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博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博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博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博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博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在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者)认识到“人员、、”是决定一个成功的核心三要素。但如何将这三个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很多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只有将人员,与运营流程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是理性的、符合实际的,有足够提前量的及决策后的执行角度的选择问题。为了避免在决策及执行角度选择问题上出现企业管理者凭单方面意愿使之缺失客观基础,本文引入的观点,并企望博弈的观点能给实践带来一定的启发。

二、的内涵

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和。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团体理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目前谈到主要指的是,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在这一点上,博弈论和经济学家的研究模式是完全一样的。越来越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利益和、与合作,而这正是博弈论的研究对象。

,在我国又称,是使用严谨的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问题的理论,是研究竞争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

教授对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好比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除了理论界对过于学术化的定义外,它还有个非常通俗的名字--游戏理论。其字面意思就是在赌博、下棋过程中,参与游戏的双方为了应付对手,常常要千方百计地计算、思考,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随着博弈论在中的发展,关于博弈论的也得到多数者和的关注。下面先看博弈论最为典型的例子:“”及其所引出的“”。讲的是两个同案犯罪嫌疑犯(囚徒)A 和B被警方拘捕后,为防其相互间,而分别拘捕、隔离审问时,两疑犯所面临的认罪策略选择的问题。摆在两疑犯面前的选择无非两种:坦白或不坦白。按照我们通常的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所以若两人均坦白,则可从轻处理,分别判刑8年;若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拒不坦白,则坦白者可免于处罚,而拒不坦白者,将从重处罚被判10年;当然,若两人拒不交代,而警方手中又无足够的证据可以指控犯罪嫌疑人,那他们只能被按妨碍公务被判1年。由于两个囚徒没有条件串供,因此,对两个囚徒来说,最佳结果不会是同时坦白各判8年,或

都不坦白各判1年。两囚徒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较大利益。说明了,在(坦白、不坦白)这个组合中,A和B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个组合是,也叫。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当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订立一个"攻守同盟",但是这可能不会有用,因为它不构成,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各人追求利己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纳什均衡”观点的提出首先对家的“”这一原理提出挑战。按照的理论,在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从“”我们引出了“”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的基石。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范围不同,在非中会受到损失;在条件下,等于,达到效率纳什均衡条件下的行为规则,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一个完整的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第二,博弈,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三、对现代的作用

其一,博弈论的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现代的之中。在条件下,企业之间的日益加剧,行业内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几个大型集团之间的直接对抗,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的发展和必须在充分掌握信息和策略的情况下进行。从上述博弈定义来看,这类问题都可归结为博弈问题。因此,企业运用博弈论中的决策模型进行这些问题的决策将使决策过程更加合理化、理性化。

其二,博弈论对现代观念和方式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举子来说,从“”这个典型博弈问题,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实施“”的必要性。随着大的逐渐形成,企业与之间、企业与之间、企业与之间的有效合作,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稳

健发展。而保持合作性的过程又是一个冗长的程序。因此,企业在如何有效的合作,首先就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所处的位置,从博弈对方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己的利益,选择有效的合作策略,创造一种真实的“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盲目地和的竞争,合理各个环节的。同时,在或者涨价时及时,以合作的,提高相互的。

其三,博弈论可以使企业跟上现代与发展的步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具的前沿理论支撑。博弈论除在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之外,它在的理论与应用上也极为重要,博弈论的理念与模型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成功应用,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企业中,有40%的大都认为它们的成功归功于公司中对于博弈论的巧妙运用。因而博弈论理论与应用对于我业经营的提高及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博弈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术

随着博弈论在中越来越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弈论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以下是几个博弈论在中应用的。

(一)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很多情况下正如上面两个囚徒所遇情形一样,没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佳利益,甚至是损人不利己。因此,实施,借助工具,在对称的前提下,强化之间的合作,将是企业获得双赢局面的一条捷径。如:在中国开始发展以来的十数年间,从1992年房地产出现的第一轮开发狂潮,到1994年开始,,再到1998年银行推出一系列开发和住宅化改革,推进房地产进入全面繁荣时期,特别是进入2002年全国房价一路上涨,整个行业是否存在行业泡沫这一问题的日益突出,银行也承担了极大的。其间,房地产与之间正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一种相互合作及非合作性不断进行正负的结果,在维护“双赢”局中,努力实现自身最佳利益。

(二)与: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大战,如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每当看到一种家电产品的价格大战,百姓都会“没事儿偷着乐”。在这里,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

