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松口蘑

松口蘑

松口蘑
松口蘑

松口蘑

松茸是一种菌根菌,用松茸孢子或组织分离的纯菌种,在试管内虽然能形成菌落,但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形成1个直径1厘米的菌落需要1年时间,偶尔也可以在斜面上形成原基,但都不能形成子实体。松茸的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在松茸适生林内进行。已经取得成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折叠孢子引种法

在松林里要使松茸孢子能萌发成菌丝并形成菌根,必须让孢子贴紧松树的细根;松茸孢子的寿命极短,必须将新鲜孢子及时播种到松林内才能成活。日本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将细河沙洗净,放入小木箱内摊平,把采到的野生松茸子实体插到沙中,待其孢子降落后将沙搅拌,使每颗沙粒土都能沾上几粒孢子,然后将带有孢子的沙粒撒入赤松林中人工栽培地段内。

②在松茸充分成熟并大量地产生孢子时,将松茸采下放到桶中,按每个松茸用水2公斤的比例加入干净的水,搅拌后立即用孢子液接种。接种前选好接种地,通常是在树周围细根茂密处,用铁棒或木棒凿出直径1~3厘米、深10~15厘米的圆洞,将孢子液灌入洞中,再盖上土。

折叠移植法

在发生松茸的蘑菇圈中,选取长势好、将要开伞的子实体,以它为中心,挖出10~15厘米见方、带有大量菌根的土块,并在准备种植松茸的松树周

围挖出同样大小的方洞,把挖来的带有菌根的子实体土块放进去。这样除了活的菌根和菌丝能长到新的树根上外,子实体落下的孢子也能萌发后形成菌丝,并生长侵入到松树的细根中。

折叠松茸细根地表诱导栽培法

在赤松树冠范围内松土,深度7~10厘米,切断细根以促使细根增殖。在地面堆积秸枝落叶形成落叶层,使雨水不能很快渗入地表下,促使细根向上生长,可增加细根与松茸菌丝共生的机会。在未生松茸的地方取土,用4份土、加3份米糠、1份豆饼、少量尿素,堆积腐熟后,撒到落叶层上;也可结合施肥,撒一些人工培养的菌丝体,落叶层厚度下要超过3厘米,否则对细根和松茸发育都不利。在细根和菌丝旺盛生长后,便可生长松茸。

折叠赤松感染苗栽法

此法是利用被松茸感染的3~5年生赤松幼苗作为"运载工具",把它栽到不长松茸的地方,使母树(17~18年以上的赤松)在土中的根再感染。具体方法是选3~5年生细根多的幼苗,用水洗净根部,适当剪去部分细根,留7~8厘米长,并剪去一半枝叶,再假植在装有肥料和厚土的塑料筐内,做成塑料框苗待用。于秋或春天,以松茸发生位置力量指示,以其外侧10~30厘米处作为接种点,先把菌丝体附近40厘米范围内落叶和腐殖层除掉,露出赤松在土壤内的菌根,把塑料菌框横放在菌根上,用厚土掩盖,防止雨

水渗松口蘑入。要适度掌握松茸菌丝的感染程度,以根的一半被感染为好,若全部感染,幼苗容易死去。通常是在1年后挖出移栽。形成菌根的赤松苗,牙咬易断,并有松茸香味。移栽地最好是20年生、有充足阳光、土层较浅、比较干燥的赤松林。在选好移栽地的松树附近(约1米)细根多的地方挖坑放入感染苗,盖上厚土,加盖落叶以防干燥。移栽后,松茸菌丝每年向外伸展15厘米,当直径达1米以上时才能长出子实体。因此,从培养感染苗到长出子实体,需5~6年时间。

折叠生长发育所需条件

温度:松口蘑菌丝在8℃开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4℃,在32℃停止生长,5-10厘米处地温19℃是形成子实体的适宜温度。如果20℃以下土温能维持15~20天,子实体就会大量发生。

水分:充足而适度的含水量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约85%。

酸碱度:松口蘑要求土壤pH为4.0~5.5,即通透性好的酸性土壤。

其它要求: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坡度在20°~40°。林地内必须有较多的能供给养分的松树幼根,土壤中敌对微生物的数量要少。

