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冷与低温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章

制冷与低温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章

制冷与低温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章
制冷与低温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最详细的讲解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6391155.html,/showProduct.asp?f_id=737 冷水在蒸发器内被来自冷凝器减压节流后的低温冷剂水冷却,冷剂水自身吸收冷水热量后蒸发,成为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内,被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成稀溶液。吸收器里的稀溶液,由溶液泵送往热交换器、热回收器后温度升高,最后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稀溶液被加热,成为最终浓溶液。浓溶液流经热交换器,温度被降低,进入吸收器,滴淋在冷却水管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成为稀溶液。另一方面,在再生器内,外部高温水加热溴化锂溶液后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却,经减压节流,变成低温冷剂水,进入蒸发器,滴淋在冷水管上,冷却进入蒸发器的冷水。该系统由两组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及热回收器组成,并且依靠热源水、冷水的串联将这两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高温侧、低温侧溶液循环量和制冷量的最佳分配,实现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在两个循环之间的优化配置,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热源水的热量,使热水温度可降到66℃。以上循环如此反复进行,最终达到制取低温冷水的目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0℃以上的低温水,多用于空调系统。 溴化锂的性质与食盐相似,属盐类。它的沸点为1265℃,故在一般的高温下对溴化锂水溶液加热时,可以认为仅产生水蒸气,整个系统中没有精馏设备,因而系统更加简单。溴化锂具有极强的吸水性,但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机理之一。 工作原理与循环 溶液的蒸气压力是对平衡状态而言的。如果蒸气压力为0.85kPa的溴化锂溶液与具有1kPa 压力(7℃)的水蒸气接触,蒸气和液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溶液具有吸收水蒸气的能力,直到水蒸气的压力降低到稍高于0.85kPa(例如:0.87kPa)为止。 图1 吸收制冷的原理

制冷原理与设备指导书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郭兆均 主编 二00七年二月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可为“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专业课程进行演示性实验。通过本实验,让同学们加深对制冷(热泵)循环工作过程的理解,熟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系统工作原理。并进一步掌握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能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这套装置是采用玻璃作换热器的壳体,管路中有透明观察窗,因此,实验过程能让同学们清晰地观察到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及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面形成的二相流,使之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质状态的变化及循环全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装置简图: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 三、实验所用仪表、仪器设备: 1. 转子流量计 2.温度计 3.压力表 4.电压表 5 .电流表 6.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四、操作步骤: 1. 制冷循环演示的操作,先将制冷系统中的回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上,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利 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 2. 热泵循环演示:把制冷系统中的四通阀调整至“热泵”位置上,再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 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实验结束后,必须先按下停止压缩机的开关,切断压缩机的供给电源,然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五、实验数据处理 六、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 1. 当系统做制冷运行时: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11121()P Q G C t t q =-+g (Kw )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22342()P Q G C t t q =-+g (Kw ) 热平衡误差为: 1221 () 100%Q Q N Q --?= ?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题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P33:由于气体通过节流阀等节流阻元件时,其压力显著下降,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和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按解热处理,这一过程称为绝热节流效应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 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22.吸收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高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溶液 23.循环倍率P173: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表示发生器产生1Kg水蒸气需要的溴化锂稀溶液的循环量 24.放气范围P173:Wr - Wa称为放气范围,即溴化锂浓溶液质量分数-溴化锂稀溶液质量分数 25.发生不足P173:发生终了浓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r’小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r 26.吸收不足P173:吸收终了稀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a’高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a 27.喷淋密度P176: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淋量,单位为kg/m2?s 28.直接冷却P314:用制冷剂为冷源直接与被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 29.间接冷却P314:利用冷却后的载冷剂或蓄冷剂作为冷源,使被冷却的对象进行冷却 30.气体水合物P331:当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作用时,造成水高于其冰点温度下的结冰现象,所形成的固体 31.低温工质P336:在深冷技术中用于制冷循环或液化循环的工质 32.液化系数P351:加工1Kg气体所获得的液体量 33.跑冷损失P354:环境介质传热给低温设备引起的冷量损失 34.分凝P399:根据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冷凝温度的不同,将混合物冷凝到不同的温度使各组分分离 35.精馏P403:将溶液部分气化或混合气体部分冷凝反复进行,逐步达到所需要纯度的分离气体方式