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从这例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是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结局。二是如果不采取价格战,作为一种敌对其结果会如何呢?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还是采取高形成,并尽力获取。如果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消费者要使,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例如:根据我国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来构造电信业模型。假设此博弈的参加者为电信商A与B,他们在电信某一领域展开竞争,A()是老牌企业,实力雄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B()则刚刚成立不久,翅膀还没有长硬,是政府为了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而筹建起来的。在这轮博弈中,A、B都将降价作为策略,因此各受损失,整体趋于下降,越来越接近。这就是此博弈最终所出现的纳什均衡。我们构想的这一电信业是典型的现象,各个局部都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体利益却不是最优,甚至是最差。许多其他行业的都是典型的现象,如和之间的竞争、各大航空之间的价格竞争等等。在的情况下,非合作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和各国政府要加强的意义所在。

(三)与悖论:

在中,“”是另一个着名博弈论例子。意思是说: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在这子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故事中的游戏规则导致了“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我们假设以下三种新的游戏规则。

新规则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也就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新规则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所以意识却不会很强。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新规则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完。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时的社会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的,政府如此,的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所以在中,进行设计时,如果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成本高不说,重要的是因素转变成了保健因素,的积极性并没有提高。这相当于“”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企业将会没有生命力,就出现“智猪博弈”减量方案所产生的结果。最好的设计就像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

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四)龟兔赛跑与设计:

龟兔赛跑是中国古代一则寓言故事。话说有一天,某体育公司了一场动物田竞运动会,其中龟兔五千米长跑引来了众多好奇的观众,众人想目睹这场力量悬殊的赛事。发令枪声响起,兔子四腿腾飞,不一会兔子回头一看,已不见龟的踪影,顿时兔子失去了竞技状态,便停下来休息,那成想一休息便睡着了……最后赛事的结果龟夺得了头奖人们对此结果一片哗然,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对龟兔赛跑的思考也在发生着变化,前不久流传着的新龟兔赛跑就是佐证,新龟兔赛跑说的是一小学生拿着活生生的龟和兔要在课堂上和老师重新验证古老的龟兔赛跑的结论,老师见状当场晕倒。这就说明现代人在为兔子叫不平,同时老师的晕倒也说明传统的定式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今天我们用的观点来分析这场赛事的设计,发现设计者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赛跑项目就是一种博弈,而参与博弈的双方在跑的上悬殊很大,形不成竞赛状态,换句话说,构不成或,因此对“跑”的体育事业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起许多反作用。

在现实的企业里面,类似龟兔赛跑的情形很多。例如,企业一方面感觉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又在大量浪费人才。本该放在“高端”的人才却放在“低端”,高端人才在低端环境里找不到兴奋点,找不到挑战,就象兔子撒开腿跑就找不着龟,此时它还有什么心情再跑下去,睡吧,长睡的结果失去了斗志,也失去了善跑的能力。又例如层和执行层,执行层和层之间的脱节,造成决策层(执行层)就象“龟”四平八稳的在蠕动;而执行层(作业层)就好象兔在前方睡觉,这是企业老化的真实写照。

怎样避免类似上述两子的情形发生呢?应在组织、、的运行机制设计上跳出龟兔赛跑的思维定式,应用博弈的观点,理智的科学的设计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运行机制。这里有两条原则,一是要有充分的竞争性及竞争平台,二是对竞争要有评价及评价的权威性、公正性程序设计。

(五)掩耳盗铃与决策中的:

掩耳盗铃是中国古代又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盗铃者与护铃者构成博弈双方,但盗铃者错误地将决定博弈利益的信息因素阻断——把自己的耳朵捂住,盗铃的失败是必然的,故事非常可笑。但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净化和发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的演义着。决策失误经常见诸报端,其实现实中的决策失误报纸是盛不下的,究其原因除外就是决策者们通过各种形式阻断了决策所必须的信息,单凭个人喜好,听不进去半点不同意见,这种失误实属必然。

是决策的科学工具,在使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信息是否完全是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因此企业的各级决策者应在工作中疏通信息的通道。这里有三条建议:一是从文山会海中脱出身来,改变开会就是工作的单一思维;二是少听汇报,多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三是把对报喜者的灿烂笑脸分些给报扰者吧!

