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答目录-心理学

简答目录-心理学

简答目录-心理学
简答目录-心理学

★、简答目录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3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4、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学习教育心理学?5、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6、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特征。8、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9、为什么说维果斯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10、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11、什么是智力1

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的七种智力成分。1

3、如何根据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1

4、什么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1

5、什么是认知风格。其特征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方式。

16、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8、什么是学习。其含义是什么。19、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区别。20、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21、简述奥苏贝尔的分类。22、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了哪些类型。23、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24、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25、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它与经典性条件有什么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起来的。26、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好处。27、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8、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有哪些条件制约。29、奥苏贝尔关于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有哪些。30、什么是先行组织者,举例什么时间需要提供先行组织者以及如何提供?31,简述知识的含义,种类及作用。32、什么是图式,什么是认知结构。33、简述知识学习的含义,种类及作用。34、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5。简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区别与联系。36、简述知识的学习与品德的学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7、什么是知识的理解。理解在知识学习中起什么作用。38、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39、什么是概念。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概念教学。40、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知识理解的水平。41、什么是知识巩固。知识巩固的作用有哪些。

42、简述知识巩固的途径。43、如何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44、如何提高复习效果。45、什么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有什么作用。46、简述影响知识巩固的因素。48、什么是技能。技能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9、什么是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50、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哪些,是怎样分类的。51,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哪些阶段。52,简述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53、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54、简述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55、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56、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此老年喏7、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哪些。58、要想使操作原形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哪些内容。

59、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60、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61、什么是态度,如何理解态度的定义。62、简述态度的结构,63,什么是品德。品德的结构是怎样的。64、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6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66、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是什么。67、皮亚杰认为的儿童的思维结构有哪些特点。6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69、简述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7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71、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72、论述利用群体约定改变学生的态度的程序。73、什么是问题,它一般包括哪些要素,总是有哪些类型。74、什么是问题解决,总是解决的特点是什么。75、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各有什么样的解决过程。7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77、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78、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79、如何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80、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有哪些基本特征。81、举例说明什么是类比思维。82、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83、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有哪些。8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85、如何利用个性因素提高创造思维的水平。86、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哪几种。87、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和做法,88、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由哪些成分构成。89、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作用。90、简述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的关系。91、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92,什么是内部学习动机,什么是外部学习动机。93、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9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95、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96、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97、简述奥苏贝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98、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99、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100、简述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01、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102、什么是学习策略。它由哪些具体策略构成。103、简述常用的认知策略。104、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有哪些。105、简述资源管理策略。106、如何搞好学习时间管理策略。107、学习策略训练要遵循哪些原则。108、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109、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110、什么是学习迁移,有哪些种类。有什么作用。111,解释下列概念。112,简述形式训练说的主要观点及理论价值。113、简述相同要素说的主观观点及理论价值。114、简述奥苏贝尔认知说的主要观点及意义。115、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116、如何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117、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8、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119、如何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120、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2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22=、什么叫心理辅导。123、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24、行为改变和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联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具体使用这些方法。125、简述艾里斯情绪治疗的ABCDE 步骤。126、抑郁证有哪些表现。127、患有社交恐惧证的人有哪此具体的表现。128、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129、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

技术。130、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代币治矫正学生的不良

行为。132、联系实际回答,学生喜欢的教师有哪些特

征,为什么这些特征受到学生的重视。133、教师的特

征与职业成就有什么关系。134、为适应当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角色创新,

135、教师的指导帮助者的角色体现在哪些方面。136、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137、科等人认为反思的过程由

哪几个环节构成,138、简述教师的正确的学生观的主

要内容。139、在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上,专家教师与

新手教师的不同体现在哪方面。140、学生喜欢的教师

的特征有哪些。14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

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目录。

1.试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2、试述美国教

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试述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

展,4、试述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5、论述皮严杰

的认知发燕尾服阶段理论及其教育阶段。6、试述维果

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价值。7、试述中学生的认

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8、论述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

内容。9、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

发。10、试述班杜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

的启示。1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

教育的启示,12、简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3、试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

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14、举例说明奥苏贝尔

提出的同化的三种模式。15、评述加涅的学习的信息

加工论著16、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

对教育的启示,17,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分别是以什

么形式表征,存储的,对教学有何启示,18、维特罗

克是如何分析知识的理解过程的,19、试述加里培林

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20,试述心智技能阶段形

成的含义,作为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21、联系实际

谈谈如何根据技能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某项运动技能

或心智技能。22、评述柯尔柏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

理论。24、试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25、如培

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有哪些,2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8、谈谈学习

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29、试述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论及对教育的启示,30、试述动机的归因

理论及其教育意义。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

习需要。33、简述概括说的主要观点及意义。34、学

习策略的训练可采用哪些方法。35、结合教学实际,

谈一谈如何运用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学生策略的训

练。36、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37、试述中

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种辅导模式及其特点。39、简述罗

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启示。40、论述专家

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41、论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和途径。

一、填空题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

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

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

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

的相互作用。3、教学过程包含的五种要素是指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4、教学过程的

三种活动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

过程。5、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学生。6、学生这一要

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过

程。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8、教

师这一要素主要是从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影响教与学的过程。9、在学与教

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内容。从宏

观上看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10、教

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11、在教

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

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

的重要内容。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

过程。13、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

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

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14、教育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未。15、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金星以普通心理学的

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

料。1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未为成熟时期。18、教育心理学的创

始人是桑代克。1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

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

的专著。20、桑代克的教育心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

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1、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时间大致为20世纪80年代

以后。2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

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23、教育心理学的诞

生之年是1903年。24、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

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25、教育心理学成熟时间比较

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26、俄国著名的教育

家乌早斯基于1967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他

补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其著作被认为奠

定了俄国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基础。27、俄国最早正

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列夫1877年出版

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著作,28,1906至1916年,俄国召开了五次教

育心理学代表大会,主要宣传贯彻,涅洽耶夫,所倡

导的思想,即用实验心理学解决学校的一切教育,教

学问题。29、十朋革命后,前苏联开始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

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

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等于。

30、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提出来的。31、强调

儿童的个体统一性以及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性的综合

研究,并在职1921年年发表了,科学的心理学概论,

对反对心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是前

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家,布隆斯基。32,确立了活动

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

家鲁宾斯坦。33、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理论方面,

联想-反向,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反向在大脑中

形成暂时神径联系而获得的联系就是联想。,学习的活

动,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活动形成的,动作是学习

的基本单位,活动向高一级成熟阶段的过程,就会导

致发展。36,中国的教育心理学是在清朝未年随着师

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37,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翻译著作是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

实用心理学。38、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

育心理学教科书。39、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

心理学讨论稿,全国各师范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教育心

理学课程。40、1980年初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

和研究成果,也反映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

4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

基本依据。42、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

性。43。脑电波的研究表明,第一个飞跃现象出现在6

岁左右,第二个脑电波的飞跃出现在13,14岁。44、

一般来说,脑和神径系统从结构到的一系列发展变化,

奠定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物

质基础,为中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提供了可能性。46、在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抽象逻

辑思维占优势。47、记忆是智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

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48、人要获得完整

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靠有意记忆。49、中学

生的主要记忆方法是理解记忆。50、中学阶段是理想,

动机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

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5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

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52、皮亚杰在20世

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

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3,皮亚

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54。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有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5,皮

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

的内在驱力。56,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言语具有自我中

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

独白,和集体独白。57,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

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

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加工厂8、维

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

到较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发展区。59、埃

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

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的人格的基础。60、根据埃里

克森的理论,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61、在我国,

在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

即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

象思维能力。62、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

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孟于1905年编制而成

的,史称比内-本孟量表。63、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测

验量表,是斯坦福-西孟量表。64、1936年,美国的韦

克斯勒编制了另外一量表,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65、智商等于(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66、三元

智力理论的创始人是斯滕伯格。将智力分成元万分,

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三种成分。67、多元智力理

论的倡导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所倡议。他强

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

力。68、大多数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聪明程度属

中等。69,智力的个体差异中,量的差异主要是指个

体在智商分数上的不同。71、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最早

是由哈伯特。塞伦在1954年提出的。72、学习风格是

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伤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

一贯的,独具具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73、

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

对时间节律以及感觉通道的偏爱。74,学习风格的社

会性要素包括个体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

作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75,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

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称为认知风格。76、认知风格的

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77,对客观事物作出判

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

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7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

题情境中,个体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

答问题时,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

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

错误的认知方被称为冲动型。80、个体在碰到问题时

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因而错误较少的认知方

式称为反思型。81、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

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

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

83,心理自我调控的功能分为主动独立型,被动执行

型和分析评判型三种。

85、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可以划分为四种即专一型,

等级秩序型,多头并进型和随意无拘型。86,在同一

时间内只关注一个目标或一项活动的心理自我调控方

式是专一型。87、同时面对多种任务和事情,能根据

任务和事情的重要性决定先多什么后做什么,处理事

情有轻有重的心理自我调控方式是等级秩序型。88,

在同一时间内什么都想做,面对有冲突的任务时,常

常感到手忙肢乱,无所适从的人,其心理自我调控方

式是多头并进型。89,随心所欲地工作,在无结构,

无清晰程序可的环境中表现得最好的人的心理自我调

控方式是随意无拘型。90、按照心理调控水平可以分

为整体抽象型和局部具体型。91,按照心理调控的范

围可以划分为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导向型。92,按照心

理调控的倾向可以划分为自由开放型和保守拘谨型。

93、介于智力和人格之间的一个连接界面是思维风格。

94思维风格对人格具有预测作用,对智力具有调节作

用。。95。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

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学习。96,狡义的学习是指

人类的学习。97,人类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

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98,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

有两种,一是正规学习,二是随机学习。99、人的学

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

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

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100,加涅将学习分成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101。按照加涅的学习

