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一教育的起源

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

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青年之家:为年满7 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

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四亚里士多德提出白板说。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一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产生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一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应该是修道院。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三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七八岁以后,进入礼文教育阶

段,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从14 岁至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四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最早的医科大学:萨莱诺大学);中世纪大学的人员构成,超越了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具有一定的国际性;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文科一般学制六年,属大学预科性质,学生结束文科的学习后,分别进入法学、神学或医科,学习有专业课程;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可得“硕士” “博士” 学位。

第六章阿拉伯教育

一阿拉伯教育包括:昆它布、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学馆、清真寺、图书馆和大学。

二拜占廷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拜占廷教育起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快乐之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二格里诺主张单纯效仿西塞罗。

三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1 人本主义,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

2 古典主义,吸收许多古人的见解,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

3 世俗性,有着浓厚的世俗精神。

4 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

5 贵族性,人文主义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目的只要是培养上层人

物。

四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和融合(大题)异:(1)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带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是教育中存在有异教因素。(2 )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绅士等。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3)服务的目的不同: 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教育在新教和天主教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工具被利用,渗透于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中的古典人文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语言工具而被利用,对个人发

展的考虑、对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同:三者都是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此外,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母育学校》(1633 年出版,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二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

则。

三“泛智”思想: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它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

四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简答题):

1 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功绩在于第一次从感觉论出发来论证直观教学,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

2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孩子们的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国家的权威激发出来的。

3 巩固性原则,理解,经常地练习、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

4 量力性原则,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5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跳跃前进,教学应当是循序渐进的。

五夸美纽斯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

六教育和教学管理思想:国家的教育管理职权;督学的职责;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的设想;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关于学校各类人员的管理;论纪律和规章制度。

六(大题)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1 地位: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多产的教育著作家,其中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他撰写的《母育学校》可以说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夸美纽斯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

2 贡献:主张国家应设置督学来监督管理学校教育,应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他还制定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各类人员和各项工作。

第九章17 世纪至18 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一公学: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共场所接受教育。

二“新大西岛”是培根心目中的一个科学主宰一切的社会,为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激励。

三洛克的白板论。

四泛爱学校:创始人是巴西多,提出了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等极富新意的办校设想。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

五骑士学院:为了培养文武高官、巩固统治,还面向上层贵族子弟设有,实际上是一种培养新贵族的特殊学院。

六康德在其《论教育》中把全部教育分为体育、管束、训育和道德陶冶四个部分。

七莫斯科大学的创建是18 世纪中期俄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是倡办这所大学的重要人士之一。

八富兰克林是“文实(文科和实科)学校运动之父。

第十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爱弥儿》得出了教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结论,卢梭的这一“归于自然”的主张确实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它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卢梭教育适应自然体系(论述):

1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爱弥尔》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

2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体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3 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人。

4 自然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正确看待儿童。既不要把儿童当成侍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要贯彻遵循自然的消极教育,不压制、不强迫、不灌输。

第十一章佩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第一次:从1744 年起,他将诺伊霍夫新庄逐渐变成一所“贫儿之家” 第二次:在斯坦兹城组建一所孤儿院;第三次:附设了培养初等学校教师的训练班,该班后来成为著名的布格多夫学院;第四次:建立伊佛东学校。

二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口号的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教育家。

三教育心理学化内涵: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四要素教育:

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智育:数目、形状、语言;

体育:各种关节的活动。

五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简答题):语言教学:发音教学、单词教学、语言教学;算术教学:数字“ 1 ”是数目的最简单要素,教学程序是先加法、乘法、除法。然后减

法;

测量教学:直线是构成各种形状的最简单的要素。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一统觉的条件是兴趣。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三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大题):明了:兴趣活动产生注意,教师进行明确的专心活动,使学生活的清晰的表象,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想:新表象进入意识,新旧观念联合,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系统: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第十三章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福禄培尔时幼儿园的创立者,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

二幼儿园课程(简答):游戏与歌谣:《母亲与儿歌》选了七首“母亲的歌” ,反映母亲对孩子的情感;福禄培尔恩物:恩物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作业:作业是要求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动游戏:圆圈游戏、团体游戏和伴以诗歌的游戏;自然研究:培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第十四章19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一对德国高等教育发展最有影响的是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

二第斯多惠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三导生制: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四《福斯特法案》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五大学推广运动: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

六斯宾塞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事物教学。

七赫胥黎代表作《科学与教育》。

八农工学院兴起,1862 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又称《赠地法案》)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九贺拉斯. 曼,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第十五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人的全面发展(简答题):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客

观趋势;

3 只有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全面发展,只有每个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

才有一切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

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第十六章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帕克的昆西教学法(主要特征: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发挥促进民主制度的作用;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二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 年创试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因为创试工作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进行的,故名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

三实验教育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四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 ,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团体的伦理化“。

第十七章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一蒙台梭利,女,创办“儿童之家“。

二将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6 岁,这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第二阶段,6~12 岁,这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有意识地学习的时期;第三阶段,12~18 岁,儿童进入青春期。

第十八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所认为的教育的本质(简答):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即生长: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二思维五步法(来源于反省思维):感觉到困难、确定困难所在、设想解决困难的各种假设、对假设进行推理、验证或修改假设。

三(论述)阐述杜威教育思想评价:

1 杜威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乐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2 杜威的教育观的历史地位在于它在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的基础上,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极和新时代的开始;

3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20 世纪的东西方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4 杜威提出并讨论了许多基本的教育问题,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以及他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然是有启发意义的第十九章20 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一《1944 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法案》,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法案的基本内容: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

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5~15 岁的义务教育。

二法国《费里教育法》,突出强调了国民教育制度的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原则。

三《阿斯蒂埃法》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法国的历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

四初级学院运动:第一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第二个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

四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史密斯和休斯联合提出的职业教育法案。

主要内容: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联邦政府要与州合作,提供职业教育师资训练,并对职业教育师资训练机构提供补助;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革成为兼具升学和就业职能的综合大学。

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一统一: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进入同一类型的学校,全都有权沿着这个阶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

二劳动:强调新学校应当是劳动的,并且把劳动列入学校课程,是学生通过劳动能积极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去认识世界。

第二十一章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一集体主义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二平行教育影响:正确教育的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集体发生关系,是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他把这种教育形式称为“平行教育影响”。

第二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一《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小学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二7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两个时髦的概念,即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

三磁性学校:这些学校要办出水平,像磁石吸铁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这类学校来就学,从而提高办学水平。

四《罗宾斯高度教育报告》主要内容:报告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五“三分制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启蒙性课程、体育课程。每天上课时间分为三段。上午和下午。

第二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三永恒主义教育: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五存在主义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是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教育就是塑造行为;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七结构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导者。八终身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终身教育并不是串通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其基本特点是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九人本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主张课程人本化;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第二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一凯洛夫《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原则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二赞科夫的“发展教学论“,其中以教学原则最为重要: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