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

君子小人,標準顛倒

張遠山

《內篇·大宗師》有一則寓言: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是「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的好友。後來子桑戶死了,孔子派子貢去協助辦理喪事——這是儒門專長。子貢驚異地發現,孟子反居然在唱歌,子琴張居然在彈琴伴奏。唱的是:「啊呀子桑戶!啊呀子桑戶!你已返歸天道真君,我們還不得不忍受人間假君。」

子貢上前問:「請問面對死屍唱歌,合乎禮儀嗎?」

孟子反與子琴張「相視而笑」說:「這人懂甚麼禮之真意?」

子貢討了個沒趣,回去告訴孔子,然後問:「他們是甚麼人?」

孔子說:「他們是遊方之外的人,我們是遊方之內的人。」

子貢又問:「夫子認為遊方之外好,還是遊方之內好?」

孔子說:「不得不遊方之內的我,是被天道拋棄的人,你也與我一樣。」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指「地」。遊方之外,就是神遊天道;遊方之內,就是囿於人間。莊子在此揭示了儒、道選擇人生道路的截然不同和天然對立。孔子自貶,是莊子的狡獪。倘若直接批評孔子,尊孔儒生必會反感。借用寓言,尊孔儒生或許以為確有所本。由於《論語》中子貢說過:「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因此莊子專借孔子對子貢言性與天道,讓儒生們聽聽「教外別傳」。

子貢再問:「遊方之外好在哪裡?」

孔子說:「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這是對「江湖」的又一次申論。以上撮要概述,省略了多處卮言,作為理解本文核心部分的背景。緊接其後的,正是本文核心部分:

子貢曰:「敢問畸人?」

(孔子)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

「敢問畸人」非常突兀,與上文不相銜接,這有兩種可能:

一、可能郭象刪了若干字句。孔子既然自貶「遊方之內」者是「天之戮民」,就該讚揚「遊方之外」者為「人中畸人」,子貢接著「敢問畸人」,才文氣連貫。

二、可能莊子原文支離其言。子貢問「畸人」固然突兀,但也可以認為,子貢根據孔子自貶「遊方之內」者為「天之戮民」,進而推想孔子讚揚「遊方之外」者為「人中畸人」,於是省略中間過程,逕直問及「畸人」。

兩種假設中,後一假設較不合理,因此郭象刪改恐怕更接近真相。即便郭象沒刪「敢問畸人」前的句子,郭象起碼對「故曰」後的十六字做了手腳。郭象版《莊子》曰: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在郭象版《莊子》中,後八字是前八字的倒裝重複,這在整部《莊子》中沒有第二例。先秦古文都極其簡潔,莊子又超常簡略。多贅八字毫無必要,必為郭象所改。許多莊學家都認為複語無益,但都以為是鈔刻訛誤,殊不知為郭象所改。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十六字真言,揭示了悖道的專制制度及其辯護者儒家對人格標準的顛倒:

在天道真君及其信奉者道家看來,是人格卑瑣、依附廟堂的「小人」;在人間假君及其辯護者儒家看來,卻是忠孝仁義、替君牧民的「君子」。

在天道真君及其信奉者道家看來,是人格偉岸、傲立江湖的「君子」;在人間假君及其辯護者儒家看來,卻是無君無父、近於禽獸的「小人」。

莊子認為,「天之君子」(道家信徒)選擇了寧被專制壓迫、不做專制幫兇的人生道路,是「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的真君子,是恥食君祿、甘居下層的偽小人。「人之君子」(儒家信徒)選擇了寧做專制幫兇、減少一己損失的人生道路,是「天子得以臣,諸侯得以用」的假君子,是食君之祿、為王前驅的真小人。

因此,人格卑瑣、依附廟堂的儒生郭象,非改莊子原文不可。食君之祿、為王前驅的後世儒生,非得奉郭象為莊學最大權威不可。郭象是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刪改天地至文《莊子》,正是卑怯無恥的小人行徑。(莊學卮言七)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孔子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中君子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大部分“君子”指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二、指的是有地位而且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三、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具体出处: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中少部分“君子”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四、当动词用,指的是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努力的行动。 具体出处: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也。”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 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功夫要用来取悦上司。进一步来讲,小人靠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场一帆风顺,那些被取悦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 君子小人之辩不是学问,是常识,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这一点,孔子已经懒得重复。