折叠赤松林保护培养法

在松茸自然生产林或人工引种林地上,每年做好蘑菇圈的位置记录和画出图形,也就能估计出下一年度秋季松茸发生的位置,也是菌根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地方,大多数原基将在这里发生,可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促进松茸发生。以预定松茸发生圈为中线,搭一个60厘米宽、1米高的塑料棚,制棚材料要有适当的保温作用。松茸发生期到来的前10~20天,往棚内通冷气或放置冰块,使温度维持在18℃~20℃;同时每天浇水,数量相当于10~30毫米的降水量,5~7天后,就可看到原基和子实体的形成。以后继续控制较低温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20~25天就可收一批松茸,其产量是干旱年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量的5~6倍。此外,采用清林的方法也可提高松茸产量。清林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松林密度要高,长势中等,若密度不够,可保留一部分小灌林遮荫。清林后的松茸山可明显增产,清林后10年,每公顷可产鲜菇120公斤,而未清林的地方只有40公斤。

食用蘑菇的种类介绍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 一、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4、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

松口蘑应用研究进展

日用化学品科学 DETERGENT &COSMETICS 第37卷第10期2014年10月 Vol.37No.10Oct.2014 松口蘑(tricholomamatsutake)是一种与松树共 生的真菌,又称松藤、松茸及合菌等,属于担子菌刚伞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口蘑属(tricholomo)[1]。松口蘑广泛分布在美洲、欧洲、东亚及西亚等地区。在我国,松口蘑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日本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松口蘑,约40%来自中国云南[2]。松口蘑生长需要的环境独特,目前还不能完全人工栽培,属于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3]。 研究发现,松口蘑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包括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甾类、萜类、挥发油、油脂以及酚类等[4]。松口蘑不仅可以作为美味的食材,还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辐射、抗菌、增强免疫功能、保肝、促进胃肠蠕动、抗衰老和美白等多种功能[5],因此,松口蘑不仅可用于传统的医药、食品、保健食品行业,也有望在化妆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松口蘑的功效成分 综合文献报道,对松口蘑功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松口蘑多糖、酚类和萜类上,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方面。1.1多糖 多糖是植物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多具有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及保护肝脏等保健作用。 1.1.1多糖的提取 提取多糖的方法,常用的有热水浸提法、碱液提取法、酶解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和微波辅助水提法等。刘刚等用石油醚回流提取脱脂,再用甲醇和水提取,经浓缩和醇沉后得到松口蘑多糖,提取率达7.91%[6];廖丽娟等研究了提取温度、酸碱盐介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对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采用20g/LNa2CO3溶液,在90℃条件下提取,再在沸水中提取得到松口蘑多糖,每千克松茸提取液中松茸多糖质量为33.1g[7];张娅等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取,提取率可达5.10%[8];蒋中海等采用酶解法复合提取,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果胶酶添加量为2.0%,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2.0%,温度为60℃,pH为4.0,时间为80min条件下,提取率达6.5%[9];么宏伟等采用微波提取,微波功率为660W,萃取时间为45min,提取率达11.25%[10]。1.1.2多糖的分离纯化 提取后的粗多糖中通常会含有蛋白质、核酸及生物碱等物质,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活性炭色谱法、离子交换层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等。冯磊等通过X-5树脂分离纯化松口蘑粗多糖,树脂对松茸多糖的吸附率可达30.83mg/g,且可有效去除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及脂溶性杂质,选择性地保留有效成分,使松茸多糖的含量提高15%左右[11]。刘刚等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G-100凝胶滤过色谱对松口蘑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脱蛋白和脱色后,可得到3个松茸 松口蘑应用研究进展 邓影妹,赵 华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摘要:论述了松口蘑的主要功效成分及提取分离、分析方法,综述了松口蘑在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化妆品;松口蘑;功效成分;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64(2014)10-0026-05 DOI:10.13222/j.cnki.dc.2014.10.007 收稿日期:2014-08-01作者简介:邓影妹(1988-),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 ·26·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双孢菇栽培技术问答 1. 双孢菇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用菌?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型菇类,北方地区稻草、麦草丰富,气候也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以白色品种为主,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其主要栽培模式为发酵料床栽覆土出菇模式。此外,同属草腐菌的栽培品种还有巴西蘑菇(也称姬松茸)、美国棕蘑菇等,其栽培利用的原料、栽培工艺基本和双孢菇无太多实质差异,可参考双孢菇的这些技术要点进行。 2. 双孢菇正常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双孢菇是粪生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大分子的碳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必须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双孢菇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主要由发酵腐熟后的牲畜粪便、微生物菌体等来提供。人工栽培时常用的氮源有尿素、铵盐(硫酸铵、碳铵等)、蛋白胨、氨基酸等。这里加的无机化肥在发酵过程中可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源。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甚至化肥,均可做为栽培双孢菇的培养料。 双孢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钼等微量元素。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双孢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3. 双孢菇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1)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2℃~24℃。25℃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32℃以上菌丝发黄,倒伏,以至停止生长。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4℃~16℃。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2)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5%~7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20%;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3)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所以,双孢菇属于不喜光菇类。 (4)空气。双孢菇生长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菌丝体、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5)酸碱度。双孢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0~8.0。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0;覆土的pH值应在7.5~8。每采完一期菇喷水时适当加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可抑制杂菌孳生。 4. 双孢菇常用栽培配方有哪些? (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 (1)麦秸(稻草)1500公斤、干牛(马)粪1500公斤、尿素20公斤、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40公斤、碳酸钙30公斤、硫酸铵15公斤。料的pH值8.0。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食用菌学的定义、论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或“可形成可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而“蘑菇”通常是指有明显伞、柄之分的伞菌,食用菌中大多数属 此类,因而得名。 1、俗称:蘑菇:一般指伞菌 菌蕈:蕈→草生菌;菌→木生菌耳:胶质子实体 茸:多毛 芝:革质苓:块菌 荪:膜质 2、在真菌分类中真菌门: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5%(食用菌中) 担子菌亚门:95%(食用菌中)半知菌亚门 二、食用菌及其产业的基本特征: 1、种类繁多:全世界菇类:4000 多种,其中可食的2000 余种。我国有(已报道)720 余种菇类。华南:345 种,其中可食:140 多种;有毒:40 多种;大多:未认识; 人工栽培:100 余种,有商业价值的20 余种。 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金针菇、滑菇等。平菇属:金顶侧耳、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姬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 鲍鱼菇、白灵菇、杏鲍菇、袖珍菇等。 木耳: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金耳、榆耳、云耳、血耳、大光木耳、橙耳、槐耳、石耳、茶耳等。还有:猴头、竹荪、灵芝、蛹虫草、鸡腿蘑、茶薪菇(杨树菇)、巴西菇(姬松茸)、舞茸(灰树花)。小宗:花脸、榛蘑、亚侧耳、大球盖、长根菇、真姬菇、大杯蕈、高大环柄菇、黄伞、牛舌菌、金福菇、大斗菇、松毛菇、草仙菇、金口蘑、双环林地蘑、牛肝菌、羊肚菌等。 2、优质蛋白质食品:除具备食品的三要素:嗜口、安全、营养外,还符合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开发食品资源,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 药用保健作用:健康食品 无污染而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嗜口性:好吃,又十分丰富的香、鲜味,又具有十分良好的口感。香菇:香味浓郁、口感滑脆;鸡枞:味如鸡丝;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 一、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4、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