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至某些事件的

选择倾向称之为态度。10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

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认知策略。

103,奥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

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接受的和发现

的,另一方面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

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104,我国教育

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

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05。我国教育心理这

家认为,教育系统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

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成

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106,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

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

本身的认知经验。107,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

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

知经验。108,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

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

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109。桑代克是第一个系统

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

心理学之父。他也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

的心理学家。111,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

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

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

维的参与。112,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

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113,条件反

射中涉及到的四个基本事项是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

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114,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

反射的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115,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这种现象指刺激泛化。116,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被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117,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

激泛化与分化。118,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

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

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119,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他的理论是建立动作学习实验

之上的。120,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

在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121,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

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液分泌反应,则是条件反应。

12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走开,这种行为是逃避条件作

用。123,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行

为塑造有两种具体技术,即链式塑造和逆向链式塑造。

124,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

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

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25,不同

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126,班杜拉将观

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

动机过程,128,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

外两种强化,即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129,电视广

告上某明星因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化妆品而风度迷人

时,如果你超常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

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130,布鲁纳认

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32,布鲁纳

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133,布鲁纳认

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

的认知结构。134,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

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136,按照布鲁的理论,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作

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137,布鲁纳推陈出推动了教育

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

从实验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实验研究向课堂研

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138、奥苏

贝尔提出的三种同化模式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

合学习。139,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提出

的。140、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信

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141、强调接受学习

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142、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

式中,最重要的是执行控制,期望两个部分。143,知

识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础性要素,是技能,品德赖

以形成的基础之一,同时,知识的获得也是最基本的

教育目标之一。144、知识一般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

在人的头脑中,也通过物化储存于书本或其他媒体中。

145、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

识。146、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

知识。147、主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

识称为具体知识。148、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

系的知识称为抽象知识。149、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

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陈述性

知识。150、个人没有意识的撮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

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称为程序性知识。

15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例题网络,程序性知

识的表征形式是产生式系统。成块知识的组织是图式。

152、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

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53、根据知

识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54、当新学习的知识在概括程度上高于认知结构中原

有的知识时,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155、当新知识

的概括程度上低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时,这种学习

称为下位学习。156、已经掌握了铜铁导电的知识,再

学习金属导电,这属于上位学习。157,已经掌握了蔬

菜这个总括性的概念,再学习萝,菠菜等概念的学习

属于下位学习。158、学生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

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结合学习。159,

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可分为知识的

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160,知识的理解是通过

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实现的。161、教材的概括分感

性概括和理性概括。162,概念一般有名称,内涵,和

外延三个要素。163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即概念

形成和概念同化。164、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

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叫做

变式。165、常用的直观形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

观和言语直观。166,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为理解事物本

身提供有利条件,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理解。167、

所谓举一反三,角类旁通就是知识的系统化在理解中

的表现。168、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反映。它

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169,遗

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这条规律最早是由

德国心理学家区艾滨浩斯研究发现。170、防止忘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171、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172、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知识应用又称为知识的具体化。173、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环节。174、,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175、,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176、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等属于操作技能。178、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179、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180、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181、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182、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18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184,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都有属于心智技能。185,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186、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五一节。187、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188、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189、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反馈主要有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等。19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191、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的形成要经过五个阶段,即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92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93由于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必须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即实践模式。194、为了创拟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首先必须对活动进行系统分析。195、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6、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一般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阶段。197、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这就是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198、原型内化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199,学生品德养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依赖于特定社会的各种外部条件,以受制约于个体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200、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01、,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20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20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04、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不仅存在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而且也体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205、个性品质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206。道德情感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207、皮亚杰关于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著作是,儿童的道德判断,208、柯尔伯格在他的道德发展研究中系统地扩展了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体系完整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09,吉利根首先提出了公正取向和关怀取向两种伦理道德观。210、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11、,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212、少年期是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213、教育者应以中学生态度和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214、在柯尔柏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215、表现为富丽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阶段是内化。216。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217、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218、根据柯尔柏格的理论,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2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220、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内化。221、,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从众。222、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服从。223、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224、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22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226、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的情境称为问题。227、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22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年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229、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研究者一般认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大致包括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230,问题明确,解法确定的问题称为有结构的问题。231、结构上不明确,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称为无结构问题。23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233,所有的问题解决都需要元认知监控,包括对解决过程的计划,对理解状况的监察,对解法的评价等。234,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是保证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235,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现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236、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

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237发散思维的特征

主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38、创新是知识

经济时代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239、创造

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

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240、影响创造性因

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个性。241、类比思维涉及到两

种观念之间的对应映射,其中一个观念是源领域,另

一个观念是靶领域。242、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

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称为

学习动机。243,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

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奥苏贝尔。244、学习动机是由

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245,学习动机对学

习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激活功能,定向功能,

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246,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

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一般来说,

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

高些,反之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247,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学习

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4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

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

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249,学生渴

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

解决问题的倾向,叫做认知内驱力。250、个体要求凭

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得相应地位的愿

望,这是自我提高内驱力。251、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

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叫做附

属内驱力。252、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叫做远

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叫做近景性

动机。253、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联系,

为未来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称为远景的间

接性动机。254、动机的强化说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需要层次说是由马斯洛提出的。255,根据归因理论,

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

情绪体验。256、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驱力称

为成就动机。257、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

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258、人们对于他

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

过程,称为归因。259、自我效能观点最早是由班杜拉

提出的。

260、班杜拉等人还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

因素主要有(四)个。261、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

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

任务的愿望或倾向。262、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

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263、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

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

性。264、学习需要是个体对外部生活条件要求的反映,

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它受(学生个体特点)的影响。

265、(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激活

因素,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

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66、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客观要

求和外部力量,而学习志向则是学习的(主观愿望和

内部动力)。267、(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

心理成分。268、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学习活

动来说,(竞赛)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69、(奖励与

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

强化方式。270、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

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71、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

待)。272、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

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

刺激物叫(诱因)。27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阿特金森)。27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

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同时,(归因方式)也

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7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

习动机是(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276、认知内驱

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

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

为突出。277、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

动机,可称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278,致力于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279,学习

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

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学习策略。280,学

习策略三种成分是指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

理策略。281,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忘的进程

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20分钟,就差不忘了40%左

右。282,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和组织策略。284,元认知策略的种类主要有元认知计

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285,在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认知策略。286,资源管理策略主要

由四种具体策略构成,即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

境策略,学习努力心境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287,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

抑制。288,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的住处的干扰

叫倒摄抑制。289,学习刚学英语时,对字母的记忆两

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前摄抑制与倒摄

抑制。290,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

努力的识记。291,对于篇幅短小或内在联系密切的材

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反之采用分段识记。292,做

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293,

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照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

主要的和次要观点。294,流程图一般是从左向右,或

从上到下展开,用箭头连接各步,流程图可以与层次

结构图相结合。295,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

意加以跟踪和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

的速度和时间等。296、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的策略是复述策略。297、在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

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298、画线是阅读

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299、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

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

略叫做精细加工策略。30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

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精细加工策略。

30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918年5月5日时联想

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打得资产队级呜呜地哭,这是使

用了精细加工策略。30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叫做

组织策略。303、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

利用表格等。304、主体性原则是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

用都有赖于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充分发挥。305、内

化性原则是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

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

灵活应用。30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

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叫做学习的迁移。也称

训练性迁移。307、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

效果不同可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308、根据迁移内

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划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

移。309、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迁移与具

体迁移。310,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

不同可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1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

移叫做正迁移。312、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叫做负迁移。313、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

互影响叫做水平迁移。31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

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重直迁移。315、将一种学习习得

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

中去的迁移叫做一般迁移。316、一种学习习得的具体

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

种要素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的迁移叫做

具体迁移。317、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

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叫做

同化性迁移。318、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

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迁移叫做重组性迁移。319、影响

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原有认知结构。320、迁移

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

之间。321、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

种官能。322、桑代克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进行迁移训

练的实验研究。323、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

理学家贾德提出。324、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

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有效的

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325、定势对迁移的影

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326、相同要素说是由美国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327、认

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贝尔。328、贾德的经

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

用。329、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

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30、早在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就提出,健康应包括

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331、具体说来,心

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

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332、心理健康的最基

本条件是无心理疾病。333、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

障碍的社会因素很复杂,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

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环境变迁。334、影响心理

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心理冲突和特殊的人格特

征。335,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这类标准化方法,

也可采用观察法这种非标准化的方法。336、习惯上,

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称严重程

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337、学生中常见的

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338、治恐怖症的常用方法是系

统脱繁法。339、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340、中学生心理健康

辅导的模式主要有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和

社会影响模式。341、心理学家艾里期曾提出理性情绪

辅导方法。342、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心境低落。

343、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

恐怖症。344、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

称为单纯恐怖症。345、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

道的恐惧称之为广场恐怖症。346、通过角色训练增强

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

境中的行为演练方法称为肯定性训练。347、,首创全

身松驰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348、强迫症包

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349、王伟总是怀疑自己家的

门没有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强迫行为。350、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35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

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倾向性,二是热心和同情心。

352、教师的批评和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负

相关。353、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

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存在差异。354、对教

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

程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355、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356、专家教师在制

定课时计划时,根据学生的先彰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

357、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

师仅仅把经当作必经的步骤。358、富勒和布朗根据教

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

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359、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

关注学生。360、课堂教学观摩可以分为组织化观摩和

非组织化观摩两种,361、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

短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报制成

录像,再进行分析的训练新教师的方法称为微格教学。

362、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

学。363、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

本行为和认知取向,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364、关于教学经验的反思

方法,布鲁巴奇提出了四种,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

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

的要素有(ABCDE)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

媒体E教学环境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BC)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D互动

