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

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5]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

急性胆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TSB>342 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8.5 μmol/L (0.5 mg/dl)、>35周的新生儿。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致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不易诊断。通常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TSB峰值在427 μmol/L(25 mg/dl)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在171~239 μmol/L(10~14 mg/dl)即可发生。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除了高胆红素血症以外还包括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白蛋白血症等。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

共振成像(MRI)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底神经节苍白球T1WI高信号,数周后可转变为T2WI高信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甚至听力丧失;BAEP早期改变常呈可逆性。

3.核黄疸:

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慢性、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二、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方法

1.TSB的测定:

目前在新生儿黄疸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中均按照TSB作为计算值。TSB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

2.经皮胆红素水平(TcB)的测定:

系无创性检查,可动态观察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减少有创穿刺的次数。理论上,TcB与TSB值应该一致,但是受新生儿接受光疗及皮肤色素等影响时,其结果不一定与TSB水平完全一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胆红素水平较高时测得的TcB值可能低于实际TSB水平,因此在TcB值超过小时

胆红素列线图的第75百分位时建议测定TSB。在临床使用中应定期对仪器进行质控[6]。

3.呼出气一氧化碳(ETCOc)含量的测定:

血红素在形成胆红素的过程中会释放出CO。测定呼出气中CO的含量可以反映胆红素生成的速度,因此在溶血症患儿中可用以预测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7]。若没有条件测定ETCOc,检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也可作为胆红素生成情况的参考。

三、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换血疗法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脑病临床表现者。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鉴于血清游离胆红素在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中起决定作用,且国内尚无条件普及血清游离胆红素的定量检测,因此当新生儿存在游离胆红素增高的因素,如低血清白蛋白、应用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感染时,建议适当放宽干预指征。TSB与白蛋白(Alb)比值(B/A)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干预决策的参考[8]。

(一)光疗

1.光疗指征:

光疗标准很难用单一的数值来界定,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应该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标准(图2)[4],或将TSB超过Bhutani曲线(图1)95百分位数作为光疗干预标准。在尚未具备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医疗机构可适当放宽光疗标准。出生体重<2 500 g的早产儿光疗标准亦应放宽,可以参考表1[9]。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或皮肤挤压后存在淤斑、血肿的新生儿,可以给予预防性光疗,但对于<1 000 g早产儿,应注意过度光疗的潜在危害。在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光疗可以引起"青铜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

2.光疗设备与方法:

光源可选择蓝光(波长425~475 nm)、绿光(波长510~530 nm)或白光(波长550~600 nm)。光疗设备可采用光疗箱、荧光灯、LED灯和光纤毯。光疗方法有单面光疗和双面光疗。光疗的效果与暴露的面积、光照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光照强度以光照对象表面所受到的辐照度计算,标准光疗光照强度为8~10 μW/(cm2·nm),强光疗为30 μW/(cm2·nm)。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标准时建议采用持续强光疗[10]。

3.光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光疗时采用的光波波长最易对视网膜黄斑造成伤害,且长时间强光疗可能增加男婴外生殖器鳞癌的风险[11],因此光疗时应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对于男婴,用尿布遮盖会阴部,尽量暴露其他部位的皮肤。光疗过程中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液体,保证足够的尿量排出。监测患儿体温,避免体温过高。光疗时可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依据其程度决定是否暂停光疗。轻者暂停光疗后可自行缓解。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一般6~12 h监测一次。对于溶血症或TSB接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 h内监测。当光疗结束后12~18 h应监测TSB 水平,以防反跳。

4.停止光疗指征:

对于>35周新生儿,一般当TSB<222~239 μmol/L (13~14 mg/dl)可停光疗。具体方法可参照:(1)应用标准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 μmol/L (3 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2)应用强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换血阈值胆红素50 μmol/L (3 mg/dl)以下时,改标准光疗,然后在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 μmol/L (3 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3)应用强光疗时,当TSB降至低于光疗阈值胆红素50 μmol/L (3 mg/dl)以下时,停止光疗。