微量元素综述修改

药食真菌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及研究进展 李钰贾琳琳李志洲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简要介绍了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综述了微量元素的几种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在药食真菌发展中的应用,探论了其在药食真菌生产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量元素测定药食真菌发展方向 Progress Li Y u Jia Lin-lin Li Zhi-zhou (College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 Scienc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China, 723001) Abstract: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was introduced briefly, Key words: trace element;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determination;progress 前言 药食真菌中所含多种的成分,如微量元素、多糖、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等,对提高人体抵抗力,治疗癌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好的功效,并且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其中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较好的生理作用。药食真菌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以有机态和无机态形式存在,由于化合态的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着截然的不同。人体主要利用的是其中的有机态的微量元素。人体内微量元素占体重不足0.01%,却对人体却有重要生理功能,如铁、锌、铜、硒、锰、碘、钴、镍、钼、氟、钒、錫、硅等就对维持人体生命健康起着不可缺少作用。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锌缺乏可致厌食、矮小、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脱发等,缺铜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冠心病。还会引起贫血症、白癜风等疾病,碘摄入量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克汀病、流产、先天性畸形等。 微量元素在人体含量较少,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作为药品和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将微量元素整合到药食真菌的有效成分中,将其作为其中的添加剂以提高其药用价值,使药食真菌在食用中既具有其自身的功效同时也能使微量元素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而达到更好、更有效的保健作用,基于此药食真菌中微量元素分析与应用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药食真菌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进行研究,探论了其在药食真菌生产中的发展方向 1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有资料[1]表明,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内多种酶、辅酶、维生素、激素及核酸的形成,具有特异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细胞增殖、新陈代谢等密切相关,见表1所示。 表1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功能分类元素 参与人体各种酶的组成Fe、Cu、Zn、Mo、Se、Mn 具有催化作用I、Cu、Ca、Mn、Cr、Co、Ni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Zn、I、Se、Ti 有助于保护心血管K、Na、Li、Ca、Mg、Ti、V、Se、Fe、Cu、Zn、Na、Co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①协助体内物质运输,如含铁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构成,负体内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含锌碳酸酐酶参与CO2的运输等。②微量元素是体内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参与多种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如铁参与细胞色素类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合成,能防止血管里细胞被氧化,保证人体代谢活动正常运行;硒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作用,与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协 作者简介:李钰(1987-),女,陕西安康人,大学本科生,环境工程专业061。

