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区域活动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让孩子体验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支持性行为。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本文提出了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支持性策略。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

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特点

由于3-4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相对较差,思维的直观性、具体形象性更为明显。他们在参与区域活动时时

常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喜欢从事模仿性的活动,对教师操作示范过的材料特别感兴趣,表现出明显的模仿性特点;

第二,喜欢独自游戏。由于小班幼儿刚从以其为中心的家庭进入大家庭中,因此,幼儿对活动中的合作行为较为淡薄甚至有些排斥,喜欢一人一份材料,独自游戏。比如:搭积木时一人一小筐积木,幼儿互不干扰,各玩各的,而当几个人合用一些玩具时,常会出现一些矛盾;

第三,主动交流不多。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尚处于独自游戏及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更多的是独自一人进行操作。虽然幼儿有了一些语言交流,但更多的是一些简单的交流,或发生矛盾时的交流,或者是在操作中的自言自语。

第四,自主性尚未获得充分的发展,大多数的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是由于幼儿与环境尚未建立亲密的关系,对活动区仍有一定的距离感,但随着对环境的逐渐熟悉与亲近,幼儿的自主性会日渐得以展示。

第五,规则意识薄弱,且持久性差,注意力易转移。小班幼儿一旦看到了旁边有更吸引他的玩具,常会丢了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玩具中。

第六,满足于操作过程。小班幼儿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插插、摆摆的操作过程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在乎活动结

果,单纯的操作是其活动明显的特点。

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支持的重要性

新《纲要》中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适当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鼓励者,也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基于小班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特点,教师的支持性行为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有效的支持策略促进小班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大多具有“从众心理”,他们在区域中的操作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但是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小班幼儿喜欢穿珠活动。珠子、泡抹、纽扣、纸卷、瓶盖、吸管都是“串”的好材料,按着常规的玩法,玩了几次后,就被扔到了角落里。可是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孩子用珠子打扮娃娃以后,孩子们又兴趣十足了。孩子在互相模仿的同时,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堆”“串”。还无意地结合、转移了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来延续游戏,每个人都积极地从不同角度思考、操作着材料,并穿出了不同的花样。教师以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理解和接纳他们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并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支持幼儿的大胆设想,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合作和帮助,引导幼儿探索与创造,巧妙地使模仿

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过程,为创造打下基础。教师有效的支持性行为,如耐心地倾听、适宜的追问就会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乐趣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继而积极投入新的探索。

2、有效的支持策略促进小班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教师要有效地支持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小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刚融入集体中,缺少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任性、依赖性强、做事缺乏自信心、孤僻等不良个性。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对不同个性的幼儿,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样长时间的发挥教师的支持作用,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使外在的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基础,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例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要自己努力去想办法解决,学会协商角色分配。每一个小小的”突破”,都会使孩子产生成功的愉悦,激起自信心,增强独立性和坚持性。

3、有效的支持策略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标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愿意与人交往,有合作态度与行为;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愿意关注、参与家庭及集体与周围的事物;遵守必要的规则。区域活动以一种“小的社会形式”

与幼儿相互作用,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不断的社会化交往中获得发展。但是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如幼儿间的冲突在区域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幼儿在活动中,因为争夺一种使用材料而争持不下,他们此时想得更多是自己对材料的占有使用权而未考虑到别人。在幼儿自己不能解决情况下,教师的支持参与就很有必要了。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全体幼儿的“警示”,将这一活动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讨论评价,形成正确的观点采择,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介入引导幼儿解决冲突、达到协调,是小班幼儿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在此之中,幼儿学会了尊重、欣赏他人,学会了宽容。冲突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合作与分享的发展。

4、有效的支持策略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全和谐地发展

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能让幼儿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如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能让幼儿学会自信、萌发爱心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当幼儿

失败时,教师则鼓励幼儿,并更多地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积累自信心。同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注意抓住一切机会让幼儿体验爱的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快乐,让幼儿逐步学会待人亲切、愿意合作、会同情和宽容别人、能关心和帮助别人。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教师要练就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教师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提供幼儿充分的空间与环境,让幼儿在与物、时、空的充分交互中体验健康的情感。”

二、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参与区域活动的特点,教师对于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支持行为也有其特殊要求。

因势利导,在操作性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幼儿主动建构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是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区域活动开展正是这一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最好的体现,它改变了“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消极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在对环境材料的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

