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复习材料

环境复习材料

环境复习材料
环境复习材料

题型:填空(1*15);不定项选择(2*10);名词解释(4*4);判断(15);简答(24);计算(10)

第一章绪论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1)理论环境学

2)综合环境学

3)部门环境学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演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环境科学的内容

第二章大气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二次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其

粒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它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光化学烟雾:是含有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一定的气象条件和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的混合物。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大气稳定度:指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稳定程度。当一空气块受某种原因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了上升或下

降运动后,可能发生三种情况:稳定,不稳定和中性稳定。

●大气的分层和成分

按温度垂直变化的特点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

大气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液体、固体杂质

根据逆温层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辐射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和地形逆温。(原因P38-40)

不同温度层结下常见典型烟流翻卷型(波浪型)、锥型、扇型(平展型)、屋脊型(上扬型)、漫烟型(熏烟型)。P40

●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证明,特别是对于连续的平均烟流,浓度分布符合正态

分布的,因此可做以下的假定:(p46)

1污染物浓度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2在全部空间中风是匀速的、稳定的;

3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恒的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2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光分解又必须有290-430波长的辐射作用下才有可能。因此,纬度大于60度的地区,入射角较大,太阳辐射小,不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2)季节:夏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冬季大。一天中,中午前后光线最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3)污染源条件: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尾气是形成烟雾的前提。

光化学烟雾形成时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三个过程:(1)O3的生成;(2)碳氢化合物的氧化;(3)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系列(PAN)的生成

第三章

●水环境:水环境系指地表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BOD5:以20℃、5日生化需氧量作为衡量水污染有机物的标准。

●河流水体的稳态:指污染物在某一位置时浓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富营养化:指N、P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氧化还原电位:表示元素的氧化还原能力的测量单位。

BOD:指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COD:指在一定严格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保守物质:迁移、分散、总量不变C↘

非保守物质:迁移、分散、自身衰减C↘

●污染物在水体中扩散形式p76

1)推流迁移

2) 分散作用

3)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根据Eh和pH情况把天然水体分类

1)大气降水2)河水3)湖泊4)地下水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类型(p97)

1)重金属化合物的沉淀——溶解作用:

2)重金属的氧化——还原转化

3)重金属的络合作用

4)重金属的胶体化学吸附迁移转化

5)某些重金属的甲基化作用

污水处理方法

1、一级处理:筛滤、策略沉淀和浮选

2、二级处理:生物法和絮凝法

絮凝法:絮凝剂

生物法: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

3、三级处理: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有:格栅与筛网、沉淀法、气浮法、离心分离。废水的化学处理法主要的方法有中和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等。废水的生物处理法分为好氧与厌氧两大类,常用的

人工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富营养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与危害

天然富营养化:雨、雪对大气的淋洗及径流地表物质的淋溶和冲刷汇入水体的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性物质。以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的不断分解

人为富营养化: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等造成的。

同:都是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异:天然富营养花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的并经过程,这个过程及其漫长,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其进程;而人为富营养化则是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演变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事水体由贫营养状态到富营养状态。

危害: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河流水质模型

1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

{竖向混合先完成质量交换、热量交换、动量交换、三维问题

横向混合:后完成横向弥散、二维问题

2、生物化学分解

3、大气复氧

4、简单河段水质模型(p83图)

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

稳态:指污染物在某一位置时浓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一维模型(p79例题要看)

D X = ?C UX . ?C

?X

二维模型

污染物中的水解类型(找不到)

第四章土壤

●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它影响着所有土壤化学反应和过程,对物质

的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酸碱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土壤溶液中H+ 或OH- 离子的浓度。

●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收、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土壤矿物质的机械组成

土壤矿物质及分类(P1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岩石(母岩)和母质,他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主要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两种。

土壤质地分类: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粘壤土类、粘土类

●土壤的吸附作用:

生物吸收:指植物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选择性

机械吸收:

物理吸收:土壤胶体上扩散层的阳离子通过“水桥”吸附性农药分子

化学吸收:进入土壤的化学农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化学吸附作用氢键结合和配价键结合等形式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

物理——化学吸收:因土壤胶体带电荷,能吸附呈离子态的农药。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类型(p135)

(1)光化学降解:指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光谱等能流而引起的农药分解作用。

(2)化学降解:以水解和氧化最为重要,水解是最重要的反应过程之一;

