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青年法学家的成长搭建舞台

为青年法学家的成长搭建舞台

为青年法学家的成长搭建舞台
为青年法学家的成长搭建舞台

为青年法学家的成长搭建舞台

——访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法学家”评选委员会主任陈冀平

法制网记者蒋安杰

2014年2月21日晚,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关注的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结果终于揭晓,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万华等10人荣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强等20人荣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此次评选活动赢得了全社会尤其是法学界、法律界的高度赞赏和评价,而整个评选活动的公信力,尤其是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评委的权威性、评审程序的科学性和评选信息的公开性等方面更展现了此次评选活动的新点和亮点。

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委员会主任陈冀平。

记者:我们都知道,评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法学会的一项重要的代表性活动,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开展这项活动的历史情况和重要意义?

陈冀平:中国法学会于1995年、1999年、2002年、2004年、2007年、2011年、2014年连续七届开展评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活动,共评选出70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这些法学家现在多数已经成为法学教学、法学研究或者法律实务部门的骨干,相当一部分获奖者担

任了大学校长、法学院院长,有的还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在各个行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利明、曹建明、陈兴良、江必新等等。

中国法学会作为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始终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视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坚持把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指导思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作风学风过硬的人才队伍。

中国法学会除了组织“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还组织“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等评选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法学研究树立更加明确的导向和评价标准,激发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研究热情,促进法学研究事业创新发展,推动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法学研究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评选过程?

陈冀平: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整个评选过程可以用“高效、民主、透明、科学”来概括。评选过程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启动评选程序。我们于2013年4月26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的通知》和《中国法学会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办法》。

第二步是初评评选。由中国法学会主管的研究会、省级法学会、全国性法学社团、法学重点院校所等分别组成初评评选委员会,评选出本

单位、本地区的1至2名候选人。截至2013年9月20日,共有78名推荐人选经过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的材料审核,成为第七届“十杰”候选人。

第三步是候选人公示。2014年1月14日,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将第七届“十杰”候选人推荐人选(共78名)名单进行公示。

第四步是制定评选工作办法。2014年1月17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在“评选办法”的基础上通过了《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工作办法》。评选程序分为评选委员会分组评审、集中投票和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议决定两个阶段。

第五步是评选委员会评选。2014年1月27日举行了会议。评选委员会由中国法学会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共44人。会议产生了拟获奖人员名单。

第六步是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议决定。2014年2月21日,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在京召开,包括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同志在内的15位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出席会议,在充分考虑评选委员会评选意见和结果的基础上,审议决定采取无记名投票形式进行终评。经过两轮投票,10位候选人获得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位候选人获得提名奖。

第七步是公布结果,2014年2月21日,中国法学会发布了评选结果公告。

记者:请您谈谈第七届“十杰”评选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陈冀平:公正与公开是本届评选的最大亮点。

本届评选活动我们做到了整个评选信息的最大公开,力求实现整个

评选过程的最大公正。活动伊始,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各种评选信息包括评选办法、候选人、选举结果等及时公布。在评选委员会评选和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议阶段,我们规范程序,力求做到最大公正。

以评选委员会评选为例,我们依照程序进行了分组评审、集中投票、产生评选结果三个阶段。在分组评审阶段,为了确保评选工作公正进行,最大可能减少干扰正常评选程序的因素,评选委员会对全部候选人和评委采取现场随机分组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按照学科分组的做法,避免了候选人事先知道评委是谁的情形。各委员会充分审阅本组候选人材料,进行记名独立打分,各评审组按照得分多少进行排序,实务部门候选人单独排序。

在集中投票阶段。评选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各评审组召集人关于分组评审的情况介绍,在讨论和评议的基础上,投票产生入围第七届“十杰”及提名奖称号获得者的30人名单。投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其中,对法律实务部门候选人进行单独投票,对评选结果在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予以宣布。

在产生评选结果阶段。出席会议的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共15人参加投票。投票在评选委员会投票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投票规则,第一轮投票共有9位候选人得票数超过半数而当选,第二轮从第一轮得票未过半数但最靠前的2名候选人中产生1位当选者。

记者:请您谈谈本届“十杰”评选的最大新意是什么?

