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纸媒命运的思考”作文写作指导(附:审题指导及范文、评论)

“关于纸媒命运的思考”作文写作指导(附:审题指导及范文、评论)

“关于纸媒命运的思考”作文写作指导(附:审题指导及范文、评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几何时,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在公交上总能看到手捧报纸阅读的人。但蓦然间,现在大家已是捧着手机,拇指翻飞……

自2008年以来,纸媒的丧钟就似乎一直在敲响。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刘洲伟曾经在该报十周年的献词中写到:“如果不出意外,报纸这样的东西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报人手上,已不是什么悬念。”

报纸作为最有公信力的媒体之一,被受众广泛认可。然而,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分享的优势,使得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因此改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指导】

本题所选材料方向曾经出现在考研真题中:

1、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334真题:试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

2、2019年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实务真题:有报道称《xx》报纸停刊。有人认为“纸媒”会“死掉”,请论述你对此说法的看法。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第一段,写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从纸质报纸到手机阅读。

二、三段写人们对于即将消失的报纸预警。

第四段,写报纸和新媒体各自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优势给人们带来的阅读方式的转变。

第五段,任务是写“你对此的看法”,这要求针对材料有观点有分析,适合写成议论文。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立意:

①相对于新媒体的方便快捷和随时随地分享,纸质媒体的没落是必然的趋勢。比如纸

质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差,生产成本高等。

②认为纸媒不应消失,纸媒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时光的温情等,这些优点要继续发扬,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内容品质留住纸媒灵魂;坚持受众至上,加强与读者互动,积极反映群众呼声,以差异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内容服务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让公信力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渠道优势进行叠加,促使纸媒重新焕发出生机。

③发展新媒体才是大势所趋。因为新媒体具有的时代需要的优势,比如快捷、方便等。(要结合对纸质媒体缺点的反思)

④拓宽纸质媒体发展的新思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比如,加大纸质媒体与数字化的衔接,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传播路径,多元化吸引读者。

⑤或者采用逆向思维,思考一个没有纸质媒体的时代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佳作

拥抱新媒体,纸媒添活力

曾几何时,地铁公交间总有人手捧报纸阅读;放眼今天,只剩下人们注视手机,拇指翻飞。传统的纸媒似乎被大多数人遗忘,而新媒体的兴起又引起人们对纸媒的担忧。但我认为,既然社会发展的浪潮难以抵挡,那就拥抱新媒体,为纸媒添火力。

回顾纸媒,纸张充满温度却难适应社会发展。

人们常说数字阅读少了那份触摸的温度,只剩下冰冷的电子屏。我们从老一代人对报纸的热爱也不难看出报纸在曾经那个年代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但随着社会逐渐的“信息化”,随着受众人群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快捷方便的新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刘周伟曾提到“如果不出意外,报纸这样的东西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已不是什么悬念。”着,不难看出纸媒的困难处境。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再看今日,新媒体涌现,但其质却鱼目混珠。

新媒体的诞生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信息,也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但各种铺天盖地的媒体新闻扑面而来,时而夸张时而严肃,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分辨,也给人们形成了一种“网络难有真事”的思维定式。碎片化的信息一扫而过,无用的媒体新闻也能吸引

眼球,新媒体的内容仿佛很难让人确信无疑。

新旧结合,以新媒体形式彰显纸媒生命力,为新媒体注入良性血液。

有人在坚持着改变。你可见,那些曾经的纸媒摇身一跃,进入你的手机,利用互联网这无限的空间,给即将没落的纸媒找到了新的安身之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拥抱新媒体,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纸媒依然在。谁言新媒体没有公信力?他们报道的仍是最贴近人民的新闻,有最严肃的批判,有最温暖的人文关怀……只要纸媒的内容本质不变,在哪里都能被人们接受。谁言新媒体缺乏温度?疫情期间那些在新媒体给了我们无限信心和勇气的英雄,被国人们交口称赞,那在新媒体维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力量和温度亦从未消失,让我们隔着小小的屏幕也沐浴着温暖。

学习纸媒榜样,拥抱新媒体,不仅给纸媒添入了活力,也让新媒体“不忘初心”!纸媒也好,新媒体也罢,都是一种传播形式,只要媒体们能负起责任,充满温情,在哪里都会是最亮的一颗星!

学生佳作

与时俱进,何不乐哉?

21世纪以来,科技繁荣让社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而纸媒首当其冲。对于纸媒的处境,我认为:与时俱进,何不乐而为之?