用”。因此,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情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插插、摆摆的操作过程中,喜欢游戏,所以通过为幼儿创设操作性的游戏情境,教师因势利导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建构。

案例回放:

★在《娃娃家》的主题区域活动中,娃娃家的墙上挂上全家福照片,孩子们可以看看讲讲我家有谁?还可以自由点数,数数家里有几口人?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关注自己的家,同时也可以互相了解一下别人家里的情况,比比谁家的人多,谁家的人少等。接着,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常见的水果和不同颜色的花来装饰全家福。幼儿在选择装饰时可以根据家人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花朵的颜色来进行排序装饰。例如:姝姝给相片装饰时,她都选择了蓝色的花,红色的花贴在相片的周围,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装饰时,她说因为妈妈喜欢蓝色,我喜欢红色。由此可见,孩子把娃娃家这个情境性环境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自己在家里了解的,知道的一些东西都大胆地,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区角活动开始了,阳阳和柠柠正用旺仔牛奶瓶造房子。不一会儿,三幢高楼就出现在地上了,面对自己的杰作,孩子高兴地拍手。这时候柠柠说:杭州的房子还要高呢,我们再造高一点。于是两人又想办法给楼房加高,可是个子有限,

怎么办呢?柠柠拿起一个牛奶罐一边往椅子上站一边说:“我们站在椅子上搭吧!”这个办法真不错,阳阳也马上去搬来了小椅子继续搭高楼。突然,只听的“哗啦”一声,柠柠的房子倒塌了,“没关系,倒了可以重来!老师和你一起来好吗?”老师的鼓励使柠柠马上又有了信心。这时,老师指着建构角的几个纸盒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请它们来帮忙呢?这样房子说不定会更加牢固了!”老师的启发很快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把大盒子搭在下面,小罐子搭在上面,房子可以搭的更高!于是,三个孩子马上“拆”掉房子采用新方法重新搭建,这一次,楼房不再倒塌了,而且造的也更高了。面对他们的出色成果老师高兴地拍手说:“耶!太棒啦!”孩子们也一起喊了声“耶!”来表示自己的无比快乐。忽然,老师又有了一个好办法,她说:“那么为什么要在桌子上造高楼呢?在哪里可以把楼房造的更高呢?”

“建筑工人叔叔是从哪里造的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地上!”他们再次“拆”掉高楼,蹲在地上再一次地重新搭建。这一次又成功了,楼房造得更高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操作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常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中,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努力模仿现实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教师应该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

中小学区域教研活动方案

中小学区域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旗教培中心关于区域教研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区域教科研工作水平,促进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1、建立和健全区域教研机制,旨在完善教研网络,转变教研方式,扩大教研范围,切实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教研活动和校际交流合作,提高教研水平。 2、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教研文化和学科专任教师队伍。 3、区域教研重在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建立校际间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使校际之间形成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区域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1、领导组组长: 专家指导组: 旗教培中心的领导和各学科教研员 三、组成学校及组织单位 四、活动筹划安排: 1、活动主题: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巩固网络教研成果。

2、活动形式:网络备课,观课议课,专家引领。 本次活动由长安学校和兄弟学校共同出课,采用讲课、听课、评课,及前期的网络集体备课,能互相取长补短,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引领教师把常态课上成公开课。 3、活动过程: 小学组: (1)准备筹划 11、4——11、7 定方案,定教师,定课题,讲课教师自主备课,并于11月9日(周日)以前将教学设计第一稿上传到《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学校协作组”内准备集体备课。其他参与教研的各校各学科教师要登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并加入到“学校协作组”中。在此协作组中进行教研活动。 (2)网络研讨 11、8——11、14 各校业务副校长组织本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网络集体备课。 各年级学科组长必须进行重点全面的指导点评,其余各校同学科教师要参与集体备课评论,整体活动结束后,将进行统计评价。 11、17——11、19 在此基础上,讲课教师二次备课,完善教学设计。并于11月19日前上传教学设计二稿到“长安学校协作组”中。 (3)展示交流 11、21 课堂教学展示,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活动。

