滨市哈西区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姓名: ## ## 学号: 20100020####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 指导老师: ###### 教授

目录 1.总说明 (2) 1.1 哈尔滨市哈西区的定位 (2) 1.2 哈西区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4) 1.3 哈西区地下空间规划总体构想 (5) 1.4 哈西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分析 (6) 1.5 哈西区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1.6 哈西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8) 2.地下交通规划 (9) 2.1 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9) 2.2 地铁 (10) 2.3 地下公路交通 (11) 2.4地下停车系统 (12) 2.5地下步行系统 (12) 3.重要节点地区规划 (13)

1.总说明 1.1 哈尔滨市哈西区的定位 哈尔滨别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中国 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东北规模第一大城市,户籍 总人口1200万,中国特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副省级城市,黑龙江省省会,哈大齐经济区的核心 城市,远东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 四大冰雪城市,国家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国务 院颁布十大城市之一,国家门户城市。哈尔滨市是 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 在黑龙江省处于龙头和窗口地位。这样一座特大城 市的发展,必然对城市的用地规模和空间容量提出不断扩大的需求。地下空间是潜力巨大的城市后备空间资源,有序、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科学、有效地拓展城市空间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哈西区主要指哈尔滨西站地区,建后的哈西新区将成为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新技术产业、运动休闲产业、商贸业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新建的哈尔滨西客站是新建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作为哈尔滨市两个重要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心之一,汇集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社会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学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建立理论系统的着眼点;同时,它又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概念在数学教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不少教师讲题时头头是道,十分生动,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讲基本概念时总是干巴巴的,没有几句话,有的教师对一些重要概念一带而过,很快就转入解题教学中去,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的,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对很多概念的背景知识不可能展开说得很多,但总希望能把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内涵,适当地讲清楚。 国内外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概念课授课方法也是有研究的。但是那些理论的得出和经验的总结都是特定教育环境下的产物;而对于今天所推进的新课程实验(特别是在我国刚刚开始实施阶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理论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实践研究就更不足为谈了。 还有,对概念教学还有一个记忆与理解的关系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但这种记忆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背某一段定义、定理。学生整齐划一,如同背古诗一样背

概念和议题解释对探究的重要性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盧家耀 (《信報通識》於2015年9月30日刊載本文) 概念和議題解釋對探究的重要性 上文談到為獨立專題探究訂題目時有什麼要留意,今次集中談談B、C兩部分,即「相關概念和知識」與「深入解釋議題」的要求。我們先談談概念對整個議題探究的重要性,再解說同學在B、C部分應做什麼。 議題探究的重點在於對議題本質的理解,例如上文提及的舊區建築物應保留或拆卸重建的議題,其爭議的本質可能是文化承傳、發展與保育,與社會資源運用的恰當性等概念層面的核心課題。能掌握和恰當運用概念,有助我們理解議題爭議或討論點的本質。在獨立專題探究方面,我們需要的不是概念詞的一般性詞語解釋,而是概念在探究的作用和意義。現在讓我們戴上「概念眼鏡」,看它如何在探究發揮功效。 一、發現議題爭議的本質。例如「保留」香港舊建築物是否等同「保育」?「保育」在多大程度上有助文化承傳和加強社會歸屬感?當我們在A部分定出探究的焦點和焦點問題時,實際上還未完全肯定這些焦點問題的恰當性。「概念眼鏡」有助進一步檢視焦點問題能否帶領我們作聚焦的探究。 二、多角度和批判性分析。在探討是否保留舊建築物時,爭議點可能包括物業的擁有權、誰的責任、用誰的錢來保育和維修等。「概念眼鏡」讓我們看到保障私有產權、社會公帑的運用、文化承傳中市民和政府的角色,與保育成本和社會效益等不同方面的探討,有助找出不同探究角度作有條理的分析。 三、收集相關資料。「概念眼鏡」幫助我們看到探究角度,我們便知道應找尋什麼類別和多少資料來進行探究。例如文化承傳的效果難以量化,我們可能需找尋質性的資料,例如專家、政府、相關委員會或團體的觀點、市民大眾的看法,和其他地區的相關經驗等。 同學須在B部分指出相關的重要概念,並解釋這些概念與探究題目的關係,和對探究起什麼作用,而非單純作概念詞的詞語解釋。此外,視乎題目需要,同學也須指出與題目相關的基本知識和事實資料,例如重要詞彙、簡單的時序或相關研究結果等,但不宜長篇大論。概念讓我們理解所探究的議題的本質,並知道應從什麼角度和找尋什麼資料,所以同學也須在這部分說明資料搜集的方法和原因。