陈冀平:首次使用“评价指标”是本届评选不同于往届的最大新意。

该评价指标涵盖的范围十分全面,既注重学术研究成果,又注重参与法治实践,充分体现了法学理论要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根据《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办法》所确立的“评选资格”,本次评选工作首次使用了评价指标这一标准,并把评价指标分为四大项:一是具有原创意义或学术前沿的法学研究成果,这一部分占分比重最大,达到40分之多。著作部分占10分,包括专著、合著第一作者、其他著作和引证数等评价指标。论文部分占30分,包括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或其他具有同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引证总数、引证数列前三名的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5000字以上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或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情况、合著非第一作者的重要论文。

二是在法学教育、法制宣传、法制咨询、法律实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占了20分。在法学教育方面,担任“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或召集人、担任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重点教材主编、主编或专著教材入选国家精品教材、主编或专著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研究生教材。在法制宣传方面,担任“双百”活动主讲人或经常在媒体上发表法制宣传的文章等。在法制咨询方面,参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等起草工作。在法律实务方面,曾经挂职、参与重大案件论证、仲裁等。

三是获得重大奖项或荣誉占20分。获得个人表彰,如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和检察业务专家及重要

省部级奖项、获得往届“十杰”提名奖、获得成果表彰或其他奖项的,都在评价指标的考察范围内。

四是学术影响和社会声誉也占有20分的比重。包括学术职务、推荐单位和排序等。

记者:您历来高度重视对于青年法学家的塑造和培养,请您对青年法学家提几点希望?

陈冀平:青年法学家是推动我国法学事业不断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力军。本次入选“十杰”的很多候选人都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出版了许多专著、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都有资格当选“十杰”。但因名额有限,只能通过程序,用票决的方式选出“十杰”。

中国法学会历来重视对于中青年法学家的培养,努力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架桥。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评选活动,这个活动对于青年法学人才脱颖而出,起到了激励和导向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中国青年法学论坛”“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还将启动“两岸四地法治发展青年论坛”等活动。今后,中国法学会还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和鼓励青年法学家的成长举办各种活动,为他们有机会展现才能搭建舞台。

以搭建青工成长平台为切入点 促进企业可是续发展

“干多干好一个样”的心态,青年员工的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第二,从企业方面而言,大部分企业忙于科研、生产,缺乏对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对青年教育投入精力太少。同时,在职位、薪酬、考核、福利及职业发展通路等方面的制度不够透明完善,缺乏公平有效的竞争发展平台,青年成长环境较差。 三、搭建青年员工成长的平台 促进青年员工的良性发展的核心在于创建企业内部公平,为青年员工搭建一个坚实的成长平台,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使青年员工在各自的职位上,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保证运营的高效,为保持企业领先的竞争地位、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搭建青年员工发展平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搭建思想教育平台,在意识教育中求实效。青年成长成才的首要标准是要有理想和信念。青年若是思想觉悟上不过硬,即便是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不可能对国家、对人民、对油田作出任何贡献。青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耐心说服、热情硫导为主要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例如,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促使广大青年充分认识到加强学习,提高个人

素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从而增强他们为企业贡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 二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在拓展培训中求实效。目前,油田存在青年员工岗位流动大、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为了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积极创建良好学习环境,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是促进青年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发放学习材料,组织集中培训,拓展训练,经验交流等,多为青年提供集中学习、交流的机会,增长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也可以通过青工技能提升计划的实施,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为青年展示技艺,加强技能交流提供平台;还可以通过开展“师带徒”活动,为青年提供同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技能,为全面提高青年员工业务素质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搭建科学育人平台,在创新实践中求实效。调查、研究和实践是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过程。而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求青年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特别要求青年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技能。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青年创新创效、青工“五小”攻关、青工劳动竞赛、青工“讲理想、比贡献”竞赛、青工技术小比武等活动,引导青工在投身企业生产经营建设中实现岗位成才、岗位创效;也通过青年岗位能手创建工作,围绕企业“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