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进行式支持策略

师幼互动中教师的进行式支持策略 四川成都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我园在贯彻《纲要》试点研究中,力图去寻找师幼互动中教师操作性策略,实现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转化。 一、形成师幼互动的进行式操作性策略 1.开起要素:观察与倾听 2.进行要素:判断、分析与评价 3.支持要素:理解、推动 4.反思要素:理性、敏锐 5.多元的师幼互动要素: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支持与引导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需要在关注的基础上去深入的分析,进而实施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1.怎样才能支持幼儿活动,进行有效师幼互动? (1)教师积极调整角色定位,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 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多元的教师角色才能与幼儿进行多元化的互动。做孩

子的玩伴、朋友,教师不仅要和孩子玩,而且还要会玩,以幼儿乐于呼应的方式玩。 (2)建立真正亲密的师幼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孩子关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老师要分的支持和肯定每一个孩子的探索和发现,而不去过分张扬其中的任何一个,这样可以让孩子放心的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点,而无需为迎合老师的赞扬而放弃自己的兴趣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愉悦的时间、空间、支持幼儿的表现和表达。 (3)优化师幼“对话”和“回应”,提高教师教育机智 在优化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开启与幼儿的互动;儿童可以自主的,自由的,自我的表达。优化对话意味着师道不再威严,儿童也不再是接受的机器,有助于形成了宽松的教育民主的心理氛围。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老师通过已有经验的积累,假设和推测出孩子可能会有的反应、行为、表情、情绪、语言……细致分析孩子面对问题后的需要。用充满童趣的、积

老地房教研协作区2015年秋季学期教研活动方案

老地房教研协作区2015年秋季学期 教研活动方案 根据镇教科室的工作精神,为了更好地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互动,也为推进本协作区课堂改革,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次协作区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二、活动地点 茅草坪小学 三、活动参加人员 老地房村、南欧村、油榨房村、牛滚塘村校长、主任及部分教师,镇中心学校领导。 四、活动主题 “高效”课堂教学竞赛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教师革新观念,创新模式,同时将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通过此次协作区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协作区教师之间的联系,为协作区教师的交流提供平台,而且让来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老师有所收获,在一定程度上要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竞赛评委及登分

协作区各学校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及镇中心学校领导,参赛选手最后得分统计工作由老地房村及牛滚塘村教导主任负责。 七、竞赛活动要求 1.本协作区学校各选派一名选手参赛,年龄不限,科目不限,年级为二年级。各村在10月19日前将参赛教师的参赛年级及科目等信息报给我校。 2.各参赛教师根据所上科目列出导学提纲,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并和学生一起完成导学案。 3.各参与教师认真听课,针对所听课堂提出见解。 4.参赛教师比赛结束后,向茅草坪村中心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存档。 八、具体活动安排 1.报到时间:2015年10月23日上午7:30,7:40选手抽签。 2.上课时间安排:第一节:8:10--8:50,第二节:9:00--9:40,第三节:10:00-10:40,第四节:10:50--11:30。 3、参赛教师名单如下: 4.11:40—12:10活动总结会议。 (1)公布选手成绩并颁发奖状。 (2)教师交流。

深入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学习资料

深入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姿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教育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正是挖掘教师潜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合我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人本管理激励 曾在苏联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指出:“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可见,老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对学校工作的方向、业绩起到了怎样的决定性作用。脱离了教师的支持或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学校,其工作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校长首先要从管理思想上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充分相信老师,依靠老师,走好群众路线。关心老师,自学为老师排忧解难,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将尊重老师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中,从根本上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记得十年

前,我校坐落在一个偏僻的高山脚下,条件十分艰苦,老师住的破旧房,吃的是村中老妇提来卖给学生吃的蔬菜、干菜之类,行的是自行车或一辆破三马车,玩的只有乒乓球。但领导能与老师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关心老师,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领导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真诚团结,营造一种团结、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唯恐自己的工作效果不理想而对不起校长。教师都是以这样心态对待工作,何愁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所以,连续几年学校教育教学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单位。 二、优劳优酬激励 人活在世上,首先是物质上的需求,物质是基础,吃饱肚子、穿暖身子、住上房子,教育培养好儿女,可以说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一个很现实的因素。作为一名事业单位的教师,一天到晚困在学校,生活来源只能靠工资和福利,所以,在学校管理中,物质激励也是促进教师为了能过上相对舒适生活而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更何况当今物价高涨,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中下游水平的生活,工新阶层早已成特类,君不见商场的广告牌不是将价廉的东西,美其名曰“适合工薪阶层购买”吗?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学校如果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上的需求,比如教学质量奖、出勤奖、课时津贴等,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

