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3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doc

03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doc

03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doc
03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doc

下属几类属于游客的是(B)

A.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B.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C.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D.在国外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游客的是(B)

A.国际团体雇佣超过1年的雇员

B.中途停留的轮船上的国际乘客

C.往来于边境的工人

D.来华军队人员

下列属于旅游者的是()

A.每年3-10月来南京打工的小明

B.常驻南京的外国公使

C.从南京飞往台湾途中在香港转机的小明

D.在南京某大学上学的小明

以下属于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国际旅游者的是(A)

①外交人员;②避难者;③中途停留的飞机乘客;④旅行目的是学习的人;⑤旅行目的是医疗的人

A.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旅游者的规定,不属于我国入境旅游者的是(D)

A.来四川乐山大佛旅游的香港同胞王先生

B.来四川九寨沟旅游的澳门同胞李先生

C.来江苏周庄旅游的台湾同胞周先生一家

D.来北京将鸟巢加工成滑雪场的意大利高级技工Ben

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_______,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D)

A.不足6小时

B.6小时—12小时

C.12小时—24小时

D.6小时—24小时

不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是(C)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旅游需要

D.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_____个层次(B)

A.4

B.5

C.6

D.7

下列各项需求中,不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安全需要的是(C)

A.人身免于受伤害

B.自购住房的需要

C.工作上获得升迁

D.财产安全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处于提高层次的是(C)

A.出席会议

B.宗教崇拜

C.购物娱乐

D.商业活动

旅游行为的专门层次不包括(C)

A.休养、疗养层次

B.出席会议

C.探亲访友

D.宗教崇拜

旅游动力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旅游动机属于其中的哪一个(A)A.内动力 B.外动力

C.中间条件

D.内动力和外动力都有

闲暇时间、收入、交通通达性是旅游者旅游动力的(C)

A.内动力

B.外动力

C.中间条件

D.阻碍因素

12.旅游动机是在人们满足了_______之后提出来的(A)

A.基本的生理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尊重感的需要

根据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旅游动机分类,其中精神动机包括(A)

①知识的需求;②见闻的需求;③欢乐的需求;④思乡的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根据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分类,下列哪种旅游活动属于地位与声望的动机(D)

A.高尔夫球运动

B.保健旅游

C.教育旅游

D.科研考察旅游

以下哪个是旅游决策的第一步(A)

A.认识需要

B.信息收集

C.信息整合

D.评价对比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体现了以下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的哪一项(B)A.感知环境 B.最大效益原则

C.旅游偏好

D.旅游兴趣

大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所采取的游线是(A)

A.环状路线

B.节点状路线

C.直接

D.曲线

美国旅行中心和美国人口调查局将国内旅游者定义为除通勤工作外基于任何目的离家旅行超过____________(160)km的人,不论停留时间长短。

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____________(华侨)、____________(港澳台同胞)。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____________(中间条件)。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____________(替代性)、____________(可达性)。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认识需要阶段;第二步是____________(信息收集)阶段;第三步是____________(评价对比)阶段。

近邻效应

旅游偏好

感知环境

1.简述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简述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简述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

简述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1.对北京一些公园旅游点的游客结构进行调查后发现,属国家级公园的颐和园吸引的外地游客较多,属国家级公园但又有市郊公园性质的香山公园吸引的外地游客比颐和园略少,而属地方级公园的紫竹院公园和宋庆龄儿童科学公园则对外地

论述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 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第3章-消费者行为习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名词解释 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偏好 边际量总效用效用函数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预算线补偿预算线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 期望效用不确定性 收入---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效用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 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二、选择题 1.假如孙悟空偏好猕猴桃甚于蟠桃,这是因为( )。 A.猕猴桃的价格最低 B.猕猴桃紧俏 C.猕猴桃有多种用途 D.对于孙悟空而言,猕猴桃的效用更大 2.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 )。 A.正常物品B.低档物品C.吉芬物品D.必需品 3.以y表示纵轴,以X表示横轴,预算线以它与横轴的交点为定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B.商品y的价格下降 C.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同时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4.图3.1的无差异曲线违背了偏好假设的( )。 A.完备性B.可传递性 C.边际替代率递减D.以上全是 5.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可能( )。 A.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以上都不对 6.假定消费者的商品束仅包括商品X和商品y,如果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以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 A.向右上方平移B.向左下方平移 C.不变动D.转动 7.从有关偏好的三个假设出发,可以得出的有( )。 A.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B.无差异曲线右上方的点有更高的满足程度 C.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个市场篮子的效用一定都相等 D.以上选项都正确 8.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为( )。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 9.某人无法分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差别,那么对于他来说,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 A.完全替代品B.完全互补品 C.非必需品D.仅凭以上条件无法得出结论 10.需求量和价格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无法判定

