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奖学金评价体系构建——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奖学金评价体系构建——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奖学金评价体系构建——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奖学金评价体系构建——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R语言-决策树算法知识讲解

R语言-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定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决策树。我们还是以鸢尾花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观察上图,我们判决鸢尾花的思考过程可以这么来描述:花瓣的长度小于 2.4cm的是setosa(图中绿色的分类),长度大于1cm的呢?我们通过宽度来判别,宽度小于1.8cm的是versicolor(图中红色的分类),其余的就是 virginica(图中黑色的分类) 我们用图形来形象的展示我们的思考过程便得到了这么一棵决策树: 这种从数据产生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技术叫做决策树学习, 通俗点说就是决策树,说白了,这是一种依托于分类、训练上的预测树,根据已知预测、归类未来。 前面我们介绍的k-近邻算法也可以完成很多分类任务,但是他的缺点就是含义不清,说不清数据的内在逻辑,而决策树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十分好理解。从存储的角度来说,决策树解放了存储训练集的空间,毕竟与一棵树的存储空间相比,训练集的存储需求空间太大了。 决策树的构建 一、KD3的想法与实现 下面我们就要来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构造一棵决策树?这涉及十分有趣的细节。 先说说构造的基本步骤,一般来说,决策树的构造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生成树阶段。选取部分受训数据建立决策树,决策树是按广度优先建立直到每个叶节点包括相同的类标记为止。第二阶段,决策树修剪阶段。用剩余数据检验决策树,如果所建立的决策树不能正确回答所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对决策树进行修剪直到建立一棵正确的决策树。这样在决策树每个内部节点处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在叶节点得到结论。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规则,整棵决策树就对应着一组表达式规则。 问题:我们如何确定起决定作用的划分变量。 我还是用鸢尾花的例子来说这个问题思考的必要性。使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下面的决策树也是可以把鸢尾花分成3类的。 为了找到决定性特征,划分出最佳结果,我们必须认真评估每个特征。通常划分的办法为信息增益和基尼不纯指数,对应的算法为C4.5和CART。 关于信息增益和熵的定义烦请参阅百度百科,这里不再赘述。 直接给出计算熵与信息增益的R代码: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Weka实验报告 姓名_学号_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2015 至2016 学年 2 学期完成日期2015年6月12日

1.实验目的 基于https://www.wendangku.net/doc/c86071615.html,/ml/datasets/Breast+Cancer+WiscOnsin+%28Ori- ginal%29的数据,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运用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对算法结果进行性能比较,画出性能比较图,另外针对不同数量的训练集进行对比实验,并画出性能比较图训练并测试。 2.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平台,数据使用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c86071615.html,/ml/Datasets/Br- east+Cancer+WiscOnsin+%28Original%29,主要使用其中的Breast Cancer Wisc- onsin (Original) Data Set数据。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3.实验步骤 3.1数据预处理 本实验是针对威斯康辛州(原始)的乳腺癌数据集进行分类,该表含有Sample code number(样本代码),Clump Thickness(丛厚度),Uniformity of Cell Size (均匀的细胞大小),Uniformity of Cell Shape (均匀的细胞形状),Marginal Adhesion(边际粘连),Single Epithelial Cell Size(单一的上皮细胞大小),Bare Nuclei(裸核),Bland Chromatin(平淡的染色质),Normal Nucleoli(正常的核仁),Mitoses(有丝分裂),Class(分类),其中第二项到第十项取值均为1-10,分类中2代表良性,4代表恶性。通过实验,希望能找出患乳腺癌客户各指标的分布情况。 该数据的数据属性如下: 1. Sample code number(numeric),样本代码; 2. Clump Thickness(numeric),丛厚度;

决策树算法研究及应用概要

决策树算法研究及应用? 王桂芹黄道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十五楼206室 摘要:信息论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是决策树算法实现的理论依据。决 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值目标函数的方法,其实质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得到分类规则。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论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基于信息论的决策树算法,分析了它们目前 主要的代表理论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用具体的事例来验证。 关键词:决策树算法分类应用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WANG Guiqin HUANG D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Data Mining,and also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Decision Tree Algorithm.Decision Tree Algorithm is a method to approach the discrete-valued objective function.The essential of the method is to obtain a clas-sification rule on the basis of example-based learning.An example is used to sustain the theory. Keywords:Decision Tree; Algorithm;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1 引言 决策树分类算法起源于概念学习系统CLS(Concept Learning System,然后发展 到ID3