(二)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图3)[4],出生体重<2 500 g的早产儿换血标准可参考表1。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予患儿强光疗4~6 h,若TSB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 μmol/L(2~3 mg/dl)立即给予换血。(2)严重溶血,出生时脐血胆红素>76 mmol/L (4.5 mg/dl),血红蛋白<110 g/L,伴有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3)已有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者无论胆红素水平是否达到换血标准,或TSB在准备换血期间已明显下降,都应换血。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还可以B/A作为换血决策的参考,如胎龄≥38周新生儿B/A 值达8.0,胎龄≥38周伴溶血或胎龄35~37周新生儿B/A值达7.2,胎龄35~38周伴溶血新生儿B/A值达6.8,可作为考虑换血的附加依据。

2.换血方法:

(1)血源的选择:Rh溶血病换血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紧急情况下也可选择O型血。ABO溶血病如母亲O型血,子为A型或B 型,首选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的混合血。紧急情况下也可选择O型血或同型血。建议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2~3∶1。(2)换血量: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倍(150~160 ml/kg)。(3)换血途径:可选用脐静脉或其他较粗的外周静脉,也可选用脐动脉或外周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

3.换血中应注意的问题:

(1)换血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操作。(2)注意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3)换血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一般控制全程在90~120 min内。(4)换血后可发生TSB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小时监测TSB。如果监测TSB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三)药物治疗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

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可采用IVIG 0.5~1.0 g/kg于2~4 h静脉持续输注。必要时可12 h后重复使用1剂。

2.白蛋白: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平<25 g/L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1 g/kg,以增加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若白蛋白水平正常,则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白蛋白。但如存在酸中毒,应首先予以纠正。

四、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1.高危因素的评估:

每个新生儿出生后都应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住院期间应注意监测胆红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根据上述建议进行干预,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合并有同族免疫性溶血症或其他溶血(如G6PD缺陷),胎龄37周以下的早产儿,头颅血肿或明显淤斑,单纯母乳喂养且因喂养不当导致体重丢失过多等。

2.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

每例新生儿出院前都应该测1次TSB或TcB,若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图1)[5]的第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间,继续留院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图1)[5]的第75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可以出院,但需根据出院日龄或出院前的胆红素水平制定出院后的随访计划。鉴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产科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48至72 h出院,剖宫产在96至120 h出院,出院后随访计划可参考表2。对于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时间可以考虑提前。

1.母乳喂养性黄疸:

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3~5 d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母乳喂养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需按照本指南给予及时的干预。

2.母乳性黄疸:

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现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 h明显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TSB<257 μmol/L (15 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257 μmol/L (15 mg/dl)时可暂停母乳3 d,改人工喂养。TSB>342 μmol/L (20 mg/dl)时则加用光疗。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则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评定

