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追赶小明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过程:

解:设t秒后甲、乙相遇,

写解题过程:解:设小明t秒钟追上小兵,据题意得 6(4+t) =7t.

3. 月是故乡明 教案+反思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 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4.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彩云追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二、解析题目 1. 我们还是先看课文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件展示)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明月几时有》)(学生课前准备) 2. 同学们,了解了课文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季羡林。)

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四、朗读课文 1.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分男、女生进行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 2.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课件展示)浩渺篝火旖旎萌动澄澈点缀嚼烂恍然大悟离乡背井(学生认读) 五、课文简析 1. 第1 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一句“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2. 第2、3、4 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 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是与童年连在一起的。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生活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 第5、6 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 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一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 个人)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我看到过许许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2.体会文中寄情以物,以情驭景,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 3.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方法: 1.提问、启发; 2.诵读、感悟。 四、学习方法 1.交流、讨论; 2.诵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所以,中国人都有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水是家乡甜,人是故乡亲”,中国人说到人生遇到的美事时也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中“他乡遇故知”也表现了人们对故乡、故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促使人们爱家乡、爱祖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值得我们发扬。在中国文学中,这种情感遍

布于诗歌散文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月是故乡明》这篇优美的散文。 (二)作者介绍: 季羡林: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的翻译家,国际着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是不是有点喘不过气来一个人,能有其中的一个头衔已经够厉害了!可是,我们的季羡林先生却有着这么多的头衔!而且,说他是翻译家,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那种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翻译家,而是古印度语、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他所懂的语言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说,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说。季羡林先生,实在是中国的宝贵人才!即便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他却很谦虚,三次发文拒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称号。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大概越是知识渊博的人,都越谦虚吧。同学们以为呢 这样一个博学的人,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故乡情结。由此可知“眷恋家乡,热爱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情怀。只是,表达这种情怀的文章古今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三)释题 师: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月》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2019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列方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的示范和引导逐步领悟并掌握表格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恰当的表格有效分析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借助表格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表格中提取信息,帮助分析、整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球赛积分表问题. 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生:最后一行,理由是钢铁14场比赛都输了,得了14分,所以负一场得1分.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如果设胜一场得x 分,同学们能不能列出方程? 生:10x+1×4=24,解得x=2. 师:根据每一行的数据都可以列出方程,如果设一个队胜m 场,总得分为多少? 生:2m+(14-m)=m+14. 师:设一个队胜x 场,则该队负(14-x)场,则 2x-(14-x)=0, x=143. 师:那么x 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 二、例题讲解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 m 的学校上学.小明以80 m/min 的速度出发,5 min 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 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 化简,得10x=400, 解得:x=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 min. (2)180×4=720(m), 1000-720=280(m).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m. 例2:A,B 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A,B 两地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经过2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月》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2019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追赶小明_教学设计方案

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李美红彰武县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 指导教师赵忠明 一、概述 《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方程来解决和日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七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隐藏在日历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猜日历中日期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一份日历;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安排以下五个环

3.月是故乡明 教学设计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圆盘、月饼、中秋)哦——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不是,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 乡的明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练读,师正音。 2.多音字“燕”: yān(燕园) yàn(燕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为太单调了。)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山、水)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圆而粗的柱子)多天真的孩子呀,也正因如此,他小时候望月,从不与山联系起来,就连诗中说的情景,他也无法想象。(补充苏轼《前赤壁赋》资料) (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有,他故乡的小村子里到处都是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夏天黄昏后,他就去坑边场院里数星星,在古柳下摇知了。)还有没有别的趣事?(更晚的时候,去坑边看水里的月亮,晚上做梦还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十分喜爱月亮,而且,他总能围绕着月亮,找到许多乐趣。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月是故乡明