实验报告:乳腺肿瘤数据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数据挖掘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医疗数据挖掘 一、实验目的 利用商业智能分析项目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乳腺癌数据集breast-cancer基于决策树算法进行挖掘,产生相关规则,从而预测女性乳腺癌复发的高发人群。并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决策树算法关联规则挖掘的知识及软件操作,以及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步骤 1、在SQL server 2005中建立breast-cancer数据库,导入breast-cancer数据集; 2、对该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列名的中文翻译、以及node-caps缺失值的填充,即将‘null’填充成‘?’; 3、新建数据分析服务项目,导入数据源、新建数据源视图、新建挖掘结构,其中,将breast-cancer表中的‘序号’作为标识,‘是否复发’作为分类; 4、部署; 5、查看决策树、依赖关系网络等,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预测。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如以下三张图片所示,通过调整依赖网络图的依赖强度,可得出,在众多因素中,‘受侵淋巴结数’、‘肿瘤大小’、‘恶心肿瘤程度’这三个因素对于是否复发的影响是较大的,并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

2、从‘全部’节点的挖掘图例可以看到,在breast-cancer数据集中,复发占了29.91%,不复发占了68.32%,说明乳腺肿瘤的复发还是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因此此挖掘是具备前提意义的。 3、由下两张图可知,‘受侵淋巴数’这一因素对于是否复发是决定程度是最高的。在‘受侵淋巴结数不等于0-2’(即大于0-2)节点中,复发占了50.19%的比例,不复发占了44.44%的比例,而在‘受侵淋巴结数=0-2’的节点中,复发只占了21.71%的比例,不复发占了77.98%的比例。由此可见,当受侵淋巴节点数大于‘0-2’时,复发的几率比较高。

Clementine决策树CHAID算法

CHAID算法(Chi-Square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 CHAID提供了一种在多个自变量中自动搜索能产生最大差异的变量方案。 不同于C&R树和QUEST节点,CHAID分析可以生成非二进制树,即有些分割有两个以上的分支。 CHAID模型需要一个单一的目标和一个或多个输入字段。还可以指定重量和频率领域。 CHAID分析,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是一种用卡方统计,以确定最佳的分割,建立决策树的分类方法。 1.CHAID方法(卡方自动交叉检验) CHAID根据细分变量区分群体差异的显著性程度(卡方值)的大小顺序,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细分群体,最终的细分群体是由多个变量属性共同描述的,因此属于多变量分析。 在形式上,CHAID非常直观,它输出的是一个树状的图形。 1.它以因变量为根结点,对每个自变量(只能是分类或有序变量,也就是离散性的,如果是连续 变量,如年龄,收入要定义成分类或有序变量)进行分类,计算分类的卡方值(Chi-Square-Test)。如果 几个变量的分类均显著,则比较这些分类的显著程度(P值的大小),然后选择最显著的分类法作为子节点。 2.CHIAD可以自动归并自变量中类别,使之显著性达到最大。 3.最后的每个叶结点就是一个细分市场 CHAID 自动地把数据分成互斥的、无遗漏的组群,但只适用于类别型资料。 当预测变量较多且都是分类变量时,CHAID分类最适宜。 2.CHAID分层的标准:卡方值最显著的变量 3.CHAID过程:建立细分模型,根据卡方值最显著的细分变量将群体分出两个或多个群体,对 于这些群体再根据其它的卡方值相对最显著的细分变量继续分出子群体,直到没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细分变量可以将这些子群体再继续分开为止。 4.CHAID的一般步骤 -属性变量的预处理 -确定当前分支变量和分隔值 属性变量的预处理: -对定类的属性变量,在其多个分类水平中找到对目标变量取值影响不显著的分类,并合并它们; -对定距型属性变量,先按分位点分组,然后再合并具有同质性的组; -如果目标变量是定类变量,则采用卡方检验 -如果目标变量为定距变量,则采用F检验 (统计学依据数据的计量尺度将数据划分为三大类,即定距型数据(Scale)、定序型数据(Ordinal)和定类型数据(Nominal)。定距型数据通常指诸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的连续性数据,也包括诸如人数、商品件数等离散型数据;定序型数据具有内在固有大 小或高低顺序,但它又不同于定距型数据,一般可以数值或字符表示。如职称变量可以 有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取值,可以分别用1、2、3等表示,年龄段变量可以有老、中、青三个取值,分别用A、B、C表示等。这里无论是数值型的1、2、3还是字符型的A、B、C,都是有大小或高低顺序的,但数据之间却是不等距的。因为低级和中级职称之间的差距与中级和高级职称之间的差距是不相等的;定类型数据是指没有内在固定大小或高低 顺序,一般以数值或字符表示的分类数据。) F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2s, 2 2 s F s 大 小 ,假设检验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FF表,拒绝原假设,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属性变量预处理的具体策略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决策树的分类原理、实质和过程;掌握典型的学习算法和实现技术。 二、实验原理: 决策树学习和分类. 三、实验条件: 四、实验内容: 1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自己创建一个简单的决策树。 2 要求用这个决策树能解决实际分类决策问题。 五、实验步骤: 1、验证性实验: (1)算法伪代码 算法Decision_Tree(data,AttributeName) 输入由离散值属性描述的训练样本集data; 候选属性集合AttributeName。 输出一棵决策树。(1)创建节点N; 资料.