创设环境教研活动方案

创设环境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环境是隐形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也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无声的老师”,作为幼儿园一种隐性课程,应具有教育、记录的功能,并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环境创设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应充分体现幼儿园课程内容,反映、记录幼儿学习轨迹,能对幼儿有所启示、有所诱导。 互动性原则:应实现环境与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实现环境与幼儿、教师、家长的不断“对话”。 参与性原则:应让幼儿和家长一同参与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角。 艺术性原则:要让孩子从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动态化原则:环境应随季节的更替、主题的变换而变化。生态化原则:应充分利用废旧物、自然物进行环境创设。 三、环境创设的版块 主题环境:围绕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与之相吻合的主题墙和活动情境。 区域环境:结合主题教学和孩子发展的需要,布置活动区角,及时更换区域材料。区域设置具有合理性、相容性、多样性。材料投放要求丰富性、生态性、游戏性、可操作性。 特色环境:根据绘本特色教学研究,设置相应墙面。内容以宣传绘本知识、推荐优秀篇目、绘本故事情景为主。 生态环境:各个班级分别创设自然角,投放小动物、绿色植物及

动植物标本等。 三、地点:园长办公室。 四、出席人:全体教师。 五、目标:将幼儿园每一面墙科学合理、美观、有创意的布置。 六、研讨内容: 1.园长深入教室,对各班环境创设进行指导。 2.教师集体研讨。交流自班环境创设的优点与不足。 七、教研总结。 2016年9月29日

总结: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幼儿园工作计划50篇

总结: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幼儿园工作计划50篇 总结: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趣味阅读是运用多元的、趣味性浓的阅读材料、阅读形式、方法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目前国际国内早期阅读活动中,普遍比较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而忽略了阅读的趣味性,我们过去开展的阅读活动中,也把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进行了强化。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虽然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同样也发现一部分幼儿对阅读活动已不太感兴趣。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在趣味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研究活动”。通过活动,班级幼儿更加喜欢阅读,他们自主的参与阅读活动。 一、情感体验,支持幼儿积累词语、句式、语言,大胆讲述 体验需要儿童将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与多种感觉真正投射进对象世界中,在心灵深处唤醒富有生命的、灵活性的、审美的情感。在开展趣味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充分体验作品情感,让孩子们将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在阅读“捉笑的小妖精”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变成了小妖精,变成了各种小动物,他们玩起了“小妖精捉笑”

的体育游戏,当小妖精“哧溜”一声拍到了“小动物”后,小动物就变成呆兮兮、儍呼呼、冷冰冰、冰冷冷。孩子们快乐的追逐,愉快的游戏。阅读作品已溶入他们的游戏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经验。当孩子们看到“捉笑的小妖精”这个作品中,他们都开心的叫起来“小妖精、小妖精”呆兮兮、儍呼呼、冷冰冰、冰冷冷。这时已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孩子们已经愉快的进入阅读情境,专注的讲述起来。由于他们在游戏中已积累了相应的词语,因此在描述小动物的神态时,他们就能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解决了阅读障碍。因此讲述轻松、愉快、也更生动了。 二、生生互动的小组阅读竞赛活动,增加阅读趣味,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小组阅读比赛带有强烈的竞争性,大班孩子们已有一定的竞赛意识,在阅读活动中,将这种竞争意识转化成为激励幼儿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的动力,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阅读、大胆讲述。比如:在阅读20XX年《东方娃娃》第7—8期时,幼儿自由组成了哈比猪猪、米老鼠、唐老鸭和天线宝宝组,他们配戴上相应的标牌,自主商量讨论决定小组阅读内容,商量阅读表现形式。老师为比赛准备了评比表,采用由幼儿、专家、老师共同评比的形式,激励幼儿仔细的观察,认真倾听,大胆表现。天线宝宝组他们选择了阅读科学知识“眼睛”,他们以自我介绍的形式,生动、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方法