生物学概念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房立明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在不断的探索,结合我们学校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经过本人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果实、种子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察,可见袋内水珠较多;(2)将一盆花的叶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两面后,罩上塑料袋观察,袋内水珠较少;(3)分别选择一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在上午同一时间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观察、对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内的水珠明显多于阴雨天。在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提问:(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罩叶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从哪个器官散发出来?(3)晴天、雨天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温度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吗?教师对重点、疑点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而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掌握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如,“仿生”概念中关键词为“结构和功能”、“仪器和设备”;“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关系。通过找概念的关键词,

科学探究_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2008年第12期(总第257期) 全球教育展望 GLOBAL EDUCATION Vol.37 No12,2008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李雁冰 =摘要>/科学探究0、/科学素养0、/科学教育0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键语汇。从概念史的角度澄清这些语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昭示着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型0: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0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0。无疑,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 =作者简介>李雁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上海200062) 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科学探究0、/科学素养0与/科学教育0成为倍受瞩目的语汇。这些语汇昭示了我国科学教育领域的/范式转型0。厘清这些语汇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前提。 一、科学探究是什么 回答/科学探究是什么0,先须回答/科学是什么0。 美国最重要的科学研究组织之一/美国研究理事会0(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在总结/美国科学院0、/美国工程院0及其他组织的众多研究成果后,对当代科学、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新趋势做了如下概括:[1] 1.由强调/科学即探索与实验0,到更强调/科学即辩护(argument)与解释0。 2.由强调获得答案,到更强调运用证据和策略发展或修正解释。 3.由强调为科学问题提供答案,到更强调交流科学解释。 4.由强调运用实验结果来终结探究,到更强调将实验结果运用于科学辩护与解释。 5.由强调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只是分析和综合资料,不为科学结论辩护,到更强调学生小组经常为辩护科学结论而分析和综合资料。 6.由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到更强调研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活动。 7.由强调脱离情境的探究技能(process skills),到更强调将探究技能置于情境之中。 8.由强调观察或推理等单个的探究技能,到更强调控制、认知、程序等多元探究技能。 9.由强调极少从事研究以省出时间学习大量科学内容,到更强调从事更多研究以发展关于科学探究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与价值观。 10.由强调在一节课内的研究,到更强调将研究延伸到几节课的时间中。 11.由强调学生向老师私下交流思想与结论,到更强调学生与其同学公开交流思想与工作。 12.由强调管理材料和设备,到更强调管理思想和信息。 上述这些浓缩的概括所反映的是科学家视野中的科学、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的/形象0的变化。 首先,当今时代对科学的新的理解是:科学即基于证据的思想、解释与辩护。这一/科学观0既继承了/启蒙运动0以后近三百年以来科学与技术思想发展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了当今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思想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启蒙运动0以来,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启蒙运动0时期,科学既以/理性自由0为基础,又是/理性自由0之体现。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史家卡西尔所言:/-理性.成了18世纪的汇聚点和中心,它表达了该世纪所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一切,表达了该世纪所取得的一切成

