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

.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

.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

体;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

.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 .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

.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上海市农委关于本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

意见

沪农委[2012]276号

各区县农委,各归口单位,各直属单位:根据农业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2] 4号)的精神,为进一步加

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结合上海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明确“十二五”农业科技教育的目标按照今年中央1

号文件的部署,坚持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面向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确保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坚持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经营手段信息化,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构建与都市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至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持证农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0%。二、抓住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围绕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部署农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引领和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稳定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开展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资源挖掘利用、基因调控和分子育种、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污染土壤(水)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大力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在优

质高效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冷链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蔬菜作业机械、温室装备、新型农用生物制剂(肥料、农药、兽药、疫苗)等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实用技术成果和产品。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产业需

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大力推进科技资源整合,深化协同创新,着力打破部门、区域、学科和单位界限。坚持首席专家负总责,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推进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间的

对接和合作机制。进行水稻、西甜瓜、绿叶菜和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中期评估,在此基础上,围绕虾类(青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生猪和果业(柑桔、葡萄、桃、梨)等产业启动第二轮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四、突出抓好现代种业发展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支持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加快节水抗旱水稻、沪优系列“双低”油菜等优势作物品种产业化开发,以高商品性、高附

加值设施专用蔬菜、花卉、瓜果和杂交蔬菜、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为重点,加快优势品种选育和种子产业化进程。完善奶牛、家禽、肉牛三个育种中心,建设一个生猪育种中心,3~

5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8~10个市级水产良种场为主的水产良种保种、育种和良种生产体系。打造2~3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种业企业做精做强,发挥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种质资源和科技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完善南繁基地、启动西繁基地建设,提高育种与服务能力。构建种质资源创新、信息服务和会展交易三个服务平台。五、培育现代生物农业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政策支持和项目带动等措施,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装备和设施、农业信息、农业生物制剂、现代储运与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核心,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开展转基因动植物产品产业化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加大对绿色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产品创制的支持力度。围绕自动化控制、节能减排和专家智能决策等目标开发新一代智能温室产品。围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研究和开发产地低温处理、低温物流设备、低温保鲜等设备。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带动本市农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六、提升农业农村

信息化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继

续加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农业中心数据库,继续完善涉农资金监管、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提升农业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优先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

工程,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七、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协同创新机制。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完善农业科研立项制度,坚持“稳定支持、适度竞争”的原则,稳定支持农业重大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保障研究的延续性。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人员的信用评估制度、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完善农业科研分类评价机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成果应用成效为主要评价指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

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八、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由区县农委和所在乡镇政府共同管理。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强化政府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编制管理。从各乡镇所承担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任务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定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编制数,确保核定的编制用于从事农业公共服务职能的人员。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充实基层“三支队伍”力量,对部分优秀人才、“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可适当放宽招录条件或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予以引进。市、区农技部门招录人员向有乡镇等基层工作经历的科技人员倾斜。完善四项制度建设。通过农技人员聘用、农技推广责任、绩效考评、农技人员培训等四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为农服务导向机制,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机构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加大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完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给予适当补贴的形

式,健全村级农技责任员队伍,确保服务网络实现村级覆盖。

九、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引导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担任特岗农技人员。力争通过5年时间努力,实现每个乡镇区域内拥有5名左右特岗农技人员。各有关部门要支持特岗农技人员有效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建立特岗农技人员与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对接制度,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与服务、实施农业推广项目、创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专业服务组织、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在涉农企业就业和创业。要规范选拔程序,保证聘用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落实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事业单位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十、创建一批科技兴农示范基地依托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粮食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建设和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等项目,启动市级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着力推进浦东和崇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松江浦南三农工作试验区、西郊国际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整建制高产创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基地的

科技集成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郊区县特色农产品基地科技水平。十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提高政府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合作社组织功能、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支持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连锁经营配送、农机化作业、动物疾病诊疗、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鼓励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中介服务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偿技术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引导、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利用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点建设。十二、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发挥部市共建高校作用,构建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综合服务模式,切实推动高等农业院校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加强共建高校和涉农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支持涉农类中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及相关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和助学金对农业专业学生倾斜力度,提升涉农专业生源质量。加大对农业特殊技术岗位、艰苦行业、特殊行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实行免费生培养。推进相关涉农专业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