浅谈如何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建昌小学蔡雨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而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衡量教育管理的试金石。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教职工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达到有机融合,促进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下面,我将结合人文化制度管理和教职工个体需求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一、建立科学、人文化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实现学校管理高效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办好学校的有力手段;而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则是学校管理的活力源泉。制定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1、有效制度要“取之于师” 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和考核方法的直接执行主体是广大的教职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才能创设一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工作氛围,才能充分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科学、和谐发展。如何建立一套能充分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规章制度呢?我个人以为,学校规章制度“用之于

师”,那么也应“取之于师”,让最了解学校和学生情况的教职工真正成为建章立制的“主人”。例如:我校规章制度出台前,首先由校工会组织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教代会或全校性的教师会议表决通过,然后确定制度。制度出台后有一个试行期,试行期间,学校根据教职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作恰当的调整后最终实施。这种“取之于师,用之于师”的规章制度不仅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而且更易于为广大教职工所接受,也是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如我校制定的《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年度综合考评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制度,无不是经过自下而上、又从上到下反复研究制定的。 2、制度管理要民主化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激励教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前提“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要求教职工争先创优,管理者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管理者就可以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在学校形成团结的凝聚力、率先垂范的号召力、能言善辩的说服力、坚毅强硬的震慑力的良好氛围。 (2)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校务公开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依法行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做到校务公开,才能增添教职工的信任感,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必须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制订校务公开实施办法,保证校务公开工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一幼中二班袁芳 摘要:区域自主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 一、本班区域情况: 本学期,我们班(区域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哪些删减和扩充)共有创设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建构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语言区、表演区,其中数学区和语言区为我班重点区域。由于教室的局限性会使个别区域活动受到一些阻碍,但我们尽可能的根据现有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区域环境,及时投放、更新区角材料。本学期我们将不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整改问题,并将重点放在幼儿区域活动时的进行指导上。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是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分别对各区的材料是如何投放的作一个说明,对重点区域重点介绍 三、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丰富,并要有层次性,使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比较受局限性。我们发现,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棒、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未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提高主动性。 (四)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不够

关于“区域活动”的教研记录

“区域活动”园本教研活动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安娇娇 背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依据我园本学期的园本教研计划,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现场观摩及研讨,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事件开展以案例研究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展开教师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班级区域活动的观摩及教研。 时间:2015年10月18日 地点:幼儿园 参加者:曹园长,教研主任李主任以及各班班主任。 内容:各班区域活动(以小二班区域观摩为例) 主持人:教研主任李主任 主持人:我们为期一周的区域观摩活动到今天已经圆满结束了。由于有的老师之前对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及材料的投放理解得不就是很透彻,通过我们这周的观摩,老师们对开展区域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开始环节(活动导入到幼儿自主选区)----区域活动中间环节(幼儿入区操作到教师观察指 导)------区域活动结束环节(对幼儿游戏进行评价)各位老师在观摩

后一定有了一些认识,请您们针对您观摩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记录下来,我们一起研讨。 活动流程:小二班教师说区域活动——教师提出瞧法与建议——找出共性问题----解答教研中的问题。 主持人:首先我们先请小二班教师来介绍区域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活动后的体会、反思。 小二班教师王霞说活动:我们班级本次活动开设了阅读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中投放的就是幼儿熟悉各种食品卡片,放在魔术盒中,引导幼儿学说“小蛇吃了XXX,变成了XXX蛇”,在阅读区的幼儿基本都能按照句式说出句子。美工区提供:图画纸、颜料、调色盘、废旧报纸、莲藕,引导幼儿用纸团或就是莲藕蘸上颜料,在纸上任意按压图案。在此活动区的幼儿兴趣很高。建构区:提供花片、积塑、拼插示意图,但幼儿没有按要求进行拼插。益智区区提供了:小动物插板动物图片、食物图片。但就是在活动中体现的幼儿只就是摆弄玩具。 存在的不足就是: 1、在建构区与益智区的内容上,老师指导不够,益智区的材料没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便于孩子操作。建构区提供的示意图幼儿瞧不懂。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要求与幼儿年龄差异特点,无明显的层次之分,无法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中去。 2、在阅读区材料的投放上缺少经常性的变化,图书较单一,不丰富,不能引发孩子主动阅读的愿望。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的研究

