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教学设计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教学设计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教学设计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教学设计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案教学设计刘天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胶片。

课时安排: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8`)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20`)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

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33-35页中的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

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15`)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各人谈及自己的"所爱"

事情的结果--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5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胶片)(2`)

1.我的小伙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了。

5.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详略得当。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工整。

附1:说课精要:

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交代清楚记叙要素"。由于学生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就是"写话",也往往就是"小小记叙文",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又会疏忽或轻视,因此教师不仅仅只保留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叙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分析课文,尝试分析范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交代清楚记叙要素"这一要求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在其中,同时也弄清并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详略得当,有重点,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话,在阅读尝试中去体会,在写作实践中去运用,读写结合。

附2:板书设计:

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素

人物

时间

地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主要内容

事情的结果

来自:中基网

资料提供者: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花张蒙中学南彩辉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0321132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第二题:文章第10、11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答:插叙了“我”童年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哥哥、妹妹一起打枣的事。 作用:回忆“我”快乐的童年,表现出浓浓的亲情,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文章内容丰富,突出中心,为下文写“爷爷、奶奶”是“我”在老家的根做铺垫。 3、【2015上海宝山二模】《木伢的生日晚会》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全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儿也不觉得累。老板心

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0321132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2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 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 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回 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 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 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 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 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 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 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 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 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 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 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 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 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 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 奶奶哈哈大笑。 第二题:文章第10、11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答:插叙了“我”童年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哥哥、妹妹一起 打枣的事。 作用:回忆“我”快乐的童年,表现出浓浓的亲情,增添了生 活气息。使文章内容丰富,突出中心,为下文写“爷爷、奶奶” 是“我”在老家的根做铺垫。 3、【2015上海宝山二模】《木伢的生日晚会》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全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 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儿也不觉得累。老板心 3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 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14年到18年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车位》,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 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 要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 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冷墙》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 学会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分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难点:注重语言的特点,语言的特色。 在小学阶段,阅读题在整张卷子中所占的分数比重是很大的,因此能否做好阅读非常关键。而在所有的短文类型中,记叙文的阅读又是重中之重。 那到底什么是记叙文呢?记叙文就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见的小说、童话、散文、寓言、人物传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从内容来看,记叙文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类: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不同类别的记叙文,阅读方法也有所差异: 1、写人的记叙文:首先,要了解短文里面所写的事情,因为写人和写事是分不开的,人物的个性、思想等往往都是在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其次,要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更能够了解主人公的特点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最后,还要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思想等,同时环境描写还能对人物够起到重要的衬托作用。 2、记事的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短文中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了六要素也就等于理清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也就是题目里经常出现的分段。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分成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几个部分;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分,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部分。最后,要抓住文章重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从中领悟作者的意图。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首先,了解文章所写对象的特点。其次,分析文章里出现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最后,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在写景状物短文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对所写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

高中英语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之记叙文教案资料

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阅读理解部分专题之记叙文 主备人:李甜云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1传记 传记属记叙文的一种,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时间和事件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线。此类体裁的文章通常被分为四部分,即A. childhood years B. early manhood C. great achievement D. remarks。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下列主线来理解传记类文章:人物→时间与事件→成功/成就/信仰→评价。这样使学生在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能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2故事类 故事类文章也是记叙文的一种。文章多以人物、事件为中心,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此类篇章情节性较强,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事件叠加、情节逐步展开的特点和解决问题,以人物一系列动作为线索的显著特征进行略读,即可以较快地获得篇章的主要信息。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situation→problem→actions→conclusion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细节。 二.“八字诀”:综观理脉检索整合 一、综观——握要。首先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 二、理脉——分层。磨刀不误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三、检索——筛选。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题目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四、整合——审查。应注意几点答题要求:1、看是否要用自己的话;2、看要求是否有字数限制(没有要求在简练的基础上多多益善);3、注意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三.要求能力 1、理解语篇主旨大意 2、理解文章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资料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刘宏艳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记叙文阅读技巧教案

阅读技巧一紧扣记叙要素,梳理情节内容 技巧点拨 一、要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记叙的要素,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格式 1、根据记叙的两个主要要素:人物(主要人物)和事件,即“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的意义,也可一并概括出 来。 三、方法 1、提取法。即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总结句作为概括性的文字。 2、组合法。即组合文章中的关键性句子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3、自写法。即运用自己的语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概括。 例文引路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阅读技巧二整体感知文章,明确主题思想 技巧点拨 一、要点 记叙文的目的一般是抒情明理,在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仔细朗读文章,从整体感知,明确文章是以写人为主,还是以记事为主;目的是抒情,还是明理。 二、格式 1、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2、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3、写景状物:采用了……方法,借助……描写,赞扬…… 三、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 但为我们分析、概括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 2、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思想,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 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4、从分析议论句、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 于抓住文章的“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图。 5、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 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6、从联系作品背景入手。作品是社会的反映,内容是背景的产物。不少的作品,只有了解 了它产生的背景,才可能深切的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例文引路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记叙文阅读训练教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小学记叙文阅读教案