过程E管理过程

3、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ACE)A

如何教B如何评价C如何学D如何管理E学与教之间

的互相作用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CDE)A敬业精神B

职业素养C专业知识D专业技能E教学风格

5、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

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BD)A年龄差异B群体差异C

智力水平D个体差异E性格差异

6、教学环境包括(BE)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

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社会环境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DE)的作用。A描

述B解释C验证D预测E控制

8、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使得

(BE)等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A程序教学B儿

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C教学心理D教学测量E生理卫

9、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

板E图片

10、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BCE)A个体不同系

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

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D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上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

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1、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BC)A性别差异B年龄差

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E同龄团体差异

12、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BC)A自我认识B自我体

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E自我调节

13、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ACE)A场独立

与场依存B自我型与开放型C沉思型与冲动型D安静

型与兴奋型E辐合型与发散型。

14、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

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

(ADE)A专制型B开放型C说服型D放纵型E民主型

15、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分析(BCDE)A性格的社会特征B性格的理智

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E对现实态

度的性格特征。

16、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

为(BC)A独立B外倾型C内倾型D顺从型E发散型

17、学习的定义说明(ABD)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C学习引起的变化

是短暂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生理心

理成熟的结果。

18、学生的学习内容有(ABDE)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

习策略的掌握C潜意识的挖掘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

性的发展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19、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BCD)表象形式来呈现。

A数字B动作C图像D符号E车开

20、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BCD)A主观主义B客观

主义C环境主义D强化E发现学习

2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BCE)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BD)A每天跑步B记

住英语单词了C男孩长出喉结D能背诵唐诗E蜘蛛织

2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BCD)A强化B逃

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E分化与泛

24、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

原则有(BCDE)A鼓励原则B动机原则C结构原则D程

序原则E强化原则

25、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BCD)A探

索内驱B好奇内驱力C胜任内驱力D互惠内驱力E尊

重内驱力

2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接方式,即

(BDE)A感性直观B实物直观C本质直观D模像直观

E言语直观

27、下列直观方式,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CDE)A图片

B演示实验C图表D模型E教学电影

28、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

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感知规律包括(ABDE)A强度

律B活动律C层次律D差异律E组合律

29、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

即(BCE)A直接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工时记

忆E长时记忆

30、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A字词B

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31、以下属于实物直观的是(BCD)A观察教学电影B

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E文艺作品的

阅读

32、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ABC)A吹笛子B打

网球C体操D阅读E计算

33、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CD)A细

微性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技能C连续性操作技能D

断续性操作技能E闭合型操作技能

34、打篮球属于(BD)A细微性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

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闭合性操

作技能

35、佳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BCDE)A动作的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的阶段C

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

段E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6、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

阶段,即(BDE)A动作的定向阶段B认知阶段C出声

的外部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联结阶段E自动化阶段

37、原型内化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CDE)A动作

的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

段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

38、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ACD)A物质性

B内潜性C展开性D外显性E简缩性

39、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BCDE)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

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40、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ABCDE)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C义务感D责任感E事业感

41、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ABD)A知B情

C意D行E态度

42、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

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BCD)A爱国主义情感B义务感

C责任感D羞耻感E自卑感

4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ACE)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态度定势E同

伴群体

44、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ABCDE)A说服B 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E奖励与惩罚

45、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AC)A低年级学生B高年级学生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的观点时

46、道德行为包括(AB)A道德行为技能B道德行为习惯C道德行为认知D道德行为情感E道德行为体验47、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ABCDE)A接受B注意C评价D组织E性格化

48、问题解决有下列基本特征(BCD)A结构性B目的性C认知性D序列性E创造性

49、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ABCD)A参与者畅所欲言,不评价和判断方案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C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D鼓励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E师生互动

50、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E活跃性

51、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BCDE)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组织信息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揄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 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52、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3、动机的功能有(ADE)A激活功能B调整功能C持续功能D强化功能E指向功能

54、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BDE)A强化的内驱力B认知的内驱力C好奇的内驱力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附属的内驱力

55、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ACE)A低级的学习动机B高尚的学习动机C 外部学习动机D内部学习动机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56、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BDE)A效果强化B直接强化C间接强化D替代性强化E自我强化

5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 自我实现需要

58、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E维纳

59、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E桑代克

60、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BD)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体状态E运气

61、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ABCD)A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62、下列选题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CD)A四线B记笔记C列提纲D画关系图E记忆术

63、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AB)A开始部分B结尾部分C中间部分D不一定E都一样

64、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ABCD)A系统结构图B 流程图C模式事或模型图D网络关系图E双向图

65、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CDE)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66、一般来说,资源管理策略可分为(BCDE)A计划策略B时间管理策略C学习环境管理策略D努力管理策略E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67、数学学习中由数学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BC)A自上而下的迁移B正下而上的迁移C正迁移D 负迁移E水平迁移

68、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ACE)A上下关系B平行关系C并列关系D网络关系E交叉关系

69、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BCDE)A刺激B反应C环境线索D学习目标E态度

70、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ABC)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C媒体D认知结构E智力

71、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ABDE)A 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法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72、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DE)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学生主体性原则E个别化对待原则73、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ABCDE)A辅导教师的示范B角色的示范C他人提供的示范D电视、录像的示范E有关读物的示范

7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BCDE)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

75、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ACD)A请求B认可C 拒绝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E自我欣赏

76、消除自卑常用的方法包括(ABCE)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C消除非心理性观念D用激将法刺激学生,让他们通过逆反心理产生正面的动力E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77、恐怖症可分为(BCD)A强迫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社交恐怖症E焦虑恐怖症

78、睡眠障碍包括(ABCDE)A失眠B过度思睡C睡行症D夜惊E梦魇

79、认知测验包括(ABD)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兴趣测验D创造力测验E人格测验

80、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ACE)A3级B4级C5级D6级E7级

81、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ACDE)A积极关注B和谐C尊重D真诚E同感

8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类哪几个阶段(ACD)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83、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ABCDE)A每天进行

回顾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D

布置家庭作业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三、简答题: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况中学与教的基

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包括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

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等。

2、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

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

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

3、简述学习教学的要素。

(1)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

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生。这一要素主

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

程;(3)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

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

程;(4)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

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

论和职究为基础;(5)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

法等都产生影响。(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

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

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4、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

对于发即将成为或希望成为中学教师,更确切地说,

是想成为合格或优秀中学教师的人来说,教育心理学

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应当成为一种累积性的知识、

智慧以及直觉化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

解决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诚然,教育心理学不

能告诉教师在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具体应该做什

么,但却可以给教师提供作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

教师以规范的言语来讨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

5、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

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

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为教育现象提供

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

导;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

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

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

性的研究。

6、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

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认

为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

作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

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

节;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

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

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

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

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7、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

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和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8、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

点。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学生认知识结构

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2)中学生观察力

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

提高;概括性更强。(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

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知识方法;

抽象记忆占优势。(4)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A、初中

生的情感发展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

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

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

性更加明朗。B、高中生的情感的发展特点:个性化的

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5)中学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中学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

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

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

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

9、为什么说维果斯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1)维果

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相结合的过

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

过程。(2)维果斯基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

活动内化的结果。(3)维果斯基强调内部心理结构,

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

10、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

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

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

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

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

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

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人格的发

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

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到4岁)。(3)发展

主动性阶段(4-6岁)。(4)变得勤奋阶段(6-12岁)

(5)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20),(6)承担社会义

务的阶段(20-24岁左右)。(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

(24-50岁)。(8)达到完善阶段(50岁以下)。埃里

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

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

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

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1、什么是智力?

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

新环境的能力。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

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思维力、想象

力的综合,其核心万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1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的七种成分。

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

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13、如何根据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

措施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2)

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

14、什么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

些?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

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

学习倾向。按照我国学者的理论,学习风格应包括

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要素。

15、什么是认知风格?其特征是什么?主要那些方

式?

认知风格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

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同一性和一致性。

认知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

型与反思型认知方式;整体性与系列性认知方式等。

16、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

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

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

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

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

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

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

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

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

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

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和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

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8、什么是学习?其含义是什么?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

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其含义是:

首先,这一定义说明,学习表现为行为或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

久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19、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区别?

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

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

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

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

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

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

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因此,其学习

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

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

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学生的学习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三,学生的

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0、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人的学

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

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

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

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

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

过程。

21、简述奥苏贝尔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

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

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

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学习和

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

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22、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了哪些类

型?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

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23、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

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

化在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

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

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

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

出现。

24、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

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

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

是通过顿悟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

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时,学习受主

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5、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

什么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斯金纳通过迷箱研究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

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如果一个操

作(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

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

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

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

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

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重视的是刺激替代,而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重视的是刺激替代,南昌斯金纳操作

性条件反射强调的则是动物的反应。

26、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好处?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好处。(1)可以使得学科

内容更容易理解。(2)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3)

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情

境中去广泛地迁移应用。(4)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5)

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27、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8、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

行联系。

29、奥苏贝尔关于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有哪

些?

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接

受学习。

30、什么是先行组织者?举例什么时间需要提供先行

组织者以及如何提供?举例什么时间需要提供先行组

织者以及如何提供?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

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

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

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

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强新

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下位学习。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前组织

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抽象、概

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

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1、简述知识的含义、种类与作用。

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获得的对客观现实

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种类:(1)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

象知识。(2)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

序性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其自身的能动反映

而获得的经验和系统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对人类的

实践活动有重大武器。事实表明,人们一旦掌握了知

识,知识就参与调节、指导今后的有知活动。从这个

意义上讲,知识是人们活动的定向工具。

32、什么是图式?什么是认知结构?

所谓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

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

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

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

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期组

织。

33、简述知识学习的含义、种类与作用。

含义: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

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

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

认知结构。

种类:(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

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

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

习。

作用:(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

基础。(2)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手段。(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34、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过程?