作文: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一般起提示思路的作用,而并非限制作文审题立意的条件。 从材料看,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君子与小人”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刻见解”,一共有三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句话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提出了义和利的区分标准。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社会秩序的道德,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秩序。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语出《论语·为政》。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这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上述三个句子,言简意赅,分别从胸襟、行为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警示牌和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材料通过古人的论述将“君子”、“小人”的概念明确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立意构思。 其实,我们常用的关于君子小人的俗语也很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的是恪守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是纯洁淡雅的交友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倡导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君子固穷”,说的是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了解和掌握这些熟语,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文章的内容。从题目来看,“君子与小人”形式上是一个并列短语,内容上构成对比关系。 【思路点拨】 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记一件事,里面需要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中各自表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心理,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君子的高尚和小人的卑劣;如果记叙几个片断,应该既有君子的,也有小人的。无论写一件事情还是写几个片断,都要力求再现逼真的现场情景,写出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可以写成散文,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灵活选择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围绕主题行文。写散文要注意安排好结构,让考官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能迅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须先确立一个论点,或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或赞颂君子高尚的品德和言行,抨击小人卑劣无耻的行径,或倡导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等等。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应该集中一点谈深刻,说透彻。例如为什么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怎样才能做君子不做小人?

浅论《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

摘要:读《论语》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关于“君子”、“小人”的比较性语句。不同时代的君子与小人,本身就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而孔子本人更是在《论语·雍也》中对子夏说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上升到了不同政治路线的高度。那么在《论语》之中,君子与小人又各有哪些特质呢?君子儒、小人儒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区别?本文将归类《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进而论述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君子;小人;对比; 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下我们常说的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而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然而在先秦儒家著作里,“君子”、“小人”的字却又不同的含义,并绝大多数时候“君子”、“小人”对比使用。例如《论语·宪问》中提到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论语·阳货》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等等。然而,孔子到底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君子与小人,他们之间又到底分别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君子”、“小人”的根本性区别-阶级社会分工 “君子”与“小人”的意义,最初应该来自于宗法制下,对于贵族与平民的区别性称呼。《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曾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意思是“小人”负责尽力工作,而“君子”负责用心统治。由此可见,“君子”与“小人”的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小人”为“君子”提供劳力,而“君子”则管理着“小人”。换句话说,在经济上,“君子”与“小人”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则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统治者与被统治折的关系。如我们所知,春秋战国是我国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定义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孔子作为宗法血缘制的维护者,继承了这种思想也是时代的产物。从“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中即可看出,“小人”在孔子心中根本不配拥有儒家的“仁”的思想,这也是孔子不可避免拥有的时代局限性。 二.“君子”、“小人”的精神境界 但凡是一门显赫一时的学说,必然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更何况是《论语》这种经久不衰的经典。墨家有“兼爱”、“非攻”、“尚贤”,道家有“任性”、“无为”,而儒家,则以“仁”、“礼”以及“义利观”等著称。如前文所述,在“仁”方面,孔子认为,即使“君子”中也有达不到“仁”的境界的人,而“小人”则是根本连一点具备的可能性都没有。至于“礼”,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将“小人”与“女子”相提并论,均是属于难以养成“礼”的德行的。虽然关于此句“女子”的理解,历年来分为“女”通假“汝”,“女子”即“汝子”,以及“女子”即“女性”这两种解释。但是无论真实释义如何,“小人难养”都是既定事实。至于“义利观”,《论语·里仁》中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将“小人”判下了死刑。《论语·述而》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众所周知,孟子的“舍生取义”说也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直接继承。追求义的“君子”与追求利的“小人”,相比之下,“小人”毫无疑问又输了一筹。 总之,由于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阶级差异,“小人”在精神境界上根本不可能

话题作文 君子与小人

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348班白弘宇 有人说,大义《春秋》,凝练后不过一个话题: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问题,浩瀚史书中的芸芸众生,是君子的得以流芳百世,是小人的智能遗臭万年。也正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对君子与小人的持续关注,使得正在办事的各色人物不得不小心谨慎,时刻想着悬在他们身后的巨大史笔。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何为小人,何又为君子呢? 或许有人要说博学多识者为真君子,孤陋寡闻者为真小人。但是,我们掌握的知识远胜过孔子,但是又有

