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典型题】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典型题】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典型题】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典型题】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典型题】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P是△ABC一边上的一点(P不与A、B、C重合),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如果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称这条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Rt△ABC中,∠C=90°,∠A=30°,当点P为AC的中点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几条?()

A.1条B.2条C.3条D.4条

2.如图所示,在△ABC中, cos B=

2

2

,sin C=

3

5

,BC=7,则△ABC的面积是()

A.21

2

B.12C.14D.21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边AD上的一点,射线CF和BA的延长线交于点

E,如果

1

2

C EAF

C CDF

V

V

,那么

S EAF

S EBC

V

V

的值是()

A.1

2

B.

1

3

C.

1

4

D.

1

9

4.观察下列每组图形,相似图形是()

A.B.

C.D.

5.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

A.1:3B.1:4C.1:6D.1:9

6.如图,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3,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则端点C的坐标分别为()

A.(4,4)B.(3,3)C.(3,1)D.(4,1)

7.《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约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意即: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它的影长五寸(提示:1丈=10尺,1尺=10寸),则竹竿的长为()

A.五丈B.四丈五尺C.一丈D.五尺

8.已知线段a、b、c、d满足ab=cd,把它改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A.a:d=c:b B.a:b=c:d C.c:a=d:b D.b:c=a:d

9.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的位似比为2:1.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

A.

1

2

a

-B.

1

(1)

2

a

-+C.

1

(1)

2

a

--D.

1

(3)

2

a

-+

10.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边DF=50cm,EF=3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20m,则树高AB为()

A.12m B.13.5m C.15m D.16.5m

11.如图,河堤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堤高BC=12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 )

A .15m

B .203m

C .24m

D .103m

12.如图,∠APD=90°,AP=PB=BC=CD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PA

B ∽△PCA B .△AB

C ∽△DBA C .△PAB ∽△PDA

D .△ABC ∽△DCA

二、填空题

13.如图,CAB BCD ∠=∠,2AD =,4BD =,则BC =______.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8,0)、(0,23),C 是AB 的中点,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DC 向点C 匀速运动,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E ,连接BP 、EC .当BP 所在直线与EC 所在直线垂直时,点P 的坐标为____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0),D (3,0),△ABC 与△DEF 位似,原点O 是位似中心,若AB=2,则DE=______.

16.如图,矩形ABCD 的顶点,A C 都在曲线k y x

= (常数0k ≥,0x >)上,若顶点D 的坐标为()5,3,则直线BD 的函数表达式是_.

17.如图,菱形OABC 的顶点O 是原点,顶点B 在y 轴上,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反比例函数()y x 0x k =<的图象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 .

18.已知线段a =2厘米,c =8厘米,则线段a 和c 的比例中项b 是______厘米.

19.已知点P 在线段AB 上,且AP :BP=2:3,那么AB :PB=_____.

20.如果a c e b d f

===k (b+d+f≠0),且a+c+e=3(b+d+f ),那么k=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AD CD CD BD

=.

(1)求证:△ACD ∽△CBD ;

(2)求∠ACB 的大小.

22.如图,在OABC Y 中,22OA =,45AOC ∠=?,点C 在y 轴上,点D 是BC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0k y x x

=>的图象经过点A 、D

(1)求k 的值;(2)求点D 的坐标.

23.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C 边为直径作⊙O 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ED 、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

(2)若,且,求⊙O 的半径与线段的长.

24.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11k y x

=(k 1>0)与一次函数2221(0)y k x k =+≠相交于A 、B 两点,AC ⊥x 轴于点C . 若△OAC 的面积为1,且tan ∠AOC =2 .

(1)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请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并指出当x 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 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2的值.

25.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的中点,F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F =∠B .

(1)若AB =10,求FD 的长;

(2)若AC =BC ,求证:△CDE ∽△DFE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线的定义,可知截得的三角形与△ABC有一个公共角.①公共角为∠A 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当过点P的角等于∠C时,即图中PD∥BC时,

△APD∽△AC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即图中当PF⊥AB时,△APF∽△ABC;②公共角为∠C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当过点P的角等于∠A时,即图中P E∥AB时,

△CPE∽△CA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根据∠CPB<60°,可知此时不成立;③公共角为∠B,不成立.