吸收式制冷分析

第七章 吸收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是液体气化制冷的另一种形式,它和蒸气压缩式制冷一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温低压下气化以达到制冷目的的。所不同的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是靠消耗机械功(或电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而吸收式制冷则依靠消耗热能来完成这种非自发过程。 第一节 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对于吸收剂循环而言,可以将吸收器、发生器和溶液泵看作是一个“热力压缩机”,吸收器相当于压缩机的吸入侧,发生器相当于压缩机的压出侧。吸收剂可视为将已产生制冷效应的制冷剂蒸气从循环的低压侧输送到高压侧的运载液体。 二、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用制冷系数ε评价其经济性,由于吸收式制冷机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热能,故常以“热力系数”作为其经济性评价指标。热力系数ζ是吸收式制冷机所获得的制冷量0φ与消耗的热量g φ之比。 g φζφ= (7-1) 图7-1 吸收式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比较 (a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b )吸收式制冷循环 (b ) (a )

0g a k e P φφφφφ++=+= (7-2) 00g e S S S S ?=?+?+?≥ (7-3) 0g e g e S T T T φφφ?=- - + ≥ (7-4) g e e g g T T T T P T T φφ--≥- (7-5) ) () (000T T T T T T e g e g g --≤ =φφζ (7-6) 最大热力系数ζmax 为 c c 0 max εηζ=--= T T T T T T e g e g (7-6a) 热力系数ζ与最大热力系数ζmax 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ηa ,即 max a ζηζ= (7-7) 第二节 二元溶液的特性 一、二元溶液的基本特性 B A v v V )1(1ξξ-+= (7-8) 两种液体混合前的比焓 k 蒸发器冷媒 环境 发生器热媒 图7-2 吸收式制冷系统与外界 的能量交换 图7-3 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

(完整版)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a绪论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153.35为普通冷冻;-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268.92℃~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热力系数; 洛伦兹循环;逆向卡诺循环;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ε=q。/w。 6.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其值恒小于1。 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用ζ0表示 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 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的逆向循环,称为逆向卡诺循环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习题2

第四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 一、填空题 1. 制冷机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基本可以归结为通过(),() 以及()的传热。 2.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和 ()。 3.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迄今仅用于()制冷机。 4.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多为()结构。其根据空气流动情况不同,可分为 ()和()两种。 5. 自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原理为()。该种冷凝器的传热效 果()强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6. 水冷式冷凝器有(),()等型式。冷却水可用 (),()或()等。 7. 壳管式冷凝器分为()和()两种。 8. 壳管式冷凝器外接接口除制冷剂和冷却水进出口外,还有主要接口及仪表,通常是 (),(),(),(),以及()。 9.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结构:由(),(),() 和()组成。制冷剂蒸气在()凝结,凝结液从 ()流出。冷却水在()多次往返流动。 10.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筒体下部有时设有集液包,其作用是()。 11.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多用于()制冷装置。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相比,其 冷却水可以使用()的水,其传热系数()。 12. 套管式冷凝器中,制冷剂蒸气在()流动,冷却水()流 动。由于制冷剂同时受到()及()的冷却,其传热效果(),但金属消耗量()。 13. 套管式冷凝器无法()清洗。应当使用()的水,并定 期进行()清洗。

