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614艺术概论2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2021年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614艺术概论2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614艺术概论2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论述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1)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了这些方面的印记。正因为艺术家总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的艺术创造也无不深深地受之影响,显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及每个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他本人也正是一生遍游各地的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才能在创造中恰当地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律动,绘就独具特色的山水画,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2)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创作主体来看,既然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他所赖以生长的社会环境,那么他对这个社会环境也就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因而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改进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愿望。艺术家选择的是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业,他们在创作时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是艺术家应有的神圣的社会职责。

(3)总之,一方面,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艺术家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论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对艺术作品的道德内涵有积极的要求,从而讲究美善结合,历来就是中国文人的艺术创作的价值追求。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则“尽美矣,未尽善也”,形式上的求美、内容上的求善,这就是孔子对艺术之美与善的两层要求。不只是中国人如此,西方先贤也莫不如是。柏拉图说要把荷马之类的诗人从理想国赶出去,何故?因为柏拉图认为,诸如荷马之类的诗人的作品对年轻人起到了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以下,笔者拟从两个方面谈谈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影响艺术

首先,社会道德之于艺术的影响。一定时代和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思想性等体现出来。中国戏曲历来以劝善惩恶、因果报应、强调伦理道德为传统。这种劝善惩恶的叙事目的,在艺术中往往呈现出了恩格斯所说的“诗意的裁判”的效果。如《秦香莲》中,贪图富贵、喜新厌旧、抛弃糟糠的陈世美最后终于被包拯铡死,善良贤惠的农村妇女秦香莲的满腹冤屈得以昭雪。这种善恶有报的叙事模式贯穿了整个中国戏曲史,可以说和艺术宣扬社会道德的目的不无关系。

其次,个人道德之于艺术的影响。艺术作品的主观性决定了作者在表现道德问题时必定会将自己的主观道德评价投射于作品之中。以杜甫为例,由于他长期流落下层,深知百姓生活疾苦,因此在其作品中体现着鲜明的忧国忧民的价值取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百姓苦难甘愿做出自我牺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这种至高理想境界的代表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番博大胸怀、深广关爱的利他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其作品中。

(2)艺术影响道德

首先,艺术之于社会道德的影响。艺术能改变甚至颠覆人们的道德意识。比如,历史上长期的禁欲主义常会遭到色情纵容的对抗,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薄伽丘的《十日谈》砸了一个豁口,宋朝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也受到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的戏谑和反抗,这些作品实质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观长期统治束缚人性的反叛。再比如,“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宣扬科学与民主,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核心,出现了诸多批判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祝福》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而且对社会道德的变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艺术之于个人道德的影响。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这是因为,欣赏者在审美活动中,通过移情心理对作品中的人物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从而在对该人物认可的同时,被道德浸染。比如看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这个艺术形象经历了战场的搏斗、生活的磨难、爱情的挫折、疾病的痛苦等种种考验并战胜了这些困难,这种经历和精神激励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我们的残疾人同胞。

总之,艺术和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但二者又各自独立,艺术求美,道德求善,艺术重审美,道德重教化,二者有本质区别。倘若只重其一,要么沦为纯粹的形式主义,要么堕为说教的工具。因此,只有寓理于乐,寓德于艺,将深刻的哲理融化于审美的形式之中,方能达到真善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3.为什么说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欣赏者既要以身临其境的心态去感受作品,又需与作品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答案】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愉悦来自相互渗透的两方面——是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一是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倘若欣赏者“身临其境”去体验作品中的形象,并将它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便易于发现艺术家所创造的美,也易于展开想象,进行

欣赏中的“再创造”。但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生活和自然原形中的某些细节,亦即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因此,欣赏者不应将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当做真实的生活,也不能把对待生活的态度用来对待艺术作品,而必须与其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才能真正发现艺术形象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美,并使自己的想象力不受现实生活的束缚,充分进行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从而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

4.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答案】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籍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之中,同样表现在艺术鉴赏之中。

5.举例论述怎样做到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答案】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必然对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鉴赏者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平,鉴赏者个体的审美能力更是需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的多了,读的熟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尤其是大量地、经常地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直接有助于人们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水平对艺术鉴赏也有很大影响,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十分重要。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艺术鉴赏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体验和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