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促进妇女参政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妇女参政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妇女参政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妇女参政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妇女参政构建和谐社会

陈 苇 王泽利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31)

摘要:妇女参政,促进男女平等,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妇女参政;只有促进更多的妇女参政,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妨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妨碍女性参政议政的因素,以进一步实现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的男女平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妇女;参政

中图分类号:D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10—0038—05

收稿日期:2005-06-22

基金项目:西南政法大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陈苇,女,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家庭法与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利,男,民商法硕士、重庆悦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文试图阐明构建和谐社会与妇女参政的关系,考察中国妇女参政议政取得的成绩,分析当今中国妇女参政议政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探讨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以期使广大妇女能与男子一样平等地参政议政,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构建和谐和社会与妇女参政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妇女参政对于实现妇女完全解放的重大意义。从历史上看,妇女被剥夺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标志着妇女权利的全面沦落。今天,女性如果不能在政治领域分享权力,就谈不上完整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不仅体现了女性作为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而且能够体现妇女这一群体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认为,妇女参政,促进男女平等,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占人口近半数的中国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妇女参政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妇女参政;妇女参政,推进国家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妇女参政议政,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男女平等,维护社会公正,形成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为此,各级妇联组织

要不断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引导妇女群众参政议政,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忱地支持各级妇联的工作,支持广大妇女参政议政,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

总之,妇女参政既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妇女参政;只有促进更多的妇女参政,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中国妇女参政取得的成绩

在中国女性数千年漫长黯淡低沉的天空中,曾经有过两次呼吁解放的惊雷闪电。一次是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当时的太平军里就有一支女军,她们同男子一样,勇敢地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试图建立一个有饭同吃、有衣共穿的未来天国。另一次是1919年“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再次掀起妇女解放的热潮。然而这两次短暂的抗争都没能解决数千年来中国妇女地位低下的问题,更谈不上妇女对政治权力的分享。中国革命的胜利才使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特别是女性参政的美好愿望逐渐变为现实。当前,我国女性在参政议政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担任政府高级领导职务方面:1949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此后,宋庆龄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副主席和名誉主席等领导职务。李德全、史良等一批女性也担任了政府的领导职务。从1954年到1993年,先后有何香凝、蔡畅、陈慕华等8位妇女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康克清、钱正英等7位女性曾分别担任过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有两位女性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两位女性担任过国务委员。在2003年产生的新一届政府领导人中,何鲁丽、顾秀莲、吴仪、陈至立、刘延东、郝建秀等女性担任了国家高级领导职务。

第二,在各种女代表所占比例方面:1953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基层选举,当选为基层人民代表的妇女占代表总数的17%。在此后选出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女代表147人,占代表总数的12%,到第八届全国人大时,女代表已增至626人,占代表总数的21.03%。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所占比例为21.8%,比第八届提高了0177个百分点。[1]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到第九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女性政协委员已政协委员总数的15.5%,比上届又提高了六个百分点。中共十五大代表中有女代表344人,占代表总数的16.8%,到中共十六大时,女代表增加为382人,占代表总数的18%。[2]

第三,从妇女干部所占比例看: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干部所占比例为32.44%;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4个地(市、州、盟)、2106个县(旗、区)的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性领导人;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到1998年,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中有正、副女部长21人,在各级政府部门任领导职务的女干部有3900多人,这个数字比1995年上升了10%;全国女干部占干部人数总数的36.2%,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现了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的目标,人数比5年前增长46147%。到2001年底,全国女干部总数已达1488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36.7%。[3]在我国各级司法机构中有一大批女法官、女检察官。1992年,全国有女法官21012名,到2003年,全国法院系统有女法官及其他女工作人员67000多人,其中担任院长副院长职务的有1069人,担任各级法院中层领导职务的有8500多人。[4]