3 月是故乡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徘徊渺篝萌澄澈旖旎瑞莱垠顷峨缀 3.重点交流的字:“旖”读yǐ,不读qǐ;“旎”读nǐ,不读ní。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引导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作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段(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段(5-6)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思念;第四段(7)呼应前文,有感而发。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交流分享,印象深刻的句段。 2.引导思考:作者如此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为什么写山?(过渡,由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而提及山水,使人想到故乡。) 童年趣事的部分是否多余?(这些趣事都是围绕月亮来写的,更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为什么描写他乡的月亮?“小月亮”何解?(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眷念;越是

最新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们身边的数学,体会家人对我们的爱,要热爱家人,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线段图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答题 (1)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他骑车的速度是25米/分,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需___小时. (2)甲、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经过16小时,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抢答题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 _. (2)行程问题主要研究、三个量的关系. 路程=_____,速度=_____,时间=_____. (3)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跑___米. 二、自主学习 例:小明早晨要在7:5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m/min的速度出发,5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独立思考,完成上面的问题. 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讲课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学 案例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溶溶故乡月,悠悠思乡情 【设计理念】 《月是故乡明》安排在人教版2013新修订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本单元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

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 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 读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情感。通过对学过的 相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单元学习专题是爱国情怀。 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 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 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月是故乡明》教案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渺、旖、萌”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燕”, 正确认读“浩渺、萌动、澄澈、旖旎”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情感与价值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及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渺、旖、萌”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燕”。【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学生行为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认真倾听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常见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

深情厚谊。他是谁呢? (多媒体投影2007年播放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 像及季羨林的简介)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造句,掌握生字结 构、部首、笔顺等运用。 2.屏幕出示“浩渺、萌动、澄澈、旖旎、耄耋” 等词语。学生自由读词,多种方式识记。 3.了解词语意思。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浩渺:水面辽阔,无边无际的样子。 齐读词语澄澈:清澈透明。 旖旎:柔和美丽。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无垠:没有边际。 耄耋:(mà0 dié)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 年纪)。 4.将生字词回味,全班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生字,读出韵律 1.各组派代表“开火车”赛读生字词 2.全班同学给赛读学生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朗读词语 四、掌握重点词语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词语写得优美吧!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2.思考:季羨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详细了解吧!)掌握重点词 语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学得真棒。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那浓浓的故乡情 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带拼音组词写五遍。 2.熟读课文,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同学进行分享。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 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 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 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 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 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

初中数学_追赶小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6追赶小明 :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分析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 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基本知识: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速度=路程÷时间 (二)路程=速度时间 (三)时间=路程÷速度 练习 ①某人家在胶东镇,他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家出发到开发区中学需要2.5小时,那么他家到学校有____公里。 ②如果我想用2小时的时间从家出发到学校,那么我需要的速度应为_____公里/小时。 ③如果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家出发到学校,那么需要用_____小时。 二预习反馈: 一对父子在同一工厂工作,父亲从家走到工厂需用30分钟,儿子走这段路只需20分钟,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动身,儿子追上父亲则需要的时间为()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设元(未知数): 解:设经过x秒时儿子能追上父亲 等量关系: 儿子跑的路程(速度乘x)=父亲跑的路程 儿子的速度乘x=父亲的速度乘(x+5) 关键是父亲和儿子的速度各是多少? 学生思考(单位一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问题2: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小明以

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画出线路图) 80x5 80x 180x 相等关系: 爸爸走的路程=小明走5分钟的路程+ 小明走x分钟的路程= 小明走的总路程 爸爸所用的时间= 小明所用总时间– 5分钟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 根据题意,得:180x = 80x + 80 ×5 化简,得100x = 400 x = 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 因为180 × 4 = 720 (米) 1000 –720 = 280 (米)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四、练习:小彬和小强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强每秒跑6米,小彬每秒跑4米。 以上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问题: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画线段图分析: 五拓展与延伸; 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王明从队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伍的长. 请你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1)解应用题(特别是运动问题)要学会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一生培养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为各国驻外大使。但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却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 季羡林先生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奖,其颁奖词为: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感动印象】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作者多年在国外留学,长年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呢?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北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北师) 月是故乡明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生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使用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

《月是故乡明》教案

陈常锋 文本学习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l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l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浩渺篝火旖旎绝伦惆怅耄耋 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