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前言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指导意见,为我省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积极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威海既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个重点城市之一,又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四个重点城市之一,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总体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和省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威海由海洋经济大市转变为海洋经济强市,加快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依据《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威海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实施意见》,吸收《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的相关成果,并与《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等相衔接,制定《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本规划是统筹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纲领,是区域内制定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规划的目的是阐明政府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意图,明确战略布局,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规范有序地开发建设。

本规划所称的威海蓝色经济区为威海市的全部行政区域,包括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工业新区,涉及陆域面积569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其中:第一阶段为2010年到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6年到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一、基础条件与重要意义

(一)基础条件

威海作为海洋经济大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恰在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区之间,并联接环渤海经济圈和泛黄海经济圈,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综合实力较强。建市21年来,威海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居全省第九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2位。2008年,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威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在第31位。威海市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制品、木工机械、地毯等生产基地,重要的造船、汽车零部件、玻

——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985.9公里,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拥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近海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海岸带多为基岩海岸,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铁、铜、锌等30多种,其中黄金、磁铁、石英砂、花岗岩、锆英砂等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海岸带海洋能蕴藏量较大,主要包括风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和温差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生态环境优良。威海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不干燥,不潮湿,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整个辖区依山傍海,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山、海、岛、滩、湾、林、温泉等独具特色。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城市饮用水源和海洋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和优于国家标准,是全国空气质量、海水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立足于优良的生态环境,着眼于打造世界精品城市,威

海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努力建设“小而特、小而精”的新型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基础设施完善。按照“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的思路,构建了立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21公里(含农村公路),其中干线公路1276公里,干线公路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实现了与全国各地货物直达运输,开通了至济南、北京、武汉等地的客运列车;全市现有17个商用港口,拥有渔港码头133处;市区一小时车程内有两个国际机场,其中的威海机场于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可通达全国各地及海外;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讯网络建设处在全国前列,电力、水源供应充足。

——开放优势明显。威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现有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具有较强的项目承接能力,已与英国彻特纳姆市、意大利比拉市、韩国丽水市、日本宇部市、美国圣塔〃巴巴拉市、俄罗斯索契市、新西兰蒂玛鲁市、突尼斯苏斯市等8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19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威海是距离韩国最近、最早与韩国通航的国内城市,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威海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经商、居住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科技水平较高。近年来,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现有2所本科高校,3所高等职业学

院,36所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64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的比例达到

42.9%;与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关系;建立了5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建成了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办了8家企业孵化机构,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4家。2008年,荣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和“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30强”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产业基础良好。2008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5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9%,初步形成了产业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现代渔业产能大幅提高,2008年全市海产品产量达到202.5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海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7亿元,形成了以海洋食品、海洋药品和海洋保健品等海洋“三品”为主的海产品加工体系。船舶修造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以上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发展到90家,2008年实现造船完工量52万载重吨,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3.3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6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8.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8.9%。港口吞吐和海上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一类开放作业区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先后开通了到韩国、日本及青岛、大连等国内外客货航线和集装箱航线21条,2008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3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客运量126万多人次。

(二)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转向海洋,对海洋发展战略给予了空前重视,

各沿海大国纷纷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作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产业快速向沿海集聚,海洋在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空间地位正日益突出。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海洋经济首次以一个整体新领域进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要求,党的十七大则进一步做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部署。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是增强山东省在全局发展中地位作用的重大战略机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挖掘潜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任务。对于威海而言,更是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谋求新飞跃的一次重大机遇,是谋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更加有利地位的重要战

略平台。面向海洋、开发海洋,是威海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也是机遇所在。

同时,随着WTO产业保护期结束、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面临着更苛刻的规则约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将对我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冲击。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加速崛起,东北振兴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区域发展势头强劲。目前, 我国沿海初步形成了“三大五小”的经济区整体布局,“三大”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五小”指辽宁沿海、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海经济区,这些区域的发展都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威海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尽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良的产业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一些制约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海洋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不强;海洋资源开发不尽科学,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资源