EE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

1.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的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 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 2.一项关于减肥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的研究中,互不相识的一组同学所作的判断,强烈 的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阿希现象() 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 所处的社会阶层() 4.购买决策类型中消费者介入程度最低的是有限型决策() 5.非正式的工作群体不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 √ΧΧΧ√ 6.消费者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与其掌握的产品知识成正比。() 7.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8.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9.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10.效度指的是量表的可靠性。() √ΧΧ√Χ 11.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12.消费者减少风险的方法之一是购买高价格的商品。() 13.在巴普罗夫的试验中铃响是无条件刺激。() 14.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15.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 16.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 ΧΧΧ√ΧΧ 17.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该全面收集与此项目相关的第二手资料() 18.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我,是指消费者理想的自我。() 19.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20.习惯型购买也被称作是忠诚型购买,表现为较长期地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ΧΧΧ 21.当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得到正强化,他在下一轮购买时选择该品牌的概率 较大。() 22.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23.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24.“低球技术”的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ΧΧΧ 判断 “低球技术”……联系(错) 从事……资料(对) 对于改变……有效(错) 当消费者……较大(对) 非正式……行为(错) 根据……自我(错) 购买决策……有限型决策(错) 观察法……跨度里(错) 科尔曼……阶层(对) 态度形成……改变(对)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旅游者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 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 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 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 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 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 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影响因素的清单: 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 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 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 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 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 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 7:个性和自我概念 8:世代和生活形态 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 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 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 5阶段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阶段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 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 2、动机过程模型 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 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 认知加工 紧张缓解 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怎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与偏好 所谓“偏好”就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这种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假定其它因素不变,那么,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将要购买什么和不购买什么,其最终的选择将是由他的个人偏好决定的。 为了这—分析目的,现代经济学家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是以一种理性的、可 为了确保这一假设,经济学家又对偏好做出了一些假定,通常把它们称为消费者偏好公理或理性公理。 公理一:完备性。即消费者能够按照其偏好而对所有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序。 公理二:传递性。设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X、Y和Z,如果他对X的偏好胜于Y,对Y的偏好胜于Z,那么,他对X的偏好必定胜于Z;或者,如果他对X和Y的偏好无差异,对Y和Z的偏好也无差异那么,他对X和Z的偏好也必定无差异。 公理三:“不饱和性”公理。即消费者对数量多的商品组合(例如5个苹果和4个梨)的偏好永远强于对数量少的商品组合(例如4个苹果4个梨) 经济学家既用效用这个概 1.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所谓欲望是指人们对物品缺乏的心理感受和求得满足的主观愿望。满足它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商品的可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 如何衡量商品效用的大小呢?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认为可以用某种效用单位来计量效用的基数效用论;另一种是认为效用不能计量,只能从不同效用的大小序列中进行比较分析的序数效用论。 2. 效用如何度量,有两种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基数效用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词(1,2,3,……)来表示。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所得到满足的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效用可以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第二种是序数效用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虽然两种理论对效用 3.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理论都接受边际学派的—条基本定律,并认为这条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商品,即在进行商品购买的选择时,人们通常把他们的收入分配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商品。这种多样化的一个原因是,当他们消费越来越多的任何一种商品时,他们从这种商品的新增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必定从某一点开始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gial utility)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 1、消费者:(广义):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得个人或组织。