巧搭教研平台 助力教师成长

巧搭教研平台助力教师成长 草长莺飞的春天,是生命萌发、展现风采的美好季节。为了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水平,淮阴师院附小积极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举行了多姿多彩的教科研活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樱花如云,好戏连台。 承办区数学、体育“教坛新秀亮相课评比” 清河区开展了“教坛新秀亮相课”评比。4月中旬,数学、体育学科的评比在淮阴师院附小进行。从全区各个学校选拔出来的青年才俊汇聚一堂,人人准备充分,个个满怀自信。有的充满激情,有的充满智慧,在区教育局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 承办区小学英语中年级新教材研讨会 4月15日上午,清河区小学英语中年级新教材研讨会在淮阴师院附小召开,教研员张琴老师组织全区三十名中年级英语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在此次研讨会上,淮阴师院附小的范莹莹老师和繁荣小学、清河实小的两位老师一起,为大家带来了三节精彩的研讨课。各校英语老师在区英语教研员张琴老师的带领下,围绕三节课进行了研讨活动。最后,张琴老师进行了总结,明确地提出了下学期英语教学研讨方向及“老带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举行班主任星火论坛 “星火论坛”研讨活动是师院附小独有的班主任校本教研活动。这不,新的论坛又开讲了——首先,杨玲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第六届苏派班主任高层论坛”中各位专家传授的理论知识。接着,解建惠、葛小丹两位老师畅谈了参加“第六届苏派班主任高层论坛”的学习心得。三位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然后,严利云等六位优秀的班主任又给到会的班主任老师们送来了宝贵的评课经验。最后,学生发展部毛菊红主任对此活动进行了精彩的总结。 举行新基础课堂研讨活动 各学科组的老师们,齐心协力,打磨课堂教学,在这里,一个人,代表整个团队;整个团队为一个人的一节研讨课殚精竭虑、献计献策。4月下旬,来自一附小、人民小学、淮海路小学等兄弟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老师们,来到淮阴师院附小新区实验学校。六位老师行云流水、自然灵动的课堂给同行们带来思考和启迪;淮阴师院教育科学院伍红林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巧妙的点拨,更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发表时间:2018-07-13T15:36:58.91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周洧玮 [导读]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浅谈提高校本教研实践中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周洧玮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830002 摘要: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集体备课助推专业成长以研兴校 集体备课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利于增进教师间相互了解,培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利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在具体实施时,常常存在有形无实的弊端,如只有主备人钻研教材,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备课后反思不深入等现象,直接影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调查了解,集体备课在具体实施时假讨论的现象依旧存在,诸如:一是缺少反思和上周教学工作的得失总结;二是因集体备课要求不够明确,很多时候集体备课除了主备课老师主讲外,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三是集体备课内容上偏向知识点过多,而教学资料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对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偏少;四是主备课人发言完后没有落实重点知识清单等,具体操作中没有实用性,造成集体备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二是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降低集体备课能给我什么?三是技术层面缺乏创新怎么进行集体备课。如何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师探究教法的平台桥梁。 一、落实“集体”发挥团队优势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集体备课的特点就体现在“集体”二字,是发挥教师团队优势、集体精神的载体。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困惑及问题,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师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同的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搭建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桥梁,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备课组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把握研究重点,把根本点放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自我提升上,力争做到每次集体备课技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又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确保集体备课过程落到实处,工作收到实效。 二、着力突出“研”以研定教 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要落实“研”首先应做到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细读标准中有关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要求;与教材对话,系统地研读教材,读本单元教学内容,将教材进行选择、重组等方式的再度开发;与学生对话:客观地研读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绪态度,对课程内容进行生本化的处理,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要关注学法指导,在集体备课时应讨论、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尝试、体验、研究的机会,让课堂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集体备课中还应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如预习要求、自主学习等。有效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如何设计,也应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研究分析确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设计层次性练习题,以达到练则有效,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落实“实”,规范过程,讲究实效 1.准备到位,是开展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活动前需认真阅读课标、教材,了解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哪些内容有联系,做到宏观上把握全册教材,微观上准确把握所备内容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出所备内容的教学目标。 2.落实到位,是开展活动的保障。议课时,参备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认真研究主备人的教学设计理念,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只有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3.督查到位,是开展活动的有力拐杖。学校应专门设立领导小组,创立集体备课模式、指导备课、检查完成情况并对结果进行评价。规范过程,才能避免集体备课的实施流于形式整个程序可归结为:(1)个人初备制定初案。备课组成员提前一周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思考教学程序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手段。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或编制讲学稿),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2)集体研讨形成预案。(3)个性修改动态实践。(4)评议研讨调整预案。(5)再次备课形成定案。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定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6)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如同走路,只有经常回顾自己所走的历程,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偏离了方向,集体备课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反思,我们在介绍经验或提出问题时,必须会对自己以前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找出不足、失误,以便对症下药。课后反思是教师上课的备忘录,是一堂课得与失的记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应提倡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收获及不足等记录下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撰写心得,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再现出来,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将之整理出来,物化为教研成果。 四、围绕“新”,让一言堂式的传统集体备课焕发活力 1.先教再研,以研调教。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先研再教,以研定教,也可以先教再研,以研调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都不尽相同,学习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的开放,教学活动的发展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因此,在上课后交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将集体备课中的空白内容,不管是精彩还是失败,都为下一位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没上的老师就可以进行二次备课。聚焦当日的教学亮点、教学失败点,根据学生的思