(2)If samples 都在同一类C中then (3)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类C标记;(4)If attribute_list为空then (5)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samples 中最普遍的类标记;//多数表决(6)选择attribute_list 中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test_attribute; (7)以test_attribute 标记节点N; (8)For each test_attribute 的已知值v //划分samples ; (9)由节点N分出一个对应test_attribute=v的分支; (10令Sv为samples中test_attribute=v 的样本集合;//一个划分块(11)If Sv为空then (12)加上一个叶节点,以samples中最普遍的类标记; (13)Else 加入一个由Decision_Tree(Sv,attribute_list-test_attribute)返回节点值。 (2)实验数据预处理 Age:30岁以下标记为“1”;30岁以上50岁以下标记为“2”;50岁以上标记为“3”。 Sex:FEMAL----“1”;MALE----“2” Region:INNER CITY----“1”;TOWN----“2”; RURAL----“3”; SUBURBAN----“4” Income:5000~2万----“1”;2万~4万----“2”;4万以上----“3” Married Children Car Mortgage 资料.

决策树算法介绍(DOC)

3.1 分类与决策树概述 3.1.1 分类与预测 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一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那么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1.构建决策树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这里把“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数据集D中“信用等级”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优”,

(完整版)生物数据挖掘-决策树实验报告

实验四决策树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典型决策树算法 2.熟悉决策树算法的思路与步骤 3.掌握运用Matlab对数据集做决策树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运用Matlab对数据集做决策树分析 三、实验步骤 1.写出对决策树算法的理解 决策树方法是数据挖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树形结构的特性来对数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决策树学习从一组无规则、无次序的事例中推理出有用的分类规则,是一种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学习算法。决策树首先利用训练数据集合生成一个测试函数,根据不同的权值建立树的分支,即叶子结点,在每个叶子节点下又建立层次结点和分支,如此重利生成决策树,然后对决策树进行剪树处理,最后把决策树转换成规则。决策树的最大优点是直观,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现预测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可以进行解释。决策树主要用于聚类和分类方面的应用。 决策树是一树状结构,它的每一个叶子节点对应着一个分类,非叶子节点对应着在某个属性上的划分,根据样本在该属性上的不同取值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子集。构造决策树的核心问题是在每一步如何选择适当的属性对样本进行拆分。对一个分类问题,从已知类标记的训练样本中学习并构造出决策树是一个自上而下分而治之的过程。 2.启动Matlab,运用Matlab对数据集进行决策树分析,写出算法名称、数据集名称、关键代码,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1)算法名称: ID3算法 ID3算法是最经典的决策树分类算法。ID3算法基于信息熵来选择最佳的测试属性,它选择当前样本集中具有最大信息增益值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样本集的划分则依据测试属性的取值进行,测试属性有多少个不同的取值就将样本集划分为多少个子样本集,同时决策树上相应于该样本集的节点长出新的叶子节点。ID3算法根据信息论的理论,采用划分后样本集的不确定性作为衡量划分好坏的标准,用信息增益值度量不确定性:信息增益值越大,不确定性越小。因此,ID3算法在每个非叶节点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这样可以得到当前情况下最纯的划分,从而得到较小的决策树。 ID3算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1)对当前样本集合,计算所有属性的信息增益; 2)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把测试属性取值相同的样本划为同一个子样本集; 3)若子样本集的类别属性只含有单个属性,则分支为叶子节点,判断其属性值并标上相应的符号,然后返回调用处;否则对子样本集递归调用本算法。 (2)数据集名称:鸢尾花卉Iris数据集 选择了部分数据集来区分Iris Setosa(山鸢尾)及Iris Versicolour(杂色鸢尾)两个种类。