谁自信在君子的标准上敢望孔子的项背呢?一个人可能在知识与学问上一无所知,但是,他懂得用于承担责任,他懂得舍生取义,他懂得坦诚务实,你还会称他为“小人”吗?同样是学识渊博,奥本海默懂得和平与正义,在美国曼哈顿计划中涉及原子弹,拯救人类,打击法西斯;而海森堡却禁不起希特勒重金引诱,为纳粹卖命,险成历史罪人。按照这种判定方法,两人都是学识上的“君子”,但前一位心系和平,是道德上的“君子”,而后一位确实道德上的“小人”。因此,总的说,第一位我们称之为君子,第二位我们称之为小人。可见,

道德是判别君子与小人的唯一标准。 世上无外乎三种人。第一种人德才兼备,他们往往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影响文明进程;第二种人有德无才,他们虽然很难创造实际财富,但是他们往往可以通过自己大义凛然的言行启迪人们,在精神上产生巨大的感召力;第三种人有才无德或者德才全无,这样的人可能表面上文质彬彬,但充其量不过是衣冠禽兽。在学识的遮羞布后伤害他人,危害社会,即使才气过人,我们难道会称其为君子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宁愿要第二种人。 德是判别君子小人的唯一标准。那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 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 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 也。” 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 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1/ 2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 一、“君子”风范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读《论语》—辨君子与小人

读《论语》—辨君子与小人 曾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己虽不想报国治天下,但也想把《论语》通读一遍,最起码修修身,但一看才知道,它太杂,太散了,一句一句的,自己很难系统起来。 单从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看看吧。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而且是对比着提出的,让我们看出孔子对于人品的评价标准。 《为政》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大概是说,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但是不团结。这些很好理解,想当年,毛泽东、李德、周恩来等人关于革命的理解有的相同,有的不尽相同,但他们依旧团结。但在国民党内部,军阀之间互相猜忌,也互相利用和勾结。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恰当,但一直就觉得像周恩来、毛泽东那样的共产党人是真君子。 《里仁》里,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心里总是想着道德、法制和正义,小人则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土地房产和利益。呵呵,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小人哦。 最有名的的当属《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坦荡荡好理解,而“戚戚”的解释是“忧惧的样子”整句话的就是,君子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而小人经常会心术不正的干一些坏事,其实他自己也知道,也拍遭到报应和报复,所以常常担惊害怕,心神不定,忧愁恐惧。 孔子还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和谐相处,相互协调,但不会盲目的追随,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小人可能一拍即合,说走就走,但不会相互协调和谐,想来还是只顾眼前利益之故。

在《子路》中,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神态自若但从不骄傲,所以人们拥护他,而愿意接近他;而小人常常趾高气扬但是内心并不坦然,所以人们反感他厌恶他。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还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等等。孔子在那么多年前的古代就对于君子和小人做出这么高明的判断,真真不愧为万世师表、一位圣人! 掩卷一叹:多学经典吧,前人之述备矣!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一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许多的章节。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平常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 是第一念为公。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那么没 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 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为什么小人会 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顶多想到 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同意去想。君子心量大,起心 动念为天下。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那么圣人, 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一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 不够大。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 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 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君子忠信,主忠信,这 讲他的内心公正、正直,言而有信,这是周的意思。这阿党的阿是曲媚,阿谀奉承,喜爱攀缘巴结,党是结党,这是小人的行为。 又引《皇疏》,皇侃的《注疏》说「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这是解释孔安国的意思。为什么能够 有忠信?因为他心量广博周遍,心量很大。他为公,不是为私,他就有 忠信。假如心中有偏私,这心就不正了。不正了,就不能忠。你看, 心上面有一个中字,这讲到心是摆在中正的位置上,那叫做忠心。为 什么会不忠?就是因为心有私。心不忠,言就不信了。这个阿党就是讲 亲狎之法。我们看到小人喜爱跟人巴结,讨好,见到达官贵人,赶忙 就起阿谀奉承的心,跟他亲近。这个亲狎,狎也是亲近,亲近里头没 有庄重,外表不庄重,内心没有忠信,完全是为了依附这些权贵,得 到自己的利益,不外乎为名闻利养,那这种人,孔子谓为小人,不齿。 皇侃又引古注讲的,「理备故称周,无私故不比」,这都是解释 周和比的意思,我们多种批注合起来看,去体会里头的意思。理备就 是得到天理,能够得到天理,心就正。天理是什么?知道天下与我本为 一体。再广博的来说,宇宙万物与我一体,所以谈这个私没有意义,

