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8年)

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常州服务”升级版,依据《常州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方向,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三大领域,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十大产业,全市现代服务业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牌提升”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常州市服务业年均增长11.5%,高于GDP 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610.4亿元,占GDP比重49.5%,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较2010年均实现翻番,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保持年均20%左右增长,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服务业载体建设扎实有力,拥有11家省级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11家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8家百亿元市场和57家亿元市场。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愈发显著,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8%,比2010年上升2.3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329.4亿元,增速高于全部税收增速0.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3.6%,比2010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

二、总体目标

1. 产业结构。实现服务业提质增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8年达到5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

2. 贡献份额。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税收和就业三个方面的贡献度。2016-2018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60%以上。到2018年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4%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

3. 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到2018年培育形成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20家以上,其中市四星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以上。产业楼宇、众创空间、特色小镇不断涌现。

4. 企业实力。推动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品牌。到2018年列入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企业5家以上;培育形成25家以上市级服务业优势企业和25家以上市级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

业。

5. 改革创新。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在服务业集聚区、街道、镇和开发区,全面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工作。创建形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以上。培育形成省级互联网平台企业3家以上。培育6家左右市级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选择大数据产业、设计产业及服务业重点产业进行产业创新试点。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1. 金融服务业

加快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着力引进证券、期货、基金信托、商业保理、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财富管理、寿险专营理财等资产管理机构,率先争取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重点建设常州金融商务区,加快引进各类有实力的金融主体。设立常州企业征信服务公司,提升区域金融环境。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转续贷方式创新,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行业,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江南银行增资扩股,获得基金、投行业务牌照,加快设立省内市县分支行。推动江南金融租赁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全面提升东海证券资本规模和基金、投行、资管等市场融合度,争取新三板转板。

发起设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组建地方政策性担保集团,适时组建常州金融控股集团。(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建设局、商务局、人行常州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

2. 现代物流业

加快规划建设常泰过江通道,推动常州港与南京港、泰州港、江阴港、太仓港、洋山港之间的合作,促进跨江沿江联动发展。发挥常州港、常州机场两个一类开放口岸和铁路运输等综合区位叠加优势,大力发展以铁水、公铁和公水联运等为主的多式联运,实现最佳的运输衔接和物流效率。借助常州港、东港、德胜河、锡溧漕河、京杭大运河等构成的“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大力支持德胜港等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中心)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重点推进常州综合物流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凌家塘物流中心的功能提升。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在常州布局分拨中心和营运中心。推动快递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跨境网购、交通运输业协同发展。依托常州、武进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加快物流业龙头企业培育,鼓励重点物流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整合现有物流信息平台资源,推进现代物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新兴物流业态,推进商业连锁物流、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

交通局、经信委、商务局)

3. 科技服务业

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业业态和发展水平。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教城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的内涵和辐射作用,打造常州创新之核。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建设的机遇,促进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科技街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科技服务业再上新台阶。支持其它科技产业园区创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创新一体化进程。加速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特色鲜明、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共性创新平台,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梯队。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新增一批省、市级众创空间。发展科技金融,积极开拓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发展风险投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建设科技服务业高地,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树立特色品牌,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鼓励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发挥科技服务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和引导各服务机构发展。(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质监局)

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推进嵌入式软件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数控装置、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推广三维设计、企业级产品数据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技术。鼓励软件企业加快抢占信用、金融、物流、安全、大数据分析等产业互联网入口,推动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培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重点依托国产云计算产业园,研发各类国产云计算软硬件产品,扶持基于国产云计算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云安全产品和服务平台、3D云渲染服务平台、政务云管理平台等。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常州高新区“国际传感谷”项目为载体,重点突破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物流、节能环保、家居安防等领域的物联网业务和示范工程的推进,构建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5. 商务服务业

重点开展产业(特色)楼宇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软硬环境,全力打造商务楼宇经济。推进检验检测、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协调发展。培育一批大型商务服务企业集团,打造商务服务品牌。集聚整合各类设计资源,形成“产品设计”关联行业联动和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鼓励有条件的