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此外,土地、原材料等资源矛盾较为突出,人才资源仍然存在总量和结构性短缺,资本市场发育迟缓,企业融资渠道不够顺畅,这都将成为制约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突出因素。

(三)重要意义

打造威海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提升海洋优势产业,促进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海洋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有利于集约利用海陆资源,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牌含量;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韩的产业分工协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加速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蓝色经济区建设,能够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更加积极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自觉地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威海的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确保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优势地位。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统筹、海洋产业与关联产业统筹、市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行全域生态保护,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做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原则

1.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把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贯穿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始终,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和保护中提升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水平;坚持集中集约用海用地,构建优势产业基地或

园区,促进产业项目向园区、基地聚集,推动蓝色经济向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有序开发沿海岸线,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健全海洋水质保护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2.坚持海陆统筹发展。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海域、海岸带和腹地开发建设,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土地、海域等要素资源,对海陆产业统一规划、资源统一配置、基础设施统一构建、生态环境统一治理。以海洋开发带动陆地开发,以扩大开放激活海陆资源,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市的发展新格局。

3.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把蓝色资源作为最稀有、最珍贵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深度开发,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战略举措。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着力突破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坚持突出威海特色。立足我市的比较优势,在产业发展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重点突破、特色发展,避免产业同构、低效竞争。把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放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统筹考虑,主动与周边城市搞好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产业衔接,努力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战略定位

以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为立足点,以山东半岛周边沿海城市为参照系,按照城市地缘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确定威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定位是: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

2.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的领军城市。

3.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前沿城市和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

4.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城市。

(四)总体布局

依据威海的地域特色及产业分布,坚持统筹兼顾与合理安排的原则,确定威海蓝色经济区的总体布局为“一线、两区、四带”:

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发挥威海海岸线长、港湾众多、地质稳定、沿海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为支撑,向海域陆域辐射延伸产业空间,科学规划发展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将千公里海岸线建设成为生态线、旅游线、经济线,形成海外、远洋、近海、临海、内陆产业统筹、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蓝色经济区发展新格局。

两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以促进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为依托,以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四大高端产业领域,建设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着力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向更高层次攀升,努力打造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金融密集、服务密集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加强全域性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海岸线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从事不符合生态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开发建设活动,坚决杜绝各类违法建设;以建设生态威海、精品威海、人居威海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以威海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荣成、文登、乳山市区及石岛城区为次中心,建制镇为补充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和谐化的世界人居精品海湾城市。

四带:滨海旅游文化产业带。以威海市区为中心,向刘公岛旅游区、成山头旅游区、石岛旅游区、昆嵛山旅游区、

银滩旅游区辐射,形成“四区”(环翠区、乳山银滩、荣成石岛湾、荣成天鹅湖4处旅游度假区),“三山”(槎山、昆嵛山、大乳山),“二岛”(刘公岛、石岛),“一线”(海滨风景线)为格局的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

临港物流产业带。根据港口的归属及服务功能,对全市港口岸线资源统一管理。以港口体系为核心,以疏港路连接立体交通网络,延伸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形成连通开放型经济与陆域产业发展的临港物流产业聚集带。

临海现代制造业带。依据《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在俚岛湾、皂埠湾和石岛湾建设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构筑沿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的沿海造船工业带;在荣成镆铘岛建设石油化工基地;在沿海区域科学布局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依托港口规划建设适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临港工业园区。

海洋渔业产业带。根据全市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及渔业资源修复基础,在沿海构筑乳山湾、五垒岛湾、靖海湾贝类和甲壳类,荣成东部沿海、经区沿海海珍品和鱼类,环翠区(和)高区北部沿海海珍品、鱼类和藻类三大渔业资源修复链,规划建设乳山湾、五垒岛湾、靖海湾、荣成东部沿海、经区沿海、环翠区高区北部沿海六大养殖区域;依托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在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建设以海洋“三品”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五)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1)蓝色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