14. 水冷却式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可分为两类:()系统和() 系统。前者的冷却水(),后者的冷却水()。 15. 蒸发器按照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以及蒸发情况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种: ()蒸发器,()蒸发器和()蒸发器。 16. 干式蒸发器是()蒸发器。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干式蒸发 器中的液体体积约为管内体积的()。 17. 根据被冷却介质不同,干式蒸发器可分为()和()两大 类。 18. 再循环式蒸发器是()蒸发器,该蒸发器中,液体所占体积约为管内总 体积的()。 19. 节流阀又称(),具有对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和 ()两方面作用。常用的节流阀有(),(),(),(),及()几种。 20. 热力膨胀阀普遍应用于()制冷系统,其开度由() 温度控制,主要有()和()两种。 21. 热力膨胀阀的结构包括(),()以及() 三部分,其阀体安装在()的()管上,感温包安置在()处的()管上。 22. 毛细管常用于(),是一种()节流机构。为保 证流经毛细管的制冷剂不带水,通常在毛细管之前,安装有()设备。 23. 润滑油分离器的作用使(),较常用的润滑油分离器有 (),(),以及()等几种形式。 24. 洗涤式油分离器用于()制冷机中。离心式油分离器适用于 ()制冷量的制冷装置,过滤式油分离器通常用于()制冷量的制冷装置。 25. 集油器也称放油器,用于收存从(),(),() 和()或()等设备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 26. 集油器用于()制冷机中。 27. 储液器又称储液筒,用于()。根据储液器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分为 ()储液器和()储液器两类。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0℃以上的低温水,多用于空调系统。 溴化锂的性质与食盐相似,属盐类。它的沸点为1265℃,故在一般的高温下对溴化锂水溶液加热时,可以认为仅产生水蒸气,整个系统中没有精馏设备,因而系统更加简单。溴化锂具有极强的吸水性,但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机理之一。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同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有相同之处,都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蒸发、气化吸收载冷剂(冷水)的热负荷,产生制冷效应。所不同的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溴化 锂一水”组成的二元溶液为工质对,完成制冷循环的。 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内循环的二元工质对中,水是制冷剂。在真空(绝对压力:870Pa)状态下蒸发,具有较低的蒸发温度(5℃),从而吸收载冷剂热负荷,使之温度降低,源源不断地输出低温冷水。 工质对中溴化锂水溶液则是吸收剂,可在常温和低温下强烈地吸收水蒸气,但在高温下又能将其吸收的水分释放出来。制冷剂在二元溶液工质对中,不断地被吸收或释放出来。吸收与释放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因此,蒸发制冷循环也连续不断。制冷过程所需的热能可为蒸汽,也可利用废热,废汽,以及地下热水(75'C以上)。在燃油或天然气充足的地方,还可采用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取低温水。这 些特征充分表现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良好的经济性能,促进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展。 因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剂是水,制冷温度只能在o℃以上,一般不低于5℃,故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多用于空气调节工程作低温冷源,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空调工程中使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某些生产工艺中也可用作低温冷却水。 第一节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 一、吸收式制冷机基本工作原理 从热力学原理知道,任何液体工质在由液态向气态转化过程必然向周围吸收热量。在汽化时会吸收汽化热。水在一定压力下汽化,而又必然是相应的温度。而且汽化压力愈低,汽化温度也愈低。如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汽化温度为100~C,而在o.05大气压时汽化温度为33℃等。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 压力很低的条件,让水在这个压力条件下汽化吸热,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低温。 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溴化锂溶液的饱和压力比同温度的水的饱和蒸汽压力低得多。由于溴化锂溶液和水之间存在蒸汽压力差,溴化锂溶液即吸收水的蒸汽,使水的蒸汽压力降低,水则进一步蒸发并吸收热量,而使本身的温度降低到对应的较低蒸汽压力的蒸发温度,从而实现制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循环由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基本过程组成。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实际上也是这四个过程,不过在压缩过程中,蒸汽不是利用压缩机的机械压缩,而是使用另一种方法完成的。如图2—1所示,由蒸发器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汽先进人吸收器,成在吸收器中用一种液态吸收剂来吸收,以维持蒸发器内的低压,在吸收的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溶解热。热量由管内冷却水或其他冷却介质带走,然后用溶液泵将这一由吸收剂与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溶液送人发生器。