五、结束语

对于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原理指导企业是值得思考的。在和产量决策,合作和经贸、引进和开发新或、参与,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在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管理者的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或者说至少是比较科学的决策思路。“”和“的悖论”等众多博弈论的基本模型或命题又为企业管理者,提示了许多经济问题的实质和导致这些困难的机制从而利于他们掌握经济规律,提高的。许多博弈论问题都是企业管理者在经济活动中常常会遇到的,所遇到的问题可能还会更加复杂一些。学习博弈论的原理,掌握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企业的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黄锐、高颖主编《是什么——解读顶级管理大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M于维生、补正爱编着《博弈论及其在的应用》·出版社·2005.1。

[3]M(美)拉里·博西迪和着《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刘祥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4]C景成芳论文《博弈论与现代》2001.11。

[5]C的博弈论及其评述·.2003—6—22北望园。

[6]C夏清论文《浅谈博弈论在电力中应用》·2003.9。

[7]C荣敬本论文《现代性·国家和地方性三者的博弈关系》·中华读书报·2002.12。

[8]C景成芳论文《博弈论与现代企业管理》·2001.11。

环境污染博弈论2

经济博弈论题目: 环境污染博弈论 院系名称:瓯江学院专业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号:** 电话号码: *************** 电子邮箱: ***************

一、现象描述 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机制”失败的例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就是如此。只有在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二、政府监管与企业排污博弈模型 政府 监管不监管 企业 排污-d-m,-h+d+n -m,-n 不排污-c,-h -c,0 三、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 对矩阵分析可知,该博弈图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现从定义出发求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设企业排污的概率为x,不排污的概率为(1-x),政府监管的概率为y,不监管的概率为(1-y),x,分别y满足O(c—m)/d时,企业选择排污 当y=(c-m)/d时,企业对排污与否持无所谓态度。 对y分析,ay/ac>0,即政府的管制概率与企业的治理排污成本成正比,企业的治理污染费用越高,企业越倾向排污,而政府也越倾向于管制;ay/am<0;8y/8d<0,政府的管制概率与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度和政府对其排污的罚金数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中的博弈论 在博弈中,你必须考虑对方的选择来确定你的最优选择,而对方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来确定他的最优选择,你从博弈中得到的赢利——或者说是利益,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对方的行动,而对对方来说也是如此,你们当中的每一方都试图尽可能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总之,你们的行动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依赖,这正是博弈最本质的特征。 在一场博弈中,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其利益的最大化。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们不会有道德,良心和情感上的考虑,所有的一切都只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作为选择标准。不过我们有时候也会从心理上、情感上对这一假设进行修正。不过,这种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虽然我们研究的是对抗性行为,但是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博弈论可以使你所向无敌,不过博弈论确实可以增强你对某些局势的洞察力,因为它有自己独特而又保持逻辑内在一致性的思考方法。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的例子。 一个经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让手下有两个主管进行比赛,获胜者将得到一笔奖金。如果这两个员工都拼命工作,那么每人都有1/2的概率得到奖金,但是每个人也都会承受艰苦工作而带来的负效用,而经理自然可以得到好处。但是这两个员工实际上也可以合谋而皆不努力,这时他们两个得到奖金的概率仍然是1/2,但是谁也不需要承担艰苦劳动所带来的负效用,这使得每个员工都从合谋中得到了好处。不过,经理遭殃了,因为预期的工作效率下降了。假如你是这个经理,你会怎么做? 有什么办法来防范合谋呢?大家可能会想到监督。监督的确可以防范合谋,但是进行有效的监督是很困难的,一是监督者也有可能与被监督者合谋,二是对于隐性的默契合谋,监督对此无能为力。那么有什么办法来防范合谋呢?一个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歧视。比如,两名员工是一男一女,那么这个歧视的方案是男员工在比赛中胜出将获得100元,而女员工则只能获得50元。这个方案会导致女员工不努力,而男员工为了胜出将努力而不与女员工合谋。实际上,组织正是通过打击某些员工而拉拢另一些员工来瓦解员工之间的合谋行为的。 不过,这个方案有个问题,她会使被歧视员工不再努力,另外由于法律的相关因素,这样的显性歧视方案不会被广泛采用。我们可以借鉴的是隐形歧视理论。比如在组织中两个员工为了争夺一个更高的职位而竞争。显然,两个员工也可以合谋而不努力,让老天来决定谁来得到这个岗位,并且约定,不管是谁得到这个岗位都需要对对方进行补偿。这个问题仍然

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诡道

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诡道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诡道 现在所有的管理学的教育与培训,大都是从人性的正面去寻求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给人的感觉印象是只要是好的、正确的、合理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一定会有用,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前面说的东西是结果,不是开始更不代表过程。 企业管理首先是要找对人、做对事,最终的结果是要把事做对、做好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大都最愿意一步到位,尤其是在选人、用人上只知道要什么,不注重过程中必然的阶段、过程和方法。管理实践中的失败往往都是管理太执着于结果,而忽略了自己的和别人的起点及必然的过程,管理就象生孩子一样,必然要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既要孩子又不愿意怀胎,岂能不荒唐。 下面从本人多年来从江湖组织到组建非正式组织和正规团队的经验来加以阐述。 一、拉班子、搭架子