(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知识是人

类认识活动的结果,根据其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类。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知

识的形成过程是相同的,需要他们亲身经过一定时间

的体验、探索和总结,这与前人认识世界、获得知识

和过程也是致的。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

是一种认识过程。

(2)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学生学

习知识不像科学家那样经过曲折、漫长的科学研究探

索而创造新知识,可以不必重复人类创立这种知识的

全过程,也不必经过那么多盲目的尝试与失败。它要

简便得多,迅速得多。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

殊的认识过程,其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

35、简述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区别与关系。

从学习的内容上看,知识学习的对象是人们的认知经

验。即人脑对客观事物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技能学习

的对象是人们的动作经验,即动作映象及其合理、完

善的活动方式。从学习的形式和过程上看,知识学习

主要是在教师讲解下,理解、巩固和运用书本知识的

过程,而技能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示范下通过模仿练习

掌握一些动作及其操作顺序的过程。

知识学习能给技能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从技能学习目

的的确定到对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操作,都是在有

关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技能的学习反过来又会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6、简述知识的学习与品德的学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的学习与品德的学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品德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掌握社会

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品德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是人

们的社会交往经验,不同于表现为认识经验的知识。

知识是品德学习的内容和依据,品德学习不可能离开

知识学习而独立存在,品德学习有时需要借助知识学

习来完成。

37、什么是知识的理解?理解在知识学习中起什么作

用?

理解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理解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事物,把新事物纳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使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吸收新知识获得改造,同时新知识也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作用:(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3)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38、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2)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3)学习材料的内容。

39、什么是概念?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

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进行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概念分析。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熟悉自己所教的概念,按照一定的模式对概念进行分析。(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对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对反例的辨别则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4)变式。在学生对概念特征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来帮助学习者辨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5)比较。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40、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知识理解的水平?

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理解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首先要注意直观对象呈现的模式,特别是对象呈现的空间位置、时间先后顺序、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及对象各部分的强度;注意词与形象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直接对象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2)运用变式和比较。通过变式,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所学知识的本质,并且在和其他事物的相互映照下找到更佳的理解途径。(3)知识的系统化,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避免学生形式主义的掌握教材。(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41、什么是知识巩固?知识巩固的作用有哪些?

知识的巩固,指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的教材的持久记忆。

知识的巩固作为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在知识掌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知识的巩固是知识积累的前提(2)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3)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42、简述知识巩固的途径。

(1)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2)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3)合理地组织复习。

43、如何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2)使需要记忆的材料成为学生行动或思考的直接对象;(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无意义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加以记忆。

44、如何提高复习效果?

(1)复习要及时(2)复习要合理。A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B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C 复习方式多样化。D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E指导学生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45、什么是知识的应用?知识应用有什么作用?

含义:知识应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应用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客观现实中一切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狭义的知识应用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

作用: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与知识的理解和紧密相联。知识的应用是检验理解和巩固的知识的客观标准。是从一般支个别的过程。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巩固并非是一种机械的单调循环,每次应用都会促使已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与当前新事物、新情况建立新的联系,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原有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智力水平和增进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增强求知信心,为进一步获得新知识创造条件。

46、影响知识重现的因素有哪些?

(1)旧知识的干扰(2)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3)学生当时的生理状态

47、影响知识巩固的因素?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水平(2)智力活动水平(3)课题性质

48、什么是技能?技能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第三,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技能的作用:

(1)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49、什么是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中“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全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50、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哪些?是怎样分类的?

特点: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

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

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

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

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

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分类:

(1)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

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2)根据

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性操

作技能。(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

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4)根据

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

作技能。

51、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哪些阶段?

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

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

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

操作模仿。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

或行为模式。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3)操作

整合。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

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

作。(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

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

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2、简述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名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

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

视觉控制,动作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

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

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53、简述操作事例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

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

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

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万

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

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

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

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

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54、简述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

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

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3)动作控制。动觉

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并调整动作方式。(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

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减少,动作具有轻

快感。

55、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地习惯。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

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

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6、心智技能与振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

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

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2)

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既不像振作活动那

样以外显的形式通过肢体运动来实现,也不像言语活

动那样可以借助于言语器官或口腔肌肉的运动信号觉

察活动的存在,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

的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

(3)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象操作活动那样必

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

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

度省略和简化的。

57、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形成,教师必须做

到哪些?

为了使心智技能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进行,教师必须

做到以下几点:(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

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

动在知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活动的表象。(3)

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

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

织动作的执行。

总之,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

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完备的动觉的动觉映象,这就

为原型内化奠定了基础。

58、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

必须注意哪些内容?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

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

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

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

(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逐渐缩减。(3)在

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

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

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

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

应适时。

59、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学

习任务?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

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

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

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

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

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关于活

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

了内部控制条件。

60、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

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

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以上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

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辅助措施,

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61、什么是态度?如何理解态度的定义?

一般认为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

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态度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62、简述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结构成分主要有: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

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63、什么是品德?品德的结构是怎样的?

品德是是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

现,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

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个方面.

64\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道德是

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道德

具有社会共同性阶级性,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品德是

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

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品德形

成的后天性,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品德表现的行为性,

品德结构的稳定性,,品德抉择的自觉性.品德和道德

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

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道

德和品德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

律的制约.

65.简述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

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

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其区别是1,二者所涉及

的范围不同.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66.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是什么?

1,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直接

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强度的影

响.2,儿童道德的发展不公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

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3,儿

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的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

程,它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有极大的相关性.

67,皮亚杰认为的儿童的思维结构有哪些特点?

1,儿童道德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

不是一些与狐立的行为片断相对应的道德观念的总

和.2,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前一阶段总是融合到

后一阶段,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3,每个儿童都为建立

他自己的综合而积极努力,而不只是去接受社会文化

所规定的现成的模式.4,道德认知发展的先在阶段是

后继阶段的必要的组成成分

6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

(1)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

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

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

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

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69.简述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与内化

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

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

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

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

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

他们相接近.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

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

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7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1,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

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发主,

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

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

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71.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能些?1,认知

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

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

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

经验不一致时,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

或风气不一致等,这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

受,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

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

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

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

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

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

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

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72.论述利用群体约定改变学生的态度的程序。

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

利用人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

态度,具体操作程序是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

的性质。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

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第三,清楚而客观

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

度的具体方法。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辞同意把计划

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第立,

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第七,引导大家

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

化。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

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至态度改变。

73.什么是问题?它一般包括哪些要素?问题有哪些

类型?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某些障碍需

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任何问题都包含三个成分,即

一是给给出定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

限制或障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有结

构的问题和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

含糊的问题。

74。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

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有关,

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5.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各有什么样的解决过程?

有结构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

封闭性的问题,如课本中的练习题多为这类问题。与

有结构的问题不同,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

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

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

例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的一条公交路线,这是条路线

是怎样的?

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主要有:(1),建立问题表征。

(2)搜寻解法。主要策略有:1问题类比。2“手段-

目的”分析,3问题分解4想法—检验。(3)解法的执

行与评价。

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主要有:(1)理清问题及其情

境限制。(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

害关系。(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4)评价各种方

法的有并行性。

(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6)实施,监察

解决方案。(7)调整解决方案。

7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77.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78,在教学中如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

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

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

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

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

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1。鼓

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79.如何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1)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分析问题。(2)在思

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

而不只是所获得的最后答案。(3)在问题解决之后,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过程,看从这个问题中受到

了什么启发,对知识有什么新理解。

80.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有哪些基本特征。创造性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或特性。发散思维是创造力性思维的核心,是沿不同

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征有(1)

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81.举例说明什么是类比思维。类比思维被认为当面

对面一个问题时,如果一个人没有直接相关的知识,

那他可能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

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比如,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可

以用太阳系来类比原子结构,在原子结构中电子绕着

原子核转,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转一样。类比思维涉

及两种观念之间的太阳转一样。类比思维能力涉及两

种观念之间的对应映射。

82.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

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必须

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83。高创造性者的的特征有哪

些。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

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

具有独立性。

8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

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

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

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

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

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

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

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85.如何利用个性因素提高创造思维的水平。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

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86。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

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87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

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

原则。一是让下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

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

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

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88.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由哪些成分构成。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

相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

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学

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

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

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所谓

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诱因吸

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89.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作用。

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

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

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

为。1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

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

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可能面临多种学习目标或诱因,这就需要在其中作出选择这种目标选择既取决学生对不同目标或诱因的期望强度,又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3强化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坚持把学习任务完成的毅力。而学习动机水平低学生则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4调节功能。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90.简述耶克期斯=多德职守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度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至达到学习动机的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反之,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不仅如此,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于别一些学生,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为有利。

91.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3远景性内驱力与近景性内驱力。

92.什么是内部学习动机。什么是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是与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而在活动之内,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受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93.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效能感受对具有五方面的作用。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第二,替代经验。第三,言语暗示,第四,情绪唤醒。教育意义,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老师要充分理解自我效能对学生行为活动特别是学习活动的作用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能够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坚持自己的行为,面对困难,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困难是会克服困难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效自如地获得新知识,并自如地运用新知识。

9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成就动机不仅影响个体对任务难度的选择,成就动机高的人货币于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而且影响个体的自我调节和坚持性,成就动机高者在没有外力荐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成就动机高者在任务的坚持性上比成就动机低者强。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各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这不仅仅涉及学习任务本身的难易问题。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不会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是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95.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会有很大激励作用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面结合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时,一定要具体详细使其从结果反馈中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果反馈还要具有针对性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96.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念。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公用强化训练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货币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倾向完成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江堰市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98.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老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就感。为些,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失败感。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

功感。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

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99,如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首先要求教师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

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

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

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

始终。

100.简述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

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

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

不会成为主导地位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101.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

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

不良的归因模范作用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

会因为学生总把归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

败的现象,即认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使学习

不振,因此,学生考试失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

客观归因,尽量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

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

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102.什么是学习策略。它由哪些具体策略构成。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