企业建立设计中心,促进设计机构与工商企业对接合作。在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举办全国创新设计大赛。依托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常州西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嬉戏谷动漫会展博览中心、常州工具展览中心等会展中心,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展会。继续打造经营好“5·18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9.28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常州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等会展,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商务局、科技局、人社局)

(二)扩大消费性服务业规模

1. 旅游休闲业

重点建设主要旅游度假区、景区间的连接道路旅游专线以及游艇码头、自驾营地等基础设施,积极满足房车、自驾车、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重点发展天目湖山水、茅山道文化养生、太湖湾生态文化游乐运动和长荡湖渔乡风情休闲度假旅游,加强旅游度假区特色化发展。鼓励太湖湾、西太湖、茅山、曹山等区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和完善旅游慢行系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水平,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创新城市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吴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工商文化等常州特色文化,加快文化遗产转化为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遗存、创意

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率先实现旅游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商贸、教育、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跨界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产业大融合、受众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支持溧阳按照“一环、两湖、三山、四圈”的整体布局,开发建设瓦屋山、燕山、曹山等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牵头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农委、商务、文广新局)

2. 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支持文化科技、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广告会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及艺术品业快速发展。以龙控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为核心,鼓励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航母型文化企业。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做亮中小文化企业品牌,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上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国家广告园、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全方位、立体化对文化消费加以扶持和引导。促进文化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推进文化与科技高效融合,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向纵深发展。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建设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旅游品牌与节庆策划、旅游市场推广、旅游商品开发等领域,建设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发改委、文广新局、工商局、旅游局)

3. 电子商务业

加快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全市制造业产业配套协作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及专业市场电商化转型发展,打造一批“网购商城”和“社区网店”。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商品在农村市场的双向流通。按照分类推进原则,加快推进重点电商企业股改上市。扎实抓好常州、武进综保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完善跨境物流和支付体系,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开拓跨境电商营销渠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围绕软件研发、平台维护、网络推广、数据分析、移动应用、创意美工、人才培训、代运营、在线支付、供应链金融等细分领域,加快拓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加快推进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引导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向电子商务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楼宇载体、农村闲置用房,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和特色化中小型电商园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农委、工商局、海关)(三)完善民生性服务业功能

1. 健康服务业

积极促进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康复护理、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文化旅游、体育康复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和休闲疗养产业,依托“孟河医派”发源地优势,开展中医保健、中医调养、中医养生等健康服务。围绕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西太湖医疗旅游先行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等特色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高端休闲疗养中心。积极推进社会办医,推进国际国内医疗资源合作。打造医疗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共同打通线上线下的B2C+O2O的药店模式,结合线上线下完成药、医、医疗机构三方面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实现健康管理信息化,健康服务互联网化。推动全民健身产业与文化、医疗、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常州市体育医院、“常享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等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农委、民政局、体育局、旅游局)

2. 养老服务业

推进常州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招引一批配套齐全、管理先进、具有高水平和示范性作用的养老服务旗舰企业和品牌企业,加快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发展以养生养老、康复疗养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打造区域性养生疗养中心。继续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力增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推进建设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完

善圩塘康乐中心、万家安养老服务中心、金东方颐养园等已有机构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太湖国际颐养庄园、天目湖瑞芝颐养山庄、金城养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鼓励养老机构通过独立申请医疗机构许可证、与就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申请内设医务站(由医疗机构派驻)等方式开展医养融合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等保险制度。(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卫计委)

四、重点工程

(一)实施服务业集聚载体建设工程

1. 建设重点集聚区。贯彻落实《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常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在管理机构设立、规划编制、统计监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扶持、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人才培训、产业对接等十个方面的推进力度,努力在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坚持“提档升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和规划建设一批”的原则,分类滚动推进全市30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争创市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强化功能配套服务,增强集聚区资源吸附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布局。依托产业楼宇、众创空间、

特色小镇等,推动各辖市区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载体。推进在老城区、特色服务区(街区、楼区和社区的集中区)开展以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为主要载体、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为主要内容的微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