第四,在少数民族女干部的培养方面:国家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女干部,其目的在于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此,国家建立少数民族学校,举办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培训班,选送少数民族妇女进修学习。到1992年,全国已有少数民族女干部60.76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26.6%。另外,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女代表占少数民族代表总数的11%,到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时,有少数民族女代表106人,占女代表总数的17%,而且有三位少数民族妇女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少数民族女干部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第五,在地方妇女参政议政方面:以湖南省为例,2000年第九届省人大女代表所占的比例为2218%,比上届提高了0.85个百分点;第八届省政协委员中,女委员所占的比率为16.94%,比上届提高了2.04个百分点。2000年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有一名女干部,比1995年提高了0.26个百分点;担任地厅级、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女干部比例,比1995年分别增加1.70和2.70个百分点。再从湖南省女性在各级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17.88%,比1990年高出8.44个百分点。其中,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中女性所占的比率为10.95%;国家机关及其机构负责人中女性为15.08%;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女性为17.33%;民主党派和社团负责人中女性为29.90%。[5]

上述事实表明,随着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和女性素质的不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性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中国妇女积极参政议政,能够体现妇女这一群体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当前中国妇女参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应当看到,女性在国家决策权力层中的比例,是衡量男女平等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政议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这意味着妇女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参与。诚然,当前中国女性在参政议政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妇女在参政议政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女性领导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比例偏低。中国妇女参政的比率,在与新中国成立前后相比、与女性占有比率的自身相比,从绝对数量增加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很大的“历史性进步”这一结论。但由于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半数,女性领导干部与男性领导干部相比,目前我国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前者所占的比例偏低。即从相对数量上看,两者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在全国人大常委中,女常委所占比例最高的第四届也不过为2511%。女中央委员比例最高的中共十大,也仅占10.3%。据报道,近年在海南省公开选拔副厅以上干部的

2760多个干部中,女性只占5%,入选的200多名中,女性只占9名。[6]至2000年,上海市党政领导班子中的女性比例,市级为9.1%,区县级为11.0%,街道、乡镇级13.8%,村党支书记为女性的只占1016%。[7]

第二,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女性少。目前我国妇女干部虽然已有一定数量,但在较高层次权力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少,尤其是担任正职的女性少。我国有学者曾在90年代调查分析指出,在全国69个大中城市的女市长中,仅有3名正市长。再从领导干部分管的工作方面来看,分管关键部门的女性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00名女省级干部中,分管组织的1人,分管全面的4人,分管经济的9人,分管公检法的2人,分管工青妇的15人,分管文卫的13人,分管党务的23人,分管统战的33人。分管组织、经济、公检法的仅占16%,而分管群团组织占了51%。[8]

第三,基层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然偏低。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全国1178个村委会样本中,女性担任村委会委员的已达到75.9%,但尚有24.1%的村委会干部中没有女性。党支部中没有女委员的高达57.6%。[9]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参政女性在党和政府各级权力机构中所占比例较小、担任正职领导人的女性少及分管关键部门的女性少,基层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然偏低。这些都会影响妇女在党和政府决策机构中发挥作用,制约着我国人民民主的充分发挥,不利于社会主义谐和社会的构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妇女参政比例与世界有些国家,特别是与女性参政水平较高的北欧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北欧是目前世界上女性参政人数最多的地区。北欧各国的政府、国会里女部长、女议员占了近半数,就任首相、副首相的也不少。其中芬兰尤其突出,被誉为“女性的天下”。今年4月15日,芬兰议会选举中间党女主席世安内莉?耶滕迈基为新政府总理。从这一天起,已经有了一位女总统的芬兰又迎来了有史以来的首位女总理。目前,芬兰议会中有女议员75名,占议员总数的37.5%。[10]

四、妨碍中国妇女参政的主要原因

当前,妨碍中国妇女参政议政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偏见,又有现时的困难,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第一,女性整体素质偏低。女性素质的高低与其所受教育水平直接相关,虽然我国法律规定男女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尽管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传统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总体上低于男性,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我国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另据1997年统计,中国女性在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中占总数比例是39.7%,低于男性10.3个百分点。湖南省女性在高中(含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低于男性17.28、26.20、48.80个百分点。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仅占妇女人数的7.1%。[11](P228)这表明在教育层次上,在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越低。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局限,直接影响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妨碍中国妇女参政和担任高层次领导人的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女性参政意识不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传统,造成妇女缺乏自信心和自觉的主体意识。在我国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妇女是不能参政议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妇女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但由于旧的传统观念的残余影响,有些妇女参政意识不强。据我国学者近年对山东省女干部的调查表明,只有10%的人有以治理国家为己任的志向。这可能会影响妇女干部开发自己参政议政的潜能。[11](P356)又如,据学者2002年3月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参政意识”调查,对于“村民自治是男人的事,与妇女没有多大关系”的问题选项,选“赞成”的占16.9%;选“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占22.4%,这表明在被调查的妇女中,约占总数40%的妇女的参政意识不强。[12]