企业新建初期,首先是管理框架的建立,这时需要一些得力的人来帮助组建,但是这个时候企业往往都面临很少的选择,都是首先从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熟人等自己知道、的、了解的或信任的人群中来选择。 创立企业是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不可能一下找到那么多需要的人才,需要有个事先积累、事后培养的过程,所以企业筹备的过程往往也是人才积累的过程,自上而下的设置好部门机构、物色合适的人选,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因为企业没有定形,团队也没有稳定,此时主要还是依靠开发者个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凝聚一帮人,进行企业前期的组建和筹备工作。 这一阶段,大家面对新公司、新项目,彼此间的感情、关系处于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的阶段,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一切都由创始人安排、调遣和协调。 二、招兵买马

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文献综述

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文献综述 杨怡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多年来污染事件频发,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河水及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研究角度和层面多种多样。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今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博弈分析环境规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被誉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资源也急剧恶化。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环境保护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致使环境污染严重事件时常发生,不少地方环境污染在治理后不久即又反弹,环境保护陷入了“污染-治理-在污染-再治理”的困境。一下是我所总结的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一.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环境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经济学一直有关于经济福利和自然资产储备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有关环境经济方面的文献可以追溯到很多的历史文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阿瑟·庇古就有把污染看做是外部性的思想。格雷和候特陵分别在1914年和1913年对可耗竭资源如镁金属矿藏的折耗程度做过分析。而关于增长的极限的分析则早在19世纪就由约翰·斯图拉特·穆勒做出了。但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早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环境与经济的综合理论体系的形成只是近30年才逐渐形成,并在80年代末当焦点转移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时学者们对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特别是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才开始重视,中国学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相对更晚。文献表明中国学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90年代才开始,有关研究成果多是近几年才大量涌现。 关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最早始于1994年由Selden和

《管理经济学》(二)-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工商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

工商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实践是我们从理论到实际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学习环节。通过 进厂实地实践,培养我们实践动手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把专业课与实际生产更好的联系起来,检验自己掌握的工商企业 管理专业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去。利用先进的管 理方法和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文件起草和资料收集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的高品质结合。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能够灵活运用 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以完成我们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 公司介绍: Xx xx是一家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最具创新的局域 网络设计、应用方案及电脑维修等业务的公司。主要从事I T全 面服务,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代理及销售、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和计算机网络工程等于一体,提供全 面的电脑系统维护服务的综合性公司。自实践开始我担任公司售 后服务部经理一职,岗位职责如下: 1.组织制订、修订所管辖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 序标准,经批准后监督执行。

2.组织实施售后服务部营销计划: (1)根据公司售后服务计划,组织制订本部的售后服务计划;(2)负责按计划组织、安排售后服务工作; (3)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调整售后服务方案,提高工作效率。3.售后服务过程管理: (1)主持售后服务部例会,全面协调部门工作; (2)对售后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3)监督检查部门员工的工作,对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提出警告并指正; (4)参与售后服务问题的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4.售后服务现场管理: (1)建立现场管理制度,并指导培训现场管理知识; (2)推进现场管理制度,实现售后服务部门标准化管理;(3)按时考核部门员工的现场执行情况,实施奖惩,确保制度得到落实。 5.售后服务安全管理: (1)负责落实企业各项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2)控制关键要害部位,杜绝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3)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6.部门维修成本控制: (1)统计分析部门每日的维修情况,寻求改善,提高效率;(2)统计分析部门的成本消耗,制定可操作性成本控制措施。

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目录 一、绪论 (1)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1) 1、建立基础 (1) 2、主要内容 (2) 3、主要观点 (2) 三、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原因 (3)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3)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 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不对称 (4) 四、解决途径 (4) 1、完善公司对于代理人的约束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4) 2、完善经理人市场 (6)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7) 五、总结 (7)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股东日益增多,公司制企业以其可以自由转化的企业股权,只需要承担有限责任,独立法人,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主体等优势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和传统的单个业主制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投资主体更多,成分更复杂,经营管理和决策难度更大,企业所有者已不能亲自管理自己决策,而必须逐步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始雇佣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管理才能的人员来对公司进行管理,从而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制度。委托代理问题便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导致的问题之一。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1、建立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研究此类问题的,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信息,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信息模型。