解:①公共角为∠A时:当过点P的角等于∠C时,即图中PD∥BC时,△APD∽△AC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即图中当PF⊥AB时,△APF∽△ABC;

②公共角为∠C时:当过点P的角等于∠A时,即图中P E∥AB时,△CPE∽△CA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CPB=∠A+∠ABP,∴PB>PC,PC=PA,∴PB>PA,∴∠PBA<

∠A,∴∠CPB<60°,可知此时不成立;③公共角为∠B,不成立.

综上最多有3条.

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过点A作AD⊥BC,∵△ABC中,cosB=

2

2

,sinC=

3

5

,AC=5,∴

cosB=

2

2

=

BD

AB

,∴∠B=45°,∵sinC=

3

5

=

AD

AC

=

5

AD

,∴AD=3,∴CD=4,∴BD=3,则△ABC的面积是:

1

2

×AD×BC=

1

2

×3×(3+4)=

21

2

.故选A.

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2.压轴题.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E∥CD,

∴△EAF∽△CDF,

1

2

EAF

CDF

C

C

V

V

=

1

2

AF

DF

=,

11

123

AF

BC

==

+

∵AF∥BC,

∴△EAF∽△EBC,

2

11

39

EAF

EBC

S

S

??

==

?

??

V

V

故选D.

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形状相同,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A、两图形形状不同,故不是相似图形;

B、两图形形状不同,故不是相似图形;

C、两图形形状不同,故不是相似图形;

D、两图形形状相同,故是相似图形;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相似图形的定义,掌握相似图形形状相同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是1:3,

∴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为1: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周长,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运用它是解题的关键.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对应点坐标与位似比的关系得出C点坐标.

【详解】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线段CD,

∴A点与C点是对应点,

∵C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2),位似比为1:2,

∴点C的坐标为:(4,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把握位似比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可得出结论.

【详解】设竹竿的长度为x尺,

∵竹竿的影长=一丈五尺=15尺,标杆长=一尺五寸=1.5尺,影长五寸=0.5尺,

1.5 150.5

x

解得x=45(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熟知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成正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详解】

解:A、a:d=c:b?ab=cd,故正确;

B、a:b=c:d?ad=bc,故错误;

C、d:a=b:c?dc=ab,故正确;

D、a:c=d:b?ab=cd,故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实现比例式和等积式的互相转换.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概念列式计算.

【详解】

设点B的横坐标为x,则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

∵△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

∴2(﹣1﹣x)=a+1,

解得x=﹣1

2

(a+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利用直角三角形DEF和直角三角形BCD相似求得BC的长后加上小明同学的身高即可求得树高AB.

【详解】

∵∠DEF=∠BCD=90°,∠D=∠D,

∴△DEF∽△DCB,

∴BC DC EF DE

=,

∵DF=50cm=0.5m,EF=30cm=0.3m,AC=1.5m,CD=20m,∴由勾股定理求得DE=40cm,

20 0.30.4 BC

=,

∴BC=15米,

∴AB=AC+BC=1.5+15=16.5(米).

故答案为16.5m.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坡比的定义得出AC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详解】

解:Rt△ABC中,BC=12cm,tanA=1:3;

∴AC=BC÷tanA=123cm,

∴AB=22

12(123)

+=24cm.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掌握坡比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采用排除法,逐条分析判断.

【详解】

∵∠APD=90°,而∠P AB≠∠PCA,∠PBA≠∠P AC,∴无法判定△P AB与△PCA相似,故A错误;

同理,无法判定△P AB与△PDA,△ABC与△DCA相似,故C、D错误;

∵∠APD=90°,AP=PB=BC=CD,∴AB=P A,AC=P A,AD=P A,BD=2P A,

∴=,∴,

∴△ABC∽△DBA,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可根据图形提供的数据计算对应角的度数、对应边的比.本题中把若干线段的长度用同一线段来表示是求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常用的方法.二、填空题

13.【解析】【分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C∽△CB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解【详解】解:

∵∠B=∠B∠CAB=∠BCD∴△ABC∽△CBD∴BC:BD=AB:BC∴BC:BD=(AD

解析:26

【解析】

【分析】

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C∽△CB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解.【详解】

解:∵∠B=∠B,∠CAB=∠BCD,

∴△ABC∽△CBD,

∴BC:BD=AB:BC,

∴BC:BD=(AD+BD):BC,

即BC:4=(2+4):BC,

∴BC=26.