怎样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作为一个一直在教学前沿工作的教务处主任,深知青年教师团队的成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务处主任既是主动辅助校长、分管校长开展工作的肱股之臣,又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具体学习生活的领导中心。因此,我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刚进入该校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上的心态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踌躇满志、顶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在外人种种羡慕的眼光里和不断的赞誉声中,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神坛。理直气壮,高高在上的享受着社会的顶礼膜拜。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就会认为自己已看破红尘,开始懈怠敷衍,开始不思进取。另一类就是对自己力量估计不够,没有自信心,工作中畏畏缩缩,没有魄力。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属于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正确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务主任的我,义不容辞地就应当承担起沟通的作用:组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提升;学会倾听,让他们倒倒苦水,说说心中的委曲,再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允许他们犯错,人都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成熟的。因此,对上级领导,尽量为他们说好话,对学生尽量维护他们的尊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良好氛围去影响教师。他们才会富有年轻的活力,充满激情地工作。 二、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青年教师应该有清晰、长远的人生目标。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对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调查结果是这样的:13%的人,有清晰的目标,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因此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地实施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只有明确了目标,青年教师们才会富有年轻的活力,充满激情地工作,才会忙碌而不盲目,放松而不放纵。邱吉尔说过:“永远地为了现在和过去在那儿纠缠不清的话,那你很可能失去未来。”相信他们都是憧憬未来的,所以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以非凡的定力,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地主动进取。 三、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良好的氛围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每年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与才艺展示,说课与上课,三笔一画 ,计算机操作,每个环节,都是精彩纷呈,都成为一大看点,让他们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让他们在竞争中提升。因此,年年水平提高,年年新人辈出。 借我们的课改之风,让他们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国同行面前展示风采。让他们上示范课,让他们承担课改先锋,让他们外出交流。让他们担任各种重要岗位: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有了氛围,有了目标,有了平台,有了外部条件,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让他们奔跑起来,加快成长速度。因此,不能干打雷,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逼他们成长。 1、在“学”字上下功夫。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通过举办职业道德辅导讲座,围绕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师德建设、自身修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狠抓师德建设,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倡导永远让爱洒满校园,使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师德教育,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在“练”字上下功夫。教师的基本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他们的备课、备学生,写教案、板书练习等。 3、在“研”字上求实效。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职。针对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的现状,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采取青年教师定期听课,由专家、名师讲座辅导等方式进行交流研讨、参与互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示范摹仿、反思构建等,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做到“五个一”:即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上一次水平较高的公开课;参加一个课题组;在本组做一场专题讲座;参加一项实践活动。通过压担子、引路子使青年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他们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作者单位:重庆綦江县古南中学) 怎样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 丁 华 教育论坛 2011.NO201

公司导师带徒促成长

公司导师带徒促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积极引导新分配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十五局路桥建设公司玉磨项目部根据新员工的岗位职能和专业特点,贯彻发扬“传、帮、带”的作用,选择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作为导师,与新员工组成“师带徒”小组,共同进步。 导师带徒活动是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开展的一项活动,自2018年8月份新员工进场以来,项目部结合项目实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搭建成长平台 为了帮助新员工能尽快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胜任并满足工作需要,项目部按照“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原则,挑选作风优、品质好、责任心强、专业技能功底深,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导师,打破原有“一对一”的结对模式,提出“一徒多师”的新举措,一个徒弟多位导师,多位导师共同结对几个徒弟。通过自主自愿双向选择一徒多师的方式,项目部共结成了2组师徒对子,并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导师带徒关系协议书,缔结师徒关系。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完善了师徒考核办法,创新师徒互评机制,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导师带徒活动把一年的见习期分四个阶段进行考核并总结,发现阶段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最终把学习中的理论与工作中的实践相结合,以“传、帮、带”形式,给了新员工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助力角色转换