管理的实践心得体会

《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管理的实践》是德鲁克大师的另一本著作,与之前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思路清晰,而且我觉得这两本书描述的都是极为基础又深刻的管理知识,是一个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个人认为,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前应该好好地看一下《管管理的实践》这本书,里面有管理的基本的理论,它会告诉你如何设定企业目标,引导你如何使企业成功,如何做好管理层的职责。下面我详细地表达一下我读了这本书的看法。 整体上看,这本书包括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这五个部分都揭示了一个本质——那就是管理的本质,每一个部分都指示了管理层的角色、职责和面临的挑战。当一个企业繁荣的时候,衰退的时候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样的决策,如何做决策,应该背负什么样的职责,又如何去应对各种挑战,力挽狂澜。 首先从本书中我所认识到的管理层是一个独特的领导群体,成为企业中一个必须的领导机构,是专门负责赋予资源以生命力的社会机构,也是负责有组织地发展经济的机构,体现着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管理层的能力、技能和职责对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就犹如国家领导人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层的首要职责是创造经济绩效,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是管理的失败,未能令交付于它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是管理的失败,于是管理的职能是什么自然而然地被提出来了。管理的三大职能就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管理层是企业的器官,担负了创造性行动的重大责任,管理层要主动采取行动,促使企业获得期望的成功。 既然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那么企业究竟是什么呢?一般会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德鲁克认为,利润不是企业的真正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利润不是企业活动的原因,而是结果。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由于此目的确定了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营销是企业有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功能。 管理员工和工作是管理的第三个职能,这意味着要对工作进行组织,是之成为最适合人类的工作,对员工进行组织,使得员工最有效地进行工作,包括对员工的激励、刺激、奖励等措施。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但提升经济绩效又在于企业能否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于是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怎样的员工才是最有绩效的员工?是因为压力和恐惧吗?答案显然不是的。有责任感的员工才是效率最高的员工,“生产是一种态度”,员工的工作动机决定了员工的产出,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会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所以管理层必须培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这就要求管理者安排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同时丰富员工的工作,让员工了解足够的为公司盈利的信息,只有当员工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员工才对公司的目标有大概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达到公司赋予自己的职责。 要达到以上管理职能,首先要建立一个管理结构,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企业究竟需要哪一种结构。而找企业所需的结构有3种特殊方法: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和关系分析。这就需要解决一下问题:1、企业究竟需要哪些活动才能达到经营目标?2、企业需要哪些决策以达成目标、实现目标?负责某项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和谁合作,他必须对负责其他活动的管理者有什么贡献,这些管理者又必须对他什么贡献?做好分析后,接下来就要建立管理结构了,应该如何建立这个结构呢?其中有三个注意事项:1管理结构在组织上要以绩效为目

企业决策的博弈论解读

2011年第10卷第16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企业决策的博弈论解读 □董高伟 【摘要】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者自主制定、选择和实施企业策略的过程。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决策过程视为决策诸要 素之间的博弈过程,各决策主体根据对方的策略生成应对策略,贯穿整个企业决策过程的始终。决策主体间的博弈要求企业决策从 “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过渡,实现共赢局面。【关键词】博弈理论;企业决策;企业策略;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董高伟(1979.12 ),男,山东定陶人,中国药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博弈理论 决策学管理大师西蒙指出,管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管理行为, 都有一个可分解的决策过程。在西蒙看来,管理过程是管理者递进地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当中,企业决策(business decision )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决策过程视为决策诸要素之间的博弈过程,试图阐述企业决策过程的核心要素, 分析企业决策的决策特殊性。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game theory )是研究各方策略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理性决策人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1710年,德国哲学家和微积分奠基者莱布尼兹预言了关于策略博弈的理论出现的必要和可能。其后两年, 也就是1712年,詹姆斯·华尔德格拉特(James Waldegradre )首次提出了“极小极大”策略的概念。1838年,古诺(Cournot )研究了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1年,经济学家艾吉渥斯(Edgeworth )在 《数学心理学》一书中论及了策略博弈与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似性。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本世纪初, 策墨罗(E.Zermlo )就下棋证明了几个特殊的博弈定理。法国大数学家波莱尔(E.Borel )提出了“有限形式的极小极大定理”,但他否定这一定理在一般形式下的成立性。1928年,匈牙利出生的大科学家冯·诺伊曼(Von Neumenn )首次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定理,即“每个矩阵博弈都能通过引进混合博弈而被严格决定” ,从而宣告了现代博弈论的正式诞生。近几十年来,博弈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速度之快, 范围之广,正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所接受和运用。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包含多个要素: (一)参与人(player )。在一场博弈中,每一个拥有决策权的参与者称为一个参与人。参与人可以是某个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团或组织。博弈参与者至少为两个。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 )。所谓理性的人是指他为了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具体的策略。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理性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 (二)策略(strategy )。一局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策略不是参与人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参与人整个博弈行动的方案。 (三)支付(pay off )。一局博弈中任一可能的策略组合下的结果称为支付。每个参与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支付,不仅取决于该参与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 同时也取决于其他参与人所采取的策略。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参与人的支付是全体参与人所选择的一组策略的函数, 通常称为支付函数。(四)结果。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所谓结果是参与者最终对策略的选择造成的确定性的支付。 (五)均衡(equilibrium )。均衡是平衡的意思,所谓博弈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均衡是博弈的一种结果.但不是说博弈的结果都能成为均衡。博弈的均衡是稳定的,因而是可以预测的。纳什均衡是一最常见的均衡。 二、企业决策的博弈论界划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决策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美国安索夫把企业决策分为三类:一是战略决策。指谋求企业与经是主要检查是不是有个别项工程合价过高或过低,有经验的造价人员,一看就能明白是哪个子目出问题了。(三)工料消耗指标。即对主要材料每平方米耗用量的分析。如钢材、木材、水泥、中砂、碎石、机砖、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标。它是衡量该工程造价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编制是一门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经验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不 断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 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和积累预算编制经验和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素养。【参考文献】 1.陈渝.浅析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张福龙.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研究[J ].魅力中国, 2011· 742·