故答案为: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

14.(1)【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得CD和PE的长再判定△EPC∽△PDB列出相关的比例式求得DP的长最后根据PEDP的长得到点P的坐标【详解】由题意可知OB=2AO=8∵CD⊥BOC是AB的中点∴

解析:(1,3)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求得CD和PE的长,再判定△EPC∽△PDB,列出相关的比例式,求得DP的长,最后根据PE、DP的长得到点P的坐标.

【详解】

由题意可知,OB=23,AO=8,

∵CD⊥BO,C是AB的中点,

∴BD=DO=1

2

BO==PE,CD=

1

2

AO=4.

设DP=a,则CP=4﹣a,当BP所在直线与EC所在直线第一次垂直时,∠FCP=∠DBP,又∵EP⊥CP,PD⊥BD,

∴∠EPC=∠PDB=90°,

∴△EPC∽△PDB.

DP DB

PE PC

∴=

3

3

=,

∴a1=1,a2=3(舍去)

.∴DP=1,

∵PE=3,

∴P(1,3).

考点:1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判定;2平面直角坐标系.

15.6【解析】【分析】利用位似的性质得到AB:DE=OA:OD然后把OA=1OD=3 AB=2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AB:DE=OA:OD即2:DE=1:3∴D

解析:6

【解析】

【分析】

利用位似的性质得到AB:DE=OA:OD,然后把OA=1,OD=3,AB=2代入计算即可.【详解】

解:∵△ABC与△DEF位似,原点O是位似中心,

∴AB:DE=OA:OD,即2:DE=1:3,

∴DE=6.

故答案是:6.

【点睛】

考查了位似变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16.【解析】【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A(3)C(5)所以B()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D的解析式【详解】∵D (53)∴A(3)C(5)∴B()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m

解析:35

y x =

【解析】

【分析】 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A (

3k ,3),C (5,5k ),所以B (3k ,5

k ),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D 的解析式. 【详解】

∵D (5,3),

∴A (

3k ,3),C (5,5k ), ∴B (3k ,5

k ), 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mx+n , 把D (5,3),B (

3k ,5k )代入得 5335m n k k m n ==+???+??,解得350

m n ?????==,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35y x =

. 故答案为35y x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 x

(k 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k .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

17.-6【解析】【分析】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A (﹣32)∵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解得k=-6【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解析:-6

【解析】

【分析】

分析:∵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

∴A (﹣3,2).

∵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x 0x

k =<的图象上,

∴23

k =

-,解得k=-6.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8.4【解析】∵线段b 是ac 的比例中项∴解得b =±4又∵线段是正数∴b =4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中项的概念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的时候负数应舍去

解析:4

【解析】

∵线段b 是a 、c 的比例中项,∴216b ac ==,解得b =±

4,又∵线段是正数,∴b =4.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中项的概念,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的时候,负数应舍去.

19.5:3【解析】【详解】试题解析:由题意AP :BP=2:3AB :PB=(AP+PB ):PB=(2+3):3=5:3故答案为5:3

解析:5:3

【解析】

【详解】

试题解析:由题意AP :BP=2:3,

AB :PB=(AP+PB ):PB=(2+3):3=5:3.

故答案为5:3.

20.3【解析】∵=k ∴a=bkc=dke=fk ∴a+c+e=bk+dk+fk=k(a+b+c)∵a+c+e=3(b+d+f)∴k=3故答案为:3

解析:3

【解析】 ∵a c e b d f

===k ,∴a=bk,c=dk ,e=fk ,∴a+c+e=bk+dk+fk=k(a+b+c), ∵a+c+e=3(b+d+f),∴k=3,

故答案为:3.