2. 培育重点企业。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先进服务理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业态创新,构筑品牌优势。完善市、辖市区两级梯度培育机制,滚动培育100家主营业务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优势企业,力争一批企业率先进入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领军企业行列。按照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实施服务业骨干企业“走出去”战略,依托现有产品贸易优势,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整合全球化的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探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加强品牌建设。

3. 推进重点项目。着眼新业态、新领域和新技术,盯紧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拓展对接渠道,全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定点”招商、精准招商。依托服务业集聚区、现有优势资源和企业,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努力实现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重大项目招引的新突破。大力吸引境内外投资基金来常

投资,积极引导社会和民营资本进入常州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领域。建立动态调整、滚动推进的机制,每年实施10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含制造业服务化重点项目)。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情况库、问题库和对策库建设,强化服务业重点项目的综合协调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加紧跟踪督查,强化改进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及时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

(二)实施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工程

1. 明确主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市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为契机,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后台大数据分析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的网络平台批发零售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全面触网。推动一批试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积极拓展大众商品现货交易、物流专业服务以及各类细分服务平台。加快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智慧旅游产业化水平。

2. 做强支撑载体。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推进以数据开发换项目、以平台建设招项目、以投资模式创新引项目,大力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和国家重点软件企业。鼓励总部型服务业企业平台化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发展潜力的平台经济总部,加速对产业上下游环节的整合。培育和认定一批省、市两级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一批市场潜力较大和技术实

力较强的本地平台企业加快发展。按照“关联性强、集中度大、集约度高”的总体思路,创新设立市级平台经济集聚区,加快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加快形成平台企业集聚,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物流仓储、孵化培育等配套服务功能较强的全市互联网平台经济生态系统。

3. 强化技术带动。鼓励平台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大力发展精准服务、体验服务、聚合服务等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运用互联网建设敏捷型供应链协作平台,集聚优质供应商资源,应用射频识别、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精准化管理。在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利用政府数据开发新的应用,推动社会服务手段创新。引导企业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互联网媒体,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在餐饮、酒店、商场、旅游等消费服务行业,培育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群体共享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互联网新商务。

(三)实施服务业对接融合发展工程

1. 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对接融合。全面实施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培育计划(2016-2020),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进程。着力扶持100家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向扁平化、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激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积极开拓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行维护、系统集

成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服务,全面开展面向行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行业电子商务和专业物流等服务,促使企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企业借助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平台,创建一批企业创新中心,有效提升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水平。

2. 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对接融合。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庄等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创新模式。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有机合作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支持农村服务云平台建设,鼓励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农民技术培训、产品供需对接等各类服务,促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

3. 推动服务业细分产业对接融合。推进服务业细分产业对接,促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之间,以及设计服务、科技服务和广告会展之间跨界渗透、协同发展。重点推动“物流金融电商”服务联盟、“设计科研会展”服务联盟分别与亿元专业市场集群、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对接合作。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形成“服务引领制造、制造促进服务”联动发展格局。重点推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集中区“两区融合”,积极探索“区中园”建设,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

(四)实施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工程

1. 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与创新发

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三大任务,在服务业集聚区、街道、镇和开发区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开展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申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科教城创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争取先试先行政策。选择大数据产业、设计产业以及服务业重点产业进行产业创新试点,创新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产业。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出口品牌和境外营销网络。

2. 打造双创基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加快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链条,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互联网+技术创新、融资、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人力资源、市场拓展”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3. 促进协同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突破自身边界,形成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鼓励大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客户资源等优势,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等模式,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大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参与分工配套”的新

格局,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协同与供需对接,推动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虚拟产业集群。

(五)实施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1. 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研究制定“龙城英才计划”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围绕全市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招引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创新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定期聘请国内外服务业领域一流专家学者,采取定制化方式,大力培养专业服务业人才。根据区域产业优势,推进服务业重点企业、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与全市中职以上学校全面合作,启动实施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形成多领域、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2. 建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本地区大专院校与国内外优质大学、职业院校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依托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开发。