第三,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意识的核心观念,它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和伦理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性别观念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对“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有53.9%的男性和50.4%的女性表示赞同,男性支持率比1990年还高了2.1个百分点。值得警觉的是,对近年来社会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34.1%的人表示赞同。又据该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影响农村妇女教育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偏低。数据表明,未能继续升学的女性中,父母不让上的占36.8%,比男性高8.9个百分点。虽然“家境困难”同样都是父母不让子女继续上学的主要原因(男性占69.8%,女性占68.1%),但父母认为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达9.1%,比男性的同一比例高5.6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经济困难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轻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传统性别观念不仅影响女性内在科学文

化素质的培养,而且直接阻碍社会对女性参政的接纳和支持,形成女性参政周围环境的层层阻力。

第四,社会偏见的阻碍。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对领导岗位上女性比例偏低的原因,有77.8%的人认为是“社会对女性有偏见”,认为“女性领导能力差”的仅有25.7%。这些认识在城乡及男女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又据2000年对上海市民的调查,73.1%的人认为“目前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的女性比例偏低”。究其原因, 73.6%的人认为是“社会对女性有偏见”;66.1%的人认为是“培养选拔不力”。值得注意的是,对女性在领导层中的比例偏低的原因,有30%的男性被调查者认为是“女性领导能力差”。同意这种说法的,在女性被调查者中也有占将近四分之一。实际上,领导能力“男强女弱”的现状是长期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所结下的一个苦果。在近年对山东省157名科级以上女干部进行调查中,在“您认为目前领导干部数量少、正职少的主要原因”一栏里,回答“社会偏见”的143人,占92.9%。[8]

第五,女性参政议政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对女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制度、对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监督机制都尚不完善。例如,据2002年学者对农村妇女参政意识的调查表明,“选举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是农村妇女政治效能感差的主要原因”。[12]此外,由于我国有些女性干部是通过享受民主党派、港澳台胞、少数民族等倾斜政策而任职的,因此,我国有学者指出:一个领导班子成员有限,各种选拔妇女干部的倾斜条件又往往集于一身。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女干部,可能代表方方面面,但不一定具有从政素质,而一些真正具有从政意愿又有管理才能的女性却不能进入组织部门的视野。[11](P250)

第六,女性就业状况和家庭角色的制约。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女性在业率降低,部分再就业困难。数据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末,在18至64岁的城乡女性在业比例为87.0%,比男性低6.6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降幅度偏大。城镇女性18至49岁的青年女性在业率为72.0%,比1990年降低了16.2个百分点。国企职工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再就业困难,她们中有49.7%的人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比下岗男工高18.9个百分点。表明女性再就业难与市场忽视妇女利益有一定关系。另据2000年上海进行的关于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表明,同10年前相比,25至49岁的女性在业率下降了24.8个百分点。这样许多女性又重新回到了家庭主妇的角色中。同时,中国的职业女性肩负工作和家务双重担子。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家务劳动依然主要由妇女承担。与1990年相比,城乡男女两性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由女性为主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仍未改变。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仅比1990年缩短了6分钟。城镇在业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平均为2.9小时,仍比男性多1.6小时。另外,2000年在北京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在60%的家庭中,妻子比丈夫做的家务劳动多。[5]总之,当前女性在业率降低,部分再就业困难,女性为主承担家务劳动等,都是制约妇女参政的因素。