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评定 发表时间:2019-05-15T11:06:30.0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作者:江鑫 [导读] 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脓毒血症效果好。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7月小儿脓毒血症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脓毒血症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小儿脓毒血症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脓毒血症效果好。 【关键词】米力农;低分子肝素;小儿脓毒血症;治疗价值 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它发生在严重的情况下,如术后和烧伤,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代谢紊乱甚至严重的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和死亡,病情非常危险[1]。在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方面,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且不会对机体纤溶凝血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而米力农也是治疗小儿脓毒血症的有效药物,可有效促进Ca2 +内流。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7月小儿脓毒血症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了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7月小儿脓毒血症患儿。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3 个月~1.4 岁,平均年龄为(6.56±2.28)个月;小儿脓毒血症病程 1~7 d,平均病程为(4.18±0.46)d。男女分别32例和18例。联合组年龄3 个月~1.6 岁,平均年龄为 (6.51±2.21)个月;小儿脓毒血症病程 1~7 d,平均病程为(4.14±0.41)d。男女分别30例和20例。对照组、联合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的注射剂量是5-10U,每天两次。治疗时间1周。 联合组则采取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的注射剂量是5-10U,每天两次。治疗时间1周。米力农25-75μg/kg混合20ml浓度5%葡萄糖溶液缓慢静滴,维持速度是0.5-0.75μg/kg.h。治疗1周。 1.3指标 比较两组小儿脓毒血症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不良反应。 显效: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改善90%以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改善50%以上,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无效:疾病改善的程度低于50%。控制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处理 SPSS1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卡方、t检验分别统计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联合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如表1. 2.2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 治疗前对照组、联合组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比较,P>0.05;治疗后联合组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固始县人民医院住院病例 科别:儿科病房:床号:住院号:11102083 2012-09-9 16:00儿内科首次病程记录 患儿申陪林之女,女,10天。以“全身皮肤黏膜黄染2天、加重1天”为代主诉入院。患儿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时无窒息,全身皮肤黏膜无青紫,哭声响亮,羊水浑浊,生后母乳喂养。患儿缘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黄疸伴发热、反应差、呼吸急促不规则,近一天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全身皮肤黄染加重。遂急来我院,门诊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36.9℃P:138次/分R:39次/分Wt:3.0kg,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前囟饱满,面部无青紫,颈部及左上肢有散在脓疱疹。眼睑无水肿,巩膜黄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发育良好。口周黏膜无青紫,口腔黏膜光滑,咽红肿。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呼吸急促不规则,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量湿性罗音;心率:138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稍胀,脐包扎,脐周潮。肝脾肋缘下未可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外生殖器无畸形,会阴不水肿。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检:血生化示:TBIL:24.6umol/L DBIL:12.8 umol/L IBIL:233.9 umol/L TP:49.4g/L ALB:33.6 g/L GLO:15.8 g/L。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依据:1、以“全身皮肤黏膜黄染 2天、加重1天”为代主诉入院。2、依据症状及体征。3、辅检:血生化示:TBIL:24.6umol/L DBIL:12.8 umol/L IBIL:233.9 umol/L TP:49.4g/L ALB:33.6 g/L GLO:15.8 g/L。鉴别诊断:诊断明确,无需鉴别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2、蓝光治疗3、保护心肌4、抗感染5、保护脑细胞6、对症处理。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科护理学(二)试题汇总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儿科护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30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有关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生殖系统发育较早B.神经系统发育领先 C.淋巴系统到青春期开始发育D.肌肉组织的发育到幼儿期开始加速 2.一正常小儿,体重8kg,身长68cm,前囟1cm,有乳牙3颗。其运动能力能达到的水平是 A.会坐B.会爬 C.会走D.会自己进食 3.进行听力筛查最佳的年龄期是 A.新生儿期B.婴儿期 C.幼儿期D.学龄前期 4.小儿能添加饼干、面包片的月龄是 A.4~6个月B.7~9个月 C.10~12个月D.13~15个月 5.按计划免疫程序,小儿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的适宜年龄是 A.1个月B.6个月 C.12个月D.18个月 6.目前小儿常用的口服退热药物是

A.安乃近B.消炎痛 C.阿司匹林D.对乙酰氨基酚 7.Wong-Baker疼痛评估脸谱表用于评估小儿的疼痛程度,其开始适用的年龄是 A.1岁以下B.3岁以上 C.6岁以上D.10岁以上 8.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宫内B.产道 C.脐部D.呼吸道 9.32周早产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气时呻吟,时而发生呼吸暂停,两肺呼吸音低,未闻湿啰音,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紧急的抢救措施是 A.保暖B.纠正酸中毒 C.持续正压供氧D.使用激素 10.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降低,可刺激机体增加分泌的是 A.降钙素B.胰岛素 C.甲状腺素D.甲状旁腺素 11.哮喘时机体发生慢性炎症的本质原因是 A.细菌感染B.病毒感染 C.免疫反应D.支原体感染 12.诊断肺炎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是 A.肺功能测定B.胸部X线检查 C.血常规检查D.病原学检查 13.患儿5个月,腹泻2天。查体: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前囟凹陷,口腔粘膜干燥, 血压正常,四肢稍凉。该患儿脱水程度为 A.轻度B.中度 C.重度D.极重度 14.在观察脱水患儿补液效果时,若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则提示输入 A.葡萄糖溶液过多B.电解质溶液过多 C.葡萄糖溶液过少D.电解质溶液过少 15.有关等渗性脱水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B.丢失的体液主要是细胞内液 C.表现为一般脱水症状D.多见于急性腹泻、呕吐等导致的脱水 16.法洛四联症的心脏畸形中对患儿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最有影响的是 A.室间隔缺损B.主动脉骑跨 C.肺动脉狭窄D.右心室肥厚 17.正常胎儿血液循环中血氧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标准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陶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杨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0umol/L(±50);臂及膝关节以下,250umol/L(±50);手足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得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得程度决定光疗、