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支陆叶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角活动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教师是如何创新的支持幼儿开展各类活动的呢? 教师支持性行为是指教师对幼儿活动给以鼓励、帮助和推进首先它包括直接支持性行为和间接支持性行为。 一、直接支持性行为包括:非物质支持和物质支持两类 (一)非物质支持主要有五个支持策略: (1)口头支持:言下之意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吸引广大幼儿的兴趣和大胆尝试的口吻,让幼儿在老师的激励下成功的完成各种活动。在主题活动的资料收集中,很多都是我们老师不断地与幼儿进行谈话、沟通,从而极大地引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在回家收集主题材料的过程中,十分积极和主动。很多家长都说孩子一回家就很认真地、主动要求准备材料。 比如小班有一个主题,“苹果和桔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幼儿园附近的水果店。之后,教师何幼儿又进行了很简短的谈话,孩子们看了、听了老师的语言支持,积极地参与亲子小制作的活动和爸爸、妈妈共同用新鲜的水果制作了一个个形象生动、人见人爱的“水果娃娃”。 (2)符号支持:是对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隐性支持。 孩子们每天都会玩区角,而且是自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教师不可能每天都向幼儿讲述一遍活动的规则与要求、玩法等等细节。况且这也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我们知道外国的孩子很小就会看着示意图对一些简单的玩具进行拼装了,在中国孩子们就比较缺少这方面的锻炼。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一切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借助操作示意图、操作照片、操作文字、形状符号等等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当然不仅仅是游戏活动方面,在生活活动方面我们也运用了符号支持。 (3)肢体支持:运用动作来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活动。 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中,教师都会与幼儿有肢体的接触。 例如,早上来园教师除了会和幼儿主动打招呼外,作为小班的老师还会抱抱孩子,

教研协作区2018年工作计划

教研协作区2018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研协作区“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协作发展、优质均衡”的工作要求,加强xx教研协作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协作区内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xx教研协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合作共赢、均衡发展的教研协作区管理体系。 二、工作目标 .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六年级调研考试成绩居于全区前列,xx小学、民主九年制、四合九年制、四档小学、茨沟小学、谭坝九年制、松坝九年制力争荣获xx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骨干教师团队培养目标:今年力争培养省市区级教学能手10余人,省市区学科赛教获奖30余人,省市区微课大赛获奖20余人。 3.校本研修成果目标:申报研究省市区级课题10个以上,市区级校本研修成果获奖50个以上,汇编责任区研修成果3--4本。 三、工作措施 .树立质量核心意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根本,以名师团队建设为抓手,以校本研修培训为推手,全面提高责任区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质量调研指导。5月份组织教研协作区六年级毕业调研考试模拟考,以镇办为单位开展协作区六年级备考视导,组织六年级小考专题培训和经验交流会。 3.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期末质量检测,一二年级多元评价责任区集中统一进行“书面检测”,责任区内非毕业班教学质量采用年级、学科抽测的形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 4.规范教研活动方式。积极探索“主题+范式”的教研方式,确保教研活动的经常性、制度化、有效性。 5.开展主题校本研修。继续深化“教学目标研究与设计”、“教学目标落实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关主题的研究,重点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突出学力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基于教学目标、改进课堂教学”两大主题。教研责任区重点关注“分学科、分课型的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和“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基本范式”。 6.加强学科案例研究。教研协作区语文、数学、英语、体艺与综合学科教研协作组,分学科开展同课异构、主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学科案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培训。4月邀请省市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到xx教研协作区开展送教送培活动。 7.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组织好区镇校级教学评赛,研赛一体,教学比武,探索主题引领的“赛教”形式;积极搭建

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加强学校的凝聚力。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物质和精神的鼓励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人呆不住;物质待遇只要不太差,就看精神了。因此一个学校,精神氛围是很重要的。一个学校如果也能自上而下的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和气质,都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样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何愁不调动起来呢。即使是新来的老师也会慢慢被这样的精神氛围所潜移默化。 二、关心教师生活,激发工作热情。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主要是领导和群众的感情深化问题。也是检验学校领导是否把教师真正当做学校的主人、执行和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学校领导应把关心教师生活问题置于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中,不可忽视。如教师的住房问题、家庭问题、有病住院、节假日慰问、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就业问题,文化生活等都属于学校领导进行感情投入的一项重要工程,如解决不好,教师就不可能安心于教学工作,心理上出现偏异或障碍更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如解决得好,一个既有组织纪律又有心情舒畅的人,他的奉献精神将是无可估量的。 三、要实行情感激励机制。1、要以情感人,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2、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3、要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4、对一些弱势者、受挫者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感到学校有情,从而调整心态,激发热情。 四、要实行奖赏激励机制。1、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奖励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老师。可设有先进班主任奖、教学进步奖、优秀课奖、先进教研组奖、最佳服务奖等,并在每年教师节进行颁奖;2、健全教师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 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 ●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 动区;制止限制) ●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 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 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 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 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四项基本功 ▲敏锐的观察 ▲适时的指导 ▲有效的记录 ▲反思与调整 基本功之一:

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1、观察的现状 1)、缺乏观察意识。 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基本功之二: 适时指导, 激发幼儿创造力。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实施干预的方式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式干预 3、垂直式干预 1.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2.交叉式干预: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二、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1、“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并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和“动作练习”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幼儿。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介入。幼儿在家庭背景、年龄、性别、性格和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对教师的介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幼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案例:“料理台”游戏 恺恺正独自忙着配莱,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塑料筐、碟、盘等用具,盛器里有蛋、面包、果冻、饮料等,教师见状就对他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等会儿我来看你。”恺恺愣了一下,重新回到料理台张罗起来。不一会儿,恺恺忙完了料理台的i作.只见他手拿一只咖啡壶当喇叭,爬上了原本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淇淋啊!”教师见状,说:“你在做什么?”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要这样招揽顾客?”看他坐在高高的架子上,教师就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他没有听从教师的劝告,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游戏。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教师说:“我是在学昨天听到的故事里小狐狸卖东西的样子,你要吃冰淇淋吗?”教师听了他的话,略作停顿后说:“那好,我就来做你的第一位顾客。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让我买来尝尝的?”恺恺纵身跳下,热情地替教师拿巧克力冰淇淋。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本的“料理台”游戏变成了“巧克力冰淇淋“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第二次介入游戏。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通过和幼儿对话了解游戏开展的过程,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积极投入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二、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幼儿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但也有一些幼儿会放弃游戏。教师要静观其变,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当然,一旦发现幼儿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此外,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也必须立即作出回应。 案例:超市营业员 中班角色游戏开始好一会儿了,教师发现“超市”里的三个营业员站在“超市”门口无所事事,眼睛看着娃娃家,手里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小玩具,而“超市”里的物品倒是琳琅满目,于是教师走进了“超市”。

2012年秋季学期协作教研协作区教研活动总结

2012年秋季学期协作教研协作区 教研活动总结 为开展好2012年秋季学期红岩、潘家坝、南油三校教研协作区的教研活动,积极探索适应本协作区的教育教学方式。2012年11月2日协作区教研活动围绕《在新课程标准下,“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主题在红岩村三家小学顺利开展。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工作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时间为一天,参与人员有红岩村、潘家坝村、南油村三个村校校长、教导主任和二级完小校长及部分教师代表共计40人,活动当天麻栗镇中心学校教科室张主任、冯老师亲临我协作区进行指导。 11月2日上午,听取了协作区四位教师的“参与式”课堂教学,下午,又听取了四位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并对上午的四堂课进行评课和议课。会上,首先听取了三家小学罗增菊老师就《如何搞好班级管理》为主题进行交流,罗老师以“爱”为班级管理的纽带,以制度为约束力,以感情为凝聚力,诠释了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级教学质量的真谛;潘家坝小学陆佳佳老师《以班会为班集体教育主阵地营造良好的班风》为主题,从学生的思想教育、习惯养成、家校联合、建立班级奋斗目标四方面来营造优良的班风入手,讲述了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来增强班级的战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莱溪小学王兴建以《责任在于尺度》,从“管与放的尺度、活与静的尺度、严与宽的尺度、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尺度”谈了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感悟,围绕以责任为核心,建立班干部管理训练体系,将班级管理交给学生,将学习还给学生,以激励为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南油小学吴华新老师以《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为主题,交流了自己在班级工作中,从小事入手,关注学生、亲近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师生感情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吴老师以班规为准则,合理选拔班干部,以身为范来带动班干部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创建温暖的学习氛围。 在评课议课过程中,四位执教老师分别谈了自己教学后的感悟和反思,并认真总结存在问题,针对教学中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各学科代表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科学组代表杨兴艳老师针对上午的科学课,充分肯定了王老师在组织科学实验时,合理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学生学习气氛浓厚,体现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组代表赵翔老师对雷老师执教的《折扣》点评时,肯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比较新颖。英语组代表张莲龙老师对英语教学中的发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对蒋老师的教学激情,口语表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语文组代表杨文陶老师就董老师的语文课上激情高昂的语言给予高度评价,课上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语言