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9-02-18T17:17:08.5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作者:曹逸知[导读] 在以后,分类问题也是伴随我们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决策树算法也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在机器学习与大数据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不同的算法成为了推动发展的基石.而作为十大经典算法之一的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算法。本文对决策树算法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应用进行介绍,并突出说明了决策树算法所涉及的几种核心技术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模式。 关键词: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 1.决策树算法介绍 1.1算法原理简介 决策树模型是一种用于对数据集进行分类的树形结构。决策树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树型结构,主要是有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边两种结构组成。节点又分为内部节点和叶节点。内部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 叶节点表示一个类. 决策树(Decision Tree),又称为判定树, 是一种以树结构(包括二叉树和多叉树)形式表达的预测分析模型,决策树算法被评为十大经典机器学习算法之一[1]。 1.2 发展历程 决策树方法产生于上世纪中旬,到了1975年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作为第一种分类算法模型,在很多数据集上有不错的表现。随着ID3算法的不断发展,1993年J Ross Quinlan提出C4.5算法,算法对于缺失值补充、树型结构剪枝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使得算法能够更好的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决策树算法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信息论研究的深入,香农提出的信息熵概念,为ID3算法的核心,信息增益奠定了基础。1984年,Breiman提出了分类回归树算法,使用Gini系数代替了信息熵,并且利用数据来对树模型不断进行优化[2]。2.决策树算法的核心 2.1数据增益 香农在信息论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信息熵来表示事情的不确定性。在数据均匀分布的情况下,熵越大代表事物的越不确定。在ID3算法中,使用信息熵作为判断依据,在建树的过程中,选定某个特征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后,数据集分类前后信息熵的变化就叫作信息增益,如果使用多个特征对数据集分别进行分类时,信息增益可以衡量特征是否有利于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从而选择最优的分类方式建树。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的可以取值为Xi(i=1…n),那么对于变量X来说,它的熵就是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决策树算法 一、决策树算法简介: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方法。它是一种典型的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归纳算法生成可读的规则和决策树,然后使用决策对新数据进行分析。本质上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决策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训练集数据自动地构造决策树,然后根据这个决策树对任意实例进行判定。其中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简单但是广泛使用的分类器。通过训练数据构建决策树,可以高效的对未知的数据进行分类。决策数有两大优点:1)决策树模型可以读性好,具有描述性,有助于人工分析;2)效率高,决策树只需要一次构建,反复使用,每一次预测的最大计算次数不超过决策树的深度。 决策树算法构造决策树来发现数据中蕴涵的分类规则.如何构造精度高、规模小的决策树是决策树算法的核心内容。决策树构造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决策树的生成:由训练样本集生成决策树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训练样本数据集是根据实际需要有历史的、有一定综合程度的,用于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集。第二步,决策树的剪技:决策树的剪枝是对上一阶段生成的决策树进行检验、校正和修下的过程,主要是用新的样本数扼集(称为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校验决策树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初步规则,将那些影响预衡准确性的分枝剪除、决策树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由J Ross Quinlan 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C4.5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 本节将就ID3算法展开分析和实现。 ID3算法: ID3算法最早是由罗斯昆(J. Ross Quinlan)于1975年在悉尼大学提出的一种分类预测算法,算法的核心是“信息熵”。ID3算法通过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认为信息增益高的是好属性,每次划分选取信息增益最高的属性为划分标准,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生成一个能完美分类训练样例的决策树。 在ID3算法中,决策节点属性的选择运用了信息论中的熵概念作为启发式函数。