桑黄的研究进展

第24 卷第3 期中国食用菌E DI BL E FUNGI OF CHI NA 7 桑黄的研究进展 宋力1 , 孙培龙1 , 郭彬彬2 , 魏红福1 , 陈灵杰1 (1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杭州310014 ; 2 .浙江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322109) 摘要: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本文介绍了桑黄的药用功能、深层发酵、桑黄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桑黄多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 桑黄 中图分类号: S64611 +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310 (2005) 03 - 0007 - 05 桑黄( Phellinus igniarius 、Phellinus linteus ) 别名: 火木层孔菌、针裂蹄( 裂蹄) [ 1 ] , 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 无柄。菌盖半球形, 剖面扁平至马蹄形, 深烟黄也略有研究。国内外桑黄研究较多集中于桑黄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提取研究, 也有桑黄多糖分子结构及抗癌免疫学机理的研究等。现将桑黄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 桑黄的药用功能 111 抗肿瘤作用温克等[ 3 ] 比较了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癌活性, 发现桑黄有较好的抑瘤作 用, 见表1 。 表1 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按体重剂量抑瘤率 色至黑色, 有同心纹和环棱, 初期有微细绒毛, 后实验组中文名称/ g·k g - 1 / %变光滑、稍龟裂, 硬而木质化, 2 ~12cm ×3 ~ 21cm , 厚115~10cm , 边缘锐或钝, 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 厚 2 ~ 7mm 。桑黄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 Phellinus linteus 桑黄0105 43109 Agaricus blazei murrill 姬松茸0105 31101 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初期象一块黄土, 经过一段时Ganoderma lucidum 灵芝0105 38199 间的生长, 样子像树桩上伸出的舌头。桑黄常用的拉丁学名有多个, 包括Phellinus igniarius 、Phellinus linteus 和Phellinus baumii ; 我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针层孔科( Phellinus igniarius ), 日本、韩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Phellinus linteus , 其外观相似, 但其菌种是不同的, 所含有效成分也差异很大。据中科院戴玉成[ 2 ]考证, 东南亚地区称为桑黄的担子菌并不是Phellinus linteus , 桑黄真正的拉丁学名为Phellinus baumii , 而刘正南等[1 ] 认为, Phellinus linteus 为针裂蹄菌, 桑黄属火木层孔菌,学名应该是Phellinus igniarius 。直到现在, 桑黄的菌种分类还有争议, 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桑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桑黄因其着生树种不同, 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等品种。桑树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 味微苦, 民间用以治疗“月水不调”, 据《药性本草》记载: “治女子崩中带下, 月闭血疑, 产后血凝, 男子玄癖”等, 常用量16~30 g 水煎, 一次服完, 日服二次。 桑黄多糖的研究上世纪末在国内外逐渐兴起, 其中韩国和日本对桑黄研究较多, 美国和西欧对桑 P L - 2 . P L - 5 0105 3517 Chihar 等[ 4 ] 的研究表明从27 种真菌提取物中, 桑黄中提取的多糖有最好的抗癌效果, 抑瘤率达9617 % , 见表2 。 吉林农业大学杨全[ 5 ] 用桑黄粗多糖(为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混合物) 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 发现桑黄粗多糖能使荷瘤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 < 0101) , 但对实体瘤的作用较弱, 试验结果还表明, 桑黄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剂量有关。 112 提高免疫力H wan - M ook KI M 等[ 6 ] 用P. linteus 的菌丝体胞外多糖( EPS) 进行免疫学实验, 发现EPS 不仅能够使T 细胞增殖, 而且对不同同类抗原的T 细胞也有增殖作用, 并且毒性T 淋巴细胞的毒性在加桑黄胞外多糖( EPS) 后大大增强。 Y un - Hee Shon 等[ 7 ] 发现桑黄提取物可以诱导相Ⅱ解毒酶包括苯醌氧化还原酶( Q R) 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 ST) 的活性, 并且提高了谷胱甘肽的水平。