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具体

策略有(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

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2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

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

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103.简述常用的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

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

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

学习材料之上。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识记过程中的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队相互干

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整体识

记和分段识记。6。过度学习。(2)保持过程中的复述

策略。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复习形式多

样化。4画线。(二)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

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的深层加工策略。(1)记忆术。主要有1位置记忆术

语缩简和编歌。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像6

语义联想(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

利用背景知识,联系(三)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

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

结构的策略。主要有(1)列提纲。(2)利用图示。1

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图(3)

利用表格。

104.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有哪些。

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

执行控制过程中,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负

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

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

元认知。元认知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

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105.简述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主要由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

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及社会资源利用

策略组成。

106.如何搞好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

碎时间

107.学习策略训练要遵循哪些原则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

自我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原则。

108.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

分段落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

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09.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

3提问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二

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10.什么是学习迁移。在哪些种类。有什么作用。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1根据迁

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

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

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

迁移和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

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

移。

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

的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

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

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11.解释下列概念

1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2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3水平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

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垂直迁移,又称为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的概括水平

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7一般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

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

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6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

体要求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7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

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8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

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

而应用于新情境。

115.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

程,表现为个人个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

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包含

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

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具有

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

3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4具有与人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5具有健全的人格。

116.如何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以下

四点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

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其含义

有二。其一是心理健康具有高低层次之分。其二是指

健康与疾病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

限,而是同一序列的两极。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

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

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117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生物因素1生物传因素2病菌病毒感染。3脑外

伤或化学物质中毒。(2)社会环境因素。1早期教育与

家庭环境。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个体心理因素。

1心理冲突。2特殊的人格特征。

118、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天鹅肉要、心理发展的需要。(2)中学生人格健全

发展的需要(士)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119、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

教育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

理健康知识;二不当之处珠光宝气?我调整的技能;

三是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帮助充

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帮助学生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

情绪。1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2培养自己的各

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3学会调节情结的

方法。(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6)帮助学生认

识求助心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0、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主要有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证5人格障

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

12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

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

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22、什么叫心理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

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认识环境,依据自身的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

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

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

方面作出良好适应。

123、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

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改变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

124、行为改变和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联系教育教

学过程中的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具体使用这些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

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2)行为

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

性训练。

125、简述艾里斯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艾里斯提出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个体遇到的主

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

件造成的情绪结果,C是由B直接决定的人如果是一个

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

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

的情绪效果E。

126、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

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

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

缺少热情。四是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127、患有祄社交恐惧症的人有哪些具体化的表现?

社交恐怖是恐怖症的一种,事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包

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怖。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在社

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

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

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128、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1)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

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

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

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外的环境

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2)检

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

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

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

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

来加以确认。

129、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

技术?

(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的猎取信息的过程。(2)

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

(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4)

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

观念或流露出气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

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5)澄清,

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6)面质,协助当事人

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130、简述心理咨询的观察法与自述法。

心理咨询的观察法与自述法:(1)观察法:按照研究我,

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

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答以了解学生心理

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记录方式有:1项目检核表:

将要观察的学生的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

目列于表上。2评定量表:按等级评定符合程度。3轶

事记录:用叙述性文字对观察的事实做简明的记录。

(2)自述法: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

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如日记、周记、作

文、自传、内心独白。

131、举例说明如何实施代币治疗矫正学生的不良行

为?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

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代币疗法的实施

步骤:第一,确定所要乔治的目标行为;第二,确定

实质性强化措施的性质,如代币用途等;第三、让求

诊者相信代币的作用;第四,规定完成各项特定行为

时给予代币的量、实际强化物的价值以及如发生不良

行为是否要扣回代币等。

132、联系实际回答,学生喜欢的教师有哪些特征?为

什么这些特征受到学生的重视?

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

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

者等诸种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

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温和、亲切、易接近

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

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

言文明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

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

处事灵活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

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

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依赖等

特征。总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

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

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133、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有什么关系?

(1)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

表明,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

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

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

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含糊不清与珠学习成绩有

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

相关。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则学生的成绩好。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行政管

理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的倾向性。

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

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

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还有的研究

发现,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正相关的

趋势,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珠成绩之间示发现明确

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

却存在着负相关。

134、为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教师

应该如何进行角色创新?

(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到“激趣、

启思、导疑”型教师。

(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

师。

(4)由单一学科教师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135、教师的指导帮助者的角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1)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反思自我,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

要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

(2)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结果进行

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136、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

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在各个

班级制取少量的学生,故意告诉并要求教师长期观

察,,但不要告诉学生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

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学生会按照

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

乎自动地了。罗林塔尔代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

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将之称为

罗森塔尔效应。当然,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并

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

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起的。

137、科顿等人认为反思的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认为反思

的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

(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的领域,包

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材料。

(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

以理解理解这一问题。他们可以利用自我提问助理角。

提出问题后。教师会在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

相似或相关的信息。如果搜寻不到,教师就会去请教

其他教师或阅读专业书籍来获取这些信息。这种调查

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

办法。(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

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

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4)考虑过每种行动

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

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轮的循环。

138、简述教师的正确的学生观的主要内容

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

和独立性。既要珍惜学生的向师性,又要尊重学生的

独立性,建立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2)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和可塑性。既不能忽略学生内心的感受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也不能忽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30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139、在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上,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提的问题更多,从而学生获得反馈的机会就越多,学习更加精确的机会也越多(2)在学生正确回答后,专家教师会更多地再提一个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3)在学生错误的回答,专家教师易针对问同一学生提出另一问题或者是给出指导性反馈。(4)专家教师比新教师在学生自发讨论中更可能提出反馈。

140、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有哪些?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知识渊博、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语言明了等特征。(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依赖等。141、专家教师捭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回顾先前学习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教师往往把宁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1)学习过程。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教学理论。(3)评价、反思过程。这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之中。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种变量的影响。

2、试述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了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修改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把校看个是社会情景,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受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

3、试述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年-1869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他从教育实际出发,系统总结了当时民主政治这的发展成果,因而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这本著作被称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书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早二十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6-1916年,俄国召开了五次教育心理学代表大会。

(2)发阶段(十月革命后)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1918年到30年代末)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开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贡献圈套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等。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奋力前进

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特点

是: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采用

自然实验法和教师的经验总结法,着重探讨合理组织

教学过程的科学依据以及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和教

育条件下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

到90年代)20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由于前苏联心理

科学以活动观点为基础的系统理论的臻成熟,采用现

代心理学中形成实验、教育心理实验、教学实验、等

研究方法的逐渐完善,以及对待西方心理学的正确态

度开始形成,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

新阶段,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注重与

发展心理学的疆,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的教学研究。2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

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的活动”理论。

3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

展中作用。

4、试述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孔

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就有不少

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中国古代的这些教育心理学思想,

在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虽有所充实和发展,

但并没有形成严密的知识系统,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的教育心理学

是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中国第一

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

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年代初,廖世承借

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

并于192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26年,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

理学概论>。此外,潘菽、陈选善、肖孝嵘和艾伟等心

理学家还编著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国的教育心理

学的研究工作逐步开展开来。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教

育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因受到某些历史

条件的限制,教育心理学的发也经历过艰难曲折的过

程。1949-1958年的发展状况。这一阶段中国心理学界

主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资产阶级的心理

学思想,改造与分设中国的心理学。21959-1966年的

发展状况。1959年以后,开始纠正1958年的错误,并

对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

随之恢复了正常发展。31966-1976年的发展状况。这

是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期间,心理学被宣布

为“伪科学”,各师范院校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

被迫停开,心理学研究机构也被解散,中国的心理学

濒临毁灭境地。41976年以来的发展状况。这是中国的

教育心理学重新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的时期。从1978

年起,中国心理学会总会先后重建了发展心理和教育

心理专业委员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与研究领域都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0年初潘菽主编的<教育心

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

观点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

成就。迷一阶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啬了问题行为及其测查、心理卫

生、教育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探索,对传统课题的研

究也有了新的发;研究方法较多地采用了教学性实验、

教育性实验及实验室实验;注意介绍国外教育心理学

的文献;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5、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

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

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

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

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

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和相继出现的四个

阶段。每一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

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

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

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皮亚杰的认知

发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如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

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

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6、试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价值。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

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

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

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

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

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

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

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

的个性化。

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1心

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

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

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从而在低级的心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持的心理机

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

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

认知结构中。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庆着眼于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

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

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

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从维果斯基对儿童的界定和解释可以推论,维果斯基

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

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

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维果斯基的思

想也强烈地影响着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

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

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

程性因素。

7、试述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

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

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反思型、整体性

与系列性等方面。

(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者对客观事物判断

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

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

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难

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

受到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

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冲动型与反思型。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

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根据问题

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

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反思型思维的学

生在碰到问题时则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他

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

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方

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

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

(3)整体性和系列性。采取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在从事学

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的各个子问

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而

且,他们的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

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采取

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

题上。他们在把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

逻辑顺序。由于他们通常都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

所以,只是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

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如果他们要使用类比或图解

等方法,也是比较谨慎的。

对教育的启示: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

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

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

不断改革教学,动力因材施教。2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

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

组织形式。3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

学方式个别化4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不断

改革教学,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

8、论述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桑代克通过其著名

的“饿猫出迷箱”试验,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

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

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

思维的参与。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

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

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学习者如果有某

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作出了这种活动时,

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不让他作出这种行为,他就会

产生烦恼。

(2)练习律。对于已经形成的某情境或某反应的联结,

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3)效果律。这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

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的作用。在对某个情境

作出一个反应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这

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

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

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学习无须

意识参与的观点。

9、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发。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奖励