为了让新员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迅速适应新的岗位,首先,导师们不仅要培养徒弟学技能、学技术的本领,更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导师们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知识、工作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言传身教,使新员工尽快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争取早日成为项目部优秀的业务骨干。最后,导师们以现场实践为手段,加快他们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新员工深入施工现场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学习,虚心请教,在紧张而繁忙的施工现场锻炼自己。经过几个月的实习,新生很好地融入了项目的新环境,较好地完成了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并有了切身的感悟。 提升技能水平 将导师传授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快上手,师带徒小组从熟悉施工现场开始。项目部有224孔T梁的预制,施工涉及钢筋加工、钢筋绑扎、混凝土灌注、预应力张拉、压浆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细则进行。这就要求新员工必须尽快熟悉图纸和施工方案,掌握施工工艺流程,抓住施工重点并记录有关数据。为了提升新入职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快速掌控施工现场,项目部下发了相关技术规范、施工方案并进行了各类培训交底,使新员工受益匪浅。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求新员工严格按照项目部编制的技术文件进行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进度控制,施工过程必须全程跟踪,切实做到“施工作业在哪里,徒弟就在哪里”的要求,并在工程计量管理、工程变更等重要施工项目中由导师进行现场指导。经过一段时

为助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为助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摘要】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激情、有活力的青年员工队伍,因此,企业要为广大青年员工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做好共青团工作进一步发挥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职能。本文分析了电力施工企业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平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平台搭建的几种关键性措施。 【关键词】搭建平台;青年;共青团 一、电力施工企业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平台的重要性 青年员工的成长不仅是青年自己的事,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青年的成长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平台即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又是为青年自身成长服务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对于青年员工来说,他们大部分是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识,但大部分青年对自己的发展又是盲目的,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的青年对自身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因此,优秀的青年人更青睐他所服务的企业能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一个平台,这样的企业可以给广大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青年人相信,只要是有才能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而对于企业来说,平台建设目的之一是为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通过提供优异条件和发展的环境来凝聚人才、培养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给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创造有效的发展平台,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必然导致青年对自己和企业失去信心,员工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培养和留住青年人才,企业势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把青年成长、企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营造青年员工的发展平台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电力施工企业共青团工作-青年成长成才平台的搭建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方针 共青团组织助力青年成才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方针。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讲政治的体现,是推进团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首要前提。坚持围绕党政中心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作贡献,是推进团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团组织一定要本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开展工作,正确领会党政领导意图,服从企业发展的大局,着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同时,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主动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工作,积极向党组织推荐青年人才,以苦干实干巧干图发展,以实际行动赢支持,以工作业绩求地位。 (二)完善三项机制建设 青年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共青团组织要重点完善三项机制建设,保证这一系统工程的完整性、流畅性和有效性。首先,建

