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高考评卷看高三复习规范

从高考评卷看高三复习规范

从高考评卷看高三复习规范
从高考评卷看高三复习规范

从高考评卷看高三复习规范

安溪一中黄福恭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三年化学科复习效率和学生的应考能力,我们从近年化学高考评卷中,发现学生在高考化学科答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提供给老师、同学们,为新一轮的化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生在化学高考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些考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于答题,所答内容与题目要求差距较大甚至无关。如23题的第一小题要求写的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有些同学直接就写原子结构示意图;25题的第四小题的理由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些同学用文字叙述,表达的意思也没有错,但是不能给分;30题的第一小题要求的是名称,一些同学答的是羟基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2、答题主次不分

在分析结果时,有些考生避重就轻,对于与题目关系较小的情况谈得很详细,与题目密切相关的情况却谈得很少。有些考生写了许多无关的语句,但没有写出给分点。如25题的第一小题有的同学是这样答的“铁与浓硫酸接触,会在其表面生成一层物质,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在这里面始终没有出现“钝化”、“致密的氧化膜”这样的得分点。

3、用词不够准确,还有笔误现象

答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往往是给分点,而有些考生用自己的一些话表达,导致不准确而丢分。如25题的第三小题,正确的答案应是“检验SO2是否除尽”,而有些同学答的是“吸收SO2”、“检验SO2”,导致答不到位而不能给分。高考时间紧,易慌乱,有不少考生答题时写的和自己想写的不一致或刚好相反,存在笔误现象。如25题的第一小题应是“钝化”,一急就写成“纯化”。

4、表达不够完整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方程式的书写,较多的同学没能够表达完整,有缺少条件的,有没写气标的,还有没有配平的,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没有指明状态的,导致失分比较可惜。如25题的第三小题,即使方程式写正确了,要是没有指明用的是浓硫酸,一律不给分。

5、答题不在规定的区域内

评卷中电脑只显示所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部分,若不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则会影响得分情况。在评卷中出现一些试卷:只见有一个箭头引进,而不见文字的;或有答非所问又被箭头引出的;还有切断的半截语句的情况;以及答错位置的等。这些情况也不给分。

二、高三复习规范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答题时要注意这些问题,教师也要在平时训练学生时做到以下几点,做好高考中的规范答题。

1、审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体现每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审题中要做到下列几点:

(1)引导学生审题时注意关键的文字信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时要注意关键词,既不可掉以轻心,忽视细节和词语的含意,也不可凭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例如:某金属氧化物在光照下可生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物质,能用来消除空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下列有关该金属氧化物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形成酸雨的SO2氧化为SO3

B.将家居装修挥发出的甲醛化为CO2和H2O

C.将医药废水中的苯酚氧化成H2O和CO2

D.将电镀废水中的氰根离子CN-氧化成CO2和N2

答案:A

此题错误率很高,虽然对于许多学生来说C、D涉及知识很陌生,不清楚是否正确。但如果能认真审好题,注意到题干中“应用”一词,想想题目中的“应用”二字的含义,也会选对答案,因为SO2氧化为SO3,SO3仍然会造成酸雨,这种转化没有应用价值。

在习题的训练中,我们应提醒学生在审题时注意关键的信息文字,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是写“化学式”还是“名称”,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写“结构式”还是“电子式”等。

(2)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注意信息迁移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平常的习题训练要结合新反应、新结构、新物质等新情景加主干知识及审题能力的训练,同时注意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防止错误迁移知识。

例如: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2Ag =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D.Tl+的还原性比Ag强

答案:C

学生会利用所学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易错选B选项。这里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好信息与规律的关系,不要错误迁移知识。

(3)引导学生对处理信息的经验进行总结。

在平常的训练中,应引导学生对不同题型的审题经验进行总结,这对提高学生审题的灵敏性与精确性是有帮助的。下面列举一些例子仅供参考。

①对于图象问题的信息:a.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意义;b.图象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斜率;c.同一图象比较,不同图象比较;d.经过对以上一些表面信息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隐含的信息是什么?哪些信息对我们解题是有用的。

②化学平衡方程式所包含的信息:a.化学平衡方程式的计量数、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③实验题中的信息:a.实验装置图中的信息:仪器连接、气体流向、液面“高”和“低”、瓶口“向上”还是“向下”、导管“长”和“短”、止水夹位置、气压影响、试剂状态、产物状态等等;b.实验操作中的信息:条件控制、操作步骤、试剂加入顺序和方式;c.注意问题中所隐含的信息,问题之间的相互提示与启发;d.实验目的是什么?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仪器、操作顺序等要素的选择上如何围绕着实验目的来展开的。

所以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回头看,宁愿多花点时间,也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2、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要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

C-C-C-C、,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在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①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②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 ”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等。③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接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能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碳碳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④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3、要注意答题时语言的表达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只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液体: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浑浊

4、生成(产生)…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面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气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就能够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4、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

要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在网上评卷时,显示器只显示所改题的答案矩形框内区域。不能以“箭头指示法”在试卷规定的其它位置答题,若超出规定答题区域的答题部分在扫描时会切除掉,不予显示。因此要求同学平时要养成在规定的答题位置答题的好习惯,在下一阶段的考试中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凡是不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一律以0分计算。

5、注重卷面和书写

注意答题的卷面篇幅,答题区域的整体设计,应不偏不倚,不“浓缩集中”,做到篇幅适中,字不能写得太小,应该书写工整,这样往往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卷面分。不管是哪位评卷老师,在他长时间、高强度、大批量阅卷一段时间后,看到一份字迹工整,卷面清晰,大小得当,条理清晰的试卷,顿时会容易产生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相比较于字迹潦草,不工于设计,字体、篇幅大小失调的试卷,多给认真答题的印象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