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

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 一、增产增效简况:技术是利用山区丰富的松、杉、桉木屑及毛竹屑、菌草等替代阔叶树木材栽培珍稀食用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菇农收入,缓解“菌林”矛盾,促进我省食用菌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要点 不同的代用料适宜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有所不同。松、杉、桉树屑、毛竹屑、梨枝条等主要用于栽培木生型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香魏蘑、阿魏蘑、茶薪菇、真姬菇等;菌草既可用于栽培草生型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金福菇、荆西口蘑、鸡腿蘑、大球盖菇等,也可用于栽培木生型食用菌。 1、松、杉、桉树木屑堆积发酵技术处理 将从木材加工厂收集来的新鲜松、杉、桉树木屑或利用松、杉、桉树枝桠材加工的新鲜木屑晒干,撒上0.8%—1%石灰粉拌匀,并将木屑淋湿透水堆起来(堆积在露天场地上),堆高1.2~1.5米,堆宽1.5~1.7米,然后将堆后的松、杉、桉树木屑覆盖上草帘让其日晒雨淋堆积发酵3~5个月,期间翻堆1~2次。在拌料前10天在堆积发酵的松、杉、桉树木屑中加入0.1%尿素水溶液和1%过钙水溶液再堆积发酵3-5天,然后充分晒干使用。 2、品种选择与栽培季节安排 不同的珍稀食用菌品种有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各地应根据生产需要、市场需求和当地具体气候情况选择适宜栽培品种,安排栽培季节。以杏鲍菇为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6℃,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0-18℃,菌龄30-40天,以

尤溪县540米海拔为栽培区计算得出,出菇安全期在10月上旬-翌年4月底,最适期10月下旬-翌年4月底,因此,制袋接种期宜在9月上旬-10月底,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制袋接种期分别提早和推迟10—15天。 3、代用料高产优质培养基配方 在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实践的基础上,各种代用料推荐以下通用配方供参考: ①松木屑配方:松木屑39%、棉籽壳32.9%或菌草粉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尿素和过磷酸钙提前10天掺入木屑中堆沤,不宜在拌料时与石灰混合使用,下同);含水量62%~65%;pH值7—7.5。 ②杉木屑配方:杉木屑39%、棉籽壳32.9%或菌草粉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含水量62%~65%;pH值7—7.5。 ③毛竹屑配方:毛竹屑41%、棉籽壳35%、麦皮22.5%、轻质碳酸钙1.5%;含水量62%~65%;pH值6—6.5。 ④桉树屑配方:桉树屑39%、棉籽壳32.9%或菌草粉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含水量62%~65%;pH值7—7.5。 ⑤梨枝条屑配方:梨枝条屑45%、棉籽壳33%、麦皮15%、玉米粉6%、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2%~65%;pH值7—7.5。 ⑥菌草粉配方:菌草粉45%、松或杉或杂木屑32%、麦皮23%、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含水量62%~65%;pH值7—7.5。