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报告3000字

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报告 目录 一、实践目的 (1)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 (1) 三、实践内容及过程 (2)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3) 结束语: (4) 一、实践目的 管理作为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我们踏实去到实践中感悟,只有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才能更快的加速我们的个人成长。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走入企业,把专业课与实际生产更好的联系起来,检验自己掌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去。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知识为企业出谋划策,同时能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让自己更好的认识社会和人,也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公司介绍 xxx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采用集中及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业务包含物业发展、建安、装修、物业管理、物业投资、酒店开发和管理等,这个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以切合不同市场的需求。各类产品包括联体住宅及洋房等住宅区项目以及车位及商铺。同时亦开发及管理若干项目内的酒店,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升值潜力。除此之外,同时经营独立于房地产开发的酒店。 (二)实践岗位职责 营销中心作为集团最早设立的部门之一,具有近20年的地产营销经验,不仅是营销专家,更是地产经营者。实力是媲美中国上市房地产代理公司前五强的专业销售代理机构;是媲美国际4A广告公司,快速高效的广告代理机构;是成功引入多家国际商业品牌的专业商业代理机构。自实践开始我担任公司营销策划专员一职,岗位职责如下: 1、了解市场趋势,负责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根据需要撰写市场调研报告,项目定位的把控与指导,产品建议,开盘方案、价格策略、优惠政策、各阶段方

公司治理的案例Corporate Governance

公司管治 McEnally和Kim对公司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的定义为:一套基于企业的政策和策略;制定了标准的行政步骤,定义了明确责任,以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冲突为目标的管理系统。以往的研究已经充分表明,拥有优秀管治系统的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相反,不善于解决内部利益冲突的企业往往在管理上要面对额外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例如2001年的安然时间和2010年国美事件。公司管治问题存在于每一个行业几乎所有的机构忠,而本文重点分析因为委托代理关系而引起的管治案例。 按照Jensen和威廉·麦克林William Meckling定义,委托代理关系是指根据一份鲜明或隐含的契约,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用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并根据其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由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开始产生明显的分析,企业的原拥有者会委托本身的管理任务交与更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而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层和企业的实际所有人追求的利益不同而产生冲突也是屡见不鲜。以上市公司为例,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并因此带来了额外的股东监督成本和监控机制的执行成本,间接的加大了企业运作负担。常见的公司管治问题有三个:1.管理层激励缺陷,2.企业控制权争夺,3.企业重大决策时的博弈。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但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管理层常会根据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同,选择对有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例如业绩奖金是常见的激励政策,虽然是对经理人而言最直接的管理动机,但却会刺激管理层偏向于最大化短期业绩,甚至牺牲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从而损害投资者的长期目标。 虽然,通过以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能够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但和传统的奖金激励一样,股票期权激励也有着明显的缺陷。股票期权虽然一定程度上使管珲层和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但是随着管理人员级别的降低,期权的效用却急速下降。对于广大中层管理人员而言,很难注意到个人业绩与公司股票价值间的联系,股票所有权太抽象、遥远,以至难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管理的实践 读后感