(3)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

生物化学作用参与分解土壤中的有机农药。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因素:

1化学性质: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如挥发性、溶解度、化学稳定性、剂型等,有机氯农药挥发性小,但他们的蒸汽压和土壤中的残留有一定关系。

2土壤性质:农药在质地粘重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较长(p136)

第五章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通常系指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

体颗粒物。

●耗氧堆肥主要工序(p154)

1)前处理2)主发酵3)后发酵4)后处理5)贮藏

固体废物的危害(P146)

1)污染水体2)大气污染3)土壤污染

4)影响环境卫生5)处置不当6)有害固体废物泛滥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类型(P150-158)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的概念:

两种理解(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即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2) 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1、按时间来划分: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2、按照研究问题的空间范围划分:可以把环境质量评价分为局地的、区域的、流域的和全球的评价。

3、按照环境要素划分:可以分为大气的、水体的、土壤的质量评价。

4、评价规模:单个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性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W值法和积分值法计算(p166)

●矩阵法计算(p188)

1、环境影响的幅度:

2、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第七章环境规划

●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环境规划:是环境建设的前期阶段,为了达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在预测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根据预期的环境目标,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类型

1)经济制约型环境规划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

1)区域现状调查(经济、资源、社会、环境)

2)现状分析和评价

3)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5)拟定各种环境规划草案

6)优化(优选、修正、补充、调整)

7)方案的实施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环境承载力分析中的限制因子的类型和如何选取

1)环境类限制因子:指的是大气与水体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稳定性与土壤侵蚀等条件限制因子。

2)资源类限制因子:指的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利用条件限制因子。

3)工程类限制因子:指的是公路、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市政工程设施限制因子。

4)心理类限制因子指的是人们根据其周围环境的感受所提出的生活条件限制因子

选取:一般只选取限制作用最强的限制因子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基本方法:

A 确定环境目标:这是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环境目标的确定,要根据人们对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要求,以及环境本身的净化能力来确定。

B 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在确定环境目标值后,应分别计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及水环境容量,研究其对人类活动的环境承载力。

C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区域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应根据区域环境污染的实际负荷与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之差,确定区域污染物的总削减量,并提出逐年污染物削减量的目标值

D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最优控制:当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后,在区域环境系统内实行最优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 一、选择 1、环境日:6月5日 2、BOD:生化需氧量 3、COD: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 1、环境管理的分类: (1)从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2) 从性质划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4、“三同时”制度 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6、环境监察分类: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 7、环境监察依据:法律依据;标准依据;事实依据 8、限期治理对象: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9、环境保护法概念 三、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学:以缓解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 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 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 的行为准则。 5、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 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四部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 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防 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 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 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 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 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特点:(1)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它是综合性科学(3)它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1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20环境管理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 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 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 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 1、节约能源; 2、节约资源; 3、可重复使用; 4、可循环再生; 5、结构可靠性; 6、化学稳定性; 7、生物安全性; 8、有毒、有害替代; 9、舒适性; 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 环境工程材料 天然资源环境材料 电磁波防护类材料 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 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2-2.在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中,如何赋予其环境协调功能 ? 答:通过分析材料的环境影响特征, 得出环境负荷流动结构, 将传统的材料和产品设计方法与LCA 方法相结合, 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和产品进行设计 (即环境协调性设计) , 并结合LCA 思想,从实际生产过程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对大量消耗的基础材料产业的生产等过程进行环境协调性改造, 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和消除污染以实现零排放工程,是材料产业环境协调性发展的治本之道。 (还要用自己的 话阐述一下) 2-3.化学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1、普遍性 在自然界中, 构成物质的元素有 90多种, 它们不仅广泛存在于宇宙中, 而且均存在于地壳层中有矿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的各种地质体中,从而体现出化学元素分布的普遍性。2、富集性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

(完整版)环境的管理系统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既是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20XX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一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1 / 34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 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 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 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_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 们共同的未来》;_____ 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