参与校企合作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在减免学费的基础上,对投身农业第一线的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优化“三支一扶”政策,优先选拔农科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工作。

十三、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适应上海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农业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农业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完善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办法,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加快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增强服务能力水平。依托各类农业教育培训机构、农技推广机构等,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到村和合作社任职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抓

好农业生产型人才的培养,扎实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积极培养农村经营性人才,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十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对从事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的职业农民,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素质和结构,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有知识、

有技能的青年农民从事植保员、防疫员、信息员、农机手等务农创业。探索行业参与农业类职业技能培训齐抓共管的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加快研究相关配套政策,探索推进农民持证上岗。十五、促进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农业科技资源,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海外专家和优秀团队以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鼓励本市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国家科技合作研究,到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进修和培训。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资金的支持力度,引进国际重要种质资源、重大前沿技术、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设备等。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训、智力交流等方式,加大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十六、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氛围要把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

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配备,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不断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各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机制。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中青年人才成长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氛围。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2012年8月2日

来源:政府网站2012-08-24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王伟,糜志勤,王章红,蒋珞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43007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定量方式,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专利文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可初步评价和判断中国农业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的状况。 1创新能力震荡提升,规模化程度略有降低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 )公布的数据,对2000-2006年专利文献的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初期的1548件提高到2006年统计期末的3198件,7年间累计增加1650件,数量提高了106.59%。其间虽然有2年出现负增长,但历年平均增幅高达13.83%。其所占权重除2002年为13.04%、2003年为12.10%之外,其他几年基本保持10%以上,累计量权重指标为11.09%,规模化程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且略有降低(表1)。表明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在发展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尚有待于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2省域创新能力呈正态分布,差距逐渐增大 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总数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北京(1473件)、山东(1070件)、江苏(1047件)、浙江(910件)、广东(830件)、上海(804件),这6个省市主要是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表2);排名在最后6位的依次是澳门、西藏、青海、香港、宁夏和海南,这6个省(市、区)主要是经济科技相对 落后的省份和农业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呈现与科技和农业资源相关的正态分布态势。 从各年度的专利数量排名看,北京市2000-2005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到2006年下降至第4位;而山东省2000-2002年、2004年均排名全国第2位,到2006年专利数量超过北京市,跃居第1位;江苏省从2000年的第5位,每年都有增长,到 2006年跃居第2位;浙江省从2000年的第10位跃居2006年的第3位;上海市从2000年的第12位跃居2006年的第5位;广东省一直居第6位;辽宁省从2000年的第3位跌至2006年的第7位;湖北省从2000年的第4位跌至2006年的第8位。专利增长量最大的是山东,以339件位居第1位,其次是江苏(335件)、浙江(315件)。增长率超过100%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 江、山东、湖北、天津、宁夏、吉林、河南、海南。青海、西藏虽然增长率高达200%以上,但其起始基数很小,农业科技创新发明能力仍相当薄弱。 截至2006年末,在中国34个省(市、区)中,只有广东、重庆、台湾、香港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负增长,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势头。并且,排名在前6名和后6名之间的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差距从2000年的396件扩大到2006年的 1302件,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全国2000-2006年地域态势前6名排位见表2。 3创新领域呈地域特色,新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的分 类研究,共有山东、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南、湖南、上海、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陕西17个省(市、区)进入12个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专利大类的前5名。但从进入前5名的次数来看,山东在全部大类中有7次位列第1,广东有3次排在第1位,北京为2次居第1位,显示出这3个省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另外,在单个大类中申请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00项的,山东有5次,北京、广东均为3次,浙江2次,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均为1次。根据上述数据,可将国内各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分布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山东、广东、北京、浙江为第一层次,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在国内相关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第2个层次,竞争实力较强;其余省(市、区)农业科技能力为第3个层次,竞争能力一般。 而且,中国各个省(市、区)由于自身在农业资源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不同,其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山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N 、A01K 、A01C 、A01D 、 A01F ;广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P 、A01M 、A01K 、A01G ;北京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G 、A01H 、A01M 、A01C (表3)。4 国外机构和个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但竞争实力强大 2000-2006年,外国机构和个人在中国申请的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从680件略减到662件,其所占份额由1:0.78降低到1:0.26(表4)。由中国专利数量上升而导致的外国申请专 利数量的下降,说明中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 表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态势 年份20002001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数量/件增长速度/%权重/% 1548— 10.37 16224.7810.87 224338.2913.04278924.3412.102785-0.1410.87337821.2910.393198 -5.6010.02 表2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域态势 地域排序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 12510612 124836 124635 142753 123456 142365 412365 注:权重指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数量占人类生活必需专利类别的比例。 学术聚焦(Focus ) 104科技导报2009,27(1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修订) 【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沪科[2013]2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2.05 【实施日期】2013.0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 知 (沪科〔2013〕25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专项管理,提高创新效益,我委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沪科(2000)第131号)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二月五日 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效益,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资金是政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推动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配套支持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国家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 第三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是创新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年度计划安排、立项审批和监督管理等;各区(县)科委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申报推荐和过程监理。 第四条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精)