3. 加快企业再培训中心建设。根据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高端培训机构、企业大学为主体的企业再培训中心体系,促进人才知识更新。推进服务业及制造业服务化重点

企业与大学院所合作,建立全市服务业人才相向培训联动机制,全面启动实施服务业及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研发设计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培训计划(2016-2020)。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强化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服务业发展年度督查和考核工作。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全市现代服务业改革创新工作提出决策咨询。不断完善服务业十大产业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由产业牵头部门具体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协同配合的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辖市区、镇(街道、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街区、社区、楼区)服务业工作体系,加强服务业基层工作力量,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完善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

进一步制订和完善重点产业和重点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发展目标。各产业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结合实际,制定重点产业发展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和推进计划。各辖市区应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结合本区域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各产业牵头部门,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产业推进体系。

(三)创新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扶持

统筹协调现有服务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扶持资金,优先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健全服务业用地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用地准入评估、达产验收制度,优先保证重大项目用地。积极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鼓励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服务业。

(四)完善统计体系,强化统计监测

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调互动,实现服务业统计全社会、全行业覆盖。完善服务业名录库,加强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大力推进服务业全行业统计。统一规范服务业十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反映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建立服务业重点集聚区、服务业优势企业、服务业企业集团、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和重点楼宇的统计制度。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行业监测预警报告。健全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季报制度、主要发展指标定期通报制度。

(五)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监督

加强服务业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常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专项考核实施办法》,建立辖

市(区)及市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发布年度辖市区及市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书,坚持重点工作与经济指标相结合、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做好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工作,检查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分析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附件:1. 2016-2018年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2. 2016-2018年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精 选多篇) 第一篇: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参加市交委组织的“加快广州交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专题培训后,深受教育,受益非浅。在学习培训中,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国际到国内客观分析了交通行业发展的远景和愿景,给了我很好的开辟,特别是冼伟雄主任的授课,深刻阐述了我市交通转型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我们搞好今后交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力动力,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快推进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信心。通过学习和思索,我有三个方面的领会。 一、实事求是寻纪律,问计于民定决议计划,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交委在省委提出建设“首善之区”的目的和要求后,交委提出了“驻足两个办事,设置装备摆设三大体系,实现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总体贯彻思绪,冼主任围绕这个总体思绪举行的深刻叙述,为我们搞好企业谋划,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目标、路向和要求。我认为,真正实现好转型工作,必须切实地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做好两件事。 1、实事求是寻纪律。当前,交通工作已经提升到一个比 力高的条理,主要表现在:航空、海运、客货运、高速公路为骨架的运输体系已经开端形成,并达到国际或海内领先的程度。公交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已经形成以三大巴士公司为骨干的公交谋划新格局,而且,信息化建设、环保智能建设也处于海内

领先地位。但如果要继承连结领先地位,向世界先辈都会的行列迈进,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次培训班上,冼主任及几位专家的介绍世界先进公交的运营办理做法与履历,从比照中我们发明既有上风,也有不足。只要我们企业的领导以高视角阐发审视,实事求是探求题目与差距,就一定能发明突破的方法,找到推动发展的纪律。 2、问计于民定决议计划。交通工作是民生工作,服务的 对象是宽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不能离开民生、民意、民情。要使我公司向当代服务业转型,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举行深入的观察阐发,充分地了解广大群众出行的需求环境。目前,我们在举行公交资源整合后,我想必须充分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运动,从两个角度入手,倾听意见,问策于民。 一是围绕广州交通的总体规划,针对公交、客运的需求变革,问策于民。没有掌握最真实的环境和存在的题目,就难以对形势做出准确的果断和决议计划。目前,公交线路调整、站点的设置、票价的优惠,虽然我们主观上做到了方便群众,惠及市民,而客观上由于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与我们的设想大概存在肯定的差距。因此,企业的向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民,这样才能把惠民的事情办得更让群众更得意。 二是围绕企业的革新发展现实和真相,问策于员工。目前,增收节支是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底子,而怎样才华增收节支,基层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增收靠办理,节支靠更精致的办理,而方法来源于群众的伶俐,推广来源于向导干部的发明。因此,企业的向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员工,才能广泛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成为全体员工的责任。两个偏向的问计,领导干部应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