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得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得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得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新生儿败血症(修)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Septicemia)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1.诊断 (1)易感因素①母亲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有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母 亲产道特殊病原菌 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②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不洁接生史,产前产时侵入性操作等。③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 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 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 尿布皮炎及脐炎;肺部感染。 (2)病原菌 ①在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主要见于早产儿, 尤其是长期动静脉插管者;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较常见;气 管插管机械通气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多见;皮肤化脓 性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②医源性感染通常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如肺炎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 ③念珠菌在晚发型败血症也可见。 2.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①早期表现精神差,自发性活动减少,吸吮无力,哭声减弱,很快可进入不吃不动,面 色差,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凉。 ②体温改变:发热(多见于体壮儿)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早产儿)。③黄疸:有时是败 血症的唯一表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黄疸迅速加重与无法解 释的黄疸;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2)各系统表现①皮肤粘膜:硬肿,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 感染,淤点淤斑,口 腔粘膜有挑割伤等。 ②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NEC,后期可出现 肝脾肿大。 ③呼吸系统:气促、青紫、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④神经系统症状: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和烦躁不安、前囟紧张及四 肢肌张力增高。 ⑤心血管系统:心律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 纹,脉细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无尿,肌张力低下。血压降低。 ⑥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较少、出血倾向,表现为淤点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 ⑦泌尿系统感染,脓尿。 ⑧其他:可合并骨关节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某一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和一个关节的红、肿、 热、痛;骨髓炎及深部脓肿。 3.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黄疸发生的原因,黄疸的程度及范围。2、评估生命体征及胆红素检查结果。3、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2、每日经皮测胆红素,评估患儿的皮肤情况,必要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 3、光照疗法护理:1)患儿入箱前清洁皮肤;修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双眼佩戴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除会阴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皮肤均裸露。2)注意体温变化, Q4h 监测并记录体温及箱温,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止过热。3)光疗时注意使患儿皮肤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应每2h 更换体位一次。4)光疗过程中,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5)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体温、呼吸、心率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性状及黄疸程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光疗不良反应,如发热、烦躁、皮疹、呕吐、腹泻、青铜症等。6)光疗结束后,记录照射时间,清洁患儿皮肤,清洁消毒光疗箱。 4、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5、遵医嘱早期喂养,观察纳奶情况及液体摄入量,每天测体重,若体重减轻过多、发热、排稀便、尿液浓缩,则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充液体。 6、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血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引起胆红素脑病。 7、遵医嘱准备换血疗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确认血液出入量平衡。健康指导1、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2、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有无后遗症表现,及时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3、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4、若为红细胞G6PD 缺乏者,嘱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择,以免诱发溶血。5、定期复查,按时预防接种。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概念: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感染。新生儿期该病发生率较高。 病因 1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常见。 2感染途径生前通过胎盘生时通过产道感染生后感染最常见。 3自身免疫低下尤其是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表现 生后3天内发病多为宫内或产程中感染,3天后发病多为生后感染。 表现无特征性,仅为严重中毒症状。 轻症反应低下、拒乳、体温不升或发热、皮肤黄染或出血点。 重症呼吸困难面色青灰心音低钝心率慢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 1抗生素的应用2清除局部病灶。3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产前产程中产后有无感染史。 2症状和体征 3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诊断 1体温改变 2营养失调 3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2控制感染的护理清除病灶,脐炎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涂以2℅碘酊1-2次/日。皮肤小脓包,用无菌小针头刺破。其他部位破损及感染应给予及时处理。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母亲又感染而又正在哺乳者,应治疗母亲感染并注意隔离措施。 3保证营养供给。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①症状体征的观察:体温面色精神食欲是否好转。 ②并发症的观察: ③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5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 概念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等被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①②③ 2肝功能不成熟①②③ 3肝肠循环特殊 新生儿黄胆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①生后2-3天出现②5-7天达高峰③10-14天消退④早产儿3-4周消退⑤一般状况良好。 2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出现②黄疸进展快③黄疸程度重④黄疸持续时间长⑤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原因 1感染性因素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特点 1 病毒通过胎盘或在产程中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最为常见。2黄疸一般在生后2-3周出现。3有肝功能障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 疗规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陶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杨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 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

