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专用)201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3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解析)

(山东省专用)201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3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解析)

(山东省专用)201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3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解析)
(山东省专用)201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3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解析)

课时作业(三)[第3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图K3-1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

图K3-1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3.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公布:“将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59:59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自1972年至今共闰秒24次,都是“正1秒”,还没有出现过“负1秒”。该现象反映了地球()

A.全球变暖加剧B.地壳运动减缓

C.公转速度加快D.自转速度减慢

2013年4月9日,在结束了156天的征程后,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的队员们乘坐“雪龙号”返回上海基地码头。图K3-2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及南极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K3-2

4.图中四个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南极点B.昆仑站

C.中山站D.长城站

5.上述四个地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点有几个()

A.1个B.2个

C.3个D.4个

6.图K3-3是某条河河口附近的剖面图,根据此图判断该河流位于()

图K3-3

A.赤道上B.南半球

C.北半球D.回归线上

7.图K3-4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则北京时间为()

图K3-4

A.20时40分B.3时20分

C.15时20分D.8时40分

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独立国政府决定,2011年12月29日午夜过后,该国“跨”过国际日界线,直接进入31日。读图K3-5,回答8~9题。

图K3-5

8.与日期更改的事实一致的是()

A.萨摩亚少了一天的原因是向东越过日界线

B.萨摩亚少了一天的原因是向西越过日界线

C.由于日期更改,萨摩亚将推迟一天迎来2012年元旦

D.日期更改后,萨摩亚成为最晚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9.萨摩亚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与一些国家的交流,如()

A.秘鲁B.澳大利亚

C. 美国D.英国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30.0°)发生7.0级地震。据此完成10~11题。

10.当芦山县地震发生时()

A.全球新的一天经度范围小于180°

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90°

C.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可能会出现汛情

D.我国西北内陆水循环最活跃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大气环境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 雨的必要条件)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 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答案:1.A2.D 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 B.a点地方时是12时 C.b点地方时是14时 D.c点地方时是0时 4.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 A.东—西—东B.西—东—西 C.右—不偏转—左D.左—不偏转—右 解析:第3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第4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答案:3.A4.C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5~6题。 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学会简单的区时计算,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有意用“地理现象”代替“地理意义”,其目的是降低学习难度。可理解为学生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也可理解为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即如果学生能够用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说明地球的自转,或者说学生能够说明哪些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可以说就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学过的知识,已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感悟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仍然需要克服学生空间思维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演示、观察、纠错,来克服观察视觉带来的干扰,形成正确稳定的空间认识。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宜采用小组合作、动手画图的方式,主动交流,教师尽可能结合实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区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理解感悟时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简单的区时计算和日期变更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工具演示地球自转,感悟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当堂评价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读图思考、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学生用书P20]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时。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自我检测] 读地球自转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上线速度最大;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线速度为0。 (2)角速度分布规律: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均为。 (3)由变式图b可知: 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线速度,但是图中A、B两点线速度不同,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②从等值线的排列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 半球;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 和30°N 之间,位于 纬度地区。 ③从等值线弯曲状况看,A 处凸向数值小的方向,线速度 ,说明地势 ;而B 处则相反。 答案:(1)赤道 60° 极点 (2)相等 15°/h (3)①相同 海拔 ②北 60°N 中 ③大 高 考向 地球自转速度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2.(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0~837 km/h →高纬度837~1 447 km/h →中纬度1 447~1 670 km/h →低纬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2019·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e 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e 点线速度比a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a 点低 B .e 点线速度比b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b 点低 C .e 点线速度比c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c 点低 D .e 点线速度比d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d 点低 2.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习题(2)(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习题 一、选择题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 A.一天 B.区时 C.地方时 D.北京时间 8.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 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9.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A.2000千米/小时 B.1666千米/小时 C.3000千米/小时 D.2555千米/小时 10.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二、读图综合题 12.读下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图上昼夜半球的界线是____________线(晨、昏); 13.读下图,完成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3节地球的自转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重点) 2.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特点,逐步培养并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难点) 3.利用手电作太阳,通过学生演示、观察、讨论,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变化的现象。(重点) 4.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多媒体出示提问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情 况作点评。 师:地球上的人们生生不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现在我们大家是早晨起床来 上学,晚上回家休息。是什么原因导致 了这种昼夜不断更替现象。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相关知识。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能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 球的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动手能力。 2.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归纳总结出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特点,逐步培养 并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3.利用手电作太阳,通过学生演示、观 察、讨论,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变 化的现象。 4.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说明 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东 升西落,这种现象据你理解是天在转还 是地在转?它又是怎样转动的呢? 看出示问题,积极举手回答教 师提问。 1、纬线的特点是什么? 2、纬度是怎样划分?其变化规 律怎样? 3、请说出A、B、C三点的经纬 度。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根据自己知识储备,有重点的 学习。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11,完成后 面问题。 对有疑问问题作标记质疑。 巩固上节所 学,达到温故 知新的目的。 通过日出、日 落这种昼夜不 断更替的生活 现象引入新课 自然顺畅。 学生任务明 确,重点突出, 利于高效课堂 实施。 从生活现象入 手,便于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 完成能力。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_练习题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1、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确的是( ) ①经度相同,地方时仍相同 ②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③太阳将西升东落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0时56分4秒 C.21时3分56秒D.20时3分56秒 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 B.赤道上的线速度、角速度最大 C.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D.地球上各处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一样 4、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CB>D C.A=DB>C 5、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地理坐标是(70°W、30°S) B.a地在b地的东方 C.a、c两地的地方时相同 D.a地在d地的东北方 7.关于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四地的日期相同B.abcd四地的钟点相同 C.由a到b是由西半球到了东半球D.由c到d是由东半球到了西半球 8.6月22日,abcd四地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A.a B.b C.c D.d 9、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A B C D 10、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 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和纽约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 A、两地地理纬度不同 B、两地地理经度不同 C、两地自转线速度不同 D、两地自转角速度不同 12、当伦敦为6月22日正午时,的时间是:() A、6月22日20时 B、6月23日8时 C、6月22日18时 D、6月22日4时 13、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确的是()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某人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下图所示为飞机 起飞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通过小学阶段对地理知识的 转。