五、促进中国妇女参政的对策

针对上述妨碍中国妇女参政的多种原因,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更多的妇女参政议政,以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和社会的构建。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努力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我们要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中国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在农村的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应当采取一些倾斜措施,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学生减少或者免收学费、允许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女学生“半日制”学习等,以保证所有的学龄女童入学,并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据统计,我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有2400多万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都需要通过资助才能完成学业①。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学生除采取减少或免收学费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半工半读”的措施,以提高女性在高中、职业高中学校的比例。总之,妇女掌握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为女性参政议政准备了条件。

第二,大力宣传女性参政议政的重要意义。为消除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观念的残余影响和社会对妇女的偏见,除报刊、杂志的宣传外,我们必须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戏剧、地方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符合时代精神的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提高全社会成员对女性参政议政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倡男女共同进步、男女两性共同发展,为女性参政议政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三,加大对妇女职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在城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尤其是重点发展适合妇女的职业技术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术水平,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在农村,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尤其是重点发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并建立以女农民技术员和

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协会,形成科普网络体系,使每个妇女都能熟练地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妇女的广泛就业和经济上的自立,可以为妇女参政议政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第四,完善选拔和培养妇女干部的组织制度。首先,各级党政组织在制订选拔和培养妇女干部工作的规划中,应针对本部门女性职工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妇女干部的培养比例指标、职务目标、选拔培养对象的条件、培养期限和培养措施等。在制订规划时,既要根据上级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做好女干部需求预测,又要具体与本部门结合,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其次,必须强化对妇女干部的组织管理。必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在选拔和培养妇女干部方面的具体职责,由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和督促这项工作,这是完成选拔和培养女干部的重要保证。女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必须分工到人,各级党委政府应确定专人分管、具体落实这项工作。再次,制订选拔和培养女干部的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指导工作。从各级党委政府到组织部门的分管领导都要根据计划要求,层层制订培养妇女干部的责任目标,提出每年的计划任务和计划年限。要严格考核分管领导选拔、培养女干部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考核其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妇女参政议政提供组织制度保证。

第五,增补保障女性参政的“配额制”立法。建议在相关组织法中增补规定:在各种基层组织包括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中,应当配备不低于20———25%比例的妇女干部,并采取措施使该比例逐年提高。在制定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方案时或在制定有关地方政策和计划时,起草者中妇女应占不低于20———25%的比例,以期充分反映妇女群体的意愿和要求,不断增强广大妇女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与管理的深度、广度。

第六,建立保障妇女参政的监督机制。建议在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时增补规定:为保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妇联组织负有专门的职责,监督保障妇女参政权的实现,并接受妇女参政权受到侵害的投诉。各级妇联组织每年应依法定期检查统计,妇女作为决策人员、规划人员、管理人员和顾问参与起草、制定和实施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方案中、在地方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中所占的比例,并且调查、评估现行全国性法律和政策、以及地方性的政策和计划的实施,对男女两性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以期能够及时发现和反映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从而切实保障男女两性平等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和实施。

第七,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如食品加工业、商品零售业、社区家政服务业等,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这将把广大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我们相信,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不断进步,我国妇女的参政议政环境将不断地得到改善。而中国女性的广泛参政议政又将进一步实现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的男女平等,并且体现妇女群体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迫切需要得到关心和资助。要在已有助学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中央财政继续设立中小学助学金,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逐步帮助学校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载《人民日报》(2003年9月21日第一版。)另据《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25日第3版报道:截止目前,全国已约有170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获得了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每年约有100万中小学生得到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的资助。但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教育规模宏大,在广大中小学校里贫困学生人数众多,现有资助经费的数额与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状况[N].中国妇女报.1994-06-01.

[2]中国妇女权益获得改善.2000-03-07.

[3]人民日报.2003-04-03.

[4]人民法院报2003-04-17.

[5]湖南省统计局.社会转型期湖南妇女发展变化与对策研究[Z].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与研究,第22期.2002.9.10.

[6]W T O与妇女[DB/OL].南海妇女网站.2003-04-15.

[7]李秋芳.半个世纪的妇女发展[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1.P365-366.

[8]丁水木.妇女解放与解放妇女.人民网.2002-03-04.

[9]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DB/ OL].载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网页,湖南金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2002-08-29.

[10]重庆晚报.2003-04-17.