走近大师 ——《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拿起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一书,有一种压力感直上心头,心里暗暗在想:如此厚的一本书,何时才能读完啊。可是一开始读,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大师。 想象一下五十年代的中国,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改造还没有完成,国民经济在百年的战争中日益萧条。此时的大洋彼岸,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管理的实践》诞生了,伟大的思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影响,这本书不仅影响了一批批西方经济管理学家,也影响了中国一代代企业家,彼得德鲁克不愧为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企业管理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主要职能是营销和创新,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深深认同这一点。一家企业,市场营销不仅仅应用于产品的销售阶段,而是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始终。市场营销是价值的交换,创造顾客,为顾客创造和提供价值是营销人乃至整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如今,企业的生命周期很短,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的瓶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如何提升品牌美誉度,提高品牌忠诚度都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创新也不只是产品的创新,更是生产经营观念的创新,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顾客服务态度的创新。认真研读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一书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思维,这不是像我这样仅读一遍就能获得的。 德鲁克先生更能感染我的一点是他更具人情味。他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对顾客高度负责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也能活的长久。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三鹿奶粉事件,这是当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在世人面前维护中国制造形象的永远的痛。它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身体,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信心。现如今试问有谁还敢挺直腰板在世人面前说:中国制造没问题!就在三鹿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我听到了一则新闻:美国苹果公司警告iphone手机用户先不要使用手机充电器——因为在使用充电器时“可能”出现漏电反应。仅仅是一句可能,apple公司立刻作出反应,可见该公司对顾客高度负责,这一事件让我心中一暖,可惜这温暖不是中国企业给我的。种种事件更加印证了德鲁克先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证,更说明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对我们如今的企业管理更是有着重要作用。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德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那就是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却有着非常精辟的总结,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如何留住员工,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依我之见,最重要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 时间:2003/08/07 出自:毛军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lassical proposit ion in Game Theory——“the prisoner's dilemm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 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obtain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y different enter prises.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o 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enterprises.With the help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 he enterprises may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Competitive inte lligence/Game Theory 1 博弈论概述 1.1 博弈论简史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起源于本世纪初,199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合着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50年代以来,纳什、泽尔腾、海萨尼等人使博弈论最终成熟并进入实用。近20年来,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和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单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Player),又可以译为参与人或局中人;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和行动空间,又叫策略集;三是效用(Utility),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也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参与人,策略集和效用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 1.2 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论的研究重点。比如两家企业A、B合作建设一条VCD的生产线,协议由A方提供生产VCD的技术,B方则提供厂房和设备。在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为每一方都试图最大化己方的评估值,这时B方如果能够获得A方关于技术的真实估价或参考报价这类竞争情报,则可以使自己在评估中获得优势;同理,A方也是一样。至于自己的资产评估是否会影响合作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率这样的“集体利益”,则不会非常重视。这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博弈论非常强调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认为时间和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问题(Sequence,Order),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知道,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背景、技术秘密、发展策略等一切影响竞争结果的信息。在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传递的信息有时就是竞争情报,在没有获得竞争情报以前,参与人还只能用概率来估计对方的行为,如果获得竞争情报,则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同时竞争情报还可以作为一种“武器”,来迷惑对方,所谓“攻心为上”。时序和信息是博弈论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目前人们对信息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在信息经济学中产生了委托—代理制和激励理论。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

工商管理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完整版)

工商管理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工商管理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就这样,每天 7.5个小时,全部是在打电话。每当顾客决定要礼包,我开单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但是我们所有员工开的单,审核部都要再打电话确认一下,只有通过审核,开出的单才会派送。但是即使公司快递人员派送出去,顾客收到了我们公司的礼包,感到不满意,拒签了,这个单就还是失败的。只有顾客签收了我的单,我开出的单才算成功。 3)收获: 我做了一个月的电话营销,一共打了5600多个电话,平均每天打187个电话。我一个月一共开了40个单,平均一天开 1.3个单。但是其中只有12个单是成功的。我的业绩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只能算一般。当然,我本人对我的业绩并不感到满意,虽然业绩并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自身能力: 通过这次电话营销实习后,发现自己所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是我没去做电话营销实习就无法发现的,自身的整体能力不足,比如说沟通能力、一些销售技巧、与同事与领导相处的技巧,因为公司就是公司,不是学校,在学校里,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都是很好相处的,但是在外面的话就不一定了,你必须懂得一些相处的技巧。