浅谈放进材料的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进步的促进作用

浅谈环境材料的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进步的促进作用 摘要环境材料的研究己经深人到工业的各个领域。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负荷上环境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环境工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环境材料环境工程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 引言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人类既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材料一方面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而另一方面又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和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显然材料及其产品生产是导致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促使各国材料研究者从头审视材料的环境负担性,研究材料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定量评价材料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发环境协调性的新型材料。 1、环境工程与环境材料 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 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 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从发展现点看,环境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贯穿于材料的开发、使用和废弃全过程。 2、传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 在原料的采矿、提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 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 并带来其他的环境影响, 如全球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光、电磁、噪声和放射性污染等。在大量消耗有限矿产资源的同时,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0 世纪10 大环境公害事件中, 直接与材料生产有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占4 件。 3、研究环境材料的意义 科学家们提出, 生态环境材料是面向 2 1 世纪的材料, 谁在环境材料领域领先, 谁将在下一个世纪的材料领域取得主动权, 谁在材料产业的生态环境化抢先一步, 谁就占领市场。这一思想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材料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 而另一方面又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及前景。环境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国家的高科技发展划中,环境材料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半的国家,

环境工程参考文献

熊鸿斌 1、《阻共复合消声器在煤矿风井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第6期,第一作者; 2、《城市热电厂破碎楼噪声治理技术研究》,2008年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 会议,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2008年第6卷,第一作者; 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 5),第一作者; 4、《浅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 5),第一作者; 5、《合肥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2,第一作者; 6、《合肥市工业化的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省建设”,ISSN07-81093-505-4/X07,合肥工 业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 7、《一种内附共振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在城市室内变电站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 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2007,5); 第一作者; 8、《水库型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合肥学 孙世群 不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4,11期 河流水质模拟问题的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 ,3期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安徽化工 2005,2期 蒙脱石中Al2O3的盐酸溶出过程动力学研究合肥工大学报 2006 ,6期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合肥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与实践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PCB镀铜生产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对策安徽化工 2005,2期 南淝河水质S-P模型参数K1 K2的取值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 4期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 南淝河COD削减模式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6期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 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安徽环境 2003.8期 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5.3期 巢湖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中国水运 2005.8期 区域生态环境的未确之策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环境科学研究 2004.2期 The Communit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Quality For an Urban Water Supply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期 区域生态安全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及应用中国管理科学 2004.1期 安徽省生态占用状况的初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3期 不确定信息下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量水利学报 2005.1期 模糊随机选优模型在区域谁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1期 巢湖基地地学实习数字化方法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社) 2005..1期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资源分配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3期 西昆仑造山带与盆地(专著) 地质出版社 1997

环境工程设计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设计复习资料 1、简述环境工程设计的工作范围(简答)、特点(填空) 答:工作范围:“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主要指项目建成投产后,因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 染物一定会或可能对环境带来污染的项目。(环境工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特点:a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b创新性c社会性、经济性 2、环境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论述) 答:a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措施有工业污染防治、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机动车污染控制等。 b水污染防治;主要措施有推行清洁生产、节水减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等。 c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可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等。 d噪声污染防治;控制声源、控制传声途径和接收者。 e光污染防治。 3、环境工程设计的原则(论述) 答:a环境保护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 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b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c环境保护设计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 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d环境保护设计应当在工业建设项目中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4、环境工程设计的步骤 答:1)项目建议书阶段:a所在地区环境b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c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d 存在的问题; 2)可行性研究阶段; 3)工程设计阶段:a初步设计阶段b施工图设计阶段c设计概算和预算的编制;(设计概算和预算是 不同设计阶段编制的工程经济文件,初步设计阶段要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要编制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是根据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书、设备与材料清单、概算定额以及各种费用标准和经济指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的文件。设计概算的结果是工程项目的总造价。) 4)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第二章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1、厂址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论述) a服从国家长远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要求; b避免过于集中,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 c要选择与建设项目性质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 d精打细算,节约用地; e符合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并有利于节约投资,降低成本; f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保护风景、名胜、古迹; g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施工。 2、简述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简答) 答:既要满足企业生产、建设和职工生活的要求,又应有利于所在城镇和工业小区的总体规划,不能危害四周环境、城镇、河流及景观。 具体要求如下:①厂区必须满足厂房按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要求,场地同样需要满足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能合理布置建筑物及配套的构筑物。②厂区地形力求平坦或略有坡度,以减少 土方工程,又便于排水; ③厂区应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严防在断层、有岩溶、流沙层、有用矿床上、洪水淹没区、采矿塌陷区和滑坡下选址。厂区地下水位置最好低于建筑物的基准面,还应选在地震烈度低的地方;