[11]李秋芳?半个世纪的妇女发展[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1.

[12]张凤华.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参政意识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武汉).2002,(6).

(责任编辑 苟正金)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人与社会”话题素材之“和谐”篇

“人与社会”话题素材之“和谐”篇 格言妙句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二、经典故事: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 花园里有朵玫瑰花,边上有只青蛙,玫瑰认为青蛙很丑陋,就把它赶走了。可过了几天,青蛙再来到花园发现玫瑰花已经枯萎了。原来没有了青蛙吞食害虫,玫瑰花也就失去 了保护。 素材解读:人活在世界上面对着三个东西:一是自己,二是社会,三是自然。和谐就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的。花与蛙,看似不和谐的存在,而彼此依存,丑陋蛙靠吃害虫为生,花才得以健康灿烂。和谐就是看起来不协调的协调。 三、人物事例:包容才有和谐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关键在市委,首先在常委会班子。要建立和谐包容的同志关系,包容才有和谐,尊重才能包容,相互包容,和谐共事,才能干事。 这段话最精彩的就是“包容”二字,点到了“和谐”的实质。根据刘书记的“包容论”,我是不是可以再作进一步理解呢?或者,不要把刘书记的理论只局限在领导干部相处 的关系范围内,要推而广之,这样整个 社会才能和谐。比如,政府部门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为了能“和”,最好先跟老百姓“谐”一下,比如出租车涨价,飞机票涨价,兴建化工厂之类的。再更进一步理解,“和 谐”意味这不是一种事物的和谐,两种 以上的事物在一起才叫和谐,只有一种事物存在的它跟谁“和”去呀?更谈不上“谐”了。 当多种事物共存的时候,才叫“和谐”,才有包容。 素材解读:以人为本,以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为本,以人的幸福生活为本,这是和谐之道的本质。和谐并不是整齐划一。八音齐鸣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五彩缤纷才能绘就优美的图卷。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承认差异,尊重不同,不同而不相害,相互尊重,相互容忍,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同时又享有共同的人格尊严。 “人与自然”素材之“认识自然”篇 一、经典故事: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素材解读:自然界能给人类带来希望,人们应该学会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故事中小女孩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自然告诉我们,只要心存希望,总有奇迹发生。 “ 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2、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有关和谐社会的经典散文

有关和谐社会的经典散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有关和谐社会的经典散文:和谐社会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如流水般划过,细数曾经,多少个节日犹如繁星闪烁,又似流星般消失在无际的苍穹。 一直对“共建和谐家园”感到很朦胧,直到有幸阅读了《我们的节日》,才恍然惊觉原来“共建和谐家园”与传统的节日息息相关。 春节是新一年的伊始,家家户户都充满喜庆的气氛。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贺喜,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个和谐,生气盎然的社会的必然现象。文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然而最最传统的节日是根深蒂固的,对于我们炎黄子孙,它意味着永恒。 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意味着团圆与美满。耍龙灯,舞狮子,闹社火,猜灯谜......生动有趣的习俗让我们在和谐中体会快乐,春天的气息就这样来到我们中间。 四月四日至六日的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祭祖扫墓,缅怀亲人,祭扫陵园......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中华民族的孝敬美德在清明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一个个反映了我们民族优