以搭建青工成长平台为切入点促进企业可是续发展

以搭建青工成长平台为切入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人才的可持续性。青年作为企业员工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企业人才资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尽快将青年培养成为企业有用的人才,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骨干,一直是我们重视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一、搭建青年成长平台的重要性 青年员工的成长不仅是青年自己的事,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青年的成长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平台即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又是为青年自身成长服务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对于青年员工来说,他们大部分是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识,但大部分青年对自己的发展又是盲目的,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的青年对自身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因此,优秀的青年人更青睐他所服务的企业能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一个平台,这样的企业可以给广大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青年人相信,只要是有才能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而对于企业来说,平台建设目的之一是为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通过提供优异条件和发展的环境来凝聚人才、培养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给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创造有效的发展平台,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必然导致青年对自己和企业失去信心,员工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培养和留住青年人才,企业势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把青年成长、企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营造青年员工的发展平台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青年员工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油田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多元化价值观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青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员工的成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从青年自身方面而言,如今青年实用性、功利性思想观念强,部分青年员工盯住眼前的即得利益,注重自己的劳动报酬,比较心理较强,一旦企业不能很好处理内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记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南宫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最西部,丰台区的教育在北京市8个城区中是最落后的,这里的教育又是丰台区最落后的。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2001年丰台区开始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教育发展服务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建立“教师发展学校”,首批有4所学校,南宫中心小学是其中之一。“这和我们的想法吻合,借助外力,缩短和先进学校的距离,尽快使教师成长起来。”南宫中心小学校长刘显洋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升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两个回归:‘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研究能力回归实践者’,把教师培养成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转变了关于学校功能的理念,传统单一的学校观是把学校仅仅当做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事实上她不但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首师大教科院与南宫中心小学合作成立教师发展学校,并不是大学专家拿出现成的方案,小学成为被试的个体,而是双方从南宫中心小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样来自于实践。“3年的实践,最大的变化是教师观念的变化,教师们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学会了反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刘校长说。这种变化是从访谈学生开始的,学生是教师工作和服务的对象,理解学生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的研究可以从理解学生开始,而访谈法非常适合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老师们开始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想法。访谈打破了科研的神秘感,让老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了学生和教育的本质。访谈对老师的触动很大,引起老师们深刻的反思,他们认识到必须重新理解和认识教育。老师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适合,方法是否得当。访谈使老师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在教师的教育培训上投入很大,保证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接受培训。学校请了很多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每周有三位特级教师进课堂,与学校的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老师们的教学。学校请来了80岁的霍懋征,请来了远在深圳的著名特级教师,还请来了顾明远、谈松华等著名教育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和专题报告,直接作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请来的都请过来。”学校还以多种形式支持和鼓励老师走出去,参加全国的教学大赛,锻炼老师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还引导教师多读书,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拿出100元用于购买教育理论书籍,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选择不同的书籍,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看过之后老师之间再相互交换。读书活动在一

团队建设和团队发展讲解学习

团队管理和团队建设 重点探讨和问题诊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化和发展,寿险业呈现超高速发展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庞大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人员也越来越多。今天静心的书写管理的重点探讨和问题诊断,突然心中很多问题,很多压力。中层管理问题、执行力问题、文化建设问题、队伍素养问题、主管能力提升问题、新人留存问题、组训能力培养问题、硬件配备问题、软件培训学习问题等等。 从寿险公司团队管理的角度一一来看,根据目前寿险公司的组织结构及销售团队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寿险公司销售团队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从寿险管理重点---团队管理、团队组织文化建设以及团队的发展前景的期望,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初步的策略。阐述如何从一些操作的具体层面使销售团队的管理更接近理想模式,对销售团队实施有效管理,使寿险公司团队管理更加完善、更加和谐。 谈到寿险的团队管理,我们先想象寿险的管理的重要性,这就是寿险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寿险的产品特点使我们的生存依靠的必须是团队;寿险的人性化服务使我们必须依靠团队成员一个一个的开展营销活动才是我们人性化服务的根本;我们产能不是庞大的一刀切操作;而是与细致的一个一个个人联系;寿险的服务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功就罢了,今天签下一笔保单,明天是慢慢常年甚至是一辈子的承

诺,我们的责任是经济命脉的生死或是宝贵生命的生还。专业的说,寿险产品是有特殊性的,因其具备的无形性,无立即获益性,销售的选择性和随机性,交易的长期性,寿险服务与商品的不可分离性等特点,使得其销售无法彻底摆脱面对面销售的服务模式。寿险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人代理人在销售产品时表现出与销售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对寿险营销员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是什么呢? 一,销售过程特别注重主动推销,寿险业经营的产品仅是对客户的一项承诺,仅以信用为基础,投保人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保险产品,相关知识也逐步增多,但是寿险产品的抽象性和保单的复杂性导致消费者不会主动询问或购买寿险产品,因此,人员的主动推销对于保单能否成功售出至关重要。 其次,寿险销售强调优质的服务,由于寿险产品较为复杂和抽象,在寿险消费也可能需要销售人员根据投保人需求的变化调整寿险方案,抑或是在损失发生时,及时地帮助客户办理赔付,由此不难看出,寿险销售是以优质服务作为坚实基础的。 再次;销售人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寿险产品的风险主要是以人的身体和生命为标的的风险,体现了一种责任,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寿险的销售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从事,同时,寿险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一个合格的寿险销售人员除了必须具备寿险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保险产品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如金融,心理,医学,法律等等。只有寿险销售人员运用自己丰富的各类知识并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心理