莫学枝头报香死,应见源头活水。来与时俱进,方可焕发生机。

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谁都不能阻挡时代向前发展的潮流,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唯有积极投身其中,才能激出最美丽的浪花,谁若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谁就终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君可见,传统书店积极创新,挖掘自身潜能,成为网红打卡点?君可见,故宫通过网络传播故宫文化,以文艺品吸引无数青年?君可见,图书馆在“云端”与读者相见,用VR黑科技助力发展?由此观之,纸媒当积极投入时代发展中去,以全新的姿态面向广大受众,而不是一昧守旧,致使自身被淘汰。

心怀亘古池心,看我七十二变。与时俱进,变的是外表,不变的是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人人耳熟能详,却又有多少人能贯彻始终?有多少只是在流于形式主义呢?正如纸媒与新媒体,其本质都是为大众带来新闻,让社会信息得以

传播。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坚守纸质的形式呢?就像是用来包装物品的盒子,重要的应是物品而不是裹在表面的包装。叔孙通多次换主,“跳槽”,它可以改变自己服装,可以改变自己言行,但他一直都坚守儒家道义,终在合适的时机一展宏图,扬儒家文化于天下,这岂是那些腐儒可做的呢?因此,纸媒当心怀初心,练就七十二变,与时俱进。

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时俱进,更应守住心中的一把尺。

与时俱进,是一种顺应时事的选择,不是毫无底线的妥协;是一种积极转变的态度,不是挑战社会道德的异化。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的确带来了纸媒不曾有过的方便快捷,但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良反应。诸如信息真假难辨,钓鱼网站混杂其间,娱乐八卦充斥其中......乱象不层出不穷。因此,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应拿好心中的一把尺,这把尺既指法律,又指道德。

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能屈能伸,何不乐哉?积极投入时代潮流,彰显活力与生机。

相关评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记者亟待转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 作者:徐恒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及手机、平板电脑、智慧电视屏等智能硬件的加速普及,尤其是5G网络的高歌猛进,媒体行业涌现出了新的传播方式。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首要入口,纸媒纷纷谋求再次转型,开通微博、微信官方账号,甚至在社交媒体中插入短视频或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开通官方账号。这其中,最为艰难的并不是媒体内容载体的变迁,并不是如何把报纸上的内容搬到新媒体上,而是纸媒记者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传播模式巨变思想转变是重点

新技术不断涌现,媒体传播模式在不断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4G/5G等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24小时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流量成为各类媒体竞争的焦点。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阅读碎片化趋势的加深和社交软件影响力与日俱增,媒体对流量的追逐也在不断变化,媒体传播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逐渐从重视公域流量到公域、私域并驾齐驱。

所谓公域流量,其实就是初次主动或被动参与到开放平台的内容曝光中的流量,比如

以百度为例,当人们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去搜索的时候,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围绕这个关键词的自然排名展示和竞价排名展示。具有媒体属性或信息载体的公域流量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追逐的目标,以信息流为代表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都是公域流量池的典型代表。当受众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关讯息时,程序会基于关键词(即受众的兴趣)推荐信息流资讯。再比如,如果用户想要在微博上了解某个人、某个机构,他只需要关注微博账号即可,不需要经过同意。这种单向而开放的通过信息流推荐曝光的社交传播平台也属于公域流量池。

与公域流量相反,私域流量是在初次产生“关系”的基础上相对封闭的信任流量。以微信为例,如果用户想要看某个人的朋友圈,必须先加这个人的微信成为其好友,然后才有权限去翻看他的朋友圈。如果对方通过了自己的好友验证,说明二人之间是基于之前的某种关系而产生的交集,这个交集关系可称之为信任度。因为有信任的关系做背书,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反馈效果。因此,私域流量就是一个基于信任关系的封闭性平台上的流量池。

纸媒记者认清了上述媒体传播模式的改变后,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达到与时俱进。

一方面,要勇敢地接受新技术、新事物,并参与其中。当初,微博、微信陆续推出时,很多纸媒记者并没有太在意,觉得是“小儿科”。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发现这些平台影响力与日俱增,再注册账号、发布新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第一杯很大的羹。因此,接纳新技术的心态要更加积极主动。

另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很多纸媒记者希望通过码更加专业的文字、写更加深刻的文章,来抵御新媒体的冲击。但是,传播模式并不占优势。因此,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将纸媒传统优势和新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融媒体的巨大优势。例如,短视频的拍摄、剪辑,图片海报及动图的制作等新技术都是应该尝试的。这些作为新闻的载体在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竞争中会占据优势,促进新闻作品获得更多的流量,媒体机构也就提高了影响力。

记者“四力”是根本学习能力是保障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是纸媒记者转型的根本。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

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对于脚力,毋庸置疑,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是写事实、动真情,记者只有扎根基层、深入实际,在现场,心里才能有感动。拥有好脚力,才能深入现场、亲赴一线,做到凡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的脚步,就有媒体的声音。因此,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强化“现场”意识,不过,这个“现场”也需要与时俱进。

从新媒体强力冲击中清醒过来的传统媒体应该认识到:没有新技术,特别是没有智能采编技术的支撑,在日益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必然转型乏力。用智能技术升级改造,以现代科技型新媒体为目标,才是立足于多媒体并存时代的科学路径。