达到60%以上。

(2)区域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4:59:37;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两税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0.6吨标准煤、取水量降低到13立方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8%和4%;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对蓝色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超过国家生态市标准;陆海统筹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具有威海特色的蓝色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三、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立足我市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积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海洋、临海、涉海和战略性四大领域的高端产业,努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长性高、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体系。

(一)现代海洋渔业

充分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发展海洋优质高产高效渔业为目标,加快海洋农牧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海洋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1.海水增养殖业

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从浅海滩涂养殖向深海和岸基养殖两翼拓展,加快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海参、海带、对虾、鲍鱼、大宗双壳贝类、名贵鱼类等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力争打造一批产值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品种。一是推进健

康养殖。完善水生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重点搞好病害防治的先期研究和预报工作。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养殖。二是推进生态养殖。确立增、养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广陆地工厂化高效循环水养殖、滩涂耕作式养殖、标准化生态池塘养殖和抗风浪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外移等深水大流养殖新型养殖技术和模式,立体利用水域。充分利用海底,积极实施人工造礁工程,营造海底森林、海底草原,大力发展海珍品增殖,将海底增殖发展成为与海面、滩涂、陆基并举的第四大增养殖门类。三是推进名优养殖。进一步提高名优新特稀品种比重,推动传统养殖向精品养殖转变,提高单位养殖产品价值。

2.水产良种推广业

加强名优新品种的培育和繁殖,搞好主要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更新换代,争取建立大菱鲆、牙鲆等原良种基地,不断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抓好水产良种场和示范基地建设,2015年,主要增养殖品种全部建立良种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分别达到6家和15家,种质换代周期缩短到5年以内。

3.远洋捕捞业

针对我市近海捕捞强度过大、资源日益衰退的实际情况,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行捕捞许可证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搞好资源增殖与保护。在积极稳妥做好近海捕捞渔船报废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同时,加快近海捕捞装备的调整,发展大马力渔船,逐步使捕捞能力与资源再生能力相适应。要采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重点是开发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渔场,开辟印度洋和拉丁美洲海域。加强远洋渔业队伍和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大马力渔船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争取到2015年,全市远洋渔船发展到280艘。

4.海产品精深加工业

重点研究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发展以海参、海带、低值鱼贝类为主要原料的海带生物产品、浓缩

汁系列产品、食品补充剂或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海洋“三品”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精深化程度,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加工企业超过3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超过

(二)临海先进制造业

我市临海先进制造业主要指依托港口体系,大进大出型、外向型、赖海型的现代制造业。主要涵盖船舶、渔业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新材料等研发生产行业。

1.船舶修造业

以山东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以“造船总装化、配套本地化、服务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推进骨干造船企业从单一造船为主向造船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中型造船

企业从造修中小型船舶向制造大中型船舶转变,小型造修船企业从以渔船为主向商用船或配套生产为主转变,形成造修船、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型。重点研发超大型油轮、5000TEU以上集装箱船、冷藏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海峡型客滚船、内河客滚船、大型汽车运输船、游艇运输船、大型不锈钢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加快推进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力发展船用板材、风机、管舾装件等配套设备,加快生产研制大功率船用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讯导航及自动控制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海洋工程装备特殊钢材,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重视船舶设计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在船舶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15年,全市形成整船制造5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7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8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2.渔业设备制造业

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品牌经营”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快渔业设备制造技术进步。以各大造船厂为龙头,开发大洋型鱿鱼钓、大洋型金枪鱼钓、玻璃钢冷海水金枪鱼钓和超低温冷藏、海上加工等远洋渔业辅助船舶,巩固和加强渔船制造基地的优势地位。以光威集团、环球渔具为龙头,大力发展渔用网具、养殖设备、碳素鱼竿、碳素管材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渔具生产和集散基地。争取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5%、12%和10%。

3.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

把握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技术密集化和节能环保化的发展趋势,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我市汽车工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打造汽车工业新的竞争优势。争取到2015年,整车产能达到50