(狭义):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得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就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得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得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得定义:消费者行为就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得动态过程,就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得行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得意义:一、消费者行为研究就是营销决策与制定营销策略得基础;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得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得知识与信息 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5、影响消费者行为得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6、影响消费者行为得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 重点研究产品销售,而非消费者得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广泛用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与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与专门品得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得消费者行为得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 消费者行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 1、环境 20世纪30年代得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行为动机得研究 *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得研究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 *美学者盖斯特(L、Cuest)与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得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得有效途径。 * 谢里夫(M、Sherif)、凯利(Harlod H、Kelley)与谢把托尼(Shibutoni)等人开展了对参照群体得研究﹡马斯洛得需求层次理论 (3)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消费者满意问题得研究;发展商标资产得研究;建立长期顾客关系得研究 跨文化消费研究 1、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这就是消费者行为学开始确立其学科地位得前奏。 2、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消费者行为学》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得恩格尔(James Engel)、科拉特(David Kollat)与布莱克维尔(Roger Blackwell)合作出版。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 5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一个论述是错误的 A. 当总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等于0 B. 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凸性 C. 如果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00(,),,U X Y X Y αβαβ=<<,则对该消 费者而言,商品X 和商品Y 是完全互补关系 D. 对于消费者而言黄金很贵,水很便宜是因为水的边际效用较黄金的边际 效用更小。 2. 如果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min{bY aX U =,则对该消费者而言( ) A. 商品X 和Y 可以完全替代; B. 商品X 和Y 可以完全互补; C.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线性的; D. 消费者要保持效用不变,则减少一个单位的X 就必须增加一个单位的Y 。 3. 以下有关边际替代率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B.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C. 如果X 商品和Y 商品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则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 于1 D. 无差异曲线如果凹向原点,则意味者边际替代率是递增的 4. 以下关于消费者预算线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B.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总是与边际替代率相等 C. 如果消费者意愿接受的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率恰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 格之比,则意味着对于消费者而言,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 的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D. 以上论述都不对 5.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形成的切点被称为消费者均衡点。以下对消费者均衡点 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消费者在均衡点上达到总效用最大化; B. 均衡点意味着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C. 均衡点意味着消费者用最后一单位货币去消费两种商品所产生的效用相 等;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一、判断对错题 1、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最大化其收入和财富的理论。() 2、理解消费者行为必须了解消费者偏好及其在消费决策时的预算约束。() 3、消费者在选择购买能使其满足程度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需考虑其偏好和收入。() 4、完备性、传递性和越多越好假定是基于事实而对消费者偏好的规律性总结。() 5、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所有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市场篮子的组合。() 6、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也必然减少。() 7、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在某商品的边际效用开始递减时停止购买该种商品。() 8、预算线总能与某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并在切点上达到消费者均衡。() 9、在画某一条特定的消费预算线时,假定货币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既定。()*10、货币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且另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将使新的预算线与原来的预算线相交。() 1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越靠左上方的点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12、在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代表不同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13、理性的消费者会尽可能达到其收入水平所允许的最高水平的无差异曲线。()*14、边际效用理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都与需求规律一致。()*15、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其预算线的斜率越大。()*16、总效用决定商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了消费的数量。()*17、如果在新的消费者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的总效用增加了。()*1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19、在均衡点处,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20、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那么消费者把他的收入的一半花在X上。() 21、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22、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23、在一个坐标系里,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且平行。