决策树分类算法与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day04_决策树分类算法及应用课程大纲 决策树分类算法原理决策树算法概述 决策树算法思想 决策树构造 算法要点 决策树分类算法案例案例需求 Python实现 决策树的持久化保存 课程目标: 1、理解决策树算法的核心思想 2、理解决策树算法的代码实现 3、掌握决策树算法的应用步骤:数据处理、建模、运算和结果判定

1. 决策树分类算法原理 1.1 概述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分类算法。 相比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的优势在于构造过程不需要任何领域知识或参数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探测式的知识发现,决策树更加适用 1.2 算法思想 通俗来说,决策树分类的思想类似于找对象。现想象一个女孩的母亲要给这个女孩介绍男朋友,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女儿:多大年纪了? 母亲:26。 女儿:长的帅不帅? 母亲:挺帅的。 女儿:收入高不? 母亲:不算很高,中等情况。 女儿:是公务员不? 母亲:是,在税务局上班呢。 女儿:那好,我去见见。 这个女孩的决策过程就是典型的分类树决策。 实质:通过年龄、长相、收入和是否公务员对将男人分为两个类别:见和不见 假设这个女孩对男人的要求是:30岁以下、长相中等以上并且是高收入者或中等以上收入的公务员,那么这个可以用下图表示女孩的决策逻辑

上图完整表达了这个女孩决定是否见一个约会对象的策略,其中: ◆绿色节点表示判断条件 ◆橙色节点表示决策结果 ◆箭头表示在一个判断条件在不同情况下的决策路径 图中红色箭头表示了上面例子中女孩的决策过程。 这幅图基本可以算是一颗决策树,说它“基本可以算”是因为图中的判定条件没有量化,如收入高中低等等,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决策树,如果将所有条件量化,则就变成真正的决策树了。 决策树分类算法的关键就是根据“先验数据”构造一棵最佳的决策树,用以预测未知数据的类别 决策树:是一个树结构(可以是二叉树或非二叉树)。其每个非叶节点表示一个特征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这个特征属性在某个值域上的输出,而每个叶节点存放一个类别。使用决策树进行决策的过程就是从根节点开始,测试待分类项中相应的特征属性,并按照其值选择输出分支,直到到达叶子节点,将叶子节点存放的类别作为决策结果。

决策树算法介绍

3.1分类与决策树概述 3.1.1分类与预测 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 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E—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 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 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那么这种 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1. 构建决策树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 “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 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这里把“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数据集D中“信用等级”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 “优”,

决策树原理与应用:C5.0

决策树原理与应用:C5.0 分类预测指通过向现有数据的学习,使模型具备对未来新数据的预测能力。对于分类预测有这样几个重要,一是此模型使用的方法是归纳和提炼,而不是演绎。非数据挖掘类的软件的基本原理往往是演绎,软件能通过一系列的运算,用已知的公式对数据进行运算或统计。分类预测的基本原理是归纳,是学习,是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二是指导性学习。所谓指导性学习,指数据中包含的变量不仅有预测性变量,还有目标变量;三是学习,模型通过归纳而不断学习。 事实上,预测包含目标变量为连续型变量的预测和目标变量为分在变量的分类预测。两者虽然都是预测,但结合决策树算法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时间序列算法知,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别的。 Clementine决策树的特点是数据分析能力出色,分析结果易于展示。决策树算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类预测算法。 1.1决策树算法概述1.11什么是决策树决策树算法属于有指导的学习,即原数据必须包含预测变量和目标变量。决策树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其分析结果以一棵倒置的树的形式呈现。决策树由上到下依次为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节点。一个节点对应于数据中的一个字段,即一个字段——即Question——对数据进行一次划分。决策树分为分类决策树