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汽车和专用车,重点支持荣成华泰、东安黑豹、怡和专用设备、广泰空港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小排量轿车、轻型卡车、高附加值特种专用车,积极开拓航天、铁路、油田等新的市场,实现在特种民用车辆领域新的突破。汽车零部件,重点支持三角集团、固铂成山、天润曲轴、贝卡尔特、万丰奥威等骨干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以品种、规模和效率为重点,大力提高产品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经营,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4.机械装备制造业

以重大成套机械设备为主攻方向,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重点支持华东数控、华夏集团、万丰集团、华力电机、广泰空港、三润重工、天鹏矿山设备、工友集团、威海印刷机械、双轮集团、平高电器等骨干企业,研发生产大型数控机床、重型装备、工程机械、专用设备、电工电器、机电工具、通用机械等产品。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新材料产业

以国家“863”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医用高分子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镁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功能玻璃、化工新材料、子午线轮胎等特色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光威集团、威高集团、三角集团、固铂成山、蓝星玻璃、中玻光电、万丰镁业等企业,研发生产复合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金属材料,并加快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6.新信息产业

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引导产业由简单加工向高端制造和高端创造转变,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新信息产业发展。以北洋电气、三星电子、日月光集团、卡尔电气、双丰电子等企业为骨干,进一步优化提升计算机外

部设备、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通信设备、传感器类、显示器(屏)、电池及应用等六大类优势产品。以中玻光电、璨圆光电、星佳电子、泓林电子等企业为基础,积极培育太阳能应用系列、LED高效节能照明、新型元器件、汽车电子、智能电子等五大类新产品。

7.新医药产业

加快推进迪沙工业园、华夏药业生态园、威高心内耗材工业区、达因工业区、南海医药生产园区等项目,重点推进海洋新药和低应力防钙化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可降解心血管支架、国家一类新药布洛芬维生素片、促肝细胞生长素、乙肝疫苗、HPV基因工程疫苗、人造血浆、蛋白芯片等生物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凭借我市中药行业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文登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申威药业和威海东宝药业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等项目建设,抓好天参通脉颗粒(胶囊)、正糖胶囊二次开发、百紫麻利肺止咳颗粒、银杏叶有效成份提取、西洋参深加工等技术项目开发,增强中医药原始创新能力。

按照高效配置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产业承载和聚集功能,重点规划布局十个高端产业聚集园区,争取到2015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涉海服务业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服

务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以上。

1.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把滨海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挖掘,依托海、山、岛、泉、城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立体化开发。围绕建设“旅游度假基地”、打造“幸福海岸”的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吸引力和开放兼容力。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成为半岛滨海高端旅游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

挖掘海洋、温泉、民俗、影视等旅游文化潜力,突出海洋风情、渔家风情、韩国风情,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1)海上运动休闲品牌。加快海水浴场、海上游艇、休闲广场、海鲜餐饮广场等建设;以举办帆船世界锦标赛为契机,积极推进威海国际休闲帆船基地建设;引进承接海上竞技运动项目与赛事,积极引进承接高尔夫、沙滩排球、摩托艇、帆船、帆板、动力牵引划水及冲浪、动力伞、热气球、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及赛事,以拉动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兴起;建设几处能够承办大型赛事国际游艇俱乐部;建设国际邮轮泊位,开展国际邮轮业务,开辟小石岛至海驴岛海上观光旅游线;扩大顺航游轮影响,策划“夜游威海湾”海上娱乐项目,使威海湾成为欢乐之湾和水上不夜城。充分利用双岛湾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时尚休闲、精英度假、科教研发三位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金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文登南海旅游度假区、乳山潮汐湖旅游综合开发等5个大项目。

整合我市近海岛屿资源,开发打造休闲岛钓基地,对现有岛屿环礁进行科学有序开发,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打造