溶液在发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原理和特点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原理和特点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溶液浓度的变化来获取冷量的装置,即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蒸发吸热。再利用吸收剂吸收制冷剂蒸汽。自蒸发器出来的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并被吸收剂强烈吸收,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形成的浓溶液由泵送入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后蒸发产生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却,而稀溶液减压回流到吸收器完成一个循环。它相当于用吸收器和发生器代替压缩机,消耗的是热能。热源可以利用太阳能、低压蒸汽、热水、燃气等多种形式。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特点与所使用的制冷剂有关。常用于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制冷剂大致可分为水系、氨系、乙醇系和氟里昂系四个大类。水系工质对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对它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现今大量生产的商用LiBr吸收式制冷机依然存在的易结晶、腐蚀性强及蒸发温度只能在零度以上等缺陷。氨系工质对中包括了最为古老的氨水工质对和近期开始受重视的以甲氨为制冷剂的工质对,由于氨水工质对具有互溶极强、液氨蒸发潜热大等优点,它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各类吸收式制冷机。人们对氨水工质对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它的一些致命的缺陷,如:COP较溴化锂小、工作压力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毒、氨和水之间沸点相差不够大、需要精馏等。吸收式空调采用溴化锂或氨水 制冷机方案,虽然技术相对成熟,但系统成本比压缩式高,主要用于大型空调,如中央空调等。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起源于1932年,但因成本高,效率低,没什么商业价值。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吸收式制冷研究逐渐得到了发展。由于1992年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吸收制冷受到了发达国家的重视,吸收式制冷产业也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由于利用太阳能,所以其发生温度低,即便采用特殊的集热器,也只有100℃多一些。因此,其制冷循环方式都是采用单效方式。再细分下去,有单效单级和单效双级两种。迄今为止,国外的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通常都采用热水型单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该类制冷机在热源温度足够高及冷却水温度比较低的场合,性能良好:若热源温度降低而冷却水温度较高,它的效率将大大下降,甚至不能正常制冷。因此国外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普遍采用高温运行的方式,有的甚至在120℃一13O℃下运行,需要采用聚光式集热器,这就影响了太阳能制冷空调的推广使用。单级吸收式制冷机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小,一般只有6℃一8℃,为了适应低温余热 和太阳能的利用,W.B.Ma等人对双级溴化锂一水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实验研究,指出双级溴化锂一水吸收式制冷机可有效利用太阳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种新型的两级吸收式制冷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所要求的热源温度低,在75℃到85℃之间都可运行,当冷凝水温为32℃时,COP 值可达到0.38; 二是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大,热源出口温度低至64℃时。此系统对热源温度有较宽的适应范围,有利于制冷机在较低的太阳辐射强度和不稳定的太阳能输入情况下,适应其引起的温度波动,实现稳定的运行。 陈滢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效双级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采用增大热源温差的思路,增加了一个发生器和一个换热器。模拟计算表明,其COP值可达到O.42—0.62之间,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复习 有不全的大家相互补充 题型:填空20分;选择10分;判断10分;简答45分(5道);计算1道,带计算器。 绪论 实现人工制冷的方法(4大类,简单了解原理) 1.利用物质的相变来吸热制冷; 融化(固体—液体),气化(液体—气体),升华(固体—气体) 气化制冷(蒸气制冷): 包括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2.利用气体膨胀产生低温 气体等熵膨胀时温度总是降低的,产生冷效应。 3.气体涡流制冷 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可分为冷热两股气流; 4.热电制冷(半导体制冷) 利用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实现的制冷。 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制冷技术可大体上划分三大类: 普通冷冻:>120K【我们只考普冷】 深度冷冻:120K~20K 低温和超低温:<20K。 t= (t, ℃; T, Kelvin 开)T=273+t 常用制冷的方法有: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液体气化制冷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汽化产生低压蒸气,气体膨胀制冷将低压蒸气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涡流管制冷将高压气冷凝成高压液体, 热电制冷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按照实现循环所采用的方式之不同,液体蒸发制冷有 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 蒸气压缩式制冷 系统组成:

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组成的密闭系统。 工作原理: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产生的低压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压力升高,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常温冷却介质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气,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蒸发。如此周而复始。 蒸气吸收式制冷 系统组成: 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等 工质对:制冷剂与吸收剂常用:氨—水溶液溴化锂—水溶液 工作原理:Ⅰ.溴化锂溶液在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沸腾,产生出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被冷凝成冷剂水。冷剂水经U型管节流进入蒸发器,在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 Ⅱ.发生器中出来的浓溶液,经热交换器降温、降压后进入吸收器,与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混合为中间浓度的溶液。中间热度的溶液被吸收器泵输送并喷淋,吸收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形成稀溶液。稀溶液由发生器泵输送到发生器,重新被热源加热,形成浓溶液。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 在发生器中的氨水浓溶液被热源加热至沸腾,产生的蒸气(氨气中含有一小部分水蒸汽)经精馏塔精馏后(得到几乎是纯氨的蒸气),进入冷凝器放出热量后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机构节流,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达到制冷的目的,产生的低压蒸气进入吸收器。而发生器中发生后的稀溶液,降压后也进入吸收器,吸收由蒸发器来的制冷剂蒸气,浓溶液经溶液泵加压后送入发生器。如此不断循环。

制冷与低温测试技术知识点整理

制冷与低温测试原理要点 2017.6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1、300K-常温、120K-低温上限、90K-氧液化点、77K-氮液化点、20K-氢液化点、4.2K-氦液化点、2.17K-超流氦转化点<1937年卡皮查发现,特点为:无流动阻力和超强导热性>。 2、制冷技术发展两个阶段:天然冷源应用(到十八世纪中期),主动的机械制冷阶段(十八世纪中期至今)。 3、常用的低温工质:空气、氧、氮、氩、氖、氢、氦(对应1中液化温度)。 4、测量:利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的过程。 5、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理论上估计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就是首先从测量序列中得一个最优概值,然后对最优概值的测量误差做出估计,得到测量值的过程。 6、测量条件:人、仪表和外界条件。 7、仪表系统:传感器、调理传输器和数据显示器。 传感器:将感受到的被测量信号转换成相应信号输出(影响单一、单值函数关系、反应快延迟小、少干扰)。 调理传输器:根据数据获取与相应部件的要求调理与传送感受件输出的信号(要求:信号稳定、精确度高、信息损失小)。 数据显示:实验者观察被测参量的数值和变化(模拟式、数字式、屏幕式)。 8、测量仪表的质量指标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基本误差(规定工作条件下,仪表的最大误差与量程之比)。 量程: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间的范围。(最好使测量值落在仪表量程的三分之二左右) 精度:仪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允许的最大相对百分误差,表征指示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灵敏度:稳态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表征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分辨率:仪表响应或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表征引起仪表指针发生可见变化的被测参数的最小变化量。不灵敏区称为死区。 线性度: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对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征校准曲线接近规定直线的吻合程度。 重复性:在全量程范围内对应于同一输入值,输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对量程的百分比。表征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输入值,仪表输出值的一致程度。 9、测量误差:测量所得数据同其真值之差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真值:被测量的真实值(无限次测量时,测量值的平均值机位真值)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装置误差、测量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人员误差。 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测量仪表和方法造成,有规律。采用一定技术措施可以削弱或消除)、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操作不当引起误差。利用来伊特准则剔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题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制冷原理与设备》期末复试习题