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

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1:59.843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杨雪平 [导读]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当前数学概念教学的误区,给出了概念的界定、探讨了概念教学的两种模式,并举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概念,教学 (江安县石峰学校,644220) 摘要: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当前数学概念教学的误区,给出了概念的界定、探讨了概念教学的两种模式,并举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概念,教学 引言: 概念教学几乎每节课都会遇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掐头去尾烧中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倾向: 1.忽略背景分析。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背景,有的背景比较简单,有的背景十分丰富。2.省略内涵提炼过程。教师直接照本宣科,把定义呈现出来,或抄在黑板上,或幻灯投影到屏幕上。3.缺乏纵横联系。一个新概念的提出不可能是孤立的,总是会有一些与它联系很紧密的概念,对概念进行界定也必须通过以往学习过的一些熟悉的概念[。不少老师在概念教学中,不会将新概念与其他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在关系体中进行比较、分析,而只是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数学概念的界定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一个数学概念主要包括概念的内涵,外延.,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一切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对象的全体。 概念形成的教学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即通过创设情境从客观实例引入,抽象共性特征,概括本质特征,形成数学概念。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概念的形成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提供概念例证→抽象出本质属性→初步形成概念→概念的深化概念→概念的运用 下面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予以说明 1提供概念例证。引导学生识图,捕捉信息,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观察图形,能得到什么信息? 预案:(1)当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达到的时刻; (2)在某时刻的温度; (3)某些时段温度升高,某些时段温度降低. 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关心很多数据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为概念引入作铺垫,) 2、抽象出本质属性。对于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是变大还是变小,是函数的重要性质,称为函数的单调性,同学们在初中对函数的这种性质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没有严格的定义,今天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建立函数单调性的严格定义.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描述(增函数、减函数),同时明确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从而使同学们对函数单调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图象的角度得到的,是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描述性的认识. 3、初步形成概念。根据上面的学习教师可以提问“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减函数吗?” 那么学生也可以得到“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上随自变量x的增大,y也越来越大,我们说函数f(x)在该区间上为增函数;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上随自变量x的增大,y越来越小,我们说函数f(x)在该区间上为减函数.”的函数单调性的本质属性。也就形成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4、概念的深化。明确数学概念定义,学生也从这些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中形成分析与概括问题的能力。 下面可以通过如下例子加深同学们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识 学生的困难是难以确定分界点的确切位置.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用函数图象判断函数单调性虽然比较直观,但有时不够精确,需要结合解析式进行严密化、精确化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用数量大小关系严格表述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性. 5、概念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中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加深学生对内涵的理解,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同学们掌握概念提供帮助。 1.给出函数单调性例题 2.若函数. ○3若函数在区间和(2,3)上均为增函数,则函数在区间(1,3)上为增函数. ○4因为函数在区间上都是减函数,所以在上是减函数.通过判断题,强调三点: ①单调性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离开了定义域和相应区间就谈不上单调性。②有的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单调(如一次函数),有的函数只在定义域内的某些区间单调(如二次函数),有的函数根本没有单调区间(如常函数)。③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或减)函数,一般不能认为函数在上是增(或减)函数. 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单调性的定义,通过对判断题的辨析,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完成对概念的第三次认识.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张少斌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并对不同的概念采取怎样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研究背景 生物学概念是支撑生物学科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学好重要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建立自我生我学体系的根本。介于此原因初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而高中目前还没相应的提法,这是本课题组最初确定这个课题为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说明概念教学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很重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在课本的章末自我检测中都要求学生在理解本章概念的基础上画概念图,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 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呢?经多年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概念记忆不牢,理解不清,概念的应用能力差,生物基础不差,生物学科素养低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3.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法-2019年文档