威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文本

PART2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第二章 住第三章 住第四章 住第五章 住第六章 规第七章 附附表―――则―――――――――――――――――――――――――――――――――――――――――――――――1 房现状和需求――――――――――――――――――――――――――――――――――――――――――3 房建设目标及计划――――――――――――――――――――――――――――――――――――――――3 房建设用地供应与布局――――――――――――――――――――――――――――――――――――――6 房建设政策与策略――――――――――――――――――――――――――――――――――――――――8 划实施保障措施―――――――――――――――――――――――――――――――――――――――――12 则―――――――――――――――――――――――――――――――――――――――――――――――13 ――――――――――――――――――――――――――――――――――――――――――――――――14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化住房保障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威海市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使威 海市住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促 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威海市居住环境质量, 促进威海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威海市 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区行政辖区。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与《威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基本一致。 第4条·规划目标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通知要求,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统筹考 虑、突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住房结构,稳定房价,满足威海市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发 展需求,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将人居品牌进一步做 大做强,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 房地产业的发展应与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对房地产业进行合理调控,将促进威海房地 产业率先进入成熟理性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城市居民居住水平的 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第5条·规划原则 1.总量供需平衡原则:总量要适度控制,增幅要合理增长,要 科学制定供给的总量标准,保持总量供求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 的稳定持续发展。 2.体系结构合理原则:住房建设规划要促使房地产市场的供应 结构基本合理,尤其是住宅增量市场的结构合理,形成商品住房、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配套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各收入阶层的住房消费要求,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 题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填报管理系统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填报管理系统 (外地入渝) 操作手册 编写单位:重庆市建设信息中心 2013年3月

市外勘察设计企业网上备案填报流程 注意事项: 1、企业信息填写完成后,当选择“保存”后,可对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 当选择“上报”后,则不能再对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 2、企业上报后,如勘察设计处审核通过,则完成备案登记工作;如审核不 通过退回企业,则需要重新修改上报企业信息。 在填写“在渝技术负责人”信息时,需要填写该负责人两到三年的业绩

市外勘察设计企业在渝承揽项目备案登记流程 注意事项: 1、项目信息填写完成后,当选择“保存”后,可对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当选择“上报”后,则不能再对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 2、项目信息上报后,如勘察设计处审核通过,则完成备案登记工作;如审核不通过退回,则需要重新修改上报项目信息。

目录 1系统简介 (1) 1.1登录系统 (1) 1.2界面说明 (1) 1.2.1欢迎信息 (2) 1.2.2导航区 (2) 1.2.3工作区 (3) 1.2.4工具栏 (3) 2企业填报 (3) 2.1外地入渝企业 (3) 2.1.1入渝企业备案信息 (3) 2.1.2企业备案人员信息 (4) 2.1.3近三年在渝承接项目 (5) 2.1.4入渝企业备案登记 (5) 2.1.5在渝承揽项目备案登记 (16) 2.1.6企业良好行为 (21) 2.1.7企业不良行为 (23) 2.1.8上报审核信息 (24)

1系统简介 重庆市建委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填报管理系统。 1.1登录系统 在浏览器输入地址后,显示系统登录界面,如下图: 1.2界面说明 登录后台系统以后,将看到系统的首页(如下图所示):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综合规划样本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综合规划

威海市桥头镇总体规划 桥头镇人民政府 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镇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镇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绿地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基础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环境卫生设施、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防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远景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章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威海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 预案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主要 职责 2.2 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成员的主要职责 2.3 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2.4 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3、预警和防御机制 3.1 地震预警级别 3.2 震害防御机制 4、应急响应 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 4.2 分级响应

4.3 应急通讯 4.4 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4.5 应急处理 4.6 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6.2 应急装备保障 6.3 应急队伍保障 6.4 技术装备与保障6.5 宣传培训和演习 6.6 监督检查 7、附则 7.1 名词术语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7.3 沟通与协作 7.4 奖励与责任 7.5 制定与解释部门7.6 预案生效时间 1、总则 1.1 预案目的

为做好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中人民生命财产、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2.1 以人为本 地震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震害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保障,城乡建设系统的地震应急工作必须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尽量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1.2.2 统一领导 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和支援。 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要坚持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地震应急工作,重点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震害救灾和震后恢复。 1.3 编制依据 《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1.4 适用范围

杭州市建设工程围档设置与安全使用管理导则

杭州市建设工程围档设置与安全使用管理导则 (试行)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目录 1、总则