(目标变量为分类型数值)和回归决策树(目标变量为连续型变量)。分类决策树叶节点所含样本中,其输出变量的众数就是分类结果;回归树的叶节点所含样本中,其输出变量的平均值就是预测结果。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与其它分类预测算法不同的是,决策树基于逻辑比较(即布尔比较)。可以简单描述为:If(条件1)Then(结果1);If (条件2)Then(结果2)。这样,每一个叶节点都对应于一条布尔比较的推理规则,对新数据的预测就正是依靠这些复杂的推理规则。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数据产生的推理规则是极为庞大和复杂的,因此对推理规则的精简是需要关注的。 1.12决策树的几何理解将训练样本集(即操作中常说的Training Data)看做一个n维空间上的一个点,则上面我们提到的布尔比较后的推理规则就像是存在于这个n维空间中的“线”。决策树建立的过程形象上看,就是倒置的树生长的过程,其几何意义上是,每个分枝(每条推理规则)完成对n维空间区域划分的过程。决策树正式生成,则n维空间正式划分完毕,则每一个小区域,代表一个叶节点。通常n 维空间不易于理解,故采用倒置的树来表示此结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划分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同类别的结果归于不同的“区域”。 1.13决策树的核心问题:生成与修剪决策树核心问题有二。一是利用Training Data完成决策树的生成过程;二是利用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决策树的分类原理、实质和过程;掌握典型的学习算法和实现技术。 二、实验原理: 决策树学习和分类. 三、实验条件: 四、实验内容: 1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自己创建一个简单的决策树。 2 要求用这个决策树能解决实际分类决策问题。 五、实验步骤: 1、验证性实验: (1)算法伪代码 算法Decision_Tree(data,AttributeName) 输入由离散值属性描述的训练样本集

data; 候选属性集合AttributeName。 输出一棵决策树。(1)创建节点N; (2)If samples 都在同一类C中then (3)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类C标记;(4)If attribute_list为空then (5)返回N作为叶节点,以samples 中最普遍的类标记;//多数表决(6)选择attribute_list 中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test_attribute; (7)以test_attribute 标记节点N; (8)For each test_attribute 的已知值v //划分samples ; (9)由节点N分出一个对应test_attribute=v的分支; (10令Sv为samples中test_attribute=v 的样本集合;//一个划分块(11)If Sv 为空then (12)加上一个叶节点,以samples中最普遍的类标记; (13)Else 加入一个由Decision_Tree(Sv,attribute_list-test_attribute)返回节点

ID3算法实验报告

ID3算法实验 08级第一小组介绍: ID3算法可分为主算法和建树算法两种。 (1)ID3主算法。主算法流程如图所示。其中PE、NE分别表示正例和反例集,它们共同组成训练集。PE'、PE''和NE'、NE''分别表示正例集和反例集的子集。 ID3主算法流程 (2)建树算法。采用建树算法建立决策树。首先,对当前子例进行同类归集。其次,计算各集合属性的互信息,选择互信息最大的属性Ak。再次,将在Ak处取值相同的子例归于同一子集,Ak取几个值就几个子集。最后,对既含正例又含反例的子集递归调用建树算法。若子集仅含正例或反例,对应分支标上P或N,返回调用处。 ID3算法采用自顶向下不回溯的策略搜索全部属性空间并建立决策树,算法简单、深度小、分类速度快。但是,ID3算法对于大的属性集执行效率下降快、准确性降低,并且学习能力低下。考虑到本文所涉及到的数据量并很小,下文分类分析采用了该算法。 决策树学习是把实例从根结点排列到某个叶子结点来分类实例,叶子结点即为实例所属的分类。学习到的决策树能再被表示成多个if-then的规则。ID3算法是一种决策树算法。 对下载的ID3算法程序进行阅读和调试后,做了相关实验,以下是相关记录。 1、试验数据 该算法的试验数据有两个:data.dat和data.tag,分别存放训练样例和各个属性列表:

data.dat: data.tag: 其中,训练样例集合的试验数据由课本第3.4。2节给出,分别将其属性使用离散值数据表示,在data.tag文件中可以看到离散值其表示的属性分别对应。 2、运行结果 试验结果,是以if-then形式输出决策树,其运行界面如图:

企业CRM系统中决策树算法的应用

企业CRM系统中决策树算法的应用 河北金融学院郭佳许明 保定市科技局《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用研究》09ZG009 摘要:客户资源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关心自己的销售群体,并与之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价值,对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某企业销售业绩为对象,利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得到支持决策,从而挖掘出理想客户。 关键字: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分类算法 决策树分类是一种从无规则、无序的训练样本集合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比较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然后根据不同的属性值判断从该结点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结点得到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决策树分类算法中ID3算法在企业CRM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1.ID3算法原理 ID3算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决策树生成算法,是一种根据熵减理论选择最优的描述属性的方法。该算法从树的根节点处的训练样本开始,选择一个属性来区分样本。对属性的每一个值产生一个分支。分支属性的样本子集被移到新生成的子节点上。这个算法递归地应用于每个子节点,直到一个节点上的所有样本都分区到某个类中。 2.用于分类的训练数据源组 数据挖掘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应从大量的企业客户数据中找到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子集。然后,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按问题要求对数据进行组合或增删生成新的变量,从而对问题状态进行有效描述。 在本文研究的企业数据中,是将客户的年龄概化为“小于等于30”、“30到50之间”和“大于50”三个年龄段,分别代表青年、中年和老年客户,将产品价格分为高、中、低三档等,详见表1,将企业CRM系统数据库中销售及客户信息汇总为4个属性2个类别。4个属性是客户年龄段、文化程度、销售地区、产品档次,类别是销售业绩,分为好和差两类。

完整word版,决策树算法总结

决策树研发二部

目录 1. 算法介绍 (1) 1.1.分支节点选取 (1) 1.2.构建树 (3) 1.3.剪枝 (10) 2. sk-learn中的使用 (12) 3. sk-learn中源码分析 (13)

1.算法介绍 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之一,既可以作为分类算法,也可以作为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又被发展出很多不同的版本,按照时间上分,目前主要包括,ID3、C4.5和CART版本算法。其中ID3版本的决策树算法是最早出现的,可以用来做分类算法。C4.5是针对ID3的不足出现的优化版本,也用来做分类。CART也是针对ID3优化出现的,既可以做分类,可以做回归。 决策树算法的本质其实很类似我们的if-elseif-else语句,通过条件作为分支依据,最终的数学模型就是一颗树。不过在决策树算法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选取分支条件的理由,以及谁先判断谁后判断,包括最后对过拟合的处理,也就是剪枝。这是我们之前写if语句时不会考虑的问题。 决策树算法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 1.分支节点选取 2.构建树 3.剪枝 1.1.分支节点选取 分支节点选取,也就是寻找分支节点的最优解。既然要寻找最优,那么必须要有一个衡量标准,也就是需要量化这个优劣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熵和基尼系数。 熵:熵用来表示信息的混乱程度,值越大表示越混乱,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多。比如,A班有10个男生1个女生,B班有5个男生5个女生,那么B班的熵值就比A班大,也就是B班信息越混乱。 基尼系数:同上,也可以作为信息混乱程度的衡量指标。

有了量化指标后,就可以衡量使用某个分支条件前后,信息混乱程度的收敛效果了。使用分支前的混乱程度,减去分支后的混乱程度,结果越大,表示效果越好。 #计算熵值 def entropy(dataSet): tNum = len(dataSet) print(tNum) #用来保存标签对应的个数的,比如,男:6,女:5 labels = {} for node in dataSet: curL = node[-1] #获取标签 if curL not in labels.keys(): labels[curL] = 0 #如果没有记录过该种标签,就记录并初始化为0 labels[curL] += 1 #将标签记录个数加1 #此时labels中保存了所有标签和对应的个数 res = 0 #计算公式为-p*logp,p为标签出现概率 for node in labels: p = float(labels[node]) / tNum res -= p * log(p, 2) return res #计算基尼系数 def gini(dataSet): tNum = len(dataSet) print(tNum) # 用来保存标签对应的个数的,比如,男:6,女:5 labels = {} for node in dataSet: curL = node[-1] # 获取标签 if curL not in labels.keys(): labels[curL] = 0 # 如果没有记录过该种标签,就记录并初始化为0 labels[curL] += 1 # 将标签记录个数加1 # 此时labels中保存了所有标签和对应的个数 res = 1

决策树分类算法

决策树分类算法 决策树是一种用来表示人们为了做出某个决策而进行的一系列判断过程的树形图。决策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训练集数据自动地构造决策树,然后根据这个决策树对任意实例进行判定。 1.决策树的组成 决策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决策节点、分支和叶,树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叶节点代表一个类。图1就是一棵典型的决策树。 图1 决策树 决策树的每个节点的子节点的个数与决策树所使用的算法有关。例如,CART算法得到的决策树每个节点有两个分支,这种树称为二叉树。允许节点含有多于两个子节点的树称为多叉树。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的构造决策树的过程,该方法