良传统的习俗,激励着每一个人的爱国精神的大力弘扬。 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乞巧,拜织女,唱乞巧歌......极富人情味儿的民族风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与家庭的欢乐和谐。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是一年中固定的盛大节日。祭月,吃月饼,祭土地神......我们在传统习俗中发挥了这一节日的精华,从家庭扩大到全社会,实现了全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正值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黄金时刻。登高远游,佩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重阳节的传统民俗,在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促进和谐的作用。 花开花落,燕去燕归。在美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年。不难发现,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时间飞逝,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渐渐长大,不变的是那贯穿社会的和谐。 有关和谐社会的经典散文:和谐社会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梦寐的追求。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到数码航天的信息文明,几千年来,人类为之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生生不息。 和谐,如春风拂面,使人倍感亲切;和谐,如久旱甘霖,使人心田滋润。 建设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是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许,你不禁要问:建设和谐社会,难道是我们一、两个人就能建造的吗?不,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注重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 迫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摆到重要位置,努力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为民、富民、惠民、安民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民意为先,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作风 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谋划工作的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 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济南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年初研究 全年工作之时,首先进行民意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 此基础上提出思路和措施。同时,通过召开全市群众工作会议等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 行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把解决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办群众所需,是我们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从群众的所想、所急、所 需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性。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通 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并把它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组织党员干 部定期到基层特别是到贫困农村和困难企业调查研究、蹲点挂职;实行工作联系点制度, 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都负责联系一个社区、村庄或企业;推行信访代理制,建立 领导公开接访、网上信访等制度,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人民群众是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济南市委、市政 府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推行民主恳谈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凡重大事项都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在政府 网站设立“市长专页”、“市长信箱”、“群众之声”网页,在市属媒体开办“阳光政务”频道、“政务监督热线”栏目,在全市范围开展“泉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讨论,广 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民生为重,认真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 重点。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济南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就业、教育、社会 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 努力扩大就业。通过实施有利于就业的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供创业项目扶持等措施,改善就业创业环境;以金融、物流、旅游、会展为重点,着力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如何诚信经营并促进社会和谐

诚信经营和谐社会 08年,是中国精彩的一年,无可伦比的奥运会带给中国无限欢乐,但08年的中国也祸不单行,大家还沉浸在512地震死去的人们的悲痛中,尤其是整座学校垮塌而失去生命的成千上万可爱的学生们,人们还没有忘记之前的菌甲素案致人死亡事件,以及之前轰动全国的奶粉致婴幼儿大头娃娃事件,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事件尚未平息之际,三鹿奶粉事件又惊现出来了。 三鹿奶粉被测出含大量三聚氰胺,就为了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所谓“质量”以及企业个人的利益。可他们却不曾想过,这一切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多大。“三鹿”乃是中国最大的奶粉品牌之一,亦是广大国人最信赖的奶产品,于是广大家长都购买这三鹿奶粉。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造成30多万婴幼儿不同程度患上结石病,还有少数因此夭亡。三鹿集团称,三鹿奶粉中存在三聚氰胺,是由于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苏长生表示,生产的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并不是在生产环节发生。由于目前对三聚氰胺的监测没有标准,因此三鹿集团也没有监测。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原奶因为被大量抢购导致价格上涨,这使得许多厂商放松对原奶质量的把控,同时也给这些少数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是三鹿集团问题,是奶农问题,还是监管部门问题?这,并不确切,还有待查实。 我国近几年奶粉增长较平稳,因为经济水平提升以及家长对子女投入加大,使得婴幼儿等配方奶粉增长较快。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然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不法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在奶粉这事至关重要环节上添加三聚氰胺。不法经营者因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

和谐社会演讲稿

和谐社会演讲稿 导读:本文是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共筑校园和谐的蓝天演讲稿】 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谐吧: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同学、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利益追求、兴趣爱好的差别,有些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团结互助,甚至一些损人利己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学喜欢搞小自由主义,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班级不说,校外乱议论,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引起同学之间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学把社会上一些: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爱占便宜;甚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行为,也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这样不仅可耻,

简直可以说是道德的囚犯。 胡总书记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中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同学之间要和谐,要团结友爱互助;校园要和谐,构筑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是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仁爱”、行“友善”、重“人和”的传统美德。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努力,明天我们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付出,这是历史付与给我们的重任!这是时代付与给我们的使命! 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最近,北京一群中学生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提倡环境保护的信,引起了总理的高度重视。朱总理在同学来信上批示说,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实令我等长辈惭愧。?扪心自问,我们每一位又何尝不应该对此深刻反省呢?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 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履行义务、立足岗位 为和谐社会建设