三、解答题

21.(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 ∽△CBD ;

(2)由(1)知△ACD ∽△CBD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 ,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

试题解析:(1)∵CD 是边AB 上的高,

∴∠ADC=∠CDB=90°,

∵AD CD CD BD

=. ∴△ACD ∽△CBD ;

(2)∵△ACD ∽△CBD ,

∴∠A=∠BCD ,

在△ACD 中,∠ADC=90°,

∴∠A+∠ACD=90°,

∴∠BCD+∠ACD=90°,

即∠ACB=90°.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2.(1)4k =;(2)()1,4D .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点坐标即可;

(2)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OABC ,则有AB x ⊥轴,可知B 的横纵标为2,D 点的横坐标为1,结合解析式即可求解;

【详解】

(1)Q OA =45AOC ∠=?,

∴()2,2A ,

∴4k =, ∴4y x

=; (2)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OABC ,

∴AB x ⊥轴,

∴B 的横纵标为2,

Q 点D 是BC 的中点,

∴D 点的横坐标为1,

∴()1,4D ;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确定点B 的横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23.(1)证明参见解析;(2)半径长为

154

,AE =6. 【解析】

【分析】

(1)已知点D 在圆上,要连半径证垂直,连结OD ,则OC OD =,所以ODC OCD ∠=∠,∵AB AC =,∴B ACD ∠=∠.∴B ODC ∠=∠,∴OD ∥AB .由

DE AB ⊥得出OD EF ⊥,于是得出结论;(2)由35OD AE OF AF ==得到35OD AE OF AF ==,设3OD x

=,则5OF x =.26AB AC OD x ===,358AF x x x =+=,362AE x =-,由363285

x x -=,解得x 值,进而求出圆的半径及AE 长. 【详解】

解:(1)已知点D 在圆上,要连半径证垂直,如图2所示,连结OD ,∵AB AC =,∴B ACD ∠=∠.∵OC OD =,∴ODC OCD ∠=∠.∴B ODC ∠=∠,∴OD ∥AB .∵DE AB ⊥,∴OD EF ⊥.∴EF 是⊙O 的切线;(2)在Rt ODF ?和Rt AEF ?中,∵35OD AE OF AF ==,∴35

OD AE OF AF ==. 设3OD x =,则5OF x =.∴26AB AC OD x ===,358AF x x x =+=.∵32EB =,∴362

AE x =-.∴363285

x x -=,解得x =54,则3x=154,AE=6×54-32=6,∴⊙O 的半径长为154,AE =6.

24.(1)12y x

=

;21y x =+;(2)B 点的坐标为(-2,-1);当0<x <1和x <-2时,y 1>y 2.

【解析】

【分析】 (1)根据tan ∠AOC =AC OC

=2,△OAC 的面积为1,确定点A 的坐标,把点A 的坐标分别代入两个解析式即可求解;

(2)根据两个解析式求得交点B 的坐标,观察图象,得到当x 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 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2的值.

【详解】

解:(1)在Rt △OAC 中,设OC =m .

∵tan ∠AOC =

AC OC =2,∴AC =2×OC =2m . ∵S △OAC =12×OC×AC =12

×m×2m =1,∴m 2=1.∴m =1(负值舍去). ∴A 点的坐标为(1,2).

把A 点的坐标代入11k y x

=中,得k 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12y x =

. 把A 点的坐标代入221y k x =+中,得k 2+1=2,∴k 2=1.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1y x =+.

(2)B 点的坐标为(-2,-1).

当0<x <1和x <-2时,y 1>y 2.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及一次函数的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图象的交点等,掌握反比例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5.(1) FD=5;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DE ∥AB ,进而得出∠DEC =∠B ,即可得出FD =DE ,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 =∠A =∠CED =∠CDE ,即可得出∠CDE =∠F ,即可得出△CDE ∽△DFE .

【详解】

解:(1)∵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DE //AB , DE =

12

AB =5 又∵DE //AB ,

∴∠DEC = ∠B .

而∠ F = ∠ B ,

∴∠DEC =∠B ,

∴FD =DE =5;

(2)∵AC =BC ,

∴∠A =∠B .

又∠CDE =∠A ,∠CED = ∠B ,

∴∠CDE =∠B .

而∠B =∠F ,

∴∠CDE =∠F ,∠CED =∠DEF ,

∴△CDE ∽△DFE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利用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