打牢基础,创新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吕四港发电公司

打牢基础,创新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 ——吕四港发电公司新厂运行人员培训经验介绍吕四港发电公司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共4台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2640MW,于2010年3月6日、14日、31日,6月6日,4台机组先后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创造了电力建设史上“一月三投”和“一季四投”的辉煌业绩。近年来,公司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2013年度文明单位、一流企业”,“新投产机组生产准备培训工作示范单位”大唐国际“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美丽电厂”等多项殊荣。 在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厂要确保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视和落实运行人员培训工作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如何在短期内把新员工培养成为合格的运行值班员就成了公司一项重要的任务。吕四港发电公司作为一个新厂在员工培训中敢创新、重方法,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打牢基础,把好新员工入厂培训关。 1、高度重视,做实配置 如何让新员工快速成长为合格的运行值班员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重视培训是每个电力企业都知道的事情,然而“重视”之间也有区别。为做实新员工培训,吕四港发电公司从人、财、物三个方面提高标准,加强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由总工程师挂帅,成立了由人资部、发电部、设备部相关人员组建而成的培训机构,并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从生产部门抽调了一名既懂机组运行、又懂培训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做为培训专责人,具体负责新员工的培训,从事计划的制订、方案的实施、过程的跟踪、奖惩的兑现。财务预算方面,我公司细化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培训基金。为了确保培训的成效,公司编制和精选了多种内部培训教材,包括热机、电气、辅控教材,集控值班员事故处理预案、异常及事故汇编、调试问题汇编以及各类规程、系统图等,教材内容丰富,密切联系公司生产实际,可读性强,为新员工入职搭建了便捷通道。 2、制度到位,保驾护航 在总结以往培训得失的基础上,在新员工入厂培训方面,公司编

搭建联动平台,助力青年成才

搭建联动平台助力青年成才 ——xxxx青年人才培养G计划活动纪实 青年人才是基层xx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成长成才是当前基层青年行员最为关心的话题。xxxx团委积极落实团的十七大精神,以“只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为宗旨,积极融入青年,密切联系青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为身边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坚持把青年骨干人才的选拔培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围绕建设基层xx“五型”人才队伍的目标,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了xxxx青年人才培养G (Growth)计划,健全多元化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分段式培养模式,通过搭建联动培养平台,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健全机制强管理,增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动力 xxxx党委一直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在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中,充分认识到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人才强行”战略进行统一谋划部署。xx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协助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xx团委联合人事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中国xxxx 市中心xx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办法》,办法以“学习、交流、实践、展示”四大平台为基础,创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和提升青年行员的学习力、行动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为xx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

二、思想教育重引导,增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定力 (一)注重学习引导。通过灌输“不学习就没有发展、不学习就无法提升”的理念,完善学习分享机制,赋予青年职工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通过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岗位职责体系、绩效考评制度等,将学习作为青年干部的一项硬任务,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引导青年干部实现学习习惯化、主动化,确保学出执行力、学出创新力。 (二)注重价值引导。积极帮助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推动xx发展结合起来。以“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行员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将青年职工的思想集中到扎实作为、奋发进取上来,集中到爱岗敬业、科学履职上来。 (三)注重心态引导。青年职工思想相对波动较大,xx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了岗责匹配的制度体系,科学设置责权,让青年行员端正工作态度,始终保持公仆情怀、锤炼服务品质。通过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氛围,不拘一格用人才,既让青年干部职工能拥有不断攀登、向上发展的激情,也使其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良好的阳光心态。 三、活动引领重实效,增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活力 为提高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入开展青年调研和座谈,了解青年需求。自20xx年以来,先后下发问卷百余份,召开青年座谈会数10次,并对青年的成长需求进行收集和归纳,结合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依据全县关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特制定白水江镇教育中心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亮 副组长:高翔李兴云 组员:李方军(青小负责人)冯斌付红伟(教务主任) 五、具体发展要求 (一)30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胜任型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上岗未满三年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并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积极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 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三年内至少申报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二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二篇。 (二)40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30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指向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独立设计承担。 4、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 5、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5节。