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绕轴中心:地轴 学生观察思考:

理,另一方 面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大家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还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地 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 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呀?下面我们就 推算 释说明。(图 否学以致用,来解释其他的地理现象呢?

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围绕 【当堂达标】 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年 D.36小时 3、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流程。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训练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极点(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的自转角速度() A.约为15°/h B.约为30°/h C.约为45°/h D.为0 2.图中,甲地的自转线速度约是() A.1 670 km/h B.837 km/h C.1 440 km/h D.1 170 km/h 解析:第1题,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极点的角速度为0;该图假设以北京为极点,故北京的自转角速度为0,D正确。第2题,甲地的纬度是60°,自转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是1 670 km/h,甲地自转线速度约为837 km/h,B正确。 答案:1.D 2.B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B.15点 C.18点D.21点 【解析】

【答案】 3.C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下题。 4.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解析】 【答案】 4.A 读下面的日照图,回答下题。 5.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6.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 答案:5.A 6.D 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回答下题。 A.5:01 B.5:59 C.6:01 D.6:59 8.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A.6小时25分钟 B.8小时25分钟 C.10小时25分钟 D.12小时25分钟 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和表中降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可知,西安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再根据西安的经度可计算出此时其地方时为17:01,进而推知34°N的昼长为10小时2分钟;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4°S的昼长=24小时-10小时2分钟,即13小时58分钟,所以悉尼(34°S)的日出时间为12时-13小时58分钟/2=5:01。故选A。第8题,飞机降落时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的区时(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25分钟。故选C。 答案:7.A8.C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读下图,回答下题。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第3课地球的自传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 2、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几个现象。 3、联系日常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现象 教学用具 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 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断的更替。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拿出手电筒和大地球仪要求学生演示 昼夜的更替) (提问你们找出昼夜更替的原因了吗? (提问)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板书: 一、昼夜更替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首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用红点标出,然后一个同学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另一个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观察中国所在的位置的昼夜变化。 齐答: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不能 学生不能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板书:二、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 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 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 起了时间的不同。 板书:三、时间的差异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经度 推算时间和经度的规律) (总结)这种因为经度不同而形成的时 间称为地方时,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时 间,这一点是选学内容,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有几句话可以帮助 记忆 自西向东绕轴转 一圈便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看时针 方向判定它指点 昼夜交替它形成 东早西晚辩时间 作业设计转方向,几个同学配合从不同位置观察。 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的位置,正好是黑夜,由此得出全球的时间不相同 根据12页的活动,得出每小时地球自转15°,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提高发现及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日常现象及实验,推理、想象地球自转方向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本节利用拟人化手法虚拟了一个贯穿整体探究过程的情境――爱运动的“地球先生”。利用画外音的方式以“地球先生”的口气设疑并贯穿整节课,促使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利用充气地球仪作为道具模拟地球自转,增强空间想象力。实验演示“昼夜更替”这一内容,因考虑到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暗室中进行,故由教师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情境:地球先生出场(配乐:《非诚勿扰》男士出场曲)。 教师引导:你们了解这位先生哪些方面呢? 学生活动:回忆旧知。 2.新课教学 活动1:区分自转与公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这是我平时和我的几位兄弟一起做运动时的视频,你们能找到我吗?观察一下我不停地在做几种运动呢?” 【展示】Flash动画: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及地球自转、公转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尝试描述并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明确主题】“自转”运动 活动2:感受地球自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你们能感受到我在自转吗?” 【展示】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感受地球自转。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吗?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③每组选择1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各组的想法。④4分钟后将本组想法与大家分享。 【补充】傅科摆运行的GIF动画及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观察傅科摆奇妙的运行轨迹,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球先生”的自转。 活动3:观察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doc