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法 目前的很多数学教师都认为:与其在概念教学中花费时间,不如教师多讲一些题,学生多做一些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能够很自然的对概念进行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概念教学只是一种过场,通常通过“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方式进行。其直接后果就是让学生缺乏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不能够对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甚至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数学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理性精神,认识数学的价值。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育教学无疑必须要建立在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一、高职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概念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虽然传统教学没有对概念教学进行重视,但是其仍然具有一定的成功性。在传统的概念教学中主要是基于文本,从三个方面对数学概念进行了讲解与分析:(1)对数学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即是对数学概念的内容和可能的实际意义进行了分析;(2)对数学概念的外延进行了强调,即是数学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3)对有关概念进行了联系和相近概念进行了区别。这样的教学显得较为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对知识进行运用。

(二)当前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是忽视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即对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当前,有很多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强调数学概念的知识本位,这就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教学进行了极大的压缩。现在的教学都十分“重结果”,在对概念进行引入时,没有能够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数学概念,探究的意味不足,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只能够对概念进行死记,而没有对数学概念的实质进行真正的理解,数学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则成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唯一捷径。这种学习方法是比较机械的,学生没有对数学概念形成自己的感悟,理解不深。 二是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比例失调。如今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花在数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的时间基本上只占整个课堂的20%,而剩余的80%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了习题训练上。这种“短、平、快”的战术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压缩,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迷失了方向。 二、加强概念探究教学,打造高职数学高效课堂 (一)有效的概念导入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有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对概念进行导入时,一般情况下是对概念进行引进,然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接下来就是各

关于景墙的产生及概念探究.doc

摘要:想要寻找到一个对景墙的完美准确的定义,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它所涵盖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即便是站在未来领域中去定义,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环境中的墙已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墙的形态,不是有棱有角的才能算做墙,也不仅限于依附于建筑的才是墙。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墙,我们称之为“景墙”或“景观墙”。关于现代城市景观,也就是“墙”的载体的定义有着诸多解释,然而其中“界面”的解释似乎比较抽象。它的概念源于物理学和生物学,将其引入到景观设计中解释则更加具象。 关键词:景墙;建筑空间;景观空间;视觉 景墙,作为城市中的一种界面,我们可将之视为构成景观空间的实体部分。在竖向上发挥作用的实体墙,它可以是传统的规则式,也可以是现代设计中富有创新性设计的不规则式。从设计的主观性来说,它是具有强制性、限定性和引导性的界面;从设计的客观性来说,它是思想、艺术、色彩、尺度、光影、肌理等城市景观要素的承载界面[1]。 景观墙作为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具体该如何解释,我们狭义的、具象的定义不能回避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从城市景观的空间中把握“墙”,则似乎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地理解。 一、建筑空间中的墙 城市环境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但我们加以高度的概括,将所有竖向的界面都分离出来,就会发现,建筑界面在城市景观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建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它如实地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景观起到主导作用。在传统西方的城市环境中,建筑与其外环境相对独立。也就是说,谈到墙,就唯独与建筑有关,墙在这里的唯一要务就是做建筑的支撑,其形式也只限于在这个功能范围内变化。直至现代社会,作为建筑空间界面的墙,仍是城市景观环境中主要的界面墙。 建筑空间中的界面有许多,包括建筑的顶、基、墙、层以及室内外的种种隔断层。在这里,我们只探究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交界面,也就是建筑与其外部环境的交界面[2]。 它是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或分割、或连接的中介,它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忽略的界面要素。它占据着城市中人们大部分的视线,以其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城市环境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墙。所以,谈及城市景观墙,建筑的外墙在城市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它是构成城市景观墙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如传统的中国建筑,其外部界面并不是以简单的形式而存在,建筑的外界面往往与柱构成稳定而有序的廊道空间,形成一个通透而虚实有序的立面墙的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这种形式类似,西方的古典建筑中,墙的特殊的承重角色致使它与固定的材质和结构支撑体系以一种约定俗成的美学样式。古老的石墙与柱体所形成的规则有序的美,表达的是某一瞬间相对静止的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永恒的设计原则和审美理想。在这个原则中,中心与统一是根本,沉稳、庄重与典雅是永恒的气质。直至现代社会,完全脱离里承重使命的建筑外墙,很多时候仍延续这种传统的美学样式,遍布很多国家,成为城市景观中一道经典的风景线。 我们甚至没有办法清晰地分辨出建筑与景观的界限。就像很多优秀的建筑,例如图1悉尼歌剧院、图2古根汉姆博物馆,它们俨然成为城市景观中的大型雕塑作品。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区分出建筑和景观的界限,异彩纷呈的建筑外界面也被纳入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范围中,城市景观中这面最大的景墙永远不是独立的存在体。 我们之前提到,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作为建筑外界面的景墙已经从传统的空间围合、分割、承重的,单一的功能性中解脱了出来,并且随着现代空间形式的越发灵活,以及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的外界面以其更加丰富的姿态在景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其纳入景观墙的范围更是当之无愧。例如图3上海世博会中的瑞典馆,它是建筑,但其变幻莫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一、采用分析法全面把握概念 分析法是概念教学中的常规方法,在新授课时尤为适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把握概念。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为:“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所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对该概念进行分析,此概念包含以下信息:(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进行减数分裂的主体,指明了什么样的生物可进行减数分裂。(2)“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是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3)“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如此一来,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便可以从主体、时间、结果三个方面去把握,既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为后面讲授减数分裂的场所、过程及特点作好了铺垫。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让概念“动”起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硬的表述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基因的表达》时,转录和翻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原因是仅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与插图,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动画,生动连贯地展示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