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奖励虽然是塑造行为的

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必须得当,否则便会强化

不良行为。

(2)不同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教学中应

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

强化。后果紧跟着行为出现比延缓出现要有效得多。2

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

化,随着学习的,应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不要

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的方向逐步去

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

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

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

不能做,但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样做。

10、试述班杜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

示。

(1)交互定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人个因素)、环境和

行为古老暑为相互决定的困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

此之影响都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

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2)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

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

矫正原有的行反应,而大户室过和中,学习者作为观

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

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

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过程。

(3)对强化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

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强化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而

班杜拉认为,强化物本身并不能对个体的反应产生任

何强化作用,它只是关于行为结果的信息,基于这些

信息,学习者就可以形成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引发行

为的动机。如果一种行为得到了强化,这就是在告诉

学习者他的行为是对的,是可以带来奖励的,那以后

他就还会这样做。如果一种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后果,

学习者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以后他就会避免这样做。

人会从自己的活动中获得经验,活动结果是人类学习

的重要信息来源。

1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

示。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试,使学科

的基本结构转变以学习头脑中认知结构。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

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构建学生良好

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的认

知结构包含哪些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采取有效

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

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

学生自己的活知识。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四条:动机原

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总之,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

中小学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

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

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2)应根据中小学生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

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

动过程。

12、简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在推动美国的认知运动,特别是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

导的教学改革运动中,布鲁纳是一位极重要的人物,

在心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

吸取了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但又有所发展。他的

认知表征发展的三阶段不像皮亚杰那样只关注知识本

身,而是关注知识的生长,这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他

对发现学习的倡导虽非首创,但他却是研究最深、推

进最有力的学者。可以说,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

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

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

的转变。

当然,布鲁纳也有自己的缺陷,他在论述儿童的生长

时忽视了社会方面的因素。他过于强调学生的发现学

习,以致混淆了学生的发现学习与科学家的科学发现

之间的差异。他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其实有些学

科的基本结构是不清楚的。由于种种原因,在布鲁纳

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改革运动并未取得成功。

13.试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

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1)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

要是学习言语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它是有意义学

习,而非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知识

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

非人为的联系。(2)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

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

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按照

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联系的方式,他提出

了三种同化模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织学习

三种。(3)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有意义学习和

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向个组织学

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即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

则、先行组织者策略。(4)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

学生的学生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

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提供的材

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

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

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总之,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

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有意

义的过程和条件作了具体解释。他重在用同化来解释

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获得问题,对实际教学有重要价值。

14、举例说明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的三种模式。

(1)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

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识结构原

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

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一种是派生类

属。例如,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

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

四个顶角都是直角。另一种是相关类属,例如,学生

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

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就

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之下,但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

会有一定变化。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

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

一系列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例如,儿童在

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下位概念之后,再

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

(3)组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

已有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

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比如质量与能力、

需求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等。

在这种学习中,实际上学习者头脑中只能在更一般的

知识背景中为新知识寻找适当的固定点。

15.评述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式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是这样的: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作

用于学习者的各种感受器,如眼、耳等,并通过感觉

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首先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

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

保留0。25—2秒。经过注意和初步加工,信息进入短

时记忆,之后再次对它进行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

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的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

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如果不

断复述信息,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得长一些,

但也不超过1分钟,经过对信息的复述和组织,经过

对它的精细加工,从而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信息

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便在以后需要

的时候再回忆起来。

具体到学习活动中,加涅又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加涅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对我们理解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加涅是个典型的折衷主义者,从他的理论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16.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学生观。A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B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3)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4)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5)情境性学习。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历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这些观点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这些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设想。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设想。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真正的、深刻的、灵活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就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总是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思维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状况以及见解的合理性等进行监视和调节。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一学生以及学生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要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力的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

17.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分别是以什么形式表征、存储的?对教学有何启示?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命题和句子并不完全对应,有些句子可能包括两个甚至更多个命题。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在这种网络中,那些相关的观念之间具有更紧密的联系,在接触有关的信息时,这些观念之间可以相互扩散、激活,从而被个体提取和利用。可见,学习者并不是按照信息原有的形式把它们复制到头脑中,而是要按照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对意义进行重新组织。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越深,所形成的联系就越多,命题网络就越复杂。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是由一系列“条件-行动”规则构成的,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作出这种活动的条件。产生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作出某个行动。与前面所说的相对更为静态的命题网络不同,产生式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特定的条件,相应的行动就会发生,这常常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而且,一个产生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其他的行动,这样,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

18.维特罗克是如何分析知识的理解过程的?

(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它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学习者首先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当前的工作记忆)

(2)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外来的、意想不到的信息,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注意那些已经有过经验、仍有持续兴趣的信息,去进行选择性的知觉。在这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作出有意义的控制和努力。

(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和长时间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4)在最后完成意义建构衫,学习者要先试探性地建立这种联系,进行试验性的意义建构。学习者激活一些有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解,同时监视这种试探性理解是否合适。

(5)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性联系、展开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作比较。

(6)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这包括:第一,构成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第二,从长时记忆中撮的建立联系的信息是否合适;第三,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适;第四,如有必要,应该系统地考虑感觉信息与长时记

忆中所有可能的联系。

(7)如果意义建构成为,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

19.试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

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邓解活动对象,知道

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

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2)物质活动或

物质化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

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

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

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这一阶段,开始了真正的心

智活动。(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开

始从无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5)内部言语

活动阶段。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

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

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这一阶段,心

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

20.试述心智技能分阶段形成的含义,作为教师要注

意哪些问题?

(1)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

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

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

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为完成主体

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点:A要使学生了解活

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

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B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

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C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与独立性。D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

作指令要明确。(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

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头脑中建立起来的

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为了使心

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

点:A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B要

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

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C要注意活动的掌握

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D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

内化,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3)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

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

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要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

为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A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

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

顺序,不能颠倒。B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

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

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C在这一阶

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

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D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

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

握程度,适时转化。

2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技能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

某项运动技能或心智技能。

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而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

条件制约,正确利用这些条件会促进技能的形成和发

展。(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在练习过程中,

掌握正确练习方法,可能效地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

提高练习的效率。(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练习必须有计划,先简后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有步骤地进行。(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在初步掌握正确技能后,再加快练习速度,形成熟练

的技能。(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在练习中,要

根据技能的复杂程度和学习者的身体状况采用集中练

习和分散练习,提高练习效果。(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防止疲劳,

而且有利天南地北叛党生实践中灵活应用的能力。(7)

让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改进。

22、评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

和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依据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四个阶段。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

主要表现在:

(1)在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肯定了认知发

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2)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的规律问题及道德发展过程

中量和质的问题,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论。

(3)关于儿童在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皮亚杰认

为,认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可以通过教

育的手段加以促进。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

(1)他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同伴间相互关系

的不断发展,儿童道德判断的基础判断的基础从考虑

后果转为考虑意图,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是同伴的协作,而不是成人的教育或榜样,从而

否定了榜样的作用。

(2)皮亚杰虽然揭示了道德认识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

作用,也注意到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儿童道德发展

中的作用,却忽视了“行”的因素。

(3)关于成人的强制或约束以及协作在儿童道德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皮亚杰绝对否定成人约束对儿童道德

发展可能具有的积极的作用。

23、评述柯尔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的理论和方法,

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结构上更精密、更连贯的道德发展

阶段理论。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水平

六个阶段。其主要理论是: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的发展也表现出了高的

水平。

第二、虽然认知的发展为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

并等于认知发展水平越高,道德发展水平也就肯定越

高。

第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都是按照六个阶段

的顺序依次向前发展。

贡献:柯尔柏格在他的道德发展研究中系统地扩展了

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体系完整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人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按照一定序列从低级

水平向高级水平不断的过程。主张儿童的道德发展同

人的智慧发展一样,是在儿童自身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使自己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的过程。在一定时期,

儿童的道德发展就逐步达到一个新的更高一级的水

平。

其局限性表现在:(1)柯尔柏格把公正观念等同于道

德。事实上,公正的伦理道德观和关怀取向的伦理道

德观表现于个体的整个一生,也表现于各种道德情境。

(2)“是一应当”的悖论。(3)柯尔柏格在他的道德教

育中强调促进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同时也要求这种

道德判断应该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但他并没有证明

道德判断的道德行为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只是通过

逻辑推论而来的。(4)柯尔柏格着重于儿童的认知发

展,忽视了儿童在情绪和意志力方面的发展,而情和

意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至少和知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同样

重要。

(5)柯尔伯格强调儿童在与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自然的发,而不承认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儿童良好的习

惯,另一方面又主张儿童在每一发展阶段作出道德判

断时,要以学来的习惯为基础,从而陷入了无法解决

的矛盾之中。

24、试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学生的态度与品德

特点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民主、信任、宽

容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

成与发展。2、社会风气。社会上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

有可能影响其道德行为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3、同伴

群体。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所

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影响。

(2)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

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

提.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

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

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

对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5、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1)有效的说服。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教

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

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

变学生的态度。同时,教师还要发挥情感的作用,说

服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

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

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

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

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通过观

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

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

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抑

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

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辩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

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

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时注意一是奖励一些

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概括性的行为,二是要选择、

给予恰当的奖励物。惩罚时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

罚,不要把惩罚当成目的,在惩罚的同时,给学生指

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2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

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

在不同程度卓识孤创造性。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

高,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

当辅导策略,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则有利于孩子的创

造性的培养。

(二)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个具有相关性,其基

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

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三)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

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

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

有独立性

2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

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

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

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

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

概括如下: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

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

头脑风暴训练。上述所列方法彼此之间有的交叉或重

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许多研究

证明,结合各个学校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

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学生的创造力。排

斥或脱离学科而孤立地训练创造力,这实际上是舍本

逐末的做法,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8、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

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豪

放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

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

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但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

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先于他会为满足学

习需要而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

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

民生。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刺激物,

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等,诱因吸引学生定向的

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

满足。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

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

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

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

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

29、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马斯洛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

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

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

级到高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

出现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

失需要未得到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

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

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喜

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做出较为“安

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

习本身具有创造性,首选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平的,

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

惩罚。

30、试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

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

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

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

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结体验有关。如果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产生,归因于

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成败归因于稳

定因素,则可期待下一次的成败;如果归因于不稳定

因素,则根据这一因素是否可控,而预期能否改变成

败格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感到满足,

并期待通过下一次成功;如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

感到庆幸,但无法预料到下一次成功,因而不能产生

学习的动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产生内

疚,下一次是否成功取决于自己下一阶段的行动,如

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感到绝望,自甘于下一次的

失败。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

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

觉。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

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

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

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

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

看,强调中、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

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

低而努力的人以最高评价,以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给

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另外

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

解。控制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

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

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而除了主

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之外,

教师还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创设一些

辅助备件。

(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同。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

注意:竞赛少用慎用,竞赛要注意方式。

(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注意:

一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二是奖励与惩罚一

定要公平、适当;三是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

一是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二是学习结果的反馈要

具体。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一是教师应

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

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

得成功。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32、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

习需要?