第3期(2012年3月中国科技论坛-5-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编者按: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杨起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农业的产业形态复杂,涉农行业多样,产业延伸广阔,技术创新体系复杂。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必须跳出狭隘的农业和农业科技范畴来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破解之道。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研究开发,也不能把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简单归结为技术供给不足,而应将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农业面临的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农业创新生态背景下来研究和部署。 必须坚持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从农业科技的三性出发,国家将加大对与农业科技的投入,政府农业科技组织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但是,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的活动,涉农经济组织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师和涉农领域的各类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活的载体,他们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个人属性而是取决于组织属性。只有当科技成果进入创新的经济过程时才体现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只有市场中的涉农经济组织才是技术创新的投资、执行和受益主体,政府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承担有限的非市场性的公益服务。在缺乏利益输送机制条件下,它们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而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政府机构则会产生腐败,并对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进而破坏整个农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政府科研机构固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然而更为落后并亟待提升的是本应承担起创新主体重任的涉农经济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农业技术创新

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_趋势与建议_基于我国289解读

政策研究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第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政策建设的着力点。 , 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也不尽相同政策工具选择需要和国家创新能力 , , 为了推动创新载体的发展政府各部门出、 , 台了《于加快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关《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速国家高新、、、祸合。在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前期阶段我国政 , , 府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技术引进项目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创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等科技和产业政策 , , 新能力提升。随着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政府 , , , 主导的科技工程和技术引进政策效用边际递减。当创新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政府就要开始转向经济环境的营造为企 , , 第三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从资金投人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业创新服务“ 。由此可见创新政策结构的转变是。 , 财政政策突出表现在《技三项经费管科 , 、创新系统和政策体系协同的结果” 和政理条例》《府采购法》的制定金融方面也相继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发展的转变还是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匹配演进的结果。“ ” “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法律包括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发展 , 战略逐步转变为有较强经济指向的结构性赶超战略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 , 三我国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分析“ , 通过 , 一年我国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 “ 依靠” 、“ 面向成为一段” 经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我国创新政策呈现从科技政策单向推” “ ” 时间内政府创新政策目标的核心” , 。年南巡讲“ 话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 , , 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变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创新政策的, “ ” 出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台科技体制改革驶人快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摘要]在当代社会,我国想要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当前我国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手段 想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对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进行创新。但当前,在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不论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当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并未实现有效转化 当前,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健全的科技创新体制,这就导致虽然当前有很多与农业相关的现代化科研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化,也不能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也就是说,这些农业科技成果对于农业的实际贡献率是比较低的。虽然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1.2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手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却过于重视产出,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十分不足。这就直接