内DNA分子先解旋,然后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mRNA分子,此过程为转录。随后,mRNA从DNA分子上脱离下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合成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这样,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脑海中,转录和翻译再也不是几句生硬的表述,而是清晰生动的画面,学生记忆将更加深刻,理解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三、采用比较法辨清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单个概念能基本掌握,但遇到多个相似概念时往往容易混淆,显得比较迷茫。教师要及时对他们施以援手,采用比较法帮助他们辨清概念就是不错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弄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例如:不少学生容易混淆种群密度与丰富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而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请学生回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区别进而得出种群密度和丰富度的区别: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种群中有多少个个体;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群落中有多少种生物。 四、利用概念图做总结,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 概念图是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构建起的知识网络。学会建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普遍联系、体系严整的知识网,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新课程标准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

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的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化学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索研究性活动和方法,通过该活动可以逐步发现并描述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其意义有: 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 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等.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 【命题方向】由于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且,它还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始终.因此,各种化学试题中的各种题型中都会有它那漂亮的倩影.其中,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所获取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科学探究能力).而对死记硬背的概念性的知识考查的很少,多数题目是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往往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进行探索解答. 【解题方法点拨】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是有些学生乃至老师对科学探究还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步入科学探究的正确轨道上来.多数还是重知识轻过程,从而被动地接受知识.要想避免这些现象的继续蔓延,首先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改变旧观念;然后从行动上逐步落实,不管是大问题、小问题,还是简单的、稍难的,都要按照科学探究的路子来学习,最终养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该类题目能鼓励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挖掘其潜在能力.要想解答好该类试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外,要养成设疑、质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还要善于把握题中信息,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提炼出有关的原理和规律,细心分析推断后正确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疗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1molH2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mol﹣1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3.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再切断电源

中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方法及探究

中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方法与探究 “如果先不教明概念,便是教得不好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数学素养差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普通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保障.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觉得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也能够在以下方面作些努力与探索: 一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概念的同化与系统性 从概念的同化来说,要想掌握新概念,学生必须掌握那些作为定义项的概念,从新概念的形成来说,学生必须具有刺激模式方面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否则,就不可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的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数学概念,应事先创设学习概念的情境,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例如,学习“平行六面体”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四棱柱”、“棱柱的底面”、“平行四边行”等概念,这样就为学生正确理解的掌握“平行六面体”概念创设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扩大概念的记忆库,建立概念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分清同类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同一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对立关系等,建立概念的“树”状结构和“网络”体系. 二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