《君子与小人》教案

《君子与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准确理解各则辨析,立志成为新时代具有君子风范的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开始上课!问候。 导语: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国学》第14课《君子与小人》。学习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下面是咱们以前学过的句子,看大家还记得不?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依此类推。开始! 一、回顾所学有关“君子”品行的句子。 读完后:老师有一个问题,是男同学读得好呢,还是女同学读得好呢?说说。 预设:如果有人说自己读得好,就说:“你很有自信。”如果说别人读得好,就说:“你懂得欣赏别人,很有君子之风啊!”如果说别人读得不好,但诚恳地指出了不足之处,就说:“你能真诚地提出同学的不足,也是一位君子啊!” 老师还有另一个问题:刚才看课件读的过程中,有谁注意到课件上内容的特别之处没有?如果有,就表扬其具备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将来一定能做大事。如果没有发现,就引导要认真观察,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隐藏着制作者特别的用意。最后告诉大家——是“君子”、“士”、“志士仁人”都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 二、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含义。 刚才我们所读的句子里,有的是对“士”提出的要求,有的讲“志士仁人”所具备的品质,有的又在讲“君子”值得称道的地方。实际上,尽管说法不同,他们可以说是同一类人,我们可以将他们统称为“君子”。谁能说说以上这些句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讲的都是君子所具有的品行)(追求理想,坚持不懈……) 谁能再来说说:君子具有这么多令人敬佩的品质,你愿意做这样的君子吗?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像他们一样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努力方向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释“君子”、“小人”意。同学们,“君子”的含义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小人”呢?结合“日积月累”相关内容。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出示:君子:道德高尚;学问深、地位高的人。小人:道德低下;学问差、地位低的人。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学习课文。 1.指名一位同学完整地读课文。大家评价。 2.女生读,男生评。男生读,女生评。(评价:看来大家都知道赞美别人了。但切忌不要因为想博得“君子”美名而不切实际地表扬哦,那样就又犯另一种毛病了:阿谀奉承啊,用心不端啊……等下我们还要讲这方面的内容) 3.提高点要求:请同学读出节奏好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才算是读出节奏呢?指导读,学生自行断句。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专门找不太善于读的尝试一下,其他人给出建议。(能够让人听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对比分明) 4.那我们就再读一次,读出这种感觉好吗?齐读。评价。(这么快就读出了“君子”的浩然正气,“小人”的低俗也随之显现。值得表扬!) 5.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后译文,进行理解。但请不要拘泥于译文。最好有自己的想法。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6169362.html,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 作者:李弗不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2014年第10期 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我们缩小范围,单赏君子与小人对举句,便觉得津津有味,韵味无穷。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这句话主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这句话主要理解三个字:怀、土、刑。“怀”是“思念”;“土”是“乡土”;“刑”是“法制惩罚”。这句话是说,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也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喻”即“明白、知晓、领悟”。这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广为人知。这句话明确地提出了“义利”的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个人,如果他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这种观点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了。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论语》君子与小人解释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解释 1.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3.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意思是告诫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意思是君子时时处处胸怀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恐惧。 6.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与之相反。7.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草遇风一吹,必定向一边倒去。8.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而不会讲究协调。9.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根据各人的德才去安排使用的。在小人的手下做事很难,要想讨他的喜欢却很容易。即使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讨他喜欢,他也会很喜欢的。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10.意思是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舒展。 11.意思是君子当中会有不具备仁德的人吗,而小人当中却不会有具备仁德的人啊。 12.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3.意思是君子陷入困境,还能坚持住;小人陷入困境,便会胡作非为了。14.意思是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15.意思是君子不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却可以承当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承当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 16.意思是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物,敬畏圣人的言论,即君子常存敬畏之心。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他不知敬畏,轻视居于高位的人物,轻侮圣人的言论,即小人则常常是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17.意思是君子学习了道理便有仁爱之心,小人学习了道理便容易听使唤。18.意思是君子假若只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假若只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成为盗贼。