小学记叙文阅读教案 【篇一:小学记叙文阅读教案】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 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按事情发 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按人物成长的阶段 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 同条件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 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 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设问语言生动、形象。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加强语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方法:1.拆分 法2.换词法3.必须结合文中环境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用概括法。即是 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 成句来概括。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 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 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11、重点句理解的方法:(1)结合文中的人物行为谈理解;(2) 结合生活谈理解(可以是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母亲50 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 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 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 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

初中语文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第课时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教学目标】 1、梳理有关记叙文的知识点,明确中考记叙文的考查要点。 2、了解记叙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设计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强化整体感知,准确把握中心。 (1)分析题目,揣摩中心。 (2)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把握中心。 (3)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4)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5)从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注重语言理解,提高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4. 描写描写方法入手,准确分析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培养学生大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强化整体感知,准确把握中心。 2.注重语言理解,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迁移类比的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点迷津 1. 强化整体感知,准确把握中心。 (1)分析题目,揣摩中心。 (2)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把握中心。 (3)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4)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5)从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注重语言理解,提高分析能力。 三、例题解析 1例一解析 2备考训练(一)解析 四、练习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备考训练(二)解析 2备考训练(三)解析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指点迷津 1. 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2. 从描写描写方法入手,准确分析人物。 三、例题解析 1备考训练(二)解析 2备考训练(三)解析 四、练习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备考训练(四)解析 2备考训练(五)解析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指点迷津 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人称、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明确作者写作意图(褒贬、赞成、反对……)。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6、把握人物描写方法。 7、体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三、例题解析 1备考训练(四)解析 2备考训练(五)解析 四、练习指导 五、布置作业: 备考训练(六) 课后小记: 说明文阅读教案设计 复习目标: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

一、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阅读情况 简单的练习 范例一: 、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周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 吵嚷: 衣衫褴褛: 撑腰: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中我明白了就叫“中华不振”。 3、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当你读到这一幕时,你是怎么想的?

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 3、分段的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 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 考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主旨 3、找准文章的线索 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6、分析人物形象 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 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 11、了解记叙的顺序 12、区分写作手法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常见问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答题思路: 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课文实例:《背影》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父亲在送行时,攀过月台为我买橘子。 答题公式: 答题时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形式,注意要紧紧扣住核心事件来作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写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 常见问法: 1、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题思路: 1、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我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把握记叙文的主旨: (1)联系写作背景; (2)分析文章材料。看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3)抓议论抒情句。 2、把握记叙文主题的方法有: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答题技巧: (1)归纳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住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 C.掌握公式: 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

记叙文教学设计

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方法。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安排:一教时 教程: 一、导入: 二、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按一般文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记叙文(其中含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 记叙文的种类: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 2 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其安排有(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略) 4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1)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常与描写交错使用。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见考标28页)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 (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 说。 (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四、散文: (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特点: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 (3)散文的“贵散”和“忌散” 五、阅读的注意事项: 六、阅读题分析(略) 七、阅读练习(题目略)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教案资料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有关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人、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 记叙文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追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追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就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是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有不同的作用。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和议论中抒情。 7.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小学记叙文阅读理解教案

3、分段的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 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 反问: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气) 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 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2.(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

3.(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7、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1.拆分法2.换词法3.必须结合文中环境 8、给文段加标题的方法: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9、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10、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11、重点句理解的方法:(1)结合文中的人物行为谈理解;(2)结合生活谈理解(可以是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 12、创新题: (1)知识积累型: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 (2)感悟启示型:考查对选文的感受、启发、体会等。(注意:答题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并联系自身、家庭、社会的实际。) (3)补充类(联想描述):结合选文某一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写出相关内容或根据具体语境展开想象进行描述。(4)欣赏评析类:对选文某一内容或形式(写作特点)做评析或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5)质疑献策类:针对选文相关问题提出对策或质疑。 (6)仿写创造类:仿造选文中的句子或修辞手法另写句子。 三、巩固练习 《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复习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答案示例]:求学期间,“蛋糕”带给我们真挚的情谊 毕业之后,“蛋糕”传递着拉斯的祝福 如今,“蛋糕”引起我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乡村的灯火》,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要点)

[答案示例]: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我的傻瓜妈妈》、《善良的种子》,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教学后记】 1、注重学情调查,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在一模考试前,我曾对记叙文阅读中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做过专题训练。一模考试结束,我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学生们的记叙文阅读依然得分率不高,特别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题,学生的得分率最低。据此,我决定再次对此内容进行专题复习,期待经过多次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力争在中考时取得优异成绩。 在教研员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中心备课组成员王汝臻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在教学中重点设计了三个环节: 首先让学生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完成文后问题。 接着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最后对同类题目再进行巩固训练。 2、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 这是一节再次的复习巩固课,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我在教研员冯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让学生做阅读,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分析解题思路,最后归纳总结出答题思路: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温习了以前的做此类题目的思路,又知道了自己的答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