对于眼力,记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瞭望者。在全媒体时代,好故事、好作品同样能吸引大量流量。“好眼力”就要“看得见”,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好眼力”就要“看得准”,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找准方向、做好报道;“好眼力”就要“看得深”,要以小见大,看到新闻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对作品的要求更为严格,纸媒记者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更高,纸媒记者的眼力相对其他类型的媒体记者会更好,因此这种优势是纸媒记者需要继续保持的。

脑力是新闻工作的总指挥,提升脑力还要做到深入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不仅重速度、求广度,更要体现记者思考的力度和深度,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回应百姓关切。因此,纸媒记者要更加重视自身的分析力和思考力的提升,努力做有思想、有深度的记者。

对于笔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在媒体传播模式不断变化的今天,纸媒记者手中的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这一“笔杆子”,而是包括了音频、视频、图片、动画以及各类新媒体传输类型。综合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做好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故事是纸媒记者的时代重任。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这“四力”则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来保障,这正是纸媒记者尤其是纸媒中年长的记者需要更加重视的一点。“活到老学到老”,在新媒体冲击日益加剧的今天,纸媒生存空间在不断被挤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学会新应用,提升“四力”,才能让纸媒中优秀的新闻作品传播得更广,影响更深。

人民网:纸媒转型突围的路在哪里

【导读】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纸媒不得已宣告停刊或破产,继续存活的不少纸媒也面临读者、人才流失,广告量、发行量下滑,盈利降低,影响力减弱等窘境,唱衰纸媒的悲情声音也总是不绝于耳。在业界看来,报纸停刊的“坏消息”还将不断传来,那纸媒的明天到底在哪里?转型突围之路又在哪里?

国内外纸媒停刊、破产潮来袭

《环球企业家》不久前召开破产清算的股东会议。这家有着22年发行历史的杂志或将正式和读者告别,成为又一家倒在新媒体浪潮中的老牌传统媒体。

4月28日晚间,《环球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岳淼在微信朋友圈证实其离职消息。

■国内去年数十家纸媒停刊或者破产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已有超过30家纸媒停刊或者破产,其中包括一些曾经在细分行业或者城市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媒体,如《新闻晚报》、《壹读》、《竞报》、《钱经》、《风尚周报》、《天南》、《数字通讯》、《YES!》、《Oggi今日风采》、《动感驾驭》、《教育与出版》、《都市主妇》、《程序员》、《电脑乐园游戏攻略》等。

■国外纸媒停刊同样不可避免

在国外,同样的趋势正在发生,2012年12月,近80岁的美国著名杂志《新闻周刊》发行最后一期印刷版本。2013年,久负盛名的《时代》杂志宣布停止纸质版印刷。2014年,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杂志《计算机世界》宣布结束47年的发行生涯,转型数字渠道,通过电子杂志和网站为读者呈现内容。

互联网异军突起国民阅读习惯在改变

■网络异军突起纸媒劣势显现

在网络媒体及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的时代,纸媒已经优势不足,无论是从新闻传播速度还是广度,都不及网络媒体。有学者担心,在新闻发展的今后,纸媒有可能会慢慢消失。这是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国民数字阅读首超纸书阅读

4月20日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与2013年相比,人均报纸阅读量

下降5.82期(份)。2014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时长稳步增长,2014年首次超过半个小时。

受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纸媒普遍面临读者流失、广告下滑、盈利降低、渠道衰减等挑战。虽然纸媒“寒冬论”“拐点论”由来已久,但这两年的日子似乎尤其不好过。

学者谈纸媒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

“报”不是因“纸”而生,也不会因“纸”而歇。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社会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社会文明的越来越进步,人类社会对新闻报道的内容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

当前纸媒不仅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也存在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打版面战、价格战、发行战,竞相压价,在这种情况下,报业集团强强联手能减少恶性竞争。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近几年,我一直在对报刊亭做调查,报纸零售营业额下降非常严重。如今,老百姓业余时间很少读报纸,而是用上网和手机去消磨时间。因此,转型势在必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郭可

报刊退出纸媒,改出电子刊说明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媒体的形态。这种趋势必将成为发展方向。在美国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媒体形态会变化,运作模式会变化,但新闻是不变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

党报有补贴还能维持,市场报如果赚不到钱,又没有补贴,就只有死掉。中国报纸由于数量总体管制,竞争不充分,日子还不是最惨。

坚持“内容为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有种观点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纸媒的市场份额缩水是不可避免的。试图再恢复到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一方独大的状态是很难的。但也不需要特别去恐慌这件事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教育背景,都会形成不同的媒体消费市场。

■提升内容品质留住纸媒灵魂

优质的原创内容是传统纸媒最大的优势,纸媒的明天还在内容。与其哀叹纸媒的现实

处境,不如留住纸媒的灵魂。而纸媒的灵魂就是内容。正如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代院长、教授范东升所说:“在新媒体浪潮汹涌面前,报业在转型中分寸不能乱,品牌旗帜不能倒,内容价值不可丢。”

■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在网络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迎接新媒体、新技术的浪潮,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才能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