集束化护理对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 展集束化护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 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集束化护理 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血症幼 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 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脓毒血症;集束化护理;并发症 脓毒血症患儿易合并肠炎以及呼吸机肺炎等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随之升高,患儿预后也受到严重不良影响[1]。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 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入组患儿病情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确诊属脓毒血症, 排除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病例[2]。其中男130例,女11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4±1.7)岁;体温(38.55±0.46)℃;APACHEII评分(40.69±2.74)分;感染源:73例为呼吸道感染,84例为腹腔感染,90例为菌血症.按照奇偶数 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4例)、集束化护理组(123例),两组年龄、性别、 体温、APACHEII评分、感染源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胃肠功能护理、饮食指导、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生命体 征监测等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1)护理 培训。组织医护人员接受集束化护理相关理论以及技能培训,内容涉及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明确脓毒血症概念,了解其危险因素,掌握预防管理要点。(2)无菌操作。护理操作前严格洗手,并对病房环境、器械以及设备实施清洁 消毒,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每次用量500mg/L,每天3次[3]。(3)凝血干预。注意监测患儿血尿素以及滤液尿素水平,纠正血液溶质紊乱状况,按照规范使用 肝素药物,保证滤器的肝素化效果,滤器更换频次为1次/周。(4)心理护理。 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儿,医护人员要耐心与之沟通交流,在家长的配合下给 予安慰,耐心讲解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帮助患儿克服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之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 1.3观察指标 检测护理后两组监护病房入住时间、体温、APACHEII评分和血管活性药物应 用时间,统计两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实习儿科考试题(附全部答案)(6)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1、1周岁婴儿,体重6.5㎏,身长70㎝,腹部皮下脂肪0.3㎝,皮肤弹性差,诊断是 A. II度营养不良 B. III度营养不良 C. 中度脱水 D. 以上都不是 2、21-三体综合征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面容特征不同的是 A. 鼻梁低平 B. 两眼外侧上斜 C. 舌常伸出口外 3、引起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轮状病毒 B. 埃可病毒 C. 冠状病毒 D. 柯萨奇病毒 4、一般小儿完全断奶的时间是 A. 8~10个月 B. 10~12个月 C. 12~18个月 D. 18~20个月 5、下列哪点不是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造成的体征 A. 肋骨串珠 B. 肋膈沟 C. 手镯 D. 脚镯 6、21三体综合征核型分析最常见的是

A. D/G易位型 B. G/G易位型 C. 嵌合体型 D. 标准型 7、小儿细菌性肺炎最主要病原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B. 大肠杆菌 C. 流感嗜血杆菌 D. B群链球菌 8、苯丙酮酸尿症最突出的临床特点是 A. 头发黄褐色 B. 皮肤白皙 C. 智力低下 D. 伴有惊厥 9、急性肾炎病人恢复上学的指标是 A. 浮肿消退 B. 血尿消失 C. 血沉恢复正常 10、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支气管肺炎 B. 维生素缺乏 C. 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D. 结核病恶化 11、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 B. 大便黏液多 C. 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中有大量脂肪球