()24、当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25、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函数都是用来刻画消费者偏好的。() 26、预算线的移动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 27、在同一条预算线上,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28、价格变化一定会引起预算线斜率的变化。()*29、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横轴商品的相对价格。()30、显示偏好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来确定其偏好。() 二、单项选择题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的是:()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一、绪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 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 满足需要的手段 ● 心理过程的产物 ● 是一个过程 (交换 购买前、中、后 ) ● 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 ● 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 ● 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 市场细分 (手表 、移动通讯) ● 产品定位 (直排溜冰鞋 、星巴克) ● 营销组合策略 ( 产品定价、一次性尿布、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 ● 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 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 ● 信息处理研究范式 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 ● 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 ● 行为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5、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 ● 50年代,导入市场营销观念 ● 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维尔出版《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 ● 1970年学术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学会 ● 1974年专业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 6、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微观经济学 效用理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炫耀性消费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第二阶段 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 第三阶段 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 第四阶段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7、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8、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二、消费者动机和卷入度 1、动机的概述 伍德沃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需要(need)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需要——动机——行为 2、动机的类型 生物起源性的一次动机:饥饿、性、渴(生存) 心理起源性的二次动机:成就、归属、地位(社会) 有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无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象征性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在有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跳过或颠倒某些阶段,特别是参与程度较低的购买。 7消费者外部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个人来源:家庭、朋友、同事、熟人。 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媒体、消费者评比机构。经验来源:产品的操作、检查与使用。 属于消费者信息搜寻非商业来源:个人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 8购买意向包括他人的态度、意外的情况和可认知的风险。→购买决策。 可认知的风险包括5种,分别是功能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购买意向:它是购买某一品牌的意愿和打算。购买意向﹟购买决策,期间可能有3种因素会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制定。以上就是影响因素。 9消费者卷入,也称消费者介入或消费者参与,是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特定需要而产生的对决策过程关心或者感兴趣的程度。 10消费者处理不满意的方式: 出现不满意→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分为公开行动和私下行动。 公开行动有直接向厂商寻求赔偿、采取法律行动寻求赔偿、向厂商、私人或政府机关投诉。私下行动有停止购买或抵制卖方、提醒朋友该产品或卖主的情况。 11感觉的适应性。刺激物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的两种情况:明适应和暗适应。从暗处来到明亮的地方叫做明适应。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2.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3.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个性与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心里因素(激励直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5.价值创概念核心:提供消费者最需要的东西 6.如何创新:注意四个问题 a本行业被赋予的要素中,哪种要素应取消? ——思考这些要素是否确实能给顾客提供价值? b.哪些要素应该削减到行业标准之下? ——是否为在竞争中对抗和获胜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功能设计上过剩? c.哪些要素应该提升到行业标准以上? ——发现并取消本行业强迫顾客作出的妥协 d.哪些要素是从未提供过而应该由企业创造? ——打破行规,发现全新的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源泉 7.感觉: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嘴,手指等)对光线,颜色,声音等基本刺激所作的直接反应。 8.知觉:指上述感觉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人们只能处理少量信息(即刺激)。 感觉到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被注意并赋予意义。。 9.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极限阈限:这样一种感觉水平,在此水平上再增加刺激量对感觉不再产生影响 11.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异,j.n.d.):能够使个体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 12.韦伯法则:个体刚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变化量与初始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即: I/I=K(常数) 13.知觉的类型: 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14.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只能注意到他们所受刺激的一小部分 15.知觉防御: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映缓慢。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6.知觉警戒或探索:它确保消费者收到与他们的需要最相关的信息。 在高度参与下,感知警戒指导消费者获取最想要的信息,消费者被引导 向有助于使他们获取希望、得到利益的信息。 在低度参与下,消费者想要最小化处理信息,它是通过剔除信息而起作 17.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8.注意: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作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鸡尾酒会效应—注意的选择性) 19:引起主意的方式: 愉悦性(音乐、幽默、模特)新奇性新颖、出乎意料易处理性