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

2007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二〇〇七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1 2007年,杭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GDP增长14.6%,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社会投资强劲,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8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9元,比上年增长14%;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稳步上升。 2007年,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打击了土地囤积,严控了第二套房贷,提高了土地税费,整顿了市场秩序。 2007年的杭州房地产市场彻底走出了调整期,走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2005~2006年的低迷和观望都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排队抢购。沉寂两年的杭州市房地产市场以一种爆发性增长,瞬间完成了从谷底到巅峰的惊天大逆转——房价迅速攀升,供应量成倍放大,土地市场高价地此起彼伏。然而,这种报复性的高速增长显然难以持续,房价在跳跃性抬高之后,并没有高歌猛进多久,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市场于年底显著回落,交易量大幅回落,市场又暂时归于平静。 一、2007年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回顾和评论 (一)土地政策:打击土地囤积,完善市场制度,调整供给结构 1本报告执笔人为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杨鸿和郑文娟。

2007年的土地政策涵盖土地出让方式、土地储备、土地开发期限和土地供给比例等多方面,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打击土地囤积的四条措施,四条措施中市场反应最大的是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和开发建设时间的规定。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关于打击开发商囤地的四条办法》。前者规定,受让人依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方可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不得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也不得按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后者实行“净地”出让、合理控制单宗土地出让规模、规定每宗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间和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等四个办法来打击土地囤积行为。关于土地使用权证书的规定,使开发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迫使企业就自身资金实力与土地储备之间进行权衡;打击囤地的四条措施对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11月,《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出台,试验、推广了十多年的土地储备政策终于以成文的形式确定,结合2007年2月份出台的《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储备的政策体系显著完善。对于杭州而言,土地储备已经实践了将近10年,土地储备的制度建设和操作经验都走在全国前列,《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杭州市场没有影响。 2007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主要着力点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8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这对土地供应结构和比例影响巨大。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商业和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第三阶段,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的趋势。许多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依托国际服务业基地,支持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议、评估、咨询、工程设计、广告等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上半年工作总结

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上半年工作总结 引导语:工作总结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服务业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服务业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自我加压,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工作,经过努力,我县服务业发展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根据工作安排,将上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服务业发展情况 **年上半年,全县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房地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约27%;完成旅游资金投入4亿元,新建城南公园绿化景观工程、洪泽湖湿地大道等旅游重点项目,完成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商贸项目快速实施,三大商圈加速形成;物流发展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一带三园多中心”发展格局已出现规模,全县物流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新增物流项目2个,完成投资1000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0.02亿元,增长

21.19%,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县贷款余额182.93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县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统筹安排,不断加大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民生项目,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一大批惠及民生的住房保障、教育、文化、残疾人康复护理等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县不仅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还优先落实项目用地,严格质量监管,强化分配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月,全县安置房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民生类项目建设基本达到时序进度。项目的建设实施,满足了群众需求,完善了社会保障、医疗康复、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为居民工作与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有力的推动**县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一)专业规划,全面做好服务业“十二五”统筹发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华东生态旅游知名县和苏皖边界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聘请徐师大专家,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规划重点打造物流业的“一带、三园、多中心”发展格局。“一带”以s121为主线,打造梅花至双沟的物流产业核心发展带;“三园”重点打造以双沟深水码头、宁宿徐高速为依托的双沟综合物流产业园,以s121、宁宿徐高速、宿宿淮铁路为依托的梅花综合物流产业园,以s121、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2篇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2篇 Experience document on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 n of enterprises to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编订:JinTai College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现代服务业转型工作体会文档 篇章1: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参加市交委组织的“加快广州交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专题培训后,深受教育,受益非浅。在学习培训中,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国际到国内客观分析了交通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愿景,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冼伟雄主任的讲课,深刻阐述了我市交通转型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我们搞好今后交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我更加