导致很多农业科研机构缺乏足够的经费,不仅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导致很多专业领域的人才流失,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缺乏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极快,直接导致农业区流失了大量的青壮年人才。另外,很多农业区内缺乏比较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而大部分都是极为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情况,农民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联系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而如果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想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存在极大的难度。另外,这种分散性的经营劳作模式,不仅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本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民的风险在不断提升,直接影响了新型的农业创新科技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与应用。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 2.1加大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兴农政策的落实,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目前的实际投入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科研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力度,就必须要加大农业科研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使相关科研机构具有充足的资金来留住农业科技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同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 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roll/201301/2455301.htm(中国证券网) 2.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2006zcfg/html/201209/%7B07B4198D-9A31-48D2-9 C67-B5860A9FBEF3%7D.shtml(《农家致富》2012年第11期) 3.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2006nwkx/html/201202/%7BDCE992A1-4082-4F07-BB25-1BCD67A971D3%7D.shtml(新华社) 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2006nwkx/html/201203/%7B240EC299-7825-4EA9-8 3DE-4FEAFBF01019%7D.shtml(农民日报) 5.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6.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zwllm/zcfg/flfg/201202/t20120213_2480135.htm(国务院办公厅) 7.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zwllm/zcfg/flfg/201104/t20110418_1971041.htm(中国政府网) 8.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zwllm/zcfg/flfg/201305/t20130527_3474548.htm(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9. 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zwllm/zcfg/flfg/201208/t20120808_2819671.htm(国务院办公厅) 10.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4048833.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解读--沈阳

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解读 近年来,沈阳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科技服务经济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使科技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相继出台了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扶持、专利优惠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沈阳科学、创新、和谐发展及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解读一:沈阳市科学技术奖包括哪些内容? 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是对科技人员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的肯定和承认。在现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设置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五个奖励项目。参照国家奖项设置,沈阳市科学技术奖包括:科学技术振兴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农村科技推广奖和专利奖。 解读二:什么是沈阳市科学技术振兴奖? 科学技术振兴奖是市政府对依靠科学技术、振兴沈阳经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及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授予的最高科技荣誉奖励,科学技术振兴奖设个人和项目奖。 解读三:什么是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沈阳市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级别。 解读四:什么是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奖? 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奖是市政府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旨在表彰在沈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分技术和管理两个类别。根据获奖项目的技术水平、创新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及对科技发展的作用,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级别,每年评审和奖励一次,其奖励管理与待遇等同市科技进步奖。 解读五:什么是沈阳市专利奖?

上海市2016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平台建设领域项目

上海市2016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平台建设领域项目指南 发布时间:2016-02-16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发展规划,推进上海研发平台建设领域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一、征集范围 建设目标:面向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需求,鼓励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大型科学装置(设施)、外资研发机构等参与本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成产业技术创新链相关优势资源,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放大等特色鲜明的专业技术服务,形成有特色、成规模的技术服务能力,探索科技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 支持重点:软件开发与认证、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与储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期限:不超过2年 支持方式:验收后参加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予以“后补助”经费支持。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运营3年以上并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实施项目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进行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的申报材料是内容真实的,且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4、具备领先的技术能力、特色鲜明的技术服务,对外服务用户数不少于50家,或不低于本市业内单位总数的50%,或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 5、具备专业的技术成果储备和先进的技术研发设施,对外服务仪器设施总值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对外服务场地面积不少于150平米。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2年,是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新突破。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基础保障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要把保 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地力提升、作物丰产、优质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防控、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赖于

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 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也达到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 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

科技创新政策论文:科技创新政策 政策工具 内容分析

科技创新政策论文: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竞争的焦点也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因此,作为调整技术创新速度、方向、规模的科技创新政策正受到越来愈多国家的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作为指导、规范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刻反思其合理性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Rothwell和Zegveld的思想以及科技活动自身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政策工具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然后,以《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作为实证分析对象,按照样本选择、定义分析单元和分析框架、编码、频数统计等步骤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在多维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创新各阶段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组织与建构中所存在的过溢、缺失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创新 政策提供参考。 【英文摘要】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steering the new production elements, such as talents,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elements of land, labor, capital and so on.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 申报指南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一馆一品” 研究目标:支持上海市示范性科普场馆,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一个成体系、可持续、影响大、市民喜爱的科普品牌。围绕一个科普主题,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馆一品”科普活动方案。 执行期限:2020年5月01日到2021年4月30日。 经费额度:为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6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上海市认定的示范性科普场馆单独申报。