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I (高一上)“地球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融安县高级中学地理组雷婷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2、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学会判读晨昏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限于学生对初中这一地理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高中教学的着手点是逐步深入,对概念的表述和解释要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容易理解和更接近实际情况,要注意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而且对于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而且通过一些学生探究容易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物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板图板画图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亮标】(2分钟) 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通常酒店大堂都有很多时钟,显示出不同地方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时间呢?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展示目标:1、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2、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学会判读晨昏线。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B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B ) 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 昼夜更替 3.关于昼夜现象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的大小有关 B.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本身不透明有关 C.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太阳的照射有关 D.昼夜更替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4.地球自转形成了( C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的更替 D.地球上的五带 时间的差异 5.2019年1月28日(除夕)22时,全球华人同步参与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法国巴黎的华人同时参与则是当地时间14时,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四季的变化 B.月球公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6.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同一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的地方时间要晚些 7.下列对日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东侧为东经度 B.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C.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D.日界线西侧为西十二区 1.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作自转 B.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自转 C.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D.地球在一天中转过两周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3.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B ) A.2 000千米/小时 B.1 667千米/小时 C.3 000千米/小时 D.2 555千米/小时

3 第三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内容标准核心考点核心素养规律趋向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1.以卫星发射为背景材料,考查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与速度。 2.以重大或热点事件的发生为背 景,考查地方时、区时计算及日 期变更和日期范围的确定。 3.以晨昏线图或重大地理事件的 发生为背景,考查晨昏线的特点、 时间计算、日期判断等知识。 日期变更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读图,回忆下列知识。 ①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特点:A自西向东,B逆时针,C顺时针。 ②图中甲、乙、丙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③甲地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乙地连续两次看到北极附近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④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2)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图,回忆下列知识。 ①角速度 a.大小: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各地角速度约为15°/h。 b.规律: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都相等。 ②线速度

a.大小:赤道约为1 670 km/h,6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837 km/h,极点线速度为0,任一点所在地的线速度是1 670 km/h×cos α(α表示该点地理纬度)。 b.规律: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极点最小;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递减。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读图,回忆下列知识。 (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 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图丙中的BP。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BP,图丙中的AP。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差 读时区划分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 ①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②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零时区)。 ③在中时区以东,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在中时区以西,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 ④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4)日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的区别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_1

13 地球自转教案1 课型:新授 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2、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启发法 教具:多媒体、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1 导入课题 假设活动1阳光照在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假设活动2地球转动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两个活动引出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学习过程 (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衔接过渡:地球时刻不停在自转,现演示地球仪,请注意观察 观察与发现:地球绕着在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周期是。 思考: 1.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 2.你能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在自转? 学生讨论交流:交流生活中发现自转的实例 (二)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1,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2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有没有昼夜?(区分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并引出昼夜产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讲述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会产生昼夜现象。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画图解释晨昏线) 学生活动观察发现,画出自转方向,他颜色的笔画出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帮助学生对晨昏线的判断) 讲述地球不停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所以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讲述昼是指白天,夜是黑夜,那么黑夜和白天的周期是?学生回答略 活动一:观察南北两极地球自转的方向完成要求 教师:让学生演示地球仪 学生活动:在图上画出自转方向,得出结论。 活动二模拟演示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教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的位置 学生演示:记录演示结果,理解昼夜变化的规律。 收获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当堂达标:完成地理助学p13 教学反思:让学生亲手演示,体验地球自转的意义