(一)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2)学生的修改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品德决定

着学习需要的性质。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学习

需要的产生。学生的志向水平对学习需要的形成也有

一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

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

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注意教学的新颖

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利用灵活的教学方

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4)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

趣。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已

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外活动指

导,发展学习兴趣。

(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3、简述概括说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贾行依据其实验研究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 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贾德十分强调经验概括化的重要性,认为学生需要先掌握原理,形成类化,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活动中去。掌握原理是学习迁移发生的一个先决条件。概括说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不把迁移的希望寄托在学习材料的相似上,而是十分强调学习者掌握∑关的原则和原理,这是对相同要素说的发展。它提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关键原因是两种学习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从而使学习迁移范围大为扩大,需要指出的是,概括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而是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即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就会差异悬殊,迁移效应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对学习者概括和掌握原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广泛概括,从而发现导致学习迁移发生的般原理的原则。

34、学习策略的训练可采用哪些方法?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多环节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古籍与理解保持。(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学习策略的某一个中步骤,然后,逐步降低材料的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工。交互式教学主要是用业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学会阅读和集会,它是由都是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总结-总结段落内容;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5)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都要结合学科知识,学习策略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策略的前提条件,脱离知识内容的单纯训练容易导致形式化倾向,难以保证学生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5、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学生策略的训练。

交互式教学主要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理解,它是由都是和一组学生一起进行的。交互式教学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1)总结,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明确材料中难点。(4)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一开始,教师示范这种策略。

例如:朗读一段课文,并就其核心内容进行提问,直到后概括出本段课文的中心大意。提问是为了引起讨论,概述大意则有助于小组成员为阅读下一段课作准备。然后,教师指定一个一扮演“教师”,效仿教师的步骤。副食带领大家分析下一段的内容。学生们轮流担当“教师”。在这里,教师先树立一些榜样性的行为,示范四种主要策略,然后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学生尝试使用策略时给以必要的帮助,起一个促进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研究表明,这种策略能增加成绩差的学生的成绩。

36、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

(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在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37、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原有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

种:促进和阻碍。

38、试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种辅导模式及其特点。

(1)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模式。指导模式最初

是指咨询者对来访学生的职业指导,以后随着教育实

践的需要和指导内容的不断扩大,有关学习、适应和

行为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列入指导的范畴。因此,指导

模式在今天的含义,实际是指辅导者在全面了解学生

的素质、专长、兴趣、性格和其他人格特征的基础上,

对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的进行的综合性指导。]

综合起来看,指导模式具有下列几个特征:1、关心求

辅者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冯前行为的影响。2、把工

作重点放在辅导者指导作用的发挥上,试图通过辅导

者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作出

抉择。3、指导模式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

能训练,希望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

并将这种技能迁移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2)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指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站在医生的立场,对心理偏常

的学生给予严格的心理诊断与耐心的心理治疗,并积

极发挥治疗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减轻受辅者

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促进其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

调。

这种治疗模式的特征有:充分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潜

能,强调通过动员自身潜能来纠正不正常行动。强调

咨询员与来访者协商融洽关系,给以真诚、无条件的

绝对尊重,这样才能使来访者自身潜力得以释放与发

挥。采用非指导性技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思

维和情绪状况,耐心倾听,使其尽量表达和暴露自己,

使来访者充分体验到情绪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从而

促进改变。咨询成功的标志是来访者人生态度的变化、

生活能力的提高。

(3)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健康辅导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

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

矛盾和个别差异,促进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

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

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这一模式与前两种械式的主要区

别在于其强调的重点不是当前发展障碍的排除的早期

发现和预防,关注他们下一阶段发展工作的衔接和发

展任务的准备。

(4)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社会影响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辅导者应

依据社会心理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重

社会角色、性别差异、社会习俗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

响,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对辅导结果的

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辅导的成绩,巩固辅导的成果。

39、简述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

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在各个

班级抽取了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

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

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

绩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

的假信息所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

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

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

预言似乎自动应验了,并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

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念而获得的确切信

息引起的。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每

个学生都要寄予正确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学生特别

是原来认为是差生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

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你能行”的信息,学生感到

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了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倍加

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

使人们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

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

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

极的期望。

40、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1)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而新手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

去。(2)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3)专家教师在教学时

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法,而新教师往往一上课就开始讲一些较难的和

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而不注意此时学生还未进入课

堂学习状态。(4)专家教师将课堂练习看作检查学习

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5)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

化的常规程序。(6)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育策

略。(7)在对学生发出的非言语线索上,专家教师常

利用这种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而新教师往往只注

意课堂中的细节,也难以解释他们看到的事情间的联

系。

41、论述教师成长的历程和途径。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

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都是新教

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

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待我?领导是否觉

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

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

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

后,成长的下一目标便是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

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成长与发展

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

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

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主要方法有:观摩和分

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五、案例分析题

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

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

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

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

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

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答题思路: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

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

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

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

是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

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小容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

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

“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

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

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

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

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教师和同学,害

怕被人笑话。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

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

学好数学了。

答题思路:根据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学习支机的影

响理论,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1在目标定向上,小容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确定,“暗

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太多想

了”。没有一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出

学习动机,也是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确定明

确的学习目标。

(2)在学习信念上,小容的引起学习方法和其他原因

导致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

自己的自我效能差,久而久之,导致习得性无助,即

防御性悲观。“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

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这样,小容需要成功体验,

及其他学习的自信心。

(3)在情绪状态上,小容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小容应

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

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这样是不会学

习好的。

(4)在教师变量这个因素上,教师可以对其关注,给

一定的教师期盼,利用教师的效能使可变的有趣,增

强自信。

(5)任务变量。为了让其体验成功,学习任务应从简

单开始,循序渐进。

总之,学习是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彼此都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以要把握好自己,即个人因素。

这是主要的。

3、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

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

答题思路: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

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

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

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4、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

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

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教师就教学

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

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

据?

答题思路: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

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

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

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

生进行意义识记。

5、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

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答题思路: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

答主要通过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

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

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的

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6、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

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

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答题思路: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

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

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缺一罚十”的做

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

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7、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

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

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

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更欣赏哪种回答?为

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用

途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

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用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武

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

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8、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

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

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题思路: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

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

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

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

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

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

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9、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

用教具天平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上的胶垫,

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

粉笔为10克。而该教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

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

位教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教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答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

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

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

目标,促使具有鲜活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

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教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

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

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

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

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10、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

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在课堂上踊跃的表

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

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

转。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

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经过询问,

我才知道,我奖励的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

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

他回家后对母亲说:“教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

好,所以把一张最大的发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

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

位教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了个“美丽的误

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

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

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

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

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

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

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11、为了让班会更加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

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

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

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

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

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谈自己对演

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

而且您每次都有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

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

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

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

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

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

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思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

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

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老师的思维、

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

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2、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

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

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

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

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

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

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地说“白跑了一趟,门卫

不让进,说“瞎捣乱”。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

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

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

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

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

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

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

计他们去反思、去体会,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

从挫折中起飞。

13、徐老师在讲相遇应用题时,刚要请学生上来表演

相遇问题的情景,发现有两个同桌的同学在课桌上用

粉笔画“楚河汉界”,他灵机一动,把这俩个学生请到

了讲台前,让他俩相对站在两端,然后分别用不同的

速度走向中间,并要求相遇时握握手,这两个学生没

法只好照着做了。老师表扬了他们表演成功,同时也

批评了先前的做法。两个学生既高兴又羞愧,回到座

位上就把“楚河汉界”擦掉了。

请分析徐老师处理这一偶发事件的成功之处,并回答

这种处理方式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的素质。

答题思路:徐老师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针对课堂上

出现的纪律问题,因势利导,采取恰当有效的正面教

育措施,结合教材有机地进行教育,这样做既使学生

改正了错误,又理解了所学内容,圆满地处理了这起

偶发事件。这说明教师面临经常变化的教育对象和复

杂的教育现象,其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特点,同时,

也说明该老师具备了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

力和素质。

14、亮亮,男,13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

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

对功课关注不多,每期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复习,

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他十分苦恼。

请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

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亮亮违背

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

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姿势牢固化。

对策:要运用遗忘规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复

习。(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复

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适当的超额学习。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15、年轻的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它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一位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它同学也都从自己的巾身口袋中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让我们自己找到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阅读了上述安全,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答题思路:

(1)海伦是一位聪明、智慧而又有爱心的教师,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教育的独创。海伦教师的方法符合心理指导的原则。是以全体学生(包括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对象,关注他们的现在与未来发展,若干年后的事实说明海伦的教育达到目的。