专业技术: 在学校里学校的专业知识都比较基础,要使这些知识用于公司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所以还得自己去提升,继续去学习。还有学校里学的东西有时在外面不一定可以用得上,这要求我们快要毕业的同学去留意社会上的需求,因为学校学的东西与社会上需求的东西有个时间差在里面,学校里学的东西也不会去针对某某个公司来开设课程,所以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公司的要求来提高自己。 心理上的调整: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天之娇子了,不管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社会上都一大把,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大学生就觉得很了不起的样子,其实有时候一个有高文凭有时还比不上一个有经验的人,所以快要毕业的同学们要调整心态,不要高不成低不就的。 第五篇: 工商企业管理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工商管理社会实践报告 年初,我在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进行了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在单位领导的热心指导和同事的大力帮助下,积极参加与日常业务相关的各项工作,并且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力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对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和学生的区别,收获颇多。工作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对公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博弈分析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博弈分析 樊 博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摘 要:在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 方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往往不一致:企业股东要确保企业在管理者的治理下达到其价值的 最大化,而管理者在治理企业时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二者之间的冲突需要引入一 整套制度性的安排来解决权利的监督与制衡问题。引入第三方利益来权衡股东与管理者 之间的利益,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他们之间的冲突。文章将公司治理中的利 益相关方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福利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博弈分析。 关键词:公司治理;社会福利;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125-02 1 公司治理的背景介绍 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伤亡。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对铁路公司老板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猛烈抨击。为了平息公众的怒气,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这个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聘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企业领导。自该事件发生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开始分离。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方分别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这些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企业所有者(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管理者)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着。而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的同时,非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三方利益,以社会福利代替)也需要被尊重、被保护。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察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效益,将能够重新认识公司治理的性质及方式。 2 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冲突 企业管理者一般有其自身的利益或目的,因此常把股东的最大化目标放在其他管理目标之后。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管理者不持有企业的股份,他的努力所带来的企业盈利的增加不能为自己所有,但却要承担这些努力的全部成本;另一方面,管理者花钱的成本由全体股东承担,而花钱的好处却由管理者自身来享受。 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可能采取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的是股东的利益,与管理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而,管理者与股东的主要矛盾就是管理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股东则希望以最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 面对上述冲突的存在,股东与管理者都会想尽办法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在非完全市场下,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未必能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就公司治理而言,只需要考虑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可以忽略个人利益。 3 社会福利下的公司治理博弈分析 对于股东而言,面临的选择是是否对管理者进行约束监督。不进行约束监督,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公司提供的各项方便而不能尽心经营公司;而进行约束监督则需要花费成本,股东将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管理者也面临着两种选择:倾向于享受公司的便利和倾向于尽心经营公司。 假定模型中只有两方参与:公司股东和公司管理者。公司股东进行约束监督和不进行约束监督;公司管理者可以选择的行为有尽心经营公司和不尽心经营公司两种,且假定两个参与方都是“经济人”,彼此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即公司股东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管理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两者博弈的社会收益见表1。 其中,URE代表股东不约束时管理者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URUE代表股东不约束时管理者不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ARE 代表股东约束后管理者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ARUE代表股东约束后管理者不尽心经营公司的效益,RC表示股东的约束成本,URUC代表管理者不尽心经营公司时防备股东检查的防备成本,P表示公司管理者尽心经营公司的概率。 表1 公司股东和公司管理者的博弈 公司股东 约束不约束 尽心经营ARE-RC URE 公司管理者 不尽心经营ARUE-RC-URUC URUE-URUC 股东选择约束时,期望社会福利为: E R(welfare)=P(ARE-RC)+(1-P)(ARUE-RC-URUC)(1)而股东选择不约束时,期望社会福利为: E UR(welfare)=P?URE+(1-P)(URUE-URUC)(2) 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股东是否选择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约束由E R(welfare)和E UR(welfare)的大小决定:倘若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R(welfare)大于不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UR(welfare),那么股东应该选择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约束;反之,倘若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R(welfare)小于不约束时的期望社会福利E UR(welfare),那么股东就不应该选择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约束,而应该无为而治。 然而何以使得股东能站在社会福利而不是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去考虑是否对公司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需要社会福利追求者,也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股东进行管制,假定管制成本为C R,那么从增加社会福利角度来看,政府进行管制的必要条件是股东约束时的净社会福利(股东选择约束时的社会福利与不约束时社会福利之差)与政府管制股东约束管理者的成本之差大于0,即: E R(welfare)-E UR(welfare)-C R>0 (3) (下转第127页) - 125 -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