1.3.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

1 课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日界线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会计算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 重点、难点: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课本P20的相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中的问题,对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做好标记。 三、日界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以 经线为准,但不重合(白令海峡、新西兰) 2、原则:在国际日期变更线,往东 一天,往西 一天 3、 4今天的范围= 180o经线上的地方时*15o 当0(24)时与180o经线重合时,全球为一天。 当0o经线为0(24)时或180o经线上为12时,全球平分为两天。 当180o经线上的地方时超过12时,则今天的范围大于180o,并且今天的范围大于昨天的范围。 当180o经线上的地方时小于12时,则今天的范围小于180o,并且今天的范围小于昨天的范围。 5、昨天与今天的两种示意图: o N 今天的范围是指0时向 ,180o向 之间的区域; 昨天的范围是指 向西, 向东之间的区域。 今天的范围= 经线上的地方时*15o 【基础训练】 1、2009年9月23日,我国领土最西端(73°E)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8时18分 B .11时18分 C .10时28分 D . 9时8分 2、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时,图中A 地所在时区的 区时为( ) A .7日4时 B .7日12时 C .8日4时 D .9日12时 【能力提升】 3、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现场直播体育比赛,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直播的时间是( )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我们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美国NBA 篮球赛的时候经常是在上午,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晚上。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公转 B .纬度的不同 C .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 .地球的自转 5、2008~2009赛季,CCTV -5于11月16日上午9点直播休斯敦火箭队主场迎战黄蜂队的比赛。则比赛开始于当地的(休斯敦使用美国中部时间——西六区区时)( ) A .11月15日19点 B .11月15日18点 C .11月16日19点 D .11月16日23点 6、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 的经度为 ; NB 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装 订 线

最新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俯视图上来看,北极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少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A 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解析】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60°N上则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其应处于中纬度。 【答案】 A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答案】 A 4.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解析】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流一般左岸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自转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图示照片是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若O是北极星,则P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 C.顺时针D.逆时针 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即向北极星方向看,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D 2.(2016·北京101中学测试)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6·岳阳一中检测)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B.9时

C.12时D.21时 4.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B.10时 C.18时D.22时 解析:第3题,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新的一天从90°W开始,即西六区区时为0时,则①地(45°E,东三区)区时为9时。第4题,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向北昼长增加,则图示晨昏线是昏线,与赤道交于60°E,则60°E为18时,北京时间为22时。 答案:3.B 4.D (2016·天津南开模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5~6题。 5.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6.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按日期作调整 解析:第5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晷针正下方—东南移动,故D项正确。第6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产生时差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产生时差 选择题 1.某船于2016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 C.13日5时D.14日3时 解析深圳使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里约热内卢为西三区,两地相差11个时区,时间上相差11小时;再运用东加西减规律,可判断此时深圳的时间为14日3时。 答案 D (2017·石家庄一模)在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让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20时在中国南京开幕。据此完成2~3题。 2.在南京青奥会开幕时,西五区的区时是() A.2014年8月16日7时 B.2014年8月16日17时 C.2014年8月17日9时 D.2014年8月15日17时 3.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 A.西北B.西南C.正西D.东南 解析第2题,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与西五区区时相差13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20时,西五区的区时是2014年8月16日7时,A项正确。第3题,当北京时间为2014年8月16日20时,此时南京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所以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西北,A项正确。

答案 2.A 3.A 4.(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质检)北京时间2014年12月22日7:03,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4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小于1/3 B.1/3 C.大于1/2 D.小于1/2 解析日期的分界线是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与180°经线,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为地球上新的一天。此时,北京时间为2014年12月22日7:03,则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为14°15′E,从而我们可以把该思维过程转化为下面的图形,很明显此刻12月22日的范围小于全球的1/2。 答案 D (2017·北京海淀质检)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下图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次月全食期间() A.太阳直射在赤道 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 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 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 6.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则地球表面() 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