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 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 3.环境管理学: 简答题 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 2.环境管理的目的 3.环境管理的任务 论述题 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五,判断题 。1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 2.环境问题是自工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 3.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呈现出地域上的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4.环境问题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程度,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

环境管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次生环境问题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 B、施工 3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 B、地方政府 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 于后者的审批权 归 国家环保总局 5、环境影响评价 是建设项目施工 审批的一项管理 制度,因此要在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阶段。B、完成 6、环境总是相对 于某个而言的,因 此说环境是一个 概念。 A、主体D、相 对 7、环保部门在海 洋建设项目管理 方面具有权。C监 督 8“以新带老”的 原则就是以新建 项目管理带动老 污染治理 9、具有中国特色 的环境政策是。C 强化管理 10、推动环境保 护事业的直接动 力是国家政府,而 根本动力是。A社 会公众 11、环境管理的 核心是对的管 理。B人 12中国的领海宽 度为。() C、12海里 13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是考核() D、市政府 14在环境民事诉 讼中,举证责任原

则应为( ) B、举证责任倒置15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 C、归国家所有14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C、水行政主管部门 14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8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C、商品19、一般而言, 环境权是指() C、公民享有在优 美、舒适的环境中 生活的权利 20、提出“人类 有权在能够过尊 严和福利生活的 环境中,享有自 由、平等和良好生 活条件的基本权 利”的国际环境宣 言是() B、1972《斯德 可尔摩宣言》 21、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体现了生 态学基本规律中 的() A、“物物相关” 律 22、一般说来, 三种生产的共同 界面是() B、废弃物 23、“将收集到 的审核证据与审 核准则进行比较 所得到的评价结 果”是() B、审核发现 24、《水质值 的测定—玻璃电 极法》6920-86 是() C、国家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25、环境管理对 象是() D、人类的社会行 为 26、环境法律关 系的客体一般包 括()

环境工程考研复习资料

分享本人的环境工程考研复习资料!!!!! 水处理笔记整理: 1)水质: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 性 (2)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的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可降解有机物直接氧化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被化学氧化或被经过驯化、筛选后的微生物 氧化 共同点:最终被降解成无机物 不同点:氧化方式的不同 生活污水BOD570~250mg/L;综合污水100~300mg/L;垃圾渗滤液2000~ 30000mg/L 7 第一阶段(碳氧化阶段):在异养菌的作用下,含碳有机物被氧化(或称碳化)为CO2,H2O,含氮有机物被氧化(或称氨化)为NH3,所消耗的氧以Oa表示。与此同时,合成新细胞(异养型) 9 合成的新细胞,在生活活动中,进行着新陈代谢,即自身氧化的过程,产生CO2,H2O与NH3,并放出能量和氧化残渣(残存物质),这种过程 叫做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用Ob表示

1 耗氧量Oa十Ob 称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或称为总碳氧化需 氧量、总生化需氧量、完全生化需氧量) 用La或BODu表示 2 第二阶段是硝化阶段,即在自养菌(亚硝化菌)的作用下,NH3被氧化为N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Oc表示,再在自养菌(硝化菌)的作用下,NO2-被氧化为NO3-,所消耗的氧量用Od表示。与此同时合成新细胞(自养型)。 1 耗氧量 Oc十Od 称为第二阶段生化需氧量(或称为氮氧化需氧 量、硝化需氧量)用硝化BOD或NODu或LN表示。 BOD的定义中规定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至无机物质,第一阶段生物氧化中,有机物中的C已经氧化至CO2,N氧化成NH3,都已经无机化了。所以氨的继续氧化不在考虑之内,即不考虑第二阶段生物氧化。 1.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改变,使水体固有 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2.环境容量:指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3.水体自净 --概念:污染物随河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 状。 指有机污染物在水中污染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逐渐变成无机物,这一过程 称为水体自净 1 河流中氧的消耗: (1)天然和人工培养的细菌对排入河流的悬浮和溶解性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2)污泥和水底沉积物的分解需氧作用、水生植物夜间呼吸