《制冷原理与设备》 一、判断题 1.湿蒸气的干度×越大,湿蒸气距干饱和的距离越远。 (×) 2.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 3.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高温热源的温度越高,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就越大。(×) 4.同一工质的汽化潜热随压力的升高而变小。(√) 5.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 6.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又回到初态,这种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 7.为了克服局部阻力而消耗的单位质量流体机械能,称为沿程损失。(×) 8.工程上用雷诺数来判别流体的流态,当Re< 2000时为紊流。 (×) 9.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沿管径向分成许多流层,中心处流速最大,管壁处流速为零。(√) 10.表压力代表流体内某点处的实际压力。 (×) 11.流体的沿程损失与管段的长度成正比,也称为长度损失。 (√) 12.使冷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换热器称为混合式换热器。 (×) 13.制冷剂R717、R12是高温低压制冷剂。 (×) 14.氟利昂中的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 15.混合制冷剂有共沸溶液和非共沸溶液之分。 (√) 16.氟利昂的特性是化学性质稳定,不会燃烧爆炸,不腐蚀金属.不溶于油。 (×) 17.《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2030年停用过渡性物质HCFC。 (×) 18.二元溶液的定压汽化过程是降温过程,而其定压冷凝过程是升温过程。 (×) 19.工质中对沸点低的物质称作吸收剂,沸点高的物质称作制冷剂。 (×) 20.盐水的凝固温度随其盐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 21.R12属于CFC类物质,R22属于HCFC类物质,R134a属于HFC类物质。 (√) 22.CFC类、HC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均有破坏作用,而H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 23.市场上出售的所谓“无氟冰箱”就是没有采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冰箱。 (×) 24.R134a的热力性质与R12很接近,在使用R12的制冷装置中,可使用R134a替代R12而不需对原设备作任何改动。 (√) 25.比热容是衡量载冷剂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 26.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节流前制冷剂的过冷可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 (√) 27.半导体制冷效率较低,制冷温度达不到0℃以下温度。 (×) 28.压缩制冷剂要求“干压缩”,是指必须在干度线X=1时进行压缩。 (×) 29.螺杆式压编机和离心式压缩机都能实现无级能量调节。 (√) 30.当制冷量大干15KW时,螺杆式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最好。 (√) 31.风冷冷凝器空气侧的平均传热温差通常取4~6℃。 (×) 32.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低于干式蒸发器。 (×) 33.两级氟利昂制冷系统多采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 34.回热器不仅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也用于氨制冷系统。 (×) 35.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已经没有热量,经过节流才能吸热。(×) 36.在制冷设备中,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和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37.经过节流机构的高压冷凝液全部降压变为蒸发器所需的低压冷凝液。 (×)

中石油18年8月《制冷与低温技术》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0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会导致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功耗增加? A、蒸发温度上升 B、冷凝温度上升 C、环境温度下降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对于气体,等熵膨胀会产生下列哪种效应? A、冷效应 B、热效应 C、零效应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在制冷剂的命名中,R50表示: A、氮 B、甲烷 C、乙烷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乙烯的命名是: A、R1140 B、R1050 C、R1140 D、R1150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下列哪一种制冷工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 A、NH3 B、R12 C、R22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6.(2.5分)下列哪一种制冷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最大? A、R134A B、R22 C、R11 D、R270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7.(2.5分)以下哪一种气体在常压下只增加压力就可以液化 A、甲烷 B、氢气 C、丙烷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关于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根据逆卡诺循环的功耗计算得到的