是以信息论原理为基础,利用信息论中信息增益寻找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字段,建立决策树的一个节点,然后再根据字段的不同取值建立树的分支,在每个分支中重复建立树的下层节点和分支。 ID3算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当前例子集中对象进行分类时,利用求最大熵的方法,找出例子集中信息量(熵)最大的对象属性,用该属性实现对节点的划分,从而构成一棵判定树。 首先,假设训练集C 中含有P 类对象的数量为p ,N 类对象的数量为n ,则利用判定树分类训练集中的对象后,任何对象属于类P 的概率为p/(p+n),属于类N 的概率为n/(p+n)。 当用判定树进行分类时,作为消息源“P ”或“N ”有关的判定树,产生这些消息所需的期望信息为: n p n log n p n n p p log n p p )n ,p (I 22++-++- = 如果判定树根的属性A 具有m 个值{A 1, A 2, …, A m },它将训练集C 划分成{C 1, C 2, …, C m },其中A i 包括C 中属性A 的值为A i 的那些对象。设C i 包括p i 个类P 对象和n i 个类N 对象,子树C i 所需的期望信息是I(p i , n i )。以属性A 作为树根所要求的期望信息可以通过加权平均得到

决策树算法总结

决策树决策树研发二部

目录 1. 算法介绍 (1) 1.1. 分支节点选取 (1) 1.2. 构建树 (3) 1.3. 剪枝 (10) 2. sk-learn 中的使用 (12) 3. sk-learn中源码分析 (13)

1. 算法介绍 决策树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之一,既可以作为分类算法,也可以作 为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又被发展出很多不同的版本,按照时间上分,目前主要包括,ID3、C4.5和CART版本算法。其中ID3版本的决策树算法是最早出现的,可以用来做分类算法。C4.5是针对ID3的不足出现的优化版本,也用来做分类。CART也是针对 ID3优化出现的,既可以做分类,可以做回归。 决策树算法的本质其实很类似我们的if-elseif-else语句,通过条件作为分支依据,最终的数学模型就是一颗树。不过在决策树算法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选取分支条件的理由,以及谁先判断谁后判断,包括最后对过拟合的处理,也就是剪枝。这是我们之前写if语句时不会考虑的问题。 决策树算法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 1. 分支节点选取 2. 构建树 3. 剪枝 1.1. 分支节点选取 分支节点选取,也就是寻找分支节点的最优解。既然要寻找最优,那么必须要有一个衡量标准,也就是需要量化这个优劣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熵和基尼系数。 熵:熵用来表示信息的混乱程度,值越大表示越混乱,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多。比如,A班有10个男生1个女生,B班有5个男生5个女生,那么B班的熵值就比A班大,也就是B班信息越混乱。 Entropy = -V p ” 基尼系数:同上,也可以作为信息混乱程度的衡量指标。 Gini = 1 - p: l-L

数据挖掘决策树算法概述

决策树是分类应用中采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与神经网络和贝叶斯方法相比,决策树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进行上千次的迭代来训练模型,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除了训练数据中的信息外不再需要其他额外信息,表现了很好的分类精确度。其核心问题是测试属性选择的策略,以及对决策树进行剪枝。连续属性离散化和对高维大规模数据降维,也是扩展决策树算法应用范围的关键技术。本文以决策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历史、现状、理论和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三种决策树算法,包括其概念、形式模型和优略性,并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数据挖掘 (2) (一)概念 (2) (二)数据挖掘的起源 (2) (三)数据挖掘的对象 (3) (四)数据挖掘的任务 (3) (五)数据挖掘的过程 (3) (六)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 (3) (七)数据挖掘的应用 (5) 三、决策树算法介绍 (5) (一)归纳学习 (5) (二)分类算法概述 (5) (三)决策树学习算法 (6) 1、决策树描述 (7) 2、决策树的类型 (8) 3、递归方式 (8) 4、决策树的构造算法 (8) 5、决策树的简化方法 (9) 6、决策树算法的讨论 (10) 四、ID3、C4.5和CART算法介绍 (10) (一)ID3学习算法 (11) 1、基本原理 (11) 2、ID3算法的形式化模型 (13) (二)C4.5算法 (14) (三)CART算法 (17) 1、CART算法理论 (17) 2、CART树的分支过程 (17) (四)算法比较 (19) 五、结论 (24)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