如何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如何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 王永刚 一、从教师的需要入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支配,未满足的需要是人的行为起点,是积极的源泉。因此,管理者必须从教师工作的特点出发,利用教师的社会和个人的心理因素来激励他们的行为,全面分析教师的各种未满足的需要,包括:自尊荣誉、创造成就、进修提高等精神需要和工资待遇等物质需要,诱发积极的动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焕发精神的积极性,并保证他们积极性的正确方向和持久性。 二、用目标诱发教师的积极性。 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是引发积极性的外部条件,同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结果。管理者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运用目标管理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发挥目标对教师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全体教师聚合在一起,为实现目标而从事共同活动,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引导教师自觉的树立目标,发挥目标的能动功能和导向功能,使教师自觉积极的工作,不断的向新的目标奋进。教师的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和谐统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 三、激发引导教师动机,提高教师积极性。 动机是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内部原因,它是引起行动,保持行为,把行为指向一个特定目标,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过程。要想激发教师的动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在教师工作中,通过生动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教师间接动机的激发。 四、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 激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在管理中激发和保持教师积极性都离不开激励。教师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学校中各类人员,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办学的主人,离开对人管理,办学就成为一句空话。对人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对人的约束,管人虽有对人施加约束影响的含义,但决不能与目标管理约束划等号。对人的管理、实质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组织人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使个体的人从中得到自身的发展。诸葛亮在《诸葛武侯文集》中指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常不可平,罚不可不均。就是说:用赏赐去激励人们去为国立功。可见激励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动力,激励能使之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效率。

教师在区域活动上的角色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体现为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一)活动前的指导。1.材料的投放。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教玩具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进程。生活活动区源自幼儿生活,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满足幼儿尝试成人做事的愿望,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及半成品。 2.确定游戏主题。 确定游戏主题即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有时是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 3.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几乎吩咐幼儿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二).游戏中的指导 在生活活动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如何进行及时、必要的指导,对幼儿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重视观察 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要教育好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知道首先是观察。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事实、适当的知道,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 2.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知道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中一班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几个小标记,表示只能有那么多人在此活动。 (1)观察活动中的角色分工是否明确,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给予幼儿适当的细节暗示。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由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教室要运作流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是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例如,班内新开张的“奶茶铺”,既满足了幼儿亲自制作珍珠奶茶的好奇心,有能体验到自由买卖带来的欣慰。“奶茶铺”设置了经理一人、服务员四人、点心师二人,共七位幼儿参加游戏。每次游戏时,幼儿根据意愿插牌进入活动区,并穿戴相应的衣帽,分工操作。如果门牌上的牌子已经插满,其他幼儿便会自动离开,等待下次参加游戏,或作为顾客购买珍珠奶茶,而不破坏区域的秩序。

教研活动方案地理

教研活动方案地理

地理远航小组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 9月14日 活动主题:打造高效和谐课堂 活动内容:区域学习策略教研组教研主题申报 参加人:校领导、全体地理教师 活动流程: 1、赵影《打造高效和谐课堂》 2、马艳平《区域学习策略教研组教研主题申报》 活动总结:陈校长作总结 打造高效和谐课堂 宁江区实验中学赵影 一、课前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一节课从内容、目标、重难点、问题的设计、教具的准备、学生情况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并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现在教师很少有深挖教材的精神,很多教师都是用一本教材抄到底,谈不上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质量不高。因此,只有课前准备做好了,教学质量才能等到保证。 二、课堂中做到讲练结合,动静交替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经过讲练结合,动静交替,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

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较为深刻准确的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课堂气氛和谐,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课堂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堂课要想吸引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课中还能够采用游戏,幽默的语言等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很高,和谐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五、课堂中引导学生“会问” 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她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发问。例如,在学习日本一节时,我先对日本国土狭小,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却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一特点做了简单的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材料进行提问。为使学生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使学生“会问”。 六、还要注意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中、差层次的学生。在听课当中,我发现大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提出的问题或设计的问题只是让个别优等生去回答、完成,对个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