(完整版)团队建设的方案

团队建设方案 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公司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暂时和偶然的,公司团队建设如此,部门的团队建设同样如此。现有4个工序,合计12人。在进行生产操作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工序、不同的 个人共同来完成,因此不管从工序这个小团队还是到部门这样的大团队,加强团队建设具有不可替代性。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团队建设方案: 一、主管、经理树立核心形象与威信,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做好团队的带头人。 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手下,尤其是新来到工作岗位的新手,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树立自己的威信。工序主管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是工作计划的制定者,又是实施计划的领头人,作为团队的“领袖”,其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这支团队 的领头羊,不仅要用平和之心客观公正地对待工序的每件事和每个人,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在日常工作中,工序主管应站在部门经理的高度考虑问题、部门经理应站在公司的整体高度上考虑问题,并且在看问题时应进行换位思考。在搞好本部门团队建设的同时,要顾全大局,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要过分追求本部门的得失,而忽视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影响了公司整个团队的建设。 二、确定目标,分解计划。

打造团队精神,首先要提出团队目标,抓好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团队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学习,使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都知道本工序或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努力的方向,这是团队形成凝聚力的前提。 在团队建设管理中,每个成员的目标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部分成员可能会有打工者的心态,干一天算一天,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在团队中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工作的目标和期望值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工序主管、部门经理应该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团队形成凝聚力。 目前,各工序员工、工序主管只熟悉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岗位知识及岗位操作,在公司提出“一人多岗”的操作要求下,部门经理需加强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同一个人可以进行不同的岗位操作。 在部门运行过程中,接到生产任务后,首先部门经理召集工序主管进行任务的梳理及分解,再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优点进行工作的安排,工作中加强指导、检查,工作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工作的总结,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加强讨论、学习。 三、抓规范,抓执行。 衡量一个公司管理是否走上正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制度、流程是否被员工了解、熟悉、掌握和执行,是否有监督和保障措施。让员工熟悉、掌握各类制度、流程、不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公司长远发展和员工快速成长的需要。事实证明,没有一套科学完

在新形势下,如何搭建有效平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在新形势下,如何搭建有效平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企业的发展需要青年来传承,企业的未来需要青年来创造,服务企业、服务青年是企业共青 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共青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发挥青年自身作 用服务企业是共青团组织工作的一大重点,近年来,公司团委牢牢把握青年需求,不断创新 搭建有效平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充分发挥了青年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生力军和 突击队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有效助推企业在高起点上持续稳健发展。一、全面推进青年创新创效,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效能力 青年都有成才的愿望,能认识到不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会被社会淘汰,但同时他们又觉 得成才很困难,导致行动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部分青年员工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技能, 不愿就本岗位、本专业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岗位成才的观念日趋淡化,逐渐忽略了提高岗 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青年学习成长机制, 是做好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对于初入职场的青年员工,他们满腔热情,在工作中 积极主动、勇于大胆创新,但是他们缺乏持久性,激情过后,工作就变得一如既往,平淡而 乏味,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创新的动力。 针对此,依托公司“青年技能大赛”开展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工种的“青年技能大赛”,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设立政策激励机制,作为提高青年员工创新技能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在公司“青年技能大赛”中,对成绩优异的青年进行层层推荐和表彰,同时与晋级、提拔、职 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相衔接,激励更多的青年员工踊跃参加,有力营造了“崇尚技能、勤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在基层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纯熟、作风优良的优秀青年人才。 注重创新有形化建设,让青年员工有依托、有载体、有思想、敢创新。今年,公司在机械分 公司成立首个团队创新工作室——裴维勇团队创新工作室。该团队本着“低碳环保、废物利用”的理念,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砂石分离功能的污水处理站,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洒落或废弃 的混凝土和清洗罐车的污水进行分离清洗,污水经过五级沉淀循环利用,分离的砂石作为制 砖原料,变废为宝;在徐盐铁路成立徐盐团队创新工作室,依托在建工程,致力于BIM应用、箱梁自动喷淋养生系统、深基坑监测系统等方面创新实践和工艺改进,并取得丰硕成果。 BIM在徐盐铁路盐城特大桥中的应用荣获第二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卓越工程项目二等奖”。 抓创新技能培训,让青年“能创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狠抓青年创新技能培训,提高 青年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打牢实践基础。公司每年对青年技术员工进行 定期培训,涉及先进操作法推广、技术革新、优秀“QC”成果分享等多项内容,促进群众性创 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推广应用,帮助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成才,提升了青年的整体创新技 能水平。 二、做实做好导师带徒工作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加入企业数量增多,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导师带徒”是充分 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培养新一代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传授生产知识和 操作技能的良好途径,更好地落实好此项制度,取得应有效果,让其成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优 秀制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