大型真菌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

大型真菌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 XXX 2010级XXXXXXX 大型真菌经济利用现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事大型真菌,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目前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真菌资源,我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饮食的改善,人们日渐追求绿色饮食消费的理念,营养丰富的大型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食用菌和药用菌被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大型真菌业的开拓与发展。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众所周知, 蘑菇不仅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而且还含有绿色植物不能生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 、B6、B12 ,维生素D 、维生素D2 、烟酸和泛酸等,每百克蘑菇可产生30~50卡热量,这是大型真菌重要经济价值的一个方面。 另外,大型真菌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我们日常实用的大型真菌中有许多都有着珍贵的药用价值,如香菇对降低胆固醇有着很大的作用,经动物及人体试验证实,常食香菇可降低血液的胆固醇含量。食用菌的具体药用保健价值有: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②抗菌、抗病毒作用。③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④健胃、助消化作用。⑤止咳平喘、祛痰作用。⑥利胆、保肝、解毒。⑦降血糖。⑧通便利尿。 ⑨免疫调节。 大型真菌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越来越打,售价也在成倍上升,食用菌产业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从现状来看,发展食用菌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得好产业,从接种到出菇出耳至采收结束仅仅需要100到180天,投入产出比为1:2至4。世界食用菌组织中的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张树庭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系麦克斯教授在“食用菌世界产量的近期趋势”一文中指出:“全球栽培食用菌最近五年的产量增长趋势是明显的、增长速度较快。在未来几年,这已增长趋势还可望得到延续,不断发展,其产量均能得到全球性的重视。”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2004-10-08 15:32 我国食药用菌已知多达1,000种以上。能够人工培养子实体的近80种。食用菌能商品化生产的接近50种。药用和加工生产保健食品的接近30种。本文就部分食药用菌的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仅作介绍,以便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加工生产,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非褶菌(多孔菌)类(Aphyllophorales)食药用菌 1、猴头菌,别名:猴头菇、刺猬菌、猴头。英文名:Bearded Tooth,拉丁学名:Hericium erinaceus (Bull. : Fr.) Pers.。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生阔叶树杆或树桩上。子实体白色,长满下垂肉刺。目前已大量人工培养。 2、茯苓,别名:茯兔、松茯苓、茯灵。英文名:Tuekahoe,拉丁学名(以下拉丁学名,简写学名):Wolfiporia cocos (Schw.) Ryv. & Cilbn.=Poria cocos (Schw.) Wolf.。茯苓药用其菌核,呈球形或块状,生地下松根上,直径大者达50cm左右,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曾以“闽苓”、“安苓”、“云苓”著名。南方许多省区人工培养。 3、灵芝,别名:赤芝、红芝,古称仙草、瑞草、丹芝、灵芝草。英文名:Ling Chih,学名:Ganoderma lucidum (Leyss. : Fr.) Karst.。表面具漆样光泽。此种多生阔叶树桩旁,已人工培养。灵芝药用及文化历史悠久。 4、松杉灵芝,别名:铁杉树芝,赤芝,红芝。英文名:Hemlock Varnish Shelf,学名:Ganoderma tsugae Murr.。多分布北温带松、杉等针叶林区。生树木基部或根部。人工培养。与普通灵芝形色非常接近,多呈红色、赤红色、暗红褐色。菌管面多呈姜黄色,孢子刺点显著。而灵芝菌管面淡黄白色,后期带褐色。 5、紫芝,别名:紫灵芝、中国灵芝。英文名:China Ganoderma,学名:Ganoderma sinense Zho,Hsu et Zhang=Ganoderma japonicum(Fr.) Lloyd。自古药用历史悠久。表面漆样光亮,菌管面呈褐色。上述灵芝、松杉灵芝、紫芝已列入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6、树舌灵芝,别名:树舌、树舌扁灵芝、平盖灵芝、柏树菌。英文名:Artist誷 Conk,学名: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Pat.=Elfringia applanata (Pars.)Karst.。子实体巨大,无柄或几无柄。生阔叶树桩或倒木上。多年生,盖多具明显环棱,无光泽。民间药用。可菌丝体发酵培养。 7、密纹薄芝,英文名:Tender Ganoderma,学名Ganoderma tenus Zhao, Hsu et Zhang。药用,人工培养。菌盖小而薄,具密环纹,暗紫红色,具光泽,有短柄。此种曾误定名薄树芝Ganoderma capense (Lloyd)Teng,目前所报告的药理药化研究,均属于密纹薄芝,包括学名均应更正。 8、樟薄孔菌,别名:樟芝、牛樟芝。学名:Antrodia cinnamoma T.T.Chang & W.N.Chou。生巨大的牛樟树木树桩腐朽洞内,多年生,平伏,子实体形状半圆,长形至不规则,边缘反卷后部分呈蹄形,木栓质或木质,硬,具强的苦味。初期褐红色、淡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色,平滑。菌管面新鲜时橘红色,淡肉桂色至赭褐色,单层。目前仅发现台湾。民间药用,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口蘑栽培技术