(3)海伦教师是从人格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启发和调控的,让学生们通过“优点单”,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提高了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工程心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1.工程心理学: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中所使用的各种人造器物。“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人机系统:在劳动或工作中,人与他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称为人机系统。 3.人机界面:控制器、加工器或运算器、显示器是机器系统的三个环节。机器和人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进行信息交换,人们把它们叫做人机接口或人机界面。 4.信息模型:人从显示器中所感知的不是被控对象本身,而是代表被控对象变化状态的符号、标记或图像,显示器上所呈现的这些符号、标志、图像等叫做“信息模型”。 5.观念模型:人感知到信息模型后,就要对它进行解析或译码,即在大脑中把它转化成被控对象状态的映象,这种映象叫做“观念模型”。 6.目标模型:人对机器进行控制或调整,是为了使它按照预期目标运转。大脑中以映象形式存在的预期目标称为“目标模型”。

7.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 8.信度: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 9.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效度有三种:内容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 10.准实验研究: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实际情境中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法。由于准实验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的,有许多条件无法控制,因此在实验设计方面与实验室研究不同。 11.模拟研究:它是以物质形式或观念形式对实际物体、过程和情境的仿真。 12.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教学提纲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 121题 01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 启动功能 激活功能 巩固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02 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它们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先行组织者 学习的最佳期限 教学与发展同步 03 教育真正促进心理发展要具备的条件有() 教师的积极性 内容正当性 要求适合性 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 04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有() 建构科学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进行高等教育研究 培训学生职业技能 05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 人际关系 就业困惑 危机心理 恋爱与性的问题 学习心理 06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课程内容满意度低 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指向自我 学习投入实用功利 学习自主性不足 学习方法突击应付 07

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条件是() 增强教师职业自信 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 虚心学习,时刻反省 树立学习榜样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08 斯腾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来讲,应该具备的特征有()丰富而组织化的知识,并能运用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 有很强洞察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丰富的教学经验 09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 情绪衰竭 人际关系冷漠 去个性化 兴趣下降 个人成就感降低 1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认同角色,热爱工作 人际关系和谐 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具有教育独创性 体验、控制和表达情绪 1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职业焦虑 角色冲突 社交恐怖 职业倦怠 人际适应不良 12 大学学习的特点包括() 自主性 专业性 丰富性 多样性 探索性 13 学习引起的变化包括() 学习疲劳后效率降低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第1章概论 一、填空 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简单的工具和复杂的生产技术装备;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要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必须对人在系统中的认识的两种对立观点:机器中心论和人中心论。 3.人机系统指在劳动和工作中人与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划分方法:⑴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串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并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 ⑵人机系统还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区别在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 人机系统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 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人和机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系统,但两者在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人和机的活动都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R表示身体反应。 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称为效应器官。 ⒋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⒌泰勒被认为是最早对人与工具匹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开创了“时间研究”与吉尔布瑞斯创始的“动作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迈开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第一步。 ⒍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首先把实验心理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方法为企业选拔、培训工人和改善工作环境。1912年前后,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心理技术原理》,是发展的工程心理学的先驱。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 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 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 分析学派C. 人主义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 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 A.发展法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 0 A.发展法B.观察法C.系统法D.实验法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 0 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系统法D.发展法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 0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系统法 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 0 A. 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 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 0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

工程心理学论述及简答

工程心理学论述及简答 1.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2.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工程心理学侧重于从工程技术设计的角度对身心因素进行研究。②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人机信息交换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显示器与控制器同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匹配程度。工程心理学为各类显示装臵与控制装臵的设计,提供心理学的原则和人机匹配的参数。③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臵、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机具和加工件的排列、工作间的距离等,都会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④工作环境的要求。异常因素包括超重、失重、高压、低压、缺氧等情况。⑤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人的智能活动的模拟。 3. ※☆工程心理学的作用:①提高效率。人机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人或机各自的效率,同时也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②防止事故,保障安全。③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无害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要尽可能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满意。工程心理学关于人机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为制订工效学标准、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工效学标准通常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制定和实现标准,只是为了保障安全和健康。安全和健康地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 4. ※☆人机系统的分类:①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例如司机开车。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 ②人机系统还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否能够了解

教育心理学多项选择题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 ?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 .性别差异 B .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3.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 A .场独立与场依存 B .独立型和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 .外倾型与内倾型 4.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A .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5.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 A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 .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1.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 A .活动的难易 B .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2.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 )。 A .距离远近 B .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 E.外形 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 ?班级 B .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4.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 .教师的指导 B .规定限制 C.采纳学生的意见 D.安排日程 E.奖励 5.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 ) A .扰乱性问题行为 B.心理问题行为 C.品行性问题行为 D.性格性问题行为 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1.测验前的计划包括( )。 A .确定测验的目的 B .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E.选择适合的题型 2.以下关于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没有关系 B.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 .两者完全等同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 学

工程心理学 第1章概论 壹、填空 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壹门新学科。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于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简单的工具和复杂的生产技术装备;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要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必须对人于系统中的认识的俩种对立观点:机器中心论和人中心论。 3.人机系统指于劳动和工作中人和使用的机器以壹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划分方法:⑴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且联式人机系统。串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壹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均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且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且接,俩者可互相替代。 ⑵人机系统仍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区别于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 人机系统按人于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 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人和机器是俩种性质不同的系统,但俩者于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人和机的活动均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R表示身体反应。 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称为效应器官。 ⒋人机配合包括俩方面的涵义:壹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于构形和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⒌泰勒被认为是最早对人和工具匹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开创了“时间研究”和吉尔布瑞斯创始的“动作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迈开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第壹步。 ⒍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首先把实验心理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方法为企业选拔、培训工人和改善工作环境。1912年前后,出版《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心理技术原理》,是发展的工程心理学的先驱。 ⒎工程心理学兴起后的最初10年,主要集中于研究开关、按钮、操纵杆等控制器和表盘指针式仪表设计中的人的因素问题,五十年代是工程心理学的“开关――表盘”时代。 二、简答及论述

教育心理学多选练习题(带答案)汇编

心理学多选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ACE)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E.同伴群体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BC)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BCDE)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的监控能力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ABDE) A.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 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ABC)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 标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是题目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BCDE)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综合包括三个水平(ABE) A.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时表现的综合 B.处理事物时表现的综合 C.理解材料表现得综合 D.生产新模式表现的综合 E.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BCE)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BDE)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运算阶段、前感知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模式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的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BCE)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下列属于元认知控制过程的是(ABC) A.制订认知计划 B.监视计划的执行 C.对认知过程的调整 D.对认知结构的反馈 E.管理认知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ABCD)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 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的是(ABCDE)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消退 E.惩罚 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ABCE)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更多精品文档

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 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关系。 答:(一)稳定性 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 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及具体表现。 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有如下表现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4.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一、适应现象 1.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 >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很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 6.学前儿童感知和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2010年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2章)

2010年自考医学类工程心理学复习笔记(第2章) 1.科学研究就是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加以预测与控制。 搜集材料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搜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搜集?向什么人搜集? 2.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先对一些行为变量定性,然后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定量的比较。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相关分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在心理学研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的程度经常是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的。 4.信度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

信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用某个测验对被试加以施测,把测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 5.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 效度有三种: ⑴内容效度:测验所涵盖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涵盖的范围越广,内容效度越高。 ⑵预测效度:用测验的结果去预测被试今后实际绩效的程度,预测效度越高,这种预测就越准确。 ⑶构想效度:测验结果与某种理论构思或概念相符合的程度。 6.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科学的观察与常识的观察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而常识的观察往往是随机性的。 观察常常有两种: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以人的感官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借助仪器或其它手段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7.在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要遵循“最大原则”即使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尽量增大;实验中对干扰变量的控制要遵循“最小原则”即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干扰变量的影响要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满足最小原则,需要采用以下方法: ⑴消除法:指将干扰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

河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

1.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需要注意(ABC )提供练习和实践机会在变 式情境中练习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的结合熟练掌握符号代表的含义熟悉命题之间的关系5 2.按照奥苏泊尔的观点,接受学习的特点包括(ABD)有意义的被动的探究性的主动的创 造性的 3.按照加涅的智慧技能形成观点,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ACD )认知策略的学习元认 知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思维方式的学习4 4.按照我国较流行的观点,构成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BCDE )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 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 5.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的研究,遵从行为的特点有(BCDE)系统性工具性盲目性被 动性情境性 6.按照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有(AD )狮子滚绣球鸭子凫水母鸡下 蛋老鼠跑迷津吃酸梅流唾液5 7.按照知识描述的内容,可将知识分为(AC )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显性 知识本体性知识4 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BCE )意志内驱力认 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需要内驱力附属内驱力5 9.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在操作阶段包含的过程有(AE)复现反馈注意保持动机 10.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在获得阶段包含的过程有(CD)复现反馈注意保持动机 11.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AD)获得探究练习操作熟练 12.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概念包括(ABE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积极强化消极强化自 我强化4 13.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的四项原则,包括(ABCD)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 材料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学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和逻辑顺序确保学生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 14.常用的启发式策略包括(ABCDE)类比迁移爬山法逆向搜索生成——检验策略手段—— 目的分析 15.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包括三种水平,分别是(ABD )概念符号表象命题主题4 16.陈述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其表征方式包括(BCD )表象符 号命题概念推理4 17.程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 步调原则自由学习原则 18.从技能的定义上看,技能的典型特征是(ABCD )接近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复杂的动作 系统与知识经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善化的经验系统4 19.从类型上看,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AB )启发式策略算法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 略迂回策略5 20.从认同的发生过程来看,与遵从相比,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BCD)情景性稳定性自觉 性主动性被动性 21.从知识掌握的实质上看,对知识的掌握起关键作用的条件是学习者的(ABDE)先前的 相关知识储备主动积极性情绪状态智力水平对学习内容的组织 22.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有(ABCDE)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 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 23.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包括(ABCDE)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