《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

《君子与小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 学习《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几句话,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 2 解读重点词句的读音,含义,结合时代特点理解这些话的现实意义。 3 诵读,默背经典名句。 b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培养学生对论语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c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论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d教学方法:品读,精读 二、课前准备: 1 收集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经典名句。 2 了解历史上有名的君子或小人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为了弘扬经典,学校要求高年级同学背诵《论语》。咱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第一层吧! 2、同学们背诵挺熟练!老师刚才关注到了,短短四句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三次。君子!对,“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107次。

3、看老师板书:君子。(相机板书)问: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君子?(三人)(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论语》的叙述方法是很有意思的,很容易懂的。它喜欢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与君子相反的是什么人?生:小人。(板书)看到这个词,你脑子里会闪现出哪些词语?(相机板书)(三人)(每个人心目中的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不一样,但我们的情感标准是一致的。) 3、所以我们喜欢君子,讨厌小人,我们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君子。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叫“君子与小人”。板书:与。 (二)、读 出示课件 1.、自已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请同学来读,每人只读一则。(正音) 3、古人读书怎么读?对了,除了读准字音,我们还要注意节奏,刚才XX读的就很有韵味,注意了停顿。 4、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好吗?老师范读。(出示停顿线,老师指导学生读全文。) 谁也想试试?(指一生读)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三)、悟: 初悟: (一)1、自主学习: 要求: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分成4人学习小组,找出一句话来,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句话中的君子,并写在黑板上。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很热烈,现在把你们组的讨论成果给我们展示一下吧,请各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理解。 学生交流: 教师:你从课文中的哪里受到的启发,读一读,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

企业用小人还是用君子

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君子还是靠小人 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君子会以公司利益为重。 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君子而不是小人。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君子会以公司利益为重。 1.君子的个人利益往往与公司企业的利益一致。 ?君子不仅仅在乎自己的利益,他更在乎企业的利益,以及企业其他人的利益。关心公司整体的利益发展方向。小人则相反,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利益,漠视公司未来发 展的方向,唯利是图。 2. 纵观历史的发展,拯救公司利益于危难之中的全是君子。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因受人排挤而离开了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但当苹果公司处在危机的时候,他不顾前嫌重回苹果公司,把一个日益衰落的公司发展成为首屈一指 的全球最赚钱的企业;海尔公司的张瑞敏,通过自己的不屑努力将濒临破产的青岛 电冰箱厂发展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家电企业。不论乔布斯还是张瑞敏,他们都是凭借对企业的忠诚,在企业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毫无怨言的奉献出了自己的全 部,让企业转变,并不断壮大。 3. 君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底线。 ?孔子说过,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必偃。君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他们懂得哪些是值得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做任何事情的 时候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他们会恪守自己的公司准则,不会用利益去衡量自身的 道德标准。当个人利益危害到公司利益的时候,君子会遵守道德与自身的良知,以 公司利益为重。小人则不然,他们往往会不顾一切的选择利益。 综合以上所说,不论是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还是自身利益以及道德上看,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君子会以公司利益为重,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君子而不是小人。