口蘑栽培技术 口蘑别名白蘑、白蘑菇等。伞菌科、伞菌属。产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口蘑子实体伞状,白色。菌盖宽5~17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3.5~7厘米,粗1.5~4.6厘米,内实,基部稍膨大。担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常形成蘑菇圈。 口蘑性味甘,平。肺、心二经。有宜肠益气、散血热、解表化痰、理气等功效。口蘑是直接食用的名贵真菌,主要品种有白蘑、青腿子、马莲杆、杏香等,其中以白蘑色、香、味最佳。口蘑用来清炖、红烧、做汤均可,其味清香、鲜美,历来为席上珍馐。口蘑菌肉肥厚,质细具香气,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口蘑属中有10多种都是味美的食用真菌。目前仍然是中国市场上最为昂贵的一种蘑菇。 【口蘑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养料的选择 选择奶牛粪和玉米秸的效果最佳,要求粪草新鲜、无霉变,玉米秸需要揉搓,需要放入一定量的玉米轴效果更好,

有条件的可以加些骡马粪更好,每立方米粪可种12平方米口蘑,每平方米口蘑需要33~35市斤秸草,秸杆需要用生石灰水浸泡后方可堆发,粪的湿度手握刚能溢水为宜,在第一次翻料时需要加入2斤石膏/平方米、l斤磷肥/平方米。 二、发酵料的堆建和翻堆 选择一个背民向阳地面坚实的场地,第一层铺5寸厚浸泡后的秸草,宽度为2.2米,长度视情况而定,然后再铺一寸厚湿润的畜粪,紧接着再铺一层三寸厚的秸草,秸草上再铺一层一寸厚的粪,依此类推直至1.4至1.5米高,最后一层是以粪压顶呈龟背形。要求在堆制过程中四边整齐垂直,呈车厢状,此时可以量出该堆的体积,每立方米可种5平方米口蘑。堆好后过八到九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此时料内温度可达75℃左右,料堆明显下沉,此次翻堆应加入要求量的磷肥和石膏。翻堆后的堆形尺寸应为宽2米,高1.3至1.4米,长不限,仍呈车厢状。每翻一次,堆的高度和宽度分别减少0.1米和0.2米,间隔天数减少2天、料堆温度降低3~4℃,翻堆4次便可铺床接种。 三、发菌期管理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蘑菇,播种时及发菌期的技术要点如下:

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 一、立足资源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一)充分认识我省野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目前,全世界已知食用菌种类约2000 种以上,中国已知有800多种,云南约有600多种。云南食用菌的种类约占世界的35%,占全国的75%左右。云南野生食用’菌自然资源量约为50万吨,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美味可口的珍贵野生食用菌现有50多种。可供大宗出口的野生食用菌有松茸、羊肚菌类、美味牛肝菌类、木耳、鸡枞、鸡油菌、块菌、竹荪、奶浆菌和珊瑚菌等数十种。许多县市野生食用菌资源都为丰富。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为我省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食用菌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现在全省注册野生食用菌贸易和加工的企业有300多家。已开发利用的野生食用菌约10万吨(鲜品),产值近20亿元,出口创汇约6000—7000万美元,仅松茸单项出口规模就约为1000吨,创汇最好年份超过5000万美元;美味牛肝菌类出口5600多吨,创汇1700万美元;其他菌类的出口也占一定份额。云南多样的生态气候条件为人工栽培珍稀高值的食用菌提供了周年生产条件,具有成本低和反季生产的竞争优势。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已经形成了—支学科齐全的科技队伍,食用菌产业科技力量的整合条件较好。加入wT0,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二)高度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开发与保护不协调,资源破坏严重。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自由来摘、自发交易的状态。近年来,冬虫夏草和松茸等一些珍贵野生食用菌出现了被无节制

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选择题 1.食用菌的营养器官是指(菌丝体) 2.平菇指侧耳属中的一个品种,即(糙皮侧耳) 3.菌种分离主要指(母种)分离 4.绝大多数食用菌喜欢(中性偏酸性)环境 5.双孢蘑菇是一种喜(偏碱性)真菌 6.平菇菌褶与菌柄连接方式是(延生) 7.代料栽培配置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 8.被誉为增智菇的是(金针菇) 9.同一孢子萌发的初生菌丝之间发生质配属于(同宗结合) 10.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 11.菌丝生长阶段所需C/N较小,以(20:1)为好 12.用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等方法培育的菌丝体称为(母种) 13.变温刺激对(香菇)的子实体分化有重要作用 14.子实体分化生长阶段需要(散射光) 15.目前广泛栽培的20多种食用菌属于(担子菌) 16.在两性孢子萌发的初生菌丝之间发生质配属于(异宗结合) 17.菌环由(内菌幕)发育而来 18.食用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19.伞菌类孢子着生在(菌褶的两侧) 20.由不同性别的孢子萌发的初生菌丝发生质配,属于(异宗结合) 21.斜面低温保藏法是将食用菌菌种放入(4℃)冰箱保藏