考核指标:开展“一馆一品”线下科普活动不少于12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600人次;活动信息、报名通道等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首发。开展“一馆一品”线上推广不少于6场次,线上推广视频内容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在项目执行周期内,线上推广(累计网络点击量)不低于10万人次。 限项要求:每个场馆限申报一个“一馆一品”建设项目。 专题二、科普舞台剧的创制和推广 研究目标:支持创制一台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且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表述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的科普舞台剧并推广。 执行期限:2020年5月01日到2022年4月30日。 经费额度:为定额资助,每项资助额度40万元。 考核指标:科普舞台剧时长不少于30分钟。项目执行期内,科普舞台剧应线下实践演出不低于6场,其中在市科委指定地点演出不低于3场。科普舞台剧需在电视台播出或开展线上推广(视频或直播),线上推广须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首发,线上推广(累计网络点击量)不低于5万人次。科普舞台剧应配合参加上海科技节等科普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措施【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措施 一、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长期以来,农业科研院所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种养技术研究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起了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领域,纵贯中央、省、市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广大农业科研院所在优化学科布局、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院所共有科技研发人员6.4万人,占全国农业科技研发人员总数的60%;育成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数占国审品种总数的80%以上,占省审品种总数的70%以上。农业科研院所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力量。同时,与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国外先进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于我国科研领域的老问题,也有在新的发展阶

段逐渐凸显的、在农业科研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的新问题。 一是科研机构布局和分工不尽合理。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以中央、省、市三级农业科研院所为主体,基本按行政区划设置,不能充分体现农业生态特点和农业区划要求。现有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学科专业设置雷同,研究内容趋同,不同层次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工,“上下一般粗”问题突出。分属不同部门的农业科研力量条块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二是科研经费支持总量不足,结构问题尤为突出。农业科研院所普遍反映,随着近几年国家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院所“找打仗钱”的压力大为减轻,但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科研院所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据对农业部部属三个研究院的调查,2009年在职人员经费实际支出为7.4297亿元,而财政拨款为2.6834亿元,仅为实际支出的36%。 三是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一方面,由于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研究所的微观管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政府对科研院所干预过多、科研院所自身行政化倾向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自身内部管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借鉴美国对中心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 日期: 2010-3-30 17:40:03浏览: 14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 摘要:企业创新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在立法支持、财政与税收支持以及创新服务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关键词: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创新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只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的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尤其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上凸显了一定优势。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手段,大力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进步,使之成为实现国家创新计划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图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一、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 (一立法支持政策 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立法支持,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以鼓励中小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为核心,美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史蒂文森一怀特勒创新法》、《国家竞争技术转移法》、《联邦技术转移法》、《专利法》、

上海市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上海市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指南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规划,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创新,积极利用国际资源以促进我市的科研工作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征集范围 专题一、企业国际合作 鼓励本市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合作研发等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本专题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万元项。 方向、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研究内容: 、临床检测与诊断技术 、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的药物研发 、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 方向、信息与通讯技术 研究内容: 、小型一体化移动宽带卫星通讯系统 、智能燃气管网关键技术 方向、新材料与新能源 研究内容: 、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应用研究 、大型客机增材制造技术 、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技术 方向、先进制造 研究内容: 、新型特种消防设备与技术 、工业机器人检测与诊断技术 、燃气轮机燃烧器燃氢特性的研究 、新型智能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专题二、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鼓励本市企业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本专题项目资助金额万元项。申请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仅限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已被认定为国家级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并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销售额应在亿人民币以上,在海外研发中心的投资额不低于万美金(万欧元); 、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实现技术引进吸收、技术创新或成果转化初见成效; 、设立的海外研发中心具备专业研发团队,且研发团队规模不低于人,拥有一定的专利技术,具备相应的研发条件。 专题三、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 鼓励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有关地区或国家的机构开展合作科研,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间科技交往与合作。本专题项目资助金额万元项。 方向、材料科学与环境技术 研究内容: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