2、设计与施工 3、质量验收 4、使用、维护和拆除 5、监督管理 6、附则 附表 附图 前言 建设工程围档是建设工程实行封闭施工的措施之一,建设工程围挡不仅体现一个城市品质,其安全和质量性能更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认真总结我市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切合我市实际编制了该导则。目的在于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围挡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围挡的安全性、适用性、美观性。 本导则内容有总则、设计与施工、质量验收、使用、维护和拆除、监督管理、附则、附表、附图。 杭州市建设工程围档设置与安全使用管理导则 (试行)

1 总则 1.1 为预防建设工程围档倒塌事故,保证使用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杭州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和《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房屋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档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及管理。 1.3 本导则所称围档是指建设工程为做到封闭施工而设置的砌体围墙和彩钢板围档,高度建筑工地为 2.5米,市政基础设施工地为2.1米。 1.4 围档应进行专业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完成后须组织验收。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围档的管理,依法承担围档安全使用的法律责任。 1.5 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建设工程围档安全实施监督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和工程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工程责任主体履行安全生产的职责,保障围档安全使用。 · 2 设计与施工 2.1 围挡设计 2.1.1 围挡的选址应根据地理环境、使用功能、荷载特点、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宜选在地势较平坦的天然地基上,不宜选在河道、山坡陡洼处或风力下风口等位置。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 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

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 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 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 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 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 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 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2010修订)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渝建发[2010]158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0.12.01 【实施日期】2010.12.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2014修订)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 理规定》的通知 (渝建发〔2010〕158号)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突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0〕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和实体水平,保障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合理计取与有效投入,规范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技术

标准以及《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2008〕169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委对原《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渝建发〔2006〕177号)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 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防止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2008〕169号)等相关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杭建科发[2009]444号《杭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基坑专项工程管理指导意见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 杭建科发[2009]444号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我市房屋建筑 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基坑专项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建设局、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及各有关单位:《关于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基坑专项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已通过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OO九年十月二十日 关于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深基坑专项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对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活动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在建工程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安全,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基坑围护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本意见所称深基坑,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地铁和隧道工程另行制定管理办法);所称深基坑围护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监测等内容。 二、建设单位应对深基坑围护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负责,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各相关主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三、深基坑围护工程作为施工活动中一个专项工程,其设计、监理及第三方监测业务应当由建设单位委托,费用单独列支。 建设单位必须确保按时支付保证工程安全所需要的相关费用,并应办理深基坑围护工程保险和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四、本市深基坑围护工程建设遵循“政府监督、业主负责、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责任”的原则,实行围护工程设计文件论证备案制度和施工专项方案论证审核制度。 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文件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告知性备案。 施工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经监理单位总监及施工单位总工审核签字后报质安监机构告知性备案。 五、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是全市深基坑围护工程的监督管理部门,并负责主城区深基坑围护工程的监管工作。 各县(市)及萧山、余杭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所辖区域内深基坑围护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施工阶段深基坑围护工程的监督检查。 六、深基坑围护工程设计文件论证及备案 建设单位在土建招标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围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地质情况、周边环境、主体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进行深基坑围护工程设计。设计文件应包括支护结构、挖土、降水、环境保护、监测、预警值等内容,并按规定达到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组织深基坑围护工程设计文件论证。围护工程设计文件论证工作可与市土木学会协商承办,双方提前3天在市建设工程深基坑专业委员会专家库中选取5名专家参与论证(3名设计、2名施工)。 专家应本着“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出论证意见,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对设计文件进行优化完善。建设单位应将通过论证且修改完善的设计文件送设计管理部门备案,并于申请施工招标时将备案情况送招标办查核。 七、施工专项方案审核及论证事项

2020年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建设委员会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战略,努力抓好城乡灾后住房重建、城乡体系建设、城乡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四大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全力 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一)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市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为451633户,其中,314989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XX年全面完成;截至XX年6月底,新建的136644户已建成136048户、占总量的99.56%;已入住105672户、占总量的77.33%。314989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城镇住房重建实现预期目标。截至XX年6月5日,全市城镇维修加固141512套、1537万平方米,已全面完工。全市城镇住房重建42958套、383万平方米,已竣工38769套,建成比例 90.25%。全市城镇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进展较好,已建成了幸福家园二期、鱼凫新村、慧民苑、水乡人家、子龙安居房等项目。