12、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 A. 血沉增快 B. 皮下结节 C. 环形红斑 D. 舞蹈病 13、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 肠道 B. 产道 C. 脐部 D. 宫内 14、止惊药物中首选药物是 A. 苯巴比妥钠 B. 水合氯醛 C. 氯丙嗪 D. 安定 15、治疗川畸病首选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青霉素 C. 肾上腺皮质激素 D. 环磷酰胺 16、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大叶性肺炎 B. 间质性肺炎 C. 支气管肺炎 17、PEM的常见病因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 745-74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 一.新生儿为什么有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叫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后形成的,胎儿在母亲子宫内血液中需要大量红细胞,出生后就不需要那么多了,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后生成很多胆红素,身体不能及时排出,就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变黄。 上面是黄疸的主要常见原因,另外各种感染(比如各种肝炎、败血症)、母子血型不合、遗传代谢病、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等,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的疾病也可引起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黄疸单位:mg/dl。) 1.生理性黄疸(不用特殊治疗):大部分新生儿都有黄疸: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在生后3-4周消退。最高值足月儿不超过1 2.9,早产儿不超过15。在黄疸出现期间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2.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1、黄疸于出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黄疸值在足月儿>12.9,早产儿>15。3、血清胆红素值上升速度快,每天超过5 。4、血清直接胆红素>2 。5、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足月儿>3周,早产儿>4周。6、黄疸退而复现,即黄疸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三.黄疸的危害 黄疸严重升高,黄疸值超过18-20(就是"临界浓度",早产儿更低),就可进入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性脑病可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或造成严重的脑损害后遗症。 梗阻性黄疸可引起肝脏逐渐增大,肝功能损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昏迷。 四.黄疸的治疗 (一)治疗目的:保护大脑不受胆红素损害。 (二)治疗方法: 1.蓝光照射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生殖器遮盖,使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持续照射,目前认为是最迅速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2.药物治疗:如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益生菌:可使用乳酸菌、双歧杆菌;苯巴比妥钠;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换血疗法等。 3、其他:尽早开奶,充足喂养,促进胎便排出,防止脱水、防止低体温等。 经过口服药物及蓝光照射治疗,大多数黄疸患儿能够顺利康复,恢复不理想的就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 灵璧县人民医院儿科王准

临床本试题(B卷)儿科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8 学年(冬)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临床医学本科 《儿科学》试卷(B 卷)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1.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 A.生后最初6个月 B.6个月~1岁 C.1~2岁 D.2~3岁 E.3~4岁 2. 女孩青春期的一般年龄范围是[ ] A.9~10岁到17~18岁 B.10~11岁到17~18岁 C.11~12岁到17~18岁 D.12~13岁到18~19岁 E. 13~14岁到19~20岁 3. 小儿血压的正常值(mmHg)应为[ ] A.收缩压=80 +(年龄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B.收缩压=80 +(年龄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2 C.收缩压=70+(年龄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D.收缩压=70+(年龄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2 E.收缩压=90+(年龄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2 4.婴儿每日需热能为[ ]

A.376KJ (90 Kcal)/kg B.419KJ (100Kcal)/kg C.461KJ (110Kcl)/kg D.502KJ (120Kcal)/kg E.543KJ(130Kcal)/kg 5.以下母乳的成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初乳中含有分泌型IgA B.人乳中的碳水化物主要是甲型乳糖 C.母乳中的脂肪以长链脂肪酸为主 D.母乳对酸碱的缓冲力小 E. 母乳提供较多的酶 6.以下维生素C缺乏的体征和症状中哪项是错误的?[ ] A.皮肤粘膜出血 B.齿龈肿胀出血 C.假性瘫痪 D.有圆钝的肋串珠内侧无凹陷 E.呼吸浅速 7.新生儿胎龄257天,出生体重1600克,其体重位于同胎龄标准体重的第3百分位,下例诊断哪个最正确?[ ] A.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B. 低出生体重儿 C. 早产儿 D.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E. 极低出生体重儿 8.新生儿娩出1分钟时心率96次/分,呼吸不规则,四肢活动好,弹足底能皱眉,躯体肤红,四肢青紫。Apgar评分可评为[ ] A. 9分 B. 8分 C. 7分 D. 6分 E. 5分 9.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肺部X线表现?[ ] A. 两肺野透亮度普遍降低 B. 均匀散在的细颗粒和网状阴影 C. 支气管充气征 D. 部分肺泡代偿性气肿 E. 严重病例呈“白肺” 10.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在生后10天内保暖箱温度(中性温度)以下列哪一项为最适合?[ ] A. 32 o C B. 33 o C C. 34 o C D. 35 o C E. 36 o C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新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 ?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图1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Bhutani等[]) 2.急性胆红素脑病: 急性胆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TSB>342 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 μmol/L mg/dl)、>35周的新生儿。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致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不易诊断。通常足月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TSB峰值在427 μmol/L(25 mg/dl)以上,但合并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较低胆红素水平也可能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在171~239 μmol/L(10~14 mg/dl)即可发生。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除了高胆红素血症以外还包括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白蛋白血症等。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颅MRI表现为急性