环境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监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检测对象的综合与监测手段的综合)和时序性 3、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注、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二级(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地方标准要严于并且高于国家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5、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数字资料;二是统计分析报告。 6、环境评价模型: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评价和反映环境的优劣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程度,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7、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8、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意识。 10、区域: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1、生态城市:是在20 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12、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13、废弃物:或称环境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14、土地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它是由土壤,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15、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部分 16、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是森林,林地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地上的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外动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17、环保投资的概念: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 18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换问题。 19、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有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核心区的概念: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到人类干扰或紧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做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22、缓冲区的概念: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行动额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以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 23、实验区的概念: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较 大。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 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四章热量传递 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第二节热传导 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问答 1.城市给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请作出城市给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图?分别说明各个工艺单元的作用?对于小城镇给水处理系统(自来水厂)的工艺设计有什么建议? 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原则?画出城市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说明各单元部分的主要功能?对于现代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厂)的工艺设计有什么建议? 3.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由哪些物质组成?画出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阐述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过程? 4.给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画出给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图,分别阐述各个工艺单元的工作原理? 5.简述生物脱氮处理的原理?简述生物除磷机理及影响除磷效果的环境因素? 6.混凝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哪些污染物?影响水的混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铝盐和铁盐作为混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发挥哪三种作用? 7.叙述氯消毒的机理及如何控制氯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加氯点通常设置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8.试比较厌氧法和好氧法处理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9.根据河水BOD和DO变化关系曲线(氧垂线),分析河流从排污口至下游过程中污染带、恢复带和清洁带三个阶段的特点?在环境规划管理时如何应用河流自净能力? 10.如何控制燃烧过程引起的NOx污染?与控制燃烧过程引起的SO2污染有哪些重大差别? 11.当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主要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造成的,控制大气污染应采取哪些措施? 12.烟尘及SO2、NOx污染有哪些危害?有如何控制燃烧过程产生的烟尘及SO2、NOx污染? 1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缺点?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技术路线? 14.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原则?画出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说明各单元部分的主要功能? 1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典型处理工艺流程图,说明各个单元的作用? 填空与选择 1.胶体稳定性的关键是 2.剩余污泥量为1200m3,污泥含水率为99%,若浓缩到含水率为97%,则浓缩后的体积为 3.关于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4.决定颗粒上浮、下沉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5.水体自净过程非常复杂,下列哪些不属于水体自净作用 6.胶体污染物粒径分布一般在 7.异向絮凝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颗粒碰撞 8.如果取曝气池中混合液200ml,盛于250 ml的量筒内,半小时后沉淀污泥量为50ml,则活性污泥的沉淀比为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第三章试卷 一、单项选择(10题,共20分) 1.在环境管理政策分类中政府的经济手段属于哪种类型?() A.命令型和控制型 B.经济型和激励型 C.鼓励型和自愿型 D.可控型 2.在环境管理政策方法中强制性程度最高的是() A.命令型和控制型 B.经济型和激励型 C.鼓励型和自愿型 D.可控型 3.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中实施主体是() A.公众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4.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中除了法律手段还有() A.经济手段 B.宣传教育手段 C.行政手段 D.科学技术手段 5.下列不属于环境管理中主要的行政手段() A.环境标准 B.处罚 C.环境影响评价 D.明确产权 6.下列属于直接市场法() A.旅游成本法 B.资产价值法 C.防护支出法 D.机会成本法 7.下列属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特点() A.完备性 B.基础性 C.保护性 D.复杂性 8.企业进行环境绩效管理,其工具是() A.报告 B.环境目标 C.各种污染物指标 D.环境绩效评估 9.生态效益评估方法是属于哪种手段() A.命令型和控制型 B.经济型和激励型 C.鼓励型和自愿型 D.可控型 10.环境绩效管理是对环境信息()。 A.一次加工 B.二次加工 C.三次加工 D.四次加工 二、多项选题(5题,共15分) 1、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中,法律手段的基本内容有() A、行为规则 B、条件 C、法律责任 D、环境政策 2、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中,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有() A、规范性 B、潜在性 C、强制性 D、权威性 3、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法的是() A、疾病成本法 B、旅游成本法 C、工资差额法 D、重置选址成本法 4、下列属于环境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 A、环境标准 B、处罚 C、许可证 D、环境监测 5、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的外部动力() A、政府 B、法律 C、承担社会责任 D、企业利益 三、名词解释(5题,共20分) 1.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2.环境信息公开 3.环境绩效 4.环境绩效评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