3.《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题(含答案)-江苏省消费者行为学自考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是(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E、访谈法 2、(B)是营销组合中最不确定、最抽象的。 A、产品 B、价格 C、分销 D、促销 3、奔驰汽车、劳力士表属于下述消费品中的哪一种?(C) 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非寻求品 4、当消费者参与购买的程度较高,并且了解品牌间的显著差异时,则他们会有(A)购买行为。 A、复杂的 B、减少失调的 C、习惯性的 D、寻求变化的 5、消费者为商品的各种属性规定了一个最低可接受水平,只有所有这些属性都达到了规定水平时,该商 品才可被接受。这种决策方法是(B)。 A、理想品牌方法 B、多因素关联的决策方法 C、单因素分离方法 D、排除法 E、词典法 6、那些经常购买的不十分贵重的商品或服务一般与(D)决策类型有关。 A、例行型购买 B、冲动型购买 C、广泛型购买 D、有限型购买 7、消费者外部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个人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和(B)。 A、社会来源 B、公共来源 C、群体来源 D、他人来源 8、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C)两种特性。 A、集中性 B、感染性 C、扩散性 D、边缘性 9、“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说的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 B、适应 C、整体 D、复杂 10、(A)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为复杂、高度发展和重要的感觉。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1、消费者先有感觉,然后产生行动,最后再思考。这是消费者态度层次中的(C)。 A、高度参与层次 B、低度参与层次 C、经验层次 D、行为学习层次 12、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 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强化是(C)。 A、积极强化 B、惩罚 C、消极强化 D、衰减 13、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 14、“工作”属于AIO量表中的(A)方面。 A、活动 B、兴趣 C、意见 15、40%的顾客属于(C)顾客。 A、要求型 B、影响型 C、稳定型 D、恭顺型 16、(C)状态提供一个人有关观点、是非、怎么办等方面的信息。 A、儿童自我 B、成人自我 C、父母自我 17、(C)是人们对职业地位的主观评价。 A、职业 B、地位 C、职业声望 D、社会阶层 18、一个人的社会阶层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指的是社会阶层的(C)。 A、约束性 B、同质性 C、动态性 D、多维性 19、根据美国商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阶层的划分,“白领阶层”是(C)阶层的主体。 A、上下层 B、中上层 C、中下层 D、下上层 20、通过各种形式,采用烘托、对比等方法,突出宣传陈列某种商品的方法是(E)。 A、分类陈列法 B、组合陈列法 C、逆时针陈列法 D、专题陈列法 E、特写陈列法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6.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6.C 7.C 8.B 9.D 10.A 11.B 12.C 13.D 14.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CE 3.CE 4.ACE 5.BDE 6.BCDE 7.AD 8.ADE 四、判断题: 1.√ 2.ⅹ 3.√ 4.ⅹ 5.√ 6.ⅹ 7.√ 8.ⅹ 9.ⅹ 10.ⅹ 五、问答题: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参见教材P29 2.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 上图表明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购买 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参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详细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详细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0*2=20分) 1. 连接式选择规则:在购买发生前,当消费者面临着大量备选方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每一个评价标准设置最低的可接受的表现水平,然后选择在所有标准上都超出了最低水平的方案。---P41 2. 排除式规则:也称按序排除规则,它要求消费者首先对所有的评价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并对每一标准设立切除点。然后从最重要的属性开始对所有品牌进行考察,那些没有超过切除点的被排除在外。---P42 3. 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既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也指一个人的内在真实自我。---P98 4. 完型原则: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全画面或图景的趋势。---P152 5.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体验。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系统,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和自我评价。---P176 6. 家庭: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P246 7.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消费者态度:是指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持有的评价观点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三个成分构成的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在调节外界刺激和消费者的个体反应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P123 8.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P15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 简答题 一、为什么钻石用处较少价格贵,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水却较之便宜,请边际用效用 论解释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远远大于钻石,人们从水的消费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大于钻石,但是,根据基数效用理论,水的价格并不是由水的总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最后1单位水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由于水资源是相对充裕的,人们从最后1单位水中得到的边际效用非常小,人们只愿意支付很低的价格。相反,钻石是很稀缺的,钻石对人们的边际效用很高,人们愿意支付昂贵的价格,这说明,人们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不取决于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二、用基数效用理论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基数效用论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有两个理论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条件(MU/P = λ) 首先基数效用论的观点认为,效用可以用1,2,3...等具体数字来衡量.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一种产品消费的连续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例如:价格p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第一个效用最高,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高,即P就高,随着对该物品的购买,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MU降低,而愿意付的最高价格P也是降低的,她们的比值λ不变,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价格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下降的。你说的价格升高那是市场价格,而以上推导时的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不一样的。(如果消费着花费10元消费第一个物品时可以得到10的效用,消费第2个物品可以得到9的效用,随着效用的降低,消费会逐渐不愿意接受花费同等的钱用于购买越来越少的效用,所以他愿意接受的商品价格会降低,比如说他愿意花8元来购买第3个商品.)这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放倾斜 其次,在只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下,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MU/P = λ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试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个 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相关文档