坚定了加快推进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信心。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实事求是寻规律,问计于民定决策,全面推进科学 发展 交委在省委提出建设“首善之区”的目标和要求后,交 委提出了“立足两个服务,建设三大体系,实现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总体贯彻思路,冼主任围绕这个总体思路进行的深刻论述,为我们搞好企业经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目标、路向和要求。我认为,真正实现好转型工作,必须切实地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做好两件事。 1、实事求是寻规律。当前,交通工作已经提升到一个比 较高的层次,主要表现在:航空、海运、客货运、高速公路为骨架的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水平。公交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已经形成以三大巴士公司为骨干的公交经营新格局,而且,信息化建设、环保智能建设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向世界先进城市的行列迈进,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次培训班上,冼主任及几位专家的介绍世界先进公交的运营管理做法与经验,从比照中我们发现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只要我们企业的领导以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的内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而在2000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2020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2020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一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工作有喜、有忧,从服务和卫生都有着逐步的改善和提高,但要做到“细微化”服务还需要上一个新的台阶,随着新店的即将筹备开业,通过自身的工作总结和提高,将做以下几点要求和计划: 一、安全防范意识:要做好厅面及时的提醒服务,让员工做到客来客走都有提醒安全保管意识。加强自身的现场巡查力度,保证客人用餐的氛围和安全意识,提高观察力。 二、卫生要求:通过一年的午餐检查卫生情况,并同样要求晚餐检查力度,严格根据“卫生检查制度”和“卫生奖罚制度”,加以实施和改进,同样以午餐检查为主严格要求,保证晚餐也同样卫生合格,把自己当作消费者来评价卫生工作。 三、服务要求:细节决定成败,每天的“服务巡台检查记录本”根据十三点的服务为主,加以整改或通报餐中服务质量的不足之处,让员工了解餐中服务的重要性,点评餐后服务工作,总结服务心得,以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求每一位员工操作的规范化。 四、建立一套绩效的工作评估表,进行考核,培养内部人才。主要以“工作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主动性,责任

感,注重团队精神的种种考验来评价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五、制定完善的制度流程,了解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要具有约束力,详细了解实际形态整理分析各类问题,备好过去一年所发生的各种预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迈出改革的第一步。责任分工明确,善于用制度管理,做好质控和人控。 六、沟通工作: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宾客的满意度。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明年必须通力配合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矛盾以及不合格的地方,通过分析,共同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案。 七、人员的稳定性:从目前的工作状况来看,餐饮业本身流动量较大。首先要做好管理层应该做的事情,与员工之间树立亲和力,培养属于员工合适的位置,摆正好每位员工的工作心态,对于员工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要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八、节约意识:酒店已被评为“绿色饭店”,它将代表着餐饮业的持续发展,要严格以“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员工要求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自我节能意识,加大力度控制成本,一切从零开始,以店为家,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氛围。 九、宴会招待:注重各种大小型的宴会注意事项,了解客人所提的各种特殊要求,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及环境布置的风格化,让客人感到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地问题及发展要求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

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提升第四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谋划建设重点要点

第四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 一、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起源和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都经历了单个到微型网络初步建立的过程。其中,伦敦的微型由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出来,以堪那瑞区为代表沿着泰晤士河呈轴线发展;纽约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分阶段形成布鲁克林、长岛、法拉盛、哈德逊广场等微型;东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个微型,很好地适应了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且多极化发展的国际趋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是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①统一规划,突出城市设计,打造城市名片;新老建筑结合,保护历史风貌; ②功能集聚,依托信息网络,依托交通枢纽;功能配套完善,形成产业高地; ③形态新颖,开发地下空间,建造空中连廊;形成楼宇连通,实现人车分流; ④生态协调,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和谐;注重环保节能,资源集约利用。 2、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举措。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强调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提出要“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层次、提升能级,着力增强辐射力”。 (1)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经济结构十分重要。上海的承载能力和客观条件都决定,只有走出一条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具有资源共享、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特点,从而可以为服务经济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外部经济优势。 (2)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土地和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节能降耗、环保和节约用地,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就是产业集聚、集约用地、提高效率的典范。同时,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也有利于吸引人才、扩大就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