对《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分析

对《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分析 张晓君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52) 摘要:《论语》中有诸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将它们概括总结阐述释义,有利于人们 抑恶扬善,提高修养,启发心智,完善人格。 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总有君子与小人。君子光明磊落,正直无私,集中了才识渊博、胸怀宽广、不计得失等等优点,是完美人格的体现。小人是心理上不成熟、人格上不健全的人,集中了患得患失、蝇营狗苟、拉帮结派的缺点,是人格不健全的典型代表。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许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分析君子与小人,能给人们很多启发,对塑造健康人格很有意义。 一、君子与小人在外表与行为上的区别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学识丰富,胸怀宽广,内心充满力量,既不会受外界名利的撩拨,又能够把控内在的欲望,做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所以能够内心平静坦然,不会焦虑急躁,表现出稳重威严,气定神闲。小人则不然。小人心胸狭隘,气量短浅,表现出来就是时时处处察言观色、处心积虑。对上阿谀奉承,极尽谄媚,对下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以求得心理平衡。人前人后二副面孔,经常具有双重人格,内心总在盘算,患得患失,不能安宁,表现出一幅惶恐不安、愁眉苦脸的样子。君子与小人就有这样的差距。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为君子做事容易,但使他高兴却很难。讨好不当,他是不会高兴的;他用人时,总能量才而用,人尽其才。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很容易。讨好不当,他也高兴;他用人时,总是求全责备。 君子宽容大度,所以容易相处。但是因为君子对人对己都是严格要求,所以得到他的欢心并不容易。在君子面前谄媚、拍马屁,就搞错对象了,君子不吃这一套。君子为人正派,任人以贤,会根据人的能力安排工作,使人尽其才,不会给人穿小鞋,尽力提携、帮助下属。小人则相反。小人气量小,对人苛责,所以不好相处。但是比较容易讨得他的欢心,经常阿谀奉承、给他戴高帽子,送点小礼物、土特产,就会让他很开心。虽然这些甜言蜜语、小恩小惠上不了台面,但是小人喜欢。小人翻脸也是很快的,他在用人时,求全责备,苛责挑剔,甚至故意刁难,没有商量与通融,不会顾及手下人的实际情况。与君子共事会心情愉快,与

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

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 汪凤炎郑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摘要:“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指主要以德行高低(兼顾才智大小)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等两种人格类型的一种观点。它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重要人格类型说,对后世中国人做人方式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在做人过程中,假若较好地体现出仁、义、礼、智、信、忠、恕、勇、中庸、文质彬彬、和而不同、谦虚与自强等13种素质,就是君子;反之,如果基本上不具备这13种素质,那就是小人。 关键词:人格类型说;君子;小人;标准;孔子 从人格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正是孔子等人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因为依孔子等人的言论,君子一般是用“兼容多端而相互和谐”(张岱年语)的思想来处理天人、人我、身心和主客我的关系,这样,君子人格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仁爱、平等、尊重、宽恕等人格特质,且具共生取向、和谐发展的独立人格。既然如此,界定和培育君子人格就是在当代中国德育心理学研究里落实和谐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近年来随着文化心理学(广义的)的兴起,探讨人格心理学中一些重要主题的文化差异就成为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一种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其中,对不同文化所推崇的人格类型这一主题,现在也越来越受到学人的重视。在这一问题上,孔子提出了对后世中国人做人风格影响深远的“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所谓“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是指主要以德行高低(兼顾才智大小)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等两种人格类型的一种观点。在这里,“君子”意指“有才德的人”,[1](p486)“小人”意指“无德之人”。[2](p1871)据杨伯峻的研究,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3](p241)其中,意指“有才德的人”的“君子”共106次,意指“在高位的人”的“君子”只有1次(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3](p129)这之中的“君子”是“在高位者”或“领导人”之义);“小人”一词共出现24次,其中,意指“无德之人”的“小人”共20次,意指“老百姓”的“小人”共4次。[3](p218)由此可见孔子对“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重视程度之高!综观《论语》里记载的孔夫子言论、孔门弟子的相关言论以及明显受到孔子思想影响的其他流派的著作,孔子判断一个人是在做“君子”还是在做“小人”的标准主要有13个:仁、义、礼、智、信、忠、恕、勇、中庸、文质彬彬、和而不同、谦虚与自强。依孔子的见解,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心理素质和言行表现泾渭分明,一个人在做人过程中,凡是在整体上较好地体现出上述13种素质,就是君子;反之,凡是基本上不具备上述13种素质的人就是小人。正如《淮南子·泰族训》所说:“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中之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4](p.685)当然,在孔子心中,上述13种人格特质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若借用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术语,上述13种人格特质中的后9种特质只是君子人格的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前4种特质才是君子人格的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因为,第一,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3](p.146)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仁”,其内必有“勇”的素质。第二,孔子曾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p.65)并将“宽”视作仁者的品质之一,[3](p.183)而“宽”本有“宽恕”之义,这说明“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恕”本就是“仁者”所具备的两种重要品质。第三,以谦虚谨慎、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诚信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