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是要实现入党愿望,必须履行党员义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履行义务、立足岗位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在我国,大学生历来被视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是青年中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优秀群体。作为学生,不仅是学知识、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从思想上端正立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不误入歧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断促进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保持党员在大家内共同的努力下,筑建我们的和谐社会不懈奋斗!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工作内容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认真做好本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实现“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2、信访维稳工作 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以“无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为工作目标,正确引导群众采取合法、合理的正确途径解决问题,对重大信访问题及时上报镇综治办,并由各村书记、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建立稳控小组,积极协调解决、消除不良影响。 3、“严打”、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准确掌握本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打击“种、吸、贩、制”毒情况,以及邪教组织捣乱破坏活动,对本辖区的治安、稳定形势每月进行一次排查,对排查出的治安、影响稳定隐患及时上报镇综治办,对本辖区的治安、稳定形势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制定解决对策。 4、平安建设工作 认真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示范点和示范户。平安村、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5、社会治安防空体系建设 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对街道、楼院小区巡逻,建立责任区发案登记制度。 6、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工作措施。 7、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协助学校做好对本辖区在校学生、不良行为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本辖区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和管理;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和矫正工作。 8、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登记、帮教、管控工作,落实就业安置各项政策,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9、安全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狠抓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道路安全、食药品安全以及群众生活安全等,加强巡逻检查,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10、宣传工作 大力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根据镇“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增强文化发展的紧迫感。 2、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明确先进文化的方向。 3、辩证认识精神文明两个建设的关系,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4、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重点难点】重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难点:如何大发展文化产业【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知识,解决基础问题,围绕重点知识,分组讨论,各组展示,教师点拨指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大家看一下时政材料: 1、2009年2月28日上午9时,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 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 3、2009年党 和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好政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扶贫标准上调;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家电下乡,购全4项补贴近千元;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等。这 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党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采取的 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和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建 美好和谐社会二、自主学习(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53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文化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_____,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_____,是_______竞争的重要因素。 3、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如何? (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生阅读课本P53下内容,思考回答 以下问题: 1、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有_____的文化,有_____的文化,也有_____的文化。 2、什么是先进文化? 3、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 4、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什么?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道学生阅读课本P54―55内容,思考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与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双管齐下,在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外部约束。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群众参与中养成。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高低不单纯是个人素质高低的问题,它取决于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因此,作为中国国民,应积极主动践行文明主导先行精神,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公民。自觉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道德观念新发展新需求紧密融合,逐步改变自己与现代文明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崇尚文明、道德、礼貌、卫生、秩序的生活理念与精神追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宣传教育中促进。充分利用手机信息、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强化国民文明素质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座谈、培训讲座、主题活动开展、典型树立等方式深化国民文明素质培养理念。紧紧抓住影响

浅谈社会和谐语境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

浅谈社会和谐语境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公正 论文摘要]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史是个人与社会统一发展的历史。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只有社会与个人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些论述,是我们党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深化、升华。不但蕴含了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更强调了社会、特别是社会公正是促进个人自身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只有社会与个人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社会发展是社会与个人统一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而其中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会的基本单位无疑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个人。这些个人是有生命、有肉体组织的感性的物质实体,是处在一定历史阶段从事社会活动的个体。这些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在素质构成上,在能力和能动性的发挥上,在选择和创造价值上,都各有其特点,因而表现出各自的个性。但他们又通过实践活动发生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而结合成为整体。“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 社会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他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既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对人来说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任何个人都不能离群索居,只有同群体在一起进行生产劳动,才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在一起劳动,彼此之间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人们才能使现有的生产力发挥作用,共进行生产。第二,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如社会对生产工具的制造和革新,给个人在生产实践中提供发挥能力的物质条件;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个人提高素质提供精神文化条件。第三,变革社会的实践(如社会革命、社会主义改革)为个人的实践和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社会舞台。第四,公正的社会制度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 个人是社会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目标。 第一,一定数量的个人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个人存在,也就没有社会。第二,没有~定数量个人的共同生产劳动、政治活动和科学教育文化活动,也就没有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过程。这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人作为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唯一能动要素,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的产品,推动着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人的劳动产品中凝结了劳动者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 第三,没有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社会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什