22.属于粪草生食用菌的是(蘑菇) 23.食用菌培养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5%) 24.属于粪草腐生菌的是(双孢菇) 25.次生菌丝描述准确的是(一个细胞两个核) 26.不宜放入4℃冰箱保藏的菌种是(草菇) 27.子实体有菌环的食用菌是(蘑菇) 28.用物理或是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使物体完全无菌的方法是(灭菌) 29.蘑菇栽培管理特点是需要(覆土) 30.属于子囊菌亚门的是(羊肚菌) 31.正确的是(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32.平菇子实体产生孢子的部位是(菌褶) 33.食用菌培养料添加米糠等是为了补充(氮源) 34.发菌温度保持在(25℃左右) 35.平菇属于(侧耳科) 36.属于木腐菌的是(香菇) 37.高压蒸汽灭菌温度要达到(121℃) 38.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真菌) 39.实验室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是(70-75%) 40.食用菌中人们食用部分是(子实体) 41.属于担子菌亚门的是(平菇) 42.菌丝体生长最适宜ph为(5-6.5)

育种技术的研究

摘要食用菌育种技术近年有了很大进展。本文是对野生食用菌驯化、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育种及食用菌“种”的鉴定方法方面研究进展的综合论述。 关键词食用菌育种技术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近年发展相当迅速。无论在野生食用菌驯化方面,还是在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均有重要进展。 1.野生食用菌驯化 野生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获得栽培菇种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现代人类社会栽培的许多食用菌最初都是从野生种驯化而来。中国食用菌资源特别丰富,据报道已有858种,隶属于48科,136属。其中人工栽培或已试验栽培的86种,占食用菌总数的10%。其余90%左右食用菌处于野生状态。其中可以进行人工驯化,并具有很好食用、药用价值的食用菌种类很多,如口蘑、松口蘑、羊肚菌、巴西蘑菇、大肥菇、鲍鱼菇、美味牛肝菌、大杯伞、鸡腿菇、杨树菇等等。利用和驯化这些具有开发价值的菇种是食用菌品种选育的重要课题,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田绍义(1992)在观察和研究蒙古口蘑生态基础上,通过驯化栽培,选育出87-B-2优良菌株,用马粪、麦秸等配制的发酵料进行床式栽培,已初步驯化成功。河北省迁西县栗蘑研究课题组(1994)从野生种选育出抗杂能力强、高产的优良菌株——迁西大株灰树花,利用棉籽皮、栗木屑等培养料栽培出灰树花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达128.5%。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等(1987)对鸡腿蘑进行调查、采集、分离和栽培,获得较好效果。罗星野等(1991)研究了鸡腿蘑“昆研C-901”菌株特征,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工艺。陈文良(1988)从京郊野生猴头菌菌株中通过驯化栽培,择优选育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北京猴头菌1号”新菌株,具有转潮快、朵大、肉实等优点。 2.诱变育种的研究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人为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强制食用菌遗传基因发生突变的方法。所运用的理化因子称为诱变剂。由于食用菌诱变育种能有效地提高突变的频率,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上应用甚广。 其中一种重要的诱变剂是紫外线。紫外线辐射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诱变剂,使用简便,效果显著,是诱变产生突变种的重要途径。陆师义等(1987)用紫外线诱变技术,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无孢子的紫孢侧耳新品种,生物学效率达90%~100%,菇朵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陈文良(1986)用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北京大木耳新品种,鲜耳生物学效率达到66.23%~82.08%。耳片也有增大、增厚等变化。陈文良、耿小丽(1993)用紫外线诱变方法,选育出金针菇F9309和F9321两个新品种,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明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新品种,它门具有柄长、色淡、高产等特点。 其它物理诱变剂研究也有重要进展。周宗俊等(1993)用金针菇菌丝原生质体再生及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育成F8815、F8817等金针菇新品种。王振福等(1997)用返地式卫星搭载诱变育种研究表明,5个株菌丝体中脱氢酶部发生了变异,说明卫星搭载是诱变育种较好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