(三)农村重建“三清一还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已到最后决胜阶段,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和各灾区县(市)抓住“三清一还耕”(清理拆除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清理废墟、清理环境,宅基地还耕)这个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市共还耕宅基地51752亩,完成任务总量的78.15%;共拆除板房9771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64.34%;拆除自建过渡房2427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81.64%。 (四)城镇重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场镇。目前,龙池、虹口、街子、泰安、西岭、花水湾、三郎等场镇重建已基本完成。突出龙门山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山地特色旅游恢复较快,龙池、虹口等场镇已接待大量游客。其余场镇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预计9月底可基本完成15个特色场镇的打造。 二、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组团式城市群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XX年,中心城区以打通断头路、重要出入城通道及地铁建设为主,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

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百强名单

2011年度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百强名单 1、中建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华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5、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6、陕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浙江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江苏金土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10、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1、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12、山东兴润建设有限公司 13、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4、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15、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16、浙江鸿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7、陕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8、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9、常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0、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22、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5、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6、标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济南二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28、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29、安徽湖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31、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2、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3、河南省大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4、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35、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36、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7、陕西建工集团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8、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 39、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 40、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1、重庆恒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2、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43、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4、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调整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通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调整 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管理局,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57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的规定,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的要求,为适应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的需要,保障营改增后工程造价计价工作顺利平稳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营改增后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整原则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执行2008年《重庆市建筑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装饰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房屋修缮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2008计价定额),2011年《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计价定额》、《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2011轨道定额),2013年《重庆市建筑安装工程节能计价定额》,《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重庆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CQJJGZ-2013)(以下简称2013清单计价),均按照“价税分离”和营改增前后各项费用水平不变的原则调整计价依据。 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建筑业增值税税率11%) 其中,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建市〔2012〕24号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建市〔2012〕24号 文件 杭州市财政局 关于杭州市建设工程土(石)方运输 价格调整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自开展工程运输车辆整治以来,土(石)方运输市场价格上涨较快,给工程建设造成较大影响。为深化市区工程运输车整治,同时妥善解决建设工程土(石)方运输价格上涨的问题,现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地铁工程土方运输有关问题的备忘录》的精神,结合土(石)方运输费用市场价格调查实际,对土(石)方运输价格调整,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2011年8月13日前开标工程,其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中对土(石)方场外运输价格调整有明确约定的,从其约定;未明确约定的,可在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补充协议或合同,具体按以下方式调整: 1、2011年7月15 日前已完成的土(石)方场外运输工程量,其单价按原合同或原投标单价执行。 2、2011年7月15 日后完成的土(石)方场外运输工程量,其单价在原报价的基础上再根据土(石)方实际运距按下表予以补贴。土(石)方场外运输工程量、实际弃土地点以及实际运距由甲方负责详细核实签证。财政性投资项目每立方单价补贴不得超过55元。 1公里内每增1公里 6.5元/立方米 1.6元/立方米 3、如土(石)方运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补贴方法根据市场情况另行调整。 二、2011年8月13日后开标工程,仍按原合同或原投标单价执行。 三、为解决新招标建设工程计价问题,由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根据政府的有关政策及市场情况测算、发布杭州市区土(石)方车辆运输机械降效系数,该系数用于杭州市区建设工程概算、预算以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和结算。 四、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及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之江度假区、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其它资金来源的建设工程可参照执行。萧山区、余杭区及其它县(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参照本指导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市财政局 二O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威海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威海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维护燃气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燃气生产、供应和使用安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工作;市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的安全监察工作;市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的消防监督工作;市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城市燃气和燃气器具的质量、计量监督及燃气管道、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管理检验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燃气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四条城市燃气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燃气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在同一种气源管道燃气规划区域内禁止两种管道燃气交叉运行。 第五条建立管道燃气工程建设报建制度。凡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含管道液化气,下同),建设单位应将燃气工程站点、供气范围等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公安消防、规划、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立项等建设手续。 第六条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规定。严禁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外地有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进入本市承揽燃气工程,应先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七条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建设单位应按燃气工程建设专业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要求,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预留燃气设施建设位置。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位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 应配套而未配套燃气设施的,规划部门不予规划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综合验收,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燃气工程建设所用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挠燃气工程公共管道(含室内主管道)的施工安装。 第十条燃气管道施工安装应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验合格。 燃气工程竣工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燃气工程完工后竣工资料应及时交市城建档案馆存档。 第三章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 第十一条城市管道燃气的压力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两段炉煤气须按规定向燃气中加入定量的加臭剂。 第十二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所采用的各类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气瓶设施,必须符合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和建立档案,并定期检验。 第十三条城市燃气管道和燃气容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试验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应定期巡查,加强监护和检漏,确保安全无泄漏。对各类防爆设施及安全装置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确保灵活可靠。 第十四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系统动火作业应建立分级审批制度,取得动火证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单位应按设备负荷能力组织生产、储存和输配,特殊情况需强化生产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论证,并经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和生产能力。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09]10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切实做好全市建设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全市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以下简称“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调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努力促进全市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伤亡人数和较大事故“三个继续下降”,为构建和谐西安创造良好的建筑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促进安全生产责任