描写和谐社会的作文

描写和谐社会的作文 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下面整理了一些描写和谐社会的作文,一起来看看! 描写和谐社会的作文一 一辆卡车有一个承载量,超过了这个承载量,它便会停滞不前甚至支蹋架散;一个人的心灵也有一个承载量,一旦超载,它便会扭曲变形。 每天早晨带着妈妈“注意安全”的叮嘱出门;每天望着老师饱含期望的目光;每天感受同学友爱的笑容;每天读着那印满铅字的书本和资料……我们的心灵承载着一份重量――爱的重量。 每天听着别人优秀的发言;每天望着别人作业本上的“优秀”和自己作业本上的“?”;每天想着不久就会到来的高考……我们的心灵承载着又一份重量――竞争的重量。 常常忍受疲劳的折磨,常常面对失败的压抑,常常感觉无奈和无辜……我们的心灵依然承载着一份重量――困难的重量。 这些重量叠加在一起,很重。可是我们的心灵在承载的同时,又在不停的“减负”:我们让自己健康地成长;我们不停地把知识装进自己的头脑;我们每天对同学报以同样友爱的微笑;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困难;我们不断地发

展和完善自己,奋力地赶超别人……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灵在不断承载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卸重,从而达到了自我的和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李煜、李清照、陆游把亡国之痛、相思之苦、难酬壮志之悲融入了字里行间;少年时代的高尔基把艰苦生活的重压放入了一本一本书籍里;鲁迅把忧国忧民的重量放在他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笔尖上……这些,都是能正确处理承载与承载的关系,最终达到了完美的自我和谐的典型例子。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要别无选择地去承受一份又一份重量。我们只有用适当的方式去不断地卸下重量,就会使我们的心灵不扭曲,不碎裂,最终达到“心灵的和谐”。如果不想方设法卸下那一份又一份的心灵重量,我们的心灵就会超载,失去平衡,甚至造成“心灵毁灭”。有人因求职失败而自杀;有人因高考落榜而堕落;有人因感情失意而变态;有人因工作不顺而失落……这些,都是一颗颗心因为超载、因为心灵的不和谐而走向毁灭的典型例子。 承载一份爱的重量,我们应该付出同样一份爱;承载一份竞争的重量,我们应该勇往直前去接受挑战;承载一份挫折的重量,我们可以付出同样重量的决心和汗水……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永不超载,永远和谐。 描写和谐社会的作文二

促进社会和谐

6.2 促进社会和谐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 2.贫困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环境恶化等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之一。( ) 3.过激行为是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 ) 4.我们遇到矛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理智来化解矛盾。( ) 5.“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 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下列名言警句中能体现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极其向往的是( ) ①孔子的“和为贵”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墨子的“兼相爱”④庄 子的“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发展经济与牺牲环境之间的矛盾 B.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 3.下列问题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我国还有4()()O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解决②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突 出③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④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我们要( ) ①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②增强解决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 ③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④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B.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C.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矛盾 D.社会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6.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 ) ①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同等富裕②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③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心得体会贾先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心得体会 贾先莉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和谐,才能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安居乐业,才能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当前我们面临着与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我们每一位公民,作为国家工作人员,都应从国际、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五”计划、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需求,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将党的基本理论学深、学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 通过学习,深化了我对反分裂斗争的认识,提高了政治水平。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发展和稳定始终是我们邻水政治工作的主题。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邻水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做到政治上合格。我们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邻水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邻水也没有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邻水,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作者:————————————————————————————————日期: 2

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课题:共建美好和谐社会课型:新授主备:陈孝容 组长审核:领导审核:课时:2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增强文化发展的紧迫感。 2、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明确先进文化的方向。 3、辩证认识精神文明两个建设的关系,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4、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重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难点:如何大发展文化产业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知识,解决基础问题,围绕重点知识,分组讨论,各组展示,教师点拨指导,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一课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预习导学】 学习阅读P53-54“国情导读”,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勾在书上) 1、文化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什么是硬实业?什么是文化产业?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是什么? 4、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5、文化具有性和性,有_____的文化,有_____的文化,也有_____的文化。 6、判断先进文化的标准是什么? 7、什么是先进文化? 8、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 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提出存在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 分小组分析、讨论,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互动提升】 1、通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加深对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 2、阅读探究园和实践与评价,思考交流课本所提出的问题。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就是社会公德。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自私的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孟子曾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

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只有这样,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这一中国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我国必将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