IL-27、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IL-27、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8-01-10T13:49:55.2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维春杨续张克昌谢瑞玉 [导读] 白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即快速增高,刺激肝脏产生CRP及其它炎症介质,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1]。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7(IL-27)、白介素-6(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至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的新生儿病例,按照EONS的诊断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32例)、一般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患儿出生第一天和败血症组出生第七天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27、IL-6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患儿出生第一天的血清IL-27、IL-6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患儿出生第七天血清IL-27、IL-6水平较出生第一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血清IL-27、IL-6水平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白介素-27;白介素-6;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60-02 白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即快速增高,刺激肝脏产生CRP及其它炎症介质,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1]。本文通过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入住的新生儿,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2],并根据是否符合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32例)、一般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20例),分别收集败血症患儿及对照组患儿的血液标本,离心后置-80°冰箱保存。 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血清中IL-27、IL-6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患儿出生第一天血清中IL-27、IL-6的水平比较 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败血症组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P值均<0.05),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比较 3.讨论 IL-27是近年来发现的白介素家族新成员,研究认为IL-27不仅在免疫应答早期可诱导Th1细胞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而且可通过抑制 Th17、Th2细胞分化而发挥抗炎作用,因此,IL-27在炎症反应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第一天的败血症组患儿IL-27水平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IL-27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非感染组中存在隐匿感染或非感染的炎症有关。本研究还显示,出生第七天败血症患儿较出生第一天的IL-27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态观察IL-27水平对败血症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IL-6是由2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是一个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感染和炎症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1~2小时,作为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6水平即开始迅速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且其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_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一、概述 (1)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2)胆红素代和新生儿代的特点 胆红素的代 1、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 2、胆红素的来源不外以下几种:①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由衰老红细胞中 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降解而产生的胆红素的量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75%;②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过氧化氢酶等)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③极小部分胆红素是由造血过程中,骨髓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即无效造血所产生的胆红素。 3、胆红素的生成过程包括:①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首先除去珠蛋白而分离出 血红素;②血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形成胆绿素,③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除白蛋白外,α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1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2分子胆红素。正常成人每100ml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约为20-25mg,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很大。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 4、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当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后,由于肝细胞具有极强的摄取胆红 素的能力,故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肝迅速地选择性地从血浆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与下述机制有关。 ①位于血窦表面的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的载体蛋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 结合后,即从膜的外表面转移至表面,然后进入胞质。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 时,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所摄取。 ②肝细胞有两种色素受体蛋白即y蛋白和z蛋白y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高,在肝细胞中含 量较大,约占肝细胞浆蛋白的5%,是肝细胞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利用 其对胆红素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胆红素,并将它运至质网。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质网上进行。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 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经结合转化后,其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极性很低 的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而不易透过 生物膜。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在肝细胞,胆红素通过其丙酸 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生成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被排泄至毛细胆管的过程,有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毛细胆管膜 上也存在一种以载体为中介的转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对抗浓度梯度。当肝细胞损伤时,可 由于结合型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淤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有亲和力强的胆红素载 体蛋白及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因而不断地将胆红素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