------------------------------------------------------------------------------------------------------------------------------ B、原料气体压力越高,理论最小功越小 C、理论最小功与环境温度无关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是根据下列哪一项所列过程计算的? A、等温压缩过程+等熵膨胀过程 B、绝热压缩过程+等熵膨胀过程 C、等温压缩过程+等焓膨胀过程 D、等熵膨胀过程+等温压缩过程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以下哪种工质的最大转化温度高于常温而临界温度低于常温? A、戊烷 B、甲烷 C、氦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 (共30道题) 展开 收起 11.(2.5分)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热量不能从低温传向高温,因此必须消耗一定量的制冷剂才能制冷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在制冷循环中,对热量从低温向高温传递过程进行补偿的必须是机械功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吸附从机理上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确定一个点的热力状态需要两个状态参数,所以已知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就可以确定蒸发器入口点的状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设计中,lnP-h图应用的比T-S图更为广泛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随着换热温差的增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都会升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制冷原理与设备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153.35为普通冷冻;-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268.92℃~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1、氟里昂制冷剂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命名规则是R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氟里昂的分子组成,氟里昂制冷剂可分为(氯氟烃)、(氢氯氟烃)、(氢氟烃)三类。其中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 3、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R7(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4、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4()。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5()。 5、制冷剂的安全性通常用(毒性)和(可燃性)表示,其安全分类共分为(6)个等级。 6、几种常用制冷剂的正常蒸发温度分别为:R717 ts=-33.3℃_R12 ts=-29.8℃;R22 ts=-40.76℃;R718 ts=100℃;R13 ts=-81.4℃;R502 ts=-45.4℃;R507 ts=-46.7℃ 7、几种常用制冷剂与油的溶解性分别为:R717(几乎不溶解);R12(完全互溶);R22(部分溶解);R11_易溶与矿物油___;R13__不溶于矿物油___;R502(82℃以上与矿物油有较好的溶解性);R410A (不能与矿物油互溶);R407C(不能与矿物油互溶);R507(能容于聚酯类润滑油)。 8、润滑油按照其制造工艺可分为(天然矿物油)、(人工合成油) 两类。 1、回热循环的热力特性是高压热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压液体吸收的热量__。回热循环制冷系数及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常用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其制冷系数变化的情况为:R717_减小;R12__增大_;R22___增大_。 3、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方法有熵分析法和用分析法两种。 1、单级压缩允许的压缩比为:R717≤8;R1 2、R22_≤10。 2、双级压缩按节流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级节流)和(两级节流)两种,据中间冷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和(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种。 3、常用确定中间压力的方法有用计算法求最佳中间温度用压力的几何比例中项求最佳中间压力 按最大制冷系数法确定最佳中间压力实际运行的中间压力的确定。 4、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高低压理论输气量之比)。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内容提要 一、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重要性 二、制冷与低温的定义 三、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一、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许多现象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炎热条件下希望降温以提供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有生物过程都受温度影响,低温抑制食品发酵、霉菌的增殖,对食品保鲜起重要作用。材料的某些重要特性与温度有关,如机械材料具有冷脆性,塑料、橡胶也有同样的性质;又如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下降而提高,有些纯金属或合金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出现超导性,人为地利用这些特性,需要人工创造低温环境。通过降温产生物态变化,可使混合气体分离、气体液化。扩散和化学反应与温度也有直接关系,许多生产工艺过程中温度对产品性能和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空间和遥感遥控技术更是与制冷技术紧密联系,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和低温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二、制冷与低温的定义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 K以上为普冷;120K~0.3K为深冷,也称为低温;0.3K以下为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三、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和低温装置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因工质在循环中发生状态变化,所以工质的热物理性质是进行循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数据。此外,为了使这些工质能实际应用,还必须掌握它们的一般物理化学基础。 (3)研究气体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和低温技术。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此外还有热绝缘问题,装置的自动化问题,等等。 上述前三个方面构成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的基本研究内容,第四方面涉及具体的设备和装置。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内容提要 一、在商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应用 二、在工业及农牧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三、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 四、在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五、在空间技术与低温物理方面的应用

制冷与低温技术填空题

1、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工质有(制冷剂)和(吸收剂)两种,称为工质对。 2、吸收式制冷机以作为动力,循环中以(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代替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 3、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的工质对按其中制冷剂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氨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醇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四类。 4、吸收式制冷系统常用的工质对有(溴化锂水溶液)和(氨水溶液)。其中(水)和(氨)为制冷剂,(溴化锂)和(水)为吸收剂。 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从整机的工作循环分可分为(单效)、(两效)、(两级吸收)三种;从热源供给方式分可分为(蒸气型)、(燃气性)、(燃油性)三种。 6、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低压发生器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种。 7、压缩气体制冷循环据循环是否利用回热原理分为(无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定压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定容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几种。 8、涡流管由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冷热两端管子、流量控制阀几部分组成。 1、单级压缩允许的压缩比为: R717≤8;R 12、R22_≤10。 2、双级压缩按节流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级节流)和(两级节流)两种,据中间冷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和(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种。 3、常用确定中间压力的方法有用计算法求最佳中间温度用压力的几何比例中项求最佳中间压力

按最大制冷系数法确定最佳中间压力实际运行的中间压力的确定。 4、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高低压理论输气量之比)。 5、确定双级压缩最佳中间压力(温度)的方法有(利用热力图表取数法)、(计算法)、(经验公式法)几种。 6、复叠式制冷循环性在启动时应(先启动高温级),然后再(启动低温级)。在有膨胀容器的情况下,可(同时启动高温级和低温级)。 2、按照氟里昂的分子组成,氟里昂制冷剂可分为(氯氟烃)、(氢氯氟烃)、(氢氟烃)三类。 其中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 3、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R7(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4、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4()。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5()。 5、制冷剂的安全性通常用(毒性)和(可燃性)表示,其安全分类共分为 (6)个等级。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