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行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范围、内容要求 (一)建筑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对象范围是:各区县、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以及2008年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企业、单位和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重点内容。 1、执法行动。对以下行为依法进行打击或查处: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 (2)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相关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3)谎报、瞒报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 (4)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6)拒不执行建筑安全监管指令、抗拒执法的; (7)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2、治理行动。对以下行为进行严格治理:

2021年关于威海建设集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威海建设集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情况的 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关于威海建设集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情况的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XX年1月1日施行, 为了了解企业和职工遵守这部法律的行为, 为有效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提供建议和意见, 对威海建设集团关于《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情况调查, 并做该调查报告。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调查, 收集网络信息, 和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从XX年6月5日至6月20日。现将调研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积极组织, 大力宣传, 《劳动合同法》深入人心XX 年6月29日, 《劳动合同法》公布以来, 总公司积极组织开展了对这部法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首钢党委高度重视, 专题进行研究部署,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广泛宣传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一是总公司先后四次组织举办了由各单位党、政、工领导和专业人员参加的贯彻《劳动合同法》知识讲座和培训班, 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市劳动和保障局专家领导授课, 帮助各级领导和专业 人员正确理解、贯彻《劳动合同法》;二是组织在《首钢日报》上连载了《劳动合同法》的知识介绍, 印发了《劳动合同法》的小册子, 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了解《劳动合同法》;三是印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劳动合同法》宣传提纲、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通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张欣庆同志关于《劳动合同法》讲话等一系列文件, 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 做好宣传工作;四是组织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活动, 1.2万名干部职工参加了竞赛答题活动,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五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办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 理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位职称 【发文字号】杭建市发[2012]17号 【发布部门】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01.10 【实施日期】2012.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的通知 (杭建市发〔2012〕17号) 各有关单位: 《杭州市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杭州市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动态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根据《关于严格规范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浙政发〔2009〕22号)、《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杭州市建筑业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办法》、《杭州市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以下简称项目经理)是指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任命,并根据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期限和内容履行管理职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项目管理者。 第三条在市区范围内(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从事建筑市场活动以及对其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大中小型所有建设项目经理,必须由取得工程建设类相应专业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 第四条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负责项目经理的监督管理。 杭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招标办)、杭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市交易中心)、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以下简称市建管站)、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以下简称市质安监总站)和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项目经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管。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威海市规划局 .11

前言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 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 以青岛为核心, 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 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 争取经过规划引导, 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 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 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 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 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 给予重点解决。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五章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 (9) 第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3) 第七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 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0) 第十一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三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24) 第十四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8) 第十五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30) 第十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31) 第十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33) 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3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